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来感觉主角是傻,开始很愣,后面那表现就只能说是傻,什么事都要往前冲,面对安排好的采访,非要假冲动,大哥那是安排好洗白的采访,你说什么重要吗,只能说是傻,发展这样的人进行潜伏,你不知道会给组织代来多大的灾难吗?
要是间谍都是这样,那全世界反间谍工作就太好干了!
难道一个江山打下来靠这样的人?
潜伏一个警察局的高层有多重要,编剧知道吗,时刻处于快暴露,那就不是潜伏了,是玩火。
主角没被整死是奇迹,你在告诉大家敌人仁慈吗?
闻一多李公仆死的真TMD冤,他们就遇不到这样奇迹的主角!
第十集,沈青禾对顾耀东这样评价: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会用生命去冒险,但不会用良心冒险。
看到这里突然很感动。
顾耀东在第八集中得知因自己缘故而抓的犯人其实被抓并非因为做了坏事,而仅仅因为身份是ZG时,对身为警察的信念感就崩塌了。
身边也有人劝说他当警察不用太认真,执行任务拿钱即可。
放在现实生活里,那就是对你说工作划划水就行,不要和领导、和大势抵抗,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当然是非常明智的处世哲学,在挣扎后妥协于这样的“处世哲学”的人里面,有你也有我。
也总有那么几个像顾耀东一般的人心里过不去这道坎,我们喜欢称呼他们“死心眼儿”。
对方被抓与他当警察的认真负责作为有关,但这个认真作为反而成了一个可能害死他人的错误,讽刺至极。
他心里愧疚、失落、自责、彷徨,觉得过不去。
他开始纠结、开始挣扎,他问道:你们都是这么当警察的吗?
我觉得世界好像不是我想的那样。
顾耀东是许许多多平凡人中的一个,甚至比一般的普通人还要单纯点,或者说,轴一点。
他有一个幸福宠爱他的家庭,刚从大学这个象牙塔里出来,脑子里原本只有死读书的那一套,充满着对世界和警察行业不切实际的幻想:双十协定刚过,日本人已经战败,以后就是和谐社会了,我就想做一名匡扶正义的警察,大家也应该都是这么做的。
正如刚从大学毕业正准备一展抱负的你我,一开始对着社会上、公司里各种现象吐槽:怎么能这样,为什么是这样的?
然后随着时间流逝开始慢慢说服自己:我只是个普通人,有钱拿就好了,别想太多。
“我应该也这样吗?
我也应该睁只眼闭只眼吗?
可是因我原因被抓捕的人怎么办?
”顾耀东却最终没能战胜自己的良心。
赵志勇对他点破了虽然双十协定已签,但两党仍然要继续斗争,警局必须要以其他名义私下抓捕ZG的真相。
此时他还处于对局势略懂又不太懂的阶段,又自以为自己寻求不到任何帮助。
于是了他下了决心去做在任何人来看都觉得是胆大包天飞蛾扑火的事——直接去救人。
他甚至替被捕的人考虑好了后路,以安排后事的口吻和父母家人做了告别。
或许是太过于紧张、或许是被冲动冲昏了头脑,又或许是为了逼自己破釜成舟不再退缩,他忘了自己规划好后路。
营救的过程是毛毛躁躁错漏百出的,结果自然也是失败的,如果没有夏处好心掩护,必然丢掉小命。
原本不太看得起顾耀东的沈青禾却在听说此事后,对他开始改观。
她评论道:“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会用生命去冒险,但不会用良心冒险”。
你以为女主一出场就会看到英姿飒爽的男主一见钟情,这里没有。
你以为女主和男主可能因为意外相遇彼此看对眼觉得彼此命中注定,这里没有。
你以为女主和男主会相爱相杀冤家聚头打打闹闹谈情说爱,这里也没有。
真正的爱情,或许正是从对价值观发自内心的认同开始。
顾耀东是一个会为了“匡扶正义”的信念去拼命的人,放在时代的大环境下,他或许是个逆流行走的傻子。
但好在这世界不是只有一个傻子,还有沈青禾,在他们背后,可能还有无数个夏处。
一个人的坚持会被嘲讽为自不量力,但一群人的坚持,那或许就是时代的洪流罢。
隐秘而伟大看到34集,开局4星现在2星。
这部剧应该分上下两段,分为夏继成在和夏继成走。
前面叫隐秘而伟大,后半段应该叫愚蠢的圣母。
这个和演员无关,责任在于编剧和导演把观众当傻子。
不谈演技,只说人设和剧情。
为了衬托出主角的伟大与牺牲,导演无所不用其极,身边配角一个个伪黑化。
坏的人也越来越坏,赵志勇和丁放也逐渐与主角背道而驰。
只有主角依然善良,坚定不移,嗯,伟大。
都三十多集了,顾耀东除了学会撒两句谎,用一些类似换锁的小手段外。
对于时局,环境,结果依然拎不清。
这是在莫干山事件,警察局磨练过几年的人?
不谙世事的去实现自己的信仰?
看预告,后面两集还跑南京去找夏处了。
先不猜他为什么去,但肯定又埋了一堆雷。
最近这两集,配角一个个的开始黑化,并且用了太多篇幅来描述杨一学的可怜与无辜。
在大街上从二道贩子买了双鞋,尼玛第二天警察直接来家里抓人了?
剧里的警察要都有这个本事,夏,沈,顾活不过三集。
强行立人设。
一个钟处长刚来一集,就把沈青禾,夏继成,顾耀东给分析出来了。
你可太厉害了。
这3个人前30集把警察局和保密局耍的跟王八蛋似的。
您是拿着剧本来的吧?
还有丁放的这个角色,妥妥的工具型人设,有个boss爹。
来警局当着所有人的面点名顾耀东去莫干山(那个时代的女性了不起啊),先后两次借钱(第一次随身带支票,第二次随身带1万美元,牛逼),间接让赵志勇策反,最后临走前留下了一道难题给顾。
其余时间老老实实写小说。
真不戳。
这部剧所要表达的东西太赤裸了,就是纯真而正义的人设,目前所有的冲突都是救人产生的,救党员,救无党派,现在救替罪的人。
由于前面夏继成基本无解,而导演又希望让他成长,只能走一个,伤一个,必须单枪匹马才能实现成长从而实现信仰?
为了冲突制刻意制造障碍,太赤裸。
我一没站在上帝视角,二没否定演员本身,所以不用急。
第26集之前情节还可以,到了26集,新处长上任了,酒宴上,顾耀东听到故意试探的话就沉不住气酒杯掉下来了,瞬间把我心中的评价拉低了一大节。
顾耀东还是法学大学生?
经历了这么多,就一两句试探的话就变成一个智障了?
就这种能力,怕是建国后你也还在上海啥也没干成。
很明显这里的剧情已经不符合男主的成长进度了,十分拉胯,败笔。
这种主角能当好一名战士?
要不是主角光环早死了,恶心人!!!
估计后面的剧情也撑不住了。
以前好像没有认真看过谍战剧,这次点开看还是很偶然的。
虽然51集很长,但是节奏很快,剧情向的主题让人很容易就着迷。
因为背景是伟大的、人物是丰满的,都是喷张又充满惊喜与惊吓。
其实反转魅力才是最可贵的,不管是热血又纯朴的顾耀东,暖山静河浮着痞气的夏处长,还是可爱严肃也知性的沈青禾,或者洒脱专情又矛盾的丁放,每个人的可贵之处都是因为品性的模具之下还有摸不透、令人惊喜的内核。
顾耀东这个人设 其实讨厌不起来,即使他的成长很慢,但是确实不让观众失望。
不仅是因为他正在发光,貌似很快就要升级,更多是觉得 真正善良坚定有抱负的人太少了。
这样的人要么会让人上火 因为“不太正常”,或者是因为太高尚而失趣,要么会让人觉得不真实 虚伪,可是顾耀东这样简单 真实 又很可爱的主角,好像很少在荧幕或者文学作品里出现。
突然想到赵志勇说的,说他很幸运,在福安弄无忧无虑成长 家庭和睦 父母心善,这些塑造了一颗很美好的内心。
不过我觉得赵志勇还是不太懂,他遇到夏继成 后续拥有好多保护甲,不是因为他幸运,而是他攥着自己的拳头,咬定 “信仰良心,要走大路,忠于年轻时的梦想” 一步步通关打怪。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二处的人那么喜欢他的原因,我相信 包括可达鸭 钟百鸣 都是佩服他的。
整体说剧,给我的感受是 山重水阔逢细烟蓑笠。
二战后的内战之时、国民政府vs地下共党行动,碰上老上海弄堂里的小市民 淋雨的小黄狗 等鱼骨的流浪猫;来自二处的轻喜剧舞台、东鹅和青禾的反向暧昧、吃烧鸡嚼奶糖的正反派上级 如果把这些设定放到动荡年代的职场,反差感又出来了。
时代背景与社会阶级、仁义三观与沟通之道、儿女情长与父辈传承,故事里处处可寻,觉得这些把民国历史剧变得太细腻微妙了。
细腻的地方我觉得还有一个话题:男性之“柔美”。
夏处长、顾耀东、东鹅爸爸,还有杨一学,甚至老董。
他们的共同点是勇敢又温暖,性格是柔韧的,信念是坚定的,感性主导,如兄如父。
就说夏处长,因为他做什么都漂亮,不动声色地给了你答案,又痞一点 我好喜欢。
可爱的是,觉得耀东鹅要对他失望了,于是他竟然会主动示“好”,所以柔,是摸不透 但对喜欢的人有温度的。
其他主演带来的冲击感也特别强,所以更觉得这部剧厉害,长剧难抓人心 却能让人一路坚持看到最后。
和一个朋友讨论,她说:丁放为人处事是出于爱,而男女主是出于道义和信念。
我觉得丁放的内心一定特别强大,明知道自己喜欢的男生心在别处,但还是大方表达,不羞涩不懊恼;选择了一条看着是错的,但身不由己的路子后,也愿意和他告别,显然从未放下,却也要认定“不会再见”。
她和东鹅也不是同路人,可以说和赵志勇是一类,那时代的资产阶级怎么会关乎平民性命,姑且说她有为顾耀东挣扎,但我觉得她好平静地接受了现实,这也算是丁家的软弱性 劣根性 反衬顾耀东的正义。
丁放其实是很矛盾的个性,她是顽固的、脆弱的、可怜的。
其实 如果杨一学之事她选择大义灭亲,反而她的行为在那时代背景下显得很不真实。
所以我觉得 丁放故事的走向并不意难平,情理之中 又略带可惜。
二处的那几个人真的太好了,工作没那么上心,但是很努力生活,可能是都有漂亮老婆吧(bushi 都说这几个兄弟傻,但我觉得他们聪明、真实、明白人情世故,很会看懂人。
肖大头有一句讲得很苦涩,他说:只是有点遗憾没生在好时代,没能成为曾经想成为的那种警察。
青禾也说过,错的是这个年代。
虽然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反应的压迫感与阶级问题是到现在都存在的。
现实生活中会存在许多赵志勇,需要钱与权,因此舍身取“利”,即使觉得是堕落的,一步错 步步错,没有办法回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原生家庭带来的悲痛不是令他身陷囹囵的借口,他从来没有一腔孤勇,不会像东鹅抬棺死谏,为了道义和良心拼命。
可他不是坚定的反派,所以走错路 大概率成为剥削主义的工具 甚至蝼蚁,好悲。
如果坚守底线,即使一生平庸,其途也不悯的。
比较纠结的角色是齐副局长,我觉得他并不是个聪明又正派的人物,只是明白很多交流手段。
能力上绝不如夏处长 王科达 甚至钟百鸣,并不会让人肃然起敬。
他利用顾耀东的正义,但内心并不钦佩那种品质,反而是笑他蚍蜉撼树。
夸他“聪明”,也不是真心认可,只是觉得某些场合 东鹅对他有利。
不过,殊不知东鹅的“聪明”反而是利用了齐副局长,好讽刺。
小顾警官和青禾的屋顶不会漏雨了吧,夏处长还喜欢吃烧鸡吗,享无尽的黄昏 听绵绵钟声 看席勒 真的很美好,我想 一定会实现。
近年来,由各类文学作品、网络小说等等改编而成或者翻拍的影视作品在我国影视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至于常常有一些观众发问为何原创剧本那么少,是创作环境的影响还是原创编剧的凋零,总之原创剧本近年来优秀的作品确实非常少。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原创优秀剧本真的非常难得了。
民国大剧《隐秘而伟大》的出现,一定会在原创影视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蒲维 / 黄琛编剧,王伟导演,李易峰等领衔主演,故事的背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那也是各类大人物粉墨登场的时代,该剧却另辟蹊径,并没有聚焦某些大人物,而是以小见大,展现动荡时代背景下,平凡小人物的对理想的坚守。
剧悉剧本筹备三年多,在筹拍之初,导演和编剧依然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剧本讨论,拍摄时剧本是完整的,几乎是没有多余内容的,剧本整体是非常成熟的,这对于一部长达50多集的剧本来说,着实不易。
根据目前剧播出的反馈来看,这个原创剧本是很成功的,期待后面更加完整的剧情。
文/夏丽柠王伟导演的新剧《隐秘而伟大》开播了!
在观众见面会上,王导兴奋地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在自我介绍时,不只说我是《白夜追凶》的导演了!
看来,王伟本人对这部新剧信心满满。
观看了前几集之后,我对王导的自信颇有认同感。
至少,在三个方面,这部剧可圈可点,足以吸引观众一直追下去。
第一,本剧虽说是以民国为背景的时代剧,但烟火气十足,人物形象饱满,编剧功底一流本剧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了日本二战投降之后的上海。
电视剧一开演,镜头就扫过上海的老弄堂、阁楼亭子间,由著名相声演员刘伟饰演的顾家爸爸,正在给儿子顾耀东擦皮鞋。
因为这位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要去警察局的刑侦处报到了。
另一厢,顾家妈妈、姐姐,甚至连小外甥也跟着忙里忙外。
顾家真是个平凡有爱,充满烟火气的家庭。
从一开始,这部剧的温暖调性,基本就定了。
其实,无论世界如何变化,老百姓的日子,小人物的生活,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再大的惊涛骇浪,历史变迁,人们也得生活。
只不过,在大历史面前,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抉择。
但也许,有的人一辈子就一个抉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衷。
就像顾家,老爸在邻里面前假装说儿子不成气,还要更加努力,可眼里的慈爱却是藏不住的。
老妈尽管话密得像跑火车,但跟儿子说起话来,百般温柔,处处宽慰体贴。
老妈佯装喝斥家姐结了婚还回家蹭吃蹭喝,但没有爱的家庭,谁还会回来呢?
况且,弟弟受了委屈,家姐还会不顾一切地为他出头。
这样的场景,多像我们的小时候。
所以说,这部剧的色调是暖的,是入心的。
正因为有如此铺垫,当我们看到傻乎乎的顾耀东,站在警局的一堆市井小人、职场老油条中,他才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时,一点也不觉得“违和”。
在那样百般呵护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当迈入荆棘密布的社会森林时,磕磕碰碰是难免的。
好在,他心里有一个执着:“匡扶正义,保护百姓”。
老警察听了顾耀东的信仰,都哄堂大笑着。
但看看顾耀东既清澈又迷茫的双眼,我们就知道海报上写的那句话:“人,要忠于自己的梦想”,会贯穿全剧的。
这句话,编剧想送给我们每个人。
哪怕穷尽一生,我们都是站在人群里的小人物,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梦想依然伟大,我们的内心仍然温柔。
第二,本剧演员阵容强大,三位男演员,二位女演员,戏份相当,在各自的角色里,演技谁也不输谁看多了民国时代剧,尤其是发生在警察局里的故事,惯常的印象就是,角色应该都很铁血。
但当饰演顾耀东的李易峰,穿上警服,立正站好,镜头向近景一推,观众就看清,这一脸的稚气,不就是个少年吗?
一会儿,饰演刑警二处处长夏继成的王泷正来了,晃晃荡荡,嘴里还叼个牙签。
他是因为爱吃烧鸡,必须剔牙,才叼牙签的吧?
当然不是。
夏继成,可是个每句话必有深意的人。
这个造型,表面看是有性格,实际却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思想。
所以说,这部戏里演员的表情、语言、动作,没有一处,是无聊而为的。
再看牛骏峰饰演的赵志勇,写了一脸的机灵,左右逢源,看上去善良可爱。
虽然比顾耀东早进警局几年,但仍然是小字辈,可脑子却比顾耀东活络多了。
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赵志勇,总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保护顾耀东,有点像我们在学校里受到霸凌时,总有个同学给你递眼色,打圆场。
可我们心里知道,他保护不了我,但仍愿意向他靠近。
这便是同类之情的悲悯与人性。
两位女主角的美,不用多说。
金晨饰演地下党员沈青禾,施诗饰演作家丁放。
一个温婉,一个孤傲,她们对于角色的拿捏都很到位。
随着剧情发展,我相信她们的演技会继续绽放异彩。
第三,本剧情节惊心动魄,但在许多小细节的上处理细腻匠心,能感受导到演与主创团队的用心专注对于一部五十来集的电视剧,导演王伟直说,有点长。
可如果看到每集里,导演对小细节的处理,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真诚。
举一个小例子。
有一天,顾耀东早起去上班,为了怕吱呀做响的木楼梯打扰家人,他就用阁楼扶手撑着身体,一步几阶楼梯地走下来。
这样一个小细节,一方面反映顾家人之间的关爱,另一方面说明了顾耀东为人的善良宽厚。
全家人为他忙里忙外,他看在眼里,心存感激,有机会就回应。
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他也会据此与他们相处的。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的叠加,来揣摩顾耀东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人生重要变故上如何做出抉择。
还有,顾耀东的同事,警局里的警察们,本来是幅群像,给主角们配配戏就行。
但这部剧里的他们,也颇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语言,个性,令观众一下就能把他们记住。
比如那个成天在警局办公室给孙子织毛衣的队长,实在是令人捧腹。
我很好奇,导演是怎么做到的,让这部剧里的所有人物都鲜活,让他们都是小人物,又都不是小人物?
恐怕除了用心,别无他策。
戏剧终有散场,人生总有尽头,而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一直追求的,就是那个不变的初衷。
这部剧,是来帮我们坚定初衷的。
谢绝转载
民国戏永远滔滔不绝,是因为那个年代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不至于像古装戏那样需要大费周章,但又离当下拉开了一点距离,产生朦胧美感和更多可能性。
可是民国,谍战,国共两党这些大标签一贴上,故事好像就必须紧张刺激起来,必须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勾心斗角你追我赶。
但《隐秘而伟大》好像有一种可能:让我们真切地进入那个时代的视角去体会当时的生活。
就像一个1931年的人物不可能说出“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一样,一个生活在1946年上海的普通市民,也不可能预料到整个中华大地上即将发生的激烈动荡和剧变。
“大时代”是事后的定义,而身处其中的人往往无法察觉,依旧歌舞升平,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过着得过且过的小日子。
这,才是当时的社会图景里,应该描摹的人间真实。
第一集从1946年切入,彼时抗战胜利不久,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战争胜利,百废待兴,“大上海都市计划”发布,这个计划是战后国民政府中央和上海市地方政府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是着眼于未来二十、五十年的一大规划。
什么时候人们会计划20年以后的事?
对当下的稳定有信心的时候。
所以第一集开头,就是报童在叫卖,把这一新闻宣扬到大街小巷。
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和未来的美丽图景摆在眼前,稳定不再是奢望,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生活是有盼头的。
在这样的盼头里,弄堂里顾家小儿子成为警察的事,是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事。
第一处烟火气,是顾耀东妈妈包着包子,爸爸擦着皮鞋,为儿子第一天报到喜气洋洋地筹备着。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名牌大学毕业的儿子正式工作的那一天,就是最值得重视起来的日子:鞋子要擦得亮锃锃的,早餐要吃饱,一表人才地走出去,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不是)。
在这样充满希望的背景下,顾耀东有「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天真理想,虽然可笑,但却顺理成章。
第二处烟火气,是顾耀东因为迟到而错失了进入一处的机会,来到二处。
有人打毛衣,有人喝茶,普通警员阴阳怪气地讨论金价上涨,工资下跌,所有人对顾耀东的口号嗤之以鼻,一个单纯到可笑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团队里,就如同他的新鞋一样扎眼。
处长啃着鸡腿,满手是油,伸出来想跟顾耀东握手——干干净净齐齐整整的他误入了一个吊儿郎当的团队,是理想掉进现实,也是象牙塔的人坠入真正的市井: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吧,真正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从一地鸡毛开始的(甚至会以一地鸡毛结束)。
正如后来历史所发展的那样:美好期望终究只是期望,而真实的故事往往残酷许多。
乐观的人会因为广播里的宣传而打起精神,而悲观的人早就放弃了挣扎,选择躺平。
而之后,这弄堂里的故事和二处的办公室生活又都分别延续着,没有止于片面。
二处的东北口音稍微有点出戏,但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好像又做出了区别:二处的生活每天招猫逗狗,弄堂里的人们是柴米油盐,一个大大咧咧,一个精打细算,南北混杂,风格迥异。
小时候喜欢看的《老房有喜》长大后又重温过一次,发现里面最精彩的不是主角的爱恨情仇,而是对弄堂生活的描摹:阿庆嫂把台湾人叫“台巴子”,奶奶严格规定炒菜翻几下都有讲究,上海人炒多久,苏北人炒多久,这种细细密密的优越感和尊严,把烟火气落到了实处。
而第三集里街坊们发现顾耀东只是个户籍警,大家又开启了嘲讽模式,品头论足。
而闯了祸的小孩被妈妈打屁股,弄堂里所有人都听了个清楚,但却只是面不改色地晾晒衣服,不以为意——这段和开头亲亲热热的恭喜称赞形成了对比,主角活在实实在在的小群体中。
而二处是另一种世俗:看新来的不顺眼,整他;新来的突然立了功,那又怂了,典型的欺软怕硬。
但也正说明了这群人心眼不坏。
喜欢夏处长每次不是在吃烤鸡就是在吃烤鸡的路上(或者叼着牙签,已经吃完?
)的设定,制服扣子永远不扣紧,麻将牌打得哗哗响。
二处所有人都躺平的生活看起来真美好,就像赵志勇说的:“你要学会享受生活”。
提问:前八集夏处长到底吃了几只鸡但得过且过、只看着眼前这点小日子的生活,终究不长久。
跳出每个人为了自己一亩三分地而打算的视角,再次拉回到大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不难脑补其中大多数人的命运。
就像我们知道了主角此时站在日后将撕裂为两条道路的中间,而热血、理想,必然把他带向其中一个方向。
前几集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顾耀东新鞋的这个细节。
一开始就以爸爸给儿子擦鞋的特写切入,之后又热情洋溢地与妈妈争辩鞋子是不是时兴,然后教育儿子要有派头。
而穿着新鞋的顾耀东却迟到了,被一处奚落是“大明星”,在二处里也无比扎眼。
第二天看着摆在门口的鞋,他有些犹豫,第二天走街串巷查户口,鞋上落了灰,怕爸爸伤心,又赶紧在进家门之前擦一擦……但没过多久,这双鞋还是被他小心地包起来放到抽屉里,就像前几集被不断打击的远大理想和积极性。
或许只是短暂地束之高阁,总有再次出现的一天。
剧里的小人物、小日子足够鲜活,让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很有意思的是发现剧中的道具、美术也经得起推敲。
第二集里顾耀东和沈青禾走在路上,经过了巨大的广告牌。
新式布料的广告象征着那个时候女性追求时髦的风潮,大金银行外币兑换、定期存款的广告,对应的是当时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现状。
感觉这猫不咋白啊!下一个镜头顾耀东经过的“先施有限公司”,则是1900年在香港创立的百货公司,在香港、广州等地有十多年零售行业经验之后,进入上海,率先修建了本土百货公司。
当时的《中国观察》杂志上有一篇外国人的文章专门描写了上海的繁华生活:“一般的西方人倾向于认为上海是有些原始的,如果不说半开化的话,这个城市经常与手推车、平底船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相联。
但令新来者吃惊的是,他们会看到最新款式的劳斯莱斯驶过南京路,停在堪与牛津达到、第五大道、巴黎大道上的百货公司媲美的商店门前。
“——时代当然在发展,高楼永远是越来越多,可当时的都市生活,跟今天也并非千差万别。
而电车上的味粉广告,打着“国货”旗号,也是当时的风潮:1933到1935年,官方分别定义为“国货年”、“妇女国货年”和“学生国货年”,提倡用国货从民间呼声变成了政府号召,用以促进经济,振兴实业。
国产味粉,进口香烟,当时就是国货洋货两种生活方式打架的时候夏处长向副局长分享走私货的信息,特地提到了“四玫瑰牌威士忌”,说“在上流社会太太圈里非常流行”。
有理由相信编剧是读过张爱玲的《鸿鸾禧》,在这本书里,张爱玲特地描绘主角看杂志广告的细节:“美国人真会做广告。
汽车顶上永远浮着那样轻巧的一片窝心的小白云。
四玫瑰牌的威士忌,晶莹的黄酒,晶莹的玻璃杯搁在棕黄晶亮的桌上,旁边散置着几朵红玫瑰——一杯酒也弄得它那么典雅堂皇。
”。
四玫瑰威士忌不错,便宜后来丁放演的“东篱君”,写的书又叫《鸾凤禧》,感觉跟《鸿鸾禧》也有几分相似了……
当然,对细节的注意也是基于人物鲜活可信、情节张弛有度的基础上。
回到开头,民国+谍战,已经有无数剧讲过的类型,为什么还值得再看一遍?
因为这个故事里的小人物足够可信,营造出的生活氛围足够让人觉得亲切。
我们或许可以抛下那些“必然”和“结果”,跟着傻气的菜鸟警察顾耀东一起,进入1946年上海的市井生活,一起以小人物的视角,经历一遍大时代。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觉得金庸和古龙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人物塑造上。
古龙的主角一开场往往都已经是大侠,楚留香、陆小凤……小说第一页就是江湖名人了,需要主持大局、匡扶正义,甚至屡断奇案。
而金庸喜欢从主角平凡的时候写起,郭靖、令狐冲……他们甚至本来和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一不小心就被卷入其中,碰撞、成长,最终成为一代大侠,并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侠义”二字。
显然,这样看着原本置身事外的主角被命运阴差阳错地裹挟进江湖,一点一点摔打、成长、蜕变……更具有代入感,仿佛同呼吸共命运。
仿佛,我们也成了那个误闯入别人庞大计划里的年轻人,并且最终还用我们的方式重新书写了这个计划。
我看《隐秘而伟大》中的顾耀东,眼前就时常闪现出金庸笔下的男主角来。
他一开场只是个初入警局的小警察,人人都能欺负他一下。
没有出生富贵的金手指,只有“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一腔热血;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有认真的态度和愿意探究的细心;没有强大的办事能力,但有明确的是非观,做错了事情也愿意承担和改过……这样的资质就已经足够成为“大侠”,至于那些不足的,都可以在后面的剧集中一点一点成长起来。
我关注《隐秘而伟大》起先是因为导演王伟,他的《白夜追凶》曾经就让我白天黑夜追得停不下来。
而这一次,《隐秘而伟大》的剧情逻辑线依旧强大。
警察小白顾耀东一不小心就被卷入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中。
剧集设定在1946年,内战即将爆发,警局内以王处长为首的一帮人忙着追捕共党,而顾耀东的上司夏处长正是潜伏局内的地下党员。
目前播出的几集可以简单粗暴地归纳为:正派夏处长和反派王处长之战。
编剧的逻辑线是一环扣一环的,解开一环还有一环,一环比一环难度升级,越来越紧张刺激,越来越引人入胜。
比如一开场王处长就抓了一个共党,交代了另一地下党成员接头的时间和地点。
王队长带队守株待兔,结果却被顾耀东无意中破坏了计划。
但接下来,顾耀东就在户籍卡中阴差阳错帮王队长找出了这一地下党员,令其被捕。
共党方面要营救该名成员,夏处长准备在押送犯人的路途中行事。
结果王处长也预感到共党会动手,于是将计就计设下埋伏——精彩的互斗戏,一定要反派也足够聪明,智商不相上下的比拼才好看。
谁想到你将计就计,他还能再反手一击。
夏处长临时得知王处长押送的并非真正的犯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迅速找到地下党员真实藏匿地,并将其成功营救。
至于是如何营救的我就不剧透了。
我有一个观点:好的编剧是永远不断在给自己设置难题的。
这个难题解决了,不要松口气,而应该立刻再设一个更难的题。
再解决,再设题……难度不断升级,观众也才愿意不断追看。
《隐秘而伟大》之所以能让我一气追更,就是编剧勇于如此不停地“自找麻烦”:好不容易机警躲过接头时的追捕,结果又在查户籍的时候被发现;好不容易将叛徒抓住了,叛徒说还有个情报在关押处,于是需要再回去取情报;好不容易想出一个营救方案,结果对方车里根本都没有放你们要营救的人……就是这样不断加大难度,故事才愈发好看。
细节处也都做得很好,比如王处长他们起先关押叛徒的地方,是夏处长通过沾上油漆的户籍卡以及警员买的跑狗场的票相结合分析出来的。
这样的细节立刻就将夏处长细心缜密的刑侦能力展现出来了。
比通过台词夸他多少句都更具说服力。
而男主顾耀东的性格也是通过一个一个细节丰富起来的。
他就算每天上街查户籍也认认真真;哪怕被同事误解也要弄清真相;当发现自己可能抓错了人,就想办法努力营救……而正是这些品格,才有资格让原本误闯入计划中的年轻人,竟要慢慢成长为这个计划中的主角了。
当夏处长看中顾耀东,跟他在浴室说的那一番赤诚的话显然是《隐秘而伟大》的关键:他举例说我们经常被商场的促销手段弄得一会儿觉得买西服划算,一会儿觉得应该买棉衣,“结果却忘了我们原本进商场是要买什么的。
”(这段话简直应景地适用于即将到来的双十一!
)我们总是在前进中迷失自己,忘记初衷,他希望年轻的顾耀东要永远记得“匡扶正义,保护百姓”。
王泷正饰演的夏处长和李易峰饰演的顾耀东这两个角色都不是单薄的人物,面相丰富。
而且剧集还给他们增添了一些生活细节,是紧张氛围中的一丝活泼生动,比如吃。
夏处长从一出场就在啃鸡腿。
李易峰每一场吃东西的戏都吃得格外投入格外香,让顾耀东单纯明朗的性格一下就展现出来。
一部剧集只有把故事讲好了,人物做好了,感情戏才能令人信服。
金晨饰演的女主、地下党员沈青禾目前爱的是夏处长,因为他会在她做任务的时候不放心地留一会儿,关注她,保护她,两人几次三番出生入死。
而顾耀东对沈青禾的感情也是通过几次交手慢慢产生的,他曾误会她是坏人,而她也曾责备他导致自己的同志被抓……但当他在她的车前放下了枪,转过身去(远处指着顾耀东的枪也放下了),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情愫产生了。
哪怕,此刻他和她都还并不知道。
《隐秘而伟大》中已经出现了两次好莱坞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
在那部电影中,女主伊尔莎徘徊在旧爱里克与丈夫维克多两个爱她的男人中间,最后里克将手中的两张通行证给了伊尔莎和维克多,自己选择了留下……爱,是成全她的幸福,还是与她比翼双飞?
里克给出了他的回答。
《卡萨布兰卡》有一句经典台词:“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
”世上有那么多年轻人,年轻人会遇到那么多计划,他却偏偏闯入了这个。
只能说,一切都是命运给他最大的考验,最好的安排。
《隐秘而伟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隐秘而伟大》开分了,8.3分。
这个分数说明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的。
不过目前才播了10多集,就看后面的30多集(一共51集)能不能保持8.3分了。
故事发生在1946年。
顾耀东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结果他第一天去警局报道就受到排挤,刑警一处不要他,把他踢给了刑警二处。
简单地说,一处就是警局的精英,而二处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鸡腿、下象棋、织毛衣、看小人书。
一处不待见他,二处也不待见他,不让他上街巡逻,而是叫他去户籍科负责登记户口。
登记户口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小偷。
他连忙去追小偷,一路追到了瑞贤酒楼。
结果一处处长王科达恰好在这里执行任务。
陈宪民要在瑞贤酒楼跟人接头,王科达准备把陈宪民和接头人一网打尽。
结果正是因为顾耀东,接头双方都没现身。
顾耀东坏了王科达的大事,被记了大过。
同事赵志勇也告诉顾耀东,除了查户口,什么事都不要管。
后来,顾耀东去一个叫丁放的人家里查户口。
结果一名记者也混了进来,用他偷拍的照片威胁丁放,还和丁放打了起来。
顾耀东本来不想管,但最后他还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还是管了。
结果丝毫不意外,记者倒打一耙,说顾耀东打人。
副局长非但不表扬顾耀东,而是批评他,因为他得罪了记者,而记者可以写新闻批判警局。
就在顾耀东即将被开除的时候,他却立功了,他查到了陈宪民的另一个身份,间接帮助王科达抓到了陈宪民。
顾耀东不仅和副局长合了影,还上了报纸,副局长还叫一处处长夏继成亲自把奖状送到他家。
沈青禾租了顾耀东家的房子,但沈青禾对顾耀东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因为顾耀东间接帮王科达抓住了陈宪民。
顾耀东和沈青禾都感冒了,顾耀东的母亲还给他们冲了药,而这个药竟然是……
这部剧的背景是1946年,但我查了一下,三九集团是1991年才成立的。
最近看的10部国产剧,有8部都有999感冒灵的广告。
《沉默的真相》 里,江阳问马老师案发当天的情况,马老师说那天晚上他头疼的厉害,还说这是他的老毛病了,一般吃两片阿司匹林,喝点酒就好了。
吃了阿司匹林是不能喝酒的,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天他没找到药,就去找侯贵平。
他明明是头疼,侯贵平却给他感冒药。
这都算了,连《庆余年》里都有999感冒灵。
《庆余年》的背景不是古代,而是未来,是世界末日之后新的文明。
看来三九集团掌握了核武器,在世界末日中存活了下来。
在顾耀东的帮助下,王科达抓到了陈宪民,然后随便给他安了个罪名,说他是杀人犯。
顾耀东却觉得这件事有蹊跷,因为陈宪民是在5月16日下午1点到2点杀的人,是趁受害者听唱片的时候进去的。
但他查了当天的报纸,受害者当天的区域是停电的。
他本以为是写错了,但他去医院问过了,那个时间段陈宪民在医院,没有机会杀人。
顾耀东告诉夏继成,他发现陈宪民没有杀人。
其实夏继成对此很高兴,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将顾耀东大骂一通。
后来夏继成给顾耀东买烧鸡,顾耀东也不领情。
赵志勇也告诉顾耀东,其实全警局上下都知道陈宪民没杀人,只不过是随便给他安个罪名而已,因为陈宪民是共。
顾耀东一回到家就把有他和副局长的合影的报纸取了下来,换成了狗拉屎。
这一行为彻底改变了沈青禾对他的看法。
不仅如此,顾耀东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营救陈宪民。
为了营救陈宪民,顾耀东制定了全面的计划,结果几乎每个环节都出了问题。
幸亏夏继成暗中帮助他,他才见到了陈宪民。
顾耀东好不容易见到了陈宪民,陈宪民却不走。
陈宪民不仅不走,还给顾耀东唱了一首歌。
顾耀东失望地离开了拘留所。
李易峰一边吃面一边哭的镜头,不得不说和《心理罪》相比演技还是有所提升。
这么漏洞百出的营救计划,在夏继成看来却意义非凡。
“笨拙,却让人感动。
以前我认为他是个好警察,但现在看来,他是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很多网友都说顾耀东很蠢,说他这样的人在职场根本就呆不下去。
只能说他们没有看懂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
其实《隐秘而伟大》这种题材也不是头一回见了,顾耀东这种性格的角色更是不计其数。
无论是前不久的《沉默的真相》的江阳,还是更早之前的《大江大河》的宋运辉,他们和顾耀东都是相同的性格,都是拒绝明哲保身,坚持做对的事。
江阳为了正义牺牲了生命;宋运辉也好不到哪儿去,他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也吃了很多亏,但就是不改。
这类题材甚至可以追溯到1960年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背景是1930年代,黑人汤姆·鲁滨逊被控强奸白人少女马耶拉。
汤姆·鲁滨逊是无辜的,但没人愿意站在他这边。
唯独律师阿迪克斯愿意为汤姆·鲁滨逊辩护,以至于自己和家庭成为白人居民发泄愤怒的对象,人们纷纷骂他是“爱黑鬼的家伙”。
这类小说、影视已经有很多了,这些作品的作者、导演显然不是要告诉我们“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之类的道理,更不是要教育我们要圆滑,要世故。
恰恰相反,他们就是觉得现在的人太圆滑、太世故了,所以想讲一讲不圆滑、不世故的人的故事。
你说顾耀东抓小偷有错吗?
他看到小偷偷东西,难道他应该假装没看见吗?
小偷是只是偷了两条咸鱼,但偷两条咸鱼就不叫偷东西了吗?
一定要偷个万儿八千才有必要抓吗?
没错,现在盗窃价值1000元以上才能立案,但如果一名警察亲眼看见有人偷东西,他会因为金额没达到立案标准就不管吗?
至于顾耀东破坏了一处的任务,这完全是巧合,这中间不构成因果关系,并不是“因为”顾耀东抓小偷,“所以”破坏了一处的任务。
顾耀东因为抓小偷而破坏他人任务的概率太低了,也许每抓100个小偷才会有1次会恰好破坏他人任务。
我们不能因为他偶然的一次破坏任务,就说他抓小偷是不对的。
这就好比吃饭也会被噎住,但这个概率有多大呢?
我们总不能因为被噎住了一次就再也不吃饭了吧。
至于他赶走记者的事,如果你是顾耀东,你看见记者用照片威胁一个弱女子,还和她打了起来,你会假装没看见吗?
顾耀东抓小偷,结果被记了大过。
他帮丁放赶走记者,结果又被停职了。
顾耀东没有错,错的是警局,错的是这个社会。
就像夏继成说的,顾耀东是个好警察,但警局不需要这样的警察。
顾耀东这样的好警察被记了大过,还差点被开除,而肖大头却活得好好的。
顾耀东太善良了,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像肖大头这样见风使舵、随波逐流的人才能生存得更久。
虽然肖大头这样的人更能适应丛林法则,但你真的想做肖大头这样的人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善良成了愚蠢的代名词,成了弱点。
顾耀东太善良了,所以很多人说他愚蠢。
其实,善良不是弱点,也不应该被视为弱点。
就像基努·里维斯说的:“我不想生活在认为善良是弱点的世界里。
”当然,顾耀东的行事方式也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更不是最好的方式。
完全有其它更好的方式,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看过《半泽直树》的都知道,半泽直树和顾耀东有点像,但也并不完全一样。
半泽直树也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不会无条件服从上司的命令,他也会不顾前途和上司对着干。
但他不会像顾耀东那样直来直往,而是会利用智慧打败上司。
假如是半泽直树查户口的时候遇到了小偷和记者,我相信他也会去抓小偷、赶走记者。
但我同样相信他不会被上司、同事按在地上摩擦,他会完美渡过难关,搞不好还会反过来把上司、同事按在地上摩擦。
如果你觉得顾耀东太天真了,如果你不想成为顾耀东那样的人,你也不一定非要做肖大头。
这个世界并非只有A、B两个选项,也有C选项、D选项,甚至E、F、G……并不是说不做顾耀东,就一定会成为肖大头,你还可以做半泽直树,还可以做夏继成啊。
夏继成和顾耀东一样也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但他不仅没有被处分、没有被开除,反而还做了处长。
人生的第一层境界,叫天真。
也就是顾耀东这类人,他们的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是对的就是对的,是错的就是错的。
第二层境界,叫世故。
也就是肖大头这类人,每天把底薪混到手就行了,其它的事关我屁事。
“案子是永远查不完的,但是薪水呢,只有那么多。
既然来到二处呢,就要跟大家一样,学会享受生活。
”而夏继成已经到了第三层境界,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知世故却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顾耀东总想着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警局,改变整个世界。
夏继成不一样,他知道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不可能改变世界。
但他也不会像肖大头那样得过且过,他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同样的,他也不会像顾耀东那样心直口快、直来直往,因为经验告诉他这么做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选择了表面上服从上司,服从警局,但背地里为这个世界尽一分绵薄之力。
顾耀东总是说“匡扶正义,保护百姓”,但匡扶正义、保护百姓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夏继成也在用他的方式来匡扶正义、保护百姓。
当然,夏继成也不是一出生就这么聪明,也许他以前也是顾耀东,但后来成为了夏继成。
顾耀东也不会永远都是顾耀东,也许未来有一天会成为夏继成。
其实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值得深思。
我们总是太在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顾耀东抓小偷,很多人说他蠢,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这件事的结果,即顾耀东破坏了行动,而忽略了顾耀东当时在保护百姓的财产。
假如顾耀东抓小偷不仅没有破坏行动,反而他抓的小偷还恰好是一个通缉犯,从而立了大功,你还会觉得顾耀东很蠢吗?
顾耀东帮丁放赶走记者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说他蠢,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结果,即记者要写新闻批判警局,而忽略了顾耀东在保护百姓。
假如顾耀东赶走记者后,丁放的父亲亲自给警局打电话表示感谢,而且还要给警局送锦旗,你还会觉得顾耀东很蠢吗?
顾耀东面对记者实话实说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说他蠢,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结果,即顾耀东被杨奎暴打了一顿,而且王科达还篡改了录音,等于顾耀东白被打了一顿,而忽略了顾耀东在帮助那些无辜的百姓、学生。
假如顾耀东面对记者实话实说后,不仅没有被杨奎打一顿,反而像上次那样阴差阳错地立了功,再次得到副局长的表扬,你还会觉得顾耀东很蠢吗?
归根结底,我们只看顾耀东做一件事的结果,而忽略了他做这件事的初衷。
只要结果是好的,我们就觉得他做得对;只要结果是不好的,我们就觉得他做得不对。
同样的,当顾耀东间接帮助王科达抓住陈宪民后,沈青禾对顾耀东产生了偏见。
顾耀东得知陈宪民没有杀人,甚至想去营救他的时候,沈青禾就转变了态度。
顾耀东始终都是顾耀东,为什么沈青禾对他的态度会发生180度的转变?
因为沈青禾也是只看结果。
陈宪民是她的朋友,所以抓陈宪民的都是敌人,救陈宪民的都是友军。
顾耀东间接抓了陈宪民,沈青禾讨厌他;顾耀东想救陈宪民,沈青禾就不讨厌他了。
而夏继成就不一样了,他自始至终都支持顾耀东。
顾耀东抓小偷破坏了一处的任务,副局长要开除他,夏继成替他求情。
顾耀东帮丁放赶走记者,记者倒打一耙,夏继成帮他把记者打发走了。
顾耀东间接帮王科达抓住了陈宪民,沈青禾对他产生了偏见,夏继成帮他说话,说他是无辜的。
顾耀东想营救陈宪民,虽然计划漏洞百出,但夏继成仍然觉得意义非凡。
夏继成不在乎顾耀东做一件事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他更看重顾耀东做这件事的初衷,他不会因为结果是不好的,就说顾耀东做得不对。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第二个沈青禾?
我们之所以支持顾耀东,那是因为我们有上帝视角,我们知道夏继成、沈青禾、陈宪民是好人,而王科达是反派,所以站在夏继成、沈青禾、陈宪民这边就是对的,所以顾耀东救陈宪民是对的,放走沈青禾也是对的。
但如果顾耀东仍然抓小偷、仍然保护女市民……他什么都没变,唯一的变化是他不站在夏继成、沈青禾、陈宪民这边,而是站在王科达这边,我们还会觉得顾耀东做的是对的吗?
或者说,如果夏继成、沈青禾、陈宪民是国,王科达是共,而如今顾耀东觉得陈宪民是无辜的,甚至想救他出去,不仅如此,他还放走了沈青禾,我们还会觉得他做得对吗?
所以这又回到了刚才的话题,我们总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也不看对方做这件事的初衷。
只要结果是好的,我们就觉得他做得对;只要结果是不好的,我们就觉得他做得不对。
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我们之所以觉得顾耀东是对的,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对的;还是说,因为结果是对的,所以我们才觉得他是对的?
今天又看了两集,实在受不了男主这种智障人设了,不如复习红色。
非常好看了!我很少能看的下去谍战片,但!这部剧真的真的真的很吸引人!!都给我去看!!!!!
男主是高材大学生吗,怎么觉得傻傻木木的,更喜欢喜欢女主,不知道为什么比较喜欢剧里的反派人物,王处就挺不错
李易峰萌萌哒 剧情搞笑节奏也可以
这剧情我熟,就是动漫里的废物男主和两个女生的爱恨情仇
我有预感,这会是我今年唯一一部不用快进的剧,剧情在线,主演演技在线,导演对细节的把控也很棒
与韩国电影隐秘而伟大同名却截然不同的故事。但两者的共同点确是隐秘而伟大。渺小的人,心怀梦想,忠于自己,忠于同胞,忠于国家。电视剧展现了家庭细碎的温情,纯纯爱情的悸动,师生同胞的情义,自我成长的道路。全剧演员演技在线,剧本比较扎实,后期处理黑白闪回也有新意,期待完结!一句话,看就对了!
只看了11集,果断放弃。让我第一次对豆瓣评分严重怀疑。盒刚播完的《瞄准》比较,差的不是一点点……好吧,或者这才是国产剧的正常水平
就还行,感觉演技并不太行,李易峰还是要注重身材管理的吧。感觉男演员到了中年就不管不顾了。实话实说,就,不太行。ᥬ😂᭄
演什么不好演个傻子……
女主出戏
今年比较喜欢的一部剧了。《动物世界》让我知道李易峰可以演电影,这部剧让我知道李易峰可以拍电视剧,演技比早期成熟多了
不新鲜
李易峰饰演的角色的这个半褪色黄色染发是什么鬼??????
29
后面有点水
有点出乎意料的新鲜,原本是不爱看谍战类型的剧,但是这部剧包涵的东西太妙了,在二战后那个年代的人物鲜明贴切 ,上海弄堂,大学生小警察,地下党…其中也不乏诙谐幽默和使命战场,我没想到还能这样拍,这段时间的下饭剧就这了
剧情和演员演技都太尬了!只能一星
李易峰好胖,脸太胖了,看着不适应
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