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哭泣
Jak najdalej stąd,I Never Cry
导演:彼得亚雷·多玛列夫斯基
主演:佐菲亚·斯塔费伊 ,金嘉·普雷斯,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Dawid Tulej,尼格尔·奥尼尔,沙恩·凯西,David Pearse,唐查·克劳利,考斯米娜·斯特拉坦,Zofia Przygonska,L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爱尔兰语言:波兰语,英语,罗马尼亚语年份:2020
简介:在父亲因为一场工地事故不幸去世后,17岁的欧拉前往爱尔兰,准备把他的尸体带回波兰的家。在欧拉此前的生活中,父亲一直都是缺席的存在,因此她一开始并不关心父亲在爱尔兰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一心惦记着父亲给她买车的承诺,想知道他生前是否存够了这笔钱。欧拉不断运用着自己在家乡学到的“街头智慧”和外国官僚谈判,而在这个过程中..详细 >
充满攻击性的冷幽默(吐槽)台词似乎算是某种中/东欧电影cliché了。
欧盟一体化下的吃人的血汗工作,在受其影响下的扭曲的亲情和金钱。疑惑,探寻、和解。
有些上影节的观众好像看啥都看成喜剧片,这部也有人一直笑,有什么好笑的呢
工作日的晚上金鸡影展,人不多,电影不错。女孩很勇敢,最后抢奔驰灵车,很感人。
2021.6.13 上海电影节 是挺不错的情绪片 蛮有特点 但节奏对我稍微有点慢 🥱
她好勇敢 被生活逼迫着的那种勇敢
3.12.波兰大使馆 很不错的题材,探讨了代际冲突、移民困境、青少年的迷茫等很多问题,但总觉得缺乏一点匠气。主演的表演非常好,冷峻不吝的少年心气表现得很到位。总觉得现实主义题材很难再有人超越达内,或许是带着滤镜的缘故,达内的处理要高级许多,于无声处默默展现一切残酷,但是这部却更像是用心编织的童话世界,只是套上了看似残忍的外壳。父亲情人的处理我觉得很棒,想起《蓝》的结尾,女主同样将亡夫的财产和住房留给了前夫的情人和他们的孩子,或许过去的牵绊和爱也是一种负担,人只有放下执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导演处女长片,影片极具独立电影气质,选材严肃具有人性,影像风格写实,聚焦底层在外务工父亲和子女亲子关系,通过17岁叛逆少女只身去异国接陌生父亲遗体回家完成父女关系的刻画和升华,布道时的一句“他尽力了”是理解也是和解,天下父母都已尽力,认识到这一点是原谅他人同时也是放过自己的第一步。电影很适合中国翻拍,因为中国大量外出农民工人群和留守儿童。
最感人的应该是导演结尾的 to my parents
波兰电影《我从不哭泣》,参展今年金鸡百花奖国际影展。该片拍摄的内敛、有节制,故事讲述的清晰和收放自如。前往爱尔兰追踪父亲去世足迹的女儿,寻找父亲身前许诺的诺言,才逐步了解这个一直不在身边的父亲。一个十六岁少女面对死亡和父亲生前曾经的人与事,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成年人间复杂矛盾与纠葛,最终把父亲的骨灰带回了波兰并安葬了他。电影最后引发流泪的动情点却是,在送葬的路上,女儿开着殡葬车狂奔的形象,释怀了父亲生前曾经答应送她辆车子的礼物,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压抑的情绪。少女成长的过程,是在寻父和了解父亲这个人的过程中完成的。波兰电影具有在压抑情绪间寻觅释放的力量,让电影中的人物拥有洒脱与自由的个性。
今日第三场,在字幕出现问题晚了一刻钟后呈现的是部佳片~
比想象中好看
补
不错的故事
@ eye filmmuseum
我太喜欢这个女主了!演的也好,青春期朋克少女那种生猛和丧气,咄咄逼人但不招人烦的微妙界限把握得很好,是很可爱的一个形象。虽然追寻亲情关系与和解的题材不算新,这部胜在侧面勾勒了波兰劳工在欧盟发达国家的生存和家庭状况(还有洗车店老板吐槽欧盟标准十八岁吸烟算个屁hh)。影片整体叙事节奏摄影构图都很舒服,尤其喜欢跟爱尔兰人一起喝酒的段落的bgm。结尾开灵车也很妙,跟着女主一起哭了。 @2021SIFF UA梅龙镇
非常波兰价值观。于波兰使馆
3.5,作为导演处女作不算惊艳但是中上水平。体现了当代波兰人家庭关系的一种,本质上是一个寻父的故事,寻找父亲的过程就是认识父亲和自己的过程。以小见大带出了一些国外移民工的问题,包括父亲女朋友是个罗马尼亚人这个身份的设计。喜欢波兰人总是在寻找些什么的心理,民族的气质决定着波兰人天生能创作出艺术品。
一个被迫长大的例子。影片中很多次强调的是女儿对父爱的渴望,而随着她对父亲生活的了解,她也做出了对父亲的爱的举动,这两者的结合冲突集合在女主身上。她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哭泣,但是在最后终于知道父亲被安置好之后,心中情绪的迸发让她再也不能“从不哭泣”。被迫长大、独自处理事情这件事每个人都会经历,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难忘的经历,这应该也是这部电影会让很多人共情的原因。
最后抢走灵车的情节我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