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过后觉得没看够,希望影片可以继续下去,很少有90分钟的电影能给我这种感觉。
2、这90分钟的影片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展现了太多的内容,方方面面:黑帮、复仇、爱情、非法偷渡、亲情、贫穷、追求美好等等。
更加难得的是每一个方面都交待的清清楚楚,表达的恰到好处。
随便捡几个主要的谈谈。
3、黑帮:真实的很,此帮会人员众多,覆盖面广,手段残暴,相信这类黑帮组织在美洲土地上应该不在少数。
无法无天的情景及那个渐渐真正转变为恶棍的男孩,依稀让我看到了《上帝之城》的影子。
4、非法偷渡:非法偷渡这个事情听说的太多了,但本片是我真正看到的第一个将此立体化做全方位展示的电影。
看似流水式的叙事,恰恰真实细腻的为我们展现了非法移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遭遇。
(据说,导演曾经真的到当地和众多的非法偷渡者在一起,亲身体验了三年后,才开拍本片,让人钦佩其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如此拍摄的电影,当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5、爱情:其实本片完全当做爱情片来看也是很恰当的。
男女主角间淡淡的真挚爱情,自然流畅、毫不做作,比那些爱的惊天动地、死去活来的故事更加打动人心。
我看的爱情片不多,这是我继《超市夜未眠》后看到的最好的爱情故事。
6、导演很会讲故事,无论是前半段的双线叙事,还是后半段的平铺直叙,都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丝一毫的混乱感。
情节紧凑,没有多余的废话,几乎没有无用的场景。
满满的90分钟,观后过瘾的很。
7、演员集体给高分,男主角演的很真实,看不大出明显的表演痕迹;女主很年轻、很漂亮,演的也很不错。
部分演员来自当地,此前并无表演经验。
更令人吃惊的是,影片中黑帮的成员,有些居然就是现实的黑帮人员扮演,真正的本色演出。
8、导演的处女座便有如此水准,殊为不易,以后当持续关注此人-- Cary Fukunaga。
ps:有两个小细节值得留意:一是黑帮自制的钢管简易枪支,以前从未见过,威力还可以;二是,女主在火车上给男主的食物,应该就是纯正的“墨西哥鸡肉卷”了吧?
呵呵。
生活怎么会如此艰难?
说完这句话,我觉得很矫情。
是啊,的确很矫情。
很幸运能生活在一个没有战火硝烟没有黑帮贫穷肆虐的国度。
即使重庆的黑帮打击如火如荼,偏安一隅的我们还是没有深切感受那种生活的迫害。
更多的压力来自其它。
我很希望威利能活下来,可惜,生是黑帮的人,死是黑帮的鬼,当他进了这个组织的时候,便不允许脱离。
不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材,但还是震撼。
贫民窟,那漫山遍野的房子的确壮观,那其中隐藏的贫穷与罪恶又何其多。
一场为情复仇与一场偷渡阴差阳错的触碰到一起。
现实主义的外壳下蕴藏着理想主义的内核。
令人发指的中美洲社会现状与时刻散发着令人冲动的情感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行影流畅、大气又不失细腻。
凯瑞·福永 Cary Fukunaga,一个值得记住的新锐。
未来 是你不知道的一段路 晨光、细雨、雾霭 村镇、边防、黑帮 未来 是过一天算一天 是躲得过的子弹 是避不了的爱情 未来 是这列火车要去的终点 再越过山川、草原、国境线 那是理想之地 可谁能够到达那里 未来 是不能遗忘的一串数字 未来 就是除了这里的任何地方 我也曾有过美好的回忆 发誓要捍卫自己的帮会 内心的善良 让我背叛、逃离 我不曾恐惧 因为你和我在一起 我倒在去未来的河边 我最亲爱的兄弟 用他稚嫩的手扣动扳机 你的呼叫、挣扎 淹没在枪声里 我知道 我去了属于我的未来 在起航的河边 暮色依然 熙攘的船流里 可有下一个你 我……《无名》墨西哥
总是会遇到一些人一些事让生活发生改变,然后变成完全无法揣测的走向。
生活本身就是顺逆时针的交错。
重要的是一路都在相遇、告别,然后改变。
然后曾经怨天尤人的自己,无病呻吟的自己,乖戾的,矫情的,都会消失。
整个心灵安定下来。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人想到很多事情,这部就是吧。
说什么R级片都是很外在的,毕竟中国人还是保守的,很多外国习以为常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就很奇怪。
滤去这样类似民风的东西,这不得不说是一部相当深刻的电影。
一段命运交织。
Casper告诉sayra自己叫willy的时候,他完成了从casper到willy的彻底转变。
他爱着的那个女孩子的死使他松动了对组织的依赖,而和sayra的逃亡使他最终在灵魂上面洗涤了自己。
从一开始就喜欢willy这个角色,喜欢他无所畏惧的抬起自己的下颌,微闭着双眼看向远方。
在这个社会里,他要好的生存,必须混入gang中。
他没有错。
他也想保护自己的女人。
可惜他无能为力。
他和sayra在一起的旅程时候,两人是抱着同样的绝望迷茫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吧。
他们的坚毅隐忍还有他们的伤痛使他们走到一起。
很多次很多次,他们眼神交错,并不说话。
Sayra说,我相信你。
只要和你在一起。
Willy微笑着说,我当然会和你一起。
没有忘记Willy跳车时回望的眼神,也没有忘记在他不断回头时候身后出现sayra颀长的身形。
那个时候他应该是又开心又烦躁又不知所措吧。
他一点一点抠掉自己的泪型纹身,他把记录和过去女友的相机当渡资给了渡河的人,他是想向过去说再见,他是想和眼前的这个女孩子永远在一起,可是太晚了。
即便这个女孩子不顾生死的要和他在一起。
Willy死之前只是望着那个曾经被他一手带大的男孩子,说,smiley。
他知道他教给他的一切会使他杀了自己,即便他在火车上放了他,不让他跟自己同罪。
但是在这种生活中,善意有时候只能害了自己。
所以他只是闭了嘴,被射杀。
Sayra看着willy被乱枪射死,在河里挣扎,哭泣。
不会忘记在那些好像没有尽头的道轨上,坐满偷渡客的火车上,willy和sayra靠在一起,言语是那么的少,只是一起生存。
我相信那个时候他们希望这些时光永远也不要走到尽头。
带着南美的热烈和纷乱,用深厚的内在情感震撼心灵。
少有的直接描述南美偷渡非法移民的过程的故事。
一个内心和尊严被千万次蹂躏的黑帮青年,在心爱的女人被自己的老大弄死后,在老大又一次企图强迫一个准备偷渡的少女时,举起了手中用来抢劫的刀,脆脆地砍死了老大,因此被黑帮追踪。
而他就此踏上了和这个少女一起偷渡的旅程。
最黑暗的部分不是帮派的争斗,抢劫,暴力, 而是跟着主人公Casper学徒想要正式称为黑帮的小孩子,Smiley主动请缨去铲除杀死老大的Casper,并且在最后Casper跑到他面前时,举起了手中的枪,一枪一枪地打死自己的师傅和兄弟。
镜头摇在这个孩子杀人后的脸上,迷乱,伤心,无奈,骄傲,力量全部写在这个孩子的脸上,而黑帮的历史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贫困和混乱的南美正是黑帮发展的肥沃土壤。
如果不是字幕译得太差,这片或许我会给80分,而不是现在的60分。
很多细节都因为字幕的原因而看不懂,好在不影响对整体剧情的理解。
其实也是因为剧情并不复杂,即使没有字幕,相信大多数人如果能坚持看完,也能懂得故事的全貌。
威利是墨西哥一个街头帮派里的小混混,笑脸是威利新收的小弟。
帮派老大看上了威利的女朋友,逼奸不成失手杀死了她,威利伤心欲碎。
在一次打劫过程中,老大正欲对被劫的小姑娘图谋不轨,被威利从后面一刀砍死,替女友报了仇。
威利从此开始了亡命天涯的旅程,被救的小姑娘爱上了威利,威利为了不拖累小姑娘,答应把她送到美国和墨西哥边境。
而在另一边,笑脸回到帮派,为显示对帮派的忠诚,领着帮众开始了对威利的追杀。
在美墨边境线上,威利帮助小姑娘度过界河,这时黑帮也已赶到。
威利夺路而逃,最终却死在笑脸的枪口下。
开枪后的笑脸木然地望着威利的尸体,因为有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刺青,十四岁的脸上仍然挂满稚气。
越过边境线的小姑娘拨通了美国亲人的电话,迎接她的,将是安全的平静的不再担惊受怕的全新的生活。
影片的风格和贾樟柯的电影有些相似,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激流暗涌,对墨西哥贫穷混乱暴力横行的社会现状的刻画,让人触目惊心。
而对那种朦胧感情的描写,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写意留白,不觉回味绵长。
一幅秋天的画,温馨惬意,映入眼帘,却有莫名的伤感,是因为墨西哥电影。
在我的观影感悟中,墨西哥电影及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特别是当代的,放置于浩瀚的电影世界,就像整齐干净的街道上矗立着的广告电线杆。
上面杂乱无章地贴着各类触及生活面目的小广告,经历狂风暴雨,颓然破败与傲然簇新交相辉映,那是一处斑驳陆离的景象。
同样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的墨西哥电影,在展现文明与野蛮赤裸苟合的题材上,它一直独领风骚。
地域与本土文化主导了创作的基调,但能如此勇敢地直面狰狞咆哮的生存状态,并毫无修饰地袒露社会全貌,墨西哥电影一直勇往直前。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墨西哥电影一直处于苟延残喘的窘况。
欧美各国电影人对墨西哥电影的“混血”培植兴趣盎然,这不知是雪中送炭的好事,还是占地为营的“文化侵略”,总之墨西哥电影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直战斗在生存线上。
但有关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奇闻异事”却从未被冷落过,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播、文化共享带来的好处。
墨西哥的故事也擅长讲社会政治、犯罪暴力、色情伦理,但没有阳春白雪的高傲,也没有下里巴人的平实,仿佛只有一杆上了膛的枪,两条奔波在死亡线上的腿,还有那头顶上一轮焦躁的红日。
像《爱情是狗娘》,又如《边城小镇》,《无名》同样也是一部揭露用罪与罚的魔爪蹂躏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社会片。
也是我关注的各国新近导演长片处女作中表现优异的一部作品。
导演凯瑞.福永,77年出生于美国,是一位瑞士日本混血帅哥。
若没有幕后资料做参考,很难想象如此沉稳犀利的电影出自一位首执电影导筒的年轻人之手。
电影讲述的是生活在洪都拉斯的女孩塞拉与父亲及叔叔准备偷渡到美国的故事。
的确是有关移民的问题,但又深入到了当地民族矛盾及黑帮恩怨。
一开始,故事像两条岔开的铁轨,分别从女孩塞拉与男孩威利各自的背景延展向前,到影片的第一个高潮处,两条线并轨,威利与塞拉相遇,两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威利=卡斯帕,一个人两个名字。
又遇到类似的情节,嘲弄命运,也在向无法逆转的人生低头。
威利向两个女孩子自我介绍时,都会用这个名字,而卡斯帕只代表着他的黑帮身份。
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威利不是天生的坏小子。
我用威利与小不点儿伯尼托做比较,真正的坏与忘恩负义不是练就的,而是像笑面小子这样,在幼嫩的骨血里滋长出来的。
或许威利也可以做个狠角色,如果他的女人没有被老大侵犯并致死。
但他多少与他们这些用人的尸骨当狗食的亡命之徒不同,这个还残留着梦想的年轻人,在他私藏照相机的时候,就表露出来了。
威利得知自己的女人已死,转身憋住泪水与愤怒的那一幕,拍摄得特别精彩。
老大里马尔戈带着威利还有笑面小子攀火车劫财时,风雨中、雨布下,营造的不安与变数的气氛也很真实。
而类似这般细致又生动的桥段,在塞拉这组展现逃亡人的画面中,更是随处可见。
等火车,扒火车,躲边防巡警,塞拉父亲消失没影的过程,都要怀疑这样的画面是创作还是纪实了。
在表现帮派势力间的矛盾时,有两组镜头耐人寻味。
当火车飞驰在拉马拉地盘上时,当地的居民会向车顶上的人群扔去友好的水果,而当火车进入夏瓦拉人的区域,连放学的孩子们都会向火车上的人掷去石头。
显然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直接升级到了民族内部的斗争。
帮与帮之间有杀无赦的恩怨,帮内同样有对待战友像秋风少落叶似的无情。
杀了老大里马尔戈的威利根本无处可藏,追杀令甚至可以上报到纽约的帮派大佬那里。
无需怀疑,这种命运一开始就属于黑帮小混混。
即使满身刻着一样的刺青,见面打着一样的手势,在触犯帮规时,一样处决,没有废话。
威利在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这群逃亡人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女孩塞拉的爱。
但他不愿连累塞拉,于是独自跳离火车。
塞拉偷偷跟他下车,威利转身看见她的那一幕,我也跟着惊了一下,我就知道这事儿不会有好结果了。
虽然我那么希望用艺术悖逆一次生活,给“恶人”威利一次机会。
在越过小河就能得到新生的边境线上,威利遇见笑面小子,那一幕对我来说具有戏剧性。
可能很多人与我感受不同,冷酷的现实就该是这样的结果。
我是在心中为本没有悬疑的两个人物系上了美好的幻想,因为对笑面小子存有希望,于是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戏剧冲击力。
当然,现在想想,电影的处理手法是成熟客观的。
最后塞拉拿起电话,按下父亲强迫她背下的电话号码,接通电波的那一刹那,看到她的脸,我有万般思绪涌上心头。
不容易啊!
生活怎么这么艰难?
塞拉曾经告诉过威利有关通灵师帮她占卜的事,“我能到达美国,不是因上帝的庇护,而是在魔鬼的帮助下。
”这句台词,绝对称得上时本片的经典台词。
导演凯瑞.福永在拍此片之前,了解相关偷渡惨剧时,心中许是有了无限的悲悯之心。
偷渡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改变当地人的生存状态才是根本。
上帝疏忽的惨状,魔鬼都不忍袖手旁观。
结果还算圆满吧!
虽然影片中所有人的生活满目疮痍,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塞拉向着更远的北方前进,而塞拉叔叔虽走在返乡的路上,有一天还会再向北方吧。
美国不是所有人的庇护所,它也要拣选幸运的、有希望的人,而这就是严酷的现实生活。
电影《无名》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示了全面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们冒险送出情报的情节。
导演程耳用悲怆史诗般的情感,负载着中国沉重历史记忆的背景时空,展现了舍生取义者的信仰光芒和侵略与帮凶者的狡猾讹诈。
首先,电影的形式设计非常独特,具有非线性叙事的特点。
影片并没有从1937年至1945年的革命时期开始讲起,而是选择了从故事的中间部分切入,让观众刚握住拼图的几个残片,就发现自己与人物已经置身于历史的契机与舞台之上。
这种回旋结构使得电影更具复杂性和深度,让观众在情节流转中始终惦念、惴惴不安,与剧情不断地进行着可能性的拼接。
其次,电影的视觉美学非常精致。
导演程耳对画面美感有着极致追求,塑造了端庄雅致的人物,捕捉了凭空而出却又极其准确的时代气质,营造了静谧安稳却又时刻会爆发的氛围张力。
这种个人化的风格使得电影在视觉上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此外,电影的剧情设计非常巧妙。
它设置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更有意义的谜题,让观众沉浸于剧情之中,参与到这段波谲云诡的岁月中。
这种“无名”既是谜面,也是一种潜在的阐释和暗示。
最后,电影所展示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都非常真实生动。
它呈现了1937年至1945年的革命时期上海的艰难时刻,中共地下党员冒险送出情报,信守誓言,用默默无名的奉献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历史符号,更是具有情感和个性的真实人物。
总之,《无名》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示了全面抗战时期地下工作者们冒险送出情报的情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它让观众沉浸于剧情之中,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沉重和复杂。
外国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这导演野心确实大 也确实有能力和自信 无怪能起来 起手式就敢于拍这种腔调来写人 节奏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处女作能成这样基本差不了了 再后面简爱到真探更把形做的漂亮 还是很有追求和精神的 这片儿有好几处类似前女友死前后几场戏的情绪鸿沟很突兀 主要故事本身一般 要表达的各种情分又太多 没承载的住
开往幸福的火车,跟《上帝之城》一样优秀的异域电影
Didn't realise it's a 2009 film... later in 2013 Who is Dayani Cristal was about the same topic - border crossing between Mexica and USA. This one also talks about the gangs. Just a snippet of life, everybody is nobody. Surprisingly watchable.
客观上说,导演的技术很娴熟,片子拍得也很流畅,有主次,但作为一部严肃题材的讲偷渡的片子,它实在太戏剧化、太煽情、太干净、小伙太帅,小姑娘太漂亮,以致我在感情上难以融入~~
我挺喜欢墨西哥,和墨西哥人,比中国人厚道,写实的一部片子,多加一星吧
1.远景空镜头里的神秘幽美与黑帮的暴戾/生活的艰辛 形成了极大的反差;2.塞伊拉:父亲/叔叔 面对自己被凌辱也无能为力,那个拯救自己免于被强暴的男人便是生命里的英雄;3.威利:她成了自己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你害怕吗?不怕,我已经自己毁了我的人生!
墨西哥偷渡客和黑帮仇杀的交错史
好健康 醇美的女孩子。。。
一点点收容所温馨感被剧情浅尝辄止,导演也似乎想把绝望冷峻走到底,部分情节有点戏剧性,眼角纹着泪滴纹身注定是一部文艺风格的墨西哥黑帮片,缺少那么一些爆发感,跟十八街帮的枪法一样永远打不住目标,但多少透露出的小美好让我莫名喜欢这部电影。题外话:制片人够叼
虽然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局,依然对那个帮派小孩恨得牙痒痒,是的,这货最可恨。
特朗普收紧移民政策情形下看这部电影很应景,黑帮与偷渡的故事向我们揭开了拉美世界的美国梦之旅。导演的叙事功底很强,节奏流畅且不流于平淡,短短90分钟展现出当地贫穷斗恶的现状,生死一念的无所畏惧和追求新生活的迫切渴望形成强烈的对比。只是爱情戏的出现太突然,最后的爆发难以归于平静的收尾。
其实就是个将偷渡的电影。偷渡者除了漂亮的都得死。
剧情的主线到最后有点分离。
三分半
每个牛逼闪闪的帮派少年总有一个软肋是姑娘。三星半。
穿越香蕉共和国 一起烤点柴火吧浓烈绚丽的中美洲长着形形色色的魔鬼稚气未脱的小男孩被刻上荣誉勋章爸爸让你一直默念的号码终于被按下
南美北美离得那么近,但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啊!小孩子就开始混帮派,说杀人就杀人,杀了真喂狗,根本无法无天没人管,每天一大堆人等着扒火车偷渡,OMG实在太可怕了!和《上帝之城》当然没法比,不过另有一番真实自然。P.S.男主那个胡思乱想吃干醋的女友太蠢了!P.P.S.难道他们不会游泳吗?
拉美的特點,黑幫、槍戰、相互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