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偏北

东北偏北,捉“鬼”记,North by Northeast

主演:班赞,李滨,呈让,战鹤文,吴优,刘韦伯,陈端,张优,郭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东北方言年份:2014

《东北偏北》剧照

东北偏北 剧照 NO.1东北偏北 剧照 NO.2东北偏北 剧照 NO.3东北偏北 剧照 NO.4东北偏北 剧照 NO.5东北偏北 剧照 NO.6东北偏北 剧照 NO.13东北偏北 剧照 NO.14东北偏北 剧照 NO.15东北偏北 剧照 NO.16东北偏北 剧照 NO.17东北偏北 剧照 NO.18东北偏北 剧照 NO.19东北偏北 剧照 NO.20

《东北偏北》剧情介绍

东北偏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东北地带,性侵案件频发,却始终抓不到罪犯,甚至没人能看清罪犯真容。公安队长李占山(班赞 饰)对刑侦知识没有太多认识,徒有一腔破案热情,对恶行深恶痛疾。当他遇见劳改下放的中医老教授蔡滨(李滨 饰),并与她成为破案搭档,大老粗搭档知识分子,英雄遭遇书生,彼此就成为了对方最大的问题,新鲜组合妙趣横生。在土方法和科学推理不断碰撞不断磨合下,诸多证据逐一浮现,来无影去无踪的罪犯也渐渐清晰。 灵感启发自真实事件,抓流氓抓出一段旧时代人情义理之故事。情节曲折丌过丐道颠沛,巧合中洞见丐事之必然不偶然。让人笑也让人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无法融入大陆酒店肯普法河谷镇第六季隐形战队大力出奇迹求爱上上签吉尔莫女孩第五季特『刀剑乱舞-花丸-』~雪月花~华之卷欧比旺牧人的性玩偶夏日奇妙书我的朋友很少Add-onDisk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丹尼尔·托什:老好人回应我开心超人之时空营救拒绝采访雪狼未知生物追梦高中艺伎回忆录蒙眼缉凶憨豆特工海贼王特别篇:空岛之章绝密战境邪恶力量第十五季我家的女儿交不到男朋友猫汤家有外星人2

《东北偏北》长篇影评

 1 ) 没能力就是没能力,不要搞的像被社会委屈的人才。

原本不知道这个电影,还是在电视上看到对导演的采访后才有兴趣一看,希望不要错过一个不错的国产电影。

导演在访谈中一直在讲怀旧的情怀。

电影确实拍出了这么点意思,蓝蓝的云,朴素的小村。

但是也只是拍摄出了表象,当时人的那种特点却始终点不出来。

这些人放在现在这个时间环境中就是现代人,没有一点当时时代的特点。

导演想表现出当时政治背景下人所固有的思维和特点,但是很遗憾,表现的还是很肤浅。

这个不是演员喊两句口号或者是两个大喇叭革命调的广播就可以来印景的了。

不知道导演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深入思考过,还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导演没有这个思路,演员就更是不知道如何表达了,基本上就是口是心非的走过场了。

导演在电视访谈中说他想要表现黑色幽默来,但是没有办法,这个电影里只有滑稽,没有幽默,更没有黑色幽默。

这部电影完全是借鉴了杀人回忆的剧本,借了就借了,不要东扯西扯的,说是看了什么抓逃犯的新闻。

你可以不谈这个话题,何必硬要凑个答案来。

导演对电影的编排能力弱,故事头重脚轻。

结尾是个亮点,不是他拍的好,还是点子不错。

基本和心迷宫一个水准。

都是借鉴了别的电影的剧本。

那个是演员太差,撤了后腿。

这个是导演功力还不行。

这些都没有什么,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会变好。

唯一让人气愤的是,电影不行就是不行,大家都看得懂好坏。

不要老是装出一副曲高和寡,养在深闺无人识,你是文艺青年,我们都是土鳖的样子。

 2 ) “脚印哲学”、“中医理论”与“衣服卷原理”

如果按类型片归类的话,《东北偏北》算不上是悬疑片,也不能称之为喜剧片。

但就是这样一部充斥着“躲”与“藏”、“追赶”与“逃跑”混乱角色,且呈现了东北农村原生态自然风光的小清新片子,却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被台湾金马奖与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提名。

不过说实话,这部既缺乏娱乐性又无深度的电影被提名本身已足矣,若想获奖,导演还需提升两个档次。

片中,“警察抓流氓”的剧情既单薄,又无趣,透露出了导演的敷衍了事与低趣味。

一个光着膀子四处夜袭寡妇、村姑的小兽医范大成,除了玩着自己那出屡试不爽的“成功得手”与“成功逃脱”戏法,还间接地玩弄了那帮怎么追都追不上自己的警察,并留给了县公安队长李占山发挥自以为是,却破案乏力的“查脚印之功”,为此,李占山还差点抓错了在饭店里装广东仔、爱偷窥女人洗澡的胡怀军。

如果说做无用功是李占山最擅长的伎俩,那么他不分男女地将村民们召集来“走土灰、查脚印”的戏法则凸显出了他更加娴熟的愚蠢。

所幸,在与李占山并行不悖的“脚印哲学”之湖里,还飘荡着行之有效的、不肯回城的中医老教授李滨的“中医理论”,且两种理论的较量流溢出了巨大的而又无奈的黑色幽默:“肾不实则无胆”的定论虽然没有帮助那帮公安局里的“折腾鬼”找出真凶,却成功地排除了假凶,果然是“中医确实能救人!

”“脚印哲学”与“中医理论”无济于事的发挥,其实是导演自鸣得意的有意而为,否则接下来的剧情与更加牵强的破案思想——“衣服卷原理”就无法得到演绎与施展。

范大成第一次逃跑时携带的被卷成实卷衣服的景象作为铺垫,不但扳回了男主角李占山的智力,同时也使得案情在一年后水落石出,更给予了电影剧情的完整。

但当强奸犯范大成躺在草垛上对着被自己关在木笼中的李占山愤恨地说出“我喜欢她,但她为了回城,却上了别人的炕”这个比“衣服卷原理”更加牵强的作案动机时,我想,这部片子确实可以在被描述成“平庸”的二字前加一个“so”了。

作为同一类型的犯罪片,韩国导演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与之剧情相似,皆讲的是强奸犯四处流窜、作奸犯科之事,但后者不但害了命,且真凶未归案,显得更暗黑些。

但无论文艺环境是否放得开,导演都不应该呈现出过多的角色胡闹的镜头与旅游宣传片似的乡村原风景,毕竟他拍的可是剧情片。

 3 ) 全民抓流氓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人靠着脚印抓流氓,有人靠着把脉辨流氓,有人靠男扮女装诱流氓,最科学的莫过于靠警犬追流氓,可惜的是警犬怕流氓(不剧透)。

公安队长李占山是个有职业抱负的好公安,可惜空有一身抱负,脑子里缺少科学破案的知识、技巧,也缺少对待受害人该有的保护意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双商欠费。

反观蔡教练是个有情义、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在她的专业范围内技能点满分。

印象最深的戏有两场。

偷窥狂猫在澡堂后面偷看女同志洗澡,被人发现后,村民不论男女老幼都自发的抄家伙干丫的,偷窥狂就像只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欢快的古典乐和村民抓流氓、骂街的追逐声同时传入耳中,既矛盾又统一,就是一场欢快的闹剧。

(其实那个时候满脑子都是费玉污的你追我,如果你追到我,我就让你嘿嘿嘿)还有一场则是影片末尾,在牛棚里流氓的特写,阳光和阴影在他脸上形成的明暗对比,阳光照过他的眼珠,透出浅棕色的瞳仁,眼神里全无无措、愧疚、害怕之情,有的只有如孩童般清澈的纯真。

他说他现在和受害者相爱了,他说他童年不幸有家归不得,他说他的爱人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然而天下不幸何其多,不可以因为自己不幸就加害他人,就算你是帅比也不可以。

最后,关于到底抓没抓住,导演始终没给个准信儿。

(你懂的)

 4 ) 有点意思

一直很喜欢推理题材,欧美、日本以及国内的推理小说看了许多。

电影中也素来偏好希区柯克,于是当看到《东北偏北》的片名之后,以为是一部致敬《西北偏北》的悬疑片,查了资料之后发现这是一部非传统的颇有趣味的片子。

影片的主演班赞是我在《十二公民》注意到的,虽然戏份不多,却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饰演的公安队长李占山,只会看脚印找线索,却始终被“老流氓”甩得远远。

本片的时间背景很巧妙,放在了文革结束(好像是1979年)东北的一个小镇上,相对与世隔绝的氛围,朴实的民风,让故事的发展合理起来。

(不然这样的警察过不了审查)老戏骨李滨老师饰演的老教授蔡滨十分出彩,将文革期间遭到打击却不绝望,将知识带给小镇,将心留在小镇的老教授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

用中医知识破案也有趣的很。

看这部电影一定不能当作侦探电影来看,因为追捕老流氓的公安队长实在蠢萌的可爱,虽然很尽职尽责,偶尔也有灵光一闪,但整体还是不适合做一名侦探。

剧透会极大影响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下面就谈谈这部电影几处吸引我的亮点,说说为什么这部电影值得看。

首先是画面,最近看的几部电影画面都极美,《东北脸呗》的很多场景拿出来都可以当作壁纸,可以说赏心悦目。

摄影也可圈可点,看后才想起这部电影提名了金马奖最佳摄影。

其次是配乐,这电影的配乐令我印象深刻,影片出现了多次追捕,仔细分辨会发现每一次的追捕配乐都不一样,这也就给每次追捕带来了不同,增添了几分趣味,特别是其中一次追捕配上了大喇叭喊着的诸如“革命是一个阶级用暴力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文革口号时,其效果令人捧腹。

再次,片中笑料频出,如果对思考主题,感受导演意图不感兴趣,单纯当作喜剧片休闲一下也是不错的。

而嬉笑之余,想想影片背后也蛮有意思。

关于影片的最后,影片结束的时候导演的一句“停,吃饭”实在有趣。

结尾为了通过审查作出了一定的妥协,而这一句画外音,让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的模糊,也让影片余韵悠长了许多,聪明至极。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看过之后没两天就得到消息影片因为“技术原因”档期推迟,等新版上了看看删去了多少,再写篇有剧透的影片主题分析的文吧)总体给三星到三星半之间。

 5 ) 那个年代很有趣

电影发生在文.革后的两年,百废待兴,然而人们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并持续的僵化中。

导演把故事放在这个年代中,让略显无聊的剧本瞬间出彩了起来。

其中有几段让人印象深刻,比方大喇叭喊着口号,四村八寨的民兵抓老流氓的那段,还有全村出动抓偷窥小贼的那段,都挺有意思。

电影里的村民们似乎还有着文.革中的那种条件反射似的疯狂,也不知发生什么事儿,看人追,于是也去追;看人抄家伙,也随手拿起个木板,其实追跑的人连抓的对象可能都没弄清。

这样的群体活动,就像无头苍蝇似的,不问对错,不知方向的一通乱搞。

这些情节看似是喜剧元素,不如说是第五代导演对文.革.动.乱的映射。

其实整部电影无不从各个角度体现了这点,偷窥贼压抑的欲望,蔡教授被埋没的才识,甚至是老流氓为何成为老流氓,多少与这个戏谑的年代的有关。

但让人说不清楚的是,在电影中我们又能看到那个年代与当今社会真正不同的地方,人们都那么纯朴,似乎这日子打发打发也就过了,而且还乐滋滋的。

吃个窝窝头,喝杯小酒,生活也是极其舒坦的,他们又是那么容易满足。

最后导演安排老流氓爱上了彩凤,这个倒是真没想到。

但是再看看老流氓说爱上彩凤的原因后,懂了。

他和彩凤上床的时候是暖的,其他的女人是冷的。

对啊,彩凤是什么人,她是个烫着大波浪,穿着紧身牛仔裤,踩着高跟鞋的前卫女人,她从上海回来,是那么的热情与开放。

这不又一次的映射了那个年代,压抑使人变态,正视自己的欲望,那才是人性,那才是正常的啊。

电影结局的处理手法比较有趣,看着是个小惊喜。

另外整个画面、色彩还有构图,都做的很美,让人对东北多了一份好感。

老戏骨李滨的表演非常到位,直接给人家老婆婆搬个最佳女主角得了。

总体电影还行吧,估摸着比什么《百团大战》有意思多了。

 6 ) 瞎吹

中国版《杀人回忆》,这个如果是影片宣发团队乱喊的口号,我还能忍。

关键是很多的水军,也用这个标题来宣传这部电影,还搞得个个都真的看过以后,一致这么认为的一样,这我可真不能接受了。

你要说这电影的整体风格上,在某种程度上有和《杀人回忆》异曲同工的地方,我还能接受。

但从电影的艺术水平上而言,这片子距离《杀人回忆》还是有点远的吧。

整部片子从悬疑推理的角度而言,真心没有什么有突破性的地方,破案也是破的莫名其妙。

从喜剧的角度而言,这也真心不搞笑,本身入户强奸案就不是搞笑的内核,加上两个主演本来应该产生的化学反应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于是就整个没有了宣传所说的搞笑的成分。

唯一让我觉得还不错的点,也就是打电话给受害人时候,不注意影响,造成受害人自杀,这个让我有点感触。

 7 ) 闹剧心态与现实题材的处理失当

1,摄影不错,色彩也算精致,然而这种好看与精致挺尴尬的,与影片题材相衬处处透露着“不合时宜”。

刻意。

太过刻意的时候反而就会削弱表现力,要么失当,要么流于一场哄哄闹剧。

2,细节的处理太多欠妥,而涉及刑侦的题材,每一次细节上与现实的疏离,都会让观者与影片的距离越来越远。

目前我国的从业者,大多处于两个极端:一者拥有创作能力和技术,但缺乏对于现实的触碰。

二者对于现实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在影像表现手段上相当无措。

因而现下仍然是一个需要天才的时代——创作者碌碌无为,观影者庸俗不堪,市场需要英雄式的人物领导,虽然将市场寄望于个人英雄主义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然而目前在其他地方就更看不到希望了。

3,音乐的处理非常低级,令人厌恶。

剧作的处理更是平庸,很遗憾,最终我连跳着看完他的兴趣都失去了。

 8 ) 没法看

据说是搞笑片才下载的,没想到才看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太晃了,镜头又切的碎,看久了还头晕想吐,这样子还怎么看的下去,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不要玩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行吗,最近看了两部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和幻影车神,人家在打斗的场景中不但不晃镜头,还经常给慢镜头,反而把打斗的激烈更好的体现出来,中国现在的电影都是好的不学学坏的,评价低了就怪观众不懂欣赏文艺片

 9 ) 东北偏北,偏偏找不到北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

今年,国内有两部仿《杀人回忆》的电影:一部是《东北偏北》,来自老派的张秉坚。

年纪上,他跟第五代导演都差不多了,但《东北偏北》才是他第二部作品。

一部是刚入围了2016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的《黑处有什么》,王一淳的处女作,在此之前,她没有任何执导经验,影片却是不少影评人的年度选择。

两位导演的自身背景,相差很大。

然而,他们却选择了近似的强奸犯罪题材。

对创作者来说,被套上“仿《杀人回忆》”的断论,可能有些冒失和无奈。

但对广大影迷来说,看到找凶手和强奸犯的故事,很难不会联想到这部近邻佳作。

《东北偏北》的一个本土化,当然是把强奸犯,就地译释成了(老)流氓。

它的原型故事是发生在北京东南边的“双桥老流氓”案件,大概是跟首都挨得太近,拍出来影响不好,所以,电影整个儿被挪到了东北偏远地带的林场,是比东北还要向北的地方,天高皇帝远,想抓个嫌犯,自然不容易。

作为中国特色词汇,“流氓”指向了恶劣下流的行为,但跟人民公安办案却没有必然联系。

若是在现在,它还有些调侃的暧昧意味。

在严打阶段,往往成为杀一儆百的冤案。

以这样一个词来贯穿整部电影,《东北偏北》也多出了模糊不明的空间。

这本该是一部以惊悚或悬疑为主导的片子,《东北偏北》却拍得喜庆又文艺。

譬如无人可用之际,电影就让一个老太太跑出来抓流氓了。

大白天也就罢了,三更半夜,她跟着一堆人蹲点,还到处乱跑。

要知道,李滨老太太今年都86岁了。

或许你要说,这才是黑色讽刺,连老太太都跑出去抓流氓了,但用在电影里,它就是让人紧张不起来,整体氛围就像是在闹着玩,发动人民群众的背后,有一种斩不掉的革命主义浪漫情怀。

如此怪异荒诞的气质,也跟电影想讲的东西太多有关。

以《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记得少年那首歌1969》为例,电影经常会被认为,它们包含了对青春时代的自我反思。

可是,在很多地方,你会看到创作者无比热爱那个时代,双眼一闭世界红,再来一次还是泪流满面。

同理,在《东北偏北》的制服或自行车身上,那些美术置景的时代还原,它们似乎并没有融合到故事当中。

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双回力鞋来得多,与强奸案关系不大。

再者,回力鞋这种细节,怎么着都还是会让人想到《杀人回忆》的“NICE鞋”。

这些零零碎碎的内容还包括:老太太是个中医,冒出来了淫羊藿,队长那方面还不行。

实际上,无论《东北偏北》还是《黑处有什么》,他们的根源都是五千年的性压抑。

你也可以认为是体制之殇,但是,根源都在压抑上——体制或时局,压住了民众。

《东北偏北》在最后倒打了一耙,把问题归于一代知青的伤痛。

但所有原委,全部通过嫌犯自己讲出来,未免太过含糊草率。

再者,就算是知青返城的问题,那也不能用来报复社会啊。

这个可怜,不等于可以报复。

所以,找不到凶手是妙笔。

找到了凶手,却没有给出足够合理的原因,就难免成为败笔,无可推诿。

当然,《东北偏北》的摄影不错,能把人引回那段特殊历史时期。

下雪的吊桥,漆黑的林地,东北的时代风貌,往好的地方想,怎么着也是老导演的个人情结。

但是,这种自然美,无形中也削弱了电影的力度,也让观众的注意力失去了焦点。

它到底想讲什么?

是群众无意识的一拥而上,还是饱受巨兽蹂躏的无辜知青?

是避开审查的另一种结局,还是自我阉割所导致的精气不足?

《东北偏北》留下了太多问号,而观众期待的,本来应该是一连串的惊叹号。

可以想见,本该在9月初上映的电影,被不明因素推到了12月中,个中原由估计也在创作者的判断和预见当中。

所以,它把结尾变成了妥协。

为了审查,为了龙标,也为了市场。

我无意去说这种选择有多不好,毕竟一部电影,有时候也不是导演一个人说了算。

但顾此失彼的道理,大家都懂。

更何况不只珠玉在前,还有追赶的后浪。

刊于《北京青年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10 ) 葛优的终结者促成班赞的发轫

去《东北偏北》的点映场说实话是冲着片前加映葛优演的《窒息》去的,《窒息》虽然是05年的片子,却并没有听说过,对葛优的演技有所期待。

没想到这部片子在我心里却成了葛优神话终结者。

先说《窒息》(略不中听)。

可以用《东北偏北》里的一句台词概括:形势大于内容。

看过德普的《密窗》明白一个道理:内核空洞,把一切故弄玄虚的不合常理推给精神分裂是电影人的取巧。

恕我直言《窒息》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更何况全程狗血(包括音乐)形式浮夸专为刺激感官。

葛优的表现平庸毫无亮点,多次出现光头颤动的特写不仅没有震撼力,反而有不良胃部生理反应;“老戏骨”李滨的退休心理专家表演过火脸谱化,常常误以为是退休老刑警…观影感受是典型的国产电影之痛!

好在之后《东北偏北》起到了补偿作用。

要不是映后的导演访谈,真没想到这是同一个导演的两部作品。

同样是李滨,没有了葛优没有了精神分裂没有了浮夸的狗血情节,一切都回归了事物本质状态:真实。

故事线索清晰,推动自然合理,呈现过程完整。

特别要说的是以班赞为代表的一众演员们表演相当精彩,各司其职各有性格,除了兽医张嘴的学院腔,其他演员都像原生于此,植根深厚质感强烈。

班赞不愧是人艺的!

再瘦一点适应的角色类型更宽。

也许正因为不是葛优和范伟反而成就了影片整体基调与风格的统一。

也许电影工作者会在国内市场进行横向比较,但观众一定是和此类影片进行纵向比较和优劣判断的。

填补类型空白不如拍一部好电影。

这个时代的中国(不是没有)实在太缺能讲好一个故事的好电影,太缺反映普世价值观的好电影,太缺从人性角度对人性多样性进行深刻挖掘的好电影……

《东北偏北》短评

真是一部政治上严谨,细节上又不失幽默的农村刑侦剧。 可惜为了衬托老太,胖队长智商在发动民兵那段断崖式下跌,让最后高光破案有点失真。 东北偏北,杀人回忆,导演玩的很high。

8分钟前
  • 宁静致美
  • 推荐

这拍得……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

10分钟前
  • 鶴sama
  • 较差

别有风味,结尾也很聪明,看过杀人回忆,但是并没有觉得比这部一定好上很多,好吧,我为我们自己的华语电影喝彩,再加上一星。

12分钟前
  • 小马阿SIR
  • 力荐

闹剧心态与现实题材的处理失当。

13分钟前
  • 粪海狂蛆
  • 很差

国产杀人回忆,这个双结局够机智

14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挺好一个故事,编排得乱七八糟没有一点节奏感,本以情节取胜的影片却总让人看不下去。

19分钟前
  • 最爱百年孤独
  • 较差

好片

21分钟前
  • ANDREW
  • 力荐

事件原型很好,拍得真心一般

25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较差

革命激情有个啥用,那玩意儿只是特定时期的政治正确罢了,是工农的春药,办事儿还得靠脑子,那十年给我们留下的教训就是这些,上山的右派寸步难行,下乡的知青卖身回城,政治疯狂一定要在自由的艺术里留下残破的痕迹,导演的结局很高明,满足过审又保留自我还讽刺审查。强奸犯这么帅是合理的吗?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

27分钟前
  • FWSWU-LLDAF
  • 推荐

摄影很漂亮,有点模仿《杀人回忆》,不过老流氓的人物性格还是太流于表面,还有结尾导演故意加上去给大家看的吧?

31分钟前
  • 德克斯特
  • 还行

看开篇第一幕以为要搞个大的,谁知道是点了个哑的,简介警察和中医合作,基本没看出来有什么合作,抓流氓的悬疑感和搞笑感我不知道电影要呈现什么,最后兽医凶手的独白真的太幽默了,跟妈妈睡一个被窝被返城知青女友抛弃,又一个被女人伤害的强奸犯。东北取景挺美,建议团队去拍旅游宣传片

33分钟前
  • 来地球看热闹
  • 还行

一个连东北话说得极其敷衍的东北电影,可见导演有多么敷衍,没有才华可以理解,但不真诚是道德的败坏。《杀人回忆》你学不来,出门看看左转也可以学习学习隔壁的《轻松+愉快》。

38分钟前
  • 破辐
  • 很差

影片整体气氛差了点~~杀人回忆整体的压抑感可是很强的~

39分钟前
  • 聿黎
  • 推荐

…………………………

41分钟前
  • 西门吹花
  • 还行

客观上制作+意图可给两星,但在影院里看得我那叫一个坐立难安啊,只想它赶紧结束,这种观影体验也是罕见。类型杂糅的乱七八糟,各种节奏紊乱(剧情、剧本、表演、剪辑)。想要的太多,适得其反。

42分钟前
  • 神仙鱼
  • 很差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闹哄哄的文革性冲冲的人,阳光灿烂的日子,举国抓流氓,毛主席保佑吃饱饭的人民。李滨、吕中、金雅琴…岁月增戏人增寿

4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看的出来导演应该是深受《杀人回忆》的影响,整个故事在细节推动上基本上照搬了奉俊昊,可悲的是剧本创作的薄弱,人物视角相对单一,导演也终究是没有明白类型片的概念,节奏和气氛都没做到位,除了霍建起监制导致的摄影美学,本片基本上介于纪实和类型之间的拧巴感,极力烘托的荒诞主义时代感基本为零

47分钟前
  • 搬砖侠
  • 较差

为什么只有5个等级的评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想打7分啊。你他妈怎么让我打分呢?!

51分钟前
  • 松鼠打盹
  • 推荐

消停儿的,别诈唬。这结尾不得不说上了一层楼。

52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摄像真不错 算烂尾了 就真实案件来讲改变的不好

56分钟前
  • Iv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