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书不同,一直都觉得电影这玩意儿也就是用来消磨下时间,满足一下视觉感官的。
虽然知道原著好,但是一直没什么时间看,直接看的影片,所以就不能将两者进行比较。
只能稍微胡乱写点看电影时的一些囧然状态了。
不知道导演有什么意图,片子里安东遭遇女巫事件后就一直处于在一个浑噩的喝醉状态,不是说他真的喝醉了,而是整个人一直摇摇晃晃迷迷糊糊就好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也可能是导演想让他在非现实和现实世界的夹缝中虚实不定?
看到他这个样子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人这样子没问题吗?
他好像马上就要滚到路边去睡着了啊!完全没有安全感,难道是因为是还处于“英雄”养成期?
超讨厌这种表现手法的。
黏糊不爽利。
加上看的字幕版本又是粤语版简直让我痛不欲生。
(我想看正常国语的啊啊TAT)然后就是安东找隔壁借血喝然后猪血过敏(喂!
)然后在地铁上纠缠小正太……感觉像个变态跟踪狂大叔一样,囧囧有神。
和醉汉说的“咬掉你的耳朵”什么的这种台词这和性骚扰有嘛区别啊啊啊,亏这演员戴墨镜的时候还不错看,言行举止太猥琐了喂!
(话说安东对门的小伙以及作为关键人物的小正太颜也都不错。
)安东逗猫头鹰的时候感觉挺可爱的。
不过……把猫头鹰(女)用保鲜袋包起来塞在橱柜这种事……是原著里就有的吗??
知道小正太是自己儿子的时候那表情也很…妙。
嗯。
整个片子很有种因果报应的宿命论调调。
浪得虚名,不会再看第二部。
导演的叙事风格其实不错,不过故事节奏完全不能看。
我是和我妹妹一起看的,都有没看懂的地方,所以差评。
我们的智商没有问题,那就是电影的叙事有问题。
①重点不突出。
感觉得出导演的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好。
但是太好了。
一些应该轻描淡写的细节,都被做得精致而跌宕起伏。
如果每一个细节都这么做,那到了真正的重点,观众就无法分辨了。
观众不可能会认真看一个消遣品,所以不要玩弄技巧和智商。
②叙事凌乱。
故事其实是完整的,但是没有被处理好。
有些好莱坞大片很弱智,但是它们的结构和叙事逻辑很清晰。
③这部片子,如果它没有任何特效,你还愿意去看吗?
一个好故事,应该要做到在没有特效的时候,仍然可以吸引人。
故事最重要,应该重点突出故事的元素。
不要搞错了顺序。
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守日人。
本片守夜人只看了一遍,大致情节是清楚了。
唯一一个疑问:叶戈尔他爸安东为什么要去做“结扎手术”?
两种猜测:1、安东预见到了“逆子”?
2、安东的妻子红杏出墙?
本片好像是第一种。
如果是第二种:安东的妻子红杏出墙,安东深受打击,沿着电线杆所指方向找到一家私人诊所,欲做“结扎手术”,不料计生工作人员及时赶到,阻止了人间悲剧。
其实,很多电影 说的都是因为 怨恨 比如很多恐怖片。
本片那个头顶有漩涡的女人为什么要诅咒自己?
再一个就是“犯贱”心理。
那个引诱小男孩的女吸血鬼之前好像是人类,是被转化的。
转化之后控制不住自己(当然这里可能有被人利用)引诱小男孩想吸他血。
在男友被杀,自己被毁容之后,劫持小男孩,居然还“埋怨”光明势力当初为什么不阻止她被转化。
(注意这里有一组对比,安东去补充能量,是猪血。
)至于电影风格,个人不太喜欢。
但是比较“真实”,比如那人从桌子底下拿出保温瓶?
倒猪血,就好像生活当中真的是那样。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哲学”这个词是洋味十足的,十九世纪末,日本人西周将希腊文philosophia译成汉文“哲学”,黄遵宪将此词引入中国,当年似乎还引发中国有无哲学的争论,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有,肯定有,例如孔子此人就成功地戴上许多帽子登上世界舞台,其中一顶帽子就是哲学家。
当然哲学本身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上至80岁下至8岁的人必谈唯物必斗唯心的那个年代,御用哲学家们不忘老祖宗,深刻挖掘历史长河中可以扣上哲学家的祖先们,并一一戴上唯物唯心的帽子,这是另话,暂且不表。
老李读书不多,粗人一个,以我浅显的目光,看待所谓国学两千余年的发展,无非就是儒学向理学的发展过程,专业话叫做从训诂之学到义理之学。
这两个学说分别盛现于中华文明的两个鼎盛时期,汉朝及宋明。
这两个时期均出现了老李认为在当时是具有一顶程度上超越时代的著作:王允的《论衡》和王阳明的《传习录》。
《传习录》暂按不表,这里只稍谈《论衡》。
其实《论衡》此书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不大,甚至还被列为禁书。
老李欣赏此书的原因不仅仅是其有把皇帝拉下地的勇气,最主要还是他最早较系统地阐述了“衡”这个哲学范畴。
他讲的“衡”是平衡和均衡的,拿时髦话说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当然,《国语·郑语》记载早在西周时,周太史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本身就是中华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些命题早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影响中国人的行为。
但是,老李认为,所谓哲学,自圆其说。
今天最热门的哲学词汇是“和谐”,在这个词汇背后的力量下,一批批御用哲学家蜂拥而出,“平衡论”就是他们的最大成果,当然,孔德、斯宾塞和布哈林等人也被一一定义,一个个半新不旧的概念喷薄而出,真正达到咱们学贯东西的身价,唉,学术界。
老李认为,放眼全球,最有骨气的文人和最没有骨气的文人都出在咱中国,当代,是以后者为绝大多数。
回到《守夜人》本身,这部电影被公认为俄罗斯现今电影的辉煌之作。
俄罗斯的文艺自从当年的主旋律创作题材惊艳全球之后,一直处于衰退状态,包括电影。
据说《守夜人》的拍摄成本也就500万美元,就形式而言,你可能会说他是一部大拼盘,的确,在本片中你会找到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影子,但是,这部电影想要所透露的思想性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和与平衡的维持,善与恶的选择,这本身就是很有艺术创作的题材。
2009-07-20首发百度http://hi.baidu.com/leeyzh/item/5da21505730e8337a2332a79
這部電影我是兩年前看到了。
但是記憶卻很深。
一直都是灰暗的色調,講述著灰色的一面。
一直記得那個女人詛咒自己永世不得超生。
記得那個可愛的小男孩。
最后他竟然就是那個可以打破黑暗和光明平衡的人。
當年他父親明明后悔了。
一切都是黑暗勢力演戲的結果。
結局明明表示著另外一種艱辛的開始。
我等待第二部好久了....
书也看了,电影也看了,《守夜人》还凑合能看懂,《守日人》完全没能力看明白了,看来要做个有层次的科幻爱好者还是有些难度的。
电影感觉一般,像黄昏界之类的东西还不如我想象的好,情节也因为太过浓缩会让没看过书的人一头雾水。
不如拍成系列的好!
如果说原著是名贵的松露。
那电影就是小鸡炖蘑菇,而且还是炖糊了的。
电影看得我郁闷得要死,只因为看过原著《守夜人》与《守日人》。
结果得知电影导演就是《通缉令》的导演,原来如此。
那是个拿多少投资,都能拍出地道廉价气质的B级片的人。
我个人认为,当一本原著太过精湛的时候,导演就不要试试图在关键的地方做修改,以免造成这样“太对不起原材料的状况出现”。
1 人物之间的关系完全缩小了原著的世界观的深度。
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将叶戈尔设计成安东的儿子。
叶戈尔只是一个普通的黑暗他者,但是安东依然会对他上心,而不是因为是他儿子。
原著中的大部分他者,不管黑暗力量还是光明力量,都是活了几百岁的人,虽然安东和他女朋友斯维塔姐姐都还是正常年龄的人类年龄——他们都拥有非人类的世界观,就像《精魂火祭》中那些法师一样。
用人类之间的血缘纽带来作为关键情节,降低了故事的魔幻性和大气感。
2 到把《守日人》看完,导演居然安排的结局是“安东把那一丝杀念抹去才挽救了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到是符合原著的某些精神实质的,拿就是,黑暗他者利用的人类的恶获取力量,而光明他者是利用人类的快乐来获取力量——人类只有断除自己的恶才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但是,这仅仅是原著想要表的一点点意思而已,或许在谢尔盖同学心目当中,善恶都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特质,人类要做到的其实平衡而已。
所以他才没有在书里,让斯维塔姐姐这个伟大的女魔法师最后成长起来,像切大白菜一样把黑暗他者们给切死。
3 人物塑造太失败。
无论是安东(生生把安东同学弄成个有12孩子的憔悴大叔)、伟大的女魔法师斯维塔姐姐,还是本来很美型很邪恶的爷爷扎乌龙、很狡猾的爷爷谢格尔、还是各有特色性格的光明他者们,都只有原著里面最多1/10的魅力。
最让人崩溃的是扎乌龙爷爷的女巫女朋友在守日者里面的造型,娘呢,还用定型胶把头发弄个魔鬼的小犄角造型,不直到的还以为是小龙人长大变性变坏了呢。
唯一有魅力一点的是谢格尔爷爷的女朋友,但是,它作为猫头鹰出场的镜头太KUSO了。
竟然是从一个包装盒里拿出来的,像一个圣诞礼物一样被从柜子里拿出来。
4 黄昏界。
里面充满了垃圾,是最让我不能接受的。
导演一向的表现,充分说明他有审丑的趋势。
总的来说,或许也不能怪导演大人的作品拙劣,实在是原著太好,如果只看过电影,看过也就完了。
问题是,原著太好看了,只看了电影的同学,请你们去看原著吧,那才是精华。
而评价这两部电影是俄罗斯电影巅峰之作的同学,我深刻怀疑你们是在讽刺。
让其他优秀的俄罗斯电影情何以堪。
昨天刚看完小说,今天就把电影翻出来看看了,据说当时是俄罗斯做的最好的商业片了。
撇开原著从电影本身来说,故事方面,没看过小说的人一定会想问到底这片子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人物关系有的没有交待清楚,而且从最后看导演一定是为第二部做铺垫的。
从镜头看,因为里面牵扯到黄昏届,还有男主角一直不清醒的状态,还有些打斗场面,镜头一直在晃,让我看的头疼,如果是近几年做成3D的话,估计我就疯了。
从特技打斗方面,果然不如美国做的漂亮,不知道是自己美国的片子看多了,看这样的就不习惯了还是怎么的,安定和男吸血鬼打斗的那段如果给香港做的话,一定会漂亮很多,还是导演说我本身就不在意打斗场面的。
对于文文化,这故事本来就是发生在俄罗斯,对于我们外国人看,肯定没有俄国人看的感同身受,比如地铁,医生什么的。
如果不是为了原著我是不会看这电影的与原著相比较我更喜欢原著,虽然电影版在情节方面加了也戈尔是安东的儿子还有煞也夫的谋划,虎熊之间的感情这样的商业元素,但是很多都让人觉得很晦涩。
而且对于书中后三分之一安东对于黑暗光明的疑惑的自我思索方面,电影有所体现了,但是对于未看小说的人肯定会说这男主角是怎么了,救世的主题也没把握好,表现不好不如不呈现他的自我矛盾了,不过男主满可爱的,奥利加没我想象中漂亮。
果然小说有些地方是电影不能表现的,例如奥利加唱的歌等等。
俄罗斯人在里面讲的英语真让我头疼,讲不好就别,讲何必呢。
这根本是黑帮之间互殴吧,最后儿子选择别的帮派了而已。
整部片子各种人物莫名其妙,镜头抖得快tm跟八级地震似的,中间还各种不必要的惊悚镜头和音效(鹰女变人形的时候我tm还以为是有什么鬼要出来了,地动山摇画面闪得跟精神病坐过山车一样)。
整个影片充斥着黑客帝国一样的滤镜(中间大家一直戴着墨镜还以为是黑客帝国分国),但是和黑客帝国不一样的是始终笼罩着昏暗的灯光令人压抑郁闷,虽说主角一方代表光明但我没有觉得他们是。
剧情也非常平庸,设定很吸引人,但这就跟一三流电影厂制作的一样(或者真是),与好莱坞那种起码能好好讲故事差实在太远了。
还有守日人邻居父子和那个女明星没有很好地交代就没有了,好的电影即使一个配角也要处理好。
这电影实在太阴冷了,跟鬼片似的(或者是我弄错了,导演本来就是想把这拍成鬼片),不知道俄罗斯人拍电影都这样还是这电影不对,总之对俄罗斯电影好感少了几分。
主角,什么都不会,还当狩猎人当几吧啊。
连个小怪都打不过。
抓个吸血鬼把还受了重伤,命都快没了,这么笨要他干啥啊..第二部上还行,会两下子.....第一部啥都不会,还爱装B...
编剧和导演都有问题大概是作为商业片,想搞点噱头出来结果噱头很低级,剧情很混乱差啊!我给两分已经是客气了
“只要有人向往光明,人间就有希望。”
..
吃晚饭的时候看的,某飞每次看到血腥之处就会瞪我。。。
X战警+暗夜传说+哈利波特+黑客帝国 俄罗斯山寨魔幻片
现在就是期待第三集了
的确很经典
看过原作的感觉都是“乱”,镜头老是晃来晃去,很多莫名其妙的小虫子镜头,黄昏界里面青苔也神隐了,演员选的也一般(除了正太和斯维特兰娜),没有心情再看下部了。。
也不知小说好不好看,电影是挺不让我喜欢和理解滴
极有大片样子就是高潮不给力。仿佛被谁釜低抽薪………
看睡了两次……怎么能相信这是《通缉令》的导演!!
故事又闷又乱
真烂,比原书差太多了!
镜头运用出色。近景远景的切换,特效的运用。。。就是有点花哨。本身剧情没看明白,跳着看的。
原来俄罗斯也能拍魔幻~~~
有的画面略乡土
其实挺无聊的。。。说好小孩是哈利波特一样的角色就好好讲啊 插出来个被咒的女人是闹哪样
视觉效果不错。
不喜欢
introduction 飞机螺丝落入咖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