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贝人生

分貝人生,Shuttle Life

主演:张艾嘉,陈泽耀,陈彦雯,叶朝明,刘界辉,颜薇恩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马来语年份:2017

《分贝人生》剧照

分贝人生 剧照 NO.1分贝人生 剧照 NO.2分贝人生 剧照 NO.3分贝人生 剧照 NO.4分贝人生 剧照 NO.5分贝人生 剧照 NO.6分贝人生 剧照 NO.13分贝人生 剧照 NO.14分贝人生 剧照 NO.15分贝人生 剧照 NO.16分贝人生 剧照 NO.17分贝人生 剧照 NO.18分贝人生 剧照 NO.19分贝人生 剧照 NO.20

《分贝人生》剧情介绍

分贝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来西亚一处廉租屋长年没水没电,但对被社会遗忘的阿强而言,这里是自己唯一可以喘息的家,他与母亲妹妹三人相依为命,母亲长期抑郁,酿成心病,只有妹妹的笑容给灰暗生活带来一丝光亮。妹妹生日,一家人难得快乐庆祝,兄妹牵着手出外买蛋糕,谁料意外降临,贫苦一家再次跌入绝望深渊......电影于平凡真实中暗含深不见底的悲伤,将当下马来西亚贫穷乱象缓缓道来。官僚体制、阶级歧视之下,穷人被压榨被欺侮,更被遗弃被怀疑,血缘和身分无从证明,却更衬出亲情与爱的不可磨灭。无路可走,无从反抗,深渊里的人要如何逃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蟹行动隐患~掌控黑钱的男人~灵界旅猫日记征途蓝天之火浮游先生头脑特工队冰封启示录蛇岛狂蟒杀戮罗曼史何者极品山炮之恋爱大师革命之间弗兰琪高校星歌剧阴阳路15:客似魂来王者天下4汤姆·帕帕:非凡之日无接触爱了散了我的极品闺蜜我不能没有你华丽的她从来没有开枪心慌慌婚姻生活八兄弟团圆饭恋爱喜剧守则自卑女与年下男

《分贝人生》长篇影评

 1 ) 悲剧循环圈

个人拙见,只想记录心情。

看完影片其实我觉得导演想通过社会底层生活的恶性循环这个圈来讨论现实问题,剧情的两次车祸虽然是导演故意安排的巧合,但是意在完整这个循环圈来突出主题可以理解。

整体电影情节和演员演技都非常满意,小小细节,瑕不掩瑜。

开篇第一次车祸其实给人很大的冲击,隐隐觉得妹妹可能要出事,那是在要为她庆祝生日的回家路上,妹妹拮据已久终于可以等到吃蛋糕的暗暗欣喜心情突如其来的戛然而止,让观影者为这小小的快乐都无法被命运满足而可惜。

但是第二次车祸在卖车路上,想着妹妹一秒都等不了了,可以很快得手很多钱带妹妹回家,加上第一次偷车得手的兴奋,感性情绪其实应该更丰满一些,当打电话想卖车却要等到第二天,此时的情绪却被带得有点失落,有种延迟满足感,在这个节点发生的车祸可能也和镜头有关系,没有了第一次车祸的冲击力,让人少了大起大落的情绪,如果在打卖车电话之前发生车祸,在放松的情绪推向高潮之时,也许感情冲击会更强烈一些,也照应了第一次车祸的情绪,更加像命运开的玩笑,不留余地。

最后影片的一场大雨,浇灌了整场影片干涸渴水的基调,确实很有味道,希望开着车吃着鸡腿下着雨的小小幸福一直走下去,影片结尾也停留在这里,算是完整了这个圈,为整个影片做了一个很好的留白,发人深省,这就足够了!

 2 ) 《分贝人生》当被贴上贫穷标签之后,人生还剩什么?

人,生而平等!

但我们的所见、所得反馈给我们的讯息,往往却背道而驰!

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处处存在着不平等!

有的时候甚至连一口水、一碗饭都没有公平!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电影是《分贝人生》,这是一部东南亚小众电影,也许你没看过,但一说张艾嘉作为特别嘉宾出演重要人物(非走穴式出演),你应该能猜到电影的分量了吧!

贝,作为人类早期的货币资源,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导演给电影标题取名“分贝”,大概就是暗示电影讲述人类分配社会资源的故事吧。

“分”和“贝”组成“贫”,也许暗示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贫穷与富有的区别吧。

电影开始讲述阿强和妹妹慧珊去城市供水塔上取水,阿强费尽力气爬进供水塔里面,期望能取到一点儿水,却只能望着干燥的水塔和一只井底之蛙对视。

底层人生的无奈,社会的不公,就如这只青蛙一般在连水都喝不上的井底呱呱叫,任凭怎么样的叫也无人应答。

塔底,幼小、善良的妹妹也在望着高出的哥哥呼唤。

“哥哥,有水吗?

”阿强却无法回答她。

水,是人生存的必需品。

在电影中,水多次出现。

阿强和妹妹躲在商城厕所内,为的就是等保洁将不算干净的水运来冲厕所时,赶紧装进大大小小的矿泉水瓶里,拿回家冲凉、饮用。

有精神病的妈妈(张艾嘉饰)在看到邻居放在门口的水,偷回家洗衣服。

百姓连基本的饮用水都紧张。

政府议员家里,却有专门的水车供水,游泳池碧波荡漾。

电影最后,阿强用偷来的车带妈妈出来兜风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妈妈将手紧张的伸出车窗外接水,告诉阿强“阿强,下雨了哦!

”阿强嘴角那一丝不易擦觉的冷笑,赋予水太多的情感。

面对关心好意,穷人是否只能忽视?

阿强面对邻居的好意,让阿强带有病的妈妈去找中医,表现出极度不耐烦,使劲推脱转移话题。

楼梯遇到邻居热情地和妹妹打招呼夸她很漂亮,妹妹却让他们不要碰她。

阿强面对小川的寒暄关心,也只是简单敷衍,迅速离开。

面对不公,社会有太多的冷漠。

穷人对此作出的反应,只有暴力!

阿强,因妹妹没有出生证明而不能从停尸房里拿出来,他想到的不是找当局解决,而是靠医院玻璃来泄愤!

原本在摩托店上班,他不是想着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却屡次偷店里的零件!

朋友几个在一起,没钱花,不是想着通过正当途径谋财,而是偷车!

当看到议员家用水车供水时,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解决,而是做出将水车水管切断的幼稚恶作剧!

妹妹因车祸离开了,肇事司机却逃之夭夭!

当阿强发现肇事车辆时,不是报警而是疯狂的砸车。

可气的是,当他们偷来的车撞倒人时,却同样选择逃逸。

穷人穷志,对于不思上进的人,一辈子也就只能那样了吧!

优胜劣汰的社会法则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也许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同龄人奋斗的终点,但他所享受那也是人家父辈奋斗而来的。

认为社会不公,是因为你没努力奋斗!

穷人,千万别穷志!

当然,电影解释出来不仅仅是穷人的社会问题,还对上流社会人群出尔反尔、贪婪、腐败、麻木的弊端也有表现,更多内容,大家去看电影解锁吧!

 3 ) 两种结局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惨的电影。

故事背景是马来西亚吉隆坡。

一个小伙子,母亲(张艾嘉演)有精神病,药要钱,但是母亲居然还总是抗拒吃药,还有个妹妹要带。

所以打工赚钱养家,肯定是养不起。

于是就经常和两个伙伴偷偷卖掉修车厂的零件。

一方面是家庭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出于叛逆期,何况还要承担家庭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

但是主人公即便每天要在公共厕所里“打水”回家用,一家人还是过得开心。

可是意外发生了,在给妹妹过生日买蛋糕的那天,妹妹就被车撞死了,肇事者还跑了。

而因为找不到妹妹的出生证明,主人公连妹妹的尸体都无法看上一眼,更不要说从医院里领回。

为了搞张假的出生证,主人公只好和朋友们一起去偷车,结果还半路上撞死了人。

影片最后比较玄妙,可以有两种极端的理解:一种是,其实主人公的同伴并没有撞死人,主人公偷了车可以卖些钱,而且肇事者的车已经被主人公找到了,可能还会得到赔偿,议员又答应帮忙,妹妹的尸体还能领回……另一种,我认为更合理,就是主人公带着母亲,一起寻死。

因为他们撞了一辆摩托车,然后只看到车,看不到人,肯定人给撞飞了。

正如他们偷车撞人,丢下车就跑,撞死妹妹的人也可能如此,到头来还是得不到赔偿和正义。

正如议员们享受水车直供水,享受吃不完的自助餐,答应百姓守住产业,转身竞选成功就任由开发商开发……说白了,社会阶层是很难改变的。

18.6.11 O

 4 ) 他死了妹妹,却像只丢掉一个钱包

有这样一位正常的人,架着他的摩托车带妹妹飙风,当天正好是她的生日,两人在庆祝完后正打算回家。

突然,一辆驶来的车撞在他们身上,男子从车祸中复生,而他的妹妹永远地失去了呼吸的机会。

试着想象一下这名男子在醒来后知道妹妹已经离去的心情,他是否还能够正常地跟医院交涉拿回妹妹的尸体,并且策划一系列举动来达到这个目的(他只需假造一张出身证明)。

男子没有陷入悲痛,至少我们没在电影中看到,而是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与医院交涉,向母亲拿钱、未果,找基友一起偷车、筹款办证,跟女性朋友去议员办的聚会,他可能会帮忙……这就是我们在《分贝人生》中看到的情形。

男主角不仅没有在身体上受到严重损伤(只有脸部的几处擦伤),同时在精神上遭受的打击也绝不像是死了妹妹的人所应该表现的(而且这件事他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看起来只是丢掉了一个钱包,急着找回它。

这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在《海边的曼切斯特》中,卡西·阿弗莱克所饰演的李因为自己的过失造成女儿的离世,他因此陷入感知的失效中:对于外界环境已经不再能够作出正常的回应。

虽然这是一种极端的设定(大多数人都能缓过来,只是需要时间),但在两相对比下,《分贝人生》中的哥哥所做出的反应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即便不需要表现出歇斯底里,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能够时刻保持住正常的理智。

我们当然可以为这种不合理找到某种理由,为导演辩解一下。

比如小女孩与他并没有血缘关系,她也许是领养的,两人之间的感情只维系在简单的日常交往中。

但这与电影开始对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情感的铺陈是相悖的。

即便她不是母亲亲生,但哥哥实在待她如己出。

电影中不是直接说了小女孩没有出身证明?

所以他才需要去买一个假的。

这也解释了为何男主在车祸后不首先去报警,领养很可能是非法的,他不能让警察知道。

《分贝人生》实在有太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即便我们为它找寻到了这些理由,它的不现实仍然没有被遮盖住。

妹妹因自己的原因离世还不久,他已经有心情与朋友一起去参加议员的聚会?

邻居难道没有同理心,在人死后还登门打闹(指责母亲偷水)?

所有的原因都很可能出在导演对人性认知的浅薄,从而将整个剧本变成了他施展想象的舞台。

人物的举动是站不住脚的,与电影设置的情境相违背。

 5 ) 家庭决定命运?

一周两刷上海影城,竟然赶上了这部片子的首映。

虽然张艾嘉没有粗线,不过看到男主角和导演,也已经挺惊喜的了。

演员导演出场和剧终都有掌声,电影节的观众素质都很高。

片子只有短短90分钟,不过看完片后感慨还是不少,因此虽然不太满意导演的作品,但考虑到影片还是可以引发很多值得思考的点,就给个三颗星吧。

【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 身为母亲以后的我更容易从家庭这个角度看待事情和人物。

虽然这部戏主要是站在19岁的男生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说实话这个男生小小年纪就挑起生活重担,一边照顾生病的妈妈一边带着学龄前的妹妹很叫人心疼。

但是缺乏妈妈教导的大男孩处理问题的方式冲动又极端,徒有贫穷和骄傲,浪费了很多可以解决问题的好机会,深深地为他感到可惜。

如果他的家庭虽然贫穷,但目前依然让他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到更多的爱和以及面对问题的方法论,男主也不至于这么绝望。

男主从小缺乏母亲的指引,又迫于生活的压力,要抵御住诱惑不走上歪路还是挺不容易的。

家庭环境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格命运,尤其是母亲的性格和教育。

另外感觉母亲和家境这一块的背景介绍也欠缺了一点,母亲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就像一个青春期少年符号,也没有心路历程母亲会什么会疯?

为什么一直藏着男人的衣服?

父亲是抛下他们了还是已经去世了?

如果给母亲多一点介绍会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电影只有90来分钟,其实细想可以设计更多内容。

【剧情设计不够丰满】 影片里面哪怕说着粤语也是一股浓浓的台湾文艺风,不愧是在湾湾学习过的马来西亚新锐导演。

机车下的吉隆坡和台北有几分相似,只是只有破旧灰暗的一面,找不到台北的纸醉金迷。

哪怕是议员所谓的豪华派对也透露着一股中国五线城市的村味儿,议员家里供水也需要用水车,我想说其实贫富差距还真的没有很大。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很害怕看到这么美好的一个大男生最后被逼上绝路惨死,像《旺角卡门》里最后张学友的样子,流着血抽搐的画面感觉终身难忘,又或者像《乘风破浪》里面的六一(但这些好像都是配角)。

可是电影结束男主角还好好活着的时候我既松了一口气,又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

活着总是好事,还能重头开始,可是背负着保释以后又再犯的案底,以及这样的原生家庭,活着又谈何比死了更容易?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没有很好地设计人物冲突,剧情也不够跌宕,结尾又很戛然而止。

有点为四项提名的大奖担忧,唯一觉得还有希望的,应该是最佳摄影奖。

【评委青睐VS价值观传导】 虽然偏执型人格似乎更容易碰撞出戏剧效果,刻画底层人民的生活以及悲剧更容易受电影节之类评委的青睐(不然那么多女演员也不会争先恐后去演村妇)。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我不很认同这部电影的价值观。

穷归穷,急归急,但是一再地偷零件偷水偷车,虽然中间做过一些小小的抗争但似乎并不走心;在妹妹是被别人车祸撞死并且逃逸的情况下,自己开车撞了别人竟然还逃逸?

也许导演想表达特殊环境下的人性抉择、没有绝对的善恶,但我于情于理都理解不了。

况且,生活也并不是没有给他伸出过援手,邻居保释了他并且带他们去了议员的派对,似乎看到了一丝与生活和解的机会,但是年少又骄傲的男主不是很想领这份阶层差异巨大的情面,不辞而别。

最后的最后,还开着偷来的车伴着妹妹的歌声在雨中母子情深,导演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价值观,对男主角是什么态度啊?

最多有点同情,但是已经麻木不仁了,感觉生在这个阶层只有永远无法翻身的绝望。

PS:吉隆坡一定没有很多外卖和快递小哥吧,不然这么爱开机车,分分钟找个月薪上万的工作,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挣扎在温饱线上了呢。

 6 ) 分寸也许是电影最难把握的东西

在平遥看了几个片子后,有个这样的感悟。

导演在创作的时候过于隐晦,信息就很难准确的传达给观众;而如果观众稍用力,就容易让观众觉得刻意。

《分贝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处女作,它有着很多闪光点,但是也有着处女作的通病:太想去表达导演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电影的设计感也就浮出水面,而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影片聚焦在贫民窟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男主人公一直在经历各种“丧”,丧到了片尾也没有反转。

可惜的是这种“丧”充满了刻意感:女孩生日,哥哥就把她带到外面跟自己的朋友一起过,其中一个兄弟提议要给女孩买蛋糕,而蛋糕店却在很远的地方。

买完蛋糕朋友几个就分别了,在男主时速不快地开着摩托车,然后跟女孩聊天。

很担心导演会设计一个撞车俗套戏,结果,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导演把接下来的事情重点放在了“拿回尸体”这个点上,使得故事没有因此失控。

张艾嘉的戏撑起了这部影片,但可惜的是,其故事线和拿回尸体的故事线有些割裂。

儿子自顾自地想着拿回尸体的办法,母亲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直到最后结尾两条线才算交接起来。

导演设计了很多障碍给男主,无出生证明,需要办假证;,母亲发病急需用药,但拿药无法优先提供,偷车想去卖,结果又撞了一个人......一开始也许会对男主带着同情,而到最后,只有“导演应该又要为难男主了”的猜测。

结尾的未知感与宿命感让片子的风格保持一致,基调也很统一。

如果在剧作上能够把设计痕迹很好的隐藏起来,也许能够带起更多共鸣。

 7 ) 旁观者

.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当人同时听到多种声音时,会下意识从混乱的声音中寻找一个,作为焦点,并忽略其它声音;若是没有焦点的话,就会将所有的声音当作是噪音背景。

影片中,场景很多,故事线索很多,切入角度很多。

但从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隐约是有一条线的——就是你是自己世界的主角,你要为自己去生活;你是别人世界的配角,你的苦难与否取决于他们的关注程度;你还是陌生人世界里的过客,你的心酸于他们无关。

就像影片里的护士,你再苦难又怎样,你只是我要服务的众多患者中的一个,谁又是谁的某某呢?

所以,还是请排队。

你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所以生活是苦难也好,幸福也罢,一切还是要靠自己活下去。

从拍摄和剧本的角度来说,影片更像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有自己的观点,却并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强加进去,警察也罢,护士也罢,甚至是主角也罢,各自有各自的视角和独立的观点,他们的行为都合情合理。

导演尽可能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幕后,而让观众去评判。

最后的开方式结尾也很赞,车的路、立君的路、自强的路都还在继续,但电影却结束了。

至于未来的路怎么走,谁也不知道,因为命运是无常的,人也是会变的,至于导演和观众,也是会变的。

无论怎样,我们只是这部影片91分钟的时间里的一个旁观者。

 8 ) 《分贝人生》:90分钟的猜字游戏

剧情片不好拍。

商业片有纯熟无比的叙述套路,但是,剧情片少有。

讲个故事很容易,但是观众不喜欢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故事。

讲个好故事也很容易,但是,讲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故事很难。

本片的问题就在于,故事异常的单薄,而且表现又相互冲突。

前提了营造生活的艰辛,兄妹情的温馨,虽然节奏有点拖沓,但是令影片生色不少。

高塔仿佛生活中不可逾越的阶级。

穷人只能报以仰望。

而且,就算你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爬了上去,只怕也是一无所获。

影射了大多数穷人的窘境。

拼命努力,付出极多,所得却极少,甚至无所得。

所以,穷人必须活得像草原上的捕食者。

为了活下去,什么道德,什么律法,都脆弱得不堪一击。

而社会制度又处处和穷人为难。

为什么穷?

因为没有文化?

可是,我们看到,穷人家的小孩子上不起学。

为什么穷?

因为懒惰?

他们可比脑满肠肥的议员们更加努力。

甚至,他们的出生都是个错误。

谁能想要,阻碍主角见妹妹最后一面的,竟然是一张“出生证”呢?

没有出生证,就不能见死者。

出生证,是否能证明此人来过时间?

没有出生证,那么,死去的人又是谁呢?

导演把困境给了主角,也转变了片子的基调。

营造的温情面纱被血淋淋的撕下现实的残忍暴露出狰狞面孔

这姿势如同被贫穷击倒,陷入囚牢。

主角已经身在牢笼了,所以他还怕什么?

所以,我们见到他为了钱,去偷去抢去求人,最后进了真正的监牢。

可以说,他的困境,是因为身上还有“人性”。

他还在乎自己的妹妹,家庭。

然而,到了结尾,他一晌贪欢之时,撞了人表现得麻木不仁之时,这一抹人性的色彩,已经要开始改变了。

看到有评论,还在谈,他们偷盗,有没有顾忌被偷人的感受?

开好车的人,在乎过路边混混的感受吗?

双方本来就隔着一层可悲的厚坚壁,不要再学议员们,说出那种假惺惺的关怀话语。

他们偷窃没有任何愧疚,而被偷者对他们又何尝有一丝同情?

社会的其他人何尝对他有一丝关心?

造假证的只在乎钱,医院在乎制度,生活富足的人在乎秩序,警察在乎安定,邻居们在乎生活用水。

整部电影里,除了同伙和底层的“兄弟”,谁在乎过主角的死活?

谁又在乎妹妹的去向?

谁又为一个女孩逝去付出过一点点悲伤?

没有。

人们的眼睛不会往下看。

就好比有钱人,希望穷人们知道廉耻,守法讲秩序,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好好当一个毫无存在感的穷人,安安静静的死去。

他们根本不在乎穷人们怎么活,为什么穷。

只希望穷人们,不要像夏日的蚊蝇,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而已。

分,贝。

贝,是钱。

被钱所分类的人生。

分贝。

上分贝,下人生。

上面的人,说话才能有分贝。

下面的人,只能过着没有分贝的人生。

就电影的故事来说,节奏缓慢,时间略长。

而且表达的方式过于直白,解决的方式也过于粗暴。

几乎是想停就停,毫不顾忌观众体验。

本片的结尾在,作为小说来说,尚可。

作为电影来说,不太高明。

甚至让人感觉故事才到中段,怎么就戛然而止了呢?

1800块钱的事情,导演还非要玩一个开放式结局。

是才华有限,还是格局不足?

不过,我是赞同导演就此结尾的。

因为冗长压抑的叙事,看不到任何出路的生活,缺乏起伏的情节设置……早已经消耗了我的观影耐心。

我心中直说,嗨嗨嗨,我已经知道他们很惨了,接下来呢?

哦,就是卖卖惨就走啦?

就是这种“你看我多惨”,然后就结尾啦?

那种就算生活是坨屎,也得过下去的觉悟呢?

那种我和妹妹情谊深厚,无论如何也要破解僵局的努力呢?

影片的镜头还不错。

但是,导演讲故事的水平并不高明。

或者说,非常偷懒。

所以给两星。

以及,节奏太慢了,90分钟的内容,换个利索点的导演,可能用不到45分钟就讲完了。

 9 ) 分贝人生

飞机上看到的。

看的着实心酸。

这个妹妹实在是太可爱了,而且非常的懂事,没想到在生日的时候被撞死了。

妈妈病的不清,在家一直反反复复的洗衣服,然后发作的时候整个人和疯了一样。

哥哥为了把妹妹的尸体带回家,到处寻找线索。

黑道白道都试了,但是还是没有用。

最后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误撞了一个人,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结局就是他接上了他的妈妈,他说带她回家。

well,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很耐人寻味。

整个片子格调也是很生活化。

很有意思。

 10 ) 分贝太多,一种也足够

上影节选片,我总想着要中国化一点,期待多找些本土的影片,哪怕稚嫩却更为感动。

《分贝人生》的首映算得上是很惊喜的了。

特别看了《冰之下》之后,会更加感动于这部片子的朴实。

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大的事。

而今,却大多成了有多大的心,有多大的舞台,就铺满多大的空间。

简单的故事,开放式的结局,但很真诚,很诚恳。

作为第一部作品,已然不错了。

尽管人物背景有些交代模糊,一些场景设置显得不够契合,却不难感受到,导演有一颗想说更多的心,在这里许是被抑制了,或者说被分贝淹没了。

医院,一定需要妹妹的出生证明才能认证抱回尸体。

药房,一定要先“排队,拿号码,拿药”,即使母亲正在发病。

证明,只有有足够钱,可以很快被买到。

监狱,另外的狱中人,介绍便宜的律师保释赚钱。

议员,高谈反对杀生,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干实事。

等等等。

种种都是点到为止,一两句话,却再没有了然后。

不过在镜头上有一处很有意思。

夜深,当男主坐在伙伴开着的偷来的车后,车撞倒了人,当机开走,对比男主和妹妹深夜被撞,肇事车扬长而去。

开走的路是圆形的建筑,一圈又一圈。

影片结束,片尾曲这样唱着。

“日子过得多么笨重”“再没走几步又频频回首”“我们在无限的孤独中漂流”“仿佛这样活下来 就能找到出口”如果说生活是一团毛线球,那电影更应像是一种理线的工具,它会选择一根去深入,最多扯到其他。

如果再一把抓着杂线的话,生活不过还是一团原地踏步的线球。

分贝太多,一种也足够。

期待新声。

《分贝人生》短评

SIFF2017-16 聚焦贫富差距和一些社会冷漠现状 浓浓的东南亚风 有点侯孝贤又有点蔡明亮 完成度还不错 毕竟是金马创投走出来的选手 再加上主席本人出演 爸妈不在家已经过去几年了 这部势必会入围一大堆了

6分钟前
  • doherty
  • 还行

完成度挺好,太多凑巧有点硬苦的意思,其实平淡中已有挣扎不出的底层,够苦了。

11分钟前
  • 出雲上宴
  • 推荐

“以我这个年纪和视角我想让大家看到的世界”的诚意

14分钟前
  • 白醋春梦野柚子
  • 推荐

7.5。揭露和批判较少,主要是展现和描写。人物的情绪、故事的节奏掌握得很好。接近结尾的部分加分,类似于不可解的忽然起舞。

15分钟前
  • 溪 上
  • 推荐

苦难的底层人民,出路在何方。

17分钟前
  • 好丑一头牛
  • 还行

一个比惨的故事。不好看。觉得太刻意。

20分钟前
  • 离离草上云
  • 较差

爆发力好强的一部新人新作!简简单单的格局慢慢呈现出马来西亚社会现实,节奏、情绪和画面感都把控的好好。不过作为新人导演难免还是有点过激和浮躁,以后再沉稳一点就很可能成为马来西亚的Mike Leigh或者Asghar Farhadi了。开玩笑。

2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3.5 虽在具体情节上有过多巧合的设计,但人物塑造很出色——除却演员表演外,同情或关怀没有被剧本作为“视角”被滥用,困境绝对成立。男主角随意且混乱的行为动机和疲惫恍惚的状态都写的很妙,所谓生活的曙光、成长的弧线也从头到尾都没闪现过。整个电影陷在停滞的困局之中打转、作无用功,恰好贴近人物兜兜转转的生活。

2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妹妹好可爱。

31分钟前
  • 2411
  • 推荐

剧作用力很深。底层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

35分钟前
  • 醇脆
  • 推荐

携着金马百万首奖和张艾嘉加持的光环,成品却乏善可陈。显示了从一个讨好的概念发展到一个完善的剧本中间的距离有多远。导演在戏中堆砌社会议题,效果却极其浅陋而刻意,处理戏剧和人物逻辑时也不难看出稚嫩和混乱,尤以男主角塑造最差。@平遥

3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较差

#2022民族影城东盟影展#

40分钟前
  • 陸川補胎
  • 还行

分+贝=贫

41分钟前
  • Nemooo
  • 还行

似乎是可惜了張艾嘉和女孩的演出,帶有義大利新寫實的底層生活,其實又有些菲律賓影子,漂流漂泊,這種籌錢式帶出貧富差距、結構性貪腐還是曼多薩能掌握這樣的題材。有故事,可惜情節張力皆不足,人設也薄弱,最後一口大雞腿下雨感人。(觀影二次,仍無改變想法,但導演未來仍可期,2.75

46分钟前
  • thinpony
  • 较差

讲的故事立意本身还是不错的,男主慢慢走起犯罪的路,表演也都还不错,气氛营造的也比较压抑。但从议员开始剧情就有些崩了,后期觉得处理的不够好。

50分钟前
  • 本位
  • 较差

叙事有点乏味,男主演技还不错。

52分钟前
  • 音画练习曲
  • 较差

前面有弄哭了我,妹妹演得太棒,所以那場車禍才顯得這麼措手不及,然後連觀眾都還沒來得及反應就已經在跟護士說要拿回屍體,很喜歡這樣的處理,張艾嘉跟男主角的戲也真實而令人心疼。後面就覺得稍為乏力了一點,已經處理得好了,但還是會期待能夠更多。聽映後時突然感到一陣敬佩,然後想回澳門拍片。

57分钟前
  • DINGAYIN
  • 力荐

一部剧情让人绝望的电影。就像结尾主题曲所唱,仿佛只要活下来,就能找到出口

1小时前
  • 😇
  • 推荐

全世界用尽方法要把马航从海洋里寻回,他耗尽全力要把妹妹从医院接回。富人从水罐车里源源不断获得资源,穷人在偷了邻居水的叫骂声中耗尽尊严,一桶水映照出阶级;撞了人的赛车不加迟疑逃之夭夭,他撞了人也不假思索扬长而去,一场事故反衬出人性。命似草芥,人不如畜。我们活在这样的人生里丧却分贝。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分数有点过低了。

1小时前
  • M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