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 Waters的这本小说背景被设置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她把她对于那个时代所喜爱的全部东西都放进了这本书里。
Sarah Waters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她一直读到了博士,她的学养促使她对她的每一本书都一丝不苟。
这本Fingersmith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黄色小说的地下出版和传播,阴暗的伦敦贫民窟,以及疯人院的场景,垫了棉垫的墙壁、同性恋的狱监、各种刑罚,还有流行绅士们密谋把自己妻子关进疯人院以获取其财产,疯人院里关满了某某太太,某某夫人等等,都做了细致真实的描述。
疯人院里的人没有能力逃脱,因为她们被剥夺了所有财产,甚至可以蔽体的衣物。
这些细节都是 Sarah Waters仔细查阅历史资料得来的。
Sarah Waters的研究课题就是19世纪晚期以来的同性恋作品。
她说男同性恋作家,如John Addington Symonds,他们追溯到古希腊男子,而女同性恋作家则回溯到萨福。
Sarah Waters换了新的方法,重新组织19世纪的史料,从另一个视角和各种典型场景来展现出了女同性恋的生活状况。
电视剧中很重要的一出戏,也就是穿“束胸衣”,莫德全身赤裸的暴露在苏珊面前,这无疑大大刺激了二者间的情欲。
“束胸衣”题材也是写19世纪的作家们热爱的东西。
Fingersmith是一个19世纪用来指pickpocket的词。
它形容的是在使用任何与手指有关技巧上极具天赋的人。
如wordsmith指的是用词大师。
而fingersmith最常用来指非常高明,从未被抓住过的小偷。
BBC连续剧中不断出现莫德小姐用手套保护手指的情节,她纤细的手指是专门用来录入黄色小说的,而苏珊的手指则是用来偷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俩都是fingersmith(指匠)。
而这部连续剧的中文名字也非常好,叫《指匠情挑》。
电视剧的两位女主角选的也很好,莫德矜持,苏珊野性,可随着情节的发展,莫德泼辣的个性逐渐显现,也闹不清她俩在这爱情中究竟谁扮演“男性”角色,谁扮演“女性”。
苏珊和莫德初次见面时,莫德站在一束光里用略微沙哑的嗓音念苏珊伪造的推荐信。
我即使知道故事情节,也无法不相信那时的莫德真的纯洁得像一只鸽子。
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曾有记者说Sarah Waters擅写狄更生式的小说,而Sarah Waters却推荐了Zadie Smith。
在这部片子里,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英国田园风光。
“idyllic”这个词真是威力无穷,几乎是我爱英国电影的全部原因。
连续看了两遍,电影感情描绘上非常克制没有拍成艳情的效果,色调也是非常优美,不夸张。
喜欢里面的服装细节,莫德在读小说的时候穿的是豆绿色的裙子,在苏珊来看那条裙子是非常华丽高级的。
当听到绅士要回来的时候莫德第一次要求苏珊穿这条裙子,理由是希望让绅士明白自己是多么看中苏珊,实际上莫德看到苏珊知道绅士要来要把自己推到火坑的样子就下定决心让苏珊替自己被送到精神病院了,所以莫德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苏珊这时候被莫德感动了,裙子放在身上比划的时候苏珊是非常真实的开心的表情
后来莫德没有再要求苏珊穿这条裙子了,直到她们有了肌肤之亲后莫德误会苏珊厌恶自己,莫德和绅士结婚后暂住在小农舍那一周她下定决心要实行她的计划所以再一次要求苏珊穿起这条裙子
莫德装疯,苏珊心疼莫德所以同意被莫德打扮,最后莫德也是穿着这条裙子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我觉得这条裙子虽然华丽但是对莫德来说是代表了耻辱和厌恶的,她一早也是下定决心要把这条代表自己黑历史的裙子和陷害自己的苏珊一起送到地狱。
在莫德私奔的那天苏珊穿的是莫德的黑色裙子,也是莫德送给苏珊的,看着莫德和绅士结婚时苏珊穿着这条黑裙子有种丧服的感觉吧。
然后又一次莫德和苏珊激情了一下。。。
什么时候在能看到这条黑裙子呢?
结局莫德在老宅里用苏珊看不懂的文字描绘是如何爱苏珊的,穿着苏珊曾经穿过的裙子想念苏珊。
还记得这个镜头么,在乡下的宅子里莫德给苏珊挑能搭配豆绿色裙子的首饰,没有挑更华丽的珍珠饰品却挑了相对朴素的一颗心。。
这时候的莫德虽然也对苏珊失望,但是还是爱着苏珊的。
莫德在接受了自己的身世后穿起了苏珊的衣服带上苏珊的首饰掏出扑克牌哭了。
穿起苏珊的衣服戴上苏珊的首饰也是因为这是苏珊的东西,能感受到苏珊。
然后苏珊就华丽丽的误会了。。。。
dvd文件的画质很糊,再加上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视频修复,所以技术并不熟练。
修复参数并没有设置太高,所以画质提升其实不是很大,但也因此避免了ai的痕迹过重的弊端,修复出来的视频我已看完了,保留了原版那种朦胧的质感的同时提升清晰度反而让油画般的电影画面更加有美感。
修复后的文件和dvd原版文件都放在链接里了:【超级会员V2】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指匠情挑200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IykHTev1uzIsVJsp5PEzA?pwd=c6g8提取码:c6g8
亲爱的莫得,泥泞的街道,肮脏的泰晤士河水,拥簇的房间,可以观赏绞刑的窗口,总是阴霾灰惨的天空,还有几个夹缝里挣扎生存但总是保持笑容的人。
这就是我生长的地方,和我最亲密的家人。
你知道的,在底层社会,人们之间的感情往往更加不予掩饰,更直白,更加轻易表露意图,我们商讨一切可以设法搞到钱的途径,聚集起来高声赞美我们仅有的一丝一毫幸运并总是试图将其在心理上或者言语上扩大。
直到某天,在萨比森大妈和绅士的鼓励下,我决定前往一座庄园,欺骗一位天真美丽的少女,谋得她的财产,哪怕我是自幼出道的惯偷,欺诈犯,善于为了哪怕一个铜板纠缠斡旋,这次的任务仍旧叫我局促不安。
我就如此带着一丝被本能敏锐捕捉到的颤栗上路。
深呼吸,尽量保持笑容,被捏白的手指关节和藏在裙下五律颤抖的双腿作为一种预示。
预示我此后的生活会完全改变,预示这是一段并不难熬但注定刻骨铭心的经历。
我会先学习如何成为一位淑女,最终取代你人成为一名真正的淑女。
命运和我都没有想到的是,我居然爱上了你。
你知道带着内疚去爱一个人是怎样的,你知道爱一个没有可能的人是怎样。
我还要一面执迷,一面一次次冷却我的心。
按部就班,故作镇静,一步一步下手狠心迫害你。
庄园的阳光和伦敦的极不一样,节奏舒缓,每一缕都像轻轻从高空飘落的鹅毛,搔在鼻尖脖颈,微痒。
那阳光即使在冬日也逼人炫目,充满花香的温度总是给你镀上一层若有若无的金边。
衬得你白皙的皮肤更加透明,失焦的双眼都有了笑意,清癯的背影让我徒然升起一股冲动把你紧紧抱住,告诉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骗局,除了我是真的真的爱上了你。
然而什么是爱呢,这是我未曾思考过的问题,也许也不需要思考吧,如果每天在为温饱何生存挣扎,爱难道不是和时尚一样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吗。
什么是爱呢,自欺欺人的幻觉罢了。
既然自欺欺人,我凭什么要求你相信我,冒着打回原形一无所得的代价,揭露自己。
对不起,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法否认,在我心里,你仍旧没有生存,财富来得重要。
或许类似幸福的一类词汇,注定是无法属于我们这一类人的。
我那时想。
或许,生命里短暂的稍纵即逝的幸福,已经足够回味很久很长。
我这样想。
足够支撑我挺过疯人院里的日子。
你瞧我多傻,以欺骗为生的我居然被你骗的稀里哗啦,这不是因为我被爱情蒙住了眼睛,正如尽管我爱你也未曾心慈手软,你的技术也一样值得赞夸。
你叫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深渊,阴森的自语,恐怖的呢喃,尖锐的咏叹调,矫正过度导致畸形的头颅和每晚无休止的断续呻吟;只是最叫我难过的是我对你的爱。
事到如今,早就无从计较胜负对错。
我跌坐在冰冷囚房,一面拭血一面哭泣,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定你也爱我,恰如我爱着你。
我悄悄藏起一只你的手套,仔细谨慎的放在我的胸衣里。
用最贴近心的空间去贮藏这段荒诞细密的情史,去回味最柔软的碰触,炙热滚烫的呼吸。
我被迫承认我是你,这并没什么,我的机会原本也是真正的代替你。
我浑噩的体会疯人院中的日与夜,跌绊的在院落中散步,阳光却早已凄迷。
讨好阿谀也算得我的一项特长,换来我稍长时间的安静独处,苦涩如疯人院中酸腐的饭菜。
我缓缓咽下每一口食物,腐烂发霉,馊臭难捱,以此来回避回想起我们之前的吻有多么甜。
我们曾经这样长久的接吻,拥吻,亲吻。
情难自禁颤抖双唇,情难自已紧闭双眼。
那一个个破碎的吻,一个个逝去的吻,就像我回忆里的书签,轻而易举打破我此刻故作的镇静,把我带回我们在草地上嬉笑追逐落日跌倒的那一天,把我带回我们第一次肌肤相亲的那一天,把我带回你新婚前夜在旅馆里落泪相拥的那一天...它们是一个个重音符号,一篇篇咏叹调,一笔一划镌刻在我的心头。
你让我如此的心痛,又使我如此的心碎,我却没有办法责怪你一丝一毫。
我对你的全部思念化成一汪清泉,自双眼流出。
模糊的视线里,我仿佛飞回那个午后,依旧十指紧握,仿若恍然未知,我们在窗前久久的凝视彼此,透过你琥珀色的瞳孔反射,我才发觉那个时候的我,笑容居然如此摄人心魄。
多谢卡尔斯,我得以逃出升天,在长期的淑女养成计划培养下,我深知从容淡定的伪装效力,只是见到绅士的时候我仍然忍不住大动肝火。
当然,也许真正使我愤怒激动的原因是你面对我所表现出来的从容。
你知道,有时类似暴躁一类的情绪可以很好的掩饰人们的真实想法,或者大多数人这样以为并下意识去做。
另外一点你叫我生气的是,当风声全过,你居然不曾主动来找我,继承财产百无聊赖的日子我差不多每天掰着手指在过。
是了是了,我耐心不够,我沉不住气,我登门拜访,我想再看看你,透过你琥珀色的眼睛找回那个快乐轻松的我。
苏珊·史密斯哦,我最亲爱的苏...我会告诉你其实你来庄园找我的那天被我“不小心”碰掉洒落地面的内容其实只是我受到出版社邀请翻译的植物学专著吗。
不过我会告诉,我爱你,远比你想象的更爱你。
尽管我愚弄你,欺骗你,陷害你;尽管我总带着恨意与愧疚,但毕竟你是仅存之人可以使我保存真挚笑意。
我以前从未想过爱情这回事儿,这么多年来,我从未踏出过叔叔的庄园半步,我怎能自那些流转在地下的情色珍本中推敲爱的真实含义。
在我看来,也许爱情,不过就是各取所需的一类盟约关系。
直到我遇到你,我方才发觉,爱情是这样使人进退两难,丧失理智,欲罢不能的骗局。
你所不知,我早已洞悉你,意图欺骗你,甚至摧毁你;假装无知是我的拿手好戏,伪装脆弱是我的看家本事,你并不知道,日日夜夜我独自面对寒冷时,心总凝结成一片美丽纯白的六瓣结晶体。
也许我的确表现出了人在爱情中应有的犹豫不决与患得患失。
可惜,最终也没有改变我把你投入疯人院的计划。
波路街上的矮屋,终日笼罩在浓雾与贫穷之中的盈黄烛光,腐朽肮脏的窗帘桌布,粗俗卑鄙狡诈的住户,冰冷的石板,积尘的木桌,这就是你出生长大的地方吗,尽管比我长大的疯人院要好上不止一点,但仍旧与你格格不入。
因你是那样的美,可也或许正是你这样的美放在这样丑的环境中才愈发显得出尘脱俗。
现在回想,我甚至有些相信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相貌是与遗传有关的了。
我穿着你曾经穿过的衣服,躺在你过去安眠的床上,抚摸你曾经亲吻的脸颊,一遍一遍思念你。
我拒绝去想你在疯人院会是怎样的光景,我知多想也是徒劳无功,因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
时间仿佛静止,不发一言,对坐烛火,等待21岁生日的到来,朦朦胧胧昏昏沉沉幽幽暗暗辗辗转转。
那张被我藏起的红桃扑克仿佛唯一一页未被我撕毁的书页,对折的印记是被时光碾过断裂的书籍。
无需记得页码,无需单独收藏,那唯一仅存的插图,无字无言的诗乐,讲述着我不愿被你发现的真相,掩藏着我早已洞察的情节。
或许我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与你相同,在对你的爱与自由之间,我踌躇片刻终究选择了后者。
如你所见,我的定制手套们摆放的有多么严丝合缝,我的生活便有多么死气沉沉;我朗读书籍的语调有多么波折动情,我的内心就有多么灰颓烦闷;每到深夜里,我的梦魇我的呻吟有多可怖多无序,我就有多么渴望冲破这个牢笼。
而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加深了我逃跑的愿望,为我凿开一道裂痕,呼吸此外危险绚烂的味道。
这何曾不是孤注一掷。
用或许此生唯一的真爱做赌,用坐享其成优渥的生活为注,所以你看,苏,在某些时候,我也并非一直阴险腹黑从长计议。
谢谢你肯原谅我,也谢谢你来庄园找我,尽管这并不出人意料,但是我想,我会好好对你,即使现在并未开始动笔写下我对你的爱意,但是那样一本书并不是难事不是吗。
莫得·莉莉
通篇剧透,慎阅。
讲故事的方式,计中计的戏剧化过程,一个明媚的结尾,都表明了这是部值得看的上佳之作。
再辅以古典英伦的气息漫布全片,古旧城堡,晦涩室景,筒裙装扮,英腔英调的颂吟诉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喜欢的。
宏大的文化时代背景,原著作者的细腻笔触,BBC编导的浓缩精妙之技,带人畅游那最神往的时刻,更无可避免的让人不得不多挖挖这绝妙篇章之下的那些更深更妙的东西。
这里,就是要再看Maud.感谢有EC这样一位天赋的演员能出演Maud这个角色。
究竟是故事成人,还是人成故事,都已无可避免的被收做了EC范。
Maud是个很懂得妥协的世故之人。
小时候,刚被领养回时的反叛不合作,到最后的咽下所有愤怒和不甘,乖乖听话,行尸走肉般的继续生活下去;之后,与自己鄙夷讨厌的恶劣绅士合作,以无爱婚姻,陷害无辜,来换取之后永远的自由;再之后,因无处安身,不得不回到lant街,与亲母合作,听从安排,等待提取巨额遗产;最后,为了谋生,自己亲自下笔诉写欲望之书。
(原著中,Maud说了自己擅长写,当然,也有着因了自己的渴望无可排解的发泄,嘿嘿~)每个阶段,都时时在表明,Maud,很懂得生存之道,能够让自己一直适应这个纷杂的时代与时代所强赋与她的一切。
很不容易。
当Sua来到。
世故的Maud,想当然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你来骗我,我也骗你,公平的很。
所以,亲密无间,如姐妹般的相处,这一切,因了Maud一开始的认定,而做得相当的自然,顺畅。
然,真亦假时,假亦真。
有时,人们渐渐失了准心,失了原来的认定。
苏大妈也是同理(以为不爱Sue,但其实心会疼,不爱哪来的疼?
)世故,但不代表没有感受力。
温情,恰恰是最容易俘虏人心的利器。
在与Sua的相依相处间,因着对自己阴谋进行中的良心不安,也因了自己心湖总没来由的悸动,而心慌,颤栗。
处于这种不平静且心理矛盾的境地下,多年来,又深得黄舅舅教导,书里的那些姑娘之爱的描述理论(书毕竟对人还是会有很大影响的吧,不管黄不黄,不想黄,看多了自然黄,哈哈~)必定会自然而然的被用来开解这份不平静和矛盾,找寻印证之道。
so,就这么,Maud对Sue有了更多的期许和渴望。
这应该就是Maud情起Sue的缘由。
所以,世故的Maud,其实又是个感情丰富细腻的妙人儿。
Maud确实又是个FH之人,在其感情世界里。
Maud懂得很多种感情和性。
但毕竟是女孩儿家。
又有小姐架子,傲气,矜持。
OMG,EC把这份完全演活了,特爱看EC卖萌时的双唇微张,生气时的嘴角向左上扬,渴望时那双褐色眼睛的欲语还休,思潮暗涌,还有轻舔嘴唇,喉间吞咽的小动作,把那份难以宣泄,都隐忍的表达出来。
(发花痴了又~)但世故又FH的Maud,令她终究还是想达到自己的渴望。
所以,逃离前夜,Maud心中默默泛起书里的篇篇描述,几乎是不用多做考虑和思量,自然就问了出来:我想知道,一个妻子,在新婚之夜应该怎么做?
多么高明的挑逗,和借口啊!!!
一无所知,又以为无所不知的Sue,就这么上钩了。。。
(其实Sue应该也是有渴望的,否则哪会这么容易上钩?
懂的~嘿!
何况Sue也是有经验之人了,或许Sue真的认为,这么做很平常?
噢~这么想真令Maud觉得不值)然后,第二天,Maud继续委婉表达自己的感情:做了个梦,梦里有你,Sue。。。
真是笨蛋加混蛋的Sue,这么明显的表达了,竟然不接令!
一番回话,把个Maud伤的又是一轮颤栗。
好吧,那就FH到底,你愿意忘却,那我就继续阴谋。
可怜的Maud,怎么就会喜欢上这么个鱼木疙瘩?!
真真是浪费不值啊!
不可多得的Maud,仍然不愿放弃对Sue的渴望。
最终,新婚之夜:look at me,Sue。。。
怎样的一份煎熬在心中,怎样难抑的那份渴望与期盼,令Maud再次卸下武装,行动上明确自己的感情归属。
可惜,如潮的情爱依然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木疙瘩Sue,竟然会在别屋,任Maud与不爱之人共度春宵。
心狠的可以的!
单凭这点,Maud不该原谅Sue的,这比起那份金蝉脱壳之计,摧人心魂实在是更深更重。。。
这么顺着思路想着Maud的情感源起之路,也无怪Maud最后的那冷酷一击。
你不爱我,那我也不爱你。
我说梦一场,你却说梦里不是你。
否定一切,否定那晚,丢弃我在新婚之夜,任人欺凌。
这份凄凉,这份漠视,这份不珍惜,Maud能怎么办?
Maud本世故,Maud本FH,那就做个彻底。
接着Maud来到贼窝,明白了阴谋的最终点。
马上就后悔了对Sue的所为,更表明了Maud的爱有多深多重。
而Sue呐,念念不忘的是苏大妈的脸,只是迷糊睡梦中,忆起Maud的美好,偷藏的手套又能代表什么?
纪念那段梦境?
如不是已放弃想忘却,为何只留手套,而从不留人?
一再再的表明了,Sue只是一时情起,很快落定。
根本比不上Maud的心心念念,满心牵挂。
何谓多情种,孰重孰轻,一点便知。
最后,该死的死了,该偿的偿了。
Maud应该也是心灰意冷的回去大庄园收敛心神了。
Maud不要钱,只要情。
书写那些可谋生的文字,同时排遣自己不被珍惜的情感。
一身黑衣,穿于Maud身上,是那样的庄重而高雅(最后一幕里的黑衣,之前Sue先穿过,新婚之夜那里,可惜扮Sue的演员是个削肩膀,怎么都穿不出个型样来)我是怎样的人,你根本不知道。
Maud因为自信自傲,对一无所知的Sue,再再次的明确。
拿书,翻页,诵读,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EC的表演实在是无可挑剔。
这样的年龄,不知是经过怎样的经历,才能有如此的表现,真心令人钦服。
这当儿,有了钱,还有宅子(原著里的Sue,说着自己其实什么都不要,就要Maud。。。
噢。。。
多么市侩啊,不要也都是你的,但Maud不是你可以马上继承的,是要重新追回来的),Sue终于肯来找Maud了。
情深的Maud,确实,Maud够世故,Maud够FH,但Maud实在是个重情又坚守的人。
HOW I WANT YOUHOW I LOVE YOU多么的坦诚,多么的直白,多么的百折不挠!
这才是真正的Maud。
多么幸运的Sue啊,从此有了Maud,有吃有穿有的住,还有幸福无边!
先看电影,再看的原著。
总觉得作者很含蓄。
将一张张的现实画面展示的同时,又深埋了真正想表达的。
就算在描述Maud和Sue时,看似墨浓,却又点到即止。
只有在电影里,EC的表演中,或可窥得一二。
不知道作者是否与EC有过另种沟通,让EC把文字背后的意思做出了传递。
又或者是天赋的EC,自己的品味加理解,然后重塑了Maud这样的一个形象。
原著作者的阴谋其实一直在持续中。
当看完电影看完书,都是各人有着对Maud和Sue之爱的不同理解。
对于Sue,一个入贼窝而不够贼,当人以亲情相付时,可以坚守这份亲情重于其他任何人与事。
这或者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当然没错。
但Sue这个人物的内涵,也就仅止于此了。
何况为了骗人而去满足亲情,这又有违做人准则,况且是对着一个真情以对,又有了肌肤之亲的人,那就是更更的不对。
因为Sue的不回应,令Maud只能将骗局进行下去,原本可有的两全之策,因为一方的懦弱,只能任人摆布。
所以Sue才是这个阴谋最大的推动者。
Maud何其无辜,被冠之世故又FH。
还是觉得这是部情爱片,阴谋是幌子,情感的变迁才是实质。
阴谋带来了爱的机会,当爱发生,当爱被拒,阴谋得以继续前行,而再次出现的爱(母爱),将阴谋结果,然后,爱再度出面,收拾残局。
所以,一定要记得,真爱,才是阻断一切阴谋可以前行发展的良方。
虽然阴谋的出生不受控制,但阴谋的命脉,由爱而终。
怎么说,还是觉得Sue的心性,配不上Maud。
一个粗枝大叶,一个细腻温润,Maud在今后的岁月里,该要如何的将就着Sue?
八卦一下,看片中两人的生日,是在八月,那该是两个狮子座的女孩哦。
狮子座能和谐么?
Maud该是天蝎的才是吧。
但是EC是摩羯座的,却能把个FH的像极天蝎的角色演绎的这么到位入骨。
看来,要对摩羯座的重新认识了,哈哈~好吧。
爱Maud,因了EC。
因为EC,爱Maud这个小女子。
(别再发花痴来,啊哈~)这里通篇讲的是爱。
阴谋,就是个借口。
更无论性别。
莫德,一开始就知道苏是个骗子,是来骗她的,但她还是爱上了苏,就是因为苏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关心,苏的体贴,聪明,热情彻底俘获了她的心,让她越来越依赖。
而苏呢,面对的是她见过的最“纯洁”最“善良”的人,但是,为了自己和“家人”钱途,还是选择欺骗她。
初夜之后,莫德已经准备要告诉苏一切了,她觉得苏也深爱着她(原著第二卷第十章:一想到今后我俩要一起生活,那甜蜜的感觉便如光似彩般的流遍我全身),莫德想跟苏一起逃走,但是,苏却退却了,原著中有莫德的心里描写,简直是被人掴了一耳光,感觉是天崩地陷。
想想莫德那么高傲的一个小姐,苏的拒绝对她伤害该有多大。
她选择跟苏在一起,失去的可能是她愿意为之献身的自由,大家看看莫德过的是什么生活就知道自由对她的意义有多大,而苏呢,是害怕兰特街的嘲笑,嘲笑她爱上了一个女孩儿 莫德忍心把苏送进疯人院,是因为她觉得苏根本不爱他,赌气的因素占大部分,最重要的是,她如果不这样做,她就要永远留在布莱尔,永远要失去苏了,她说到头来是她的爱伤害了苏(原著中有心里描写)。
她想等她离开布莱尔,拿到财产,一切还有机会。
不然,她不会在自己被囚禁后,还千辛万苦的想办法逃出救苏,去求她舅舅的朋友。
说莫德无耻的人看了原著中,她为了救苏不穿鞋跑遍半个伦敦的情节了吗?
这样的情况下她都能去救苏,如果她有条件,她会不管苏?
相反,如果疯人院关的是莫德,苏会不会去救莫德,起码在那时还是值得怀疑的。
莫德杀绅士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苏不受伤害,她那么聪明的人难道不知道一刀下去的后果吗?
莫德太了解被人欺骗的滋味了,她知道苏在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将会受多么大的打击,确实,苏在知晓一切后,差点疯掉,人也快病死了。
莫德选择回布莱尔,她宁可被深爱的人痛恨一生,也没告诉苏谁才是幕后的黑手,这难道不是爱吗?
莫德的幸福全在苏的一念之间,苏最后从大妈的遗物中意外的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在回忆的时候她终于明白莫德做的一切是为什么了,苏能不顾一切的去找她,就是因为她知道莫德多么爱她,为她付出了多少。
莫德的爱改变了一切,拯救了苏,也拯救了她自己。
善恶有报,有因必有果。
莫德和苏从出生就注定这一生将纠缠不清,莫德代替苏承担了她本不该承担的,从小失去母亲,被管家虐待,还有变态的舅舅。
虽然这些跟上一辈人计划和阴谋有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看过原著和电影后都喜欢莫德?
原因也只有认真看过的人才懂,莫德敢爱敢恨,深情叛逆,她是里面爱的最深,伤的最深的一个!
莫德能和苏在一起,是最美的结局!
我相信,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是本意还是被迫,在经历这一切后,她们的爱谁也不会比谁少。
《Finger Smith》是女作家Sarah Waters的第三部小说,听说作家是研究同性恋文学的,而她的两部作品都把女同故事加诸在十九世纪的蕾丝花边上,更具有远离现代节奏的古典的雅致和华丽,与传奇般的缥缈。
我看的是BBC改编的剧集。
故事运用反复叙事的手法(据说小说原著是两个叙述者共同沿一条单线叙述的),造成出人意表的悬念。
好比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密林中》,后来被黑泽明改编成电影《罗生门》,此类还有张艺谋的《英雄》,同样的故事在文本中被不同的叙述者反复讲述,读者或观众跟随有局限性的人物视角,一次次去修缮和改变对真相的认识,反复的修正会令接受者对故事的叙述者产生不信任感,从而自己去寻求更理性的理解角度,或者被故事不确定的悬念感所折服。
第一集中以女扒手Sue为视角,讲她怎样伙同骗子gentleman勾引单纯无知的富家女Maud,计划将其诱拐私奔,再设计将她投入疯人院以侵吞她的财产。
然而计划顺利进行到最后,被疯人院的医生拉下马车的却是Sue。
紧接着以Maud为视角的第二次叙述开始了。
Maud并非长在深闺不谙世事,她从小给学者舅父做秘书,而舅父一派道貌岸然,却有研究性爱文化的癖好,Maud从小为舅父和他的学友们朗读色情小说,受的又是上流社会刻板的禁欲教育,是个外表波澜不惊却心怀叛逆的女子。
后来从gentleman口中得知婚姻将给自己带来四万镑的遗产,于是伙同gentleman找了替罪羊Sue,先将其作为自己的侍女,与gentleman私奔后令Sue代替自己进疯人院,再与gentleman平分遗产。
而Maud和Sue却在彼此周旋中相爱,但她们面对的是以舅父和gentleman为代表的强大男权,两个弱小女子,又在男权的操纵中站在对立的位置上,只能彼此利用欺瞒,同时接受良知与蹉跎真爱的煎熬。
当两个女子讲述完同样的故事,故事又出人意表地引出了第三极势力(如果把Maud和Sue作为代表正面的第一极,gentleman作为代表反面的第二极)——Mrs Sucksby,Sue的养母,同时也是Maud的生母。
这是故事的第二部分,终极真相至此才抽丝剥茧地显现出来,Mrs Sucksby才是幕后真正的策划者,她意图谋夺本来属于Sue和Maud的共同遗产并与Maud母女相认。
至此一直支撑故事的女性-男性主题过渡到了女性自身的情感主题,最后Mrs Sucksby牺牲自己保全了两个女孩,Sue和Maud在埋葬男性权威的坟墓一般的Briar庄园开始新的生活。
影片不失为一个精彩圆满的好故事,在所描述的残暴的男性-被践踏欺骗的女性的对立、伪善和死气沉沉的上流社会-癫狂而活力十足的伦敦底层的对立中,充满戏剧性张力。
但我更喜欢它的前半段,两个女孩在尔虞我诈中意外收获了爱情,这是对男性的嘲弄;在夹缝中为求自保而彼此出卖,是对夹缝人性的生动再现。
当引入Mrs Sucksby一支脉络之后,故事固然更加精彩,却丧失了主题的完整性,也不单纯是一个关于Lesbain的故事。
近日又阅FS,有新感:FS可以说是莫德对自己情感的探索之路。
FS的电影(不论书)不似TTV里南茜对男人没兴趣与affinity里玛格丽特与弟妹的少女私情,在苏到来之前,莫德被封闭环境和淫秽书籍变成了“性冷淡”,虽然日日接触淫书,却丝毫不觉激动。
但苏的到来让她产生了变化。
具体变化应当是第一晚发生。
莫德发现居然有人关心自己的冷暖,还对她这么好。
白天的戒备放下,开始对眼前的女孩有了亲切的依赖感。
所以随后被噩梦惊醒,才惶惶然想苏的陪伴。
起先我认为这是莫德引诱之一,但现在我认为这是莫德发现自己情欲的开始——对一个女孩的怀抱产生渴望。
电影分两部分讲述,在苏的部分里,两人用扑克算命,跳舞,用顶针磨牙,直到墓畔谈话,观众虽看出莫德闪烁的目光与急促的呼吸,但并不见得认为此时莫德对苏怀抱何种另外的幻想。
当莫德的部分将此处重新讲述,观众才知原来莫德早就对苏的身体产生了迷恋。
再将这对应于第一部分,便可推出自从第一晚后,莫德眼里的苏已经不单是罗曼司朋友,更是自己情欲的对象,故两人玩牌时,磨牙时,跳舞时莫德的表现分明是情欲催化之结果,而在墓畔谈话以后便更加明确了。
第一部分两人都压抑着感情,苏既有暴露计划的担心,更多还是懦弱,担心兰特街的嘲笑。
莫德也不说,其实是不确定苏到底对自己是姐妹的关心,还是情人间的爱?
故她一次次试探就是想弄清这点。
终于让她试探成功,可次日苏德逃避还是伤害了她,她说苏对自己不过是陷阱,那自己为什么不能陷害她?
这里赌气的成分居多,否则又怎么会有村舍情欲?
一笑。
莫德多半是觉得苏不敢面对,所以自己应该主动。
在村舍里,莫德说“you have done this before for the sake of tonight”,翻译为“为了今晚你已这样做”。
其实细细揣摩,应该是“你已经借今晚的名义做了这事”,即莫德以为苏是想借“教育”之名来满足她的私情,也即莫德以为苏和自己乃同路人也。
情欲涌动下的攻击性十足猛烈。
没想到又被苏打击,莫德次日又赌气说她不爱我我也不爱她,其孩子气可见一斑。
直到此时,莫德对苏还是以身体的欲望为主,当莫德为苏戴上胸针,意识到其要离开自己时,她才悟到自己对苏除了欲望还有点别种舍不得,这也便是莫德意识到自己爱的开始。
其实莫德心里已对苏爱自己不存希望,但她放弃了爱情却没放弃爱,沦落兰特街时还心心念念逃跑拯救苏。
后来一切尘埃落定,莫德回到庄园,还在书写着自己的思念。
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更需功力。
因为后半部莫德的感情更加复杂。
表面上波澜不惊,内里暗流汹涌,全靠眼神的变化表现内心活动,一旦把握不好便易变成呆滞或心不在焉。
仅仅几十秒,随着萨克斯比大妈的讲述,莫德仅用眼神便能表达出恐惧惊讶愤怒悲伤的感情,EC运用眼神的功力不可谓不高。
莫德是带着男性气质的,骄傲独立倔强,但为了爱可以放下自己的骄傲屈服于苏的懦弱(当然最后苏也明白了)。
莫德的眼神带着坚毅英气和不服从,有冷静分析局势的能力,比如知道大妈是自己母亲后立刻从对抗改为合作,继而赢得对方信任。
最后莫德和大妈狱中谈话,莫德说”一定不会把秘密告诉苏”时那眼神,真让人恍然觉得其是一个爱着苏的男子。
那为何莫德是受呢?
这岂不恰好证实了爱的最高境界,“爱她就让她做攻”?
否则村舍里莫德的表现,哪点像一个受?
莫德的坚定信念让我佩服。
一旦认定自己对苏的感情就绝不怀疑。
无论是前期的暗示,村舍的大胆示爱,被拒绝后的依然留恋,兰特街的一心出逃,庄园里的书写思念,莫德放弃了苏对自己爱的希望却从没放弃爱着苏。
在结婚前夜里莫德看苏的眼神是犹疑的闪烁的,因为不敢确定苏对自己是什么感情,只能屡次试探而心怀惶恐。
最后表白后莫德又看着苏,眼神大胆而自信,因为知道苏一定会接受自己的吻。
我爱极了莫德无论何时看苏都那么目光灼灼富有深情。
所以说,莫德是一个有先天倾向但后天才发现自己的人。
她的发现毋宁说是一个“顿悟”的过程,一个寻找名字的过程,通过一个个瞬间体验到感情的飞跃。
在河边写生时,莫德不由自主地迷恋着苏的身体,她才明确自己一直以来朦胧的欲望究竟是什么名称——一种同性的情欲。
因此她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在随后变得更加大胆。
当为苏佩戴胸针时,莫德又顿悟到自己对苏远超出身体的欲望,而是情感的依恋。
兰特街的分离又加重了这分思念。
最后的相聚又让她确定了这就是爱。
“看着我,苏。
看着我。
”影片结束之后,耳边依然回响这句台词。
就这样,莫德和苏纠缠在一起,她们深深相爱,却又必须彼此欺骗。
片子的色调一直是青褐色的,和另外一部Sarah Waters小说改编的电影《南茜的情史》的浓墨重彩形成鲜明的对照。
两部都是女同题材的作品,《南》更像是一部夸张的音乐剧,颇有些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艳情异史中猎奇的味道;而《指匠情挑》却让人惊讶于其中隐藏的能量,让人看过之后不能释怀。
演员很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压足了戏码。
活下去需要有比爱更恶狠狠的力量。
这种力量似乎是没有来由的,是种原始而野蛮的必然性让莫德和苏在备受命运折磨的时候,也从未有过哪怕一丁点自暴自弃的心思。
我觉得很奇妙。
莫德多年被囚禁在她舅舅的豪宅里,从十岁开始每日为他的色情书籍做目录。
她从儿童时开始就一丝不苟地进行自己的工作。
她不能脱掉自己的手套,从未向任何人敞开过心灵,从来没有被爱过。
苏从小生活在贼窝里,非常贫穷,肮脏,从没受过教育,内心却有种纯洁的活力。
她的这种活力吸引了莫德;这种活力在她进了疯人院,体会过人所能可能达到的邪恶之后也未曾衰竭。
影片的节奏感很好,主要人物之间的对手戏都堪称典范,结尾的对白让人难忘。
不可多得。
偶得奇书,又观电影,爱恨情仇,善恶美丑,历历在目情不自已,诗不成情,却为心声,聊以自慰,权作谈资室中奇花颇似兰 半演端庄半掩帘宁愿花谢飞天外 不想香损谁人怜再有莲花出淤泥 老梅从旁风雨拦莲质本洁今未洁 梅蕊本寒更胜寒莲未开花梅未醒 却把莲花换与兰难道莲贱兰却贵 难道莲兰皆为钱虽是玲珑心算尽 莲自芳菲兰自艳莲为幽兰遮阳久 兰为清莲吐蕊鲜一时莲幻一时兰 脉脉两花蒂暗联可叹莲花惜出泥 可惜兰花想飞天可叹出泥又入泥 可惜飞天不识天可叹入泥香已损 可惜识天心已残本想残红无可续 峰回路转竟随缘淤泥也有助莲日 出水却是心未寒老梅也曾护兰蕊 入梦才知泪已干原来兰莲本一处 一盆又向一盆搬想来春水融冰去 一丛三枝待冬完谁料突折幽兰蕊 却道刺血老梅残血痕虽拭天未晴 风刀霜剑谁可担竟是风雪敲寒蕊 霜姿摇摇才成艳成艳可叹能几时 化泥护花梦春难 哎夫春来桃李全为子 兰莲并蒂遭世怨世怨怨世自难醒 全为结子也笑谈笑谈谈笑白驹过 百年谁人真相怜莲梦兰魂三更近 掩卷长思一声叹
腐国拍的片不腐都不行啊,舞台剧痕迹太明显,表演不太自然。
对女同无爱。
女人之间的爱才安全
啧啧
唯一让莫德保持了骄傲的是她没有困死在荆棘山庄,没有晕倒在伦敦恶臭的下水沟里,没有做逐利者的乖宝贝,也没有轻信过任何写在“图书”上的话。不论在山庄、贼窝、伦敦,莫德虽属于周围的一员,却和他们完全不是一类。她的忧郁、黑暗、激情最后变成了灵魂里的一团火焰,她可以为了自由和自尊孤注一掷。
请你不要碰我,压制我,窒息我,假装爱我
反转是没看出来 但是最后两人美好的相互原谅是怎么回事 还有大妈最后挡罪又是什么个态度 她不是就为了把女儿换回来吗 那SUE进疯人院又同她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杀死GENTLEMAN 这电影太混乱了 虽然女主都不是很美 但是她们在一起的时候不令人反感反倒觉得她们爱的好美
蕾丝同学推荐看的,分数虚高。可拉倒吧,根本没有那么好看。感情线和情节反转都很一般
还是书好看些·
隐秘的情感有味道,夹杂着骗与恨则更有张力。莫德纯洁一面的反转最精彩。直接醉在一句How I want you里了。
又是女同...转折确实很出人意料,但是情感变化太生硬了,由爱到恨有恨到爱似乎是瞬间的决定,不管是两个女儿,还是那个老太婆
匠气太浓,维多利亚风情既迷人又肮脏,若没有剧情的不断反转,我想我可能会睡过去。
好电影啊!
很一般,没有继续看下的动力
哎。。。不喜欢。。。
第一集拍得很好,后面两集就一般般。这次我得站朴赞郁。另外哪天有空开始补原著
看完盗梦,再看BBC,感觉好没挑战——中规中矩
还不如注重悬疑呢,片段处理的这么平淡结果情感也不尽如人意。你可以拉出很多的切面,比如个人意识觉醒,女性注意压迫,浪漫主义虚无,但是这些在里面都是不能融合的。这是节奏的问题,这是技艺的问题
只有骗子是真心的,因为他是真心骗你的
里面有一段特写长焦镜头,描写的les互相取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