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到一半,但是忍不住把剧情介绍看完了,因为李小璐 和 潘虹的关系,我想坚持着把这部剧看完,虽然有些俗套,但因为演员出色的演技还是值得一看.一个中等富裕的家庭,一个俗称MOMMY BOY 的老公,一个强势的婆婆,除了多一个嫁不出去的挑刺小姑,觉得这是一个挺典型的家庭..身边很多这样的MOMMY BOY ,都20+ 了,还长不大,什么事情都还要给妈妈打电话,花父母的钱买房,要在父母的旨意下选女朋友.等着父母为自己的小家庭小事业添砖加瓦,遇到事情没一点魄力和担当,80 后说 90后脑残,但是80后自己也多是这样长不大的奶孩子,一脸的奶粉气...前几天和YY 电话,YY 辞职了.也不是一时冲动,只是觉得那份工作,那份薪水太辱没她的能力和智商.本想去CC 投奔在读博的男友,谁知道男友却在电话那头抱怨她太冲动.YY 心里难过,之前什么都说的好好的,真遇到事的时候就缩起来了.其实YY 并没有想让谁养着她,只是需要一点安慰,需要一点鼓励,只要一句有有承担的话,她就能高兴了.我了解YY,是一个特坚强的小姑娘,只是它男友的一时软弱让她很是失落,她真不想将来遇到什么风浪的时候,还是她一个人在担着...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玩偶之家 ,虽然是不同的桥段,但感觉怎么有那么点类似的味道在里面. 李小璐到最后还是出走了,带着孩子..娜拉也出走了,在那个时代有着那么非凡的勇气. 虽然原因不同,但是还是看透了一些东西,曾经的甜蜜,曾经她无私的付出,原来那么不堪一击,原来那么一厢情愿..YY 说就不能找独生子当男朋友,要找一个在家里是老大的男生..YY 有个很有能力的哥哥,靠着自己的努力不到30 岁就有了很不错的成绩.YY 失业了,给哥哥电话,他什么都没说,只说了句,那工作早该辞了,有什么困难有哥呢...YY听了心里特温暖,和我感慨,关键时候还是自己的亲人好.说的我心里一阵羡慕,一阵悲凉,我有个这样的哥哥该多好,小时候独自占有了全部的爱,现在要多一点爱都不可能.突然有点悲哀,为什么关于80后的婚姻电视剧都是悲剧.生活就是这样不给人留有余地,总是各种问题摆在你面前....
毫无疑问,陈大可在瞬间触发我的愤怒和鄙夷情绪上,近几年鲜有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能比得上。
尽管我不愿意,但我需要承认,这是一种直抵三观的震撼力量,在我有限的观影观剧生涯中,真的少见这样让人彻底陷入沮丧的卢瑟了。
作为一个小烂片爱好者兼反派人物拥护者,陈老师的令人愤恨是如此彻底,以至于刘易阳、楚牧和李亚平们的在我的印象里都变得美好起来了。
插一句题外话。
在看完画壁之后,我反倒能以最宽容的态度来看白蛇等等其他片,一度没想清楚这里面的缘由,现在算是理顺了。
就像陈大可让刘易阳们变得美好起来一样,一部“出乎意料”的烂片,是会让其他烂片显得不那么难堪的。
我是看到17集才意识到陈大可之为陈大可这件事的。
陈老师在前16集,淋漓尽致地表演出各种无耻,展示出各种无下限之后,终于在不经意间闪现出了卢瑟之为卢瑟的一条线索。
事情是这样的,在家庭矛盾集中爆发,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起涌现的背景下,陈老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卢瑟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逃走。
然而陈老师屌的地方在于,即便是离家出走这件事,他都能轻松自如地突破自己一再刷新的底线:住在酒店里张手跟他妈要参加同事婚礼的份子钱。
就在陈老师愉快地跟大家吃吃喝喝之后,他的一位高中女同学偶然间跑出来,劈头盖脸就赞美陈当年在学校是怎样的风云人物,言辞中流露出花痴般的崇拜。
是的,一无是处的陈老师曾经有另外一个形象:完美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有一则纲领、两大法宝,纲领是“我也是为你好”,两大法宝是恐吓和羞辱。
恐吓教育已经渗入到了父母们的骨血里了,大概每一个中国小孩都曾遭受过“假如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会成为XXX”的威胁。
羞辱就更为经典,就在今天还看到西安一个小学,居然给学习不好、不听老师话的孩子戴绿领巾。
当此一种傻逼到令人发指的羞辱教育被批评指责时,小学老师振振有辞的回复是这样的: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这是一种激励措施。
看到没有,在伟光正的纲领指导下,实施任何手段就都应该是能被接受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陈大可也有他的可怜之处。
在年龄和经历的传统角度看,陈大可成家立业,算得上是个成年人,但是从行为处事看,他又像一个中国式教育下的可怜小孩。
恐吓教育常常出于一个蛮横的“立场观”,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讲道理讲立场,就是说父母会在乎孩子是不是听话,而不在乎自己说的话通不通,教育孩子的出发点不是“这么做是在理的”,而是“这么做是孝顺的”。
当父母的这种权威受到挑战时,就使出恐吓手段搞定一切:你不听我的话?
那你将会有XXX的后果!
于是你就会看到,陈母在陈大可成年后,仍会用乖、听话之类看似洋溢着母爱的光辉,实则刀光血影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在这种畸形又持续的教育下,陈大可被驯服成为一个没有是非判断力的人,任由陈母包办一切。
而当陈母的立场受到挑战时,她又会拿出恐吓教育的老办法,每每奏效,比如威胁陈大可与局长之女分手,那将会丢掉工作。
对于被驯服的陈大可而言,成长的烦恼就是一个人总有一天需要自己去面对问题。
以往的乖孩子陈大可面临一个问题时,第一反应当然是找妈(如果你注意的话,你会发现罗佳扮演了和陈母一样的角色),当母亲和爱人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局面就变得难堪了。
比如回不回南滨这件事,陈大可仍然是听话的办法,在北京就听丈母娘的话,你让我留京就留京,但是一回家,那就听母亲的话,你让我回南滨那就回南滨。
然而当他用“听话”的办法同时应对母亲和丈母娘时,问题很快就来了,她们有时候是矛盾的呀!
这在“我只要听话一切就会运转自然”的陈大可那里,是怎样的一种摧毁教育。
和那些乖孩子面对失败的方法一样,陈大可选择了看起来最简单,却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逃避。
所以陈大可的离家出走,正是一个乖孩子在成年后的彻底失败,他甚至只能找到一个加剧问题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也就在这个时候,那个花痴崇拜者恰如其缝地出来了,“你当时长得又帅,学习又好”,那些昔日的荣光一下子点亮了陈大可。
你还记得那些“就你小子不成器,你看人家XXX多优秀”式的羞辱么?
ok,陈大可就是那个优秀的人家XXX。
作为儿时被羞辱的大多数,其实我并未意识到没被羞辱的一小撮也是受害者。
作为优秀的乖孩子代表的陈大可们,在被羞辱群体的衬托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光环。
正是在这个扭曲人生观的认知下,成年陈大可的无耻才总是显得那么理直气壮。
嗯,在恐吓和羞辱的双重教育下,陈大可成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乖孩子,而这,也正是陈大可所有悲剧的源头。
佳佳的坚强、忠贞、善良、大度、漂亮,着实让人喜爱珍惜;大可善良但却软弱,守候但却背叛,又让人深感惋惜;还有罗妈的大爱、坚韧、智慧,给人以深深感动。
陈母可怕的影子可能离现实有点远,但在目前一个道德真空的中国却处处可见,让人心颤栗。
这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电视剧,值得推荐。
母子恋情在家庭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普遍的,无论是在父母双全的家庭,还是在只有母亲、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都是如此。
家庭关系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关系,它表现了其成员间的一种全面的合作与互动,不仅有经济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还有情感的、心理的和性方面的,家庭成员利益攸关,是社会中最深刻、最亲密、最全面的一种社会关系。
所以人们在表达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之时总是用“我们是一家人”、“是兄弟”、“是姐妹”来比喻。
在家庭中,包括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亲子关系又是家庭关系中最深刻、最密切的一层。
在重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中国更是如此。
和父子关系相比,儿子为母亲所生,不夸张地说,在母亲受精、怀孕和分娩期间,母子关系就已经发生了,以后又有母亲对儿子的哺育、抚养、教育……直到他们长大成人,走入和自立于社会,母亲对儿子的付出、贡献是无法计数的。
虽然我们很难接受母亲占有完全的儿子的潜在意识,但这一点却不难理解,母亲常常将儿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这种心理在一定的时间和情况下必须进行遏止,在社会伦理道德约束下,母亲必须意识到儿子的所有权的转变。
杜拉斯与雅恩的"母子恋" 表明,由于某种“未完成情结”的作用,女性往往会在“母子恋”中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
这一点在张问琴的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她并不是出于“我是为了你好”,也并不是因为罗佳没有一个当局长的爸爸,更不是因为以为罗佳怀的是女孩。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不论儿媳妇是谁,这个婆媳关系都不会稳定。
张问琴对儿子的爱已经快要达到第三阶段(性关系)了。
对于一个如果没有生了儿子就是财政局局长的女人,这种占有欲就更为强烈,儿子是牺牲了她的事业换来的,所以理应属于她一个人。
爱情、亲情、友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很多人都知道友情可以转化为爱情,那么亲情当然也可以转化为爱情。
当然亲情转化为爱情当然需要特殊的环境和背景。
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在爱情和婚姻中,夫妻之间在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爱情会转化为亲情和友情。
或者说在夫妻之间的爱情中会慢慢增加亲情和友情。
因此感情是可能互相转化的。
这有待于心理学家去研究这个课题。
而张问琴所代表的族群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人们常用母爱来比喻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最值得尊敬的爱,最应当回报的爱,并不过分。
因此,母子恋情,特别是母恋子,是自然的、普遍的,只是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表现而已。
当然,这里所说的母子恋情是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刻情感、爱的关系,而不是其他,不是母子之间互相占有。
由于今天的年轻人更讲求家庭中的爱情,由于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远远超过原亲子关系,新一代夫妻也要生儿育女,因此,婚后的儿子可能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情感和精力转向妻子(母亲的儿媳),此时作母亲的会不适应,甚至不愉快,有“相对剥夺”感。
有些母亲可能认为是儿媳把儿子“夺走了”、“教坏了”,儿子为自己所生、所养,是自己的至亲骨肉,被他人夺走了,是“不能容忍的”。
在一些家庭中婆媳冲突,婆媳关系难处,根源多在于此。
做儿子的有时也很为难。
现实的家庭生活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婆婆的原因,都是由母子恋情引起的,但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比如像一些案例中所说的,做母亲的对儿子和儿媳的交往看不顺眼,干扰子媳间的性生活,对儿子关心已经怀孕的儿媳也不满,说儿媳将儿子的魂勾走了,甚至有的做母亲的为了自己,反对儿子恋爱、结婚,都是例证。
在母子恋情中,母亲往往是主要方面。
做母亲的应该有宽广和博大的胸怀,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做母亲的应当从自身的经历中(自己也是从做儿媳过来的)理解自己的儿子和儿媳,理解儿子长大总要独立成家,他们也要生儿育女,走过新的人生之路。
这是家庭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儿子结婚之后,母子恋情就有了新的内涵,母亲应当支持儿子亲近儿媳,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以此为欣慰,这才是对儿子的爱。
子媳有了自己的家,也不忘孝敬父母,从而形成了两代家庭关系的良性循环。
中华民族有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叫做“见不得别人过得比我好”,在号称数千年古老文明的传承和发挥之后,此一项美德几乎发展到了“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的程度。
写婆媳剧的编剧们只要掌握了此一点,基本上十来集的量不用走脑,随手就能凑得出来。
作为一名婆婆兼小媳妇双重视角的观众,我只能说这两个看起来的天敌,本来就不应该有任何冲突,因为在现实中,她们会尽量保持住一个“让对方看起来不那么面目可憎”的距离。
事实上,婆媳之间的相处,比起任何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处的困难程度,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婆媳剧的剧情发动机不是别的,正是一个不成熟的嘬奶货在中间自觉不自觉地作祟。
当然了,怂包如陈大可刘易阳和李亚平们,也是有现实困境的。
他们生活在一个,需要付出额外多的努力才能过上比较体面生活的社会里。
这额外多的努力是如此额外地多,以至于一批本来勉强能靠自己的年轻人(陈大可是不指望的,刘易阳和李亚平还行),也滑入了嘬奶为生的一拨儿人去了。
以回家发展的陈大可为例,他的房子是父母耗尽了一生积蓄才购买的,工作是母亲欺骗局长大人及其女儿才得来的。
表面上看起来,陈大可就是北漂们常常念叨的“在家乡生活的幸福表弟”,而事实上,这所谓的“幸福生活”是陈大可牺牲了自己独立自抉的机会才换来的。
在这种幸福的生活里,父母出于“我也是为你好”的动机,确实就可以随便摆布陈大可的感情、事业以及生活等等。
所以婆婆在对待陈大可与罗佳两口子的态度中,始终表现出的“就是见不得你们好”,虽然发自愚蠢的“没有不是的父母”和“其实我是为了你好”的设定,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陈家父母确实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能力指手画脚。
婆婆大人的根据是这样的:房子是我给你的,你幸福了;工作是我给你的,你幸福了;老婆假如也是我给你找,那你不是更幸福?
你为什么愿意接受房子和工作,却不愿意接受我给你找的老婆呢?
甭说,一准儿是罗佳害的,那问题清楚了,为了让你更幸福,就是不能见你和罗佳好。
如果说婆婆们的行动有一个逻辑线在的话,那么婆媳剧中为了凑剧集而设置的小姑子,就纯粹是霸道地不解释风格了。
无论是老剧婆婆媳妇小姑,或者是当婆婆遇上妈,都有一个简单干脆,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的小姑子存在。
为了配合土鳖观众们贫乏的想象力,编剧常常会把小姑子们设定为已然被妖魔化了的人物,比如老处女、女博士之类的。
土鳖观众会以小姑子的种种行为乐变本加厉地妖魔化老处女和女博士,而在有见识的观众看来,这只是编剧偷懒的办法,他们简单粗暴的把“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作为一个重要人物的单一动机,并且乐此不疲。
为什么编剧如此懒惰、蛮横并且任性,观众却毫不介意,并且乐在其中呢?
请注意,国产剧是给国产人看的,开篇儿咱就说了,在神州,“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一项传统美德,乃是一种普遍心态。
所以最后的结语是这样的,我身边的小城镇青年们,包括我自己,总会在沮丧时,找点儿精神鸦片安慰一下自己,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假如我当年回到家乡”的幸福畅想。
但是畅想归畅想,小镇青年们还是漂在北上广,因为他们心里深深地知道,倘若真的回去了,又怎么能顶得住理直气壮见不得你们好的婆婆/丈母娘,以及斜刺里杀出的小姑子呢?
在辛亥革命、画壁、白蛇传说和全球热恋之后,小烂片兼婆媳剧爱好者的忍耐终于到达了极限,每一次从影院里出来,悲凉伴随着呕吐感就呼啸袭来,我只感觉自己生活的并非人间。
在这种情形下,当我无意间看到一部名叫《当婆婆遇上妈》的国产剧,除了久旱逢甘露到泪流满面之外,别无他感。
如果说电视剧是我人生智慧的来源的话,那么婆媳剧就是我人生灯塔一再得以调正的第一助力。
盖因婆媳剧的编剧们往往有着如此畸形的三观,以至于观剧过程中,我总是竭尽全力想学汤姆猫,做出那种眼球弹出,四肢拉长,下巴砸到脚面的表情。
与编剧们的智情商配合的,是导演们儿戏到怪趣的手法,加上各种演员总是摆出一副“你抽不死我,你就不是人”的挑衅演法。
看国产婆媳剧,每每都教人在奇异的冒险之中,领略到别样的人生体验。
《当婆婆遇上妈》的女主角是李小璐,说起来李小璐老师也是我少年时的偶像之一,作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熊孩子,我的少年时代也是在迷恋周慧敏、梁咏琪、李小璐等玉女中度过的。
我至今记得,李小璐第一次展示出震感我人生观的美,是在《都是天使惹的祸》。
当时我迷这部戏迷到不行,别的且不为,只为护士装的李小璐,当真是惊为天人,樯橹灰飞烟灭。
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我遭受国产片和婆媳剧各种飞踹直至鼻青脸肿之后,再一次看到李小璐,那种昨日重现的美好感觉一下子用上心头。
然而就在我预备热泪盈眶把自己感动到屁滚尿流之时,李小璐老师弯腰了,圆口T恤衫的领口突兀涌出两坨浑圆到霸道的肉球,我一下子就愣住了。
尼玛,那是什么!
亲爱的小璐,你到底肿么了?
除了失语中默默流淌出两行清泪,你还能指望说些什么?
看《当婆婆遇上妈》这部剧,就像多年之后再次看到李小璐老师的胸部一样,有一种真实存在的不真实感:你明明觉得它们似曾相识,但又却是那么真真切切地感到不真实,以至于整件事显得有一点点荒诞。
是的,我是在李小璐弯腰挑海鲜时才意识到这一点的。
而荒诞这件事,要往深了究,就是编导实在太懒,懒到只想把简单的冲突动力一用到底。
他们不想着建设有血肉的人,不构想合理化的细节,剧中人都像提线木偶一般,儿戏,愚蠢,透着一股生硬、霸道的气息。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李小璐老师的胸前,曾经承载着少年们的梦想和其他的一些美好,他们温暖、柔软,虽然不那么大,略显平淡,但是却有一股感染人的生命热力。
然而现如今,当少年们看着她那威武雄壮的两坨,一如周遭的世界,愚蠢、丑陋,蛮横地想要横扫一切。
它们突兀地就在那里,却与周围一切虚假和繁荣构成了一种和谐。
ps.奇艺和优酷都只更新了前两集,资源大人要是有全集在线或者下载,顺手丢一个吧,谢了。
这部片全家一块儿看的,一度令我妈非常担心我将来嫁人怎么办,一度令我爸评价为是增加我现实眼光的好教材……我呢,只是觉着,原来真有些男的,不管长的好不好看,会不会玩浪漫,是不是好脾气,是不是爱你,说得好听不好听,首先,他懦弱,站不出来,也不知道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承诺,那就滚吧。
不过陈大可后来也终于开始长大了。
对于长辈,我简直是切身体会,不管他做了什么,千万不能落下不尊重长辈的把柄,哪怕你装笑装勤快,而且千万不能当他面对让他感觉到他儿子受虐待。
如果不是脑袋少根筋或者打算住深山老林去,不被祝福的婚姻别太天真,等等吧。
还有,珍惜亲爹亲妈,再怎么着生活中把你磕着碰着不理解你了那还是真心护着你爱你的人。
非要贴标签的话,真的很不具备婆媳的特征,尼玛豆瓣还给分类到喜剧里面,真是瞎了眼。。。
婆婆的神经病我就不多说了,在她的溺爱下,养出那样的儿子一点也不奇怪,没见过哪个妈一搞装病来耍自己的儿子,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儿子好,我如果遇到这么个妈,我就拉着媳妇私奔去,没有理由,绝不回头但是佳佳也有不懂事的地方,当他俩千辛万苦搬出来住的时候,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像个大小姐,不做家务,不做饭,不照顾自己的老公,还嫌自己老公不会赚钱,(难道是她的职业病吗,每当碰上这种类型的电视剧她总这样说自己老公),这是公主病,得治,你要是那么嫌弃他,当那个富二代追你的时候你咋不跟呢?
虚伪大云是最可怜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的挑唆根本不是问题症结,她不会与男人相处,所以她得不到爱的人的心那个小三,我简直无语了,哪点看出人家大可爱你了?
人家哪天把你睡了?
我楞是没看出破绽。。。
好不容易骗了套房子还尼玛是烂尾楼,这个情节看着不是很明白,明明是2人一起到售楼处签的约,怎么就骗过了大可妈那种贼精贼精的人呢?
大概是人品太恶劣了,老天爷看不下去了,所以我也看不下去了。
佳佳生了个儿子,这就是奇葩。
[秋天里的马拉松]“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
叫秋天里的马拉松,男主 角有一个妻子,有一个情人,妻子住在河这边,情人住在河那边,河上有一座吊桥,他每天就奔波在这个桥上,就像你一样,疲惫不堪。
他天真的以为,三个人可以相安无事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到了河边,发现吊桥被收起来,他再也无法回到妻子身边了。
你想知道电影的结局吗?
”[幸福吗?
]“妈,请原谅现在我还只能这么叫您,从我嫁给大可第一天起到现在整整一年了,您忍耐了我这么久,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我记得您跟我说过,从见到我的第一眼起,您就我不喜欢我,因为我霸占您的儿子,夺走了他对您的爱,毁了您为他安排的生活,您有理由恨我,不管您对我做什么,您是长辈,我不会指责您,不会怨恨您,我只想问您一句,您幸福吗?
在整个过程当中,您有一天幸福吗?
到现在了,您成功了,您又真的幸福了吗?
”“大姐,坦白地说,当我知道是你引狼入室的时候,我恨过你,恨得咬牙切齿,但是现在我不恨你了,因为我知道,因为这件事你自己也不幸福,所以我愿意接受你的道歉,并且谢谢你在医院对我的照顾。
谢谢。
”[半颗牙]“还记得那次运动会吗?
我跳高的时候,不小心摔在了垫子外面,摔掉了半颗牙,你疯了一样地把我送到医院,拔牙的时候钻心地疼,你一直紧紧握着我的手,一直陪着我,后来你告诉我说,这辈子你愿意做我那半颗牙,至少没有你的时候,会疼,从那一刻起,我爱上了你,就是因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人家都说,做人的老婆,要经得起谎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住眼泪,放得下诺言,这些我全经历过,很遗憾,我没有那么坚强,我连拔牙的时候都会疼,又怎么能禁得起这么重的疼痛呢?
你喜欢上了别人,我无话可说,如果你们真心相爱的话,我愿意成全,我愿意,真的。
”“离婚书上写的很清楚,除了我肚子里面的孩子,我什么都不要,一分钱也不要,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抚养费不需要你们付,只要你们肯在这个上面签字,我们就两清了。
我知道你还不相信我,我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再念给你们听。
”“拿去签字吧。
”“松手吧。
”故事的开始,是戏剧化的,但总算是在我们接受的常理之内,我们中的很多在开始的时候一定也有受到父母反对的经历,故事的结尾,大团圆,是对我们在当今将爱情和婚姻视为奢侈品的一种慰藉。
我和同学谈起这个故事,她说,在现实生活中,罗佳回到北京,故事就已经结局了。
听罢,心里一阵一阵地疼。
究竟是什么让爱情变得越来越稀有?
是什么把婚姻弄得千疮百孔?
你们的故事呢?
会这样吗?
关掉电视,继续生活……
婆婆各种无理取闹。。。
公公各种气管炎。。。
大姑姐各种变态嫉妒。。。
儿子各种懦弱无能。。。
凡是男的都是妻管严,凡是女的都是母老虎,编剧你以为女观众就喜欢这样的剧情?
女的真心希望男的不要大男子主义,但也不希望男的是软蛋!
你说编剧你,人下班忙一天,看个电视就是娱乐放松,这种剧情你都敢编,观众看得就不窝心难受?!
要是没有新意,就表滥竽充数!
国产剧这几年好不容易有了些起色,就尼玛泛滥成灾了!
以后可以在片头弄个“如有雷同,纯属故意”!
编剧尼玛稿费拿的心安么?!
PS:李小璐还整容,锥子脸,高鼻梁,笑起来非常不自然,罩杯也升级了。
PPS:以后坚决反对我妈看这种婆媳关系的片子,还真叫曾小贤说对了,没有婆媳关系第三者插足别想上黄金时段!
能領奧斯卡的婆婆~
该背时的
婆媳的剧看得都想吐了,编剧还越编越纠结,我是为了娱乐,不是来窝心的
不得不感叹,天朝的脑残编剧们为了收视率已经顾不得什么狗血+超级拖沓的剧情了o(︶︿︶)o PS:看完整部剧完全拜偶老妈所赐= =!
那个happyending是什么东西?在整部片竭尽全力地营造悲情气氛之后,居然是happyending?去! 狂喜欢罗佳她妈!
一群子的变态。。妈妈没个妈妈样,婆婆没个婆婆样,媳妇没个媳妇样,儿子没有儿子样,姐姐没个姐姐样,爸爸没个爸爸样,总之,里面没个人是正常人。。
烂的一塌糊涂
闹 剧
我妈最近一睁开眼就开电脑看pps,我跟着看了几集,觉得,太他妈的荒诞了·······但是得了个结论,总之,未来婆婆哪怕一点点不喜欢你都别嫁,要不然结局有多变态就多变态·······
看了之后是感悟颇多啊。。。
这也太极品了
我居然一直看到结局了。。。为嘛我觉得蛮好看的呢。。。
假,奶,亮。
看此剧的时候妈妈就说,千万别嫁到外地去,要不吵架回娘家都麻烦~服了我滴娘。。
女的全部不省油的灯,男的全部打酱油
冲着潘虹看
看完后,我彻底的恐婚了……要是真遇上这样的婆婆,估计我早就哭死了。
看完之后感动死了!要永远对自己的妈妈好,不能相信其他任何人。
这世界上,母亲最伟大,男人最坑爹
看了都生气!如果现实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婆婆我宁愿一辈子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