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爱丁顿

Eddington

主演:华金·菲尼克斯,佩德罗·帕斯卡,艾玛·斯通,奥斯汀·巴特勒,卢克·葛莱姆斯,迪尔德丽·奥康奈尔,迈克尔·沃德,小克利夫顿·克林斯,艾米丽·霍菲尔,马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芬兰语言:英语年份:2025

《爱丁顿》剧照

爱丁顿 剧照 NO.1爱丁顿 剧照 NO.2爱丁顿 剧照 NO.3爱丁顿 剧照 NO.4爱丁顿 剧照 NO.5爱丁顿 剧照 NO.6爱丁顿 剧照 NO.13爱丁顿 剧照 NO.14爱丁顿 剧照 NO.15爱丁顿 剧照 NO.16爱丁顿 剧照 NO.17爱丁顿 剧照 NO.18爱丁顿 剧照 NO.19爱丁顿 剧照 NO.20

《爱丁顿》长篇影评

《爱丁顿》短评

不如洪尚秀

6分钟前
  • 非合理
  • 还行

没太大意思。参与驱逐流浪汉的女主,在流浪汉自杀后内心极其内疚。虽然这件事被报道了,但她其实并没有遭受太多网暴,主要是自我的道德困境。于是她开始跟每一个见到的人说这件事,表明她确实错了但法律上无责的态度,但又表达了悔不当初要是能给流浪汉更多的帮助,他就不会死的内心折磨。在此过程中带出罗马尼亚的民族问题啥的,可惜我没有兴趣。最好奇的是,罗马尼亚普通人真的那么喜欢佛教?

10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从片名到大结构都能看出灵感来源于罗西里尼那部,甚至还藏了海报在片中。不论是一九五一的欧洲,还是二零二五年的欧洲,很多东西好像改变了,但绝望和无力感又是一样的。女主说完要去墓地,最后几分钟拉杜裘德恨不得把整个城市都拍一遍。//任谁看了拉杜裘德都会想死吧。

11分钟前
  • 陆机
  • 推荐

现代化的建筑体吞噬入侵历史的遗迹,而民族主义的化石却仍然回荡在25年的欧陆,在这里,时间的空间相互印证索引,不断催化出新的现代化问题——建筑让渡给阶级,而人也圈养在各自规划的思想属地。伪善的现代人用机器不断摧毁重建翻,让古建筑体陷入虚空,而思想却从未划归出古老的痕迹,伪造的处境冷漠而自洽。当人造景观被现代科技层层加码,资源的错位让人无法寻找到信仰,甚至是安慰,神的思想也不在灵验,因为祷词中的上帝早已失效,它变成了一只怪异的人造恐龙。模糊劣质的影像自动变焦,随机偶然纪实化的镜头组合,呈现式暴力切割剪裁,非本质化的底层关照,当下议题的尖锐反响。无限制的物化机制与资源扭结后的连锁反射。一个事件,无数观点,在混乱背后拥抱本就荒唐无聊的现代社会。

14分钟前
  • 楠子的私密空间
  • 力荐

借助祥林嫂式的自述讽刺道德困境背后的无解现实。反复的不停的讲述的委屈感非但没能解决任何实质问题,反而凸显了同情表层之下普遍存在的伪善本性,(禁欲的忧容背后也可寻得刺激的野战),可见批判力度拉满。导演还夹带了略显蹩脚又带幽默的各种“引经据典”。以及与本土社会相关的政治议题讨论,剧本打的相当满。柏林最佳编剧银熊奖归属,值得一看。

16分钟前
  • 姜戈
  • 推荐

+

20分钟前
  • R
  • 还行

75Berlinale26 剧本也就那样,反而camera上不敢信是iPhone15拍的…

23分钟前
  • 吴七省
  • 还行

依旧讽刺拉满,最后七分钟是最政治的部分

28分钟前
  • 我喝奶茶不加奶
  • 还行

🇩🇪线下观影。【75thBerlinale】对罗马尼亚的政治动态并不熟悉,但在观影过程中却获得了清晰的线索和理解;有时感觉就像在看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Ten》和肖恩-贝克的 iPhone 拍摄作品。很强的政治实验电影,很好地传达了夹在中间、动荡、伪善和迷失的感觉。一些对白非常巧妙。但与肖恩-贝克的作品相比,这部影片的摄影相当乏味(出乎意料地发现这片子让我时不时回味...提到 4🌟 吧哈哈哈

29分钟前
  • Nevaeh828
  • 推荐

笑点创意千篇一律,时事热点常看常新

31分钟前
  • 揭車🕊
  • 推荐

#HKIFF# 用很多重复和大量对话堆叠了熟练讲述悲剧过程中的微妙,不乏有的对话挺生硬的…我又无法克制地睡了。其实他前两部我还挺喜欢的但这是啥呀,胡乱对焦也是吹上了

36分钟前
  • 黑桃生
  • 还行

受影响的人,充满焦虑的影像和对话,减弱戏谑的拉杜·裘德。当他们谈起“欧洲”时,他们在谈论哪一个“欧洲”。意义的生成不再紧要,恍惚地经过那些贫瘠的布景吧。

40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拉杜裘德第二部,这个时间倒是恰如其分,欧洲圣母的悲天悯人讽刺拉满,道德困境与欧陆社会现状对照,编剧功底和文本结构简直太好了,很一针见血。btw难以置信这是iphone15拍出来的样子。

45分钟前
  • 北极洲
  • 推荐

#HKIFF 49th# (好吧我承认我欣赏不来拉杜·裘德的电影,看了三部都没有被特别打动到。)与罗西里尼《欧洲51年》的一次拙劣互文,如果说流浪老人在自杀之前的情节多少还能吸引观众注意的话,那么在其自杀后,叙事便开始走下坡路,同时沦为女主的“个人秀”。而这种“个人秀”是完全基于重提流浪老人自杀情节的,这便使流浪老人自杀情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台词层面的重演,无新意更无趣味。深焦镜头成为一种消磨观众耐心的存在,结尾的空镜头也成为一种缺乏表意的存在

46分钟前
  • 朝觐电影
  • 较差

延续上一部的主题,虽有些重复但更具攻击性了。尤其借完美的日子讽刺虚伪白左那段我真的想给满分

48分钟前
  • 💞YAYRA💞
  • 推荐

#Berlinale2025 柏林太冷,现实太近,我笑不出来。看到了1951年的海报

49分钟前
  • 賽珍珠咬打火機
  • 还行

每一位欧洲三大电影节系的导演最后的作品都会殊途同归成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行为艺术

52分钟前
  • 小旗
  • 还行

拉杜裘德这一次又骂了不少国家不少人 真好

53分钟前
  • 狂犬吠墓
  • 推荐

22.02.2025 HKW

56分钟前
  • eilseL
  • 力荐

看到Revolut还特意查了下,原来是欧盟常见支付手段...整片有点碎碎念,开头还以为又是网暴题材...看到后面邀请美团学生出来,就在想该不会是最后又要...吧...还真是...总的来说,不是一部值得花时间去看的片...

57分钟前
  • Zizo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