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为英国文学史期中考写的。。。
po上来现个眼】He’s the writer of UtopiaHe’s a great humanistHe’s honest, loyal and noble.He’s Thomas More. Till now, he’s always the moral paragon in Western countriesThe king at that time, Henry 8th , showed great respect to More.Here, we can not but admire the tolerance of the king, for the ideals of More were in collision with the kingship. But, Henry tolerated all of these, and treated More as a good teacher as well as a helpful friend.When the Cardinal Wolsey was in prison, Henry invited More personally to be his first Minister.However, More was a pious Catholic. The divorce of the King disobeyed the will of the Pope. More could not stand the tiniest bit of contempt for the Pope or the Catholic system. To our surprise, Henry only asked More to deal with other political affairs and promised that he would not made More involved in his divorce. The trust More won from the King is clearly remarkable.When the plague raging through the country,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off and the whole city was in flames. While, More took his family reading books peacefully in front of the fireplace. He was not afraid of death. He told his daughter he had surrendered his life to the God. The only thing he had to fear were the pamphlets of Martin Luther, the pagan.So when More was facing the devout priest, Fish, who advertised Martin Luther’s thinking, he could hardly contain his anger.Actually, both More and Fish are men of true faith. They believed in the same god but had serious split on the ways and means. When Fish tied on the stake frame and the fire burning, other bishops turned away. For them, he was one of the thousands of executed pagans. But More was different. He peered at Fish until he was swallowed by the flames. Perhaps More had hadn’t the heart to hurt this man of strong conviction, but also because of his faith, he had to do that.Henry’s temper became worse and worse. In 1535, Sir Thomas More was sentenced to the guillotine by the king because he resolutely opposed 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held by Henry 8th. Let’s remember Thomas More—a man for all seasons.
一下午啥也没干刷了5集,硬是把这一季看完了哈哈哈哈眼睛干涩这部剧美人太多了,安皇后最后砍头的那一个镜头绝美。
第二个皇后时期的H已经有了些成熟男人的样子,蓄起的胡须也好看与其说我写的这是影评吧,不如说是弹幕····看完第一部过来就很容易占西班牙皇后的立场,同情天主教派,同情Mary,可见当时宗教改革之困难,但是不得不说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说H宗教改革的举措是多么彻底和成功。
命运弄人,博林一家精心经营了那么久,安曾是那么自信,想致西班牙皇后和Mary与死地,最终却以更加相似却更加悲惨的结局走向断头台。
当然,如果H知道历史最后还是选择了伊丽莎白成为他英格兰的继承人,并正是这个女儿带领英国走向强大,该是什么感受?
作何想法?
历史没有如果100年弹指一挥间
看第一和第二季,讲讲两位历史人物。
第一位是托马斯-摩尔,是名著《乌托邦》的作者,早年是亨利八世的朋友和精神导师,和平主义者,反对国王抛弃王后跟安结婚,也反对英国脱离罗马教廷。
第二季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他对信念的坚持。
他是绅士和温和的,却为了信念视死如归。
第二个人物是女主安-博林。
博林是英王脱离罗马教会自己成为英国政教合一领袖的倡导者。
看似为了成为英女王而不择手段,其实是位头脑清醒的领袖人物。
最后两集笔墨浓重层次分明地描述几场死刑。
安-博林的死刑,大主教带着观众一起为她下跪祈祷,演员精彩的表演把这个剧集推向高潮。
相比于凯瑟琳王后的仁忍,博林有着坚定的意志,她们两位妈妈的不同风格也影响了,日后两位女儿为王时的做事风格。
整个剧集精致而大气,角色各个精彩纷呈,难得的好剧。
当然也是学英语的好教材。
3,都铎王朝时期的重男轻女也如此严重。
安生了女儿,得说“I'm very sorry.”。
然后你看国王那张失望的脸。
跟中国宫廷一样。
大概所有的皇权制度都会导致重男轻女吧。
第一季时,亨利八世按着莫尔爵士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要求爵士留在他身边时,就决定在这部错综复杂的宫廷大戏里,亨利-莫尔这条线是关注的重点。
成为少年君王的导师,很少会有好下场。
权威的存在如同灯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在狂风暴雨中那一丝灯火带来暖意与希望。
但是,假如人生历程中没有怀疑反抗与忤逆,那样的人生只会成为廉价的复制品,无法变成真正的自己。
作为凡人,幸运的是有回头路可走,在经历世事返璞归真后可以忏悔道歉修补曾经破碎的东西从此共有一份默契。
但是,作为君主,权利不光可以实现无法推翻的愿望,权利也是一份沉重的不容迟疑的负担。
莫尔死后,亨利对安妮的感情急转之下,有一半是固执的认定,因为安妮的教唆,才会一时糊涂处死莫尔——可怜的安妮——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他并不是为了爱安妮才做此决定,就如同他不是为了爱安妮,才与罗马教廷争权。
表面上是为了一份离婚协议,是为一个女人戴上冠冕。
实际上,作为国王,经过这次离婚闹剧后,除掉了异己,充公无数教会名下的产业,从罗马教廷手中夺夺回之高无上的裁决权。
而死在断头台上的人,无不乞求民众为国王祈祷,要怨恨,也是针对那个迷惑主君的妖妇。
即便亨利迁怒于安妮,但莫尔的确是死于赤裸裸的权利斗争,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即便亨利体会过失去莫尔的痛苦,仍会毫不犹豫的判处他死刑。
但是又很难说,莫尔死后,亨利念念不忘他的“人道主义”是一种伪善。
他看到的是教廷的腐败,他认可莫尔的理想,他以为自己是实现莫尔理想的人,但莫尔偏偏是个顽固的知识份子,首先忠于自己的良知与灵魂,其次忠于教廷的合法性,其次才轮到他亲爱的国王。
亨利放步下权柄,莫尔放不下“真理”。
然而,爱当是宽容与体恤,爱当是抛弃一切的相知相守。
但是,当你深爱的人口口声声说爱你忠实你,却为了更崇高的目标与无法言喻的苦衷抛弃你时。
那份爱,也不过是“没有被挑中的东西。
”伟人们握有权柄与荣耀,伟人们有权选择,芸芸众生盲目地信仰并尊崇着伟人的选择,为此流血牺牲,然而伟人们无法聆听内心的声音决定爱恨。
亨利说:“我爱他,也恨他。
”——这句话为伟人们的感情做了多好的注脚。
第一集查理五世派使者来给莫尔送信,莫尔避嫌不收。
对于宗教问题,莫尔直接顶撞亨利。
亨利威逼主教们,当了英格兰国王里教会领袖。
新教皇保罗三世烦心亨利离婚的事,主张把安妮杀了得了。
安妮还是要端着,直到结婚。
克伦威尔、怀亚特、乔治博林和牧师克朗默一起谋划除掉沃兰大主教。
托马斯博林指使一个厨师去杀沃兰大主教。
亨利任命克朗默为私人牧师。
查尔斯娶了凯瑟琳布鲁克。
怀亚特对安妮想入非非。
马克斯米顿教安妮小提琴。
厨师一锅汤毒死了四个人,好在费施尔主教和莫尔没死。
莫尔将凶手指向博林一家,亨利不屑。
克伦威尔和托马斯博林拷问厨师。
安妮为了个衬衣还跟亨利吵架了。
【有点傻,不像政客风格】费施尔主教中毒病倒,莫尔说除了博林,没人赞同亨利擅自离婚。
亨利还真的让王后不要再做衬衫了,小公主玛丽病了亨利也无动于衷。
【是有多爱安妮,还是说已经被离婚的事搞蒙圈了】厨师被煮了。
亨利让查尔斯去劝说王后放弃上诉。
亨利公然告诉使者自己不受教皇管制了。
查尔斯跟凯瑟琳布鲁克很相爱。
亨利下令逐出王后。
莫尔对新教的发展有恐惧。
王后离开了。
亨利揍了王后的传话人。
乔普斯派人谋杀安妮。
第二集有人要暗杀安妮。
【那时候的扑克牌都是自己想画谁画谁吗】费施尔主教仍然坚持教会权力。
【他就不怕被亨利搞死吗】圣诞节,安妮和亨利互送礼物,亨利不要王后的礼物,莫尔的礼物显示了亨利和他宗教观的不同。
【莫尔明知信仰问题跟亨利有矛盾,还不赶紧辞职,不然哪天真被亨利弄死了,理想主义者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啥都不怕吗】亨利不顾查尔斯的提醒,对安妮爱的很执着。
【回想当初安妮一开始不和亨利上床,称自己第一次一定要给丈夫,这时亨利作何感想呢?
大概亨利是一个很在意沉没成本的人,已经付出那么多了,当然要继续下去,离婚结婚生儿子,这就是自己的目标】克朗默被亨利任命为神圣罗马帝国特使,克伦威尔建议他趁此机会转转新教思想下的纽伦堡。
安妮想让亨利把查尔斯赶出王宫。
【看来亨利真的是沉迷爱情了】黑衣人放了扑克牌在安妮房间的桌上。
【不懂为什么要打草惊蛇】亨利准备带安妮去法国。
【因为托马斯博林之前一直在法国担任大使,安妮在法国呆过很久,亨利正好可以借此与法国交好,将来对抗教皇时也好有个帮衬者】克伦威尔事先来给坎特伯雷大主教提个醒,亨利准备进一步削弱神职人员的权利,并且还要抵抗教皇在英国的征税。
安妮看到了扑克牌。
查尔斯果然被逐出宫,并且因此跟克伦威尔不对付了。
【克伦威尔干嘛要招惹人家公爵呢】亨利让神职人员在教皇与自己之中二选一。
莫尔请乔治索科莫图勋爵来主持天主教正义。
乔治索科莫图把亨利骂了个狗血淋头。
国会召开,坎特伯雷大主教屈服于亨利。
【可见,亨利的改宗并不是真的信仰路德新教,只是想削弱教权、加强王权而已】莫尔来辞职,并坚持王后的合法地位。
怀亚特奉命来收回王后的珠宝,并调戏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
法国大使为亨利安排好法国之旅了。
安妮给亨利推荐了音乐家马克斯米顿。
克伦威尔试探博林对新教的看法,博林不屑与之为伍。
亨利授予安妮彭布罗克女侯爵。
沃兰大主教死了。
怀亚特成功勾搭上了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达瑞尔。
莫尔告诉女儿,自己可能要殉了。
亨利给了安妮王后王冠,安妮服侍了亨利。
【大概只是帮他撸了】刺杀者准备出击了。
亨利来到了法国。
博林跟查尔斯不对付。
安妮跟弗朗索瓦是老相识了。
谋杀者找不到机会杀安妮。
安妮终于跟亨利上床了。
第三集博林的手下把查尔斯的手下杀了,这就真结下梁子了。
安妮很开心,向怀亚特炫耀。
亨利准备任命新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来宣布离婚。
克朗默把妻子接到了英国。
莫尔、费施尔和乔普斯在担心克朗默当大主教的事。
教皇保罗三世批准了新大陆的奴隶解放,以及克朗默当主教。
克朗默赶紧去办离婚的事,克伦威尔接任了莫尔的首相职位。
亨利和安妮结婚了。
王后不服,还要坚持称自己是王后。
克朗默的改革让英国断了与罗马教皇的关系。
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达瑞克来找情人怀亚特帮忙,怀亚特不帮。
杀手布里列顿来找到教皇表忠心,教皇让他加入十字军。
亨利让克伦威尔准备安妮的加冕礼。
安妮怀孕加冕之际,反倒有些担心。
查尔斯不爽安妮,但要给她护驾。
杀手想狙击安妮而不得。
【火铳能打到才怪呢】加冕礼开始了,莫尔和费施尔都没来。
【这是1533年】杀手没被门卫抓到。
博林威胁玛丽,不让她与母亲通信。
莫尔来看望凯瑟琳。
亨利在安妮怀孕期间又想移情别恋了。
乔治博林跟小提琴手马克斯米顿相互恭维。
亨利无视教皇元老院对他婚姻的判决。
安妮生下了女娃。
亨利很失望,跟埃莉诺鲁克搞了。
第四集克朗默为安妮的女儿伊丽莎白施洗。
亨利又制定法案。
尤斯塔斯来和玛丽公主交谈。
亨利派滕斯托尔主教来质问莫尔,莫尔坚贞不屈。
乔治和马克斯米顿搞基。
亨利和埃莉诺鲁克搞。
克伦威尔来请查尔斯回宫。
亨利把新女儿送到公主玛丽那里。
安妮发现了亨利已经移情。
公主玛丽住的很差。
圣诞节乔治警告怀亚特。
布里列顿还是想搞暗杀。
安妮又怀了。
亨利要臣民们宣誓效忠他在教会和世俗的权力。
教皇任命费施尔为红衣主教,与亨利抗争。
亨利来看望了女儿。
乔治诬陷埃莉诺鲁克。
安妮发现侍女们在读怀亚特的诗。
博林和安妮需要掌握亨利的情妇。
克伦威尔来试探费施尔的观点。
安妮给亨利介绍了一个侍女。
亨利遣散了不服从的神职人员。
亨利不认教皇任命的红衣主教费施尔。
安妮和玛丽的对手戏暗流涌动。
克伦威尔和莫尔交谈,莫尔竟然把当初亨利写的反对路德的文章拿了出来。
【作死】安妮给亨利安排好了侍女。
亨利不让凯瑟琳和玛丽相见。
莫尔跟家人告别。
安妮让玛格丽特谢尔顿侍女陪亨利骑马。
莫尔不宣誓,英勇赴义。
亨利和谢尔顿搞。
第五集亨利对莫尔不妥协。
莫尔夫人说不动莫尔。
安妮流产了。
【亨利大概也有点怀疑是不是上帝抛弃自己了吧】费施尔竟然给神圣罗马帝国通信。
乔普斯告诉了凯瑟琳费施尔的罪。
博林提醒安妮要小心。
亨利搞了一个森林里遇见的美女。
【亨利心里积郁很深吧,儿子一直得不到】教皇鼓励费施尔的殉道。
莫尔和费施尔互相鼓励。
玛丽博林怀了普通人的孩子,被安妮驱逐出宫。
克伦威尔来说服莫尔宣誓,不得。
玛格丽特莫尔来宫廷见到了乔普斯。
安妮很担忧公主玛丽。
费施尔被处死了。
米开朗琪罗为教皇保罗三世画画。
女儿劝莫尔宣誓。
克伦威尔派人收了莫尔的书纸。
莫尔被审判,被处死。
第六集教皇发表演讲。
克伦威尔建议亨利排演戏剧。
克伦威尔利用印刷术传播新教。
亨利对莫尔的死深感愧疚。
乔治结婚。
亨利通知法国大使联姻。
亨利又出门找女人了。
乔治和新妻入夜。
戏剧开演了。
血腥玛丽竟然同情的抱妹妹伊丽莎白。
布里列顿执着的要杀安妮。
安妮很担忧。
克伦威尔警示怀亚特注意批判国王的言辞。
查尔斯接见法国大使菲利普夏博元帅。
安妮阻止亨利出宫。
安妮险些被布里列顿刺杀。
法国大使侄女杰曼尼勾引查尔斯。
亨利外出与乔普斯谈论国家改革。
安妮向马克斯米顿发牢骚。
亨利安妮接待大使,期间暗流涌动。
法国只同意与玛丽公主联姻。
查尔斯向妻子道歉。
安妮和亨利争执。
亨利想起莫尔。
第七集安妮做噩梦。
亨利准备重整修道院以填充国库。
乔治劝安妮淡定点。
亨利警告安妮勿干涉政权。
克朗默的老婆很激进。
怀亚特和老王后的侍女伊丽莎白吻别。
地方图书馆被收书。
安妮看望女儿伊丽莎白。
安妮让亨利杀掉凯瑟琳母女。
凯瑟琳依然坚持着。
教皇批评亨利。
克伦威尔派法国人来摧毁教堂。
亨利在约翰爵士家喝酒,老王后在病危,安妮跟马克斯米顿谈心。
安妮警告克伦威尔。
老王后死了。
侍女伊丽莎白上吊了。
安妮又怀了。
第八集简西摩进王宫了。
乔普斯认定老王后是被谋杀的。
亨利想要与西班牙重归于好。
安妮迎取民心。
教皇让弗朗索瓦进攻英国。
西班牙跟英国结盟的条件是必须让玛丽公主作合法继承人。
简西摩有意图当新王后。
乔治搞基,抛弃老婆。
亨利骑士比赛受伤。
安妮比较担心简西摩。
安妮又流产了。
第九集安妮敦促与法国结亲。
亨利要赶走博林。
安妮跟简西摩吵架。
亨利接待西班牙大使。
第十集安妮被处死。
【安妮错有四点,不该对人刻薄,不该毒害王后,不该跟亨利叫板,不该与男人亲近】【1536年】
一部宫廷历史剧,可以想象到的一些吸引眼光的手段:华贵高雅的宫廷礼服,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钩心斗角的宫闱斗争,一些奸臣,一个荒淫的国王,一个妖艳的皇后,缺一个都感觉味道不纯不正,料不够猛,随即兴趣索然。
两季的都铎王朝,篇幅不长却足够将这些元素涵盖其中,你可以对影片的历史性嗤之以鼻,但永远不要忽视美国人拿捏这种故事的娱乐能力。
亨利八世倒是个不消停的人物,屡屡被后人搞上银幕,可见其人生的曲折坎坷的戏剧性。
此一戏剧性倒并不在于其脱离罗马教会的壮举,不在于其对曾经的蛮荒岛国进行的改造,而真正在于他一生6个老婆的传奇故事,他和他无数情人私生子的秘闻,他一生都在致力的离婚和结婚事件。
很显然,这才是抓人眼球的真正看点。
历史有正说和戏说,而这部是艳说,是对这段历史的艳色解读,起码这两季其实并不算个宫廷历史剧,不过是某历史条件下的情欲故事而已,而这一所谓王朝却被个妖女轻易夺走风头。
忽略一些细枝末节,前两季都铎的主线只有一个,就是安博林。
几乎所有主要故事的进行和发展都是由其带动,从开始因为她的出现而纠结快一季的离婚公案,穿插着安对国王的百般挑逗和二人之间的所谓爱情,接着是安坐上后位却遭到的冷遇,无男性子嗣的痛苦对前皇后母女二人的恐惧,最终以安被冠上通奸罪名砍头致死。
国王在这两季不像个主角,反而处处围着安的裙摆飘忽不停,被她迷倒,为她离婚,气她不忠,杀她解恨。
即便全剧也有意的插入属于国王本人的戏,无论是对朝政的关心,还是和查尔斯托马斯之间的友谊,但安的影像却鬼魅般的始终穿插着整部剧的始终,从她出场时候的貌不惊人,到手段颇深的惊艳表演,到婚后战战兢兢和歇斯底里,直到从容的身首异地,太明显不过的惊艳,她一个人夺走了整个王朝的风头。
让那假王朝的命题见鬼去吧,到头来还不是个女人的个人由盛及衰的香艳历史?
这个安博林和电影《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里的安都是名叫娜塔莉的演员扮演,此一娜塔莉多摩尔,那一娜塔莉波特曼。
名气上此娜塔莉明显不如,但就这一部戏的发挥来说,此娜塔莉可称得上登峰造极。
娜塔莉其实不够漂亮,五官不够精致,眼不算大,鼻不算高,嘴小且略歪,但并不妨碍塑造安博林,因为历史上此人貌似也并不美貌只是手段高超。
她演的好,在于前期让人厌,中期让人恨,后期让人怜。
她的出场极其普通,眯眼歪嘴的样子那样的不起眼,但是她能歌善舞会察男人心,更从开始就显出了比其妹妹更狠更毒辣,而这一特征很适合她那一点其貌不扬。
初见国王的媚眼攻势,咬牙切齿的从牙缝中迸出的英文单词,撅着嘴歇斯底里的狂呼大吼,被衣装紧束起伏的胸部,大口大口的喘气,临死前回忆往事的从容淡定,无不让人过目难忘,说她是第一主角毫不过分。
国王的角色其实难度不大,他需要不时的秀一下自己的裸体,把握好时机歇斯底里的大吼数次吼到青筋暴涨满脸通红。
事实上,本剧的出彩之处恰不在国王的身上,而在配角。
相比国王的奶油小生模样,配角的能力保证了全剧的效果。
查尔斯怎么看怎么像是三级片明星的身材,但他的忠心,随后改邪归正不再鬼混都让他仍然足够可爱。
克伦威尔那一脸貌似毫无表情的奸相。
托马斯摩尔从头至尾的满脸坚毅。
沃尔西戏份虽然不多,但他失势时候的惊恐自杀前的挣扎都被演员刻画的入木三分。
第二季教皇的威严隐藏着一丝狠辣和阴险。
而最高的演员无疑是奸臣博林,亮点在得到释放消息的那一刹那,那一开口的大笑正是此人个性的完美表现,实乃经典镜头。
09年,都铎的第三季将回归。
此前两季不算太出彩但中规中矩,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第三季,还是值得期待期待的。
第九集和第十集让人惊艳!
和以往快速的画面剪切和叙事节奏不同,最后两集突出了死亡的紧张、爱恨交织的情绪,尤其在博林关押到伦敦塔,珍·西摩同时开始盛装穿戴镜头的交叉镶嵌,形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和物是人非的婉叹,让人不禁回想起博林当时憧憬王后生活的表情和场景。
她在狱中等待行刑和祷告的同时,回想起的是幼年时与哥哥和父亲游戏的场景,纯真无暇,简单快乐,最后却终究成为父亲政治上的牺牲品,被决绝的抛弃。
而行刑时间的两度推迟,刽子手对行刑场面的描述,都在不断地加深紧张气氛的营造,让人惋惜这些被冠以莫须有罪名的人的生命的消逝,一介尊贵的皇室贵族,最后却沦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斩首的"贱人"。
慌乱、紧张的王后正如刽子手当时描绘的那样四处张望,然后转移着她的注意力,接着,她看到了远处屋檐的正在起飞的鸟,幼年的自己又在闪现,是如此快乐美好,与被斩时瞬间凝滞的表情形成反差。
博林的一生结束了,但她却是日后"纯真女王"——伊丽莎白的母亲。
命运捉弄于人?
还是人把玩着命运?
时间是冷漠的旁观者?
还是我们热烈的穿过了时间?
第一季时看着第一位王后被无情的赶下台,止不住的反感涌向了新皇后,也正如所有的政界对于她的一致反对。
此时的国王,他遵守了他的诺言,维护了她的尊严,甚至因此与教皇结下长怨。
她的生活骄奢淫逸,游走于王的生活必然是无趣的,她是自幼于法国宫廷培育,对于生活的价值观,对于父亲的百般遵从,使得她只是一个被人玩弄的棋子,就算有自己的“政见”,但女人在那时怎能有如此胆大的主见呢?
男人的想法,作为国王的Henry,他想要的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是国家政事,子嗣,他曾经很坚持,很维护他的现任妻子,只是,正如前皇后对安妮所说:他对于你的爱最终也会消失,你也会有我一般的下场。
亨利就像孩子一般,最初对安的追逐,尽管那些调情的手段他都明白,但他喜欢那种得到却又得不到的感觉 婚后,他付出了很多,他保持着对心爱女子的喜欢和尊重,忘记那些反对她的人民的狂语暴行,忘记她洞房时已然不是处子之身,依旧如珍宝一般捧着她~ 期待着他的儿子的降临。
可是亨利的耐心是有限的,他被无情的命运一次又一次的磨平了当初的激情,他厌恶了安对于前王后的存在的恐惧感,以及前公主的厌恶和排斥,屡次的丧子之痛,他忍下来;自己的亲信大臣在他最无助的时候选择了自己的对立面,他不得不下手杀了他。
可是行刑前后他彻底难眠,辗转反侧的顾念着他曾经照顾培育了自己,真的能下手吗??
他的坚强外表下又何尝不是一颗柔软的心?
对于安的忍耐有终有的一日,他不明白,任何一位坐在这个位置的女人都会为自己的子女而着想,为了他们的幸福,尽管那样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无极之地... 至于安,她有没有通奸,她是否不忠。
我相信人的临终之言,我相信她是真心的忏悔,希望自己可以被宽恕。
亨利又何尝不痛苦,可惜他已经被那嫉妒和仇恨冲昏了头脑,他又有了新的渴望,寻找新的生活起点和坐标,找寻新的欢娱,就像一个孩童一般,事件不如意之事总发生,只要逃避,只要保持着自己美好的向往和期待,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剧终的两只天鹅在水上嬉戏,亨利的眼神是那样的羡慕它们的匹配和纯洁以及忠诚 可惜,他只是一个孩子,他还不明白,世间的所有事情不能都以他的意志为中心,并非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任何。
安,作为一个棋子被安插进了宫廷生活,尽管她也有着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打算,但唯父令是从的她,终究也命葬于此。
任何的宫廷都如此,生命的权利,荣华的权利,都是王给的,今天获得了王的青睐和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安的一生起起伏伏,她也曾经被父亲疼爱过,有过欢笑的童年。
只是她的命运一直都没有受自己的掌控,她尝试过,只是父亲的指令以及这深宫,还有女人的不安与嫉妒,感性不冷静,导致了她最终的结局。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我曾经以为玛丽是一个好人,她不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任何的怨言,只有祈祷,其实,她也只是凡人,有怨恨,有厌恶,于是在“妖妇”死后。
她的利益重获,她开心了,她认为母亲得到了尊严了。
爱恨情仇,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类的永世主题!
这就是亨八对他老婆的态度,跟所有神经男人一个样儿没有区别,只是多了king的头衔,一切都显得不平常。
最讨厌两个角色:查尔斯和简西摩,都是工业酒精的甲醇烂货。
没有原因,就是不喜欢。
沃尔西和安博林的死都拍的很壮烈……以至于历史上这么坏的人却如此让人喜爱。
ps:娜塔莉真的美死啦还是克伦威尔最得我心,不标榜自己的道德和正义,也不刻意凸显自己的见风使舵,我就是我,亨八的命令我去做而已。
我还记得亨八说安博林是“你爸爸和哥哥出的主意”,再看看简西摩,不也是一个逼样儿?
简被亨八冠以“浑浊世间唯一的纯净”,快省省吧,看到这一幕肠胃都要恶心的窜出来。
如果她单纯根本就是不会像以前的安博林一样以引诱国王为乐。
其实我只想说,政治就是这样,所以不必为自己贴金。
小玫瑰很适合这种蛇蝎美人
E4抛。如果未来哪天实在百无聊赖而且还贪恋着小玫瑰的美色,就再拾起来。
开始讨厌安了,可怜原王后,前7集差点放弃,只到安失宠,还能继续看,总结起来一句话一切为了儿子
比第一季更扯……是我有一次失去耐心还是真的很烂反正没看完
編劇孜孜不倦地力證搞音樂的男人都是gay&再好的男人(e.g.男2)也難不趨從本性Sir More真能生啊!演新主教的毀了半季!生不出兒子就怪老婆休妻真沒用哪!XDMark好慘,明明睡的是George哈哈哈女主真的好愛撅嘴0 0
深坑啊,节奏还是慢,还是有一些不知所以的铺陈。离婚离了一季没离掉,结婚不满一季就砍头……Queen Anne啊~
Charles这季里完全是好丈夫好爸爸啊
一个暴躁的皇帝,一个狂想生儿子的皇帝,一个不停换老婆的皇帝,一个一往无前,逆我者砍头的皇帝。
感觉H8还是很劲爆的
poor anne
五星全给Natalie Dormer
后宫三千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笨
这部没有好好陈述博林家族和克伦威尔在宗教史的作用,太多枝节
可怜。可恨。
鸡肋片~~,要不是为了普及历史八卦……
其实这段历史都已烂熟于心了,编剧不能说坏但也绝对算不上特别出色,只是我太爱宫廷剧,当然还有一干美男,结尾看到一众帅哥一一上了断头台心都碎了,导演太腹黑了,尤其是我的小Mark那无辜的眼神啊。Henry的戏份减少,比起第一季的不羁这一季楚楚可怜啊。
棄劇。
皇后都挺悲剧的,伯杨的皇后之死亦如是说
保持了与第一部一样的水准,HANDSOME还变多了。第三部就非常走下坡路了
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