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毁前作的续集。
这个续集就是胡编乱造来蒙钱的,段子化得厉害,看来内地的段子喜剧影响到台湾了。
为了撑时间,插入了好几首MV,还把上集的内容翻出来用,这样做还能节省成本,但这种敷衍观众的态度真的很可耻。
胯下吊秤砣的情节,在《恋上你的床》和《鸡犬不宁》都可以见到。
猪哥亮这一招牌一泛滥接戏就砸了,看看《大尾鲈鳗》之后,《大稻埕》、《大喜临门》……哎,为了钱,已经不考虑戏烂不烂了,名已经不重要。
他跟曾志伟真的很像。
猪哥亮这种喜剧风格,认真看一部就够了,其他就当马桶读物吧!
看过直接冲掉,因为实在没什么价值。
喜剧电影一般票房都不错,而且好的喜剧片往往会创造票房神话,《泰囧》《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等等都曾创出骄人的票房成绩。
笔者以前的印象中台湾最卖座影片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没想到《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部纯正的台湾喜剧片成为最卖座喜剧电影。
如今,我们将于6月23日一睹台式喜剧电影的风采,不瞒您说,搞笑效果绝对棒棒哒。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由台湾著名导演、编剧邱瓈宽执导,实力演员郭采洁、杨祐宁、曾志伟、猪哥亮、苗可丽、连静雯联袂主演,片中朱小芹(郭采洁饰)与小贺(杨祐宁饰)饰演的是一对欢喜冤家式的“未婚夫妻”,因误会不断,而吵吵闹闹,更是上演离家出走的戏码。
影片讲述了猪哥亮本已退隐江湖,到乡下开民宿,无奈道上兄弟仍来纠缠,始终如影随形,最后猪哥亮被逼得重出江湖,连带把女儿、女婿也牵扯进来。
奇葩一家与江湖纷争难解难分的故事,用一种台湾特有的喜剧方式展现出来,台腔、台式风格、台式话语,别有一番滋味。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一部续集电影,前作曾拿下2013 年年度本土电影票房冠军,这一部更加能凸显出台式喜剧风,闽南语先天性的能制造出幽默,而剧情上衔接前作,大尾挽回了父女间的感情之后,退隐江湖到乡下经营民宿,不料江湖却没有离开他。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曾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而如今的电影再次聚集“江湖大哥”,大哥虽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不能没有大哥。
有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台湾版王晶喜剧”,确实当你在看到电影中的一些桥段时,你会觉得有王晶作品的精髓——屎尿屁。
但这种喜剧风格以台湾风呈现出来,就更加搞笑和讨喜。
笔者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可谓是全程放肆的在笑,它不像其他国产喜剧那样总让观众感觉是在被挑逗而笑,《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采用的是画面、台词、情节、腔调,全方位的喜剧风在包裹着你,仿如让观众置身其中,当然也就乐在其中。
确实如导演所说的那样,好笑的比较纯粹,让观众可以轻松的欣赏。
炎炎夏日,需要清爽,走进影院去欣赏这部地道的纯真的台湾喜剧片或许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可能会说它俗,但那就是生活啊;你还可能会说它段子比较直,但正是这些段子让你乐在其中啊。
其实喜剧片真的很难拍,让自己乐很容易,让别人乐会很难,因为观众都被那些“套路”把大笑的方式快忘掉了,这部电影能让你在影院里度过一段愉快的观影时光,那么它就算成功了。
最后要说一下电影中的几首歌真的很好听,恰到好处的出现,可以为影片加分。
这部电影也是台湾著名笑星猪哥亮的遗作,他因肠癌不幸离世,他把最好的表演留给了观众,观众不会忘记你的,因为你就是喜剧大哥!
文 / 赤叶青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我不爱冰冷的床沿……”初闻台湾影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片名时,想必很多70后、80后脑海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响起已故的台湾著名艺人柯受良那独具味道的嗓音所唱的那首《大哥》。
不过那首老歌与这部台湾影片之间几乎没什么关联,风格更是南辕北撤:歌曲沧桑落寞,唱尽一个江湖大哥的无奈与心酸,而电影则是那种极具台湾特色的疯狂爆笑,甚至很有可能是这个暑期档中能令你在电影院里看着笑得最开心的电影之一。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其实另有一个片名:《大尾鲈鳗2》——没错,此片正是2013年台湾最卖座电影《大尾鲈鳗》的第二部,而且由猪哥亮、郭采洁、杨祐宁等原班人马继续出演的它本身也是2016年台湾喜剧票房冠军。
引进内地时,估计是考虑到内地观众对于“大尾鲈鳗”这样的片名一时间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改成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样更通俗易懂、简单易记的片名。
不过,片名虽然改了,影片却坚持以闽南语原音版在内地上映,而且剧情桥段更是一刀未剪,就连片中康康报复式偷情、猪哥亮YY小姨子以及他之后被四个老女人轮番潜规则一些比较污的搞笑黄段子也得以保留,于是,此片便成了在内地大银幕上难得一见的台湾地道本土喜剧。
剧情方面,《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承接第一部,讲述原本在上一部里阴差阳错成为黑社会大哥的朱大德(猪哥亮饰演)现退隐江湖到乡下开民宿后,他和他一家子的爆笑故事。
也许有人会以为若没有看过第一部的话,直接看这部电影在剧情的理解上会多少有点难度,但事实上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两部电影的剧情都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在这一部里有涉及第一部的相关情节时,还会呈现第一部中的相关闪回镜头,看过第一部的人会因此而倍感熟悉亲切,反之没看过的人也能因此较为迅速地了解到人物关系以及情绪为何如此波动起伏的前因后果。
而若说到此片中最精彩之处,则还是它丰富的喜剧元素。
首先是猪哥亮的领衔主演。
大多数内地观众对他可能并不太了解,部分对他有些许印象的观众也是因为看过他之前的《鸡排英雄》、《大喜临门》等少数几部影视作品,而其实猪哥亮是台湾演艺界几十年屹立不倒的喜剧综艺天王,号称曾是台湾的三宝之一,其搞笑功力及江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这部电影的戏里戏外,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因此由他领衔主演这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真真应时应景,而他凭借招牌的马桶盖发型以及自成一派的鬼马喜剧表演方式还有极具台湾本土特色的闽南语成人笑料成了全片最大笑点。
另外,猪哥亮本人已于今年5月15日因病逝世,故而这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可算是他电影遗作,同时也很可能是内地观众最后一次在内地银幕上领略这位一代台湾喜剧之王的风采。
其次,在本片中同时兼任制片人、导演、编剧的邱瓈宽特意在片中以老式MTV的方式穿插了《海波浪》、《家后》、《爱情的骗子我问你》、《练舞功》、《相思爬上心底》、《无言的结局》、《得意的笑》等诸多台湾经典老歌,画面则由片中演员根据剧情进行相应的MV式表演(注:特别推荐片中郭采洁倾情演绎的《爱情的骗子我问你》,绝对能令你忍俊不禁),如此音画一组合,不仅怀旧感爆棚,喜剧氛围也就愈发浓厚,再加上前文所提到的比较污的搞笑黄段子,于是令此片越看越欢乐。
最后提一句,片中的性感符号连静雯虽然在内地知名度不是很高,但真的很美,而且越看越像林志玲哦!
打四星,看完挺满意的~可能是缘于在福建工作生活过,又和台湾人打过交道,所以对闽南语相对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吧~本人也没看过什么第一部,对里面的各种荤段子和KTV梗没有任何成见。
好多梗都很爆笑啊。
并没有群众描述的那样无趣。
曾志伟出场来了个梗。
“狗腿肠 热鸡鸡”那个也是当时就笑出声了~(但是现场的观众第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啊)各种90年代ktv金曲的bgm,几乎笑到泪崩(想到王尼玛里面的暴走广告有类似笑点)。
所以对我个人来说,是觉得挺好玩的,不是那种挠痒痒硬逗你的类型。
个人经历原因,就觉得闽南语本身也很好玩,听来有趣。
几个姐妹花爆粗口,英语国语闽南语夹杂在一起乒乒乓乓,虽然听的半懂,但是也很搞笑。
有许多打低分的观众嘛,大概每个人评判角度不一吧。
没有在闽南呆过的大概不习惯?
谁知道。
里面的荤段子尺度都ok,没有到恶俗的地步。
比如摸胸那段镜头就明显删减过,显然考虑内地观众适应度。
至少比台湾综艺的尺度都把握好一些。
所以,所谓的文化差异,只是个标签而已,其实还是看你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这部轻喜剧。
大蒜得就面食啃着吃,咖啡则是啜饮细品。
吃法不一,各有滋味。
随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在内地的票房大卖,属于台湾风味的电影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那些带给我们快乐和淡淡忧伤的细腻情感,那些让我们沉迷并且念念不忘的台湾风光,那些看到最后稀里哗啦哭到不能停的感动回味,都有着浓浓的台湾味道。
电影《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依旧保持着这种独特的台湾味道,而在风格上,则因为闽南语的贯穿始终,对于经典的致敬,以及那些充满人情味儿卡拉OK式的老歌新唱,都让人更加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原汁原味儿。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是纯正的台湾喜剧,而台湾喜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既有邓丽君唱出来的《小城故事》,又有属于三代同堂式的亲情,既有属于民众的无伤大雅,也有属于家人的情感倾诉。
台湾的喜剧就像台湾的综艺一样,什么都可以讲,什么玩笑都可以开,既有欧弟式的新潮式自嘲,也有老司机小哥费玉清口中“嘿嘿”的段子手。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就将这样的喜剧特色发挥到了极致,整部电影时不时的就会冒出这样的段子,让你笑出腹肌。
纯正的闽南语,让人感受到特殊环境下所诞生的不一样的喜剧电影。
搞笑带点色的,送审时竟然一刀未剪,保留了最为本真的味道,让这部电影的幽默更显得充满地域性,这样的表达也让故事更加的完美,人物的关系和戏剧性的冲突有了更多的看点。
经典老歌的再现,颇有点致敬经典的味道,大哥、金盆洗手、跑路等等,那些曾旧让70、80后两代人念念不忘的故事,都在这部电影有最为考究的呈现。
当故事达到高潮的时候,瞬间就会被这样的卡拉OK式画面插入,风格独特,而又充满惊喜,整部电影让人一直处于很兴奋的状态,在经典老歌的映衬下,老演员们的表演不动声色的就可以把观众深深的感动,而群星式的搞笑场景,不走寻常路,总会给人出乎意料的结果,这就是台湾喜剧电影的魅力所在。
台湾电影没有宏大的场景,却有满满的情怀,是的,独特的海域,特殊的地形,熟悉的街头,以及充满台湾风情的小店,一部《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就像一部展现台湾风景的旅行片,你可以从中体会到当地最为纯正的风土人情。
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影片,不仅仅表现在风光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家的温暖感受上,重组家庭,隔代教育,未婚先孕,姐妹情深等等,让人爆笑到哭,让人哭后又回味无限,让人感动之余,也感受到故事所充满的乐趣,如果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这部电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猪哥亮撑起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半边天,演技独特而又充满个性,诠释了一个有故事男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就像他丰富而又立体的人生一样,让这个角色充满更多的人性,如果能看后开怀大笑,那也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假如你不知道有一部热映的电影叫《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但当你驻足于影院的海报之前看见这样的片名,你的嘴边肯定会哼起柯受良的那首歌,尽管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但是把这句家喻户晓的金曲歌词作为片名恰如其分,《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另一个名字是《大尾鲈鳗2》,第一部曾是2013年台湾最卖座的电影,不过为了让你没看电影之前能有更多畅想,《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既有怀旧的情怀,又有沉浸入生活细节里的品味,更有退隐江湖发生的那些满满笑点。
六七月是被好莱坞大片霸占的档期,有这么一部台式喜剧电影弥足珍贵,这既是吃过油腻之后换一个口味,也是把你从那些超时空里吸回来,现实有无奈有委屈,但主要看你审视的角度,若是你有《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这些人物们的达观,笑一笑别人,再被人家笑一笑,把姿态摆低点,想要开心让别人笑笑又何妨,这是这部类型片传达出来的朴实无华却又闪闪发光的论调。
台式喜剧扎根于闽南文化,《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即是台式喜剧幽默的集大成者,其中的幽默就像闽南语音调那样,软糯可口,娇嗲宜人,闽南话会把一句话的最后一个音拖长,电影里的桥段和梗就隔几分钟会出现一次,有的能够言传,有的只可意会,哪怕有的你根本没听懂,但看着演员的表情仍然会发自内心笑,更多的则是包含了人生体悟,就像小芹和小贺的那些琐事,这些鸡毛蒜皮不会让人无聊,浓缩了无数人生活里的经历,当然也有人生大起大落的大尾,从退隐江湖回到乡下经营民宿,再到忍无可忍重出江湖,也有情种天天哥的滑稽和阴险,这样完全不同的品性放到他身上丝毫不违和,充分表现了人都是有两面,但是这部电影不说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让你先笑,笑完之后全懂了。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导演尤其值得一提,邱黎宽,大名鼎鼎的宽姐,林志玲也说宽姐是她的恩人,只不过以往宽姐更多是以经纪人和电影制片的身份活跃于娱乐行业,她监制过郭富城的《父子》和周渝民的《新天生一对》,很少有人知道早年宽姐就是跟着朱延平拍电影,从场记剧务做起底层爬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有好多小人物的酸甜苦辣,熟稔闽南文化的宽姐又在电影里穿插了好多闽南经典歌曲,情景相得益彰,让观众看得毫不费力。
台式喜剧最杰出的特点就是融笑点于风土人情,而不是处心积虑设置一个包袱,也可以这么说,小人物内心里的包袱够多了,随便抛出一个都是电影里好笑的包袱,既把心里的负担卸下,又能逗别人笑,这就是电影的互动性。
年轻人日益向大城市聚集,如何让他们改变认知,乡镇或是小城市生活也有它们的乐趣,电影能起到表率作用,不仅是靠风景,靠空气,也要靠人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
当你只会礼节性笑,逐渐忘了孩提时代的笑,看一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会唤醒你沉睡已久的笑肌,笑过之后,你会发现你没有变多少。
(文:黄鑫亮 特约发布)
不敢说猪哥亮是台湾乡土喜剧的余晖,但至少对于内地观众来说,猪哥亮近年的再度崛起,是认识台湾喜剧的一大法宝。
可惜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猪哥亮老师也忽然病逝,呜呼哀哉的不止是电影界,而是华语喜剧文化的重大损失,毕竟在周星驰、赵本山、郭德纲、开心麻花等之外,猪哥亮尚未更进一步与内地观众群做出更深层的交互影响。
同为从歌厅/小剧场走出的草根艺人猪哥亮,拥有的语言资源甚至要超过很多著名喜剧演员,毕竟台湾一个岛上就好似小中华,闽南和外省的各路笑料都可以信手拈来,再加上可以更早的接触日韩娱乐方式,控场能力超强的猪哥亮、张菲、吴宗宪等艺人比内地更早的进入绝对商业化表演-消费模式,尤其是情色笑话和政治梗,打打杀杀的急智,在综艺节目黄金年代,以不断重复和强化的累进制,将台湾草根喜剧发掘到近乎没有再剥削的空间。
猪哥亮在演艺事业之外,也因个人原因导致人在中年堕入最低谷。
破产之后的猪哥亮,沉寂小二十年,终于在《海角七号》激发台湾本土电影活力之后,通过叶天伦导演的《鸡排英雄》回到公众视野核心,然后与朱延平、黄朝亮、邱瓈宽等电影人继续将喜剧电影进行到底,他那典型的尬笑依然有着巨大的银幕魅力,在2010年代勾起无数老观众的温情和新观众的好奇。
朱延平监制、邱瓈宽导演的《不做大哥好多年》片名来自于著名台湾特技人柯受良先生的一首老歌,作为《大尾鲈鳗》的续集,讲述的是人不在江湖却依然需要面对江湖事的退休大哥啼笑皆非的闹剧。
在两岸三地中,台湾地区可以说是城乡差距最小,香港人在新界也是以丁权为根本的地产风云,内地人说起乡村更多是一种诗和远方的虚拟桃花源,但是范逸臣可以咒骂一句台北然后回到垦丁,猪哥亮以假乱真搞得江湖鸡飞狗跳之后照样可以回顾乡下,原因还是在于城市和乡野在看得见的台湾还算是有机整体。
猪哥亮作为台湾喜剧的独到光辉,在于其生猛的黄暴二象性,其电影可以说是高度世俗,要比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更加饮食男女,几乎可以是食色性也的乡土版。
非常难得的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猪哥亮有着构成罕见的家庭,几乎所有人都处于婚姻的边缘却又“自得其乐”。
猪哥亮以其具有标志性的发型和笑容,将这个家庭的欢快与尴尬带动的甚是精彩。
小小的江湖世界,小小的梦想,小小的美丽与哀愁,从刘若英到猪哥亮,即便处于艺术的两个极端,归根结底都是台湾式闲适。
期待《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上映,期待猪哥亮老师留下的这最后一部上映作品。
曾经“好赌及色”的猪哥亮,猛然间换发演艺事业第二春,上台鞠躬,可惜夕阳红的时间太短,竟然在2017年5月因为癌症去世。
而猪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则是一部自况电影,充满着喜剧趣味的台湾电影,即使帅哥美女杨祐宁郭采洁也不能抢走他的风采。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之后成了艺术家,猪哥亮则在破产后重出江湖,毅然决然选择在大银幕上做自己,并不会刻意逃避当年的歌厅秀、综艺咖的世俗。
做不做大哥其实无所谓,活到老还能放飞自我才是“真”汉子、“真”流氓。
所谓大尾鲈鳗,就是关汉卿笔下活生生的当代铜豌豆啊。
邱瓈宽导演、朱延平监制、猪哥亮主演的《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不止是猪哥亮的人生反射,还有朱延平和邱瓈宽,三位都在二三十年前便是横跨港台地区的著名艺人、导演和推手。
台湾电影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台湾电影新浪潮及新新浪潮的作者电影,杨德昌故去、李安远走好莱坞、侯孝贤和蔡明亮等人依然在坚持,在国际上获奖、知识分子喜欢或热评,然而本地观众寥寥无几;第二类便是小清新、小确幸为主的电影,也是文艺青年们最为熟悉的格调,在海峡两岸三地有相当票房和口碑;第三类便是植根于台湾乡土的喜剧电影,屎尿屁、黄色暴力都是应有之义,在本地票房极高,在特定人群中口碑也不错,但是在知识分子群体遭到强烈的抨击。
猪哥亮没有身段,从头到尾都可以匍匐在地上,贴着台湾地区乡土文化的地气,欲望是迸发的,生活是任意的,搞笑是发自本性的,语言都来自于大众平常生活中的口语,完全不是知识分子范儿,杨祐宁和郭采洁也是纯粹的江湖儿女趣味,更不用说那些大叔大婶们绝对放得开,生冷不忌生活就是那么放肆,从来不会出现“以文害意”的表达,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入戏,可以说别具风情,也做到了一刀未剪引进,当然必须提醒的是未成年人还是不适宜观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黑帮大佬”隐藏的背后,最终他们都回到家庭,卸下过去的“身份”,重新面对的是各种鸡毛蒜皮,满世界转悠的晃晃荡荡的老年人生,能够做一颗铜豌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大约也就猪哥亮这种演员与角色合一的综艺大咖才能做到。
“综艺天王”猪哥亮是扛大旗的选手,成为贺岁帝和破亿票房天王,从2011年起,六部贺岁片全都是票房冠军,这个记录不知道谁人来破?
在这几年,周星驰、成龙和内地电影,都不是猪哥亮的对手。
因此朱延平评价为“台湾国宝,一生传奇”,《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其实一个大哥的回归,没有一个大哥不坎坷,没有一个大哥不寂寞。
曾志伟跨海来助阵,朱延平自嘲不获奖,邱瓈宽再作冯妇,可以说是港台电影人的小小的牺牲和献身。
曾志伟和猪葛亮,这两位香港和台湾影视界的“大哥”,为电影增加了大伽的票房号召力,却毁了自己的段数。
都曾经有拿得出手的重量级作品,人到晚年,竟然也要接这样的戏来糊口。
其实不能都怪罪到演员头上,从电影里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哥们演技之实力还是宝刀未老,只是在香港、台湾电影无力回天的末班车上,一把年纪还要如此奋力的卖艺,看了让人着实是心酸。
影片讲述隐退江湖的大哥开民宿,遭遇各路“道上”兄弟纠缠,牵扯了女儿、女婿,最后合家欢的故事。
全剧充斥着吃脚趾、戳菊花、女人内裤、性感小姨子之类的低俗情节,喜剧部分也是“尬笑”,以扮丑、出糗为主的廉价手法,再加上家庭温情呼唤爱的桥段,就是一出满是三俗段子的闹剧。
郭采洁和杨佑宁颜值还是在线,但夹在一大群“牛鬼蛇神” 的面孔里,再加上笑不出来硬咯吱你的剧情,也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观影体验。
台语语言特色所形成的地域幽默,对大陆观众来说,也存在一些隔膜,本就不多的喜剧效果还要折损。
冲着演员名单想去看的观众可以拔草了,真心爱过《无间道》的观众,若见曾经风头无两的“琛哥”——曾志伟,现如刚入行小弟般扮丑卖艺,会心碎的。
曾经的黑道大哥曾志伟——《无间道》
现如今和小弟们跳骑马舞的曾志伟——《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她她电影
文:桃妖不是妖很多去台湾旅游回来的朋友,都会说,台湾最难忘的风景,就是风土人情。
骑行在台湾的沿海公路上,那里的海岛天光十分透亮,民俗客栈里的老板特别和善,民风淳朴,生活自在。
恬淡的民族风景画,就像《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里描述的生活一样,江湖上各色人物都可以在这间民宿中寻得安身之地,穿着木屐,闲散度日的黑帮大哥带着自己不再年轻的马子,生活里尽是家长里短,还被调皮的小外孙恶搞。
乡下田园的宁静,年轻情侣小芹和小贺的争吵、恩爱,多年姐妹深埋心底的情谊,都很让人感动。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由邱瓈宽执导,朱延平监制,郭采洁、杨祐宁、曾志伟、猪哥亮、苗可丽、连静雯等联袂主演的爱情动作喜剧电影。
看到片名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起台湾歌手柯受良的那首歌,脑海里也会回荡着那个旋律: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我只想好好爱一回/时光不能倒退,人生不能后悔/爱你在明天……歌词颇为伤感,但这部去年斩获台湾年度票房冠军的电影却从不伤感,反而让人开怀大笑,忘却那些凡尘过往的烦恼。
看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台湾电影,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似乎台湾是个恋爱的天堂,女孩子的青春里都是小清新的爱恋,得到或者失去,大约都会成为青春里美好的瞬间。
而男孩子却是《艋舺》、《六弄咖啡馆》这样的晦涩的,内心孤独桀骜,一直游走在亦正亦邪的边缘。
可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却给出了第三种答案。
这种风格轻松幽默的台湾喜剧,让很多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小清新。
看惯了青春时代少男少女们的倔强,这部电影仿佛在告诉大家,当男神女神们都老去了,那股子拧巴劲儿过去了,以后的生活,就像大尾、小芹、小贺他们一样,在平平淡淡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偶尔吵架,偶尔调戏美女,但幸福就是生活的主旋律。
很诚实的说,《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毕竟是比台湾小清新电影高了一个段位的,搞笑黄段子就像成人饭桌上的调味品,信手拈来,笑到不行。
做惯了老大哥的人,比如大尾,爱美女,爱调笑,可是敢看不敢摸,都是因为怕老婆。
夸张、恶趣味的搞笑手段,在这部俚俗风情电影里,便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特别难得的是,这些搞笑的黄段子,一刀未剪的呈现出来,那些电影里的人物,就像一道下饭的农家菜,看着糙,却很天然淳朴。
这样一部笑料十足的台湾戏剧电影,笑过之后,留在心中的感动,却是满满的爱意:父女情、姐妹情、兄弟情、挚爱情要知道,这可是《大尾鲈鳗》归隐之后的故事呢,有情怀,有笑点,很正宗的台湾味道。
哎呀😣
烂成这样也不容易。当成台语老歌怀旧精选集看还算及格。八点档群星各种客串,连静雯和叶华真是久违。
恶俗梗拼凑的电影,加一星是因为猪哥亮电影女儿梗的设定,影射他和女儿谢金燕的关系,也算是他一辈子的结吧
台湾屎尿屁
段子不少,第一次看郭采洁小女人样
觉得还挺搞笑,镜头拍的不错。可能没有《夏洛特烦恼》笑点多。
笑死了,呵呵
卡拉OK和调侃金马奖的比较逗。
一些段子虽然老套,但蛮有意思。
还是比较搞笑的
难道都不是冲着杨佑宁去看的么。
不评价电影本身了,只想说这种针对台湾本省人的台客电影竟然还想来大陆圈钱,还硬加进去“怎么没有我们中国队”这种台词,导演舔菊至此我都替他臊的慌,吃像太难看了
什么鬼,胡乱拼凑出来的东西
小学时候经常唱这首歌。。。
恶评如潮,我感觉还不错.很欢乐.今天的天气好吧,azure.
还可以的,台湾就是怎么拍都舒服!
蜜汁笑点。。。。
放浪不羁笑点低
猪哥亮
比第一部好好多,笑点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