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幸福!

祝你幸福!,孩子啊,Enjoy yourself

主演:肖央,宋佳,倪大红,吴越,吴玉芳,周依然,丁嘉丽,刘丹,刘钧,刘巴特尔,郑希怡,朴松日,李冠廷,封柏,杨凯淳,翟韬,游晓颖,易歆韵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祝你幸福!》剧照

祝你幸福! 剧照 NO.1祝你幸福! 剧照 NO.2祝你幸福! 剧照 NO.3祝你幸福! 剧照 NO.4祝你幸福! 剧照 NO.5祝你幸福! 剧照 NO.6祝你幸福! 剧照 NO.13祝你幸福! 剧照 NO.14祝你幸福! 剧照 NO.15祝你幸福! 剧照 NO.16祝你幸福! 剧照 NO.17祝你幸福! 剧照 NO.18祝你幸福! 剧照 NO.19祝你幸福! 剧照 NO.20

《祝你幸福!》剧情介绍

祝你幸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讲述了一对夫妻罗宇(肖央 饰)与白慧(宋佳 饰)在离婚冷静期中,以律师和医生的身份卷入一桩失独老人(倪大红 饰)的胚胎归属权纠纷案件。随着离婚冷静期结束时间越来越近,两人在此期间也慢慢地对自己、对婚姻、对家庭有了新的认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侏罗纪世界:重生亮剑之英雄虎胆变色龙情不自禁两只老虎指匠情挑杰西卡·琼斯第三季我用夏天比拟你W-两个世界2.0露西红七军一仆二主水啸雾都将军家的小娘子夜总会看门人求安慰少年狗不穿裤子见习爱神你留下的烂摊子信号我的灯塔就是你雨天的妖怪临终囧事混出头隧道之鼠废头战斗司书值班警官夜明前的琉璃色百味超市第三季

《祝你幸福!》长篇影评

 1 ) 祝你幸福影评

我是因为六层楼的安利去看的这个电影,他可能更多是从一个妇科医生的角度,而我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

我经常被女朋友骂,说我太自私,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我一直不太明白,我自己觉得也没有,事实证明我是当局者迷。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电影的时候,感受到的更明显一些。

第一幕是男主为了打赢官司,在法庭上利用他和白慧孩子的死来击溃白慧的情绪防线。

事后,他找到白慧,告诉她,他并不想伤害她,只是他想赢这场官司。

第二幕是男主自己崩溃,跑去海边回到白慧家里后,向白慧倾诉自己的委屈,告诉白慧自己一直没走出来,希望白慧可以安慰他。

而白慧呢,孩子去世快两年了,他们是夫妻俩,罗宇一直不知道白慧在那之后会耳鸣。

生育损伤能搬上大荧幕就是进步,可是还是太少了太少了。

每一对夫妻都应该充分了解生育会给女性带来哪些问题和风险,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再决定是否要去备孕,而不是只是单纯欺瞒。

冉冉妈妈的血奶、白慧的堵奶、不被正确认知的“伤心乳头综合征”,这些都只是会面临的一小部分问题。

诚然会有运气好的人一切都顺顺利利,但大部分人是普通人,运气不好不差,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存在。

最后他们离婚了,be比he要好,罗宇太自私了。

 2 ) 被忽视的女性生育创伤,终于可以大胆讲讲了

白慧、闫丽和夏美云,女性角色的层次之强,观影的过程中,你绝不会忽视掉她们。

其实大篇幅的对生育创伤的描述都发生在白慧身上,孕期肿胀的双脚,母乳没及时排掉导致的涨奶,生育后面对失去孩子展露的妊娠纹。

在闫丽和夏美云身上虽然没直观展示这种生育创伤,但是一些侧面的细节也能感同身受。

闫丽会想象把孩子塞回到肚子里,颇有古希腊悲剧的隐喻,指代着潜意识里想把孩子放在最安全的子宫,这是这位悲伤的母亲能想到最大的保护。

夏美云虽然曾经想过放弃,但却也一直在病床前照顾植物人女儿,而对照的是早已崩溃的丈夫选择了离婚,她在对话中提到自己的乳头因为喂奶导致的总也愈合不了的伤口,孩子是曾经和自己共享同一个心跳的人,失去孩子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心痛。

年轻的王冉虽然还没经历过生育,但我们只要了解做试管的过程也能对她遭受的床上有直观的感受,想象一根手臂长的针扎进体内是什么感觉,连打针都会害怕的人会平静地接受这根针吗?

社交平台的一些文字、图片和视频会介绍生育带来的痛苦,比如生育过程可能需要无麻药侧切、羊水栓塞、产后漏尿、瘫痪、阴道撕裂......生育后的一系列后遗症,一些甚至是致命的,而年轻女性们对此一无所知,只能在评论区控诉“嘴可真严啊”。

即使是生育后的妈妈们也不会和女儿探讨这些创伤,女性都无法得知的疼痛,其他人又怎么会知晓呢。

另一方面身体的痛苦可能是一时的,但情绪和心理上的挑战却是旷日持久的,毕竟女人才有专属的产后抑郁,宝宝无止境的哭泣吵闹,只得没日没夜的照顾,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奶水不够,担忧宝宝生病。

女性在社交平台宣泄自己对生育的情绪,希望生育损伤能够被看到,生育的沉重代价被更多人知晓,当然这不是制造恐慌什么的,只是希望各位女性正视自己的需求,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对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东西去羞于启齿,你的身份首先是自己,然后才需要决定是否成为一个妈妈。

 3 ) 她们缺的不是演技,缺的是给她们发挥的“正常”舞台

1知道这个项目还是挺早的,那时候项目名称还叫《孩子啊》,故事梗概也写得足够直白讲的是一对失去夫妻的孩子是如何在破碎中重建生活。

题材是足够好的,由于历史关系的问题,现在空巢老人,甚至空巢中年,空巢青年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这样一部话题性的电影聚焦到这些边缘生活的人群中当然是好事。

而演员那更不用说了,无论是早期只知道宋佳+肖央的配置,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想看看两位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到越来越临近上映,诸多阵容演员相继公布之后,就知道这个演员阵容团队可以算得上如今华语电影圈里“实力派”顶配了。

题材+实力演员,在目前这个电影环境下,算是一个不错的能让我们的电影接近反映现实主义的一个机会,而且从电影进入密集宣传期官方账号所放的物料来看,不管是从夫妻间两人亲密关系从搭建到坍塌,还是从失独父母们的艰难共建以及比较多的展现女性生育疼痛场面,都在奔着该片是展现当代女性隐痛的这条现实主义线而走的。

成片最终也展现了上述所有的部分,包括那场宋佳饰演的白慧“全片最高光”的戏,展露一个母亲的妊娠纹,展现一个母亲一个女人的疼与崩溃,成片没有回避,并看得出主创是在有限范围内努力呈现“伤痛”。

但这样的伤痛展示,真的达到了所有主创们当时拍这部片子现场想要呈现的效果吗?

2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影片的故事到底讲了什么。

先说倪大红和吴玉芳饰演的这对老年夫妻。

他们是这桩案子的“原告”,是主要推动者,他们想要拿回有着他们儿子DNA信息的冷冻胚胎,为此一出场他们就大闹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怒打了曾经给他们的儿子和儿媳妇做试管婴儿的主治医生白慧。

这一对老年丧子的夫妇,在失去儿子之后想要拿回占有属于儿子的所有东西这个形象算是立住了。

而再往后这对老夫妻一个偏执一个疯癫的形象,一次次用镜头告诉了观众,比如倪大红演的老父亲对着死去儿子的微信自说自话,比如老母亲一会儿把为他们打官司的罗宇看成自己的敌人,一会儿又把罗宇当自己的儿子,乃至于到了最为严肃的法庭上,第一场法庭戏是以老父亲暴跳如雷和老母亲发病为狼狈收场。

再来说法庭戏另一方“被告”,也就是吴越演的夏美云,和她躺在床上躺了两年植物人女儿,而这个女儿原告那对老年夫妻的儿媳。

这对母女不但要承受身体上的创伤,她们还同时承受精神上的痛苦,还要接受“被告”这样的“污名化”审判,接受“女性就该是生育的容器”“容器不在所留下来的胚胎只为男性所有”这类似主流价值观的审判。

那么站在原告这一方的呢,是中年失婚失子女又失业的律师罗宇,站在被告母女这一方的,则是那对老年夫妻儿子儿媳的生育课主治医生白慧。

而他两又在一次意外中痛失了他们的独生女,且两个人都没有走出来。

男方不停地在忏悔在吃药,女方则因为此事患有严重耳鸣,两人在协议离婚,离婚冷静期三十天内又不得不“与之为敌”。

宣发和成片看起来野心很大,既想讲失独的老年夫妻在传统观念一辈子事业结婚都是为孩子,但又没有孩子的情况下虚空又偏执的凄凉晚景,又想讲植物人女孩王冉的母亲、男主罗宇的母亲不同代际但相同的单亲母亲困境,还想讲王冉的母亲夏美云、妇产科女主白慧、因为要做试管婴儿而痛失生命权的王冉,三代不同女性面对相同的生育困境、母职惩罚。

甚至还在影片中不断穿插诸如像罗宇律师一年接不到案子的中年失业,老年夫妻在面对自媒体环境新时代的无所适从,以及离婚冷静三十天必要性探讨。

从创作目的上,这部片可以说堆得满满当当。

这种三个家庭多个家庭串在一个案子一个故事里,展现不同家庭相同或不同的影视、文学作品本就不算少,其关键就是要有一个主线,怎么把多个家庭多个人物角色都设计进这桩案子,并让他们自然而然产生牵连发生关系,让观众们通过案子认识不同的人不同的侧面,从多个侧面感觉到那种“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活着了,但每一个人都好像被卡住”的生活无力感和宿命感。

这类作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多纬度,多情感角度,而最大的创作弊端就有可能是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蜻蜓点水。

很可惜以现在所放的成片和之前宣传期所展现的物料来看,最终成片呈现的效果就是蜻蜓点水。

3什么叫蜻蜓点水呢。

影片里白慧和罗宇的离婚走向并不是白慧单纯的“恨”罗宇,或者罗宇对白慧有多埋怨。

这两一男一女的离婚夫妻没有绝对意义上“功能性反派”,相反影片不断再强调罗宇曾是会哄妻子的丈夫,会知道体贴妻子作为妈妈的辛苦,会在离婚最后签字时屡次下不了决心的那一个。

同样影片也没把白慧塑造成“不管事”的女人,就电影一开篇面对脑梗半身不遂的婆婆生活不能自理,白慧依然做了为婆婆清洗的所有琐事。

且在影片最终白慧那场大爆发戏向罗宇展露妊娠纹,向曾经的丈夫袒露自己心声之前,她是只看了一眼就把房门给丈夫打开了,这证明两个人情感基础是有的。

而他们离婚的死结在哪呢,在孩子,在那个已经失去生命的孩子。

这在逻辑上说得通,失去孩子的父母不愿意继续守着过去的家过去的生活过下去,心痛是很能引起共鸣的。

可是对于一对有深度连接感情基础的夫妻,仅仅把夫妻两离婚所有的归因归为孩子,作为作者电影表达来看,这显然是一个表层处理,就像男主罗宇和罗宇的妈妈都借助角色说过,夫妻两是可以不要孩子继续过下去的。

再往深处想,夫妻两人婚姻亮红灯只因为孩子这一个绝对爆发点吗?

我们完全可以在成片里找到的是,像开篇处理罗宇的残疾母亲被保姆欺负的时候,白慧的那句“你只想得起你认为你做对的,没想起你做错了”,再到后来白慧在罗宇下班高峰不走高速的“莫名自信”,以及对罗宇屡次民政局迟到缺席失望,甚至在往前,白慧怀孕时丈夫笑着“取笑”她是猪头,在白慧生完孩子患有抑郁情绪而被丈夫一笑而过后,这对生活观念,情绪各异,生理心理条件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夫妻,早就在生活时时处处的消磨中,关闭了彼此的心门。

丁嘉丽老师饰演男主的母亲,这个母亲戏份删的几尽全无然而以上我所说的这种夫妻之间恩爱也好,生活的消磨细节也好,影片都是通过一点点闪回片段,短视频式的展现夫妻二人生活的细节,有时候只出现在夫妻二人的旁白里,大篇幅的在用白慧和罗宇的口吻“去说”,而不是用镜头语言展现。

难道请了这么多优秀的创作者、演员,最终合理化的呈现,一对复杂关系的夫妻情感架构构建就仅仅是靠闪回和旁白吗?

于是我在官号的其他物料中找到了碎片式的答案。

4在电影官号的宣传中,有大量的罗宇和白慧婚前婚后,孕前孕后对比的戏份——比如物料中就有一场戏就是白慧和罗宇因为参加了别人的婚礼,罗宇又非不走高速结果导致去迟了民政局,这场戏里其实还有一场夫妻两一起吃了顿晚饭,结果呢,吃饭的时候罗宇这位一向被视为好老公好丈夫曾经的好爸爸,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老婆白慧喜不喜欢吃牛肚。

还有同样是官号物料视频放出来的一场戏,罗宇得知白慧怀孕之后窃喜高兴,但那位周依然饰演的,为了做试管婴儿而惨遭意外的植物人女孩王冉。

她在做试管婴儿时面对她的主治医生,当时正怀孕的白慧,王冉是有两场戏份的,第一场白慧问王冉你想要女孩还是男孩,王冉回答的是要男孩,我不想再让他吃一遍我吃过的苦,而此时白慧的回答是要女孩,希望女儿能有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另一场就是王冉看自己的主治医生白慧也挺着大肚子,王冉一个小姑娘下意识反应去摸摸的,但不是觉得高兴,也不觉得欣喜,更不是罗宇那种男性开玩笑式用猪八戒来消解痛苦,而是第一时间就理解认可了白慧的痛苦,“当妈妈很辛苦吧”,白慧下意识地顿了顿,才无奈笑笑说习惯了。

周依然饰演的王冉代表年轻女孩这一代的戏份被删得支离破碎,多数时候是以植物人女孩身份出现这两段戏也刚好对应上了之后白慧在面对罗宇因为案情而盘问时说,“我讨厌那种把生育当女性的责任”,同时罗宇也回了句“我知道你也面临了巨大的生育压力”,以及最终在民政局对罗宇怒扇巴掌之前说的那些话——“罗宇你就会这样,你只会这样”,“罗宇你终于把话说出来了,我的错我认你的错你认吗”,这几段夫妻对峙场面时,男性和女性从身体到心理到精神面对同样一件事截然不同的反馈。

主创也说过,之所以敢于做这个项目聊这个话题,就是希望让更多年轻的朋友理解婚育带给女性的创伤,希望明白婚育中女性要承受的代价,也许我们现在还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但至少让更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做选择之前想清楚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而从官号所放的大量物料中,我们也看到了,主创们不是没想过怎么架构白慧和罗宇在婚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复杂变化,甚至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主创们设计了夫妻双方变化的脉络过程和细节,包括但不限于白慧在怀孕期间要不要小孩的拿捏不定,在生产过程中最直白的身体疼痛,在失去孩子之后过度陷入自责的轮回……比我们现在成片所看到的更为细节,更为完整。

官号物料出现了大量的在成片中没有看到的片段,占得比重足以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看了同样一部电影那为什么作为一部作者表达为重的女性电影,它没有呈现这些细节,这些生活细节,情感架构细节又让位于什么呢?

让位于了强情节强人设化叙事,让位了所谓的“群像戏”。

5这就不得不讲讲国产片到现在,“伪现实主义题材”的通病了。

这里的伪现实主义题材不是说那些架空在某座城市悬浮生活虚假恋爱中的那些影视作品,而是那些往往打着以原型为改编,以真实事件为改变,服化道审美样样能贴近生活的影视作品也存在大量的靠强情节推动,靠“嘴”说而非镜头语言的人设。

就比如现在大批量出产的“东北悬疑片”,和“东南亚悬疑片”,真不真实?

演员在各种酷刑里,血腥里摸爬滚打,残不残酷?

真实且残酷。

现在有些所谓现实主义题材片子就差把血包往观众脸上糊了然而他们往往已经形成了模板套路,一个落魄潦倒的警探,一个长达十几二十年没有破解的迷案,一个或者数个被这个案子影响的人和家庭,然后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包饺子的环节一套下来,案件解决,世界真美好大收尾。

于是乎这个套路就可批量炮制,无论这里面人物角色也好,演员本身的性格气质也好是a是b是cde都无所谓,那些早已演过无数角色的成熟演员,如同程序员写代码,厨师颠勺那样,很容易在这些片子中拿出他们的“行活”。

这类似的所谓脱胎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要表达什么,要批判什么,要说什么心里话,和观众建立怎样的情感共鸣?

不知道。

反正足够刺激,犯罪手法奇观足够吸引人眼球,能让观众注意力一直聚焦在作品上就足够有流量了。

这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我们的现实主义题材强情节。

强情节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角色人物,毕竟创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事件推进而产生,像我们所熟知的《007》系列,以及前些年十分火爆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都是这样强情节强人设化的叙事逻辑。

但强情节不等于没有角色人物,尤其是我们热爱的那么些超级英雄人物,他们就是在一件件事件中,一部又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的亮相中完成了从人设到人物的建构,完成了与观众产生高度共情的连接。

可我们现在像之前提到的现实主义题材片子无论话题多么流行,把反诈、校园暴力、家暴、失业等等时下最能点爆大家情绪的话题都展现出来,我们看到的不是人物,不是角色与角色的感情构建,而是这些事件本身的话题性和猎奇性。

有些电影的有些镜头从导演纪录片上可以清楚发现,导演要的是“血再红一点”、“动作再大一点”话题丰富的素材能做成电影吗,当然能,所有的电影人物都会有时代背景,所有的时代背景都能反映当时的话题,但这个核心应该是人味,是人与人之间共情的关系,创作者与观众之间通过塑造的人物角色来构建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堆叠事件。

6同样群像戏也是如此。

今天恰好看到毛尖老师说的一番话觉得挺合适的,大意就是群戏是在事件视角的万花筒结构中,无论正派还是反派,所有的人物都获得多元的立场,发生自己不同的情感偏向,从而引发不同价值和立场的讨论,这是为群像戏。

从《祝你幸福》的成片来看,主创也确实想打造以三个家庭为主的群像戏,原告家庭的角度,被告家庭的角度,父母的角度,子女的角度,男性的角度,女性的角度,活着的人的角度,死去的人的角度……群像是群像了,人物是多元了,观点视角是多元了,但戏足不足呢。

就像之前所说的,在删去了大量白慧和罗宇这对主角夫妻在平日点滴婚姻生活里,由融合到起矛盾最后到矛盾激化,这一系列的过程都近乎于碎片,只展示出了几个夫妻生活的走马灯式的片段,这当然能够从表面印象上激起部分观众的情绪,也是现在电影最常用的用强情节激化情绪价值,但是对夫妻两个人物角色那种职业身份错位,性别身份错位带来的揪心,这样挖掘的价值观和情感浓度深度,真的足够了吗?

另外几对配角家庭的戏份同样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比如植物人女孩王冉,她在目前影片中的呈现除了躺在床上作为病人,就只有意外之前被催婚和决定做试管两场非常“工具化”的戏份。

而从官号提前放出的物料可知,王冉其实也有她独立的故事线,她几次和主治医生白慧探讨要孩子的意义在哪,以及之前所说,王冉才是能高度共情白慧作为职场母亲辛苦的存在,而不是像白慧的丈夫等人轻轻浅浅把母职的问题焦虑用玩笑去解构。

明显王冉在物料中不是一个“工具人角色”换句话说,官号物料里明显是明确了白慧和王冉这两位不同的妈妈和准妈妈,从医患关系到友情关系这条线,我们才能在影片成片中感受到,当原告家庭和被告的单亲母亲在病房发生巨大冲突的时候,白慧第一时间去捂上了已经成为植物人女孩王冉的耳朵,那个共情,那个情感分量,当白慧和王冉真正建立起情感线,不是靠角色的嘴“去说”的时候,感情冲击力会更大。

为什么我一直在说官号物料上的那些片段呢?

实际上以我个人观感,在官号物料中主创们拍出的那些成片片段,像我上文描述的这些,以及还有我省略没有描述,包括但不限于白慧生育直观上的疼痛,失去孩子抑郁情绪的躯体化,在婚姻生活中与丈夫早有隔阂,在职场中因为怀孕而受到的职业歧视,王冉和白慧之间的女性友谊,甚至是罗宇母亲的一些刻画塑造,作用于帮助建构罗宇这个人物的等等等。

可最终这些都没有以情感浓度更高的方式呈现,成片选择的是大范围大幅度的删减,把焦点聚焦在案件本身,聚焦在法庭对峙上。

实际上物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女主白慧职场的部分,短暂出现的“锅姨”刘丹老师也有自己的故事线,但最终呈现只有一场过场戏,另外推荐一下刘丹老师去年主演的女性电影《乘船而去》以我粗浅的回忆,法庭戏给了三场,几乎是全片最重头的部分和着墨点,这样一部明明人物关系架构能够更扎实,情感浓度可以更强的戏,到最后只剩现在成片的方式,对我来说确实是充满遗憾。

7看似我说了这个片子很多的问题啊,遗憾啊,但并不是要否定本片所有的创作尝试。

恰好,我是因为支持这样的女性主义议题表达,尤其是女性疼痛议题的表达,才觉得本片值得说的,还可以做得是更多的。

疼痛,尤其是女性疼痛,是本片敢于做出尝试的优秀的一面。

从吴越演的单亲母亲结扎环当啷在手术台清脆一声响开始,整部电影都在试图展现女性的疼痛——单亲母亲诉说一口奶一口血养大女儿;而被她养大的女儿要去接受试管婴儿的疼痛;白慧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在理论上知道一个孕妇可能要经历什么和准备经历什么后,白慧依然避免不了的从怀孕到生产到堵奶时的疼痛,再到留下永久的妊娠纹所有所有生理上的疼痛……

海报里所有女演员都发挥得很出色,哪怕有的被剪得剩不了几个镜头,而海报同样做得也足够好,但如果成片要是这个质量显然现在电影呈现不止这个分数而这还仅仅是生理上的疼痛,在多个年龄不同的母亲面对失去孩子这一主题时,心理上的疼痛才是她们最难过的一关。

女性忍受疼痛的能力是不是先天的,女性的坚忍不拔是天生的,早在110年前Virol Pathological Research Laboratories医学负责人在《不列颠护理杂志》发表的文章就直接指出,社会化是女性学会承受苦难的主要机制。

他认为,“被训练着为别人而活”的女性,“在疼痛严重到干扰她履行职责时才会抱怨”。

然而即便他早就有这样的认知,在论文的最后他还是会说,与之相反,“那些女性的大惊小怪对所有人来说都很烦心,这样的女性不应该得到止痛药的奖赏。

”哪怕到现在,像《祝你幸福》这样的女性影片逐渐开始分享女性疼痛,把女性疼痛当议题后,依然在各类评论区会见到——“这个话题说得太过了吧”、“这个表达太激进了吧”、“这太女权了吧”、“这女的有点矫情吧”……这就是我能提出这类女性电影可能还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我永远不想过度批评主创,尤其是女性主创的原因,在逐渐看了很多女性主义作品影视也好,文学也好,我很清楚女性的表达现在刚刚开始,我们的世界才开始明白这个世界还有一个性别是需要被看见的,还有一个性别的体验是需要分享的,还有一个性别的快乐和痛苦是需要抒发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说这部作品,下一篇女性作品还有哪些问题,但不能就此否定真正女性主义创作的初衷。

毕竟我们都知道如果按过去以男性视角的惯例,这种月经羞耻、孕妇疼痛羞耻、妇科病耻这类事情,是不符合主流表达的,是不能不应该拿到“台面上”说的。

可是“一直以来”就是“应该的”吗?

这就是我觉得《祝你幸福》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它聚焦了非常多的社会关系中很多的矛盾焦虑当下的痛点,你可以说它已经足够勇,但另一方面,尤其是想做女性主义题材这方面,不是它太勇,太疼了,恰恰是它还不够勇,不够疼。

如同我们女性主义一样,从来都不是声音太大,从来都是不是“太过”了,而是太收着了,太容易进入“社会规训”层面完成“自我退让”了。

当然我也很清楚,作为电影成片,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表达输出,还有很多很多客观环境制约,但如果我们能在女性主义表达上做得更彻底一点,把人物情感架构铆钉得更为扎实深刻一些,是不是不一定要通过强情节强刺激就能达到足以共鸣和动人的效果呢。

记得一位网友看过点映后的一条评论说的就是——如果这个片子以白慧的主视角来诉求,如果这个片子那个被翻出来的日记本不是那个年轻儿子的日记,而是那个做试管婴儿的女孩的日记,是不是完全是另一个故事,另一个走向呢?

的确,实际上如果把视角完全聚焦在一个妇产科医生身份的准妈妈白慧,和一个来做试管婴儿的女患者王冉,只是讲述她们两位女性之间从医患相对对立的身份而走向较为亲密的闺蜜,走向患者理解医生妈妈,而医生在失去孩子,又痛失王冉这个在医院里难得理解她的女性朋友,仅仅是这条故事线我觉得对于绝大多数女性,女孩,妈妈们来说就已经足够动人。

就像宋佳所说的,“有些疼痛只有母亲本人才能了解,妊娠纹这样代表女性疼痛特质的象征,本来就不该只有母亲可见。

”还是那句话,先去试,先去说,先去做,也许我们的女性主义表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但只有我们有足够多的女性主义表达样本,基数够大,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可以让越来越多人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

至少这部电影,走出了第一步。

参考资料《祝你幸福》电影官方账号《疼痛的故事》乔安娜-伯克《亲密关系》罗兰-米勒

 4 ) 祝你幸福,真的,祝你幸福

海报上五颜六色的气球看起来温馨又轻松,昭示着这部电影希望表达出的色彩。

对于严肃议题的举重若轻,也许也彰显了主创对于电影本身的态度。

影片围绕着一对即将离婚,处于冷静期的夫妻展开。

男主罗宇(肖央饰)是一名律师,女主白慧(宋佳饰)则是一位生育科的医生。

但二人为什么离婚在前半段一直是个谜团,电影并没有急着告诉我们。

罗宇为了生计,接下了一桩难打的官司:一对年轻夫妻遭遇车祸,男的丧生,女的植物人躺在医院里。

而男方的父母开始争夺这对年轻夫妻曾经留下的冷冻胚胎的处置权和管理权,与女方的母亲开启了一场无限纠葛的诉讼。

而电影真正探讨的议题也慢慢展现在观众面前。

失独家庭 男方的父亲秦志远(倪大红饰)强硬且粗暴地主张自己应该拿回冷冻在医院的胚胎,因为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妻子闫丽(吴玉芳饰)也在这次打击之下变得精神失常、疯癫。

他认为这是儿子留在世上的唯一“东西”,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而女方的母亲夏美云(吴越饰)则是一边要照顾躺在病床上靠仪器维持生命的女儿,一边还在面对着自己刚刚确认的癌症(生殖系统相关)。

夏美云虽然没有直接的失去女儿,可是也在另一种意义上失去了她。

两个家庭都是失独家庭,他们失去了辛苦养育长大的子女,失去了生命中的一大支撑。

片中秦志远带着罗宇去参加的一个“丧子老人“群体的聚会,每一个老人都在表达着生活的空虚,情感上的失落与悲痛。

而到中后段影片才告诉我们,其实罗宇与白慧也失去了他们的女儿,而这,也是二人离婚的原因。

其实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想到《海边的曼彻斯特》。

因为自己的一个细小的行为导致了孩子丧生,没有人可以从那种悲痛与自责中走出来。

相比之下,秦志远这样因为意外事故失去了亲人的人,反而是一种幸运,因为你仍然可以归咎于命运的不公。

可是罗宇和白慧,永远没有办法释怀。

胚胎与生育 秦志远拼尽全力争取冷冻胚胎的目的,必然是想让这个胚胎发展成为新的生命,那是他儿子与儿媳基因的延续,也是他的希望的延续。

而夏美云非常抗拒这一点,因为在她看来,女儿现在变成植物人完全是因为迫于生育的压力,才要去医院做人工授精,才发生了车祸。

这份延续香火的执念给女儿女婿招来了无妄之灾,她不想让女儿留下的冷冻胚胎被人支配,她想把那份希望留给女儿,因为女儿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还会苏醒,继续自己的人生,到时候她还可以有选择。

这里涉及到了一些很难界定的事情。

首先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才有了冷冻胚胎,而一个胚胎是有可能发展成为一条生命,一个人。

秦志远认为这是属于他儿子的“东西“,夏美云也强调不会让人抢走她女儿的”东西“,这就很有意思了。

胚胎算是人吗?

人可以是属于谁的”东西“吗?

再引申一步:那么子女是父母的财产吗?

影片没有去讨论这一问题,但却让观影的我一直在思考,关于人类繁衍与代际之间的关系。

为人父母,将一个新生命带到这世上,这需要承担多少责任,背负多少风险,也许很少有人是有明确的概念的。

身边有些人,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娃。

他们要么是来自衣食无忧物质丰富的家庭,要么是根本不会去思辨这其中细节的人。

可就算是认真想过生娃育娃这件事,以及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与难题,也没有办法规避生育对于母亲身体的伤害。

影片中白慧哭着展示自己剖腹产留下的刀口伤疤以及永远无法恢复的妊娠纹,那都是女性在面对生育这件事时,必须要承受的痛苦与风险。

而白慧承受了这一切,却没想到还要面对更沉重的打击——失去女儿。

秦志远面对着罗宇说,我们这一代人,什么都是为了孩子。

看到这里我是充满疑问的。

难道真的有那么一代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我不能理解这种心态,同时也不是很信服。

他们人生的一切,就完全没有把希望放在过自己身上吗?

如果是真的,那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将自己对生活的不甘与不满,全部揉成养育之恩塞给了孩子,并且希望他们能活得幸福、得意、充满快乐?

这可能吗?

苦痛 夏美云说,正月初七,女娲造人的日子,那是我女儿的生日。

如果女娲创造了人,她可以算是全人类的母亲吗?

这位母亲是否知道她创造了人,却任由种种苦痛折磨着人呢?

人生注定充满着别离,无论是有预期的还是突然降临的,每一次的告别都是切割掉你生命的一部分。

那些共同的记忆,生命中闪耀着的光点,随着某个人的离去而再也不会出现。

人在面对这些悲痛之后如何才能自持自洽的生活下去呢?

影片里没有给我们答案,无论是秦志远去参加失独老人的聚会活动,还是白慧与罗宇坚持离婚,这些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减轻那种痛苦,也许人没有什么办法走出苦痛,而是要背负着这些继续活下去。

一如片尾曲任素汐唱的那样:什么是答案?

是落叶说,秋天真好看。

被河流哭着打湿了衣衫,它依然漂走。

影片中的几位主演联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大戏,这里我想特别说几句宋佳。

自从出道以来,宋佳塑造了很多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哪一个,都有着她独特的魅力。

而在本片中,宋佳饰演白慧的时候,那些细小的表情与动作,让人对白慧充满怜爱与同情,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一个专业的医生,一个无法面对丈夫的妻子,每一面都展示得恰到好处。

特别是监近结尾那一场夜会罗宇的戏,她把情绪的发泄与被伤痛侵袭的崩溃融合为一体,你很轻易就会被她带走。

肖央正从转型正剧之后,一直被人戏谑是“窝囊废“型专业演员。

在本片中,他仍然有着窝囊的一面,却也不乏亮眼的演出。

只是有一场海边呼啸的戏,我想说以后导演们能不能别这么拍了。

演员演得吃力,却是费力不讨好。

真的有人会在难过的时候去对着大海呼喊吗?

也太日式中二了。

而倪大红和吴越,他们所饰演的两方家长,在各自艰难的处境下,都不只是片面的角色。

能在不多的戏份中把那些复杂与真实一一呈现,绝非容易做到的事,他们做到了。

总之在中秋档的影院里,能够见到这样一部电影,是一种惊喜。

它犀利地切中了某些极少被人触及的话题,真实的表达了女性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它让人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结婚,我们为什么生育。

虽然每一个问题都不是看电影就能解决的,但每一个问题都是我们身而为人要去好好学习的课题。

就像片子的英文名: Enjoy Yourself. 既然活着,那就多关注一下自己吧,不要被这样那样的关系困住,不要被曾经的过往困住,不要被对未来虚幻的期待困住。

也许这才是面对苦痛唯一的办法。

 5 ) 关于这部电影,千万不要被短视频骗了

网上铺天盖地的小视频,片段的剪辑,聚焦的都是催生、试管、代孕、爸爸看娃意外……等等容易激发情绪的热门爆点话题,如果怀着生气骂人的预期走进影院,大概率会困惑。

事实上,电影里的三位男性,苏大强、肖央、秦科文(抱歉记不得演员名字),一位愿意承担家庭内外责任,无怨无悔照料抑郁症的老伴;一位并非丧偶式育儿中的甩手掌柜,看得见妻子的生育牺牲,愿意付出情绪价值和实际劳动,一次疏忽,真的也就是一次致命的疏忽;而小年轻的秦科文,也真心实意地挡在了不堪生育压力的妻子前面……他们,都算是高于普遍标准的“好男人”,没有恶人,都是可怜人。

而现实中,人性经不起考验,付出越少的越容易云淡风轻地走开,真实的家庭伦理剧情,往往比此难堪得多,也狗血得多。

所以,电影的重点,其实放在了对失独父母的共情与关怀上。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间至悲,如何度过那漫长的潮湿,电影没有大团圆的结尾,但至少给人打开一丝可能“走出来”的希望。

最近恰好也看了《出走的决心》,两部电影可以作为互补。

也许有人会说,看吧,还是不婚不育可以安然度过一生,连失独的痛苦都完全避免了。

可正如宋佳所说,离婚,也不代表会后悔当年的结婚啊。

路过人间一场,延续生命,舐犊情深,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滋味,大概率,还是不后悔的人比后悔的多吧。

我们是否可以,既旗帜鲜明地反对父权制对女性的结构性压迫,让那些被剥削被无视的“理所当然”被看见,也顺应自己的母性本能,没有负担压力,没有患得患失地享受为人父母的幸福快乐?

就像所有看清生活真相却依然热爱的勇士一样,生生不息,人间值得。

 6 ) 别让遗憾圈住你的人生

“别让遗憾圈住你的人生”,可又有多少人因为遗憾的发生一生都沉沦了。

第一次看这个题材的电影,这个话题非常新颖且值得思考,通常多数电影工作者都会选择丧长辈的痛苦,这类题材已经很烂大街了,而这部电影选择了反过来讲述丧子女人群的故事。

从小众的人群出发,讲述故事一定是剧本创做的一个好方向。

这部电影通过三对不同年龄段的丧子女夫妇来诉说这类人群的不同方面的痛苦。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秦志远和闫丽(倪大红和吴玉芳饰演),在丧唯一儿子后,对生活的失望“我们还有生活吗?

我们这代人一辈子就为了孩子,可到头来孩子没了,我都忘了生活是什么了?

瘫痪女儿的妈妈(吴越饰演)在盼望女儿醒过来的这两年,丈夫开始要离婚后他说出的那句“我很能理解,能从痛苦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种无力且成全何尝不是第三对夫妇(年轻夫妇)的罗宇的状态呢?

丧子女的悲剧夫妻罗宇和百慧(肖央,宋佳饰演)罗宇以为丧女的壮年父亲,在面临丧女和婚姻矛盾后抉择离婚的百慧,内心早已痛苦无比,但作为男人依然表现的比较坚强。

从不愿意离婚到放手让百慧去过自己的生活,这是多大的勇气才能抉择“如果能让一个人逃出这个漩涡,我的选择一定是你”,电影的片尾罗宇站在窗台后,窗台的铁栏杆树立着他放下红气球,但与教会中别人的红气球不同的是,他的气球往下沉了,没法飞起来,可见对罗宇来说选择离婚是因为爱,而对他自己来说,他将牺牲自己,永远在漩涡里。

电影还有很多细节话题,比如“离婚冷静期,伤心乳头综合症,避孕铁环,产后焦虑症,堵奶等这些话题,无不是在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婚姻,对生育的焦虑。

同时也让我们关注到了丧子女的人群的内心痛苦。

全篇我一直是揪着心看完的,的几位演员老师生动人的表演真的没有让我们观众失望,角色诠释的立体且极具共鸣感。

同时通过这个影片,也让我初次认识这位新导演-康博。

希望不就将来再能看见康导新作

 7 ) 我为什么说电影《祝你幸福》很小众?

⭐电影中到底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我在看《祝你幸福》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带入的,因为我未婚,也未育。

我很难真正的去理解“失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虽然我仍然能够从演员们的不同表情与神态当中,感觉到那种无法释怀的迷雾般的痛苦,时刻在他们周围缱绻着。

比如秦志远(倪大红饰演)抖动的眼袋,白慧(宋佳饰)木纳的神情,总是欲哭又强忍的面容,以及罗宇(肖央饰),一位中年男子摆出了一副事业无成,吊儿郎当的样子,但是这种吊儿郎当下好像又暗涌着一些,无法释怀的情绪,我一开始其实是不能理解这是什么回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直到后来他夜行开车到了海边,向大海奋力的扔出了女儿小螺丝的皮球,还有他跟白慧两个人在漆黑的屋子里的那种,不能说是争吵吧,一种争执,一种用劲的找寻,然后再到白慧露出了她肚皮上那道深深的剖腹产刀疤,就像大山中劈开的一道沟壑一样,在黑暗中也能发出红的光。

我当时立刻感受到了那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白慧说,自从失去女儿后,她就开始耳鸣,她一直不知道那是什么声音,直到现在才知道,那是海浪的声音。

也就是说像海浪一般的痛苦,无法停歇,一朝一夕的翻滚着,涌向她。

而我知道我感受到的痛苦,跟真正失独人群的那种痛苦其实是没有办法比拟的。

我想起了曾经我爸爸对我说的话,他说:我就当你已经死了。

我想他肯定比我还不明白“失独”是一种怎样的痛吧,不然如何能轻易的说出这句话。

⭐“胚胎”到底意味着什么?

梵高在书信中写道:“其实当处在逆境,被人孤立,误解,无法享受到物质幸福时,一个人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就是信念“。

他生活的信念是画画,随时随地,任何时刻。

穷困潦倒的时候他说:如果还能继续画画,我心里会好受一些。

精神分裂的时候他说:我冒着生命危险来创作,因为画画是我一生的挚爱。

被欺诈的时候他说:我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一直不停在创作...我不需要那么多娱乐也能安心地画画。

而这个生存的信念在电影里的体现就是“胚胎”。

电影核心剧情是围绕一场争夺胚胎所有权的官司开展,到快要结束的时候,官司胜诉了,三方在医院看到了冷冻保存完好的胚胎之后,谁都没有再对此做什么。

秦志远的太太似疯又没疯的分析养一只小猫需要耗费的心力有多大而养人又何至于此;女儿的母亲选择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做了癌症手术,离婚的丈夫照顾起了她的起居;罗宇和白慧终于平和顺利的离了婚,放过了他们彼此和曾经的那个“家”。

白慧说,父母面对孩子的死亡,是世界上最难排解的痛苦。

其实到最后这份痛苦也没有人排解了,只是放下了,所有人借助“胚胎”这个信念,放下痛苦,放下了执着,安然于继续生活。

这个电影真的很小众,因为它聚焦在体现一种巨大的痛苦,非常痛的痛,而这种痛确是一种相对小众的痛。

 8 ) 幸福与否,女人大多都是婚姻里的“受害者”

影片最后,罗宇与白慧在民政局办理离婚的时候。

看着那些排队等待领结婚证的人,自嘲地问道:“如果这些人知道自己的婚姻能持续几年,还会结婚吗?

”白慧犹豫半晌,依旧坚定地说:“会吧。

”我想,如果是我,如果我能提前知道自己的婚姻会维持几年。

我一定不会选择结婚。

我不喜欢悲剧。

更重要的是,我不能接受自己因为婚姻,受到无可挽回的伤害。

无论婚姻幸福与否,女人,始终是这场婚姻的“受害者”。

01 婚姻中男女双方承担的不对等影片中,穿插着男女双方幸福的片段里,始终能看到女人辛劳的付出。

白慧怀孕,撑着大肚子艰难地站在房门前,对罗宇吐槽自己肿起来的双脚。

罗宇的反应呢?

他笑嘻嘻地往下看,开玩笑地说白慧的脚像大猪蹄子,非但没有在这个时候关怀体贴白慧,反而还搞笑地将白慧的鼻头撑起,说她这样更像是猪八戒了。

看到这里,我挺为白慧生气。

代入自己,我撑着身子怀孕生子,忍受着大肚子、肿脚等各种不适,老公非但不安慰我,还自然地拿我开玩笑,我不能容忍。

再看其他片段,白慧堵奶,罗宇帮她疏通后,不顾白慧的窘状,第一时间兴奋地大喊他会通乳了。

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这些罗宇怀念的美好记忆里,都有白慧辛劳的付出与窘状。

我并没有说罗宇的不付出,而是代入式地忍不住为白慧这位母亲打抱不平。

不止电影,在现实的婚姻中,大多男女双方的承担似乎永远也不对等。

女人,由于本能的母性光辉,始终是为婚姻付出最多的一方。

02 男女双方对意外的耐伤度不同小螺丝因为罗宇的粗心,溺水而亡。

罗宇与白慧从此患上了不同的病,倍受折磨。

罗宇经常要吃药,他终日颓丧,身为律师,一年了也没有接上一个案源,以至于差点连母亲的养老院钱也交不起。

白慧总是耳鸣,白日假装坚强,晚上抱着小螺丝的照片在梦里昏昏沉沉,甚至忘记了关上淋浴头,导致整个屋子被水淹没。

罗宇为了母亲的养老院钱,接下秦志远的胚胎案,拿女儿的死质问白慧,试图借此取得胜诉。

罗宇劝白慧走出来,问白慧他们两人重新开始不好吗?

他积极自救,想要让自己和白慧放下过去。

虽然两人同样悲痛,但不得不说,女人一向比男人感性。

当意外到来,尤其是这种失子之痛,感性的女人,很难有走出来的,白慧没疯,却也疯了。

再看夏美云,她坚持不懈地守着自己躺了两年的植物人女儿,衣不解带地照顾,始终不放弃女儿。

而她的丈夫呢?

因为承受不了选择了离婚。

这其中并没有谁对谁错,都是苦命人的选择罢了。

但确实也能从中看出,男女双方对意外的耐伤度大不相同。

结语不管婚姻幸福与否,在这场婚姻中,女性天生的母性本能使她们对家庭、对丈夫、对孩子,要付出更多。

本文是我看完电影后最直接的感想,我并不是去否认男性在婚姻中的付出。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原本就是男女双方共同支撑起来的。

离了谁,都不行。

只是,看了影片,我忍不住代入其中的女性。

最后,生活不易,那就如那段祝福一样,祝福每一个认真经营生活的家庭,祝福每一位男女:祝你铮铮,祝你昂扬。

祝你把世俗的眼光一踩再踩。

祝你做任何事都能尽兴开怀。

最后,还要祝你幸福。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9 ) “怒呛夫妻”的离婚冷静期,有多虐?

文 | 乐一狸因为“离婚冷静期”,很多人破防了,选择不婚了。

民政部新规规定,夫妻协议离婚,有30天冷静期。

如无财产分割或孩子归属异议,从申请离婚之日起,30天后,夫妻必须在冷静期结束当天,再次同时到民政局,现场办理离婚,过期作废。

许多夫妻熬不住,或因种种缘由错过期限,最终离不成婚。

结果是,双方需要重新提交申请,再捱一轮30天的冷静期。

直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离婚成功。

电影《祝你幸福!

》中,肖央和小宋佳扮演的一对夫妻,就被冷静期虐惨。

罗宇、白慧 夫妇片中,罗宇(肖央 饰)和白慧(宋佳 饰)这对“准离婚”夫妻,并没有感情裂痕。

他们的婚姻症结,是几年前的一场意外——幼女的溺亡。

电影在揭开孩子去世真相前,让这对“怒呛夫妻”卷入另一场官司:一场冷冻人工胚胎的争夺战。

胚胎来自另一对年轻小夫妻(刘巴特尔、周依然 饰),二人在一场车祸中男死女植(物人)。

刘巴特尔、周依然 饰 不育小夫妻男方父母变成空巢老人,想拿回独生子的胚胎,传承香火。

女方母亲坚决反对,她认为女儿虽是植物人,仍有公民权,胚胎应为女方所有。

罗宇阴差阳错成为男方父亲(倪大红 饰)的代理律师,将女方母亲(吴越 饰)告上法庭。

巧的是,小夫妻做人工胚胎的主治医生,就是罗宇的妻子白慧。

冷静期内的夫妻,分别作为原告律师、被告证人出庭。

公事裹挟家务事,夫妻俩短兵相接,声嘶怒呛。

罗宇、白慧夫妇在胚胎归属权的诉讼中,电影展现了离婚冷静期对家庭选择的限制与挽留。

剧情以婚姻解体为基础,讨论了中国家庭几类常见的悲剧:青年不育(不孕)、中年反目(怨偶)、老年丧子(空巢)……甚至,追溯了只(计)生(划)壹(生)个(育)的后遗症。

独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四个老人、两位父母、一个孩子),一旦遭遇变故,悲剧很容易浸透人的一生。

倪大红、吴玉芳 饰 男方父母两个家庭,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在传宗接代思想的余威中,小两口背负着巨大的生育压力。

医生甚至无法明确检测出任何一方的生理缺陷,可见精神压力主导了小两口的受孕障碍。

多次受孕未果,两人无奈选择人工受精,却在就医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点燃悲剧的引线。

也因为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车祸发生后,双方父母没有其他子女“防老”。

男方母亲(吴玉芳 饰)丧子悲痛过度,患上抑郁症,靠药物维持短暂的清醒。

男方父亲没有了情感寄托,对冷冻胚胎动了“代孕”的歪主意。

空巢父亲与亡子微信对话另一边,女方变成植物人,三年未醒。

其父决心放弃治疗,其母不同意,独生女是她唯一的希望。

女方父母在长期的分歧中,离了婚。

屋漏偏逢连夜雨,女方母亲在后半生独自照顾女儿的煎熬中,查出了宫颈癌。

电影用一个镜头暗示了节育环对一代女性健康的摧残,甚至成为致癌诱因。

吴越、周依然 饰 单亲母女都是独生子女,冷冻胚胎成了两个家庭“传续”的唯一希望。

双方父母因巨大的认知差异,从婚姻缔结的初始,便押上全部的身家性命。

只是爱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爱的方式却各有不同。

小两口夹在双方父母价值观的冲突里,熬干了爱情的甜蜜。

女方母亲从自身的痛苦经历出发,反对男方家庭对女儿生育问题的干涉和施压。

在一死一植物人的后果面前,亲家反目成仇敌,积压多年的情绪喷涌成刃,闹出流血事件。

宋佳 饰 白慧罗宇和白慧亲历了两个家庭的变故,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

这对冷静期内的中年夫妻,因各种琐事错过了冷静期到期,离婚申请宣告无效。

进入下一轮冷静期,他俩各自在旁人的悲剧中,照见了来时的幸福、死别的苦。

他们曾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共度了天伦的幸福时光。

在一次家庭旅行中,因罗宇的母亲(丁嘉丽 饰)照看疏忽,导致幼女溺亡。

多年来,白慧始终深陷丧女的情绪旋涡:每当她窥到小腹大片妊娠纹和血红的剖腹刀疤,就忍不住埋怨婆婆、憎恨丈夫、讨厌自己。

丧女之痛,把这个家庭的夫妻、婆媳关系拧成死结,终身不能安然共度。

恩爱夫妻的一家三口电影在三个家庭的“怒呛”中,揭示了婚姻的沉重、家庭的责任、孕育的艰辛、养老的不易。

在代际传递中,两代人的婚姻家庭观念,有所进步,亦与传统博弈、重迭。

老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一辈父母“奋斗一辈子,只为了孩子”,祖祖辈辈把“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刻进人伦DNA里。

但很少有人清醒问自己、问父母、问子女、问爱人:你幸福吗?

在离婚冷静期规定出炉后,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既宣贯政策又正视现实,捎带对既有制度结构和传统观念发问,导演康博、编剧游晓颖着实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虽然剧本野心很大,涉及议题众多,导致每个议题点到即止,无法展开说透;但影片总体守住了多数人认同的价值判断:尊重普通人的选择和局限,没有一味展示“不婚的惨”“不生的恶”或“不育的苦”,精准拿捏了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大众情绪,诚实讨论了现象背后的面面本质。

《祝你幸福!

》在现实题材改编的基础上,给了三个家庭相对光明的结局。

一言蔽之:握紧的,松开了;揪心的,放手了。

在意外连连、价值交锋、压力日增的魔幻世代,不被遗憾吞噬,传递生命美好,仍旧是当下每一个年龄层需要修行的课题。

影片巧妙地将故事发生地设在深圳——开风气之先的浪潮城市。

片中,一位民政局工作人员数次啼笑皆非的“照章办事”,驳回了罗宇、白慧的离婚申请,但他最终微笑祝福了这对离婚夫妻,继而发出感慨:如果一对热恋的人能知晓他们的婚姻期限,能预测自己过多久就要离婚,他们还会结婚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和而不同,但彼此祝福,这才是我们的社会最需要的松弛感。

毕竟结婚自由、离婚自主、生育自愿,才最彰显制度的人性与包容吧。

和 我 聊 聊你对离婚冷静期的看法

 10 ) 《祝你幸福!》:放过彼此,祝我幸福

📌失独题材参杂着各种极端社会问题,不论是生育责任还是男女关系,都利用男女主的职业身份及离婚事件作为纽带,将故事完整的互相填补丰富起来📌肖央的形象很适合这些接地气的角色,虽然没有传统影视形象里那种律师的精英感,但给人的感觉更贴近现实,特别是职业养成的对一切都提高警惕的敏感性格用眼神表达的很传神,去离婚路上在车里对老婆的狗狗眼看的人都快碎了📌丧子的老头在家里用微信自问自答以及老太太梦里把儿子塞回肚子里的表述真是细思极恐,虽然能理解对儿子的思念,但疯癫的行径却略显诡异。

法庭上关于受精卵的争夺时双方父母满口的精子卵子真是大大的十八禁。

在朋友复婚的婚礼上两人成年人之间的礼尚往来特别有意思。

但是男主酒驾是怎么回事?

还有法庭上男女主的关系真的适合一起出现在法庭上吗?

往海里扔塑料玩具球合理吗?

两个月大的奶猫洗澡合理吗?

📌高光台词“一般你只对你做对的事情有印象”“不是房子空了没有人回来,是心里空了”“不管多久的婚姻,断臂求生总好过一对怨偶”“我们自愿离婚为什么要等三十天,非要看到我们这样是吧”“如果你的盼头是胚胎,那我的盼头就是不要被遗憾吞噬”“我自己还在漩涡里打转呢,没有人告诉我怎么缓解我的痛苦”“会离婚也不代表会后悔结婚啊”📎整体来说影片很多小逻辑是有漏洞的,但聚焦的话题是尖锐的。

男主收留的小猫生了一窝小猫后,男主百感交集的情绪一样,不仅有对饲养了那么久已经产生了感情的小猫生了孩子的喜悦,也有一种小猫都可以生一窝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却没有了孩子的悲伤。

男女主在一场离婚和胚胎争夺官司中都表明了各自的立场,也都因为复杂的人性而体现着一致和分歧,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中,都会有些不同的想法和立场,就像没有永远的敌人一样,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也只是发生了,至于怎么理解和处理都是因为当下个人偏见,人的复杂又决定了不同时段可能会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不一样的反馈,就会产生各种情绪

祝你幸福!

(2024)6.42024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康博 / 肖央 宋佳

《祝你幸福!》短评

好家伙没见过这样的电影,拐一大弯还能绕回来,满屏的不幸福还能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下观众,唠叨两小时的信息量大约等于唐香玉她妈的那句「你先结」⋯

2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很差

真的理解不了有繁殖癖的人,所有人脑子里都只有孩子。孩子死了争胚胎不就是为了代孕吗,留个念想的理由就纯骗傻子

7分钟前
  • 哈哈哈哈哈哈
  • 很差

情节无聊,表演浮夸。争个胚胎有什么意义呢?最后还是离婚了,原地转圈

10分钟前
  • Persie
  • 很差

剧本剪辑美术配乐都有详略不当敷衍了事的问题,还故意讨巧,好在表演撑住了。一旦感同收受,它足够摄魂,会有一种比欧美丧片还要生猛的自陨感,几方父母如何坦然接受“一场空”后的周遭一切,继续活下去,这是人性难题。

13分钟前
  • 老泰瑞
  • 较差

挺不错的感觉,有点drama、可以拍的更好一点。

18分钟前
  • 春垓
  • 还行

宋佳的演技加两分,题材不错,有的人会以为很drama,那是他没遇到过,有时候生活比电影更狗血

20分钟前
  • 豆友183026234
  • 推荐

在各种情感泥潭,回忆泥潭里,男性相较女性是更容易爬出去的那一个。这泥潭很巧大多来自家庭。我最近也在思考,这深陷泥潭粘稠爬不出的无力感,到底是道德感更强,儒家思想洗脑太深,还是自己选择不爬出去不舍得断?我还没有答案。讲得有点散,讲情的浓度对我个人有点高,男女主表演加分。

25分钟前
  • WIKI魏
  • 还行

中秋第一坨。人物台词和配乐都泛滥成灾,法庭的戏又太过克制和贫瘠,完全没有力度,观感很差。用三个家庭的丧子之痛来讲故事最后就是完全在比谁的台词更痛,谁的遭遇更惨,最后三家人居然看着胚胎哭了,猎奇的没边了。导演的功力差到就剩把“想让你哭”写脸上了,空巢老人、男女对立的议题选择也极其功利。ps:国产电影什么时候把无奈不拍成酗酒后的摇摇晃晃,把悲伤不拍成抱着相册哭,把思念不拍成在墓碑前大喊大叫,才会往前再多迈几步。

28分钟前
  • 快乐肥皂水.
  • 很差

题材挺好,但是所有情节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点让人觉得角色是个真实的人的细节

33分钟前
  • 菲依
  • 较差

“不管多久的婚姻,断臂求生,总好过一对怨偶。”夹着妊娠纹、剖腹产、孩子离世,你俩真的分开更合适。(任素汐的歌真是到哪都合适)

38分钟前
  • 大宝没在学习
  • 还行

高开低走,前半段导演的冲突和悬念设置得很不错,到后半段越来越崩,片子完全收不住场了,各种悬念和抛出的问题都一一无法解答,套用片中肖央的台词和态度:我就这么结束了,怎么了?全程只能被宋佳的表演给感染,倪大红发挥略低于预期,肖央则只是一直简单的失控,也没有展现出太多可能性。

40分钟前
  • BBOY卡通猫
  • 较差

以为核心是女人,实际以男人为目光发散,肖央到最后懂宋佳了吗,认知到他的问题了吗,未必。以为要大讲女性主义,实际是展示下节育器、剖腹痕和妊辰纹。以为要好好谈论胚胎归属权的法与情之争,实际是个引子,结果是各打五十大板的解决方案,电影想说的其实是养育的难处和失独的痛楚。随着剧作收尾,所有人也必须功能性走向平静接受,走出了之前情绪激昂大吵大闹的胚胎归属和婚姻矛盾。电影承认生活的难过和人性的难改,撒开了满地的鸡毛,可惜收拾不来了。

45分钟前
  • 柯诺
  • 较差

7.2

47分钟前
  • ajs0609
  • 还行

真苦真痛真沉重啊。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剧情烂七八糟 孩子在海滩玩 一个浪就没了 也没有交代 男主母亲呢? 看的我一脸懵逼 剧情太生硬了 还有那对新婚小夫妇什么时候出的事故 为什么会出事故 也没有交代 拍的乱七八糟 题材没毛病 导演水平有限

50分钟前
  • paul1990
  • 很差

这种憋屈至极的剧情,既不能给观众带来真正的帮助和抚慰,也不能带来启迪和解决方案,除了老演员们的表演好,其他都不好。希望以后还是少拍点丧气的电影,去试试拍喜剧吧。少一丝忧愁,多一点点快乐。

54分钟前
  • 如意萬重
  • 很差

当人严肃地讲述自己的不幸,或者尽力表现某人的痛苦,就是目的性。也许有不错构思的剧作设定,也许112分钟的成片能重剪出一个好些的影片…但其实没到一半就不想看了(苦大情剧看得很遭罪)一星半惨吗?老年丧子。你现在还抽着烟,还说着话。可是生前面对巨大生育压力和压迫的那双子女,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而且永远听不到了。

57分钟前
  • DJ严东东
  • 很差

好电影 祝你幸福 希望大家没有孩子

1小时前
  • Яανeη
  • 还行

萬幸,並不是以復婚為結尾,然而也掩蓋不了電影的用力過猛。一群充滿執念的人,試圖走出子女不幸的痛苦,只是游曉穎作為編劇在堆砌痛苦,甚至販賣痛苦,同時也是議題雜亂,保姆虐待老人、惡意網絡謠言等事件都沒有了後文,再加上康博作為導演並沒能抹平故事的歇斯底里,反而更添抓馬,於是過猶不及。不能說各位演員演得不好,肖央、宋佳、倪大紅都交出了自身優秀線以上的表演,只是都是順邏輯演的,痛苦是顯性,唯有吳越和吳玉芳加入了一些反邏輯,猶抱琵琶半遮面,才更入骨入髓。

1小时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离婚冷静期、生育自主、老人照护、抑郁症…原本有很大可能变为社会议题的“一锅出”,然而依然如游晓颖近年来参与的各种影视作品一样,用最细腻的笔触写人本身的感受。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和那些予以重击的创伤,是否真的可以(或者应该)跨过;这里不写标准答案,而交由观众自己去体味并从不同角色的处境找到对应。缓缓升空的红气球,像是一声宝贵的祝福;祝你幸福,祝我们都拥有自我。

1小时前
  • 基瑞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