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集电视剧,没有一个地方是多余的,只是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电视剧,会让我有一点点无聊啊,对,这就是一个无聊的生活中的世界,生活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你让我再看一遍。
所以有的地方再深一点就好了,至少不会只有最后一下集中释放。
中途是枝裕和是会让你舒口气的,但是肯定不会让你舒服很久,相当于连看几部2小时的是枝裕和的电影,最后一口大气一定要到最后才会让你吐出来,正所谓“步履不停”啊。
突然意识到,在是枝裕和的世界观里面人应该是不能休息的,一定要到死才能真正的舒这口气。
或者说要的是借助死亡来完成与自己的和解?
应该这么说,和解就是和解,死亡仅仅是关系的终结,但是关系的终结确实是个机会能让你好好思考这一段关系,并有机会达成和解,“那就这样吧”。
也可以说,死了就没有关系了,那就没有客观问题了,只剩自己的心理问题了,然后想想和解吧。
突然又意识到在整部电视剧里面有一个人物的世界观和“不能休息”这个相反,那就是沙江老婆大人,我觉得这是是枝裕和故意安排一个世界观相反的人放在主角最亲密的位置上,也确实是一种对比和参考的意思,也让我时时刻刻反观:宽叔的焦虑是否合理。
也难怪老婆这个角色在剧里面处理的比较简单而有点脸谱化,甚至有的一点陌生,她仿佛不在关系中,而是……一下找不到词来描述,同吃同睡的观音菩萨?
超脱?
至少她是独立的,没有和老公产生依恋关系,不像亲人啊,剧中也只有宽叔依恋她的份,可能她自己的世界已经很完整了吧。
这样拖拖拉拉结尾的还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放在这里想想也没有更好的讲述方式了,就像便秘一样,好不容易出来了,那就多蹲一会享受一下。
整体上还是推荐的,可看。
第二天回想了一下,确实深度还是欠缺的,以前是看电影所以一个多小时后有一次情感的大疏通,但是现在是磨磨磨磨九个小时给你一个大疏通,情感上多几个深度疏通点就好了,不然为了最后一个大疏通,前面都显得不够,一起加强一点就好,不用一路哭。
“这世界不都是由人眼所能看到的东西组成的。
”“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萌江小朋友在经历了和父母的意外之旅,爷爷的去世,终于成长了,和逝去的好友(包括她臆想出来的朋友弗拉多)道了别,和原先每日忙于工作的父母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
剧终时的萌江是不是在学艺会中并没有出演父母以为她一直想要扮演的白雪公主,而是穿成库纳的样子扮演了小矮人?
与其称为奇迹,我更愿意把库纳等同于故乡,也许导演让一直在安利故乡的出租车司机同时来扮演库纳就是出于这一层含义吧。
三个孩子当年的森林探险故事,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让新生代们喜欢家乡愿意留在家乡,这也许就是库纳存在的意义。
这其实是一部不那么“讨巧”的电视剧。
如果是看过导演的电影而意犹未尽的观众,几位御用的演员,看着真的会跳戏。
如果是不知道导演大名,第一次看是枝裕和作品的人,又没有在心境足够平静的时候来点开此片,很有可能会半途而废。
电视版的《步履不停》,真的比电影还原了更多书中的细节。
良多的毛巾睡衣,看牙,爸爸的胡子。
这件水蓝色的毛巾睡衣穿在像熊和长劲鹿一样的宽爷身上,立刻就变成了马马虎虎一事无成的良多君。
虽然巧克力广告让父亲笑了,让老板预定了下一集广告合同,但是良多还是那个做任何事情都不得力的样子,修个门锁把自己关在了天井😂。
《步履不停》里的希林妈妈如果知道儿子每天都穿着她给买的这套睡衣该多么的高兴啊。
《步履不停》小说截图
依然最喜欢是枝裕和导演所呈现给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羁绊但并不浓烈。
即使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想要消除隔阂,变得更加亲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状况发生,如果没有老人们张罗的节日相聚,家人的关系也就日渐变淡了。
更何况是萍水相逢的其他人。
人眼看不见却也真实存在的,希望是可以修复粘合家人关系的精灵,而不是让世人陷入绝境的病毒。
写于2018年2月7日https://mp.weixin.qq.com/s/zxcaYjlsjc4J63q5CrPCVQ跟小莲藕一起看《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们都被宫崎峻笔下的人物感动着。
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说起阿莉埃蒂,也常常幻想着我们变成了借物小人。
有一天小莲藕对我说:“妈妈,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蚂蚁就是借物小人呀,一点点的小水潭对它们来说就是汪洋大海吧?
我们听不懂蚂蚁的话,它们有时候浩浩荡荡地搬一块饼干,不就跟阿莉埃蒂借糖借纸巾一样吗?
”细细一想,还真是呢,小昆虫们有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在它们眼里,人类就是庞然大物吧?
看了是枝裕和的电视剧《回我的家》,我才知道借物小人并不是宫崎峻的独创。
日本的传说里有一种叫“库纳”的小人,住在森林里,戴着尖尖的小红帽。
阿部宽演的男主角良多的父亲荣辅小时候曾跟好友一起在森林里寻找,年老的父亲想要叶落归根,又回故乡长野寻找“库纳”,因病住院。
良多找到父亲关于“库纳”厚厚的笔记本,跟女儿萌江一起开启了寻找“库纳”的旅程。
这其中也有荣辅好友女儿菜穗,她办了库纳事务所,周末为孩子们举办有关活动,还有一年一度寻找库纳的活动。
在寻找库纳的旅程中,良多渐渐理解了父亲,当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后悔当初没有跟父亲多说几句话。
据说是枝裕和的这部剧收视率并不高,对于我来说,好看的剧并不一定是得奖的、大家都喜欢的。
我能理解是枝裕和对家庭、对成长、对亲情的描述。
淡淡的剧情总能打动我的心。
我喜欢剧中跟小莲藕一般大的萌江,她在学校里并不是好学生,但她有着一颗倔强又童真的心,她对库纳的深信不疑深深感动着我。
我相信这个世界不都是由人眼所能看到的东西组成,我也相信一定有阿莉埃蒂和库纳的存在,如果不去找,怎么知道有没有呢?
很日常很是枝裕和呢!!
不能很明确每个人的性格 说出他们的选择 就和步履不停一个感觉啊感觉爷爷一出来就想哭 给听自己讲库纳故事的人钱 "谢谢你愿意听""谢谢你愿意相信"什么的还有爷爷对于死亡的态度 其实已经是不怕的了吧 才能笑着说 请你做我葬礼的素斋 反正我吃不到的 不用做太好吃 太好吃我会生气 才能跟儿子说买的那块地是想葬在那里..但是说回来怎么就闹得这么僵了呢之前和家人 感觉爷爷可能就是 离开久实之后在东京混出了名堂 然后就和差不多的妈妈结婚了.. 大概也并不是因为多爱 于是后来就浪荡了 不过妈妈可能还挺喜欢爷爷的吧 还是说可能是更复杂的情感??
毕竟最后说到"腿不方便走了真好 不用担心他在外边又惹了什么麻烦 最后 他终究还是要回到我身边"之类的 总之后来老了之后 过往的遗憾越发明晰 于是回到了家乡 但是儿子女儿怎么都不亲呢 嘛可能是受母亲态度的影响 每次出现那些风流韵事的时候的反应什么的 不过最后儿子愿意试着去了解他 真的太好了最后怎么选择隐瞒妈妈和姐姐呢 库纳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信??
还是只是不想他们知道久实的事情??
..嘛嘛其实可能只是下意识的选择自己也说不清的啦嗯还有库纳 "因为相信所以存在""其实找不到也好 找不到的话 就可以一直找一直找了"最后儿子碰了一下爸爸的脸 无意中感受到了那个胡子 想起了之前想起的小时候飞的那个动作时 没有想起的 在身后扶着自己的手 所以说果然是 失去的瞬间往往并不难受 难受的是以后看到阳光下空空的藤椅和拐杖啊 (ಥ_ಥ)还有姐姐 其实真的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不满 嘛大概这种东西真的是冷暖自知知道自己到底开心还是不开心 ..嗯也亏得她丈夫一直迁就她了 真的宠的无法无天了好吧 看她任性的时候真的好怕下一秒他俩就掰了.. 噫也能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嗯也可能是因为爱(像做题一样知道答案可能有这个选项)还有爸爸在公司里逐渐失去性格的事情啊 所以说管理层真的也挺不好做的 嘛 大概总是个人有个人的难处 他一直梦到了住在了自己床底下的库纳 ww 其实真的到头来反应的算是自己的心情状态吧 啊哈哈说那些库纳看起来很没用很无聊但是出奇的很可爱的时候 就和那个广告就和他本人一毛一样啊哈哈哈 嗯最后说"你的时代还没有过去" 嘛这大概是编剧的温柔了还有"你太太最近是不是不怎么问你公司的事了 就算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也不是真的在意 只是想知道要不要做你的饭" 还有还有 邻居送了白金之后说 "什么时候约一杯 好好谈谈吧 大概我们不会有这么一天吧" 这些 都很是枝裕和呀还有妈妈和萌江的相处 其实很多时候妈妈是不理解萌江的吧 但是就算一次次被老师叫去 也还是对萌江很耐心 没有逼她 没有说什么 让她一步一步的 按自己的步子成长呢 感觉她和萌江相处 有些对话看起来像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对话 而不是什么母女间的.. 相处很有爱噢 最开始萌江的封闭什么的 总是因为没有好好告别 所以才放不下吧 特别和对方谈崩了之后还没来得及和好 对方就不在了.. 这种大概最最无法释怀了吧??
还有沙江 即使专业也还是没能有妈妈的味道 最后发现了呢 总还是有的 "你的缺席也是一种出席" 而且也不只是妈妈的味道 还有了老公的味道 女儿的味道 徒弟的味道 嗯哼 所以大概是原谅母亲了吧 最后让她帮忙什么的还有最后 沙江道破的"父子什么的 说到底也是旁人 也会有对方不知道的一面的"絮絮叨叨 其实喜欢是枝裕和 喜欢他把生活完美的呈现 就像老师说的比喻 像把生活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看 像把蛋糕切开完整的搬上舞台 所以喜欢现实主义啊.. 悲伤和温暖 常常就是这么让人欲言又止的我好像真的就没有发现这部剧有什么不喜欢的!!
1,这个世界不仅仅是由眼睛看得到的东西组成的。
2,首先要相信,然后再去寻找。
3,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
4,没有分离,就没有相遇。
5,失去过一次的幸福还会再回来。
6,无可奈何的事就将它抛之脑后。
7,笑容法则:不是因为高兴而笑,是因为笑而高兴。
8,明天能做的事儿明天做。
(就是说今天不用勉强)9.人总有一死,都排着号呢。
虽说有早晚的问题,所以,死不是那么悲伤的事。
不过,早逝的话还是有点悲伤呢。
拖拉但认真的看完这部《回我的家》,蛮喜欢的。
恰好瞥见有豆友在讨论区问“为啥是枝裕和老找阿部宽合作”,索性搜了下,两人以阿部宽为主角身份的合作——2008年的《步履不停》、2012年的《回我的家》、2016年的《比海更深》。
好家伙,他两还真是很规律的在这几个“奥运年份”完成了一个三部曲。
鉴于这三部的主角都叫“良多”,套用这几年来影视界流行的说法,不妨就叫它们“良多(平行)宇宙”吧。
和很多本国导演前辈一样,是枝裕和的电影也总是围绕着“日本的家庭”这一主题。
而在日式家庭细碎所堆砌出的喧闹氤氲氛围的远处,若隐若现的则是这个国家的社会时代变化。
是枝裕和热衷于在他的影视作品里,一遍又一遍演绎“旧有家庭秩序的瓦解、新式家庭结构变化”的故事:家中长辈随着时光流逝逐渐老去凋零,时代变迁带来的家庭内部经济地位此消彼长,社会良序滑坡位移引发的成员重组等等,都被是枝细腻的展现在了他的影像中。
整个“良多宇宙”,包括这一部《回我的家》也是如此。
双面阿部宽,“最好”的良多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说阿部宽适合“良多”这个角色,以至于是枝裕和选择再三与他携手?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阿部宽有过不少精英式的荧幕形象,比如《Hero》里的检察官、《龙樱》里的教师、《下町火箭》里的研发人员等等。
当身材高大身着笔挺西装的他一出现,似乎很容易给人一种专业和值得信赖的感觉。
但是枝裕和却敏锐的发扬了阿部宽荧幕形象两面的另一面——一种和他高大外表所形成的反差(喜)感。
在更早的2006年,阿部宽在《不能结婚的男人》里饰演自命不凡且有点话痨的建筑师信介,但无论这角色如何在剧里自我膨胀,却总会在和夏川结衣所饰演的医生的冲突中遇到“踢到铁板”式的情况,只能不时依靠自嘲来解围。
也许正是这一角色表演给是枝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枝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阿部宽)他有189公分,很高大,能给人一种’这么高大却这么没用啊’的感觉。
”他还说:“高大的阿部宽在进入相对矮小的日式房间布景时,会让人感觉不协调。
”和逼仄环境的对比,不仅让良多这一角色的内外矛盾和自我纠葛有了外在直观的展示,也让他的闪转腾挪带有了一丝参杂着无奈的落寞喜感。
唔,闭上眼睛想了想,良多还真像是那种会在狭小的空间里被小物件绊倒后索性坐在地上丧一会儿、起身后再对这窘境来句自嘲的人物呐。
具体到《回我的家》这部剧,作为家庭群像戏,得益于电视剧更宽裕的时长,导演有足够的空间去展开不同组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戏剧冲突,这是注定只能着重刻画少数人物之间关系的电影所不能及的。
在整个“良多宇宙”里,良多面对妻子都无法占据传统观念里的“优势”而阿部宽则在第二次饰演良多这个角色时,在10集的空间里,把一个中年男性,不得不在大家庭、小家庭以及职场中不断调整位置、闪转腾挪过程中的各种(略带狼狈的)处境,表现的惟妙惟肖。
三部曲中三个良多三部曲中阿部宽饰演的三个良多,各自的处境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可以说在他们各自的“平行世界”里各有各的“糟心事”。
“良多们”的共同点更多地来自于东亚式家庭的困境。
一方面年老的父亲总是受制于传统父权式家庭氛围,在面对下一代时,无法摘下家中权威的面具,习惯用打压教训替代肯定式的爱意表达,“爱在心却口难开”,导致了代际之间难以跨越的隔阂和生疏。
良多与父亲的隔阂感存在于全剧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这一传统的家庭制度,又同样面临着时代变迁,夫妻经济收入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双方关系调整。
作家Leonard J.Schoppa曾经在他的著作《日本社会保障体制的展开》中这样总结战后日本家庭的形态:“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男性从业者在工作单位一生都得到保障,而女性留在家庭内部抚养小孩或照顾需要护理的老人病人,被认为是当然的。
”这种形态和随之形成的家庭内外分工、”男强女弱“的家庭结构观念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就像在剧中,事业红火的沙江却依旧要为自己因出差而无法去看护住院的公公而惴惴不安。
身为新时代女性的沙江依旧难以摆脱照顾夫家长辈的观念但日本在进入平成年代后,经济发展相对放缓,这一单纯“男主外女主内”的战后家庭结构难以大范围维系。
聚焦于这一年代的枝裕和也用他的镜头直观展示出了这一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冲击的过程。
再说差异点。
可以说,三位良多各自的职业和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处境、以及他们与家人的情感关联。
良多在三部曲中作为丈夫,因为自身经济能力的削弱,不同程度上再也无法扮演战后日式传统家庭中“一人养家”的角色(其中《比海更深》中的良多因为经济状况最糟,甚至因为付不起赡养费而无法在真木阳子饰演的前妻面前抬起头来)。
在《回我的家》里,良多和妻子沙江这对夫妻组合拥有着三个良多中最为优渥的经济状况,这似乎也成了他们能将更多时间精力用于与女儿萌江沟通相处的前提条件(同时客观上受限于时长篇幅,另外两位电影中的良多与其子女的互动展开也远不如剧中这般充分)。
良多作为广告公司中层,不得不面对后辈的冲击,时刻有失去职场地位保障的风险。
而他的妻子沙江,恰好从事因为时代变化而诞生的新工作(美食博主)成为了社会上的红人。
良多因为工作拍摄等原因,不得不在他人的建议下多次寻求妻子的帮助,而阿部宽则把这种在社会转型期里,因为碍于传统观念拉不下脸向妻子求助的纠结喜感演绎的很到位。
阿部宽的喜剧天赋,充分展示出良多向妻子求助时的尴尬感“大和解”背后,时代的前进是枝裕和的家庭题材电影中,似乎总有一种混杂了长辈慢慢老去、子女陪伴不及,旧有家庭秩序解体、往日亲人暖意不再的淡淡哀伤。
但这并不能片面的解读成导演对于战后传统家庭秩序及其观点的赞同和念旧。
第一集开始不久,良多在试图对女儿萌江进行说教,旋即遭到后者的“反击”时,良多的手足无措感,就能直观感受到父权制在新时代的崩裂。
这样的场景,几乎贯穿了接下来的每一集——良多夫妇、包括戏份同样很重要的菜穗,都在用一种和上一辈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子女。
而最终,新一代父母们各自与子女打交道的方式和观念,又反过来帮助融化了他们自身与老一辈之间的坚冰隔阂。
他们对待子女时的自我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观照到与父母辈的羁绊。
沙江在育女过程的反思与自责也最终帮助她更深理解到料理在家庭中的意义家庭层面的“大和解”之外,是枝裕和通过这部电视剧的机会,还点出了他心心念的另一个层面“和解”——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战后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埋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大兴土木。
久而久之,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像片中的长野这样相对偏僻的地区自然难以匹敌大都市的魅力,人口流失明显。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意外成为了一个日本人停下脚步思索的机会。
是枝裕和表示过,这场波及甚广的地震,似乎让许多日本年轻人对长期未来失去了规划和安全感,转而试图在时间和空间上抓住“当下”和“眼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库纳”也就具有的双重意义——它既成为了串联凝聚起良多家族祖孙三代人的修复剂,同时也成为了菜穗为代表的“本地派”借助自然传说重振地方活力的积极尝试;也许这样的尝试短时间内无法扭转人口流向的大趋势,但它可以看成是日本年轻一代在灾后的心理重建上开始重视“在地性”的一个信号。
乍看缺乏经济效益的地方活动被认真对待,正是本地积极尝试的信号这样的双重意义,也让这部《回我的家》在立意上具有了更高的含义(当然了,篇幅的充裕也让导演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并且标志着是枝裕和将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相对完整的)家庭慢慢转向“非血缘关系”这样的非传统家庭关系(2012年后,是枝陆续推出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小偷家族》均是如此)。
而在2016年的《比海更深》里,导演也是最终给了良多一个面临离婚的艰难人生课题。
最近这样慢节奏的日剧看的比较多,感觉是和最近的心境比较贴合吧。
看这类描写家庭、工作和人生的作品对我来说总是需要一些勇气,因为会下意识地拿来和自己的生活做比较,有种自省的效果,会看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或还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阿部宽这些剧中人物在这部治愈清淡的作品中的表现该怎么形容呢?
就是那么的恰到好处,那么合适各自的角色。
你要说喜欢的话我觉得里面并没有我很喜欢的人物,每个都是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陷,都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生,通过库纳这个传说中的小生物串联在了一起。
从头至尾我觉得都没有通常会有的高潮剧情,唯一让我动容的就是父亲过世后在触摸到父亲的胡茬时回忆起童年时两人像是玩伴的场景,大叔痛哭流涕。
我觉得将来某一天也许我也会经历相似的心境,可我不喜欢这样的后悔之情,已经太晚了。
原点这个词我在日本的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当某人陷入迷茫中是常常会选择回归到原点的心态,重新体味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当爸爸习惯了阿谀奉承客户而忘了当初做广告的目标,当妈妈作为知名料理师沉醉于工作而无形中已疏远了和女儿的交流,随着父亲的住院和库纳的出现慢慢浮现在爸爸和妈妈的心中。
所以说片名叫做GOING MY HOME,意思就是回到每个人各自的原点吧。
是枝裕和怎么会拍的这么好。
这几日冷冷的倒春寒天气,晚上在家独自一人吃饭的时候,就要放一集来下饭。
觉得暖和而不吵闹。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男主想要帮去世的父亲合上张开的嘴巴,突然触到遗体被刚刚刮过的胡茬,他愣住了,回忆被瞬间带到小时候摸到爸爸胡茬的触感。
学着电视机里播放的滑雪运动员的姿势身体前倾,爸爸的手牢牢抓着他的小腿。
就在当时。
一切是那么的真切。
我也好像被这一幕击中。
呼吸暂停了。
我好像也回忆起小时候摸着爷爷刚刮过的胡茬的触感了。
然后我很努力地试着想起与爸爸和妈妈肌肤接触的感觉。
好像找不到了。
童年的经历原来是这样的不经意,但又很深刻。
我的孩子,无法有这样的,来自父亲的触感。
泪下。
这个片子越看越好看啊,我简直每次看每次功利。
下次真的要安安静静的再刷了。
Goingmyhome 100:17:13电车吃橘子 想起儿时的自己 回想镜头00:19:39出租车。
聊天?
01:18:43电梯。
声音小,还让安静点。
01:20:00也是电梯回来,说分遗产,说秘书骗人。
这种秘密。
01:23:50电车回老家。
紧接着下一幕就是taxi到站。
2:00:02:06吃饭桌家里00:15:00播放影片里面是海边00:17:24妈妈走后父女俩吃饭 正面拍摄00:19:57父女俩吃饭团去老家 电车中00:41:40一起去找kuna 合手🙏河边流水 信念 3:00:02:54父女俩在外面餐厅吃饭 有食物和斜着拍00:06:00妈妈去找成饭的桶?
00:15:16爸爸和葵一起在那个中餐馆吃饭 (介绍人来中国风的饭店打工(别的店店的变化也会影响故事发展。
比如破产啥的?
想到海街日记里面也有讲别的店。
00:25:11葵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前面有一幕是推着车的好像是第二集?
记不得了,忘了写了00:28:15海边轮船的远景描写有一幕(说明场景的变化,交代现在的背景是妈妈拍摄地,4:00:03:50新的一天父女俩在外面餐馆吃饭00:15:50妈妈坐电车去老家 接着又是🚗5:00:05:00妈妈给父女俩做晚饭,这俩人围绕桌子吃00:18:00别人一家搬离这个村 开私家车走的 小朋友后面追00:23:40葵和小孩在其他店里吃饭00:34:40 爸爸同事来家里吃00:41:00妈妈自己在家吃饭6:00:05:00一家在家吃饭00:06:10爸爸和同事电车去老家还吃着便当 直接后面taxi中间有个电梯scene00:30:00母女二人在家吃饭00:34:00爸爸和葵孩子一起吃 面00:35:40爷爷奶奶在吃水果 吃的声音很清脆可以明显的听到 先是正反打之后全景可以看到背景布置7:00:03:30爸爸和同事在饭店吃饭00:11:50爷爷出院坐车及一大家人00:14:50一家人在家吃饭00:17:00🚴♀️00:26:00一大家子吃饭8:00:02:40一家仨人在家吃饭00:14:00姐姐跑了,姐夫家的俩孩子吃 斜对角坐着吃00:20:40一家坐电车回老家 接着依旧taxi仨人合座00:29:40🚴♀️出门的葵之后接着坐电车9:00:06:35在中华料理店做饭?
00:15:32饭店一家三口吃饭00:33:48河边许愿 之前有大家一起坐着吃饭团春卷的10:00:09:15吃丧食?
00:31:35葵家直接taxi到家一幕00:33:30海边!
一家三口(除了妈妈电影cm里面和导演去了海边外再无其他。
但是不确定有没有水?
没注意到00:43:48最后夫妻俩围绕饭桌背影吃饭绝了。
所谓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明。
姐姐后悔嫁了姐夫,宽叔后悔没有多和父亲说说话,可爱的牙医爷爷后悔没在妻子病重时多陪一会儿。
但正因后悔,才在心中留下重重的印记。
是枝裕和依旧将生活中的尖锐与无奈荡开去,将之包含在浓浓的温情中。
是枝裕和的片子如同一个深夜食堂,菜肴五花八门,但总有一道是吃进了你的心里,无论在外面多么不易,随便点开看上两眼,心中便漾起暖意,什么困难,不易,都丢到一边,容我先暖和暖和先。
死亡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在是枝裕和这儿,便变得很轻松平常,甚至能开个小小的玩笑,这不禁让我深深佩服是枝裕和对于死亡的坦然与从容。
其实往深了想,死不也就是那么回事吗,死而生,生而死,世事轮回,如同降临中,明知结局仍毅然前往,其实不应是在世者怜悯逝世者,要反过来,因为死去的人已经脱离了生活的泥沼,解放了,而我们却依然在奋斗着。
这样一看来,开开死者的玩笑也未尝不可。
毕竟我们还要奋勇,休息,完成我们伟大的人生。
我想库呐不仅是一个神话故事,他代表的是对死去人的思念,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小镇的发展,森林的保护,往事的后悔,平淡的死亡……毕竟神话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是枝裕和的风格往往是将生活的灰暗面镶嵌在温柔的日常生活中,让你避开不了,如同咖啡豆曲奇,咬下去总会吃到苦涩的咖啡豆。
库呐手中攥着的可能是理想,而我们手中攥着的是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此话一点不假。
为什么是枝裕和片子里的演员一点也感觉不到演的痕迹,太自然了,就是与平常的人家无异,可见导演与演员对平常生活观察的多么细致。
小葵的鼻子真是超好看,眼睛也超清澈的,和能年小妹妹的眼睛一样干净。
好想让她当我女朋友啊,虽然我已经有了gakki😉
清汤寡水,非常需要定力的一部剧
with小张
弃。如果这是映画的话,大丈夫。但是,这是11集的剧诶,这么没有信息量真的可以吗?
节奏太慢。剧情太单薄。
如果闲的要死,心情舒畅的要死的话,看这个剧可以。故事很不错,拍的很不错,就是节奏太慢了。一旦断下来,就再也不会接着看了。宽叔还是那么可爱。
是枝裕和拍电视连续剧,糟糕死了。
好是好,但总觉得放错了地方,硬要把料亭的东西摆到快餐店,吃的人觉得失望、做的人也没得到回报啊。
是枝裕和也已经有自己的宇宙了。
是枝裕和的片子偶尔看一部还行,连着看十部就绝对是折磨了。山口智子演技出彩,第一次见台词说得如此自然的女演员
題材不是我的菜
10集终啊?没过瘾啊~~可以进入我个人的日剧Top 5,这才是日本,才是日本人,才是日本人的生活,日本人的幽默。
无聊的日常
节奏好慢好慢,看得我好累,不过不经意的冒出一句搞笑台词,可以回味着笑很久
风
虽然剧情很无聊 但是人物设置却很温暖 加上食物的催化 还是给3星半吧
三星給小葵
是枝裕和已经完全不是我的菜了。。。
一直舍不得看完,特意留到回家才把最后三集看掉。如果真的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宫崎葵打扮的太刻意完美了,跟muji模特似的,有点跟戏里其他人不合。生活里那些事轻,那些事重,这部剧全说明白了。真理剧啊。
弃,看不下去。
夫妻、父女、母子、姐弟、邻居、同事,虽然关系不同亲近程度不一,但他们都在以一种无差别的近乎陌生人的温和姿态进行交流,剧中着意营造的这种人与人之间“即便是父子也不过是旁人”的疏离与淡然氛围让人着迷。在种美妙的气氛只有在客户这种怪物出现时才会被打破,传说有名为“库纳”的怪物可以克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