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星空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

主演:徐娇,林晖闵,刘若英,庾澄庆,桂纶镁,蔡淑臻,曾江,石锦航,李烈,陈玉勋,黄诗涵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法语年份:2011

《星空》剧照

星空 剧照 NO.1星空 剧照 NO.2星空 剧照 NO.3星空 剧照 NO.4星空 剧照 NO.5星空 剧照 NO.6星空 剧照 NO.13星空 剧照 NO.14星空 剧照 NO.15星空 剧照 NO.16星空 剧照 NO.17星空 剧照 NO.18星空 剧照 NO.19星空 剧照 NO.20

《星空》剧情介绍

星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人生最最纯然且充满想象力的几年里,13岁的小女孩谢欣美(徐娇 饰)都与爷爷(曾江 饰)在深山里度过。古朴的小木屋和静寂迷人的夜空,是她记忆深处最遥远和笃定的依恋。可是终于有一天小美要离开这里,她随着爸爸(庾澄庆 饰)妈妈(刘若英 饰)回到城市生活。繁华的都市五光十色,却无法带给她些许的归属与感动。与小美有着类似地感受的是频繁随着父母搬家与转学的男孩周宇杰(林晖闵饰),相似的境遇与心境让他们走到一起,成为最要好的朋友。某一天,小美的爸爸妈妈选择分手,而她也终于决定回到深山,带着她的好朋友小杰,一同去仰望那久违已久的星空…… 本片根据著名绘本画家几米的同名原著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金沟情仇记烈焰国度第二季情满四合院重任在肩第三季海洋奇缘2吉尔莫女孩第四季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鬼语者第二季请说你想要什么塞尔玛百岁之好,一言为定护国良相狄仁杰之风摧边关帝国杀出魔鬼镇我的直男BF装神少女小缠OVA迪士尼乐园项目大起底第一季海蒂也疯狂谷粒内战前大神与七位伙伴电台圣诞为人父母第四季戒酒吧拜托了快马驰情基和皮尔第五季杀手有车好好开仙境圣诞前夜剩女觅爱记

《星空》长篇影评

 1 ) 青春很美好,岁月你别伤害它。

1 灯光亮起,片尾曲里五月天的《星空》伴着几米的绘本一帧帧把想走的脚步留了下来。

阿信的一句“一个人,习惯一个人。

”像是拉落每个人的心中版图的那只手,毫不留情就把所有的美好撕裂,再也无法回归完整。

抖落的碎片,在每一个鼓点爆发以前,撕扯出你内心最简单最朦胧的记忆。

“你多久没有看过星空?

”只是这么一句,便把我们的心都留了下来。

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一片稻田。

那些参与我们人生的人,用爱在心田里种下一季又一季的的思念。

然后,以最迅速的方式离开,连一句再见也舍不得留下。

儿时抬头可见的星空,什么时候成了遥远的奢侈品。

是为了宽敞明亮的房子,还是为了品尝醇美的红酒,我们在为了更丰富的物质埋头忙碌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最好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都太容易本末倒置,在终点线上忘记出发的理由。

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开越好,去吃的餐厅越来越高级,可是双人床渐渐变成了单人床,吃饭时说的话越来越少。

我们在去往终点的路上,都选择了放开彼此的手。

画面的下一秒,小美的脸陷在黑暗里,双眸明亮,暖黄色的灯光打在脸上,映衬出她最简单最寂寞的样子。

她想离开这里,父母的吵架已经无法让她忍受。

她像一个局外人,只能接受被赋予的一切。

那张火车票的终点,是爷爷在山上的工作室。

那是承载着真心关爱的地方,是她逃避灾难的防空洞。

可惜,世界上最后一个真心爱她的人,也选择永远地离开。

爷爷的死讯,就像那幅一千片的拼图,最后那片最亮的星辰怎么找也找不到。

就像爷爷没有完成的那只蓝色大象的木雕,那条残缺的腿再也没有办法安上。

就像莫奈的油画,挂在家里却找不到一丝温暖的痕迹。

心中的那块缺口,被猛的一扯,然后瀑布一样倾泄而出。

镜头用了很久的拼图掉落的场面来表达小美的内心,那哗啦哗啦的声音持续了很久,令在场的人陷入一种黑暗的恐慌。

仿佛能身临其境那种毁灭至死的过程,许久,周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拥抱的情侣停止了交头接耳,爱吃零食的女孩忘记了咀嚼,打电话的人关上了手机,电影的魔力最终让屏幕前的所有人做出了一样的动作:黯然神伤。

我们真的想替小美做点什么,可是,我们无能为力。

2周宇杰的出现,是小美的初中生涯里最好的礼物。

他不爱说话,有凹深的眼廓,双眼皮就像浓重的素描横亘在眉毛下方。

他喜欢画画,总是带着素描本。

就算裸体素描被同学嘲笑,也只是善良地躲在楼道里打墙壁发泄。

他有偷物癖,可是这一切并不能阻挡小美的喜欢。

导演用了很跳跃的色彩来呈现小美和宇杰的相识和相知,无论是印着编号731803的湖蓝色校服,还是路过的天蓝色大门,橘黄色沙发,白色精品屋,红色折纸,这些色彩被青春恰如其份地放在了调色板上,道不尽的赏心悦目。

当宇杰小心翼翼地问,老师让我做教室布置,我做不完,你可以帮我吗?

小美点点头,说好啊。

宇杰笑了,这是他第一次在镜头里笑得这么开心。

那一刻,你是不是想起自己17岁的某天,曾经这样心怀忐忑地征询一个女生的同意,支吾半天才表达完意思,问她的意见,心里像吊着一块千斤巨石。

随时就要压垮脆弱的神经,却在她同意后觉得世界柳暗花明,豁然明亮,你的动力满满,好像所有的难事都微不足道。

这便是青春最好的样子,只是淡淡地喜欢。

无关财富、地位、背景、学历,没有任何的海誓山盟,没有任何动情至深的句子,他们脸上的笑容告诉了我们一切。

得知父母离婚的决定后,小美决定出走,她找到宇杰,“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吧?

”男孩没有犹豫,当他们乘坐的火车在小美的眼里变成飞越星空的美梦,我们的掌心暗自为那年没有私奔的回忆捏了一把遗憾,信誓旦旦说要天涯海角的人,最终也没有拉起你的手,给你一个明天。

我们都太容易自以为是,以为生活是不需要赚钱的流星花园,以为爱情是不需要面包的痴心绝对。

最后鞠一把相思泪,两两相忘。

有人说,这根本不能算爱情片的范畴。

我想说这话的人,压根是没有初恋的。

17岁的心思估计都浪费在打电动和看漫画了,爱情的定义,不是只有大声叫着我爱你才是真的爱情,不是说着我愿意为你去死才是真的爱情。

在我的眼里,在船上等待雾散的宇杰,发现小美发烧后,那样的焦虑,那样奋不顾身地朝前奔跑,那才是真正的爱情。

就算历尽千辛最终在背着小美终于看到了璀璨夺目、摄人心魄的星空,他也没有停下惊叹的脚步,因为他知道,他的背上,有比星空更重的人。

这样的情感,像饥渴的爬山路途中,喝了一口山涧水,久久难以忘怀。

3第一次知道林书宇导演,是因为《艋舺》,这部小制作捧回了满堂喝彩。

堕落的失足少年,也有那样热血的青春,唤醒了多少人青春的岁月。

继而《星空》的出手,更是把几米先生的故事,延伸出一条林荫小道。

你不自觉地被带着走,沿途小荆棘割破你的脚踝,你察觉到痛,可是你没有停下脚步。

这是说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区别。

影片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小美生病躺在爷爷山上的房子那一幕。

小美说,再陪我一会,好不好。

男孩没有说话,只是不由分说地俯下身来,在她的额头留下一个长长的吻。

伴随着电影院里的唏嘘四起,在我们期待还有下一步更深发展的时候,编剧戛然而止地没有再交代这个少年的后来。

他不见了。

像是少年时半路转学来与你同桌的某个小男生,爱捉弄你,在桌子上划三八线,扯着你的马尾辫笑你,拿毛毛虫吓你。

你发誓最恨他,最讨厌他,却在他某天突然转学去别的学校而怀念起你得了不及格时递过来的一根糖果,怀念起你没吃早餐时他放在你书包里的一包牛奶,你怀念起许多,可是他就是不见了。

像小美怎么找也找不到的最后一片星空拼图。

原来许多故事,都没有结局。

就算多年后,宇杰寄来的信里,只字未言,那最后一块拼图,已经说明了一切。

她心中的那片草原,曾有他驰骋在猎猎风里,笑容好像天边的晚星,可是际遇却还是像那片乌云一样,他说不见,便不见了。

就算我们知道他和她平行生活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彼此过得很好。

可是,又能怎样呢?

失去了那一块重要的拼图,你没有说的再见,是属于你的我的不完整。

原谅我。

 2 ) 补上你的那块拼图。

严格意义上来讲,《星空》是直戳我点的一部电影,从预告片开始,就觉得说,一定是要看的。

对于几米的作品而言,《星空》并不是最让我觉得最有力量或者说在突然间有感触的绘本,记得我第一次看几米的书是在高中,我的同桌送给我一本《月亮忘记了》,那本书现在仍然放在抽屉里面像新的一样,但也是我小心翼翼翻了很多遍的书。

我现在其实也几乎忘记那本绘本在讲些什么,但我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当时看几米作品的感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看情色小人书,虽然是卡通,但深刻又强烈。

很多年以后,我看台湾电影,也爱看台湾电影,写过很多台湾电影的影评,大三那会儿窝在家看杨德昌,看蔡明亮,看侯孝贤,也看郑文堂,阅读了很多关于台湾电影发展和现状的书籍,却没有办法用理论去直接往台湾电影上套,我一直觉得,看电影的人,你跟他说再多理论都没用,感受最重要。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也应该不喜欢《星空》,因为触及不到他们的神经,于是证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海角七号》,而我,完全没feel。

如果说《海角七号》是现代台湾电影的一个转折,那么,我想这之后或者那期间的电影就不用谈电影语言了,我讨厌理论,对于一个学电影的人,情结、感知和想象力大于一切理论知识。

但基础当然需要具备,要不然再拍出一部《夏天的尾巴》,也真够折腾观众的,当然,郑文堂老师的《深海》仍然算是佳作。

所以,在魏德圣先生的《海角七号》各种卖座叫好以后,我开始怀疑我看的台湾电影是不是好的电影,或者说,我看的《海角七号》是不是魏导的那部。

当然,之后的好电影当然是有的,我想《父后七日》、《停车》、《带我去远方》是一定能挤进台湾好电影前十的,至于说《九降风》,其实我真没什么印象了,除了海报上的天空和少年,似乎电影语言太容易混淆在一大批台湾电影中,抽离不出,对于没有像《艋舺》这么高辨识度的电影真的很容易淹没在台湾电影浪潮里,傻傻分不清楚。

这部《星空》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突破。

我到电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20分钟了,我很庆幸我能在20分钟以后看懂片子,并且没有被搞晕菜,导演没有玩浮夸,没有玩悬念,平铺直叙,自然而言。

原本我以为内部观摩活动不会有那么多人,殊不知确实就有那么多人,大放映厅座无虚席,我就只好坐在旁边走道上,这也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在虽然铺着地毯但也极不舒服的台阶上看完整场电影。

其实《星空》不难理解,讲述的就是两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因为家庭、学校、懵懂的感情而拉扯出来的成长的故事,老百姓的,平民化的,就像你弟弟或侄子的故事。

可能是因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好不好”,就把我整个吸引住了,这更像是一个被工作、社会压迫太久的上班族内心迫切的念想一样,朴实的一句话却能量十足。

“私奔”的情感总是吸引我的,没有挥一挥手带走云彩的惆怅,多的却是更加直接的内心需求。

于是他们就去了,在脱轨的火车上穿越星空,然后开启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内心挣扎欲求的秘密旅行。

我觉得人总是希望更强烈的活着的,这在小美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家庭的即将破碎,爷爷的离去,而真正有一个更贴近自己了解自己和懂自己的人对于小美来讲变得很珍贵,小杰便是这个人。

当然,在小杰身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电影里,小美问小杰,你觉得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么?

小杰答:会。

坚决得像个经历丰腴的成年人一样,而那种表现也恰恰只是年少的假成熟,对于一个13岁少年来讲,或许他并不明白,爱并不是最重要的,探索爱和需求的过程才最重要。

其实这套用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上也依然成立,所以原则上,《星空》更多的,是给那些因为压力和周遭纷繁琐事无法自处的人看的,让他们更有勇气说出那句“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当然,可以不用是原句,也可以换成“我们私奔吧,现在!

”“我们搞一下吧,晚上!

”“我们不要再挣扎了,爱谁谁去。

”之类的。

重要的是放开各种束缚,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和感受。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在火车起飞以及翱翔在星空中的那些时间小杰是睡着的状态,如果把这个伏笔理解为小美的内心世界或者每个人内心的差异化而变得有距离感是不是正确的。

一开始的旅程是全新的旅程,是了解对方、了解自己的旅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才是消除这种内心差异、情感距离的一个靠近的过程。

在这个旅程中,每个人看风景的眼光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当迷雾退散以后,是否可以一同仰望星空,去寻找更坚定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

其实这部电影也是极具符号化的,拼图、折纸,这些小孩子玩意儿其实本质上也映射了现代人内心的渴望,渴望拉近与别人距离,渴望被援溺振渴,渴望更纯真的情感,而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缺了角的拼图,只看你走过那段看星空的旅程,有没有找到更妥帖的那一块人格,拼凑上去,完善自己,也更懂得与人相处。

虽然说教,但不是没有道理。

镜头没什么好说的,四平八稳,没有耍花腔没有各种晃动到让人发指的所谓的“情感表达手法”,要看晕眩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阳阳》,要看浮躁的台湾电影可以选择《爱的发声练习》,《星空》有的,就是那些带着小幻想、小冲突和小羞涩却让你更加勇敢的自我更新,轻松又有想象空间。

一部电影,怎么可以没有缺点,对于只独立执导过两部电影的林书宇先生而言,更是如此,以下观点纯属个人感受,敝帚自珍,若有相左意见,望请点拨指导斧正。

整部片子顺下来,发现情感的高潮和爆发点似乎少了一些,一直稳扎稳打,却忘记电影本身的起伏,如果有更加强烈的情绪渲染,可能会更有记忆点,让看客更加深刻和感动。

桂纶镁的出现我对此持保留态度,不予置评就是最好的表态。

其他演员都非常好。

最后,如果结尾法国小巷子的那间拼图店,只有那副《星空》的地图是缺了一块,或许会更完美,更有想象空间。

在放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让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读懂小孩的语言,让每一个小孩,都用自己的方式让成年人知道,他们活得多不强烈。

我的微博,有兴趣一致的朋友可以多交流哦:http://weibo.com/hirowork2010

 3 ) 孤独的成长故事

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我们明年回大陆据说,这是台湾的一首民谣。

现在的中老年人,很多人小时候都念过。

《星空》进了阿里山,影片也在内地公映,但是,它的故事并没有回到大陆,而是去了预设中的巴黎。

但不得不说,这一年的华语片里头,《星空》的想象力和纯真记忆确实很少见的,尤其是少年少女上阿里山的段落,神奇迷人。

又跟民谣里唱的,一个接一个的台湾导演,他们“回到”了内地市场。

淘金也好、练习也罢,若要等到内地观众真正接受台湾导演的那一天(以票房成功或者热门话题为标志),那还尚需时日。

就像是莫名巧合,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用梵高《星空》当海报,主人公不停穿越,试图寻找理想的黄金时代。

结果,在《星空》这部电影里,导演一直在憋着什么东西,最后果不出其然,主人公还是要回到巴黎,重续那个有点俗套的前缘。

那《星空》是一副怎样的画,狂乱、神秘还是美妙?

画《星空》的时候,梵高在精神病院治疗。

画上的村庄叫圣雷米,他一个人在那。

或许这么说来,《星空》所隐藏的孤独感便出来了。

从一家人拼图到一个人拼图,然后还拼不好——最亮的那块找不到了。

小美显然丢失了某种东西,陷入到成长的孤独中。

如果对应后来的梦,电影主题已经呼之欲出。

在少女的成长时代,她无可依靠,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

在小美的梦里,相比小杰和父母,好像就只有爷爷的存在才是可以碰触的,只有他不会消失。

但事实则是,现实中消失离去的是爷爷。

两组碎掉的拼图,就好似《盗梦空间》的梦境坍塌,不得不说,导演的想法非常棒,情感也铺垫得很到位。

《星空》先是展现了虚伪造作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

三人餐桌,一家人中间都有无形的距离感,正式得有点冷漠,缺乏了传统东方家庭的亲密亲近。

刘若英继续以怨妇形象出现,她不停秀法语、喝红酒、吃西餐,表情放空。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印象被颠覆了,无比讨厌来着。

后来一想,大概是导演有意为之吧。

要表现这个家令人厌烦,令小美想逃离,那么刘若英饰演的妈妈就是必须出现的。

从听的歌、跳的舞到墙上张挂的画,这个家庭完全西化。

可往深处说,这种西化给人的感觉是肤浅表面,其怪异感让我想起了金知云的《蔷花红莲》,始终有点阴冷恐怖。

不知是否受到了原绘本的影响,林书宇有意无意去营造恐怖气氛,用以来表现少女的成长压抑。

且不说隔着玻璃拍小美的某些段落,再到入山后,两人选择左右两条路,之后迷路,很自然地想到了会不会来段鬼打墙之类。

好在,这种恐怖情绪又很快被冲淡,但又时不时被溜放出来。

当小美遇见小杰,两个同样压抑的孩子,他们必然需要一次突然的出行,逃出家、离开学校。

年轻时候,很多人都会有离家出走的冲动或者欲望,小到去找远方的亲人,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的是去一个陌生地方,遇到了莫不相识的人。

类似的成长烦恼跟困惑,电影里还用了偷东西等段落去表现。

整体说来,《星空》的阿里山段落好于学校段落,学校段落又要好于家庭戏段落。

只是登陆成功后,林书宇还是缺少了一些自己的东西,那些台湾电影特有的东西。

更多时候,《星空》会跟几米绑在一起。

虽有孤单,却还是围绕情调和文艺腔说事。

或许,当林书宇把短片《海巡尖兵》拍成长片,挖掘出自己作品中更黑暗的一面。

我们才会发现,那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4 ) 路过青春,然后成长——《星空》

说明:非专业人士,胡言乱语,欢迎探讨只看了一遍,有些细节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如有错误,欢迎指出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

小清新。

小温暖。

小忧伤。

1.两个孤单又“有内容”的孩子。

一个未经历过温暖,一个正在失去温暖。

小美。

有着良好的家教。

善良、孝顺、安静。

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艺术修养,也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孤独。

——尽管父母仍然对她很好,凡事尊重她的意见。

但是,再也没有全家一起拼图的单纯和美好。

于是她沉默,爱幻想,以及时常怀念爷爷。

无论是午夜街头的蓝色大象,还是在小杰受欺负时出现的恐龙……一个弱而静的女孩,企图在幻想里实现愿望,多么让人心疼!

小杰。

似乎一开始就是问题少年。

家庭或者学校,都没有给过他理解和温暖。

他画裸女、打架、偷东西、……直到两个沉默的孩子慢慢靠近。

2.谁没有过青春年少?

——那些用孩子的眼光和价值观看待一切,对世界有了初步的判断,对成年人的不理解自己感到委屈的时候?

皆因本真。

所以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会在夜半站在男孩楼下,用猫咪叫声唤他,然后笑笑地说:我们去看星星好不好?

没有惧怕没有提防。

“走吧,我们离开这个城市。

”——这是片中和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那些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打拼的年轻人,每天挤早晚高锋的地铁,拿着微薄的薪水出入高档写字楼,仍脱不了“外地务工人员”身份的年轻人,谁没有真正想过逃离?

但,我们不能,我们不能因为怀念爷爷和他的小木屋,不能因为还想看一看童年的星空,就逃离。

我们也做不到,毫无戒备地邀约一个仅仅是有好感的异性同行。

我们更做不到,因为顺路,一扬手就搭陌生人的车。

……我悲哀地发现,我们不能这样那样,都是因为我们成年了。

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孩子这样有一点小撒野、一点小任性、一点小倔强的状态。

谁年轻时没有过偶尔出格和疯狂?

——逃课、打架、甚至偷东西、离家出走……?

如果孩子们都如黄艺博那般……我想起码我会哭的。

3.然后,两个孩子出发了。

迷路过,害怕过,狼狈过。

但修整之后仍然进发,这不是大人们所谓的各种“精神”或“品格”,只关乎孩子们最单纯的持念——现实让她撑不下去了,她需要回到小木屋,她需要星空——给一个13岁的女孩来自遥远回忆中的温暖和力量。

4.之后是小杰消失,小美的迅速成长。

也许是因为小杰,也许是因为这旅程,也许都有。

而许多年后,巴黎街头长大了的小美明显已经完成了从孩子到成年人的转变。

她接受了妈妈对爱情和新生活的追求——一个明显的细节就是:那时妈妈推门进来说,小美,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扬一扬手,是一顶紫红色的帽。

小美头也不抬地说,哦,挂那里吧。

妈妈走到衣架前,看着好些顶帽子,叹了口气,腾出一个位置挂上。

多年以后,你看见么?

大了的小美戴的正是这顶帽子。

5.我们都曾被父母以大人的方式爱过,我们也曾经或者正在或者即将,以大人的方式爱我们的孩子。

满满的是爱,稀缺的是理解。

任何一个叛逆的孩子,心中都有柔软。

有没有可能,对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童年,更温柔一些?

6.这个电影当然也不完美。

其中一个缺憾就是,我坚持认为,在小杰消失后,小美的那段独白说得太直白也太透了。

少了余地就少了美。

让观者自己体会出道理,其实是更高明的处理方式。

但总体上,它仍然是一部美丽和有诚意的作品。

7.我们都曾路过青春,而终获成长。

 5 ) 人生终究会如星空

今天码完代码,被室友强行拖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片子。

看得我这个昼伏夜出木有妹纸的wsn程序猿浑身欲火沸腾只想去光滑楼顶咆哮几声,因为这部片子是赤裸裸地演绎了一朵粉木耳小萝莉被高帅富勾搭的历程,而每个镜头便让我这个矮丑挫的程序猿唏嘘不已。

想起小的时候总是遥望星空,那时觉得未来也就如同星空一般美丽,我也将能通过努力获得星空下一切想要的美好的东西。

然而长大后才发现,我们抓不住天上的星星,我们和星空唯一的交流便是踏着它加班完回家,我们也抓不住星空下的璀璨和绚烂,那些是高富帅的东西。

然而所有人都忘了星空的存在,高富帅们以为自己就是星空享受着被仰望,木耳们以为自己就是明星投奔一方的天角,而矮丑挫则默默地在地上。

然而大家都忘了星空。

大家都想追求,美好的天长地久。

可是却不见世间万物都会与星空化为虚无。

口口声声说天长地久,可是天地尚不能长久!

星空之下,并无新事,总是黑了木耳,软了香蕉。

我常常安慰自己说:“何必怀念小时候?

何必怀念梦想?

何必追求美好的天长地久?

活在裆下,日后再说吧少年”,但是我每每想到头顶的星空我就心中会五味杂陈,不知所措。

 6 ) 13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最近有幸看了许多电影的点映,真觉得陈国富监制下的《转山》和这部《星空》可以在年末的时候为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一阵关于梦想和青春的热烈希望。

在看《星空》场的时候大家都从很远的地方过来,但是主办方迟迟不让我们入场,所幸最后还是放人了,虽然我只能和朋友坐在影院过道的台阶上看,但所幸这个片子没有让我们失望。

【随便念叨几句,关于电影】影片的开始我很难讲自己带入,终归台湾的小演员跟日本(想起差不多同年龄的《告白》)或者欧美(《孤儿》、《水果硬糖》之类)的小演员相比,眼神的飘离和出戏,还有在明显背台词的感觉都会让观众有些脱离,但是徐娇在重场戏上的表演还算可圈可点,她也终于做回了一个清新可人的小姑娘。

男主角林晖闵因为是第一次演戏,所以还是可以理解的。

影片有几米的画风做强大的后盾,所以片中的动画插入将青春的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台湾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自己的后期实力。

回想台湾电影,我看的并不是很多,倒是觉得无论台湾电影如何转型都能闻到电影里夹杂着的浓浓青春和淡淡忧伤,无论是《海角七号》,林书宇导演第一部戏《九降风》也好,台湾电影新生代代表的《艋胛》、《不能没有你》也好,《蓝色大门》、《盛夏光年》、《练习曲》之类更不用提,你可以轻易的从这些电影里嗅到台湾海风。

说实话《星空》这部电影就同《双瞳》一样,我恍惚以为它是香港的作品,可能《双瞳》更有港片儿的味道,也算是创造了台湾电影的一大票房神话,因为林书宇导演确实在镜头的运用和剧情的处理上突破了一些台湾的固守思维,小清新画面倒是没有因此减少。

但是很遗憾最后桂纶镁的登场,虽然她很美,演的很好,总觉得有些故意讨巧了。

其实这个片子本身就很好,没有桂纶镁,也会有票房的。

当然,影迷就是这么挑剔难搞,所以不用搭理我着无病呻吟。

【痴人说梦下,关于星空】这不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13岁的时候,总有一些感情懵懂的介于爱情同友情之间的,谁也说不清楚的关于年少时的记忆。

会有那么一个人,在你怯懦的时候你想让他陪着你;会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开心的时候你愿意同她一起分享;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说出那句“陪我去看星星吧”。

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爱情。

在剧情上,这个影片在忠于几米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延展。

13岁的小美就像客厅里的那条小金鱼,在狭小的金鱼缸里固守着自己的小幻想。

随着爷爷的离世,父母的离婚,金鱼缸最终随着一个美丽的镜头摔在了地上,狠狠的碎了,随之通过小美的主观视觉展现了小金鱼垂死的翻腾。

就像片尾小美最后的自白,其实13岁的我们真的需要大家来善待,也许只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是善意的微笑。

我想小美之所以执着于爷爷,可能就是因为爷爷对她的温柔和给她的温暖让她难忘怀念,也是爷爷的离去才让维系她这个家不至于支离破碎的扭断撕裂。

“星空”自始至终都只是串联整个剧情的线索。

那块儿缺失的拼图就像你自以为破碎的青春,失去的快乐家庭,离开的朋友,不在了的爷爷,补全的那一天才发现你宣泄的一切其实也无法如此,一切也都会过去,结束的总该结束了。

至于“我们一起去看星星吧”恐怕也只是小美想去追忆爷爷的借口,小美觉得去了那里,兴许都能好起来,兴许可以见到爷爷,兴许爸爸妈妈可以和好,而倔强的她又不想将实话告诉小杰,只能以我们去看星星吧为理由。

其实星空之于小杰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望着这个相处虽然短暂却难得的小女孩儿的背影,小杰搬来搬去的宿命也不会得到改变,但是只要能多在一起会儿就好了。

这也是星空最终只短暂的出现了几秒的原因,无论对于小美还是小杰,最重要的都不是那个星空,而是蕴含在星空里的如同那画中热烈绽放的星星一般有幼小的体会着生命的自己。

因此当星空的迷雾终于散开,小杰背着小美急促跑在草地上,星光照亮了他们的道路,温暖了他的脸庞,他抬头看了一眼,没有停留。

因为就像导演说的那样,对小杰来说他身上背着比星空更重要的人。

有的网友说,觉得整个电影太平淡了叙述,没有情绪的爆发点。

其实我不这么认为,本片情绪的载体有很多。

拼图:心中美好愿望的象征,因此小美执着的想和父母拼好,想给它补完整,也是最后小杰寄给他那一片拼图的深刻意味,13岁的落幕,就像每一场烟火的完结,心里突然空空的却也满是回忆。

在影片最后的最后长大后的小美在巴黎看见的那个店铺,有着残缺的美丽,每一幅画都缺了重要的一个位置,也是在今天,我们长大后才能发现,不完美成就了完美。

没有缺失,便不觉得什么是美好。

还有那个可以宣泄悲伤的舞蹈,大象,折纸的玩偶,化成飞跃星空的火车。

细细体会,感情的起伏是跟着画面一起变化的。

而全剧的情绪爆发点,就是在小美昏睡的梦中。

这个桥段安排的比两人一起看星空要好很多。

小美在梦里追着小杰的脚步,刚要触碰小杰的脸庞(其实这个感觉小演员演的感觉没有出来,小杰的表情应该是即将要分别的感情,而不是恐怖和阴森= =),小杰开始破碎,小美先是吓得没敢动,画面下面出现了小美手拉手在一起的父母,表情反打惊讶带着开心,随后父母的手最先开始破碎,小美急忙上去捂住,她是多么不希望多么害怕父母分离。

而最后一个场景回到了爷爷的小屋,爷爷回头温柔的笑,伸手过来揽住小美的肩,小美有点儿担忧, 害怕爷爷再次破碎,而这回没有,小美开心的扎进爷爷的怀抱。

破碎的拼图是不能改变的现实,爷爷的怀抱是她路途追寻的最终,尽管只是在昏睡的梦里,至少醒来后,她可以坦然的面对分别与失去,因为曾经的一切可以温暖我们幼小的灵魂和羸弱的身躯。

过去的终将过去,长大的,也只有自己。

【我的13岁,关于长大的只有自己】八年前,几米的另外两部作品被拍成了电影相继上映,《向左走向右走》和《地下铁》。

那一年我觉得金城武很帅,那一年我还不知道电影是为了什么,那一年我也13岁。

13岁是一个尴尬的年龄,面对世界充满好奇与胆怯,却带着小学时候的纯真和稚气。

13岁的时候我也曾经认识一个男孩儿,男孩儿喜欢篮球,我像小美模仿小杰偷东西一样,想去体会这个男孩儿的心情,经历他所经历的。

我们一起听周杰伦,一切唱着《开不了口》,一切看着窗外下着的雨,闻着雨后泥土的芳香,无话不谈,无乐不作,以为青春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

可终有一日我们还是失了联系,八年了,可能还需要等更久更久,某一天可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相逢,热泪盈眶。

13岁的时候遇见的不是初恋,而是比初恋更美好的,曾经相信会成为青梅竹马一起陪伴对方长大的另一个自己。

13岁那年,父母挥刀相向,父亲死性不改,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他。

我没有像小美一样离家反抗,我只能选择默默的接受,对父母双方都好,尽管不快乐的只有我自己。

分开的那天,我们一起从原来的家搬走,父亲的车向左开,母亲带着我的车向右开。

我趴在后窗上望着车子远去的背影,我的夏天,我的13岁,结束的也比很多人要早一些。

成年人觉得13岁的小孩儿这种感情会不会太成熟了,而13岁的少年少女们恰恰觉得这个故事像小学生一样幼稚。

突然想起彭浩翔《AV》里的那句话:——当你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重要的时候,世界才开始准备原谅你的幼稚。

曾经以为13岁的自己就想了发了霉的过期罐头,还没被人打开品尝就已经自行报废。

现在后头看看,那段时光,那些回忆,是世上最饱满的美好花蕾,是即将窜着高空的烟花,是迷雾正在散去的星空,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再也回不去的13岁。

长大的,只有我自己。

因为所有关于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都定格在那永恒的瞬间。

记得一句关于梵高的话:“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毁灭了自己。

”星空这么美,青春这么美,世界这么美。

还好,我活着。

13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7 ) “我們一起”填滿心的缺角

在看電影之前,《星空》就是我最喜歡的幾米繪本,喜歡繪本中特別鮮豔又特別幽深的孤寂感,極具衝突,彷彿將心靈深處的秘密悄然翻起,讓現在的自己與內在小孩並肩而坐。

對我而言,《星空》就是內在的自己,那個明明應該長大,卻還是小孩的自己。

我習慣把書放在床頭,讓繪本中的女孩和男孩陪伴我在無數失眠的夜裡。

每當色彩斑斕的畫面浮現眼前,我那被現實反覆折騰的浮躁之心總會緩緩沉靜下來。

在我心中,沒有人能將難以言喻的“寂寞”表達得比幾米更透徹,那些瑰麗無比的畫面佐以簡潔卻意謂深長的文字,便能觸及我心中無人知曉的內心世界。

之前幾部改編自幾米繪本的電影,總是形似神不似,雖有繪本故事,卻無法以細緻畫面和動人細節呈現幾米繪本中既璀璨又寂靜之感,每次看完總是失望而返。

看完電影之後,我發自心底的微笑了。

寒冷的夜裡,彷彿有道暖流流過心頭,久久不散。

簡單的故事以一種屬於幾米式的安靜氛圍,層層推進,從前所未有的豐富視覺到敞開心房後的溫暖感知,我終於在那片燦爛星空中看到更深邃的美麗。

【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電影以一個十三歲小女孩的視角為主。

女孩與父母住在豪華的大房子裡,有一間專屬的房間,房裡琳瑯滿目擺滿了父母為她買的各式東西。

她看起來什麼都有,唯一沒有的是,快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父母總是吵架,一家三口原本應該美好的晚餐時光,不是一片靜默,就剩她自言自語。

她懷念以前父母一左一右陪她一起拼圖的日子,也懷念小時候與爺爺住在山裡的美好歲月,那時他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什麼都沒有,但她很快樂,感覺自己彷彿擁有了全界。

現在的她,很寂寞,經常一個人,沒有人了解她,也沒有人真正在乎她。

她總是默默流淚,淚流完了,寂寞卻還是那麼深。

她看似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

這不也是我們大部分時候內心的真實寫照嗎?

小時候努力唸書,長大後好好工作,過著一種讓所有人放心的生活,但在一切漸入佳境的同時,心卻沒有因此更感富足,反而有個隱形黑洞不斷在心底擴大。

為什麼擁有更多了,卻比什麼都得之不易的從前更感匱乏?

網路手機的頻繁使用,使得人與人之間看似越來越緊密,然而事實上,什麼都能說的同時,卻好像什麼都沒說;什麼都看的同時,卻彷彿什麼都沒看見。

人來人往,卻沒有一個人擁抱自己的心,我想,這才是人之所以深感寂寞的真正緣由。

縱然我們都知道寂寞是人生常態,並不是與別人一起就能解決的生命難題,但在浩瀚無垠的星空中,若有一雙願意陪你一同凝視的眼睛,即便此刻天空濃霧密佈,你也一定能看到心中的那顆最重要的星。

那顆星的名字就叫:愛。

【“我們一起”就能填滿心的缺角】電影中,男孩的出現,如同原本濃霧密佈的天空開始放晴,霧漸散去,一顆閃亮的星開始發光。

女孩發現男孩和她一樣不愛說話,總是躲在自己安靜的世界。

她不由自主地跟在男孩身後,學他在文具店裡偷文具,並因此露出滿足的笑容。

對女孩而言,“我們一起”做同一件事的默契,就是一種內心的陪伴。

她最想要的,不過是陪伴,但最難得到的也是陪伴。

她想和總是吵架的父母一起完成星空拼圖,她想去醫院陪伴生病的爺爺,但是父母總是讓她等一下,爺爺卻再也等不了她。

她的心,漸漸像眼睛一樣,開始不斷流淚,像最後缺了一塊的星空拼圖,也像最後爺爺給她的那隻缺了一腳的大象,再也無法完整。

所幸,女孩缺了一角的心與男孩缺了一角的心,竟不謀而合。

男孩在文具店提醒傷心欲絕的女孩別忘了付錢,女孩在狹窄巷弄勇敢與欺負男孩的同學打架。

他們一起佈置教室,一起面對世界的殘酷,一起前往世外桃源。

女孩經常掛在嘴邊的“我們一起”終於有人與她真正一起,無論好事壞事,都願陪她一起。

電影中最溫暖的一句話,莫過於這句再平常不過的“我們一起。

”“我們一起”意味著快樂有人分享,難過有人分擔;“我們一起”再遠的地方,再黑的夜,也不怕迷路;“我們一起”就算全世界都不懂自己,只要你懂,心就不寂寞了。

我想起我聽過最動人的情話,不是我愛你,也不是我想你,更不是什麼與永遠或不變有關的誓言,而是“我們一起,不管你在哪裡,我都陪著你。

”我發現自己和電影中的女孩一樣,並不需要滿屋華服與太大的房子,我最想要的是足以容納兩人空間的小世界,以及一雙無論去哪裡都不放開我的手。

對我而言,“我們一起”的終極意義就是“不離不棄的陪伴”。

所謂不離不棄的陪伴,未必是朝夕相處,而是自始至終一直將所愛的人放在心中無可取代的位置,這個位置不會因時間而消逝,也不會因距離而變改。

它是無形的時光機,只要把心打開,就能看見內心深處唯一的那顆星依然為了溫暖自己而閃閃發亮。

【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的心】我非常喜歡電影一如繪本的豐富色澤,女孩家瀰漫著濃郁的法式家庭氛圍,她的房間沒有一般少女的粉嫩氣息,用色大膽,頗具藝術感。

然而,如此鮮豔的美麗卻與她黯淡的心呈現極大反差,就像繪本裡的畫面極盡燦爛,映照出的卻是我們內心幽暗的孤寂。

我想,不快樂的女孩,根本看不見她住的地方有多美,她的心早已掩蓋了一切。

所以當她難過的時候,總是將箱子裡滿滿的寶貝一件件往外丟,她丟棄的不只是物件,還有她以為不再被愛的自己。

我們的心境,往往決定我們看到的世界。

於是我想起也曾在極度情緒下丟棄心愛東西的自己,當時以為自己不想要了,但不想要的背後其實是被傷害與失望所籠罩的心。

不知如何自處?

只能眼不見為淨,但如此也解決不了內心無止盡的失落。

只有心境得到改變,才能重新看到色彩洋溢的世界,即使真實的顏色並沒有那麼燦爛,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幻想中那無與倫比的美麗。

幻想,並不是空想,也不是自我安慰的心理反應,而是一種當下心境的折射,比真實所見更真實,是內心真正的樣貌。

就像電影中女孩與男孩一同坐上往森林穿梭的小火車,經過歲月的侵蝕,小火車的外觀顯得老舊斑駁,山裡的夜漆黑一片,唯一的光源是火車上的燈,女孩凝視窗外,睡著的男孩不自覺靠上女孩的肩,女孩露出溫暖微笑,原本平凡無奇的小火車頓時光芒四射,一飛上天,絢爛了整個天空。

如此絕美的畫面讓人彷如置身夢中,卻是逃離城市的女孩那一刻心中最真實也最美好的畫面。

這就好比與喜歡的人一起去喜歡的地方,一起做喜歡的事,即使身處喧囂煩雜之境,我也一樣能感受到發自心底的安然與靜好。

有愛,且感受到愛,我們就能在平凡之處看到女孩內心的繽紛世界。

若沒有愛,或者明明有愛卻無從感受,再美麗的世界,我們看到的依然是黯淡一片。

在早已看不見星空的城市裡,我看著電影的星空,感受到指尖傳來的暖意,那一刻,我終於看到前所未有的燦爛星空,在心底,在與愛同在的分分秒秒裡,我不再感到寂寞,只想好好緊握手心的溫度,在時光消失之前,用更大的能量留住愛,留住屬於我的星空。

【以為會消失的愛,原來一直都在】女孩問男孩:“兩人之間的愛,會消失嗎?

”男孩黯然點頭。

然而,長大以後的女孩卻慢慢發現,其實“愛”比我們想像中更強韌。

關鍵在於,我們願不願意用心看見它的存在。

以前她總以為成天吵架的父母早已不愛她,連一向最疼她的爺爺也言而無信,未將大象的腳完成就離開她。

以為不再被愛的傷害,成為十三歲女孩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直到她在最脆弱的時候遇見那個陪伴她的男孩,讓她看見濃霧散去後的星空,也讓她懂得了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男孩就是她的星光與心光。

多年以後,小女孩長成大女孩,男孩的溫度仍未消失,她終於明白她始終擁有愛她的父母,即便他們已不再相愛;她也從不曾失去爺爺的愛,即使她再也看不見爺爺,但爺爺森林小屋中她的畫像不會消失。

在我眼中,《星空》中的小女孩與小男孩長大以後,就成了《戀之風景》的大女孩和大男孩,他們不只共享同一片星空,還在獨自所見的風景中看見對方。

因此,女孩把男孩放在心中那個無可取代的位置,就像男孩從未忘記過她一樣。

缺了一角的星空拼圖,也被男孩用“心”填滿了。

我在《星空》中隨女孩一同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看到淚水灌溉下,貧脊的心開出了更美更燦爛的花朵。

我不再放大自己失去的一切,而是細數一路走來的溫暖陪伴,並在心中那個無可替代的位置與我最愛的人深深擁抱。

之後,我再度看到女孩和男孩一起坐上發光的火車,往幸福的森林小屋前進。

我們是《星空》中悲傷的小孩,也是現實中孤寂的大人,悲傷與孤寂雖是人生必備的顏色,卻未必是最主要的色調,悲傷中依然存在的小幸福,孤寂中未曾消失的小美好,讓我們未能盡如人意的人生始終保有溫暖色澤。

《星空》的盡頭,讓我明白了:不會消失的愛,就是我們平凡人生中最不平凡的幸福。

無須刻意追求,因為它一直都在,只要用心,就能看見;只要願意相信,心的缺角,就能被愛填滿。

 8 ) 吐槽有力

这是我第一部在电影院看到睡着的电影。

对于经历家庭冷暴力资深者来说家庭那段张力远远不够。

镜头剪接太碎,对白太废,演员我就觉得刘若英和桂纶镁演得好。

关键是尼玛故事起码要交代完整要有逻辑啊!!!!

丰满我都不求你了!!!!

打着文艺旗号的噱头片,有意思么?!

星空这个主题十分不突出,如果只是出现在女孩能分享能幻想的部分,怎么说欠缺了力量吧。

唯一能感动的点是:男孩以后的所有拼图都在心的位置缺了一块。

还有就是最后给个男主角的样子会死么?

开放式结局么?!

你请不起一个友情客串的男演员么?!

我不讨厌文艺但我讨厌文艺逼,你懂吧?!

观影时虽然一直在吐槽。

但还是觉得全片画面唯美,色调清新,鱼缸破裂后鱼在地面上挣扎那个镜头和表现手法,印象非常深刻,值得学习。

音乐也不错,对我来说成败都在此,因为是奔着预告片和五月天的《星空》去看的。

只是没想到总体是大大的失望了一把。

 9 ) 我再一次被小清新打败了

我不喜欢给某样事物或者某个人贴标签的行为。

比如说别人对我说,你好文艺、好小清新,我都会笑笑,或者随随便便地一语带过,哪有。

但面对《星空》,小清新这个词又抑制不住地盘旋在心头。

想不出别的语词来形容对它的整体感受了。

那些喜欢或者不屑于小清新的人请原谅我可能不合尔意地使用了这个词。

去之前在豆瓣上看过一个影评人的豆瓣说,称这部电影是台湾片中继《蓝色大门》之后的又一部好电影。

我记得,看《蓝色大门》是在高一的寒假,700MB的RMVB格式,模模糊糊像是被马赛克和谐过一遍。

但是仍然不妨碍每一幅画面的美感,以及看完之后,压在心头很久不去的沉重无言的感觉。

反而是后来再看的时候,每看一遍都会被戳到泪点。

但是同为被很多人视为“小清新”的电影代表,看《星空》我却是开头结尾一直抽着大哭。。。

中间也流了几回反正脸上从头到尾就没干过。

大概也和最近情绪起伏太大有关。

但个人觉得《星空》和《蓝色大门》的表现手法真的是完全不同的。

《星空》的画面比《蓝色大门》精致太多,除了在森林那一段光线暗得让人连树林都看不清之外,整部电影取景一直很美:绚烂的梵高画拼图,五颜六色的文具店,小美的红色条纹衫和小杰的蓝色长袖T······好像我们大多数人的回忆,很多年之后,回忆中那些灰暗含糊的颜色褪去,只剩下鲜艳美好的那部分在闪烁着。

从头至尾,《星空》一直是在以近乎纯粹的美感冲击着每个和它有共同语言的观众的心灵。

但所谓的台湾小清新如果想只靠画面而赢得声誉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个人认为小镁的比较失败的《第36个故事》。

作为一部改编剧,剧本相对来说我觉得比较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只是像很多片子那样讲述了一个夏天里他们相遇的故事。

但还好故事的主角是两个13岁的孩子。

他们努力折纸,变出很多小动物跟着他们后面走过的那场戏是整部电影里面让我感觉最寂寞又最温暖的一场戏了。

当你和这个世界缺乏交流的出口,当你的世界因为有自然和想象力而完整,当你突然发现生命中也有另外那么一个人可以和你一起走过内心里的那个世界。

其实,不论是谁,ta有没有想象力,ta是否已泯然众人,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感情,ta总会在某个瞬间是想这样不顾一切地爱下去的。

现实并不难到达,毕竟我们都太容易被利益所打动。

但如果没有用心,ta至死都不会忘记的回忆中永远都没有你。

不过这部戏我觉得不是讲爱情的,跟《怦然心动》这种是两码事儿······我情绪鸡冻起来就容易愤青,所以当小杰吻上小美的额头时,前排一片起哄声让我略恶心,心想滚你丫的,想看热闹就去看林志玲精分啊,去看猩猩怎么毁灭地球啊,去未名BBS上看前男友是怎么让前女友身败名裂的啊!

这种感情好像很难界定。

就像徐娇在末尾的一句台词一样,“看着同学们的背影,我知道她们的夏天即将到来。

但我的夏天已经提前结束了”。

他们好像就是陪伴彼此渡过生命中只会出现一次的那个夏天的soulmate。

不是友情不是爱情。

那个吻,轻轻地落在额头上,更像是对父母安慰孩子时举动的效仿。

而伴随着那一吻,小杰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毫无音讯地就消失了。

后来他寄给小美一封信。

从信封中跌落出的,是1000块拼图中缺失的唯一一片。

在星光正中的那一片。

有了它,这幅星空终于完整。

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镜头,是小杰背着发起高烧的小美穿过漆黑的森林时,突然好像大雾散去,他看到了小美所说的那片灿烂星空。

星光照亮了世界映出了他大汗淋漓的脸庞。

那一个画面,即使不是如此美型的正太而是卡西莫多复活来演,都肯定很美。

提到林晖闵剧中的角色小杰,我只想说,13岁还这么pure一点都不猥琐的男森还存在么······我觉得他的思维真的是很艺术化的思维,我们常常向别人描述一件事情或者感叹一样东西的时候,得到的反应都是很线性很理科化的原因解释之类的。

他在电影里面和小美对话的台词不多,很多时候都只是沉默,句句却是听得出他真的把心放在小美所描述的那个情景里面和小美一起走过那些回忆的。

但整部电影我觉得偶尔有些镜头让我觉得略微有矫饰之嫌。

比如经常出现的小美站在屏幕的正中间,笔直地神情漠然又无辜地那么站着。

镜头慢慢拉远,让我想起了我们组为讲堂拍的光棍节祝福视频里面唯一一个让我觉得很吊诡的画面,男主的穿深棕色鞋的脚和黑色牛仔裤的两条下半节裤管一直伫立在人来人往的马路彼端。。。

伫立了好久好久。。。

我觉得这两个画面都是鬼片经典桥段啊。。。

不过,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它的主角是两个13岁的孩子。

很多事情,放在成年人身上你们觉得是矫情,放在两个孩子身上叫敏感。

更何况,整部戏两个人的想象力就好像那列穿越夜空的列车一样带着我飞起来,彻底撇清了矫揉造作的嫌疑。

不过这里面也有处理手法的问题,比如前一阵子看的《恋爱恐慌症》也有很多假想镜头,但那根本不是一个道上的,那只是成年人根据偶像剧意淫出来的东西,不配称之为想象力(搔瑞林依晨!

我还是很爱你的!

)那场去往森林的火车上小杰挨着小美的肩头睡着,小美微笑着看着窗外,这时列车飞起穿越星空的动画,美的只剩感叹。

如果换做国内都市剧,大概女主此时幻想的应该是和男主一起乘着旋转木马,窗外星星闪得噼里啪啦满天暧昧甜蜜的样子。

这场戏让我觉得,好像预示着两人的分离一样。

我始终都在一个人行走。

只是我的世界里,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精彩。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至亲的离开。

但是那场小美在高烧中梦见的拼图破碎的戏,拼图碎到最后一幕,小美的去世的爷爷出现的时候,我突然就有了一种感受。

就是往往人们用来形容至亲之别的,虽然他们在现实世界里离开了我们,但是在心底,他们给予我们的力量,永远都会在你跌落到最深的谷底时托住你。

他们从未离开我们,我们只是需要更适应一个人好好生活。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些。

而且这场戏里面爷爷的出场略微,额,吓人。

大大减少了这种力量。

星空有很多台词貌似已经在网上被广泛传诵了。

“放手之前,想要抓多紧,就抓多紧。

”“那年夏天最寂寞最灿烂的星空”之类的。

其实我觉得电影本身情绪已经渲染得很好了,这种台词多了,反而有些无足轻重。

最后的那段自白也让我想起来《蓝色大门》。

小镁同样在结尾有一段长长的独白。

那段我看完之后都能背下来。

因为基本全篇能称得上提纲挈领的东西也就那么一段,印象特深刻。

其实我最初的最初是因为桂纶镁才想到要看星空的。

不过最后小镁的篇幅特别是在拼图店的那场让我觉得微微不适。。。

我觉得把所有店内卖的拼图都在不痛不痒的地方拿掉一块实在是有点过分了,倒不如设置为就在那幅最大的《星空》上,在最初的那一块,留白。

回到《蓝色大门》上。

它是我看过的台湾青春片中至今仍无法超越的一部。

两部戏的主题我觉得是一致的。

但如果说,《星空》一直都穿梭在内心世界里,那么《蓝色大门》则表达的是和现实碰撞的时候的痛感。

至少说有痛感。

可能主要原因是一个异性恋(姑且称星空里面这种感情为恋。。。

)一个同性恋。。。。。。

同性恋题材真的是太讨巧,特别是台湾的青春片从《蓝色大门》之后一直离不开这条路线,《盛夏光年》《渺渺》《刺青》《花吃了那女孩》。。。

看过的里面,我觉得稍微好点的是《渺渺》。

不过如果不是我实在很喜欢张榕榕和那首穿插其中的《旅行的意义》,我会更愿意称之为“一对好基友和一对好拉友的交叉爱情故事”。

前几周刚和阿辉一起看了林书宇的第一部电影《九降风》。

我个人很不喜欢它。

其实电影本身没有错,只是对那样的青春难以产生共鸣。

看电影对我来说,还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

所以更喜欢像《蓝色大门》和《星空》这样的片子,无论把其中的感情放在哪个年龄段,都会产生是我们自己写照的错觉。

毕竟如果我们愿意,保留这种与内心世界的深刻交流是一件一辈子的事情。

 10 ) 13岁的避难所

谁说父母们只要给了物质的满足,孩子就能快乐,他们敏感的心灵渴望的是被理解与宽容,破碎的家庭关系永远不只是父母们之间的事情。

如何面对破裂的家庭,13岁的孩子可能找不到答案,所以选择逃避未尝不是好的方法。

难过的时候抱抱自己,抬头望望星空,世界就会变得好大好大。

《星空》短评

没看过几米的漫画,但是觉得片子充满了几米的味道。。。当然某只说我很像里面的女主角。。。我默默地。。。

4分钟前
  • StanGoD
  • 还行

这片特么好像从头到尾都是慢镜 徐娇的换衣剪影很无语

5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缺憾比幸福更刻骨铭心

6分钟前
  • ♚追杀伪依赖
  • 推荐

乐观的人愿意被骗,常常还自己骗自己。【不知为嘛想来这么一句话。。。。。。

9分钟前
  • Nobervem
  • 还行

这部片子不应该仅仅是儿童片,家长应该看看,大人总是很关注自己的生活,却忽视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关怀。PS:徐娇真的在里面卖肉了~!

11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还行

有刘若英就够了

14分钟前
  • 蕾蕾
  • 还行

一..........般..............................

16分钟前
  • 猫小浅大外婆
  • 较差

很一般~

18分钟前
  • 超级必杀兔
  • 较差

这个评分绝对虚高了!徐娇确实是让人很出戏!!!小男孩演得还可以。有一些场景还是挺唯美的。

23分钟前
  • 柳媚花娇
  • 较差

很清淡的青春小品,透着对成长的无奈、向往、逃避、怀念、憧憬。

25分钟前
  • Louis
  • 还行

拍得很好很認真,也許是繪本改編加之合拍的限制,故事性上會顯得薄弱。期待你的下部戲

2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凑热闹来哒

30分钟前
  • 兽兽·美术吗?
  • 还行

实在是太无病呻吟了。

32分钟前
  • 船长
  • 很差

一堆面瘫男女

37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无时无刻呈现几米的梦幻情怀 拿起小象腿的时候大飙泪了

42分钟前
  • 小儿勾
  • 推荐

很一般,也许这种电影适合小女生看。。

43分钟前
  • BABBLE
  • 较差

几米的感觉完全找不到。矫情到不能忍受。清新、唯美、伤感和文艺这些元素全都感觉像是少了一块儿。刚开始我以为是我的问题,我已经不纯洁到不适合看纯爱片了。可到最后我才发现是这电影的问题。巨丑的男女小主演。实在是强忍着恶心看下去的。本来是零星,给桂纶镁加一星,为了五月天加一星

44分钟前
  • ArenA
  • 较差

文艺女青年伤不起,文艺女青年的女儿更伤不起……

49分钟前
  • 十夜
  • 还行

太庆幸自己不是在电影院看的这么一部电影,小清新电影真不是随便抓几个外形对口的演员来演就行的,整个电影气氛完全不对,允许矫情也请不要太过。而结尾的画蛇添足更是一大败笔。这不伦不类的电影到底是要说一个什么样子的故事,我不懂。★★

54分钟前
  • Q。
  • 较差

徐娇那么丑却找桂纶镁演她长大以后,导演你让她自己情何以堪啊!

57分钟前
  • 仨门儿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