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挺喜欢第一部的,觉得叙事和主题都很喜欢,想看第二部纯粹是因为海报,上面写着"我不相信婚姻,但是我相信你"但不得不说的是,故事中很多无厘头的尴尬部分,尤其是前面半个小时以及最后一些部分,我觉得电影真正的开始是Josephine跟阿婆道歉那一段开始Josephine本来想让厨房给阿婆做她最爱吃的那道菜,结果厨房没做,Josephine跟阿婆道歉,阿婆说,"我知道,是我让厨房不要煮的,我知道你乖,可是我已经没有味觉了,你为我花那么多钱不值得,但你替我着想,我很开心,可是我最希望的是你知道为自己着想"大抵是被阿婆的话打动,随后Josephine算是正式跟三弟分手了,在热闹的婚礼舞蹈现场,王菀之献唱的苦情歌《我们曾经白头到老》响起,在灯红酒绿中,五个落寞的男男女女在舞池中央像是满脸幸福地跳着舞,这样的氛围让人唏嘘不已"记得记得,你心跳声,共我和应,温馨如宿命,趁歌舞升平,多高兴,来留下记任"是宿命,而不是天命,"发生过感情,请心领,谁还在视爱如命",所以人生"乐得尽兴",可是谁又能那么轻松地拿的起放的下呢一直没能放下的喵喵,却反而看开了似的说,"什么时候是好,什么时候是坏,真还是假,离还是合,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相信的,就是最好的答案"而二哥和Monica还有三弟和Josephine却依然深陷其中,没有解脱,没有答案Josephine借着解说菜品的契机隐晦地向三弟暗示,"材料是真相,味道是假象,要将真相变假象,用心就不难,但要从假象里寻找真相,就好像在一段有太多太多经历的感情里面,找回初心,可能它已经溶了,你怎么努力去找,都找不回来了"难过的三弟在兜兜转转一圈后,终于有了属于他自己的解答,"我们这些年为什么显得那么乱,是因为心里不只有对方,还有想追求的东西,但我们以为自己追到所有东西时,以为结婚是答案时,不知为何反而所有事情都是错的"Josephine说,"那可能没有答案就是我们最好的答案了"而三弟很认真地想了想,"我回答不了,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是,在我的梦想里,永远都有你"另一边的二哥和Monica,好像还要更坦率一些,二哥提起生母对他小时候的教育说,"知道为什么鲨鱼在水族馆里看着那么平和吗,因为它们吃饱了才出来,讨好大家,所以一个人坏的那一面,脆弱的那一面,根本就要收起来,最好的那一面才需要让人看到"但是同样恐婚的Monica劝他说,"你没钱,我陪你熬,你害怕,我陪你撑",二哥问,"那如果我沉到海底呢",Monica说,"那我们就一起看鱼乐无穷,都挺开心"比起三弟和Josephine,二哥和Monica更像是happily ever after的样子,所以在一地鸡毛后拼凑起来的婚礼现场,bgm响起了王菀之的温情歌《细水长流》:"不管为何,沿途如何,它都长流,你可知每次凝望你,便仿佛像河看海,我怀内那些爱,也像这一江河水,永为你也向着你一生奔流"说起来,五个人在舞池中围起来跳舞,特别像《我爱你!
》里四个老头老太太围起来打水仗,而三弟推着圆桌护着二哥出去,又很像是《方世玉》里的场景其实也不只是讲爱情,还有家人的意义,"一家人呢,不怕说再见,只是说要齐齐整整去说"不知为何,苦情歌总是更容易打动人,但也因为如此,苦情之后的温情才弥足珍贵
趁着春节的尾声,去看了《还是觉得你最好2》,没有看过第一部,据说网评不错。
电影一开始各种港式无厘头梗,以为会是一部无聊的电影,结果越看越治愈,看到最后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家看第一部。
它让我看到当一个人面对真实的自己,和实在的脆弱时,和周围人以及和这个世界的和解。
它让我看到爱情未必能拯救谁,但「爱」可以。
它让我看到柔软的力量。
以下内容含大量剧透。
阿喵(林明祯饰演)的故事是源于生活中突发状况的治愈。
她是个明明洞若观火却选择以单纯示人的女孩儿。
大哥的突然出走,让身为女友的她措手不及,但仍然保持着一副天真烂漫无所谓的模样以“准大嫂”的身份和二弟三弟以及他们的女朋友以家人身份相处。
时而她是扛事儿的“大嫂”,二弟(张继聪饰演)三弟(陈湛文饰演)的两场婚礼,她都是绝对的主持人hold住全场。
时而她又是脑子不在线的萌妹子,始终搞不清楚“刻钟”和“分钟”的关系。
时而她责任感爆棚,明明公司催着她去日本发展,事业上能够大展宏图,但是为了家庭的两场婚礼,她不断推迟行程。
时而她又脑子不清楚,男朋友不辞而别,她当没事发生。
三弟事业出了问题,她同意炒CP来提升三弟的人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和三弟女朋友猪猪(王菀之饰演)发生了争执,一家人你来我往之际,猪猪透露出大哥出走的真相是想要和阿喵分手。
这时候阿喵也吐露心声:“你干嘛要讲出来?
我自己的男人在想什么我会不知道吗?
”原来她心里比谁都清楚事情的真相。
表面上那么简单、天真、快乐、纯粹的人,实则门清儿,或许比每个人更清楚,她只是选择了活成简单、天真、快乐和纯粹而已。
她说,当看到大哥留下的“再见”两个字时,她便想成是“明天再见的再见,而不是告别的再见。
”那一刻好喜欢这个女孩子,喜欢这种明明看透,却依旧傻傻的女孩子。
傻在不忍失去,傻在格外珍惜。
因为她愿意独自承受失去的伤,来持续家人的爱。
她舍不得的除了大哥,更是这个家,和这些家人。
当她终于把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担心说出来的时候,她得到了全家人的接纳,她不是因为“准大嫂”的身份而融入这个家庭,而是因为她这个人本身而成为家庭的一份子。
故事的最后,她踏上前往异国发展的旅程,一家人来送行,终于她正视了离别,接纳了离别,治愈了离别。
原来,一家人一个拥抱,就不怕说再见。
春节收尾,似乎也意味着再次地出发与离别,但请出发和留下的人相信,路程再远也斩不断爱,只要有爱,终将重逢。
二哥和Monica(邓丽欣饰演)是关于童年原生家庭的治愈。
因为同是离异家庭的小孩,都对婚姻没有信心,本来是不婚主义的两个人为了事业要策划一场假求婚,结果误会重重,弄假成真。
事先二哥以为阿喵告诉了Monica,求婚仪式是假的,但阿喵以为二哥会亲自告知,所以在Monica根本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求婚仪式开始了。
看起来Monica真的入戏了,二哥求婚途中才发现搞了个大乌龙,为了策划活动效果只好硬着头皮进行到底。
结果等仪式结束,Monica却淡定地和阿喵、猪猪表示自己早已经知道假求婚。
这时候已经假戏真做的二哥,又点了一团火,回答了求婚现场Monica提问从小梦想的结婚地点问题,一片真诚地讲出“海洋公园”时,Monica也认了真。
阴差阳错之下假求婚成了真结婚。
只是,一直要面子争面子的二哥为了婚礼风光找来鱼翅大王六叔赞助,结果六叔把好好的婚礼变成了鱼翅推广大会。
越来越过火的矛盾升级成了宾客之间大打出手,甚至将二哥多年以来“拖油瓶”的隐痛暴露在众人面前。
本以为婚礼就此落幕,当二哥成为全场笑柄没脸见人时,Monica的出现给了他力量。
别人眼中二哥的懦弱,她心疼成伤口。
她告诉他:“你不用管别人怎么看我们的,最重要得失我们怎么看自己。
”“你没钱我陪你熬,你害怕我支持你。
”“我不相信婚姻,但我相信你。
”“我的新郎在哪里,我的婚礼就在哪里。
”终于,他们在一片狼藉中整理出一块空地,在最亲密的亲友见证下行了礼,完成了仪式,两个对婚姻恐惧的人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心结,愿意一试。
打开那扇门,走出去,或许就可以走的再远一点。
三弟和猪猪完成了别人期待与做自己之间的和解。
他们的婚礼是猪猪为了完成外婆的心愿,三弟为了给多年感情一个交代才开始的。
阴差阳错之下,因为找结婚戒指三弟错过了婚礼,二哥穿上盔甲和猪猪走完了仪式,但对于三弟的缺席,让猪猪觉得是有意逃婚,失望之下结婚成了离婚。
虽然看似完整的仪式,猪猪却在注册的证书上写上了“Bye”,试图给这段感情画上句号。
后来猪猪放下感情,专心搞美食事业,终于成功做出了仙鹤神针这道菜,成为了职业高光。
而事业遇到瓶颈的三弟,也为了挽回猪猪而重新振作,力求早日做出成绩。
故事的最后,三弟发现猪猪怀孕,似乎感情上又迎来了转机,两个人进行了一次交心。
这一次经历一路兜兜转转坎坷起伏之后,让他们更加真实地面对了自己的心。
怀孕的猪猪表示会生下孩子,至于会不会在一起则要另说。
她承认了自己是爱三弟的,但同时也坦诚,爱不爱和能不能在一起是两回事。
三弟也承认,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一直以来心里面不是只有对方,还有他们各自想追的梦想。
他们代表了新时代年轻人对于婚姻的重新思考,既脱离了老一辈传统的捆绑式婚姻观,但似乎还没有找到新模式下可行性解决方案。
可能没有答案就是当下最好的答案吧。
有些新东西,就是要走着看,试一试才知道。
生命是一场旅程,并不是一道力求正解的考试题。
没有哪一个人或者哪一条路一定是对的,是适合所有人的,也不一定在当时当下就要给一件事、两个人、全部人生盖棺定论。
走出规则和定义,或许就是新一代年轻人重新定义规则的必经之路。
两个人达成这样的共识,未尝不是当下的一个好结局。
这部电影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用极致荒诞去诠释成年人庸常岁月里可能遇到的各种细碎,不想承认的,不愿面对的,不能说破的,不被理解的……无常的、脆弱的、疑惑的,把这些和温情和爱搅拌在一起,故事没有所谓既定的结局,不过是随便在各人生活的某个瞬间按下了定格键,一切不存在尘埃落定。
我不敢说这是一部多好的电影,但茉莉喜欢的电影是能够给观众留下问题,灯光再次亮起时,留给各人在未完待续的人生里,各自寻找答案。
春节刚过,元宵佳节已悄然将至,电影市场也再次迎来新的争峰。
在万家灯火、热热闹闹的日子里,有这样一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港式风情,将爱情、亲情、友情交织在一起,让人在笑声中回味无穷,同时也对现代关系和个人成长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这部影片,就是由资深监制江志强携手才华横溢的导演陈咏燊共同打造,邓丽欣、张继聪、王菀之、林明祯、陈湛文等主演的《还是觉得你最好2》。
影片讲述了一场因误会和冲突而充满戏剧性的婚礼故事。
正如一场现实中的喜剧,它将我带入了一个既复杂又充满情感挑战的世界。
影片以“恐婚”为主题,勾勒出当代都市男女面对婚姻的犹豫与挣扎。
从婚礼现场的一系列意外,到家庭与个人情感的深层探索,每一个情节都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导演陈咏燊巧妙地运用幽默与深情,让角色们的恐婚心态、爱情观念和亲情价值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展开,引人入胜,将现代人在爱情、婚姻面前的真实写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荧幕上。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陈家二哥的求婚、三弟与猪猪的闪婚决定展开,婚礼现场的一系列意外事件,不仅为观众带来欢笑,更引发了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的深刻反思。
在这场情感漩涡中,每个角色都承载着自己的“心病”。
二哥与三弟,Monica与喵喵,猪猪与大哥,他们的故事不仅是爱情的探索,更是自我成长的旅程。
二哥的情感纠葛与三弟的成长烦恼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过去的挂念与未来的恐惧,后者则是青涩向成熟的跨越。
二哥的恐婚心态与三弟的不安,共同映射了现代人在爱情与婚姻面前的犹豫与挣扎。
而喵喵与Monica的故事则呈现了对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探索。
喵喵勇敢追寻的旅程,与Monica对过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的迷茫形成对照,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独立与坚韧。
猪猪的内心挣扎与大哥的重新开始,同样是对稳定与变化的恐惧与接纳。
猪猪对稳定爱情的向往与大哥对新开始的勇气,既展现了人物在爱情中的不同面貌,也体现了在变化中寻找稳定的共同主题。
这些角色的情感纠结不单是个体的“心病”,更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爱与自我定位的共同挑战。
他们的对比与交织,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和深度,也让观众能在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思考自己的选择与成长。
因此,这部电影不仅让我笑中带泪,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思考,在爱情和婚姻的路上,我们应该如何成长,如何抉择?
诚然,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港式喜剧日渐式微。
在这个背景下,《还是觉得你最好2》以其温馨又不失幽默的故事情节,以及对现代社会婚恋观的深层挖掘,为港式喜剧争了一口气。
电影不仅延续了第一部的欢乐基调,更在情节上加入了更多的转折和深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爱情、家庭、以及个人成长的深层探索。
电影的开篇就以一场备受期待的婚礼拉开序幕,却也预示着一系列的冲突的展开。
在这场看似传统的婚礼中,却隐藏着各种现代社会的复杂情感和价值观冲突。
二哥与Monica的情感纠葛,展现了过去与现在、责任与欲望之间的挣扎。
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对传统家庭价值的追求与个人情感满足的冲突。
这种冲突不仅仅是爱情的选择,更是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庭之间寻找平衡的过程。
三弟与猪猪的关系,则反映了成长与稳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他们的爱情长跑,是对青春与成熟、自由与承诺之间的抉择。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现代年轻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对于稳定与变化、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纠结与思考。
而关于喵喵,则是对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探索。
在面对爱情与未来的选择时,她的故事触及了内心的自我认同与外界期望之间的冲突。
她的成长,是对现代社会中个体追求自我价值与实现个人梦想之间的挑战的现实映射。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在他们的情感旅程中展现了现代社会复杂的情感与价值观冲突。
这些冲突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选择,更是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如何在追求个人幸福与满足社会期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体现。
所以,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人物和情节,为观众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让我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导演陈咏燊在这部作品中也展现了他对人物心理和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每个角色的成长和转变,不仅是个人的救赎,也是对现代社会种种矛盾的一种回应和思考。
总而言之,《还是觉得你最好2》不仅是一部成功的港式喜剧,更是一部深具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电影作品。
它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爱情和人生的深刻主题,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性的温暖。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港式喜剧传统的致敬,也是对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心中的渴望和追求的深刻映照。
饭、戏、城市,经常是是港味喜剧的几条明线。
难以言说的情意与不断生长的传统,是港式电影的暗流。
明暗线的交织,并不简单。
无厘头也不能是真的无厘头。
想要用“饭”、“戏”、“城市”讲香港这座城市力的“情”与“家”,则“饭”不能只拍“饭”,“戏”不是不讲理的胡闹,“城市”不能被架空。
《还是觉得你最好》第一部,看似在讲旧餐厅的私人饭桌,实则情绪与情感在几餐饭中逐步走向高潮,人物关系的变化也在自然传递着每个人对人生议题的认知。
从《饭戏攻心》这一纯粹的喜剧式命题改为与张学友歌曲同名的《还是觉得你最好》,温柔旋律把这部戏的内核透露出来。
话剧式的编排与简单的布景背后,是精巧的设计。
第二部影片中多次祝福的话语是“白头到老,永结同心”,前半句已在第一部中被黄子华调侃,“你若染成黄头,还能黄头到老呢”,而后半句则企图在第二部中获得讨论。
导演的初心是“‘情’是真情、被感动的情,它不该被定义,在与亲人、爱人、朋友的互动中不断生长、相互支撑”。
第二部影片,看似借鉴了第一部的概念与结构,但终究还是变成了概念先行、强行结构的续作,第一部中混乱的人物关系,也成为了第二部主题表达的工具。
婚礼与婚宴,是传统里走向婚姻的必经之路,必要的仪式。
影片采用相似重复的方式,讲述两代人对婚姻的理解,例如相似的“大嫂变二嫂”、多段婚姻的影响等。
这样代际形成的心结,在年轻的一代竟被完全解开,“是否走入婚姻没所谓,重要的是你爱之人”固然动人,但用“情”变成合家欢,是对“情”的滥用。
二佬和Monica为何达成不结婚的共识?
男友、腹中子与外婆为何是猪猪考虑结婚的理由?
影片给出的解释太少,埋下的能让人想象的线索也寥寥无几,原生家庭也不应为孩子成长的缺憾全部买单。
无论是讲婚姻,还是讲代际亲情,还是讲新声与传统的碰撞与融合,都太浮于表面了。
说教的态度,过于直白简单的台词,不仅让人没有重新咀嚼的心,还让人无法忍受影院中的当下。
偶有一些有力量的对白也被稀释了,例如Monica与同父异母的弟弟Mark Gor的释然片段,两姐弟争论着爸爸带自己去过的地方:Monica问“小学时候他给你多少零用钱?
”“100块。
”“我10块。
”“中学毕业他带你去哪里旅行?
”“澳大利亚。
”“我澳门。
”“年初二他带你去哪里看烟花?
”“海边,我还能坐在他肩膀上。
”“我看电视。
”一连串问题问下来,父亲对女儿与新儿子的付出,高低立下。
此时的Monica已是眼睛变红,接着问出了情绪走向最高潮的问题:“他带你来过几次海洋公园?
”根据前情,与父亲来海洋公园,是Monica幼时跟父亲为数不多的美好时光。
弟弟回答:“一次也没有。
”若是这一段在这里戛然而止,这将会是一组情感暗涌实则重击的好对白。
但是电影深怕观众理解不了其中的意味,一定要让弟弟解释爸爸是如何“守护”与姐姐的回忆的,过度的解释不仅破坏了电影想要传达的不可言说的“情”,而且让爸爸的举动过于刻意而失去合理性。
当然,两部电影中的“不得不”,倒是给人余思。
第一部中,团年饭“不得不”吃。
最后一餐饭勉强聚齐了吵架的一家人,齐聚的理由是“老爸/老妈说了,团年饭是一定要回家吃的”,借港式传统形成一个“貌合神离”的局面,再通过无意间的眼神与对话,结合以适量无厘头的美食插话,将气氛激发至顶点,借一团混乱剥离假象,抽出真情。
而在第二部中,商业契机和怀孕成为了婚礼的“不得不”,两对情侣各自在“不得不”中完成了对感情的再定义,又或者说,承认了感情的多样性。
最后,影片与经典电影的呼应,倒是不好不坏的设计。
猪猪在婚礼上说誓言,是我认为惊艳的部分。
由于新郎陈熹在阴差阳错间未能赶上婚礼,二哥为了维持体面,乔装打扮代替陈熹进入婚礼现场,而猪猪强忍着委屈,一字一句说完了全部的誓言。
相似的场面可以回到李安1993年的电影《喜宴》,伟同和威威假结婚讲誓言,两人都故意露出马脚,不肯说完整的誓言。
两场景对照,都是假结婚,说出完整誓言的那对没能结成婚,而护佑着自己所爱的两人维持着婚姻关系。
《还是觉得你最好2》结尾处的机场场景,还呼应了《真爱至上》,但是这里处理的了无新意。
剧情实在是太拉胯了,table for six会变成table for five肯定是因为黄子华觉得剧本太烂,不想演……但是在这个荒谬的剧本里,居然又有很真实的东西,而这个真实的部分,其实也很荒谬,那就是,两场婚礼,其实都是女方在委曲求全现实也是这样,近期我所看到的婚姻,都是女方在牺牲,离开父母、离开工作多年的城市,加入一个陌生的家、去陌生的城市从头开始,可能她们也心甘情愿吧,但我总会想,为什么永远都是让女方去做改变,而男方生活里的变化就只是,多了一个任劳任怨的新娘?
新的娘婚姻到底对谁有利,显而易见电影里的两个女性都很优秀,我其实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连婚礼,都要委屈本应该是主角的人,婚礼的意义只是让长辈开心吗?
猪猪婚礼那一part我真的哭得不行,她是为了婆婆才结婚的,看到她就会想到,她甚至都还算是幸运,现实中还有很多女性,并没有她外婆这样的“我希望你学会为自己着想”,现实中很多女性是没有顶住催婚的压力,才被迫走入婚姻的,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逼一个没做好准备的人进入婚姻,真的是为她好吗?
就为了有一个所谓的家?
正是因为以上的想法,所以我在看的时候就觉得猪猪婚礼分手那一part是唯一的亮点,不如大家都放生大家愿所有女性都自由
新西兰时间2.8 晚9.00看。
我的天哪,故事剪辑支离破碎,主角情緒进入非常奇怪,整场电影像是随意拼凑的片段,故事中编写的一些收尾呼应的伏笔也是非常拙劣。
第一部叫饭戏攻心是因为有在饭桌上拌嘴发生很多好笑荒诞的事,第二部过家家婚礼非常胡闹,还是叫原名【还是觉得你最好2】合适。
而且第一部还有大哥一些hk隐喻:向外走,走远点。
这部什么也没有,看得我尴尬的抠脚,看到上映专门跑到很远的电影院来看,太烂了真的
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2》(2024)海报01 没了黄子华的《饭戏攻心》《还是觉得你最好2》(《饭戏攻心2》)没了黄子华,就像没了灵魂。
据说黄子华没拍,一是一向不看好续集,不接拍续集。
另一个原因是黄子华2023年主演的电影《毒舌律师》票房火爆,从此摆脱“票房毒药”并晋升“票房春药”,片酬水涨船高。
而这部小成本制作的贺岁片制片方,已经开不起片酬了。
片长132分钟,歌曲、MV串烧凑时长,其实90-100分钟便足够了。
如果是在影院观看,最值回票价的应该是剧情的催眠效果及补眠2小时了。
制片方打铁趁热,《还是觉得你最好2》确实是借一年半之前上映的《还是觉得你最好》(2022)IP热度的圈钱之作。
所以,黄子华没拍续集是对的。
看这情形,应该没有第三部了。
电影《饮食男女》(1994)海报02《饭戏攻心》:港版《饮食男女》“材料是真相,味道是假象。
要将真相变成假象,用心做,不难的。
但要在假象里面,把真相给找回来,就好像在一段有太多太多经历的感情里面,找回初心。
可能它早就融化了,你怎么努力找,都找不回来了。
”“婚姻是美好梦想,婚礼是打一场硬仗。
”“我不相信婚姻,但我相信你。
”“我的新郎在哪里,我的婚礼就在哪里。
”《还是觉得你最好》第一部发生在饭桌,第二部发生在婚宴,还搬出了失传粤菜“仙鹤神针”。
30年前,李安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讲述台湾三姐妹,《饭戏攻心》讲述香港三兄弟。
两部电影都是讨论爱情、婚姻与美食,导演陈勇燊这是致敬《饮食男女》,还是想打造港版《饮食男女》系列?
可惜,陈勇燊毕竟不是李安。
电影《家有喜事》(1992)海报03 港产贺岁片:一年不如一年港产贺岁片的特点是闹腾的群星系,《饭戏攻心2》出场了老一辈的胡枫(1932)、“龙婆”罗兰(1934)、米雪(1955)、蒋志光(1961)、谢君豪(1963),中青年一辈的王菀之(1979)、张继聪(1980)、陈湛文(1982)、邓丽欣(1983)、林明祯(喵喵,1990),出场演员的年龄差跨越了一甲子。
但通常群星戏大概率也是烂片,这部也没能例外。
群星戏加上续集的“狗尾续貂”定律,烂片标签实至名归。
港产贺岁片从《家有喜事》系列一路走来,如今早已是一年不如一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刚刚看完上海站,映后导演和男主也来现场了,听到了拍摄🎬时的一些有意思的花絮,听到男主张继聪会不好意思做那些夸张&帅气动作的时候会会心一笑哈哈哈,导演也在用心给大家安利他的作品,因为刚刚看完,这一切都说的特别中肯和真切。
拉回电影🎬本人,内心os,我不太喜欢开头,整个人觉得有点做作,但随着剧情往后,夸张表达和绚亮夺目的服装之下,居然会泪目,我们看了太多电影中&生活&自媒体app的美丽的,华美的,精致的,包装下的婚姻&结婚现场,但剧里随着阿猪和三弟,在结婚👰现场随着💃内心却决定分开,随着二哥那对婚礼现场的闹剧,邓丽欣演的角色直面二哥的痛苦😖,二哥和拖油瓶这个称呼真正释怀…还有很多(不想剧透hhh,电影本身比剧名更深,你去看吧,你就知道他她不仅仅在谈论爱情💓,是女生的成长,对情感的勇敢(在婚礼当天决定分开,也太敢了,那一刻我听歌识曲的那首歌,没想到是猪妹自己唱的,她是歌手王菀之,那一刻她是演员,王菀之。
对于猪妹,还有一段,不自觉鼻子酸了,他去找她,他知道她怀孕了,她说我不喜欢你,我爱你,但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我一个人可以带大小朋友们,我不知道,但…我这一刻尊重自己的内心感觉,她们并没有有小朋友又在一起,女孩子尊重自己的爱,尊重自己发生过的情感,但又不用它去琐死别人和自己,感觉好喜欢这个女孩,猪妹,王菀之。
很多槽点,很啰嗦,很极端的巧合,让人觉得哪有这么多事啊,人的情感转折为何这样的啊,但我觉得现实中肯定有人结婚是这么曲折。
我觉得这片是成功的,我觉得他想传达的东西我get到了。
或者千人千哈姆雷特吧,结婚后的我觉得片中想表达很多人因不同的原因在结婚前,甚至在结婚时还在犹豫,顾虑,怀疑自己的选择。
结婚真的不容易,在这个世上诱惑太多,为何要择一人终老呢?
有的也因自身原因,就如歌《相爱很难》的歌词“也许相爱很难,就难在其实双方各有各寄望,怎么办?
”。
最后的败笔是,喵喵才是水性杨花的那个,实在让我太失望了,与结婚的主旨是违背的,导演你大可以不写喵喵跟mark的来电啊,渣男与渣女。
结尾曲应该用《相爱很难》的。
🎬《还是觉得你最好2》高度功利化的现代社会中,每一间房屋,每一张餐桌,人之所在之处,无时不刻上演着情感游戏。
脱落的墙漆、褪色的春联,最后的瞬间定格在了厨房。
一锅永远沸腾的老火汤,熬煮出了最隐秘不安的乡愁,也映照出时代的困顿与坚守。
我们在一边逃离、一边眷恋。
家人在哪,家就在哪。
中国人对于“家的意义”,在这一刻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一饮一食、一粥一饭之间,最终通过一张餐桌,找到婚姻的真谛和脚下的路。
还是觉得你最好2 (2024)5.42024 /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 喜剧 爱情 / 陈咏燊 / 邓丽欣 张继聪
如果是香港人看,理解的笑点应该会更多一些。
第2285部,一个香港市井的年轻小品搞成春节特供五福临门大闹剧简直是爆改啊
这片最有意思的是节奏。一种怎么都踩不到拍子上但还能把故事讲圆的节奏。王菀之和阿喵可以的,无厘头喜剧的信念感☺️
好乱好长好难看,可惜了我的大年三十
有那么点点狗尾续貂。描写感情倒是很到位。发现邓丽欣的美才是真美啊,林明祯是虎扑审美水准.... 没有黄子华还是缺了点东西
10/2/2024 @ MM Cityplaza。“唔緊要啦,仲有好多人係到” // 二刷反而笑唔出,其實既然冇黃子華,Sunny真係唔使塞咁多金句式對白,同埋難得搵咁多人客串但真係用得唔好,比d咁路人角色蔣志光同黎彼德完全係浪費 // btw感情位好睇過笑位,stephy個角色比起第一集順眼好多,而ivana兩首歌都用得好👍
故事创作太偷懒了,婚礼闹剧搞两次……演员也撑不起看点。没有了黄子华,林明祯成了唯一看点,但她就串场,戏份女三。“三个字”、“十五分钟,不是四个字吗?”喵喵这个真的笑到我了,然后同一个包袱又来两遍……两到三星吧,个人张国荣郑伊健粉丝,加到四星:开场黄金三镖客、接着致敬张国荣monica、结尾郑伊健together,都是大爱的。“郑伊健古惑仔……郑伊健讲过(歌词)……伊面……喵喵喜欢郑伊健……喵喵哼的是郑伊健的歌together”编剧致敬郑伊健太多,以至于机场语音“伊面”的时候,我以为剧情让片中表弟请了郑伊健来客串呢。
好恶毒的一部电影。。。一个家庭真的可以出三个这么不负责任的男性,大哥抛下女朋友说走就走但是吊着她当准大嫂为整个家付出,二哥为了自己的尊严搞砸婚礼,自己的精神疾病要赖到妈的头上,三哥让自己女朋友在婚礼一人出丑失望透顶,但要到了知道怀了自己小孩才低头。但是就这样还幻想女性可以高则有自己事业,中则辅助自己处理家庭关系,最不济也得漂亮包容。进这个家真的不榨干利用价值都出不来。最恐怖的就是这里面本来每个女性都是独立自主的,看似有觉醒最后一步步沦为整个家庭的润滑剂,顶梁柱。对啊,拆了女性的脊梁来撑住你们家嘛。这个片名就起的很精髓,兜兜转转,还得是你最好骗,最会忍,别的人早翻桌走了。
既好看又难看 又好笑又好哭
原来猪妈在婚礼上全程黑脸只是为了猪猪在婆家能更有底气,妈妈真的是无时无刻在为女儿着想的啊
超出预期的好看,陈家修罗场爆笑如雷,七叔永远是那个大冤种我笑死
5.5/10 虽然没有黄子华出演,但还是一样的味道,在讨论话题上,围绕家庭,展开了一场关于情感的讨论,同样很是很接广东地气。但在这一部中,导演陈咏燊却丧失了上一部中那种看似无序的有序,反倒给观众一种好坏相融的异样感,在反复无常的行为中让影片逐渐走向闹剧化
无厘头港式喜剧,太久没看到了,想起多年前的《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等,无论表演,还是故事,都令人开心。过年看,太应景了。米雪阿姨还是那么美,还有罗兰奶奶,不禁想起她所有的经典角色。
感觉这个电影对深陷各色情感中众人的心理的刻画还是比较真实丰富的,喵喵就很像我闺蜜的状态,清醒,但是也有自己的坚持。
u1s1陈导真的很会拍,电影质感很绝,人物情感细腻饱满,外婆对猪妹之间的温柔体贴直接踩在我的心巴上
好无厘头,无厘到看不懂
这个年代还在歌颂家与爱的「老电影」,真的让人心情挺复杂的,喜欢粤语味,中意王菀之
很难共情里面的梗和笑点
郑伊健讲过“要忘掉错对,来怀念过去”
这片子本身就是部“油瓶仔”你说第二部的概念是“婚宴”也好,立意是“新家庭”或者“婚姻”也罢,并没有脱离出第一部“家庭的破碎、扩展和再构建”的核心范畴很明显剧本在最初的框架中是有“大哥”在的,哪怕是作为特邀友情,黄子华本应也是会出镜,至于为什么连个客串的影子都没,还被设定成一个留下纸条去非洲的,这种毁了人物形象甚至说否认了前作的成长性的东西,是因为档期、片酬还是沟通问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唯一可知的是,在黄子华这个头号核心脱离故事后,这就是一个借尸还魂的低级喜剧,矛盾冲突和剧情发展幼稚的发笑,人物能剩下多少是多少,迎合一下女性思潮罢了至于粤语梗,我在广东看的,身边几个老广都客气的尬笑了两次,可见不是文化问题【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