关于这部电影,我说不来导演在其中的穿插时间线、分镜头、特效制作等等各种高大上的东西。
我就是在熬过开头昏昏欲睡的半小时后开始了真正的看电影。
这次的末日不是外星入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等自然灾害,而是一场盛大的死宅。
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病毒感染,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在出门了,只能呆在屋子封闭的空间里苟且度日。
全人类如同变成了爬在玻璃窗上的苍蝇一样,慢慢的腐烂成了一群吃屎的畜生。
男女主人公没有特意功能,没有被蜘蛛咬一口,没有被X光线照到,没有被拿去做人体病毒试验。
所以他们俩也毫无例外的感染上了这种病毒。
只不过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两人刚刚因为孩子的问题大吵了一架,还没有来得及澄清误会原谅彼此,灾难就发生了。
君在长江头,妾住长江尾。
于是男主开始了一场浩大的找老婆工程。
电影前段很乏味,却毫无理由的让我想起了一个前任。
认识她是在我们跳舞的舞房里,她陪着朋友来玩,我在教她朋友基本功的时候被不小心的看上。
搭讪、聊天、要号码、聊半夜、找借口约会、吃饭谈人生,最后在一个瓢泼大雨的夜里,我从后面抱住她,她扭头过来亲我。
长发摩擦我的脸颊,伴随着电闪雷鸣的暴雨,惊悚却也浪漫。
跟本世纪所有恋爱中的小情侣一样,我们如胶似漆又灵肉结合。
我叫她小丸子,她叫我大个子。
她喜欢唯独在她面前非常二逼的我,我也喜欢这个只有对我骚浪贱的她。
细算起来,我们在一起是整整的一年时间。
没有争吵,没有误会,没有分手,没有狗血的剧情,也没有倒霉的人生。
除了两人彼此间的空闲时间有点对不上,约会时间无法保证,其他一切都挺好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是的,在暑假刚开始,烈日骄阳的八月份,感觉整个世界都如同那只在火焰山的泼猴到处撒泼的热情。
而我们俩却突然都冷了下来。
在此之前的一星期我们还一切如常的秀着各种恩爱。
她还刚给我定了一件卡哇伊的短袖T恤,我也刚从香港游玩回来给她带了一包化妆品。
结果一夜入冬啊,像奔腾水流至断崖,分离天地成瀑布。
那一阵子本身确实挺忙的,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周末不是加班就是跳舞,也确实是冷落了一下她。
但问题是她也从来没有主动联系我啊。
我们就这么一个月没有联系,二个月没有联系,三个月四个月没有联系。
最后都默认了这么一个结局:我们,分手了。
我不知道我这么奇葩的恋爱经历在豆瓣这个大奇葩观里能不能算的上是比较奇葩的。
以至于前几天平安夜在他们学校里演出的时候,遇见我们曾经共同的朋友聊起来,被她们评为本年度最大迷幻悬疑爱情片巨作之首。
直到我昨夜看完这部电影。
男主因为末日的恐慌跟女主吵了一架,狠狠的摔门而去。
待到想要回身道歉时发现灾难已至,这种深深的内疚感是造成男主寻找女主的起因,但是我感觉他最后能够鼓起勇气走出那扇玻璃大门,穿越烈日下的街道冒着必死的决心走向女主的主要原因只不过是:因为我爱你。
恍然大悟的一拍大腿,看到这里我才明白。
当初我跟前任分手并不是莫名其妙毫无理由的。
我们不在联系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在爱了,或者是说我们从开始就没有认认真真的相爱过吧。
我知道说出来这句话对我对她都很残忍,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俩在打着爱情的幌子,做着嫖娼的勾当,又白白的浪费掉了大把大把的青春时光。
但细细回想下,事实真是如此。
原因在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也记不得自己是如何变成如今这幅模样的。
似乎我已经丧失掉了爱一个人的能力。
是那种从心底爱一个人,关心一个人,为她操碎了心又怕给她造成压力,为她付出所有的同时又怕惊扰了她本来平静的生活。
那样全身心的只会傻傻的爱一个人的感觉,久违的如同少年初次看到飞机云时的惊喜,少女触摸到可爱小喵肚子的温暖。
而面对如今的女孩,自己身体的本能里似乎有了固定的解题步骤,一定的泡妞法则,精确的约会秘籍,还有连豆娘都大肆宣扬的魔鬼约会学。
比如:谈恋爱一定要秀恩爱啊,于是我们拍各种恩爱照发朋友圈。
谈恋爱一定要逛游乐园啊,于是我带她去坐旋转木马过山车,滑冰滑板滑滑梯,带她装逼带她飞。
谈恋爱一定要看电影啊,于是我们一起抱着爆米花去电影院里看着别人的爱情故事,想着自己的小心事。
谈恋爱一定要XXOO啊,于是我们来回换着几个不同的主题宾馆开房找刺激。
谈恋爱一定要旅行啊,于是我带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矫情装逼游。
谈恋爱一定要穿情侣装啊,于是我们连内裤都是情侣的香蕉配木耳金棍配豹纹。
我们在一起做了所有恋爱都应该做的事,以此来伪装自己内心并不是真正为爱而起的感情。
简单粗暴,就像暴发户脖子上的大金链子一样黄灿灿的恶心着众人的眼睛,自己还浑然不知的以为有钱就该如此任性。
等到我们把所有书本上电影中朋友圈里所谓的恋人必须去做的五十件事都做完后,我们也就没有继续呆在一起的意义了。
如同两个人联机在一起打怪升级玩游戏,最后BOSS打完了,游戏通关了,两个人虽然配合默契攻守兼备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但似乎没有了新的目标。
在一起又无所事事,不说话,好尴尬。
不如就此冷着场,低着头,各走各路,和平分手。
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不去找她,她也不来找我的原因吧。
看,我们连分手都分的那么默契。
我们如同两个被导演意外选中的演员,在一场戏中需要配合出演一对情侣,按照剧本,按照导演的要求来表现给大众们看看我们的爱情。
等到影片散场结束后,淡淡一笑,转身离开。
回头看这部电影,男主那样的拼命寻找女主,抱着即使世界末日,死也要跟你死在一起的觉悟。
只有一个原因:要么是他爱她,要么是导演让他爱她。
甭管怎样,反正是因为爱。
如果有个人,他愿意排除万难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请相信,他是爱你的,至少是正在爱着你的。
请原谅我选了“很差”,因为我看这部电影时,是搜索了灾难片,于是在许多电影之中选中了这一部。
主要的原因便是看中了介绍中的“世界各地突然被死神的阴影所笼罩。
凡是身处开放空间的人类,无一例外将丧失宝贵生命。
”这一段而选择的它,从点开那一刻起我关注的便是灾难本身而不是其中的一段爱情,所以我的极度失望相信也能被理解。
我甚至在开头猜想灾难是不是由伽马射线暴而引发,然后看到GPS还可以使用时我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前半段我仍在激动地思考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否能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到了后半段我便逐渐醒悟过来,这是个类似英雄救美的爱情故事。
看完电影后,在失望之余,我又认为这部电影的主线并不能称之为主线。
在我看来任何小说、电影、电视剧都会有一种“代入感”存在,在你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感到你融入了主角的角色,在他悲伤的时候和他共同悲伤,在他喜悦的时候和他共同喜悦。
这部电影主角的女友只是偶尔闪出来刷一下存在感,而着重刻画了两个本是敌人的男人在灾难中同甘共苦而生出的友情。
我想观众在看到埃里克的父亲葬身医院大火,在埃里克躺在冰冷的剧院里死去时所感到的悲伤,与马克终于见到女友时感到的喜悦根本无法比拟吧。
另外还得吐槽一个细节部分,在超市女友的朋友和马克被火焰分开,直接跨过来不可以么?
这又不是什么地狱火稍微打打滚拍一拍就熄了,你非得让人家“勇敢地跨出去”,这不是作死么,最后她没被砸死也会死在外面。
你说你是不是缺心眼?
刚看了一部电影《末日浩劫》,算不上是出色,对于无聊打发时间的你来说还是值得一看。
影片以两个男人寻找亲人、爱人为线索为我们展开了一段生化末日下的历程,影片似乎没有悬疑,不够暴力,以平铺直述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即便是这样,我还是从中找到了些许感触。
影片一开始采用了插叙的方式,来来回回切换了好几个镜头,让我们搞不清方向,不明所以。
随着影片的深入,我们明白了,不过是一场末日的生存游戏。
主角们在寻人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状况,见证了人们在绝望的环境下的所作所为。
影片设定在一种生化末日的环境下,人们不能光明正大的走出去,街上都是空荡荡的,人们只能躲在有遮挡的建筑物里。
通过镜头不难看出外面的世界是明快的,是人们所向往的,但是为了免受生化物的侵袭,只能将自己关在房子里。
看到此处,不禁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如果把影片中的“外面”世界比作自己向往而不敢尝试的事情,有多少人因为顾虑的太多,而不敢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又有多少人因为心底的恐惧,而放弃最初的梦想。
我们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过同样的生活,直到内心不再起波澜,神经变得麻痹!
也许有一天你会问自己一句“这么多年,我都干了些什么?
”整部影片看下来,我觉得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影片即将结束的部分,男主角为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不顾死亡的威胁,勇敢走了出去,虽然步履艰难,还是勇往直前,为在另一头的爱人带来希望的种子。
影片的末尾是男主的孩子,我们的小主角离开父母,踏上外面未知世界的画面。
此时此景让我感受到,孩子不能一辈子都呆在父母的身边,总有一天会离开家园,去往未知的旅途,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勇敢走出去。
在灾难片里此片的构思和剧情并不出众,对于那个让全世界“宅”起来的病毒也没有多少细节描绘。
用比较装13的讲法的话——相比渲染末日情节,此片更注重刻画人物关系的变化。
男主和上司(应该是上司吧,这片子让我脸盲…)在灾变前的对立,到灾变后的互相提防的合作,再到后半共同作战后的冰释前嫌。
现代社会体系下得人际关系瓦解,渐渐转变为类似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
一个旧的体系瓦解,新的体系建立。
最后男主和女主目送孩子出门,一个旧时代在逐渐荒废的建筑中渐渐衰弱,新一代的孩子们在一个没有旧时代思维干扰束缚的世界中探险摸索。
片中的病毒是个灾祸,但是也成为了人类社会改变的契机。
全程剧透,慎点!!!!!
世界因为火山爆发,可能因为火山灰携带某种古老病毒,然后不知道怎么地就全部人不能出门了。
出去就会死这么一个奇葩的设定。
致死机制可能因为阳光?
鲜风?
总之迷一样的原因,反正就是不能出任何建筑物。
即使你站在窗台边也没事,只要踏出去一步 就眩晕 耳鸣 内出血,倒地不起。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公司内的一个主管 和我们的程序员小帅哥 一起踏上了找爸爸找女朋友的旅程。
穿过一个又一个下水道,爬了一个又一个楼道。
经历了教堂熊出没,地下超市大混战。
俩人有了深厚友情就要变为基情满满的时候 主管男二光荣牺牲。
为女主让路。
然后历经万难,和女朋友就差一条街相望的时候,男主小帅哥 决定试试跑过去 死就死了 反正爱情伟大。
结果跑过去 屁事没有…… 导演 你是跟我闹着玩呢吗?
然后女主产下一子,孩子长大,新生代对不能出门设定表示不屑。
一群野孩子决定抛弃爸爸妈妈去征服世界的故事。
原谅我把故事讲的这样没有逻辑 不清不楚,导演就是这么拍的。
你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一点点出彩的地方,嗯 我想了想,没有 一点都没有。。
抛开故事前半小时两条线叙事,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揭开谜底,倒也算精彩。
然而 并没有 稀里糊涂你就得接受导演的安排,承认这个故事就是这样。
整个人都是尴尬的,还特么能这样玩?
烂的出奇…生平所见。
蕴含深刻的一部片子。
我刚才看了部分影评,有的说没看明白,有的说垃圾,也有的说不明白到底为什么他们不敢出来。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个人感觉包含着两个原因。
其一:影片中新闻播报的火山连续三次喷发,感觉应该是地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外面的环境不适合外出活动。
居住在建筑物里的人缺少食物,缺少水。
两个主人公见到下雨,喜出望外的接雨水,居住在主人公家里的一家三口也为之祈祷,证明地球气候恶劣,雨水稀少。
其二:影片中一开始从主人公的一句台词中隐晦的说出了一个原因:“手机用的是蜂窝移动网络”一切都源于手机,现在太多的人都是“低头族”,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各种聚会都是低头玩手机,以至于人与人的沟通都在网络上,而面对面的交流却少之又少。
办公室人员每天面对电脑,工作之余可以网上购物,可以休闲娱乐。
影片就描述了不敢出门的第一例死亡,就是那个6个月没出门的加拿大男孩,16岁后来自杀的男孩子。
台词中有提到,日本的一些孩子只知道在家打游戏,连外面什么季节都不知道。
第二例是与主角在一起工作,但几乎不说话的办公室老者,在办公室吃住好多天,一直不出门;到影片结尾,主人公的孩子已经长大。
那是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没有了人为的破坏大自然,主人公家门口绿树成荫,没有了网络,没有了手机,地球环境得到改善,孩子们去寻找他们新的生活。
但为什么主人公还不敢出门呢?
我感觉,应该是暗喻着这些人早已经形成了习惯,难以改变,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早一天停止破坏大自然,多与人沟通,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不惜勿喷。
文/梦里诗书 电影力图以世界末日的形式隐喻今下社会高楼大厦间病态的现状,但《末日浩劫》本身却并未有真正能一展于此命题相匹配的能力,世界上每个人都换上了无法身处开放空间的病症,这荒诞不经的末日观本就难以立足,更不谈那索然无味的内容。
当末日降临不在是自然灾害的天崩地裂,也并非僵尸病毒的行尸走肉,而是被病症囚困于高楼大厦间在无法自由穿梭于外界,这场《末日浩劫》无疑有其自已独到之处,而法国与西班牙的合拍,也同样让电影有别于特效为王的好莱坞大片,更为注重人物心灵的塑造走向,但同样一个浪漫主义与一个激情如火的国度,两者的电影风格皆并不善于能讲好一个真正的末日故事,于是一条混乱随意单有激情在过往与回忆中游离的主线,一个浪漫圆满真爱至上的结尾,锻造了这场不伦不类的末日旅程。
单有内涵却讲不好故事的电影,实则比纯以逗乐的狗血渣片更惹人厌烦,这就比如在上一堂死气沉沉的课,照本宣科的内容自是真理,但全然让人无法对其产生一星半点的兴趣,该片便是如此,有人性,有救赎,有爱情,更有对自然深不可测的揣摩,但电影除了一场熊的搏杀再无何高潮可言,而那些所谓的节点同样也都是浅尝即止,难见真正能动人心房的深度,至于作为灾难片本是重头戏的特效,更不值一提,你见过文艺片有放机器人大战的吗?
《末日浩劫》立意新颖且手握人性,却难以弥补剧情本身的庸长,但闻末日未见何浩劫,这仅是一场鱼目混珠的末日奇想。
(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友情提醒:中国版海报场景为虚构,电影原名《幽闭末日》跟火山全无关联。
1、这次的末日不是外星入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等自然灾害,而是一场盛大的死宅。
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病毒感染,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在出门了,只能呆在屋子封闭的空间里苟且度日。
全人类如同变成了爬在玻璃窗上的苍蝇一样,慢慢的腐烂成了一群吃屎的畜生。
男女主人公没有特意功能,没有被蜘蛛咬一口,没有被X光线照到,没有被拿去做人体病毒试验。
所以他们俩也毫无例外的感染上了这种病毒。
只不过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两人刚刚因为孩子的问题大吵了一架,还没有来得及澄清误会原谅彼此,灾难就发生了。
君在长江头,妾住长江尾。
于是男主开始了一场浩大的找老婆工程。
回头看这部电影,男主那样的拼命寻找女主,抱着即使世界末日,死也要跟你死在一起的觉悟。
只有一个原因:要么是他爱她,要么是导演让他爱她。
甭管怎样,反正是因为爱。
如果有个人,他愿意排除万难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请相信,他是爱你的,至少是正在爱着你的。
2、男主去超市找人,阴森森出现在男主背后,一闪而过的人影,乍一看仿佛非洲原始部落,表明部分人类在末日后堕落到原始社会。
≪末日浩劫≫,看着海报还以为是一部灾难大片,以为有各种灾难片惯有的特效。
可是片看完根本没有前面说的这些,而且这也不是灾难片,千万别被海报蒙骗了!
这片故事情节混乱虎头蛇尾愣是没看懂,而且看的也很压抑,不明白想要阐述什么。
配音,没起到什么作用,依旧是刘大航的一贯水平。
总之,爱看不看。
相信我,这部电影绝对是好电影。
表述方式比较独特,可以说是把前面半段剧情进行打碎然后重组。
认真看的话随着电影情节一步步推进,你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让我联想到了诺兰,和他的那部《Following》。
但是让我疑惑的是,同样用这种叙事方法。
诺兰的电影就是高智商,而这部却因为这点而被人认为是烂片。
(当然诺兰是我十分欣赏的导演,没有任何黑的成分)假如没看懂的话 我大概复述一遍吧。
背景是火山爆发,由于火山灰的影响,人们得了一种室外恐惧证的病。
这种全球性的病只要出到室外就会感觉天昏地暗。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困在家中,不敢出去。
马克(男主)在群体大面积发病之前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再加上公司已经有个人死了,于是不同意朱莉娅(女主)生孩子,但朱莉娅已经有了身孕(马克当时还不知道),两人便闹了矛盾。
一气之下离开家后,男主回到自己公司。
接着新闻开始报道这种症状,男主打电话回家,朱莉娅不想听,正在她闹情绪时,没信号中断了。
而公司里的所有通讯设备也失效了。
马克正准备冲出室外时,发现自己也得了那种病了。
不能坐以待毙,于是被困在公司的人就开始挖地道(也就是电影开头的情景)在挖通之前马克发现了自己上司里贝克(男二)有一部可以用gps的手机,于是要挟他让他一起去找朱莉娅。
而里贝克却要去找他瘫痪在医院的父亲。
达成协议后,里贝克答应先去马克家。
困难得回到家后,发现自己家已经被人"占领"了。
在家中的残余物品中,得知女友有了身孕的消息和医院。
但不知道女友是在工作的商场还是医院。
正打算先去商场时,里贝克说先去找他父爱。
两人争执,撕逼,最后还是去了他父亲医院。
在准备到的时候却得知医院已经被烧毁了。
里贝克想要自杀,便把自己拿到的种子(日后生存的关键)和火机交给了马克。
马克一个人上路了。
商场中找不到女主,而自己却在暴乱中险些被杀了,幸亏里贝克即使赶来,但自己却身中了致命的一刀。
陪同马克到下水道能直达的最远处(朱莉娅医院的对面)后,里贝克安静地死在电影院。
而马克却自能和朱莉娅隔街相望……这时候只能硬顶着死亡的危险走出了门口,最终马克凭着信念艰难地爬过了那条街。
种下种子,生下孩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片末,孩子由于没有那种病,便于其他幸存者的孩子一起组队向着远方进发。
(其中那些灾难的景象和女配的情节我都没写进去)高中生的小学生文笔,大家见谅。
这部片所反应出的人性还是挺真实的。
因为拖延症硬是将12.28号写好的影评拖到了今天
大灾里的人性光芒
父母们被关在房子里、孩子们出去探险的世界末日。
有点创意
一部挺好的文艺片被灾难片的噱头给毁了!这部影片无聊到爆,现代人际关系隔阂,心理疾病,爱的伟大等,片子想表达的点很多,但感觉哪一个都没太讲好。特别是末日情况下社会依旧在一定程度下有序运行,这不科学。“不能走出去”这个设定不错,但隐喻不隐,反而显得生硬,也有种想说教却又没说明白的感觉
结尾弱了
宅男的视感,设定好评。问题是食物来源啊魂淡。20141229
5/10.
这个国内院线海报的设计师可以拖出去毙了
设定很吸引人,一副后末日的景象
第一次看西班牙的电影,真是失望透顶
其实也很不错的。
主角和同伴在昏暗的迷之地道里行走寻找自己的爱人,每打开一个通道走入一个建筑就有不同的惊险等着他们……就像通关打怪一样。我觉得很好看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我愣是没看明白它要表达的是什么玩意儿,到底什么是末日浩劫的疑问困扰了我整部影片,貌似城市的居民一走出建筑物就会受到什么伤害,这些我不得而知,因为电影资源不好,音频与视频不同步,看的更是云里雾里的,西班牙的思维方式我不能够接受,没有轰轰烈烈的末日场景,很无聊的节奏
我还是好奇那种恐惧症到底是什么原理,宅男宅女症?
能看。
2.0
一出门就会死的设定不错,除了男主,大部分人安于呆在室内生活,是对当今压力太大,充满隔阂的社会的一种暗喻。不过整个剧情太单调了,就是不停的到各个地方去找人然后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对于人性的异化挖掘的也不够。
在下水道里点火把是很危险的。Bug太密,自带原生吐槽弹幕,西班牙语不好听——总之是始于错误的开启方式,优酷竟然分类到法语片。
挺悲情的故事
20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