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真实事件远比电影更残酷,网上看到的摘录过来让更多人看到。
真实事件的两个救助孩子的主人公一位职业为律师,另一位职业为医生。
其中律师是通过一个在该聋哑学校作教师的朋友了解这件事的,但就在二人准备开始为孩子们维权起初,教师朋友便因对方势力过大而遭到暗杀,另外和此事牵连的一些法律工作者也因相同原因失去生命。
律师本来青年才俊,在事业上一片光明。
但因为执着于这件案子而被迫离开律师事务所,他拖着三个孩子(性侵的受害者),后来又身患癌症,却在这条艰难的诉讼路上走了七年。
后来律师遇到了医生,有了医生的支持,律师拖着病体,两个人一起共同抗争,但最终犯罪者却因为种种潜规则而没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他们收养三个孩子中的小男孩因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而拖着犯罪者之一卧轨自杀,另两个孩子也强行被孤儿院从律师和医生身边带走。
律师受到极大的打击,已经病入膏肓,却仍没有放弃抗诉,最后因抗诉而被高压水枪射击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医生继续着抗诉的道路却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以自杀的方式来换取公众的关注,并在自杀前留下几万字的遗书,把该事情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在网上传播,这才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相继有了小说、电影,终于引起了当局的重视。
这些正义之士牺牲自己性命的坚持,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熔炉1.真实时间改编2.冰冷阴暗的基调3.双胞胎4.氛围怪异5.音乐灵远6.暴力7.虐待8.无法喊叫无法求援9.不是歧视,是完全的暴行10.官官相护11.真羡慕你,活得这么单纯12.社会的阴暗面13.世界上最美丽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14.人性的拷问15.上帝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16.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17.多么真实讽刺18.白色浓雾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故事。
在我看到电影的消息刚出来时 我是不打算看的。
我很喜欢孔侑,可是我讨厌真实,讨厌不堪甚至愤恨。
因为我的情绪会比通常人更加细微,所以我会避免让自己看一些对这个世界不好的事情。
我希望,在我眼中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记得看无头骑士异闻录时,并没有特别的喜好。
却因为一句话,看完了一部动漫。
那句话是: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可是现实告诉我: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还要 不堪。
仁浩是初来乍到的美术老师,他有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有一个年过半百的母亲,有一个不富裕的家庭。
有一身技艺无法展示的惆怅。
好不容易,走到了这所学校。
却成为了黑暗的开头。
影片从一开始就是大雾,结束的时候站牌上写着:欢迎来到雾津,白色浓雾之都。
真相就像被层层浓雾包裹下的物品,一层一层揭开的时候,除了震撼还有的就是愤怒。
浓雾散开本应该是柳暗花明的明媚春天,却不料走到了更加黑暗的尽头。
我一直相信的是,低潮和绝谷从来都是两回事。
低潮是有反弹的机会,而绝谷则是一蹶不振只去往更加黑暗的深渊。
各位,在这个浓度之都,有一个孩子叫做民秀,他不能说话也听不到。
民秀就是绝谷,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绝谷。
他的愤怒已经累计到了极致,如果不能用正确的道路走下去,那么即使是旁门邪道也会走到底的。
因为,我已经不能再忍受。
我无法想象他的一生,我无法想象才这样大的孩子可以经历这么多,可以看到自己的弟弟死后然后再被凶手强奸着过活。
如果你要告诉我,这是真实的我肯定不会相信。
不论怎样,我的潜意识是不接受的,可是这个世界上,真的就有人是这样活下来的。
真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看着黑夜数不到黎明的活下来。
仁浩和有珍是影片中唯一的光,唯一的出口。
从拿起花盆砸向那位畜生的时候仁浩就已经成为了倾城的光。
让整个雾都之中终于有了第一缕阳光。
他背着小女孩说出: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听不见且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感受得到的。
在那么大的孩子心里,种下的已经不仅仅是信任,还有最重要的勇气。
我们一路奋战,不过是为了让世界不改变我们。
当民秀走到阳台时,紧张的问他说:老师,你看我这样行吗,我害怕我明天说不好……老师说:因为一些原因,所以可能你没有办法出庭了。
民秀眼泪掉下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东西也从我的心脏掉下来了。
他哭着喊着说,怎么可以原谅,我都没有原谅,怎么可以原谅,他还没有道歉。
就是说,怎么可以,原谅呢。
可是镜头切换到民秀奶奶家的时候,我们又明白了,其实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的是,无奈。
那么穷的家庭,又没有读过书,唯一的大人还重病卧床不起。
奶奶的脸从侧面看过去饱经沧桑。
像是阅读了一辈子的人生,所以,妥协。
我虽然愤怒,可是我却理解了。
这也是我讨厌我自己的原因。
我怎么就,理解了呢。
男主还有一个孩子成为了他的阻碍,他虽有犹豫 虽然无奈 可是他依旧前行。
这个世界充满着不闻不问,能站出来说一句,你还好吗的陌生人,都已经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了。
你好吗,世界。
你好吗,孩子们对方的检察官明明知道自己打的是什么样的案子,明明知道自己手上的那两个人有多么人渣,可是依然前行。
甚至为了前行,不遗余力。
我内心就在喊,你明明是懂的啊,你明明知道你是错的,你明明知道他们是花费了多大的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回忆一次又一次的揭开伤疤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次又一次的绝望。
你还要再来踩两脚。
这个世界,真的好,不堪。
影片结束写着,那些被告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不论坐在电脑前的我拳头握得有多紧,眼泪流得有多长。
他们依旧回到了他们的岗位。
残害着下一个民秀下下一个民秀。
孔侑停在广告牌前的背影,和欢迎来到雾津,白色浓雾之都的广告牌成了尾声。
我在想说,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才是底线呢,我已经不懂了。
千千万万个民秀又怎么办呢。
我们之所以会流泪会打高分,就是因为我们还有一颗希望爱和美好的心,还有一双会看清是非的眼睛,这与我们,就足够了。
不论在什么时候,请永远相信自己的心。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可是然后呢...以上。
写在前面自2000年起的5年间,韩国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学生们实施了程度不一的性暴力,以及各种虐待。
新来的美术教师发现学校里适中弥漫了难言的压抑气氛,并频频听到从洗手间内传出的女子尖叫声。
学校的黑幕渐渐露出冰山一角,美术教师和人权主义者力图揭开这些隐藏在象牙塔内的暴力事件,终止校园悲剧的进一步蔓延。
但由于种种我们所熟知与不熟知的政治黑暗及社会冷漠,直至2011年对该事件的所有法律审判已经结束,关于此事的部分老师已回学校复职……这部电影是根据你如前所见的真实事件拍摄而成。
也许当你看完前面的文字你会不寒而栗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他真的就那样发生了。
尽管那些受尽欺凌的孩子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尽管那些畜生不如的教职工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那些坚强的人们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在做着种种努力让这件事情被更多的人知晓,早日还孩子们一个公道,还学校一片安宁。
于是2009年有了<熔炉>这本小说。
2011年有了今天你我所看到的这部电影。
孔侑饰演的美术老师来到了这所名为慈爱的聋哑特殊学校教职。
以慈爱命名,是对这所表面圣洁的特殊教育学校最大的讽刺,我想编剧和作者在此定是刻意以为之。
这部电影的讽刺意味颇为浓厚,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甚至是在很多的小细节都尽情的体现着。
校长办公室的鱼缸里饲养的是水母,水母在水里漂浮的时候美的让人炫目,但是却身含剧毒。
我们都知道水母离开水就会变得弱小和难看。
饲养校长这朵水母的水是谁?
是官官勾结的当地教育厅,市政厅、警察、检察官、律师。
他们是饲养这这朵表面正直善良并身为基督教徒校长的一汪臭水。
学生宿舍的管理员叫尹慈爱我想是应该“瘾慈爱”吧。
影片中几场教职工对聋哑学生施暴的镜头真实到我几乎看不下去,因为他们无法说话,他们只能呜呜的哭泣依依呀呀的叫喊。
那些脸上的伤痕和淤青,那些几近绝望的眼神都会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
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演技真的非常到位。
终于,他们等到了一位来救赎他们的美术老师,孔侑饰演的老师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当人在面对自身利益与不容忽视的社会道德时那一份抉择的艰难。
当他一拳一拳的砸向玻璃时,我想我感受到了他所传达的那种无奈和痛苦。
尽管他当初是因为向学校缴纳了所谓的“学校发展资金”才得到了这份职位(这一处又是一次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卖官卖职的事情在每个国家都是不容忽视的),尽管他还有一个得哮喘病的女儿,而他终究坚毅的选择了正义的一方。
接下来是漫长的起诉与官司,在一件社会事情发生的时候,人群总是会不自主的分成三类。
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黑暗的,还有一类是麻木的看客。
校长、教职工、学校的警卫、辩方律师、当地警察、堂上本该代表正义的检察官,他们都在面目狰狞的像我们宣告什么叫做只手遮天,什么叫做欲哭无门,尹慈爱在面对民秀家庭状况的时候甚至无耻的说“有时候我都想问问上帝为什么这么不公平”那张脸和那副表情,真的让人恨得牙痒痒。
美术老师、人权维护中心的工作人人员、聋哑学校的孩子们与他们的家人,还有那些支持他们的市民都是善良而正义的。
只是面对现实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与无法坚持。
当民秀得知自己的奶奶与被告方协商和解后伤心的哭泣着,他问孔侑“谁原谅他们了,他们并没有向我和弟弟道歉,我都没有原谅他们,谁也不能替我原谅他们。
”这番话和那张哭泣的脸,让我想到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死去的国人,让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的那些幸存者,我想,这句话也能代表他们的心声。
最后,在铁证如山的种种证据面前,法律的天平因为“前官礼遇”等种种因素仍旧倾向了邪恶的一方。
在审判宣告后正义善良的人们哭着喊着看着邪恶的一方笑着庆祝着,这一审判是对正义和法律的亵渎,是莫大的讽刺。
孔侑饰演的美术老师看着这一切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与他同样绝望的还有民秀,他选择了燃烧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把刺向朴老师的刀,那只狠狠抓压朴老师伤口的手都狠狠的想我们传递了民秀心中的恨和绝望。
最后飞驰而来的火车将他带向了有弟弟的地方。
人们在法庭外静坐以示抗议,防暴部队和人们撕扯着,水枪在向反抗的人们射击着。
孔侑举着民秀的遗像像周围的看客呼喊着“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民秀……”他被水枪一次次击倒又一次次的站起来重复着“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民秀……”,最后他被压到在地,看着民秀的遗照被人踩碎,不远处另外两个收到性暴力的孩子在哭喊,此时画面是无声的……美术老师和善良人们的坚毅在此刻尽显,政府警力的黑暗在此刻尽显,对有些人们冷漠围观态度的讽刺在此刻尽显……影片最后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无聊的时候多照照镜子吧,看看那个囚禁在你肉体里的灵魂是否还如初生般完整和熟知。
啊,忘了说这部电影中这个故事发生的城市叫“雾津”,一座充满了白茫茫大雾的城市……
再一次观看这部电影,完全是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高三毕业那段无聊的日子里,一个深夜,不是睡不着,就是熬夜成习惯了,没到三点就不睡,然后想起来以前一个学长和我推荐这部电影,但是想起他说泯灭人性、虐童、性侵,我还觉得恐怖,确实,我当时也把他看成了恐怖片和社会黑暗片。
可是我今天看,却哭了,全无恐怖之感,全程在哭,心里盛满了悲伤,太满了,太悲伤了。
加之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的,就更加让人感觉很愤怒。
这些孩子都是残疾,基本是聋哑儿童,还有一些智力障碍的儿童,可是那群自称老师的人却那样对他们,不管他们已经有多么痛苦,还要给他们再添加那么多的痛苦,我的心实在太痛了,看到民秀那么努力的想要在法庭上当好证人,说好证词,却得知奶奶已经同意和解了,那一刻我眼泪根本止不住,为什么,夺走了一个孩子的一切之后,连给他上台陈述事实,给他看见光明的机会都没有,最后他只能选择自行解决这件事,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杀人,杀不尽,就只杀那个最可恨的,太弱小,没法直面攻击,就选择在铁轨,同归于尽…那些披着教师职业外套的人,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变态。
而他们却是最有能耐的,这也是最让人无奈的,所有机关全被买通,官司打赢,证据凿凿,却无法惩罚他们。
他们继续逍遥,继续伤害着更多的孩子。
全片黑暗让人惊悚,只有两个正面角色,只有两个人因为心疼这些孩子而奋斗着,只有他们相依为命着,丢掉工作,困难重重去从不放弃,一直奋斗下去,只是因为这些孩子太让人心痛,太需要人帮助。
而仅仅是这一点点的帮助让孩子们有那么短暂的开心,见到短暂的光明。
以后,或许黑暗更多,最终还是黑暗胜利或许反抗成功,而我只希望孩子不被伤害,不仅是剧里的,而是所有的。
看韩国影片《熔炉》时,我脑中闪现过另一个真实的影子,忘记这则新闻报道于哪年哪月了,报道的题目便是《少女在敬老院遭多人强奸怀孕》,事件是失去双亲的一对姐弟,被送到养老院,12岁的姐姐三年里遭到数人强奸,直到怀孕才被亲戚发现。
结果是少女的亲人找养老院领导,找当地政府反映,意料之中的情形出现,封口、掩盖、否认、推诿,甚至横眉怒对采访的记者。
晃荡的视频画面中,清晰地演绎出了熔炉里炙烤的一颗颗被拷问的良心。
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因为对应的是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与道德的鞭挞,社会的关注度也极高,至于能不能施行制裁就是另一回事了。
英国的《儿童10大宣言》里不断强调儿童的安全成长权利,小孩子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背心、裤衩遮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权利——“不与陌生人说话”;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利——“坏人是可以骗的”等等,远观这些法律相对完善发达的国家,可以看出全社会对儿童的保护,也足见伤害儿童的罪大恶极了。
想来坏人是除不干净的。
那些单枪匹马做尽恶事的魔鬼还不算最可怕,因为“小红帽”随时警示人类提防可怕的“狼外婆”,像《可爱的骨头》这样的电影也会不断搬上银幕给观者一记警钟。
可怕的是一张无形的犯罪网络,不分地域国家,总能因地制宜地演练出滔天悲剧。
靠的不外乎权钱勾结,沆瀣一气。
臭名昭著的娈童癖神父奥利弗•奥格莱迪便无拘无束地犯下了这种集团式的罪恶,纪录片《大急救》可谓勇敢之极,因为这样一部由奥利弗与一些受害者及受害者家人昭示的面目实在令人惊愕无语。
而他至今逍遥法外,只是从美国遣送回了家乡,这又表明了不言而明的“真相”, 从梵蒂冈的红衣主教到全球天主教会企图掩盖个别神职人员对儿童及其教徒的性侵犯、性猥亵案的。
引用这段,自然不是针对宗教信仰的诽谤,不过举例说明了金钱、政治之外,利用宗教旗帜钻漏洞,打擦边球的双面罪恶。
除此之外,还有权钱交易使之猖獗的贩卖儿童,有关这类题材影片,意大利、瑞典、俄罗斯、乌克兰很多国家都拍摄过。
谈回到韩国影片《熔炉》,观看时,不难体会到整部影片不得不“管中窥豹”的设计感。
这也是整部剧出彩之处,导演的拍摄思路一直遵循着整个事件的走向,毕竟真相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真相。
同时,从民秀的弟弟自杀,孔侑(饰演姜仁昊)到聋哑学校报到,随后引出两个女孩被校长强奸,兄弟俩被班主任猥亵,用几个典型人物表现故事,“节选”的意图,随戏剧的面孔就呈现出来了。
相对黑洞一样的真实事件,这自然是恰当的改编方式,其中点缀的有关孔侑的个人家庭,及所有参与事件中正反人物的立场,成为了饱满故事骨架的血肉。
《熔炉》在大体上稳步展现了真实事件,在细节上也做了必要的补充与说明,这也是这部剧经得住推敲的所在。
爱吃零食的小女孩儿是全剧翻找历史痕迹的页码,在法庭上,女医生描述小女孩儿的遭遇,这一段则把追踪真相的案宗足足摞叠到了小女孩儿受侵害时的2000年。
这样穿针引线的方式在剧中多次出现,是值得回味的。
我觉得,真相,通常只有时间找得到它。
可是有一些人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即便要加入到一场生死未卜的战斗,代价是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这些人的执着信念,多半没有可装入“小册子”的宣言做指导,不过有个最实在的理由——活着的尊严与人世不可放弃的正义。
就像剧中郑有美所言:“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这样一群人又从另一面丰富着我的联想网络,想起微博里有关“什么是贵族?
”的讨论,引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所谓贵族,就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人。
”这话耐人寻味,屹立于道德高地、俗世圣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贵族在“土财主”面前真正提升了它的价值。
而在这部《熔炉》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贵族”的稀缺与宝贵。
毫无疑问,在通往正义的道路上,脚下的绊石,眼前的迷雾,斩不断的荆棘将悉数登场。
有学者研究“雾”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寓意着扭曲的人性,是光明背后的罪恶。
在韩国文坛享有盛誉的小说家金承钰有部现实主义作品叫《雾津行纪》,小说中亦描绘了主人公乘坐大巴前往大雾弥漫、不见消散的雾津。
这一隐含寓意的“气象”借用到光州聋哑学校性侵丑闻上,或许是一种巧合,却足以表现出全剧不言而喻的氛围,在黑暗之内的雾笼罩的灰色地带,寻找出口的方向。
又因改编自真实的事件,2005年被揭发,时至今日仍没有完美的结局,所以看待这部剧的角度与意义大概已脱离了欣赏电影戏剧的初衷,无所谓优与劣,支持电影多少是一种追寻正义的希望与态度了。
总之,这部电影所表现出的鲜明特色,大概只适用于这部剧,常言“过犹不及”,黄东赫导演却利用这一步险棋,在《熔炉》身上淋淋尽致地泼洒出了无语凝噎的悲愤。
显然,这种拍摄方式与电影故事本身是某种“珠联璧合”的关系。
因这是真实的还在继续着的悲剧,故几大段赤裸裸伤害儿童的画面被放大、延长、重复,透过银幕流泻的才会致观者对恶棍无法抑制地唾弃。
这样看,这就不是一部电影艺术那么简单了,由此传递出的是丑陋的现实,呼吁民众的关注,与抗议的精神。
是在追求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拷问了复杂的人性与道德,《熔炉》创造的票房纪录也是有利的证明,韩民众发动签名运动,要求政府重新对此案进行调查,并取缔了事件中光州聋哑特殊学校,这些多少是令人稍感欣慰的结果。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要比电影故事来得惨烈黑暗。
“鱼死网破”的说法往往讽刺的是正义一方无谓的牺牲,“邪不压正”也是有条件的,总之道貌岸然的本质被揭穿,这些一丘之貉、一条船上的权势恶霸,要抱拳出击时,所造成的伤害也不是一两个恐怖的镜头能够完全展现的。
电影《熔炉》把这样的现实刻画得露骨直白,有些伤到了看片的“情绪”,但经过一进一退式的结构编排,电影至始至终给人以力量,电影的艺术魅力也就随之展现了。
这大概是我不会再看第二遍的电影,因为太过于现实,现实到丑陋与压抑。
演员的表现都无可挑剔,尤其是男主,在每次即将成功赢诉时都会遇到各种阻挠。
让人看着揪心。
真正无力的时刻,不是面临重病的女儿还拒绝贿赂的时候。
不是站在雨中轨道上眼睁睁目睹火车压过男孩的身子的时候,不是在法庭上听到审判结果而惊愕难过到无法接受的时候。
不是颤抖着重复男孩的名字为了讨回公道却被按倒在地的时候。
而是在选择正义却只能呐喊口号、献出的微薄之力却又根本只是困兽之斗、无济于事的时候。
是执拗的相信正义必胜、去抚慰振奋一个个幼小的心灵的同时还要承受不理解、还要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的时候。
是自己在好像在几万里的深海向天空嘶吼,祈求光明,却无人回应的时候。
“面对利益,才能看出人性。
”为了达到目的,有时往往要牺牲人性中的善良,有些人在坚守的过程中妥协,因为那些伪善之人都是狡猾的油头,懂得操控人的需求与欲望。
妥协的人可恨吗?
未必。
只是可悲,可怜。
因为当他们真的是无能为力改变现状,连生活都已经进行不下去时,还谈何人性?
[我听说人心善良却不能理解,我只知道比起那些,生存更重要。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坚守善良的能力。
想要坚持善良,需要资本。
否则,只能妥协于苟活与生存。
这是影片给我的感受,好在结局没有辜负那些人的善良,还算是温馨的结局收尾。
留下男主在人来人往中坚定的迈着步子走向前方,留下斗争后所剩下的倔强,继续坚守内心的柔软,守护着孩子们。
相较下,现实更令人寒心。
律师救出的三个孩子其中之一和犯罪者一同卧轨自杀,剩下两位孩子被强行送往孤儿院。
律师作为斗士也因自己的癌症而离开这个冰冷的世界。
这样一部片子,之所以被拍摄出来,我想它的初衷还是为了让这件事被社会了解,关注,而唤醒更多人的善意。
这部片子,的确做到了,甚至改变了法律。
“这部片子引发了韩国民众的持续关注,在民众的呼声和舆论的压力之下,韩国光州警方组成特别调查 组再次着手对“仁和学校事件”进行调查,案件涉案人员被重新起诉。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为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陆续修改和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又以《性 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最为知名。
” via:百度百科
我们一路奋战,为的不是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只是可惜,那曾经为了改变而奋斗的人已然长眠。
看完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对恶人逍遥法外沾沾自喜的愤恨!
权权包庇是多可怕!
好在这部片子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不仅把真实事件重现,也真正颁布了相关法律,嫌疑人也归案!
整部片子给人一种灰色的感觉,充斥着黑暗!
学校校长受贿,却称之为学校发展基金!
宿舍管理员恶意处罚学生!
更甚者是对学生进行性侵!
披着羊皮的狼,在法庭还一副受伤的模样,还以自己是基督教来标榜,也是极度的讽刺!
官官相护,教育厅和学生管理的推脱,受贿警官的振振言辞!
不得不说舆论有时候很管用啊,只有无限放大,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
也只有良心媒体才会主导正确的言论!
不过还是没抵得过权力。
受害家人的和解,律师的倒戈相向,将真相埋藏,,全民秀的死也不会唤起他们的良知,游街示众也不会引来重视,而他们在努力做这一切!
多么温馨的一幕,“原来我也有人疼”!
年初看完《熔炉》之后,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似有千言万语无限愤怒,却又不知如何说出,只能化成无聊的的九个字“没看着急,看了郁闷,唉。。。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世界末日辣椒酱贴出的一个视频,在这里要感谢她!
心脏再度被重重一击,但这次不仅仅是因为电影,而是《熔炉》上映后的种种。
奈何自己依旧愚钝,笔下干涩不知如何宣泄,只能将视频内容按照时间线和自己的理解整理成文字写在这里,算是一种宣泄,亦或者抛砖引玉。
其实你也可以直接看视频,台湾公视做的一档《熔炉》特别节目,文字内容皆出自这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3Mjk2Mzg0.html===========我是第一次写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分割线==========光州,距首尔四小时车程,当地私立听障学校,下属特殊学校、庇护工厂、社会设施院,是获政府补助又能向企业募款的社福法人单位。
同时又是私立学校,受《私立学校法》和现行《社会福祉事业法》双重保护,经营自主,完全不受外界监督,已发展为家族式企业,高层皆为亲戚姻亲。
2005年6月======== 该校教师全应燮被校方诬赖性侵学生,而向当地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举报,第一次曝光听障学校的罪恶:从校长到老师10多人,从2000年开始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学生年龄范围7——20岁性侵丑闻引起当地人权团体的愤怒,组成委员会为受害者发声,同时展开司法程序。
经过调查,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只举报6人,4人受到司法审判,其中校长、总务主任一审分别被判5年、10个月,2名性侵老师被判2年。
然二审大逆转,校长、总务主任皆没有前科且与被害者家属达成协议(使用公款)而被判缓刑获释。
人权团体在判后六年始终坚持抗争,然成效有限。
2008年======女作家孔泳枝读到关于此事件的网络新闻,被“在法院下判决的那瞬间听障者哭了”所触动的孔泳枝,经过查阅方才得知事件真相,大为震惊。
立刻前往光州,与受害学生相处数日,深入了解孩子受创心灵后,将该事件改变为小说,2008年底至2009年中连载于网络,点击率超过1600万人次。
2009年======小说《熔炉》发行单行本,旋即大卖。
同年,尚在服役中的男主角孔侑在部队读到这本书,深受震撼。
2010年8月========孔侑退伍,向所属经济建议翻拍此片。
2011年年初左右============《熔炉》开拍2011年9月========电影《熔炉》上映。
网络出现要求重启调查百万人签名活动。
《熔炉》上映第六天================光州警方组成专案小组重新侦办此案。
重启调查后发现,现行性侵害防治法刑责太轻,性侵身障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性侵幼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公诉期七年,两名性侵教师已过追诉期。
网民要求提高性侵案量刑标准和废除追诉期。
光州警方提出因强奸致伤,公诉期延长到十年。
同时调查后14人涉嫌性侵,由于涉嫌性侵校长已过世,将有韩国政府负起连带责任,赔偿受害学生。
向光州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吐露受性侵的听障学生又当年的12名增加到30多名。
电影上映第37天============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要点: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废除公诉期。
加害者如任职于社会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单位可加重处罚,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同时催生“熔炉防治法”——《社会福祉事业法》修正案,确保社福机构经营公开透明并纳入外部监督力量,目前尚在审理中。
《熔炉》下档后一个月=================光州私立听障学校被取消社会福祉许可证,学校被关闭,由光州政府接管,缴回韩币57亿元法人财产,用于身障者福利基金,并成立国立特殊学校,预计2013年开学。
++++++++++++++++++这是时隔5年的分割线+++++++++++++++++没想到还会有更新这篇文章的冲动,其实《熔炉》在看过一次之后就被我深藏硬盘,但有什么用呢?
同样的事情甚至就在身边发生!
而这一次根本不会有电影
电影名叫熔炉,说的也不只是这座学校里的人,当地的教育厅,福利厅,警察局,检察院全都是熔炉的一部分,甚至远在首尔的金教授也给这个炉子添过一把火。
你无法想象人类竟然可以比魔鬼更可怕,一个个衣冠楚楚的人,披着慈善的外衣对这些原本就是残疾的儿童进行迫害。
十多岁的孩子原本是最单纯的年纪,刚刚对这个世界开始充满幻想,但是这所聋哑学校告诉他们的是无边的黑暗,无论你怎么逃,怎么反抗都无济于事 这些禽兽和冷血动物与一些残疾儿童关在一座炉子里,烧灼的是良知与人性。
如果不是因为红黄蓝,也许我都不愿意回忆起自己曾看过这部电影。这是唯一一部看完希望自己能够忘记的电影,因为太痛苦。
当邪恶的力量已经渗透至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当权者手中,我们还他妈向谁去央求公平和自由
除了呈现恋童癖的恐怖,在电影艺术方面真的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特别愤慨和心酸,不得不说韩国的电影是敢说话的
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熔炉,熔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哎。
就这还和《嘉年华》比?
让人绝望的不是他们生活过的那个世界,而是你们仍旧生活在的这个国家。Tschuess
人家能上映,能发挥作用。但电影本身不好看。
叶十元和艾晓明会为此一脱吗?
双胞胎的设定好妙。演员选的不错。不考虑对错,只考虑利弊的成人世界。老师的妈妈冲老师嚷,“你以为别人是不知道你说的话对错才闭口不提的吗?”民秀知道奶奶私了了以后的那段表演真是令人心碎。“漫天的是非,做自己的真理。”“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整体的摄影非常好,故事太沉重演员没啥演技
好片!我们不是要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不被这个世界改变。影片从场景设置、纵深取景、配乐,再到人物表演,全部到位。题旨,更是利用大量的低调光,剖析开这个社会的“脏”。人脉似雾,是一种无形的枷锁。现代社会之文明人,建构其中,必受困顿。心明之人,何以逆流?以何栖身?
新年第一部片。最离谱的是什么你们知道么?是我看完的最直觉的反应,竟然不是对案件的愤怒,而是在羡慕韩国的文化产业!它竟然能推动司法执法行政的共同进步!有这样的小说可以出版,有媒体主动跟进,有富于责任感的男演员主动要求翻拍,拍出来的电影可以公映,可以推动社会讨论,形成社会运动,可以切切实实推动法治进步,改善这么多儿童和家庭的生活!我竟然在羡慕!!!我都不知道该说我自己太可悲了,还是这个地方太可悲了。这种按捺不住的羡慕都叫我觉得自己有罪。
如果这样的电影不打5星,怎么对的起那些被欺负的孩子们呢?
事件电影≠导演电影
今晚注定要做噩梦。我死了。特别恐惧。在纸上写了不知道多少遍「唐.维托.柯里昂」也不管用。失眠。校长那张脸怎么也赶不走。连孔侑大叔都不管用了,教父救救我,我,我本人,承认我对你的友谊和忠诚。不要再让我看到那张脸。
不愧是大家口口相传的好片子,真的拍的太好,一个影片可以促进社会的改善法律的完善真是太有价值了。压抑直白得不忍回顾,心疼得要命,那都是些干净弱小而美好的小生命啊!那些衣冠禽兽都该死!男主很不错,釜山行里的表现也很棒。给五星。
并不好啊。男女主演简直是面瘫。几个小朋友倒还不错。但是叙事不好,整体比其他名气等身的韩国电影差多了。
两星半不能再高了...虽然韩国片看得少之又少 就这几部而言 总觉得拍摄手法以及色调都是一样的 同种题材的人物情感表达也是一样一样的 韩国就是这种烂水准嘛 9.0 呵呵
太沉重,太拖沓,小孔你就别煽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