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集,心里不是滋味,苏联曾实实在在帮助了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的中国从苏联得了很多好处。
就算赫鲁晓夫的命令撤走专家,专家可不是政客,许多专家在临走前想尽办法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让共事多年的中国同事记录下来。
这剧里把苏联专家塑造成傲慢、刁难、不守承诺、敷衍了事的酒鬼。
第五集,一群中国年轻同志为了得到有用资料,跟几个苏联老同志拼酒(然后被喝趴),编剧是把现代应酬那一套直接套上去的吗?
我在苏联加盟国生活那么多年,发觉东欧人虽爱喝酒,但不会拼酒,还别以为苏联人牛高马大就酒量好,和中国人没区别,大多中国人会醉的量,大多苏联人照样醉。
剧里出现几个年轻点的苏联专家,胡子拉碴,给人觉得是随便从东北边境请来的俄罗斯流氓,哪像搞科研的,像俄国黑手党打手。
大概十几年前,国内许多媒体带节奏把朝鲜说成忘恩负义,如果哪天朝鲜表现中国援助朝鲜背景的影视剧,中国人是这个形象,那是中国当然会说他们忘恩负义。
这是我看的一个片段得出的结论,我相信,细节和部分做不好的东西,整体也不会好到哪去,就事论事,从这一个片段分析。
那几个所谓的科研人员,为了表示他们的大义也用不着这样吧。
岳母快死了,老婆要给送终,说:这么多科研人员,少了你就不行了?
他居然反驳说:要是人人都这么想,那么社会主义事业巴拉巴拉!
老婆说离婚,把孩子塞给他,走了。
男的往前走几步又停下来摸一摸孩子。
有毒啊,孩子才两岁,人也没哭,你抱着他是走不动还是怎么的。
而且都要离婚了,他最后说的却是:我不能带这个孩子啊!
要离婚了最后还想着自己的事,能不能要点脸?
还有一个,可能是主角吧。
孩子都不认你,最后因为要去保密机构,把孩子托寄到一个幼儿园,两三个月看一次。
中途一句话没跟孩子说,表情冷硬。
等孩子送进去了,才和另一个男的装模作样地悲伤:我们只把他生出来,却没有做任何事。
怎么的,可不就是这样!
你博什么同情?
就算工作忙,我看你和朋友说话的悠闲时间也挺多的啊,怎么就没和孩子说一句话。
为了凸显他们的奉献精神,强行舍小家为大家,从方方面面体现。
人家科学家私生活你怎么知道的?
细节都一清二楚?
编的可真好,往极端写。
明明是纪实,偏偏要自作聪明,把科学家们写的里外不是人,真是高级黑啊。
导演和编剧脑子是不是有泡?
三观不正。
这些男的在研究所上课的时候活泼的不得了,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也活泼的不得了,怎么就不记得自己还有个家?
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老婆就是好女人,不支持的人,就是小家子气,塑造了这两个研究人员身边的女人,你不就是想传达这个意思么!
近年来这些社会主义事业和抗日的神剧屡见不鲜,从来不需要观众的支持,也能席卷各个卫视,轮流播,天天播。
至于质量,天见可怜。
有点假,演的还有导的看了几个片段,首先是指导员,表现的不是一个有很多战斗经验的战士形象,而是一个监狱管理员。
对于科研工作者,很轻易地表达出对于困难的妥协。
还有对于科研明星的塑造,让人失望。
还有对于苏联专家的美化和依赖。
不清楚是不是如此依赖。
但是这么表达和渲染不怎么合适。
剧情有些太过牵强,而且表达手法过于简单,像是个没有润色的作文。
平淡无味。
看了狠多急躁小朋友们的吐槽,我觉得要说句公道话,豆瓣一贯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只要是主旋律的电视剧,有爱国情怀,无论多么还原历史客观写实,都是要遭到吐槽的,有本事你们耐心看完在来吐槽,算你是个成年人。
今天看完全集,我觉得心智成熟善良并且心眼不坏的人,都会被这部剧感动落泪,每一个角色都非常丰满有血有肉有灵魂,演员个个可以称得上是中年戏骨,剧情紧凑不拖沓感觉每一段台词和画面都不多余,唯一感觉稍微差一点的演员就是钟心这个角色,现代感太强了,可能跟美国留学有关系吧。
这部剧的的中心主题无需多讲,即便是那些自以为比编剧更牛逼的网友吐槽的感情戏也依然很好看,没有拖拖拉拉妈妈死去活来肥皂泡,真情的流露都是很克制的,真的很棒。
另外这种片子很有批判性,看到组里很多人对这部片子的过审感到错愕,是的,是的我也有同感,这可是在央视黄金一套播出的,但是这就是实事求是面对现实,不遮不掩直面历史的好剧,10年难见,我奉劝这些嘲讽吐槽讥笑党,你们把这个片子耐心的看完,在留下你们的口水,也算一个心眼好使的人。
顺便说说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黄凯华,江水宁,但是很遗憾在看了介绍之后这个人物也是虚构的,只有老钟,和王怀民是有人物原型的,而且还不只是一个原型。
特别看好马灿灿这个演员,明日之星期待他的更多佳作吧。
石兆琪在电影《邓稼先》中演的是李觉将军,在这里面演的是王团长,而王团长某种程度上就是李将军的原型,太棒啦!
细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个电影哦,风格平淡而有力,就像邓老的人品!
而且尺度非常大!
完全不像表面上那么平淡,需要仔细体会。
现在的好多主旋律片子都很用心,只是很多喷子没用心去看!
不过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一起加油(ง •̀_•́)ง
由于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段需要时常关注cctv1,正因此也总会不得以多看两眼cctv1的电视剧,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理由说《激情的岁月》并不差。
比起那些抗战剧里风机从头顶飞过去都不乱的发型,炮火硝烟里冲出来顶着的精致的妆容,这部剧的服装和化妆,我认为不是在敷衍观众。
无论是从留学归国初期的意气风发,西装革履到原子弹研究后期的风尘仆仆中山装,还是从刚开始干净清爽的面容到后期粗糙,黝黑的皮肤,都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发生变化。
喷这部剧的大部分在喷剧情,说全剧各种拉cp,我寻思这些科学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总不能做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连基本的感情生活都不能有了吧,而且这上头的cp除了黄凯华夫妇,大家都是共同进步的革命伉俪。
总说研究镜头少研究镜头少,你是来看纪录片还是来看电视剧,而且你真的看了,就应该看得见,这部剧的研究和感情两条线一直是齐头并进的。
再说演员的演技,我觉得都在线。
不是说这剧就没缺点,只是电视剧本身就是作为大众的一项文娱活动,他不可能去迎合所有人的口味做到十全十美。
大家来看电视剧也不是玩大家来找茬,尽盯着缺点去,我觉得我看电视剧就是图一乐,我也会在看的时候吐槽,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整体带给我的观看体验。
今天看完了大结局,向所有为两弹一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以及工作人员致敬!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配了个烂编剧,写成感情剧真的好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应该更多的诠释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面对各方的巨大压力下,在国内物质匮乏、设备几乎为零的困境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心怀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感情戏一点点就够了,衬托出他们为大家舍弃个人利益就可以了,不需要长篇大论!!!
看这个片也是因为这个献礼题材。
看完李雪健演的造原子弹再看这个剧简直恶心透了。
演员,剧情烂的一塌糊涂。
糟蹋了这么好的题材。
一集要出现五百遍钟心同志这四个字。
钟心同志的造型能再现代化一点吗?
就算再想表达钟心同志是个归国科学家也不需要在那个年代给她搞这个造型吧?
看了十一集,几乎全快进,全员用力过猛。
不像是在演电视剧。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现在的我迷茫着,两年半里我没做出什么值得大家肯定的事,过着家长看到会焦急的碌碌无为的生活。
可是我的内心就是在想着自己不一样,因为出身,我收到了来自国家的关怀,经济上精神上都收到了来自国家的关怀,我爱看类似《激情的岁月》的影视剧,电影,愿意去接触老一辈的,老干部级喜欢的东西,喜欢与那些对学生严厉的老师相处,喜欢去了解老革命,想要了解党,国家,共产主义,我还会思考信仰,真的存在吗!
我不爱游戏,不刷微博,不追星,不看综艺,我仿佛就生活在七八十年代,早起晚睡。
在室友眼中我是个怪人,和平常的年轻人不一样,这些我都深深知道,我的怪异。
这部经过删减过的《激情的岁月》想要传达的不是里面有多少真假,她想要表达的那些可敬可爱的人为了伟大的祖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她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时代还有好多好多的人为了祖国事业在努力奋斗,她还批判了个人主义,批判了享乐主义,她宣扬的是奉献精神,她宣扬的是坚定的信念,她宣扬的是艰苦卓绝,自力更生,她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号召新一代的任命不忘使命,我们还没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请相信这个世界有人在为这个事业而努力奋斗,虽然她们现在还很幼小,我们好多人都没看到她的样子。
但是我真的很想看到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她是有多么美丽,人是可以多幸福的生活。
我,我的家人,我们这些生活不是那么幸运的人都很想看到。
初中高中时期的我,最具有生机与活力,这个阶段我生活的环境特别单纯,学习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知识战斗,我觉得那个时期的我十分的强大,我觉得我可以做好任何事情,我浑身充满力量。
我也因此达到我的目标。
可是大学的到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鞭策我,鼓励我,我陷入混沌中,找不到方向,学习这件头等大事也被我一点一点的搁置了,我变得怕苦,怕累,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也被磨的没有一点踪影。
那些我喜欢的人们,他们也在自己事业慢慢的做出了事业,为社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做自己。
我很敬佩他们,或许他们现在所做的不是他们一开始就喜欢的,但是又有什么关系,他们是那样坚强,什么困难来了都去接受它,适应它,改变它,我真的十分敬佩他们,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发挥小强精神,生生不息。
对于剧评中情感线部分,我觉得这是科研工作中很有份量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科研工作者十分辛苦,可是在他们背后的家人也同时承受着艰辛。
就像我们会说军人苦,现在的我们也理解了军嫂的苦,同样,为祖国做贡献的人们背后的家人就是一个个“军嫂”,他们的感情比一般人要曲折,要难,他们需要种种磨难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终生伴侣,他们感情的纯洁是任何普通人都比不上的。
看似这是讲科学家的故事,可这部剧还讲了在背后默默奉献的李彩兰,杨佳荣,保卫处长,王医生,女特务,她们虽说没有造原子弹的能力,可是身为科学家伴侣的他们比绝大部份人的心胸开阔,他们看到了普通人看不到的风景,他们同科学家们一样值得我们去敬佩,他们和绝大多数人的普通人一样的平凡,可是他们伟大可爱。
老天为我关上了一扇门,却开了一扇窗。
以前的我总觉得委屈,为我母亲,父亲委屈,他们那么好,为什么命运这样不好.但是我又想,受苦受难的同时我们或许收到了来自许许多多的人的善意,他们每个人东一把西一把的帮助我,让我体验到了人间真情。
我想守护的就是那些我觉得好的人,但他们正蒙受苦难,而我已经长大,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保护他们了!
上一部追完的题材剧还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单讲这段历史就值得所有人敬畏。
所以很感性的给了5星。
虽然可能这个剧在人物改编,场景设置,甚至历史还原上还有很大空间。
特别是一些感情戏的穿插会觉得突兀,但是我们必须纠正一个观点,那就是科学家不是圣人,社会也不应该塑造圣人,也不应该神话一些人。
人就是好与坏的共存体,而且好与坏也是辩证的,他们应该是有七情六欲有人性的,所以这么看的话也可以理解。
看完今天大阅兵的东风快递家族,才会越发觉得在那个不太尊重科学的时代,社会还很蒙昧,物质也极度匮乏,但是当年的那些科研工作者是多么伟大多么质朴,及时受到了不公待遇,依然执着于国家民族,执着于科学,不然今天我们很难保持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
常规武器虽然意义也很重大,但是核威慑能力是大国安身立命的根本。
而且我觉得剧的尺度应该可以更大一些,那个年代我们就是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人才的,包括到了现在依然存在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用人过度的强调德,而且我们认为的德,极度的追捧他们,而一旦稍有背离又一杆子打死。
过度追捧圣人是一种病态的行为,会偏离科学的根本。
至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你不一定认同政府认同社会,但这绝对不是你抹黑国家,背离民族的理由。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来没有对不起你。
如果你过的不好,那么就努力奋斗;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公,那么就从做一个正直的人开始。
而且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未来怎样,我们操心不了,但我坚信它会更美好,只要好好做人,别当愤青做脑残就好。
很好!真正的科学家!向他们学习!看到文革时期真是痛心!
感情戏真的又多又臭 一眼看得到底偏偏还要尬演几十集 但除了感情戏 剧情进度还算快 值两分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人的默默付出啊,越看越觉得感动,值得推荐!
那一代人真的是做了很多贡献,感谢他们为我们后来的和平生活做出的贡献。
真的是很好的题材,演员也都在线,但编剧水平太弱,布景道具也很粗糙,太可惜了。
剧情有点尬但可以看,适合快进… 总体好过预期! 献舍式的英雄,值得被歌颂。
瑕不掩瑜吧,致敬那些伟大的人们。
看了四集,吐槽下陶志纲这个角色,这么重要的计划,安排这种人来搞后勤。编剧编不来的话 直接抄横空出世得了
除了感情线槽点颇多,其他还好。如果你拍成纪录片我愿意给9分,你整个一言情奋斗正剧
喷啥呢?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片子你们也要喷?你们是吃屎的吗?别的不说,至少这片是近年来让我能看下去的电视剧就值得五星!!!
李光洁现在的电视剧还真的好多啊……每个台都有,这些科学家的故事真的应该写一写,但是,这个片子真的蛮尴尬的…
有一个这么脑残的保卫科长还能造出原子弹真心不容易!
演的太假了吧
中国有一部分影视工作者,他们不管拍什么题材最后都能拍成爱情片,不管什么题材都能拍出窝里斗的剧情,我都不敢相信按照这样的剧情中国核武器怎么研制成功的?片方拍了一坨屎出来,告诉我们这就是先烈们发掘金子的过程!
低情商sb
全是儿女情长,我爸都看不下去了
跟着爸妈搂几眼,在我刚想说这个剧还不错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开始恋爱脑了……
可能是因为专业不懂,我就觉得还挺好看的?
钟心这个角色应该留给一个舍得剪掉长发的女演员
拍的太真实。并没有把那些迷茫,焦躁,苦难去掉,也没有一个劲的拍科研有多顺利,浦大喜奔,包括上级来考察进度,以及最后被革斗。国内科学研究真的太难了,研究毫无头绪已经很很很很…焦虑了…还吃不饱,那得多难受,压力还这么大,所有人都为了科学家省吃俭用,这些压力怎么抗…看完觉得自己都没那么苦了,事实证明,两弹一星还是成功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