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沉醉的夜晚》——粗犷伧俗的美学、极具张力的自由文|阿饼一周了,但《春风沉醉的夜晚》在潜意识里留下的力道竟然丝毫没有褪去,反而因为常在独处时流连在那台手持摄影机制造的混沌的,摇晃不安的情绪里,一次次地不自觉浮想起其中的影像、画面、人物的脸。
我想,即便在以写实与关注个人著称的第六代导演中,娄烨的影像、叙述风格也真的是太奇怪了——如果说贾樟柯是一个不遗余力的批判的记录者的话,那么娄烨则是一个放浪形骸的自由的艺术者。
从《苏州桥》的惊艳四座到《颐和园》后被警告五年内不能拍片,再到用手持摄影机、偷拍拍成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所有的创作的主题都是爱情,但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禁,甚至被揶揄是中国的“禁片之王”。
娄烨自己也觉得奇怪, “我明明拍的是爱情,为什么会被禁?
”我想,那是因为他创作爱情的时候,那种快要溢出来的情绪,那种自由创作的快乐,会让他忘记所有的限制,其中当然就包括电检制度。
这也是他被人喜爱的原因。
他的创作却总能触发我们内心被压抑的某种诉求,那种欲望、茫然、不安、摇晃的情愫。
简言之,他的影像的自由,触发着了观影者内心的自由。
而这种影像的自由的张力,是通过但不止于摇晃的镜头语言、跳跃的叙事节奏、自然光与地景的变化、文学互文与艺术创造来实现的。
晃动的镜头语言《春风沉醉的夜晚》晃动的镜头语言,是不那么让人舒服的,加之不采用打光的形式,又是采用手持摄像机(俗称DV)拍摄,从一开始便是一直没有停止过晃动。
这可以说是冒险而大胆的一种尝试。
同时,由于娄烨追求“我的摄影机不会说谎”,完全采用自然光,因而更加加重了这种晃动带来的不适感。
秦昊脸上可见的大块的颗粒的光影,乌黑的长江等的影像呈现出一种混沌未开的美学,观影过程中我几乎分辨不清江诚、王平、阿静的脸。
但是,这反而让我开始想象在黑暗混沌的状态下的他们是怎样的情绪。
手持摄影机的拍摄,更加加重了这种晃动与不清晰,放佛是进入了一个失序的状态。
娄烨对镜头的摇动是迷恋的,他追求的本就是不稳定、混沌、失序的效果。
这样的镜头语言讲这个故事时,简直剖到我心脏里去了。
除此之外,密集的人物脸部的特写一直在施加魔法,暗色的自然光,颗粒状的画面,大面积的的人物特写下的游离失序,好像是拥有一种吸引力,像是要把每一个观众的身体和灵魂,都压入电影中人物的茫然的情绪里面去——这听起来有点恐怖,但却是我看《春风沉醉的夜晚》最直观的感受。
跳跃的叙事节奏叙事节奏主要是跟着影片剪接变动的。
而《春风沉醉的夜晚》镜头的跳接,算是让人惊叹了。
有人评论说这个故事剧本很狗血——这是肯定的:妻子派侦探跟踪丈夫,发现丈夫和一个男人约会,于是妻子阻挠他们分手;侦探(男)突然与其中一个男人做爱;侦探有女朋友,丈夫自杀…看了简介看电影,我很想看看娄烨是怎样处理这样一个狗血的故事的。
而娄烨做得巧妙的就是:省略掉叙事时间,剪短动作的连续性——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把写实下的某些想象空间,重新还原给观影者。
这样的叙事节奏在杨德昌的《恐怖分子》中同样可以看到,但是跳接的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过,这种叙事手法可能也最符合整个影片的情绪:所有人都是处于一个失序、跳动的状态:王平发现妻子在跟踪他与他和江诚的电话、镜头突然往上旋转、阿静的突然不见与修车、王平自杀的同时江诚与海涛在欲望下的做爱… 叙事节奏一直在跳动,却又充满着矛盾,而由矛盾延伸出来的那些想象,是自由而让人心悸的。
文学互文先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王平自杀,尸体在栖霞山上被发现、妻子正在给学生授课,学生们朗诵着朱自清《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我想这应该是我最接近通感的时刻了。
接着是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沙沙涌动着风的江边树林,江诚与王平二人在江边的小屋,缠绵过后,王平为江诚读起《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拿着赚来的5元稿费买上袍子等之后,交上房租,大概只能剩个两三角,王平读到文章结尾:“自杀!
我有勇气,早就干了。
现在还能想到这两个字,足证我的志气还没有完全消磨尽哩!
“哈哈哈哈!
今天的那天轨电车的机器手!
他骂我什么来?
“黄狗,黄狗倒是一个好名词此时的镜头缓慢飞旋上天花板,又跳出小屋到灰蒙蒙的长江。
窗台上是三朵在雨中的莲花,一朵白,两朵红。
那时候的他们,大概都没能想到最后的结局吧。
他们享受着的,是暂时从茫然中抽离的快乐。
结局与郁达夫是互文着的,它是讽刺的。
读着“自杀!
我有勇气,早就干了”的王平,在被恋人抛弃后拿出了勇气。
而江诚则被王平妻子在脖子上狠狠划上一刀、倒在了马路中央、满地的血、像狗一般呜咽,无人求救——一阵子后的他再次经过那条马路,混混沌沌的光影下,血泊中真的躺着一只被车轮碾碎的黄狗。
他在刀疤的脖颈上纹上了两朵莲花,我想,其中的一朵,应该是王平。
他们,都已经死过一次了。
结尾江诚和新男友做爱,江诚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那个黏腻的惊蛰季节的南京长江边的小屋里,王平为他读完了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加上郁达夫的文学时空、那个江边小屋的时空、现实的时空、以及情感上被抽出的时空、四个时空在江诚的脑海里不停轮换,抽离和摇晃。
看到这里,也许是因为开头的镜头太黑,或许是我看的太不仔细,我已经开始想不起来,影片开头两人在江边小屋缠绵之际,那声:“我爱你”,是江诚对王平说的,还是王平说的了。
关于《春风沉醉的夜晚》的几点想法其他新的影像创作的可能性画框比例4:3的大小,放在16:9的电影荧幕,四周全是大片的黑色,但即使外面有那么大的黑,她也逃不出去;这些人像全部挤在一起,像是被受困在小小的空间里面,男人的愉悦,想扮女人的愉悦不能被看到;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画框比例的变化同样借鉴了《春风沉醉的夜晚》。
画面字体的露白,跳脱出画框。
可以感受到人物在压抑状态下想要跳出画框的心理状态,可是画框外也是大块大块的黑色。
双重关系甚至多重关系的互文性:影像与声音,虚构与记录、文学与电影,爱情与政治的相互穿插与微妙联结。
你会不自觉发现,娄烨是在采取新的创作的实验方式,用最自然的方式,不想去做出假的世界。
新浪潮美学新浪潮美学最核心的自由精神:它是反古典的,是没有任何修饰的、完全依赖电影本身的元素来表达:它不会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去处理每一个灯笼的布景,营造一种虚无感,也不会如《X战警》等好莱坞影片一般往主角套上光环… 就像《周末情人》的结尾突然变成默片,做出主角内心的交代,而娄烨秉承的自由精神,突破着各种限制,告诉我们影片还可以这样创作。
有关爱情:不是恋风尘,本被前缘误我想我能大致理解娄烨影像下的每一个人物的状态,有些情绪,原本就是在突如其来中得到并失去。
裸露的人的真实状态自由精神这个东西,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在现在事实上变成了一个很微妙的东西。
受压抑时才会渴求,过于习惯便会遗忘。
具体说来,绝大多数西方社会已经脱离了谈个人如何得到自由的状态,关注更多的是公民社会下的新的东西,当自由不再是那么不曾拥有的那么渴求的东西,创作出来的自由也不再那么具有张力了;而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的自由,除了如贾樟柯做一名现实的记录者与批判者之外,通过影像,将“人”从国家精神、民族的符号意义中解放出来,裸露人最真实的状态,正是娄烨试图并一直在做的。
完
既然你不是玩弄什么先锋实验舞台剧,既然你想要摹拟现实,首先拜托您把对话写好,把背景和人物对上号,写好心中的第三个镜头,给人物情感转折一个好理由,删掉酒吧起冲突被救醉酒上床这种初中生才会yy出来的低级桥段,以及blabla。
听听那些非人间的对白,仿佛导演从未在人世间好好生活过。
没有处理现实的能力,人物关系又那样勉强,需要观者自己去说服自己。
娄烨,一如既往地矫情,粗糙,混乱,有进步的是,他能口齿清楚地说故事了,奇怪的是,人们竟然沉醉了,并说起了自己的梦话,吟起了自己的诗。
在我的印象当中,世间似乎有五种东西,是有原罪的。
电影,漂亮女人,金钱,间谍与同性恋。
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有了不可撤销的罪名,无法被世人原谅的罪名。
《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的三个男人,是中国同性恋,所以他们必须像英国间谍一样活着,小心翼翼的活着。
因为一旦暴露,就必须自杀。
从我热爱电影的那一刻起,我就相信三条:第一,电影对于我,就是一层像纱般披在万事万物之上的微光,肉眼是看不到的。
只有通过镜头与屏幕,这层光才会浮现,它让这人世间不仅仅有凄楚,还有尊严。
不仅仅有粗硬的物质,还有柔弱的光与影。
第二,伟大的电影对于我,就是几个人,从头到尾的关系变化,却说尽了酸甜苦辣,爱恨离别。。
第三,伟大的电影剧作对于我,不是如同上帝一般,造出河流,山川,土壤与微风,再像做盆景一样,把它们放在能够掀起足够大矛盾冲突的地方。
而是唯物主义的,河流早就在那里,山川也早就在那里,万事万物早已存在于亿万年前,故事却像只鸟一样,划过所有空间时间的上空。
它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它带领着我,看透六道轮回,万千红尘,以这三条来看近五年来的中国电影,我近乎于绝望。
拍物,焦都不准。
说事,事都不清。
更别提事物中的人了。
因此我有足够的理由为这部电影激动,痛哭,失眠。
好久没有在电影中看到有质感的人了。
手持摄影与密集的跳切焕发了它们本该具有的光彩,人物在影像中被偷窥,被揭发,被抚慰,被审视。
迷醉而又疯狂的中国,沉沦到无家可归,沉沦到家变成了炮房的中国,终于被一个个切割到凌乱不堪的画面,拼成了整体。
该有几个人就有几个人,这几个人该有几组关系就有几组关系。
关系与关系之间的连接与渗透层次清晰,纬度丰富。
每个人物该有多少戏份,在每场戏中占多大比重,起什么功能,编剧全都了然于心。
并且在它的剧作中,物与空间,还有声音的运用也令人着迷。
我一直相信,起承转合还不能叫做电影,时间空间那才是电影。
只能在这个空间,只能在这个时间,才能发生这个故事——我喜欢这样的电影。
空间是这个国家——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能变成禽兽,就是当一个国家的动物性大于理性,并用伦理与法律来遮掩贪婪的时候。
时间是现在——全是想爱不能爱的人啊,就像那些花儿,散落在天涯。
所有的拥抱全都破碎了。
暧昧与苦涩的爱,凶猛与爆裂的爱,我们活一万年死一万遍,在佛祖面前哭泣在阎罗面前抽疯,所做的这一切,全都是为了爱。
男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关系再怎么隐秘,性交方式再怎么复杂,到最后也只能剩下人与爱。
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剩下人与爱,总比只剩下恨要强吧?
我认为它能跻身于”伟大的中国电影“行列的原因就基于此: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当代“”电影“,并用中国当代电影该有的电影观念,丰富技术与坚硬风骨,描述了庸俗生活之下,那些暗探一般活着的人心中那奔腾的炽热之爱,并给那些人那些爱以高贵的光。
肉体的,皮肤的,指甲的光。
春风沉醉的夜晚,因为爱,所有的间谍,都成为了光。
娄烨是我一直以来都较欣赏的,也是内地少有的一直都保持着文艺气质的导演。
在国内电影的市场越来越好,片子越做越烂的前景下,能够完全脱离于大众,只凭着自己的喜好去拍片,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本片与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实际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只是主人公偶有阅读郁达夫的习惯,漫步,或者泛舟,庸碌,或得一刻沉静的时候,那些属于郁达夫的句子便会浮现在屏幕上,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泛起的纹路一般,美得令人惊心。
但是《春》也仅限于此,可能是之前对娄烨5年磨一剑的期待过于的高,我一直期望能看到一步让娄烨走入大师行列的作品,但从《春》看来,娄烨的要走的路,还有很长的一段。
事实上,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春》都算的上是一部优秀之作,娄烨对这种小情小调的拿捏很是精准,每一处念白,每一个镜头,都丝毫不会觉得多余,以致于这部不算短的电影,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要喝水或是上厕所的念头。
但是这些难得的优点,也恰恰使这部电影仅停留在了“优秀”的界限上。
我一直觉得,好的导演会把电影拍到8分,把意涵讲到8分。
糟糕的导演则会把电影拍到6分,把意涵撑到10分,而大师,则会把电影拍到10分, 把意涵讲到7分。
娄烨显然是好导演,技巧性的东西他全不缺。
可是一直以来他都有问题,该如何让情感运用的更加节制是他最大的障碍。
至今我仍觉得《苏州河》是他最好的作品,《紫蝴蝶》是他向商业电影的一次探步,但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一塌糊涂。
也幸亏一塌糊涂,他才会继续拍了接下来被很多人毁誉的《颐》,正是因为这部电影,使我隐隐的看到了娄烨身上的大师气质,甚至某一刻,我在其中看到了安东尼奥尼的影子。
但娄烨显然太珍贵这个主题,不想浪费丝毫的点线,于是他往里面塞了尽可能多的东西,以致于是这部本应完美的电影显得杂乱而臃肿,而在《春》里,他回归了《苏州河》的简单叙述,可在近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我一直在等待着某种能够击中我的东西,三人在船上的那刻我有隐约的撼动,可是直到结尾,我能未能感受到那种我一直期待但是又难以名状的东西。
《苏州河》里的娄烨是青涩而炽烈的,《颐》里的娄烨是粗暴而直接的。
而在《春》里,娄烨似乎变得更加的沉稳,叙述起来,不急不缓,尽量淡然。
但这种淡,确是形式大于意味。
看完电影之后,觉得梅峰的剧本能拿戛纳的最佳原创还是有些过誉了。
我本身也是编剧专业,深知剧本与成品的差异会相差万里。
但对于同志这个群体,梅峰不知是有意表化还是了解尚浅,最大的问题,在于整部戏中,人物的情感是没有逻辑的,若往深下去,本可以有更好的发掘。
《春》里面的人物,都太浮于表层,每一个仿佛都是没有根基,看不到人物的情感逻辑。
《春》是好电影,但是它太刻意去精致了,却没有足够的框架去装裱它,以至于你只能用手轻轻的捧着它,却无处安放。
最后说些题外话,前阵子南加大电影学院的杨教授来上戏讲了讲中外电影,提及娄烨,他亦是忍不住多说几句,他与娄本是好友,在娄烨因《颐》而被禁拍片5年的时间里,他有次有意的问及娄最近在做什么,娄却一直都说,闲着呗,闲着呗,没别的事情。
不知是因该开心还是悲哀,直到最近他才知道,在那段时间里,娄烨一直在偷偷的拍着这部《春风沉醉的晚上》。
我做为一个编剧专业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在当前的审查制度中,最大限度的保留自己的想法。
他想了想,最后笑说,没办法。
实在不行,就学娄烨,移民好了,起码还可以拍电影。
我知道他不是在说笑。
《春》是娄烨的一次进阶,不能用成功或者失败来概括它,作为影迷,自然会对自己喜爱的影人有着诸多要求,在《春》里,我们起码可以看到娄烨的努力和尝试,他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
大师还在路上,但我会一直期待。
鲁念安于2011-2-25
第一次看娄烨的片子。
晚上十点半,我关了灯,把风扇开到最小,发动机带着 的风打在我的身上。
带上耳机,拿了一颗桃,慢慢的啃。
看到江城和王明二人开锁进房,我忽然意识到,这个片子不能用这样一种闲散的态度这样继续看下去,于是按了暂停,去外面一次性把桃子啃完,然后上了厕所,细细洗了手,打算正正经经的看下去。
我大学在南京。
平时目光能及之处,到处都是高楼林立,规划期整的住宅小区。
这个片子中的南京,是头一回见到。
娄烨的镜头好像有种魔力,用晦暗不定的色调和凌乱松散的镜头,将这个南京勾勒成一个破败、世俗、常年被阴霾笼罩的地方,那装修简陋肮脏的早餐店、书店和破旧的居民楼,那面容麻木提着早餐无视红绿灯在狭窄混乱的马路上匆匆而行的路人。
无不让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一种时代的混乱感。
让我错以为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场景。
直到影片中给了江城的车子一个镜头,上面的最新的安检标示\郝然写着2008年。
我才反应过来,这是08年的城和事。
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各种形象都很gay的同志。
无论是影片一开始就出现的那副瘦弱的小身板儿还是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时那不自觉的走路的扭捏的样子,更明显的自然是那身从开始到结尾一成不变的花衬衫。
花色在变,西装外套在变,不变的永远是花衬衫,江城简直就是一只行走的0.有人说碎花衬衫是娄烨特意和开头的睡莲和结尾的莲花纹身相呼应,但可能无心插柳吧,那身荡漾的花衬衫的确把秦昊显得不能更受,所以当开头的床戏他是1的时候,我还大大的惊讶了一下。
好在后来他被陈思成掰成了0.这样的确少了一些违和感。
秦昊,我下意识的将和伊能静扯上关系的男人都画上叉叉,秦昊更是叉叉名单之首。
但是,之前我还没见过娶了伊能静的秦昊,印象里不过一个傍上了过气女星的小白脸罢了。
当看了春醉的演员名单时,也没把着两个人联系到一起。
是看完了电影,大半夜睡不着去度娘了一下秦昊,才发现这个秦昊就是那个小白脸啊。
大大惊叹之余,对这个男演员的形象大大改观。
鄙人愚见,能把角色演得深入人心让人拍案叫绝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演技,演大哥演市井之徒演警察卧底演变态演罪犯演gay都手到擒来,一听就知道我在讲我男神啦,梁朝伟梁生。
另一种就是,本色出演。
比如林晓旭,人戏不分,芳魂已逝,再比如当年的蓝色大门,桂纶镁美则美矣,可是当年张克柔深入人心靠的自然不是那时候还不甚明显的美色,是那种扑面而来的青涩气质。
私以为,江城演得好,演得深得我心的原因就是本色出演。
特别是我大半夜看到江城在马路边一边修轮胎一边用那荡漾的小眼神漠然的对陈思成讲那你走吧的时候,老子满脑子就一个念头这家伙现实里一定是个弯的一定是个弯的!!
谁晓得贵圈里那扯不清的钱和性的纠葛,反正七年前秦昊也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演员,能扭着小腰穿着低胸装媚眼如丝的把一个同志演的这样戳人心窝子,除了相信他是个真gay。
我找不到其他理由了。
那些只沉浸在二次元里做梦都想男神男神滚床单的玻璃心的腐女妹子,这个片子就不要看了。
这是一对颜值很低的cp,不,甚至谈不上颜值。
这就是在讲现实。
哪里会有那么多帅哥扎了堆的看对眼?
现实里同志大军里,更多的,是这样的长相普通工作平凡的平常人,他们有的人像这里的王明一样,一边用婚姻做幌子一边在外面偷偷摸摸有着自己的同志情人连上床也要开车到郊外才行的人。
有的是像江城一样,在同志圈里赫赫有名乱花迷人眼的坦诚的但是还是需要躲避外界的人。
也许更多的,是片子里罗海成这种连自己喜欢男人女人还没搞清就沉浸在欲望中拔不出来的青年小伙子。
故事一开始的那一对,一个有着臃肿的脸,一个留着半土不洋的偏分头,瘦脸上轮廓不分明,也是一张普通人的脸。
可就是这样一对情侣,他们携手在熹微中同一群大爷大妈跳着土气的disco时,竟然让我动容。
这是第二个戳我的点。
第一个是电影刚刚开始两人云雨之时,王明被情欲沾染的脸庞,嘴角情不自禁的逸出我爱你三个字。
我想了一想,其实这个事情,谁都没错,尤其是王明的老婆,我试着把自己带入那个情况去,。
别说是在七年前,就算是拿到现在这个基友横行腐女遍地的时代,虽然自己看着各种各样的耽美小说和同志电影,自认为一切特别能理解性别不同也要在一起这种话,但是一旦遇上自己的老公另外爱着一个男人,我的处理方式恐怕也不会比她高明多少。
女人在捍卫自己的男人的时候,手段是让人想象不到的恐怖和坚韧。
两个人的分开是必然,人一旦浑浑噩噩的一辈子尝不到爱情的滋味也好,一旦尝到,有道是食髓知味,尝到了也就忘不了,忘不了但是得不到怎么办,有的人拼命压一压也就好了,继续浑浑噩噩的过下半辈子,继续别人眼里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小康日子。
有的人极端一点,就像这里的王明,郑重的脱下婚戒,郑重的走向公园,郑重的在晨曦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江城只是像处理任何与自己有关的感情纠纷一样处理着自己与王明的感情,他对每一对感情都认真,都用尽自己的全力去爱,王明老婆大闹他的公司之后,他夜夜买醉,放浪形骸,无力感透过镜头投射到现实,他难过的大概更是那种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怆,食色性也。
有人爱男色有人爱女色。
为什么爱男色的人就该被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娄烨说他拍的不是同志片是爱情片,他想讲的是爱情的纯洁。
当爱情的纯洁性跟性别的障碍混在一起,当性别的障碍就是爱情纯洁性的问题时,这很好的折射了那个时候的整个社会对同志圈的态度。
其实真正涉及到娄烨讲的这个主题的,还应该是罗海成林静江城这一条线。
王明和王明妻和江城这一条线,无非是她爱他而他爱他的问题。
王明自始至终爱的都是江城,只有在江城这里他才能得到世外孤岛一样的苟延残喘的机会,才能像个孩子一样赤裸着身体紧紧抱着爱人失声痛哭.而另另外一条线,以罗海成为中心,纠结在林静和江城之间,分不清自己究竟爱谁。
随着本能与林静交往,却在同志酒吧面对女装妩媚的江城之后露出情窦初开的孩子气的傻笑,一次次沉浸在爱欲的漩涡。
拉上林静与江城一起进行一场近乎荒诞的乌托邦一样的旅行之后,在自己构建的幻境轰然崩塌之后,在马路上头也不回的像个孩子一样的痛哭失声。
陈思成那时还不是士兵突击里眼睛里赤裸裸写着野心二字的成才,也不是北爱里演技矫揉造作的汤姆苏富二代小公子,他还只是一个眼睛里写满了莽撞与懵懂的青年,那表演痕迹略重的演技在这一些好像纪录片一样真实的片子里微微有些格格不入。
但无论如何,那莽撞与懵懂的气质与剧本里的罗海成也合个七八分。
不过整部戏下来,只有那一个镜头让我觉得最为出彩,就是在同志酒吧看着台上搔首弄姿的唱着迷迭香的江城,露出那孩子气的梦幻一样沉醉的笑容。
而在那场大家比较关注的大尺度的浴室的激情戏里。
那个少年一下一下耸动的身体和古铜色的肌肤和动情处激动的闪着兽性的脸却让我看的分外心疼在下面默默受着的秦昊,而对那时对这个技术不咋地的1感觉只有一个:嗯,这是个努力的有野心的青年演员,以后就算是不用演技也是能通过别的方式成名的。。
一言蔽之,春醉就是一部经过很大艺术加工的现实纪录片,就这一点上已经超过蓝宇等一众满足腐女幻想的片子了。
可能是没有片源吧,看得人着实不多。
在此处的分数也不高。
不是因为是权威才这样说,拿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片子实在不该是这个分数。
我受不了了,我还是决定得写点什麼,不然苦闷无处释放。
等了大半年的《春风沉醉的夜晚》终于如愿看到了,结果跟上次《颐和园》一样,我又把自己整个沉浸进去了,拔不出来,娄烨你真是讨厌。
话说那晚的情况大致是这样:全速将片子down完,打dota到十点半,然后沐浴焚香,心中默念“杂念玩儿蛋去吧”,静静打坐到0时,当周围只剩下窗外的蛙叫声,QQ上只剩下个把钉子户时,断定气氛上算是已经找到了点感觉,于是把灯一熄、房门一关、耳机一插正式开看。
话说这耳机是必须的,一来可以避免分神,二来跟父母住免得那些个靡靡之音引起他们的误会。
是的,这是一部同性恋电影,而且激情戏拍的极其写实,印象最深的是25分50秒,王平(攻)被老婆揭穿了同性恋的事实后,离开家去见江城(受),云雨间王平突然紧紧的抱住了江城然后啜泣起来,对于这个突变江城的反应也很符合一个女人应有的态度,他先是觉得措手不及企图挣脱,而后在王平的追拥下轻轻的安抚王平任其在自己的怀里哭泣。
大部分没有经验的MM或许都会对男人在ML时突然大哭感到匪夷所思,有个别甚至还会在心里暗骂“草,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在老娘怀里缩了啊!
”,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个时候的确是男人内心最脆弱的时刻,男人不像女人可以动不动就眼空蓄泪泪空垂,跟随地大小便似的。
不光写实,娄烨的表现手法还特有新意。
01:02:50,罗海涛(双性恋)和江城在浴室云雨,唯一的光源是浴室里的一小扇窗户,镜头逆光只有两人肩部以上的特写,但曝光却忽明忽暗形成剪影,这分明就是伴随阵阵高潮还来的瞳孔急剧缩放。
写到这里我想我有必要做个声明,我不是同性恋,我对男同也没有好感。
我喜欢是因为同性恋并不是此片的重点,而只是载体,藏在背后的主题则是更宏大的爱情。
这其中包括有关于失去的,片中所有人除了失去什麼都没得到,爱情有时候真的很空,我们不光光需要热情更需要点缘分,“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命运这东西也不能说全没;还有关于替代的,对于江城罗海涛可以替代王平,对于罗海涛江城和李静(女)可以相互替代,对于李静甚至明哥也可以替代罗海涛。
忘记在哪里看到一文艺女青年说希望自己的Mr.right既是才子又是浪子,关键时刻还能变为凡夫俗子挺身而出,做你的美梦去吧,哪找这样的男的啊,即使有也轮不到你。
世界很大很现实,你脑中的理想模型一般不可能集中在同个人身上,往往几种特质分散在不同人身上,所以理论上只要经受住瞬间的剧痛,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什麼人是不可以替代的。
这里顺便说下罗海涛这个人物,很多人不喜欢他,说他的跟踪直接导致了王平老婆的介入从而导致了王平的自杀,然后他又游离于江城和李静之间最后导致三人各走各路。
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觉得罗海涛正是主题得以升华的关键性人物,我们既然可以容忍同性间的爱,那为什么不能容忍双性恋的爱,进而容忍一切真挚的爱。
罗列下电影的配乐:有《乌兰巴托的爸爸》、《Chilly cha cha》、《香水有毒》、《那些花儿》,怎么样听着够三俗吧!
nonono错了!
好电影有能力将这些三俗歌曲变的恰如其分起来,用在相关场景中真的相当舒服。
尤其推荐《那些花儿》那段(已经dir截取上传tudou了,挂在本篇的末尾处),这段是本人最爱的段落。
背景是,三人下榻在和谐宾馆,李静下楼买东西,回来时撞见罗海涛和江城拥吻在一起,三人心照不宣的睡下,李静偷起去K歌,江城尾随其后,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
除了那些花儿的唱词几乎没有对白,就这样默默的将一局暗棋转变成了明棋,并且在那短暂的一刻三人脱离尘俗进入幻境,这种精神上的3P没有丝毫的龌龊感,有的只是无尽的凄美。
最后来说下故事的发生地——南京。
南京大概是我去过最远的城市了吧,因为一些好的与不好的,对于这个城市我总有着特殊的情怀,记得当初到南京时应该是阳光明媚的,但现在每每梦到的南京都是阴郁、内敛、慵懒、暧昧、还带着一点潮湿劲。
《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南京和我梦中的南京是如此的切合,这大概也是我喜欢这部片子的一大原因吧。
--那些分割线--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9clxNoGyn4/
最近的江宁和电影中是一个天气,只是雨量少一些。
太阳也久久不露脸,所以人的心也很难是晴天。
出校申请没通过。
缩在教室最后一排,靠门,时而有人进出,寒气被夹进门里。
在日程录上零碎记下影片的瞬间。
日文字幕,好多话听不清,反反复复拉动进度条,耳朵被背景音炸得有些胀痛。
春风沉醉的夜晚·最开始是两朵莲,有雨声,但没有语言。
他们在野地撒尿的时候暧昧地笑,再撞一撞肩。
昏暗的屋子里,有一句气音似的“我爱你”伴随着喘息。
烟头微光在浓蓝的夜幕下,像星。
·窥探的视角,隔着层层层层的叶。
颗粒感的画面。
莲花两池,人生死两隔·县城是塑料质地的,差点忘了这是南京。
所以啊,现代性都是从尘土飞扬的大街变来的,没有一个城市天生就时尚光鲜。
·落日时,他们混在人群中跳广场舞,光映在脸上,是透亮的金色。
这一切终于不用发生在黑夜或角落。
-那你怎么跟她介绍我?
-就说我俩是大学同学,你大我两岁,在编辑社认识的。
-在书店偶然碰上了。
我知道了,你放心。
阳光灿烂的日子·白中泛青的色调,立刻就是悬疑的味道。
在饭点时恰能让人毫无食欲。
三人对峙,离开的林雪自以为胜利。
·钢琴声入侵。
罗海涛也入侵,他痴痴地望江诚。
是时候变奏了,那些音符并非轻松地敲打,而是被砸出,砸在心上。
生疼。
·“抚摸”这一动作的终极内涵是——温柔将大于一切。
罗海涛趴着,他偷了江诚原本要给另一人的温柔 。
·洗手台上的生态,水溢满护肤品,残留着不堪的生活。
王平在此处放下婚戒和手机,出走,然后死在一个很像黄昏的清晨,阳光的颜色和纯度都很像跳舞的那天。
原来江诚读给王平的文字,他睡着了也能听见。
至于江城,他是只读却不敢听的人。
自杀!
我有勇气早就干了。
现在还能想到这两个字,足证我的志气还没有完全消磨尽。
·和罗海涛做爱的时候,洗浴水的热气漫延到屏幕外,直烫人。
撕心裂肺的物理运动,江诚是为了忘掉什么、过渡什么、掩盖什么。
这是三个人,王平也在吧,在江诚心里·林雪在讲台上,看学生读《荷塘月色》。
齐读,能感受到节奏、韵律,但却没有美。
就像她和他曾经的日子,硬件都齐全了,只是没有爱。
可她是老师,也是普通人,本来应该传递美、享受爱的。
可惜啊,全都搞砸了。
荷塘月色的美,他再也看不到了·江诚怕了,害怕再失去一个人,只能刀向自己,接纳第三个人。
他们一起去宿迁。
-李静说她最近挺无聊的,我们旅行,带她一块儿吧...有问题吗?
-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一个、两个、三个。
一起唱《那些花儿》。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想他...原来和解才不会,带来死亡。
你也这样搭他的手吗?
《那些花儿》·阳光照不到江诚的眼睛,只敢晕染到他的前额。
他本来也是路上那只被掏了五脏的猫,但他学会了路人惊奇又漠然的眼神,于是最后的自救也失败了。
他进了家门,阳台的玫瑰种给过往的爱人,而等着他的,是他永远不会爱上的妻。
混沌在性别之间的爱,居然近乎犯罪,使人接二连三地受伤甚至死亡。
死在身体,或者死在心灵,都一样,反正留不到人间。
爱得太苦了,尽力降解到性的层面。
不然你死了,我还怎么向前。
2021.3.7 逸夫楼B202 开学快乐,学期目标是:学会爱上一个人。
苦不苦都无所谓。
·
感谢:小鹿和根号陪我去了水乡馆和时尚莱迪!
一天or一天半,如果悠闲一点的话就两天(我因为上午都在酒店睡觉所以两天w)以下是我总结比较顺路的路线,我自己是走了些冤枉路第一天:白马公园→紫金山行道→ 明城墙入口 →玄武湖看山廊→(和平公园→文昌桥天桥)→古堡酒吧旧址→学人书店→水乡馆→新街口时尚莱迪(也可以分成两天,比如紫金山第二天爬)🌳⛰️ 紫金山(看不见江面,实际可能是栖霞山)九华山地铁站下车后坐公交或骑车到白马公园,从白马公园为起点往上爬,也可以直接315路或20路公交坐到紫金山索道,再往下走。
随便找的长椅
🧱明城墙地图搜索明城墙台城景区入口处,需要买票,上去之后穿过一个讲解介绍的地方,就走到城墙上面。
看鸡鸣寺的位置找方向,路过几个服务亭,走一小段路就能找到机位。
🚣♂️玄武湖(顺路推拿)明城墙上去之后就可以下来,然后就可以走沿湖路地图找“玄武湖看山廊”,可以看见几个亭子,跟照片对一下就能找到拍沙复明的机位
但是沙复明走过的那个地方两边都有门锁了,进不去🕊️和平公园与东大宿舍附近天桥和平公园是据说王平江诚跳舞的地方,天桥是一次见面的地方。
这两个地方我不是很确定,从其他帖子里看到的,没有能够打卡的视角,被刺杀和私会分别时的天桥倒是能拍到,只是天桥看起来都一样。
属于时间足够时候又不累时候的备选。
(我是去和平公园时路过)天桥可以搜索:河岸法国家庭餐厅
但这是在浮桥打的卡,据说其实是文昌桥珍珠河
和平公园无机位🎸古堡酒吧旧址(高堂养老院)位于中央路6号,江诚和罗海涛互相认识的地方,两人在停车场逃跑。
摇滚酒吧爆改养老院,但是停车场还在。
📚学人书店可以骑车过去路上景色很好,路过南大。
王平的书店,很好逛,可以逛逛(意识到王平原来开的是古籍旧书店)
🍺水乡馆(成贤路店)王平江诚林雪吃饭的地方,里面装潢变了,但是落地窗保留着。
可以从外面往里看,不一定要吃(但味道还行),服务员应该不知道是取景地。
🛍️时尚莱迪位于新街口,可以直接搜索,离水乡馆不远。
江诚罗海涛是从这个地下坐扶梯上来,然后聊天等李静。
第二天:江诚上班的旅游社(太平南路589号)→江诚家(百合华府)→中山码头(坐轮渡)→长江大桥🖥️江诚单位位于太平南路589号,能看见“慧园街”的牌子。
现在是便利店和南城口腔,南城口腔倒是可以上去,从他们小窗户外看了眼,能看见林雪罗海涛电影里站着的路口。
(没拍照)
🏠江诚家(百合华府)也是据说,但是这附近的高楼居民楼和酒店应该都是江景房(江诚你好有钱),当然没法找到从家里窗户看江心洲的视角。
但怀疑这个连廊是电影里王平等江诚的地方,没找到入口。
🚢中山码头→浦口码头虽然没法入住百合华府,但是附近是中山码头,乘坐轮渡(2r一次)上了船就可以看见江诚家窗户外的江心洲了,注意轮渡末班19:00
似乎浴室戏从窗户可以看见的中山码头
🌉长江大桥江诚罗海涛李静开车离开南京去宿迁时经过的长江大桥,也是经典南京旅游打卡景点。
博主下了浦口码头打车去的南京桥北万象汇,然后一路走到了桥中央。
方向正确(北→南),坐车过去的话视角会更正。
之后就结束啦!
没来得及去栖霞山确认
天气预报说,南京要连续下10天雨。
好一个“春晚”式的天气。
自己在心里这么低低地说。
不知道娄烨想拍出的南京是不是这样。
缠绵悱恻的雨里,大多数人低着头匆匆赶路,成为模糊街景的一部分。
又或者,饱涨的云在远处低压横陈,城市被看不见的灰绿色笼罩。
暧昧,窒闷,应该都不是吧,有的顶多是秘密,关在门背后或是心扉里的秘密。
凭借对南京的熟悉和google地图,以及广大豆瓣群众的智慧,我找到了几处电影里出现过的地点(详见http://www.douban.com/event/12474264/discussion/26777010/)。
这几处地方基本上不能算是有南京特色,既没有夫子庙、中山陵这样重量级的名胜古迹,也没有民国公馆区、1912酒吧街等令外地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标识。
“春晚”里出现的,是南京人生活的南京,是一抬头便可捡拾的日常近景。
可以说,娄烨拍出了想要的“灰区城市”,撇开六朝风雨民国春秋,如今的南京早已不在风头浪尖上,却是夹在新时代活跃分子当中很宅很宅的那一位。
然而,它有它的风格,天性自然,不矫情,有欲望也不懂得掩藏,真触到了痛处,便不管不顾悲戚一场。
在这个层面上,南京的性情倒是与江诚很合拍。
江诚无疑是影片中最纯粹的一个角色,我惊讶于他处在几段感情漩涡中央,却深知“花落花开自有时”,早早放弃了纠结,以隐忍换清明。
当罗海涛想带李静一起去宿迁时,他问江诚“你有问题么?
”江诚沉默几秒,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像下定什么决心似的说:“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等到了宿迁,等李静撞见江诚和罗海涛在房间里接吻,一个人跑去KTV唱《那些花儿》,江诚又发挥了他的治愈系沉默。
流泪的是李静,我却同情江诚。
他在虚化的背景中一会儿看着李静,一会儿望望电视屏幕,那一刻,他是将李静的处境置于自己之上的。
这两个场景是整部影片中我的最爱,因为温柔也因为力量,换一个角色就做不到,换一个城市同样行不通。
在没看过“春晚”真身时,我只见过一张剧照,罗海涛和李静在台城上一前一后的走着。
台城,什么时候去都好。
唐代的韦庄说“无情最是台城柳”,哀怨今非昔比;胡兰成从台城上下来却说“江山游人皆是今天,想要怀古竟也不能”。
我自己是偏爱台城的,有朋自远方来,总要带去台城上走走,不为怀古,只为感受南京豁朗的一面。
一边是玄武湖,一边是鸡鸣寺,自然与人文被台城过渡得那么妥帖,更不用说历史与现实了。
我想,娄烨也是爱台城的。
三月的南京,他放了烂漫樱花、梧桐新绿不拍,却专拣光秃秃的台城做一场戏,是想用简单的方式传达异常复杂的情绪吧。
他相信台城这个环境已经承载了足够的信息量,上可以承罗海涛与江诚的感情进阶,下可以启李静的抉择,同时也是平复王平之死的暴烈与残酷。
作为背景的南京,真是有太多贴切元素来配合这电影了。
娄烨在某个访问里说,对于这部电影,南京给出了默默的支持。
这个“默默”,确是南京一贯的姿态。
可不管是《南京!
南京!
》里千疮百孔的面貌,或者《建国大业》中一个王朝的背影,都不是我亲历的南京。
而江诚走过的街巷,王平的书店,罗海涛和李静约会的街边公园,明哥吃生蚝的烧烤摊,才是活生生的南京。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爱情并不比其他地方更轰轰烈烈,但透过娄烨的镜头,即便是司空见惯的细节,也不免叫人沉醉又动容起来。
自我认同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要花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这是江城迷人的地方。
他对自己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接受自己同志的身份,接受主流圈子对他的圈子的不认同,他所有的选择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所以当王平的妻子发现他和王平有染,他选择退出,因为这超出了他能接受的范围,他不是为了感情可以不顾一切的人,他不需要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来证明他自己,完成他自己,而王平需要,他对圈子外的一切尊重并保持距离。
王平的妻子跑去他办公室大吵大闹,他不是故作冷静,也没有惊慌失措,办公室门口的目光不令他羞赧。
所以当海涛提出李静和他们同行,他说“我都可以的”,就像当初王平执意要他去见妻子,他最后还是去了。
他接受这个圈子里面会有这样的情况,接受自己的爱人会同时爱着另外一个人,他只忠于自己的爱,其他的他都可以。
当他和海涛都以为他们三个人会这样平静共处的时候,李静离开了,李静的离开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意外的事情,海涛是任性的,他似乎有一点责怪他,所以江城负气叫他走。
李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和江城是同一类人,她发现江城和海涛的时候,没有像林雪一样疯狂,而是选择后退,她甚至尝试去理解:“你也这样牵他的手吗”,但她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是永久,她选择成全,退出。
所以当林雪因为王平的死怀恨在心,找他出气,对他辱骂踢打却意外摔倒的时候,他可以伸手去扶她,而后反而被她割伤,林雪惊慌而逃,理直气壮得狼狈可憎。
纹身回来的路上,有一条死狗遭到围观,一如江城当时负伤倒在街上,他只是往前走,偶尔回头,他不可怜自己,他只是往前走,带着一种善意一直生活着,把爱人的忧郁藏在春风沉醉的夜晚。
8.0/10。零乱断序的情节,蕴藏哀愁的影调。灰暗的镜头让南京成了充斥着扫不清死角、永远压抑着人心的冷漠社会,娄烨始终打着先锋旗帜走在大师路上。本片对两性情感描绘透彻而沉重,用乐很有特点,无疑会是一次不太好受的观影经历,我开始也不习惯这种风格,但坚持看下去还是会被打动。。。
八年后的四月重看,确认是最典型也是最好的娄烨。他最擅长的表达(城市和情欲)在残酷凄迷的三月南京抵达了最佳形态,技法精妙而不露声色,没有因过度风格化造成对叙事流程的干扰,几乎所有人物都获得了一种娄烨式的内在隐痛。对现代文学名篇片段的抽析是绝妙的蒙太奇实践,在赋予其死后生命的同时将影片的时空推到深处。KTV那场营造的情绪空间堪比《庆州》和《春梦》。
哥拍的不是电影,是寂寞
因为听了刮刮乐 才找来看的 陈思成真倒胃口
一直人侦探尾行一基佬半天,结果自己被掰弯了。
失真了 他不懂gay的世界
为什么华语电影里最好的爱情片都是讲同性恋的呢?
我以为有郁达夫林徽因啥的呢,结果俩大老爷们蛄蛄蛹蛹的,选片选错了
民国流淌至今的万家灯火孤僻气
从暧昧到厌弃,从依附到抛弃,分分钟的事情,也足以耗尽他们一生的力气。
幼稚,低技术。但确实够春风沉醉
屌那妈个臭西结局!!!其实好多时候都系度不伦不类拖沓中!!(一星给陈思成,好可爱好萌好得意!!!!!!)
完全没什么风骨。这邋里邋遢的生活.....
这部影片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下层小资产阶级生活中的无目的感。他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自由,但却没有了政治决断(包括在个人领域)的能力。对城市的选择,对郁达夫的征引,确定了一个小资产阶级边缘人的历史的和政治的谱系。私生活的沮丧和镜头的延宕证明了决断的无能。
娄烨算是内地很有思想的导演吧。的确不错,可惜不是我能欣赏的题材。同性恋们的关系真是脆弱啊……
“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好廉价的电影,这算文艺片吗????你们就人云亦云吧
我真是从《春光乍泄》里看到了爱情,能看到电影中围绕爱情讲述的一切。但是抱歉从这部里实在看不到爱情,只看到人生的无奈、混乱、随意与无聊。因此对评论里说这部电影诠释了很高级的爱情简直一头雾水。秦昊与陈思诚的演技压根不在一个层级上。因此配角无论如何怎么走马灯,感觉还是秦昊一个人的演技solo。秦昊三颗星吧。倘若片中二位男主是秦昊和廖凡的话,我会无脑给五颗星。哦看到结尾发现峰回路转亮点还是在自杀的文艺男青年身上,应了张宇一句歌词,被你爱过还能为谁蠢动。可是又能怎样呢。三星。剧情不大好,明明还能更好的。
南京的春天总是格外的短暂。开场就是暴击,一度以为这姿势是不是哪里不对。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