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斯佳丽·约翰逊一改自己的性感打女形象,脱下黑寡妇战袍,拍了这么部低成本R级喜剧,并且影片还被冠以女版《宿醉》,一直比较期待。
总体来看,影片剧情毫无新意,比宿醉更是差了太多。
四个大学的同宿舍姐妹➕斯佳丽澳洲交换生期间的室友,五位女士,进入社会多年,以杰西(斯佳丽)的婚前单身周末为契机来到迈阿密的海边别墅。
曾经在宿舍里相约要永远在一起的几姐妹,进入社会后开始各自的生活,最后一次齐聚已经是三年前。
宿舍四个姐妹各自经历和面对着自己的生活难题,杰西投身政治,进行竞选活动,却因为自己的高冷让人疏离,成功机会渺茫。
胖妞艾丽丝在学校时生活风声水起,日嗨夜嗨,毕业后却成为一名老师,平凡度日。
黑美人布莱尔刚刚离婚,正在与前夫争夺抚养权。
略偏男性的弗兰基两次入狱,现在是住在仓库组织游行的所谓社会活动家。
五姐妹餐厅吃过晚饭,又在酒吧劲嗨,期间弗兰基搞来了毒品,几个人吸食后精神亢奋,电话预订了舞男后回到别墅。
其后“舞男”上门,艾丽丝意外将其杀死,情况急转直下,围绕处理尸体,五姐妹开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填坑活动。
不同于“宿醉”剧情的精巧,通过回忆串联已知的结果,本片剧情线性平推,几乎通过一个个新人物的造访而推动剧情,剧本功力一般。
笑点和梗也较为普通,没有精彩亮眼之处。
让人喜欢的倒是几个女人不断爆出的粗口和胖妞艾丽丝的种种中二表现。
填坑过程中,姐妹们互相争吵,道出了多年来有些的误解和不满,也最终在同心协力解决问题中,彼此理解谅解,抱在一起。
各自的生活问题也奇迹般的峰回路转,杰西受到大众欢迎,选举胜券在握,艾丽丝与舞男嗨在一起,弗兰基和布莱尔重拾旧爱。
毕竟大团圆结局,我们还是喜欢的。
其实这样的影片,本身就无需期待太多,就像我们的生活本身,平凡为主,疏离为主,挫折为主。
一脚踏进生活,我们就只能身不由己,面对着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情况应接不暇。
记得毕业时大学宿舍的兄弟也相约经常聚聚,开始的一两年里大家还能保持一个月一次到两次的见面频率,但是随着大家陆续娶妻生子,工作的发展越来越忙,如今几乎是半年才能聚一次了,见面也多是匆匆吃个饭,和片中的宿舍姐妹非常相似。
现代社会的生活单元就是我们个体及对应的家庭,个体及家庭承担的社会、工作责任及社交活动较之农耕宗族社会里的个体和家庭多了太多太多。
工作、家庭、孩子等等一切都要去处理应对,因此我们一入社会,就各自为战,即使战的辛苦,也要咬牙应对,笑脸示人。
好在兄弟朋友的感情会永驻心里,那种共同经历铸就的感情永远不会变淡,他们成为我们遍体鳞伤,舔舐伤口时心中能想到的温暖所在。
在一起时情感如初,分开时心怀彼此。
有了这些,才能使我们在和生活的战斗中有勇气和力量。
兄弟们,很久不见,很想念你们…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连寡姐都救不了的电影。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近几年在大荧幕上看到的最让人如坐针毡的电影。
全片松散的结构,尴尬的台词,夸张的表演,还有丝毫不经大脑的剧情,都足以让它在明年的金酸梅上全榜提名。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是斯佳丽·约翰逊的粉丝,虽不能说狂热,但只要是她的电影,就一定会去大荧幕支持。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为了寡姐而选择这部电影,那请你一定要放低期待,特别是在你看过预告片的情况下(预告片把所有笑点已经都囊括在内了),因为这部电影绝对是斯佳丽·约翰逊从影以来的一大污点。
寡姐这次玩票玩得有点砸影片的故事已经在预告片里全盘托出了(也如前面所说,笑点也基本在预告片里全面覆盖),无非就是几个曾经大学里的女闺蜜,多年后重聚并组织了一次Girls’ Trip,而此时的每个人又都在各自的事业生活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在这次旅行中,她们因为一个脱衣舞男的意外身亡,不得不去面对接下来一系列的乌龙。
如果硬要说预告片里没有的,也许只是最后跟坏人们对抗的几场戏吧。
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导演依然把它拍成了一场灾难。
剧情上诸多生硬的衔接和做作的前后呼应,让人觉得这部电影是在被强迫着完成,自己在前半部分铺的烂梗,在后面就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一定要来一个对应。
其实说实话,如果导演不这么瞻前顾后,不去管什么呼应,干脆一路屎屁尿到底,反倒不会让人觉得这么不舒服。
这位姐姐不遗余力的奉献着尬点这部电影的剧本在好莱坞曾被搁置了很多年没有人敢拍,现在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整部电影的台词真的是尴尬至极,所谓的笑点,几乎全部沦为了尬点;真正能让人笑出来的地方可以用手指头数清楚。
有些桥段甚至让人替编剧紧张,如果说拿《女子监狱》的梗来做台词勉强可以让人接受,因为毕竟出现这句台词时的情景相对合适。
可到后来居然出现了《撞车》里马特·狄龙某场戏作为这部电影的台词出现,本来是想作为笑点出现的一处情节,却让整个影院鸦雀无声,估计编剧要是在场,会恨不得手撕自己的剧本,可能这部片的编剧真的太不理解选择R级喜剧的观众的口味和笑点了。
电影后半段几人的撕逼情节,更加看出了编剧的黔驴技穷。
本来几个人就没有什么化学反应,硬加的撕逼戏码只会让人觉得无比刻意;如果说闺蜜撕逼,我宁愿看《小时代》,最起码我可以名正言顺的骂时代姐妹花的做作和脑残,但这部电影不同,它是让你想骂又骂不出口,让人一口闷气闷在心里,这种感觉真的很不爽。
好莱坞的闺蜜撕起逼来,也不过如此至于这部电影的表演,那真的又是另一场灾难。
把五个主人公分开,每一个都勉强能看;但只要放在一起,就怎么看都不舒服。
性格迥异不代表各演各的,可是这五个人同框的时候,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跟其她几位完全没有默契可言。
且不论寡姐饰演的女一号在颜值和戏份上有多突兀。
单看那个胖胖的女二,就足够让人发指了,她应该是贡献了全片最多尬点的人,从嗑粉到吃比萨,她的每一次开口都让人表情僵在脸上。
SNL出身的凯特·麦克金农,延续着自己一向一傻到底的路线,用力的挤眉弄眼,夸张的摆弄肢体,虽然偶尔能让你挤出一点笑,但这完全不足以掩盖她与其她几位主演零化学反应的事实。
作为R级喜剧,首先你要明确你是喜剧。
如果连观众都逗不乐,那你又怎么能以喜剧自居?
一味强加限制级元素,也顶多只能占个R级的幌子罢了。
如果你非说这部R级喜剧的买点是女性角色为主导,那前几年的《女间谍》和《生活残骸》显然更成功,这两部电影只用一个女性角色为主导,单挑这部电影里的五个不在话下;非要找团战的话,《伴娘》显然赢这部赢得妥妥的。
所以,请不要以任何类型的标签来标榜自己,也不要试图用“女性”来强调自己立场。
电影就是电影,无论你出发点是什么,先把电影拍好你才有资格跟观众强调自己的卖点,才能跟观众讨价还价。
可能四星高了,为何给了四星,就是因为这是部男女平权的充满喜剧和讽刺的片子。
婚前单身夜,常常是新郎如何疯狂,这部反转了,是新娘如何疯,导致新郎疯了,太难得了,哈哈哈……毕竟一般是男人制造问题,这部是新娘居然参与杀了个人,还是在叫了个鸭的时候发生的,新郎的男性单身夜竟然是正襟危坐地品酒,品个葡萄酒已经犯戒了似的……讽刺意味十足看不下去的女性真的蛮可怜的,接受不了人生来是平等的,男女该平权的观念;看不下去的男性也蛮可怜的,因为过于苛求女性而自大男性会害了自己。
看了半天才搞明白,被胖闺蜜一屁股下去脑袋碰到桌角挂了的,是劫匪,昏的是个鸭,劫匪的同伙也被女主、闺蜜们和半疯魔状态的新郎一起制服了,这些都只是笑料而已,核心是友情和爱情吧。
不用动脑哈哈哈哈一笑,适合无法出门的十一假期前夜。
情节、演技都乏善可称,标准的爆米花电影。
中间Pippa被狗咬,后来又摔到脖子也没事,还以为要演成什么黑色幽默僵尸片。
很多桥段有点像《律政俏佳人》的设计,又一个大大咧咧的美国甜心而已。
仓皇一夜中间再穿插一点sex(好莱坞标配),全程不用带脑。
剩下的时间一直在听Pippa的发音而已。
另外,斯嘉丽·约翰逊的短发更加突出精致的五官。
这部片子套路都比较老了。。。
放到十年前还算 OK,放到今天就有点尴尬了。。。
最近喜剧都没啥特别出色的电影呀,前些天的巨石强森的《海滩救护队》看起来也是好无聊。。。
全看妹子身材去了。。。
这种轻喜剧,有映象的,比较好的,以前有《伴娘》《校园风云》等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很不错。。。
刚看完台湾的《目击者之追凶》,可能是最近最大的惊喜了。。。
《仓皇一夜》(B -):今年夏天最令我失望的喜剧,居然是寡姐出演的这部新作。
《宿醉》女性版,R级,融合派对、嗑药、屎尿屁,甚至还有凶杀等元素,众多明星出演,从各方面看,本片都是噱头十足,几乎没有败的可能。
但遗憾的是,索尼又搞砸了(对不起,又是你!
)。
本片上映之后骂声一片,票房也没有预期的那样出色。
与预告片中呈现的笑料密集度相比,全片真的是笑点了了。
本片讲述了在新婚前夜的派对上,新娘团却错手杀了自己叫来的脱衣舞男,然后度过了混乱又害怕的一个夜晚。
电影明显走的是《宿醉》路线,连四位女角色都能与男版中一一找到对应。
可惜的是,导演的灵光仅仅发挥了前面的三分之一,到后面杀人后也跟着主角们一起错乱了起来。
全片最搞笑的依旧还是男性角色:那个穿着纸尿裤一路狂奔的新郎。
对了,还有那具被玩坏的男尸。
R级片拍的扭扭捏捏,该撒欢儿的地方搞得一本正经,该没有下限的地方变得遮遮掩掩,完全浪费了这样的一众明星和还算有意思的概念。
情节跌宕起伏,各种笑料不断,女神演技颜值在线,这些自然不用多说。
主要想说的是《仓皇一夜》中的男女方婚前排队的不同,两者都是过度夸张的表现:女方是一群怨女聚在一起,在迈阿密彻底放飞自我,各种吸可卡因,逛夜总会,跳辣舞,找鸭子。
而男方则是一堆人正襟危坐,环坐在一起听品酒师讲红酒的故事,连喝冰镇的红酒都算是“刺激”的。
这两者的对比让我想起了《前任3》里面的情节,只不过是男女方互换了位置。
仔细想想应该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
中国的文化允许的情节一定是男人放荡,女人端庄。
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引来观众的谩骂与苛责。
而美国文化是,他们所宣扬的女权。
尽管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女人依旧占据劣势的地位,但是在电影中,他们会不吝惜的运用电影的手法,以极尽夸张的方式展示他们对女士权利的呼吁与人权平等的美好向往
一部外国电影引进后,就需要一个译名。
而陆港台三地的电影译名,画风各不相同。
大陆「总动员」泛滥:玩具,海底,超人,赛车……什么都来个总动
台湾译名,不仅对「神鬼」情有独钟;
还对「接地气」有着蜜汁执着。
《香肠派对》,译为《肠肠搞轰趴》。
《诸神之战》,成了《超世纪封神榜》。
最让派爷服气的还是香港的翻译。
《神奇动物在哪里》,港译《怪兽与它们的产地》。
《史密斯夫妇》,港译《史密夫与史密妻》。
啰嗦到令人发指,差点没把爷笑抽。
不久前在美国上映的一部R级喜剧,港台两地在翻译时再次各出奇招。
港版片名《姊妹欲蒲团》,很好,这很R级。
台版片名《女狼嗨到趴》,既生动,又生猛。
相比之下,大陆版就文雅多了——《仓皇一夜》(2017)Rough Night
这部「寡姐」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R级喜剧片,6月份刚在美国正式上映。
对重视家庭的美国人来说;喜剧本来是一家老小走进电影院的最佳选择。
而《仓皇一夜》R级的分级,显然不是一部适合「合家欢」的电影。
这类R级喜剧片,尺度倒未必有多大。
但脏话三俗无下限,确实少儿不宜。
故事围绕着五个闺蜜展开。
女一寡姐,步入政坛的新鲜人。
造型似乎在模仿希拉里在她大婚前夕,闺蜜为她安排了一场单身派对。
其他四位闺蜜,分别是胖妹,丧妹,性感黑妹和澳洲小姐姐。
五闺蜜走在大街上的慢镜头,和魔幻现实主义大作《小时代》中的「时代姐妹花」有些异曲同工。
为了这场派对,五人来到热情似火的迈阿密,租下一栋别墅。
港台译名《姊妹欲蒲团》,《女狼嗨到趴》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核心。
五闺蜜身上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欲」,一个是嗨。
还在机场,就迫不及待地开香槟。
吓得全机场的人就地卧倒,还以为遭遇到了枪击案。
嗑药,蹦迪,尬舞。
尬着尬着,突然猛虎扑地式出丑。
回到别墅的五人意犹未尽。
不仅准备了一堆「屌」型玩具,还喊来脱衣舞男助兴。
高能来了——舞男一边秀肌肉,一边让寡姐配合他的表演。
放开女神让我来!
寡姐感觉被占了便宜,摸了舞男的肌肉没两下,一脸嫌弃地推开了他。
胖妹不肯错过机会,一个泰山压顶扑向舞男。
一声巨响。
舞男的头磕在桌角上,鲜血直流。
他,死,了。
还没尽兴,居然就把脱衣舞男「玩死了」。
这时候寡姐才得知,这不仅是个正经的脱衣舞男;还是个不正经的性工作者。
五个闺蜜在惊恐之中,好像还有点遗憾。
为了脱罪,五人决定处理尸体。
其间发生了各种爆笑小插曲。
在海上弃尸,一回头才发现,邻居屋子上的监控正对着这片沙滩。
众人派出性感黑妹出卖色相,跟这对色眯眯的邻居玩起了3P。
结束后才从邻居口中套出了话:这个监控只是个摆设。
然而最滑稽的人物并不是五个闺蜜,而是寡姐的未婚夫。
在电话里,未婚夫误以为寡姐要解除婚约。
决定千里迢迢赶往迈阿密,挽回寡姐。
他的第一反应简直清新脱俗——去超市买纸尿裤。
一想到寡姐要离开自己,小哥实打实地「吓尿了」,一路上需要囤积纸尿裤备用。
纸尿裤扔了一车,连外裤都不敢穿。
这是一个有味道的画面路上被警察下超速罚单没钱加油,就在加油站打零工。
单穿一条纸尿裤,招摇过市,为客人擦车。
由于让人误会的下半身,他接连遇到两位客人,都提出了一些「郭敬明式」的要
尽在不言中小哥先是断然拒绝,突然灵机一动,给两位客人拉皮条。
皆大欢喜。
除了喜剧,影片还有意外的反转。
一个警察上门,五位闺蜜吓成了没头苍蝇。
丧妹开门应付,被「警察」上下其手,她一气之下打倒了男人。
却惊讶地发现,这位仁兄才是她叫来的脱衣舞男。
而她不知道舞男的姓名,只知道脱衣舞男下半身上有纹身。
丧妹大喝一声,决定验明正「屌」,果不其然。
如果这位才是舞男本尊,那她们意外打死的男人又是谁?
这部R级喜剧片名副其实,标准的低俗爆笑电影。
笑点密集,笑不笑随你。
不过派爷对这部够欢乐的电影,不太满意。
女导演执导,主角又是五位女闺蜜,给《仓皇一夜》背上了女权主义的色彩。
但所谓的「女权」,竟然以牺牲男性的形象为代价。
影片里的女人,忙着嗑药蹦迪,打架撕逼。
而「男人帮」只知道开滑稽的红酒品鉴会,说话都缺乏底气。
寡姐的未婚夫优柔寡断,胆小怂包。
怕分手就买纸尿裤的情节,真是让人难以直视。
一真一假两位脱衣舞男,以及最后浮出水面的男性罪犯,全都不堪一击,一击就倒。
男人被黑成了翔,还不足以概括影片的「偏见」。
胖妹,总是吨位巨大,头脑简单,所有破事都是她的锅。
澳洲人,都是口音乡土的,吃素的。
女权主义,本身反对的是对女性的「偏见」。
这部打着女权旗号的喜剧片,却对「女性」以外的其他标签都充满偏见。
派爷表示无力吐槽。
性别,国籍,身材,世界上充满了歧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赵本山小品,在国外演出时也被指责为歧视残疾人。
以不尊重别人为出发点,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女人的光辉形象,不应该靠侮辱和践踏男人来衬托。
这才叫真正的自信。
斯嘉丽一直在银屏中都是高冷的女神,这部片子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但观后还是心有余悸,说是剧情片吧,情节没那么跌宕起伏,说是喜剧片吧,笑点还是在语言上,情节和肢体语言还是少点。
期间又穿插了一些现实的同窗情谊,整体上符合大众口味,欢笑之余还能缅怀过去羞涩懵懂的青春时光。
女版宿醉,但相比宿醉,情节略显单薄。
三星,不能再多了
剧情其实非常简单,斯嘉丽结婚前被姐妹怂恿来个疯狂一夜,结果肥姐妹把人家舞男误杀了,于是几人如何摆脱危机。
人家《宿醉》悬念十足,它这个就剩下怎么处理意外死亡的内裤舞男尸体了。
这个片子告诉我们一个真相:女人一样很好色。
所以这女版《宿醉》大卖男色,各种露肉,就差没把男人下面一点给露出来了。
笑点其实不多。
而可怕的是,这些女人杀了人,居然很快就笑嘻嘻的,没事一样,也是够了。
人人都迷斯佳丽·约翰逊,但为什么我就无感呢?
这个颜值,与年轻的苏菲·玛索、美琪·赖恩、安妮·海瑟薇没得比啊。
就算好莱坞的新下的四小花旦,也强胜于她。
她也许身材火爆,但欧美身材火爆的女星多着。
好吧,反正我对寡姐无感。
不要打我,打我也不会喜欢她的。
对了,烂片黄黄真真的《闺蜜2》准备上映,明显也是《宿醉》女版的路子,从其多次跳档已经可以断定必属烂片,但它的票房依然会过亿的,一是《闺蜜》这片名很多女孩子会BAY,二是这也算是IP了(系列嘛),三是因为满足女性偷窥(明着消费)男色的心态。
too fucking bad
没意义
What the hell?This was pretty stupid wasn't as good as the hangover & to me it wasn't all that good.Bad taste, weak humour, distasteful characters and a little bit waste of my time.姊妹欲蒲团錯殺通緝犯,最後大團圓結局,情節俗套,無新意,電影時長可以再壓縮就好D,睇得無甘辛苦。
McKinnon真的太好玩了
普通爆米花,还挺好笑的最后“不行,这张拍得我手臂太细了”然后崩胳膊拍照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些同性恋笑话男性镶边所以能接受,不过dick太多这点不行情感线上诠释什么叫自由美利坚
开篇很不错,后端开收悬疑线之后就有些敷衍了,笑点也被冲淡了。总体不如《伴娘》和《宿醉》。
冲着“女版宿醉”的噱头看的,结果大失所望。笑梗少、剧情俗、尺度小……该片可能被甩得连前两部《宿醉》的尾气都闻不到!值得一提的只有最后Kiwi唱的那首歌:当别人眼中糟透了的经历,在我们眼中是最妙的——这才是真正美好的独家记忆啊~
挺搞笑的啊
看过居然忘记标记了。很土抓马的笑点。印象最深刻的是被放倒的脱衣舞男衣服撕拉一扯光腚子被扔进邢椅子上了hhh
笑的死去活来
宿醉没笑出来,这部笑出来了
冲着寡姐多给一颗星~
片尾的灯光秀不错。
号称女版《宿醉》的《仓皇一夜》玩得还不够疯,尤其是撕逼还不够惨烈;斯嘉丽约翰逊还不如来接拍郭敬明的《小时代》呢。
比预想无趣很多,也不够好笑,不过斯嘉丽约翰逊还是很美。
女版《宿醉》,剧情太扯了,很黄很暴力,没想到寡姐会接这种剧本。
虽然笑点很俗但看得还挺开心的,寡姐的金色短发女政客人设总觉得是在cos她崇敬的希拉里…结局没什么惊喜,姐妹撕逼了一通到最后还是以“最理解你的只能是我”这种美式mean闺密he结尾,美国人就好这一口强行he真是反胃。
好看!比宿醉系列强多了!患难姐妹情!... :q
澳大利亚的女配承包了我的所有笑点,看到后面竟然鼻子有点酸。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