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个家庭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小男人&一个成熟女人的故事,结局就是女人终于选择重新开始新生活。
Oh Ye,为觉醒的中国女性鼓掌!!!
从开始这个小男人自己忘了母亲生日而责问妻子,到因为妻子过往的恋情而对妻子残忍发泄,最后甚至于听信流言带女儿去做亲子鉴定...(相对比妻子的行为是:再去看望有积怨的婆婆并安抚沟通,为了支持丈夫的创业去向多年不联系的过去的恋人借钱,总是努力在女儿面前保持冷静)这样不成熟、不懂事、小心眼的中国式“小男人”不要才好,才有可能去拥抱美好的生活。
纵观整部电影,完完整整的体现了纠缠是怎么回事!
陈雪松和杨九成,本来在她结婚之后他们的关系已经断开,却又因为陈要为老公融资,而建立了联系,最终却又卷入杨的经济问题中。
陈和出租司机吴俊彦又是另一番情景,小吴的年轻活力吸引着陈,但她又没有办法接受小吴的青葱,所以最终小吴的表白没有得到正面的答复。
陈和自己老公更是纠结,她似乎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导致她在几个人和几件事中纠缠不清,纠结没完没了,痛苦不堪。
蔡伟航在自己和陈雪松的关系的稳定性上一直在痛苦的纠缠,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工作,他几乎已经挣不到钱了。
他的生活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是了有崩塌的危险,他于是也惶惶不可终日,到处都是怀疑,心理阴影面积巨大,以致最后居然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做亲子鉴定这样荒唐的事情。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吴俊彦也在纠结,他陷在对陈的爱恋中不能自拔,把两方面都搞得疲惫不堪,惨不忍睹。
电影中唯一不纠结的是那些说闲话的诸位,随口就喷出来,然后自己抛到脑后,却闹的那位纠结者惨不忍睹。
人要想稳定生活,最先稳定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内心。
内心不稳,则无一可稳。
电影很好的表现了不能安于现状的普通人在社会中的挣扎,他们不甘心现在的生活,想做的更好,但能力资源又有限,于是就纠结起来,于是就是痛苦。
中国的现状确实如此,发展的动荡的社会中,人人都是大浪中的浮萍,能随波逐流已经是不错,想有些作为无疑于自寻烦恼。
在这动荡中,家庭破碎也是常见的事情,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在这样动荡中如何保证内心的平静,保证家庭稳定,任重道远。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段的感情败落的那天,参加社团的活动,一个人坐在了前排,明明应该是悲伤地想哭的时候,却偏偏若无其事的把自己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不给自己失态流泪的机会。
那个时候,讲台上有个姑娘诗朗诵,是余秋雨的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就这样一直记到了现在。
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却连彼此的心都不在乎,又算是什么最亲近的人。
我宁愿不要离你这么近,好像近所以才失去倾听你的机会。
所以分手。
也许分开才会让你也想念我们交心的那些瞬间吧,可是好像没有。。。
记得以前的一天,你说,过去了的就是过去了。
过了很久的一天,你说,说我好像一直念念不忘。
又过了很久的一天,我才知道自己念念不忘的不是没有在一起。
你看,我好像也不懂我自己,又怎么让你懂我。
如果时间重回到那天,我会笑着告诉你:我们做朋友吧,可以谈心不谈感情。
不是不稀罕朝夕相处,只是宁愿你懂我。
电影可以是讲故事的,故事的核心是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世界,不管是所处的现实世界,还是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每个“世界”中又不一样的故事。
导演权聆以当代城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夫妻“七年之痒”的悲欢离合。
共同的世界——正在现代化的白沙城故事发生的地点,直辖市重庆的下属县城——白沙,和所有已经现代化城市发展轨迹一样,白沙城正在经历现代化。
重庆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出租车司机来往重庆,白沙城的知识分子要去解放碑旅游,蔡木匠要去重庆找出路、消遣娱乐;重庆成为了白沙的标杆,白沙是重庆的过去。
白沙,现在正在大兴土木,投资商人杨九城的楼盘正在兴建,网吧与茶楼土洋结合,家具厂公有制要变成私人承包,一切的一切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雪松的世界——超市陈雪松是一个来自东北的姑娘,初恋情人是已经在白沙变成大老板的杨九城,但是他和杨九城的关系也一直是白沙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现在的丈夫蔡伟航而言,也曾经为她和杨九城的关系大打出手,甚至要对女儿验明真身。
至于陈雪松而言,她的世界是要不断更新的,而超市则是通往新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超市的名字叫做“美好超市”,但是从故事的角度丝毫没有发现一丝美好的意思。
超市的地理位置,在摄影师的手中,两次定位主镜头表现得很清晰,大门正对镜头,两侧纵深到画面外。
正如陈雪松我所关注的永远是新的东西,在超市里面听的是电视新闻,每次出租车老吴来换零钱,也是问“有没有新闻”,等到知识分子要去重庆旅游,她的手中拿着的也是新闻报纸,包括把超市里面的过期的面包和牛奶给蔡伟航,趁着丈夫不在和司机老吴调个情。
对她而言,“新”才是她的世界。
蔡伟航的世界——家具厂蔡伟航和陈雪松的关系是“潜伏”的,他既知道妻子与杨九城的关系,也知道妻子与老吴的暧昧,夫妻两个人在晚上互相检查手机,晚上睡觉中间始终隔着孩子,这样的无性婚姻也许让蔡伟航压抑了很久,所以才有了山上野合施暴的一幕。
蔡伟航性格木讷、老老实实,手艺应该不错,做人也忠厚,但是骨子里面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自卑,既无法协调婆媳关系,也不能捍卫自己丈夫的地位。
一开始的他,服装上还是宽松的衣服,后来就和他的家具厂一样,先是大门锁着,接着封条封着,空间闭塞,到了后来要找老吴摊牌的时候,已经是条纹衬衣裹缚在身上,最后一种无力的抽打自己。
他的世界是家具厂,就好比他的合伙人说的一样,换了牌子就不一样。
他和他的世界就是陈旧的事物不得不接收新事物的挑战,而他的拼命挣扎却是无能无力。
老吴的世界——自由的出租车老吴是个很有趣的人,暗恋雪松,为她纹身,甚至要和他私奔。
朝气、蓬勃,很让雪松喜欢,但是雪松最后谁都没有选择,说明他和雪松的世界还是不一样的。
他们原本还可以在超市里面调情,超市里面第一次出现他们两个,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第二次就变成了两个人都坐着,到了他们来到废墟的时候,老吴成为了舞台的中心,而雪松则与他的位置进行了对调,从一开始的暧昧,变成了正大光明的喜欢。
老吴是一个自由的、流动的人,他给雪松永远带来的是新的东西。
小人物的世界不仅仅是白沙,因为白沙会变成重庆,所以小人物也会变化。
杨九城从大老板变成阶下囚,蔡伟航从蔡木匠变成了蔡老板,出租车老吴到底会不会变不知道。
陈雪松求新,但是她也在变,奶奶从一开始不喜欢孙女,到最后对孙女的态度也在变化。
人在变,世界也在变,所以我们渐渐忘记了去懂“你”,所以越来越陌生,我们会对我们消失的城镇陌生,我们也会对已经变化的白沙陌生。
白沙是这个世界的缩影,小人物是我们自己的缩影。
這種贴近生活的,講述小人物的片子一直是喜歡的,也多多少少能找到共鳴,看到很多同身邊人現狀類似的地方。
相似的窘迫,相似的壓抑,相似的漩渦。
自己內心也一直特別希望,希望這類問題,以後不僅可以被指出,更能給予解答。
比如說如片中這對夫妻,要更加學習去溝通,去表達。
愛情婚姻的折衷親密關係地每個人來說都非常的重要,所以也更需要每個人去努力經營,悉心呵護。
否則在人與人自身的差異,與外在環境的複雜作用下,常常會有悲劇生髮。
和朋友聊天交流起來,發現我們這一代孩子的父母親們常有這種問題,對與我們父母那一代的人,普遍的精神教育與相處學問極其缺失,因為無暇顧及。
所以看起來他們很像是時代的受害者,在這個方面。
到我們這一代人,是開始有這種看到問題的意識,但還沒能夠有被普及的解決之法。
真的非常希望這類情況可以被改善。
對於我們,目前至少有一些這類的書籍,培訓,講座,可以幫助我們。
愛與相處,是需要學習和操練,為止附上百分百努力的。
祝願。
這類悲劇,不再有。
前一分钟想杀了他,后一秒又感激拥有他,婚姻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中考验着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也许会走一些弯路,也许还在思索是否可以重新选择,然而依然还相互陪伴着前行,就是最好的表达。
去爱,是个动词,只有这样才能让爱弥漫在四周,爱是包容,爱是成全,爱是理解,爱是宠溺。
年纪越大越能体会到爱的责任巨大和对应的付出。
愿所有的婚姻都可以白头到老,愿所有的老去都是相互陪伴。
去过重庆 哪里生活的人 确实挺安逸的。。
很悠闲。。
电影中体现的悠闲却是在主角 周围的人。。。
而他们却是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 生活了七年 。。
少了情趣 少了激情。。
面对的人熟悉而又陌生。。
我忘了去懂你 还是你忘了去懂我。。
其实我们有多少人能懂得。。
而我们又能懂得多少。。
结尾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 还是继续生活吧。。
几天后某个中午还是会像开头一样。。。
影片暴露了婚姻中几乎所有的丑陋面,婆媳矛盾,夫妻猜疑,无数琐事带来的矛盾,麻木,争吵,疲惫,无力,这些构成的这对中年夫妻的生活常态,看完后只觉得无比压抑。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幕,雪松彻夜未归,伟航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人结婚时的录像,当时的幸福更加反衬出现在的一地鸡毛,巨大的落差,让人倍觉唏嘘。
中年夫妻就是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在时间和生活的挫磨下,他们早已放弃了解对方,而长久稳定的关系却需要动态平衡。
我始终紧跟着你的脚步,你也一直懂得我的需要,丧失了这一点,婚姻要么名存实亡,要么分道扬镳,这是大多数夫妻的常态,毕竟婚姻就是和漫长生活的一场较量,而鲜少有人能取得胜利。
但也永远有人,从未放弃过努力。
《忘了去懂你》是导演权聆的银幕处女作。
陈雪松是现代典型的中年女性的代表,总觉得在她身上少了些什么,因为悲哀而迷失了自我。
和蔡伟航的婚姻一直在冷战和热战中盘旋。
当他们的爱情灼热散去,同时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却让时间消磨了他们的感情,却没有磨平他们的棱角。
他们的生活看似平淡,可丈夫瞒着妻子借钱给朋友,妻子埋怨丈夫没情调,生活的磕绊中,丈夫怀疑妻子与人偷情,又怀疑和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勾勾搭搭有了心爱……彼此的猜疑代替了所谓的沟通。
就这样彼此失去了所谓的信任,这一切的在乎又何尝不是因爱而生,就在积累所有的矛盾到了尽头时,他们的婚姻也貌似到了终点。
其实他们是彼此爱着对方的,就算最后到达的地方,没有任何人能分担,谁能永远独自去闯荡,就算将灵魂筑成围墙,也不可能安然无恙。
何不就勇敢走到边疆,何不彼此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爱情里没有谁是自作多情,说出来才是最真的美丽。
彼此两个有多不一样,任性倔强都能原谅,不完美又怎样,痛过疯过 ,再不问然后呢爱情不怕失望 只怕你我少了一份健忘,忘了懂我。
爱情到了半路,不必不孤独。
哪怕遗憾 是一辈子必经的流浪,心还是会发烫。
人生半路, 谁先离场。
从不奢望 幸福能无限延长如果还能 在无怨无悔去爱一场我不留恋 错过的每一个天堂忘了去懂你爱情半路 我不孤独抚平旧创 背起了新的行囊重复回忆 能洗掉生命中的狂妄不对自己说谎人生半路 我不离场尽管命运 总是比爱还嚣张我会守着 一寸一寸握着你的力量等在未来 藏一段最美的时光用最熟悉的陌生人来诠释着部电影史再完美不过的。
内容来自 大众影评网
记得以前电视上经常播放一句广告语:“明天的明天你还送我水晶之恋吗?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婚姻里的人也经常会问:明天他还会爱我吗?
电影《忘了去懂你》也同样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部电影是女作家权聆的第一部电影,因为贾樟柯的监制,这部电影在微博上成了热门话题。
本片和许多描述七年之痒婚姻的电影一样,讲述了底层小人物面临的赡养老人、男人下岗、妻子出轨等问题,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压抑而苍白的婚姻图景,这也是激情遭遇生活造成的冲突。
从某种意义上说,婚姻最大的敌人是生活。
影片开场就展现了一个已婚女人无聊的生活场景,陶虹饰演的陈雪松在自家开的小超市里无聊的打盹、看电视、以及和前来换零钱的小年轻打情骂俏……枯燥的婚姻生活让她无聊,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新闻吗?
”她渴望激情、渴望理解。
电影中,她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猜忌与怀疑,郭晓冬饰演的丈夫蔡伟航不但不理解她,还怀疑她和初恋情人有染,同样,她也怀疑丈夫对自己不忠。
影片中,两人互看对方手机一段充分展示了夫妻之间的不信任。
同时,这一段也展示了电影蒙太奇的力量,两人在偷偷翻看手机的同时,电影同期画外音是电视剧《潜伏》里的对白,暗示着两人的婚姻关系像间谍一样。
他们已经成为熟悉的陌生人了。
电影就是这样,它截取了生活中片段给人看,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故事中男女,看到的还有自己,这就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力量。
观影过程中,一直在替电影中的夫妻惋惜:“如果他们不这么做或者那样做就不会出这样的结果。
”但是,生活在故事中的人永远看不到或者忽略了这些,他们只看到“生活在别处”。
电影中,女人因为男人不挣钱,殊不知男人为了干一番事业喝到酩酊大醉;男人以为女人不孝顺自己的母亲,而女人却偷偷给老人钱去买营养品;男人没钱投资,女人却冒着风险去找旧情人借钱。
他们都是按着自己的理解去看对方,只看到了生活的一面,他们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对方对自己的付出。
这种理解的错位,只能造成一个结果,他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银幕面前的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不管以前如何相爱,在生活的磨砺下,也经常“忘了去懂你”。
人问苏格拉底应不应该结婚,他答:两种结果都会懊悔的。
就像冯小刚在《非诚勿扰2》里说的,婚姻怎么选择都是错,好的婚姻就是错上加错。
这才是婚姻的本质吧。
片尾,丈夫蔡伟航和妻子吵完架看两人婚礼的录像,录像中,两人笑容满面,幸福溢于言表,在司仪的口令下各种秀恩爱。
两下对比,生活带走了爱情,改变了两个人。
晦澀難懂毫無觀點的七年之癢。
郭晓东就长了一脸很难交流的样子
王紫逸这种痞子模样,不是荷尔蒙,更不值得鼓励,你TM谁啊,勾引人家有女儿有老公的女人?谁也不希望自己三十岁的妈妈被别人拐走有外遇,也不希望自己老婆有外遇。郭晓东这个角色憋屈,女儿不像他就去做亲子鉴定,有点许三观的感觉,但是他太自我,太固执了,干不了就拉到,再想办法,你女人找她的前男友借钱你也好意思拿?现在是讲法治社会,所以不能对那些说闲言碎语的人,开出租车的那个人,使用暴力,能做的就是自己混成功,没别的路。婆媳关系,七年之痒,这类问题是常态化问题,导演注意到了这个,但是只是抛出了问题,并没有好好地解决。要成功,一要脸皮厚,二要能说会道,三要抓住机遇。急功近利的社会,物欲横流的环境,人们评价你不是看你努力的过程,他们巴不得你放弃变得更差,他们踩一脚,可你不能自己放弃自己。短视频剪辑标题诱导垃圾
权聆女文青有贾导演保驾护航的处女作,仍然保持了小学生导演水平,实在是别转行干导演了吧。
困境困境 不说演技 反正剧情一边刷手机一边看着都很没劲 即便将来人到中年也不想有那么一天
为什么要看电影呢?以前看理想,如今看现实
每一次你以为要来的高潮却总是因为某份懦弱而继续委屈,是生活
破烂玩意儿…导演韩剧看多了吧!
中年婚姻里面的持续猜忌是婚姻致命的杀手,男主表现的确认缺少男子气概,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文艺女主有三宝,胸小话少表情吊,这部片子实际上拍的还可以,就是剧情有一些散,张力有点不够,另外就是明明是一文艺片,但是拍出阴暗悬疑风,我还是蛮喜欢这种阴暗市井风。
中央六台无意换到的,看了20多分钟就开始演广告了,不过这二十多分钟还是蛮吸引人的,陶红骂三字经挺逗的……话说国内电影这都不消音啊
打着文艺片的招牌~走着伦理片的线路~却不折不扣是部伪惊悚片~那结局太深奥我不敢看啊!服了直接!
片名起得好。
小孩都大班了还睡在大人中间,这点不好,难怪夫妻有矛盾
以这样的群体为主角的本土电影太少太少,所以出了这一部很值得去看一下,而且演员表演和剧本都不弱,编剧和导演都是同一人,可似乎导演的导演功力远没有编剧功力那么扎实。喜欢本片那个无言 结局设计,截然而止,很好。。。
色彩很喜欢,情节很现实,反应了大多数中低家庭的婚姻、金钱纠葛。但总得来说情节较为混乱,抓不住人的思绪,很容易走神,从观影角度不是很好的体验。
剧情淡,有细节。
導演,懂不起你。
央六,看得还蛮有味。
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屁孩嚷嚷着找泪点,就这帮把脚放椅背上、满嘴跑火车的熊孩子,除非扇几个嘴巴子,否则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泪点! 贾樟柯出品、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