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豆瓣开口.需要勇气.无力写字已经很久,我总是被那么多的事物包围.the ten 多推荐我看的片子.他说你该注重的不是情节,而是背后的那些寓意. 多的确是认真而努力地看过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讨论的时候,他仍可以记清每个故事每一诫.we've come to the end of ten多说他记忆最深的是那被捏爆的芒果一见钟情的故事,加入耶酥以后看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教徒们或者忍受不了这部片子的无厘头和恶搞 甚至抗议所幸的是它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一部好的片子,或者有时是属于小众的许多荒诞的内容只能发生在美国社会吧,呃女子带着木偶人扬长而去的片段,看着有些生疼那才叫一见钟情才叫疯狂的爱?也许吧刹那间的感觉 你无法掌控最后的大合唱 闹哄哄的却让人回味容易投入 也容易遗忘笑笑便看过,余温也不久远
10个小Scratch show组成的轻喜剧Paul Rudd 是个犹太人哦,难怪选他来演圣经故事近期的喜剧大作不少,《 辛普森一家 / the simpsons 》可谓炒翻天了,到处都是Simpsons的commercial,XBOX360 也出辛普森的纪念版限量机型,手柄设计都那么Q,估计不久Ebay上就有卖了。
实际对于一直看Simpsons动画片的人,电影可能真的不是那么搞笑,反正我没笑几次。
但是,这部片子蛮搞笑的,这里编辑好像不喜欢透露剧情的评论,提下此片的导演吧,David Wain在美国喜剧界名不见经传的牛人,《 情迷丝黛拉 / Stella 》、《Mad TV》,还参与过 Crank Yankers,Reno 911! 等著名喜剧。
其次是演员,金牛座美女 Jessica Alba 虽说性感但是似乎她个人很希望往搞笑路线上走,无论如何招子够靓算是个票房保证,其他几个主要角色扮演者有 Adam Brody,上面提到的 Paul Rudd,Wynnona Rider 都是个性十足的实力派!
还有就是后面这三位都是 犹太人 。。。
不错的喜剧,值得一看!
sonychen 2007-7-31
后现代得很,很好玩,比《惊声尖笑》之流好玩多了。
一个跳伞忘记背降落伞的男人扎进了地里,结果成了明星。
一个老处女和一个名叫耶稣的男人鱼水交欢,此后每当祈祷上帝,她都会想起他。
一个医生为展示幽默感,把手术刀留在了病人的肚子里。
一对白人夫妇生了一对黑人双胞胎,父亲死后,母亲请一个演员扮演孩子的生父。
一对邻居疯狂攀比,分别买了许多毫无用处的大型仪器,最后塞满了房子。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木偶,于是背叛丈夫,带着木偶私奔了。
一个喜欢说假话的犀牛,每次生气都会拉一泡大便,而且大便上会长出一朵花。
一对分道扬镳的恋人,因为一个吻,决定离开各自的爱人,重新开始。
一个不喜欢在安息日去教堂的男人,撒谎躲在家里,享受裸体一天的乐趣。
一周,两周,三周,慢慢地,这里从一个男人裸体的乐趣变成了一群男人裸体的狂欢。
太喜欢那个爱上木偶人的故事了,音乐真漂亮,真悲伤。
You shall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You shall not take lord's name in vain.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
You shall not murder.Honor the father and mother.You shall not covet neighbour's goods.You shall not covet neighbour's wife.You shall not steal.You shall not bear false witness against the neighbour. You shall not commit adultery.You shall honor the sabbath day and keep it holy.
基督教故事有许多关于数字的东西,比如“十诫”“七宗罪”,以至于为后世电影提供了相当多的题材。
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这个“十诫',至少已经有3个版本了,当然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寓意,不过这个美国导演虽然演绎了10个故事,10个另类角度诠释“十诫”的故事,虽然每个故事本身叙述的内容比较简单,不过都很荒唐,我依然没有看懂为什么会这样,或许俗人的接受的教育和西方的文化差距太多了吧。
小熊认为新婚女子偷盗木偶的故事很好玩,可是作为俗人来说,我依然没有看出这个故事的可行性,放着新婚男人的新鲜肉体不要,而对于木偶那么迷恋,才能得到高潮,貌似拿恋物癖都不好理解。
不过要泉涌的话本身要女性身心都要向往才能达到的,只是拿这样的例子这样来解释“十诫”的【不可偷盗】实在是够夸张。
十个短故事中最好玩的自然是说谎的犀牛了,虽然只是动画短片,不过确实是很黄很暴力。
至于安息日喜欢在家里享受天体运动的男人来说,似乎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己的地盘无拘无束的感觉,只是国人很少能有这么自由的地盘,又怕偷窥,所以都还要穿上某种约束。
不过貌似现在的世人在家裸体的越来越多了,医学上不也是提倡裸睡吗?
片尾最后的歌曲大合唱很好玩,估计会让人发笑的。
其实这个片子本身来说也就是一场闹剧,娱人游戏而已。
在片中听到一首老歌,觉得还是很好听,所以就弄到博客里了。
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 Peabo Bryson & Roberta Flack 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for youIt seems the natural thing to doTonight no one's gonna find usWe'll leave the world behind usWhen I make love to you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for youAnd hope that deep inside you'll feel it tooTonight our spirits will be climbingTo a sky filled up with diamondsWhen I make love to you, tonight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for youAnd that midnight sun is gonna come shining throughTonight there'll be no distance between usWhat I want most to do, is to get close to youTonight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for youAnd soon this old world will seem brand newTonight we will both discover how friends turn into loversWhen I make love to you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to youAnd thE midnight sun is gonna come shining throughTonight there'll be no distance between usWhat I want most to do, is to get close to you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for youTonight 影片推荐指数:三星。
虽然没有看明白导演以及电影的意思,不过这样的电影可以带来很多的笑声。
我想这部电影是一部无须多说的作品。
用“十诫”来开玩笑估计多少会惹怒宗教人士,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上帝既然制造了一个允许开玩笑的世界,那么把十诫进行一番KUSO,又未尝不可呢?
几乎每个小故事都很有意思(除了不可通奸那个,感觉不是很有趣),并且这种黑色幽默再对应着十条诫律,就更加讽刺了。
我们究竟在严守什么?
就像影片末尾所说,如果是带着爱,那么做什么都是好的。
ONLY FOR LOVE.P.S.虽然我不想说,但海报还真是一个黑色到不行的讽喻,看完以后就明白了。
闹轰轰的合唱大结局,电影终于结束了。
说他是反讽吧,倒也觉不出其中有什么深意;说他就是部屎尿屁吧,题材立意倒是不底。
其实想想看非要给电影个定位就是强迫症的表现,David Wain脑子一热,二十八天就拍出来的作品,这种质量也算正常。
也许是文化差异吧,记得最近看到一部老美评价很高的卡通电影,居然讲的是一个快餐纸杯,一个薯条头和一个肉丸一起打败邪恶健身器,拯救世界的故事。
看来恶搞脱离现实太远就不容易被所有人理解了。
当然,故事的核心还是十戒,其间对于十戒的涵义的理解倒也没什么出入,就是在举例的时候极尽夸张恶搞兼打擦边球之能事。
比如说不可杀人,却要讲一个医生手术时恶作剧把剪刀留在患者体内,最后病人因此而死。
作为惩罚,医生被判终身监禁,还要在监狱里被走后门。
又如说孝敬父母,却说白人夫妇生下黑人双胞胎。
母亲都弄不清楚孩子生身父亲是谁,以为是施瓦兴格先生。
因为施州长公务繁忙无法尽父之责,于是找了个扮演他的演员来代替他。
总之David Wain的目的达到了,他恶作剧一样的闪出个点子,拉上一干弟兄忙乎了一个月,最后顺利的卖出去了。
然后他就可以悠然的坐在一边,看看他这块砖头能砸出来什么样的水花了。
《十诫》打着所谓新兴人类打破常规的新思想的幌子,通过摩西十诫来讲述一个个荒诞,近乎无耻的故事。
剧中那一个个令人作呕而又痛心的故事简直就是在草菅人命,亵渎伟大的灵性良心,亵渎上帝,亵渎人类本生。
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片子还会拍出来,放出来。
难道美国真的是唯恐天下不乱,人心太安。
若是让未成年就生活在这样的思想所笼罩的社会里那世界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啊?
难怪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试问在这种充斥着色情、荒诞、暴力的影片的思想导向下,未成年人能不去学坏吗?
片中那些所谓的不拘一格(或许不大恰当)的思想其实就是把罪恶披上一层冠冕的外衣拿出来迷惑世人的眼,扰乱世人的心!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 神。
”(EXODUS20:3)神的特性之一就是其存在的永恒性,信神就意味着除了上帝别无他人能够在你心中占据制高点,而真正的信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想象一下耶稣的悲剧结局就能明白这一点,不要说历史上不断重复的伪信道者何其多,伪信的表现又何其多。
伪信严重的玷污了基督教的纯洁性,对人们对上帝的信仰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威胁,正是基于此,后起的伊斯兰教才如此开章明义并且不断重复的提到安拉不喜爱伪信者,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伊斯兰教反对的只是基督教纯洁性的丧失,默罕默德之所以是最后一位使者,就在于古兰经是上帝最后敲定了的终结版启示录。
索多玛的毁灭正是因为人们背离了上帝的教导,对于性、金钱、权利、偶像等等的崇拜都是和对上帝的信仰相违背的,因此,神并不是一个事物的概念,而是对一种崇敬感、信仰、寄托的表述,你所信仰的即是你的神。
而上帝之所以为神,并不是在于他的形象,而是在于他的内涵,因此,信仰上帝切不可把它当作一个物体或对象。
因为,上帝并不一定表现为一个形象,也不能通过不平等的主客认识模式去把握。
这就是十诫中第一句话的含义,而对上帝有真正信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你的信仰是不可动摇的、永恒的。
让我们回到电影,看看导演是怎么表达对这句话的理解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消费主义的时代,消费主义的逻辑统治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
消费主义的一个逻辑就是追逐,它通过传媒、舆论、社会制度、社会强制力等途径,很好的将此特性渗透到了生活于其中的个体上,而这种渗透是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不可抗拒的。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说,封建时代处理人的越轨行为用的是对肉体的惩罚,而现代社会则采用规训,而规训与惩罚的区别就在于规训是更加不可抗拒的,它对人的改造更加彻底,因为,在惩罚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可能只是受到了身体上的痛苦,而内心则依旧,比如革命烈士之类,而规训则是对人的彻底改造,包括思想,是对人的完全占有。
消费主义的追逐性向大众的传达机制就类似于这种规训机制,是彻底和完全的。
所谓的追逐性有很多内涵,可以说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生活中心或称为生活的关注点的不断转变,其他还包括连续性的丧失,整体性的碎裂,确定性的缺损等等,当然我不是在列举一些名词,这没有意思,我讲连续性是指对历史感的统一性的破坏,讲整体性是讲对历史感的宏观概念的破坏,讲确定性是讲对历史感的真实性的怀疑,等等。
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人们对斯蒂芬.蒙哥马利的追逐是一时的,人们生活的中心可以一段时间中是在斯蒂芬身上,但是这只是一段时间中。
而爱情也不过是一种追逐,任何天长地久在后现代的今天都已不见踪迹,凯莉可以和主持人路易斯理事暧昧,最后甚至和他结婚,但也可以马上又爱上一个木偶。
这种即时性的感情置放在第一个故事中是得到了集中表现的,除了以上人们对斯蒂芬的追星行为或者说流行现象是即时的,凯莉的爱是即时的,还有菲尔丁对斯蒂芬的投资及投资所需要的关怀是即时的,路易斯的主持是即时的(要播新闻了就把凯莉推开了),新闻或者说舆论的关注点是即时的,等等。
而当我们失去了一种确定性和可把握性,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即时性呢?
对人还能相信吗?
不是,你能够保证你当前爱的另一半在三年后依然爱你吗?
我们还能以跟定一个人来获得依靠吗?
不能。
人生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表演,就像在电视画面上完美无疵的路易斯事实上却在每次录播前都要狠狠地吐口痰。
既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不过是暂时的,那么我们的依靠怎么还能够建立在一个人身上,我们要的是广泛撒网,不断试探,而这无疑是即时性的一种恶性循环,也就是说我们要凭借即时性的不断转换来克服即时性,而这无疑造成了即时性的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在即时性面前我们已经不可能再谈论神。
这就是斯蒂芬的苦恼,他感受到了凯莉和人们的热情的即时性对他造成了的深深伤害,而被困地下不能动的寓意就是,对此等伤害,对时代的即时性游戏,他是无能为力,什么也做不了的。
因此,我们该怎么办?
导演并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展示了一种困境。
答案如何获得呢?
导演说你或许该去看看上帝给摩西讲的这第一句话,思索一下时代和信仰的问题。
当然我也能给出一些回答,不过这又要写一大段了,所以不写了,讲接下来的故事吧。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 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 (EXODUS20:7)妄称耶和华的名即是自以为是而心中没有上帝,自以为是就是不去聆听上帝的教导,心中没有上帝即是以自己为上帝,故而这两种情况都是妄称上帝之名的例证。
然而,纯粹的个体主义,以自己为是,正是这个时代下的我们的通病。
在我们的心中什么是正确的,自己认为正确的就是正确的,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是正确的,那是上帝告诉你的吗?
不是,而是你通过理性思考,通过不断的经验,得出的答案,而理性和经验只是人所拥有的,所以通过这两者得到的都不是上帝希望你得到的,而你却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得出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也才是正确的,这个过程中上帝可曾在你心中留有半席之地。
那上帝能够告诉你要不要去建设社会主义吗?
当然,你只要追随上帝,你就能从他那里获得一切想要的答案,而前提就是你不能以上帝之名妄称你自认为的那些事物的正当性。
这在逻辑上看来有误,但依靠逻辑正是你错误的开始,我们开始给上帝套上我们心中的设定的时候,我们的错误就开始了,比如我们说,既然上帝不是通过理性去把握,那么就是通过一种信仰吧,而信仰是一种感性,因此,上帝要在感性直观中把握吧?
错了,真正要认识上帝,就不能妄称从自己意识和理性中的事物的正当性,正当性只在上帝那里,你所要做的正是去领悟上帝给你的正当性。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圣经是用那样奇怪的语言写的,似乎说了跟没说一样,这其中就表明了圣经是要祛除一些东西的,这是一种暗示。
让我们来看看电影中的两个人物,格洛丽亚和耶稣。
格洛丽亚是一个老处女,一个放不开的老处女。
那么,处女就等于是纯洁吗?
不是,之所以会成为处女只是因为你的选择不同,而你选择做处女也只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上帝告诉你的。
那么,选择了放纵的格洛丽亚就是纯洁的了吗?
更不是。
关键不是一个纯洁不纯洁的问题,关键是一个真实的问题。
基督教认为真正的真实就是信仰上帝。
那么,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另一种真实吧。
这就是耶稣的真实,当耶稣走过水面给格洛丽亚摘回一朵紫色鲜花后,格洛丽亚问他,你既然是耶稣你不是应该去宣传世界末日吗?
耶稣说,那太累了,或许我以后会去做,不过,我现在先做的是操你。
确实耶稣就是一个真实的vagina man,但是基督教会说这不过是个人的真实,而我们要的应该是追寻上帝的真实。
那么,这样一种抛弃虚荣的真实与从上帝处获得的真实何者为是呢?
只能说自己去想吧。
但是,你不要指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就能够获得真的真实,从这点上说,我是更加纯粹的现时代的真实论者,因为真实已经在我心中被消解了,既然没了任何造作,包括对真实的人为造作,那就只剩下“真实”了吧?
如果这个消解后的真实仍然可以被称为真实的话。
不过我相信,坚持这样一种放荡的、放纵的真实的是大有人在的,因为在多元价值观并行的今日,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消解一切的倾向,因为,最彻底的超越其实就是消解。
就说两个吧,不说了,最后我感觉导演还是比较看重爱的力量的,确实在人类的诸多情感中,爱似乎显得个更加重要一些,it’s all about love。
确实也可以从爱中去理解这部电影。
爱却是具有一些真实性因素,爱更接近一种真实的表演,只有通过袒露自己才会获得爱的感觉,当然虚假的爱情多得是,所以真正的爱情恐怕是没有的。
这部电影当然并不是很精细,但是能够看了以后能够引发你一些联想就够了,我们也无需多么吹毛求疵。
另外,我觉得这电影的画面不错,简洁大方纯净,很有玻璃给人的喜悦感,看着很舒服。
电影的对话也挺有意思,特别是那个墨西哥人用它蹩脚的英语向格洛丽亚说我想操你的奶,然后又问他妻子操你的奶用英语怎么说,很可爱搞笑,当然或许是我太龊了,哈哈哈。
这是大卫·韦恩的《十》,不是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
2007年6月,大卫·韦恩在google上搜索了90秒,突然准备拍这个片子。
很快他召集了“The State”的朋友们(“The State”是一个喜剧表演剧团),花了28天就完成了这部影片。
后来,圣丹斯电影节上,思想影业与“城市之光”电影公司在以450万美元买下了《十》的发行版权。
这是一部令我兴奋的影片。
“The State”简直跟“Monty Python”有一拼。
在本片中你将会找到“The State”全部11位成员的身影,他们的表演真的很棒。
影片由10个小故事构成,这些故事其实和“十诫”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这些故事里充满了荒诞、夸张、疯狂、变态、无聊、恶搞……,是一次杂乱搞盛宴。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然后告诉我你最喜欢其中的那个故事。
我喜欢“白人父母为什么生了黑人双胞胎”(太荒诞了),“爱上木偶的痴女”(太感人了),“撒谎的犀牛”(太无聊了),其余的也都喜欢。
http://wuqing.org
awesome!!
完全没有笑点。
看的没头没脑的,哎下错片了
有几个故事真挺搞笑的。
喜欢九和十。打破清规戒律。
十大垃圾之一,0.1*
还是很有意思的,刚开始以为会和法国的那部11戒差不多,恶趣味稍逊点
我好像之前也看过一部这样的 就 看完之后 wtf is this 啊 ri了狗了
一场自我感良好的脱口秀?
简直看不懂。。。但又怕人说我浅薄。。人啊。。。神啊。。
很耐看 也很讽刺 想看最原版的十诫
和晓君在寝室看的><
同类型比火候不够,guilty pleasure都不够格
当小笑话看很好
它让我想起《洋葱电影》和《破事儿》
荒诞的冷幽默“十诫”
(﹁"﹁) 下错了╮( ̄▽ ̄")╭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诗意俯看的,而新十诫是黑色世俗的
海报比电影好很多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这样的荒诞注定很多人不喜欢,但我真心喜欢这种诠释方式。另,paul rudd对喜剧片的选片眼光真是登峰造极了。大多数笑料都是有时限的,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才能永恒,喜剧演员中恐怕没有其他人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