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海》是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脱贫攻坚重点剧目,根据黄国敏的中篇小说《山哈弄海》改编,张卫执导,杨峥、奚望、铁伟光、张光北、杨立新、何政军、米学东、白玉等老中青演员演出。
目前,该剧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
近年来播出的扶贫剧各具特色,视角和聚焦对象各有不同,展现我国在脱贫攻坚工程上的“全面性”。
《那山那海》仅播出一天,收视率便达到全国第一,这个成绩是意外的,也是合理的。
因为“好故事”是一部剧成为爆款的支撑,而更重要的是,这部剧蕴藏着更大的格局。
聚焦“三兄弟”见证畲族脱贫故事一般来说,扶贫剧要么塑造贫困户群像,要么塑造某一位扶贫干部,但是《那山那海》却选择将视角聚焦在依山沿海的少数民族畲族,并且将关注对象聚焦在畲族山区最贫困的雷家,从雷氏三兄弟的身上看畲族扶贫之路的发展。
大哥雷铨水(铁伟光 饰)是一个老实勤恳的人,与寨中蓝家的姑娘蓝菊香是青梅竹马,蓝家与雷家是世交,两家父母早就为两个孩子定下了婚约。
但是由于雷家一直穷困潦倒,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台风摧毁了家里的牛棚,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雷家甚至总需要依靠着蓝家的接济生活。
雷铨水有些窝囊,去向蓝家借米,但是蓝家却以自己家也不够吃为由拒绝了他,甚至蓝老爷子还要求他给500块钱作为彩礼才能同意蓝菊香过门。
而后,雷铨水又遇到了山体滑坡,瘸了腿,让他更加配不上蓝菊香。
另一边,钟家也在向蓝家提亲,这让雷铨水与蓝菊香的婚约更加受到阻碍。
二哥雷恒水(杨铮 饰)是个倔脾气,他也因此吃了不少亏。
比如看到雷铨水被钟大虎欺负,就连蓝菊香的弟弟也看不上这个未来姐夫的时候,雷恒水替大哥出头,结果害雷家的牛滑下了山坡,雷铨水为了救牛也跟着滑了下去,结果伤了腿。
雷恒水是雷家最能干的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而且山下的富贵人家想要为患有心脏病的女儿招亲,介绍人便想将雷恒水介绍过去,聘礼是一台彩电。
倔强的雷恒水自然不会出卖自己,但是最后还是碍于自家贫困的窘境答应了下来。
当雷铨水在蓝家受辱的时候,雷恒水抱着彩电为哥哥争气,却没想到遇到钟大虎的阻拦,争抢中摔碎了彩电。
小弟雷德水(张植绿 饰)最聪明,他一心想要考大学考出大山,这样家里才有出路。
但是由于从小最受宠,他也是最自私的那个,家里的牛死了、彩电摔了、二哥不答应提亲的时候,他想到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学费凑不出来会怎么办。
三兄弟各具性格特点,他们与命运抗争的矛盾点都在于贫困。
《那山那海》将贫困写到了极致,因为有了前期关于“贫困”的铺垫,后面村干部的扶贫工作才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山海之间构筑极端地理环境为什么贫困?
因为诚如《那山那海》的剧名,观风寨就是在山与海之间的,这个极端的地理环境是造成整个山寨贫困潦倒的原因。
观风寨一面是山一面是海,而该剧也从两个线索切入,体现观风寨的贫困以及扶贫致富的道路。
就像剧集的开头写的那样:“村里的老人说,大山收留了我们,我们是客,住进大山的客人,说的就是我们畲族人。
”所以从一开始,畲族人的思路就是靠山致富,但是很显然,山区里的人们越来越穷。
畲族人艰难探索山路,开山修路、种植葡萄、养猪……但是山区的环境恶劣,一起台风就将所有东西都付之一炬,房屋倒塌压死了雷家唯一之前的牛,台风来袭的时候山体滑坡严重堵住了道路,还有学校也都坍塌,学生没有办法学习……山虽然养育了畲族人,也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困难。
而另一方面,观风寨的山下就是海,山下的人通过养殖水产发家致富,与贫困落后的雷家形成鲜明的对比,比如要招雷恒水做上门女婿的人家就是山下有钱的养殖大亨。
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山与海进行了融合,山哈出山、疍民上岸,这成为了全剧最有特色的看点。
展现畲族人情风貌扶贫剧常常聚焦偏远地区,《大山的女儿》聚焦的是贵州白族,而《那山那海》则展现了福州畲族人民的生活风貌。
据说,该剧有六成的画面是在福州取景的,涉及连江、罗源、长乐、马尾、仓山等地的数十个场景。
该剧的拍摄团队不畏困难,深入到十分贫苦的乡镇,为了展现畲族人的真实生活环境,在大山间取景拍摄,十分困难。
《那山那海》剧组在连江取景拍摄,足迹遍布连江县晓澳镇、筱埕镇、安凯乡、黄岐镇等乡镇。
在已经播出的四集中,可以看到连江筱埕镇南山村和逻迴村、安凯乡奇达村、连江尚德中学游泳池等地的场景。
这部剧播出后,让罗源县畲族文化研究会会长蓝珠珠十分激动地表示:“这部关于畲族题材的电视剧,展现了畲族人民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大潮中的奋进故事。
”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剧中涉及到了大量畲族的文化习俗,真实展现了畲族人民的生活环境。
首先,剧中人的服饰都是畲族的服饰,整体的氛围一下子就把观众代入到了畲族人的生活之中。
其次,雷恒水收到聘礼以及蓝菊香的婚姻等都向观众展现了畲族的婚嫁习俗,还有畲族的乌米饭、畲族的山歌等也都在剧中有所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与这几年播出的扶贫剧不同,该剧不仅与当下时代紧密结合,而且拥有长达四十年的时间跨度。
该剧的开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讲起的,从没有一家有彩电、彩礼500元都付不起的时代,讲到本世纪20年代,展现了在我党扶贫干部的领导下,畲族一步步从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更能体现出我党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英明决策。
闽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胜璋如此评价该剧:“《那山那海》讲述的雷家三兄弟的创业史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至本世纪20年代,是对中国改革开放题材叙事的延续与深化。
”该剧以情感饱满的笔触,聚焦改革开放之后四十年的畲族发展历程,以小见大,既展现了我国扶贫道路上的一抹亮眼成绩,同时也是国产扶贫题材电视剧在叙事上的一大飞跃。
又一部扶贫大剧《那山那海》在央一开播!
追完4集的我,来说一说观看该剧的感受:剧情和场面能吸引人追剧,但细节漏洞多,瑕疵多,某些情节缺乏必要的生活逻辑。
先说优点。
首先,《那山那海》善于制造矛盾冲突,剧情里设有“钩子”,剧情还是颇有吸引力的。
该剧一上来,就为我们展示了雷家的贫困生活,用一碗炒鸡蛋,就让我们分清楚了雷家三兄弟的性格和家庭地位。
在后续的剧情中,所有的细节,都在加深和强化着三兄弟的不同性格以及追求。
雷家老大雷铨水,一看就是个老实头、闷葫芦,属于老实巴交、窝窝囊囊的典型。
老二雷恒水,脾气急,性子烈,一身腱子肉,天不怕地不怕,一看就知道他是主角。
老三呢,是家里的老小,无一例外是家里最受宠爱的宝贝。
这个老三雷德水,学习成绩好,但是人很自私,只知道为自己打算,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
雷家本来就够穷了,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提前而至的台风,又将雷家的牛棚刮倒了,雷家的牛被砸死了。
于是,第一个矛盾和困境出现了。
本来雷家还指望着这头牛,给老大娶媳妇呢,这下子全泡汤了。
老大雷铨水和蓝菊香青梅竹马,相互喜欢,两家早就定下了娃娃亲。
但是蓝菊香的父亲蓝根旺现在嫌弃雷家穷,想悔婚。
村里的青年钟大虎也喜欢菊香,并且成功博得了蓝根旺的欢心。
蓝根旺为了悔婚,故意刁难雷家,要求雷家必须在三日之内拿出500块钱来当彩礼,否则就退婚。
为了给老大顺利娶上媳妇,给老三凑够学费,雷家阿妈准备劝说老二,入赘山下的林家。
有骨气又有志气的雷恒水自然不答应。
但这时老大又出了新的意外。
他为了追赶滚下山坡的牛,摔下了山崖,把腿摔坏了。
这下子蓝家更有理由悔婚了。
老二为了大哥和小弟,决心答应林家的求亲,并且抱着林家送的彩电去了蓝家,要给大哥做彩礼。
但在和大虎争夺推搡中,彩电误被碰到了地上,摔个粉碎。
你看,短短的两集剧情,矛盾迭起,牛被砸死、蓝家悔婚、老大摔坏腿、老二摔坏彩电,眼看着,不但老大的婚事无望,雷家的日子也被逼入了绝境。
但转机在一场大台风后出现了。
在台风中,学生被困学校,雷恒水不顾一切去救人,老大也不顾受伤的腿,跳进洪水中去捞竹梯,雷家两兄弟的表现,赢得了乡亲们的敬佩,也让蓝根旺刮目相看。
该剧的剧情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吸引着观众难以放弃,一直追下去。
其次,《那山那海》是表现畲族人民生活的,因此剧中的服化道场景等等,具有比较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像山洪爆发、大雨如注这样的场面,也都拍摄得很有真实感和气势,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该剧讲述的是福建宁德的畲族村民的脱贫攻坚故事,所以从观风寨村民的服饰、称呼再到他们的饮食和习俗,都具有畲族独有的特色。
对于这个陌生的少数民族,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北方的观众来说,很有新鲜感。
剧中的山洪爆发、台风肆虐时,观风寨房屋倒塌,大雨倾盆,天昏地暗,这样的场景感觉好震撼好吓人,看剧的我,真为当地村民的安危担忧。
其三,《那山那海》的几位年轻主演,虽然不是很有知名度,但演技都不错,又有几位老戏骨做配角和辅助,所以该剧演员的表演不会令观众觉得出戏。
领衔主演的杨铮,是正剧专业户,饰演敢想敢干的雷恒水特别到位。
饰演雷恒水恋人林月仙的演员奚望,漂亮又大方,刚在收官不久的大热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中,因扮演貌美又悲惨的女子轻红而备受瞩目。
饰演老大雷铨水的演员铁伟光,饰演老三雷德水的演员张植绿,从外貌特点到气质,也都符合各自的性格。
老大看上去就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老三的那对眼睛咕噜噜地转,一看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剧中有个细节,根旺叔嫌弃雷铨水穷、没本事时,手捧那碗米的雷老大,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左脚去踩自己的右脚,演员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将角色内心的局促和羞愧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剧中还有五大老戏骨,张光北、何政军、杨立新、米学东、章苏国作为最强辅助。
其实何政军和杨立新只不过是客串,戏份不多,演的角色也比较脸谱化。
真正体现出鲜活的生活化演技的,我认为是米学东和章苏国。
米学东饰演钟有财。
章苏国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但他是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在剧中,他饰演菊香爸爸根旺。
至于张光北,我总觉得他的外在形象,更适合演绎坏人,但这次他在剧中演了一个再正派不过的角色——陈校长。
他一心为了乡村的教育,从知识青年下乡开始,就一直扎根在观风寨,甚至都没有结婚。
张光北充分诠释出了陈校长热爱教育,心系畲族乡村,一心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畲族的发展,劳心劳力,无私奉献的人物精神。
以上3点,是我总结的《那山那海》的优点。
比起优点来,《那山那海》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首先,《那山那海》的演员虽然演技不错,但几个主角的年龄,都比角色设定大多了,角色与年龄的错位感,令人觉得非常别扭。
饰演陈校长的张光北,今年已经63岁了。
但剧中的陈校长,当年是知识青年下乡留下的,为此女朋友和他分了手,据他自己说,已经留在了观风寨二十年,那么,他的年龄最多也就四十出头。
让63岁的张光北,来演一个40岁的中年人,年龄差实在太大了。
还有饰演雷恒水的杨铮,今年38岁,剧中他刚刚20出头。
年龄差也不小。
但还勉强看着可以。
最令人出戏的是老三雷德水。
雷德水在开始这几集,还是个初中生。
即使那个年代山里孩子上学晚,那德水也不会超过十七八岁。
但演员一看就是个成年人了。
饰演德水的演员张植绿今年已经整整30岁了。
让30岁的人来演一个少年,实在是让人觉得年龄错乱和恍惚。
还有,饰演菊香的演员闵春晓已经39岁了。
剧中饰演一个还未出阁的姑娘。
《那山那海》和正午阳光出品的口碑剧《山海情》,都是属于扶贫剧的类型,但是,《山海情》中找的演员,都比较符合角色年龄定位,该剧也捧红了饰演白麦苗、马得宝的年轻演员黄尧和白宇帆等人。
其次,《那山那海》为了煽情,连生活的逻辑和真实都不顾了,剧中许多细节都不符合现实。
最雷人的一个情节,当数雷恒水和陈校长,两人合力救学生的场景。
陈校长和学生们被困在洪水对岸,为救孩子们,钟大虎拿来了一架竹梯。
但竹梯太短了,不够搭到两头。
于是,雷恒水和陈校长,一人抓一头竹梯,让学生们踩着竹梯“过桥”。
如果竹梯够长,能够两头都搭在地上,陈校长和雷恒水一人拼命按住一头,那还比较符合现实。
但问题是,竹梯不够长,是悬在半空中的。
凭着一双手的力量,还是在下着倾盆大雨,竹梯滑溜溜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手,怎么可能抓得牢竹梯头,而且上面还要长时间承担着一个中学生的重量?
就算你雷恒水力大如牛,这也不符合实际。
因为一个人趴在地上,只用双手去抓住竹梯,是无法把全身的力量和重量都压在竹梯上的,单凭一双手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抓牢竹梯。
更何况陈校长还是一个教书的文弱中年人呢。
的确,这一段救学生的场面看上去惊心动魄,非常感人,但剧组不能只为了煽情,为了突出雷恒水和陈校长的主角光环,就罔顾事实吧?
这个情节,太像是爽剧的情节了,最多可以看作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根本不符合现实。
还有,救出学生后,雷家老大腿伤更严重了。
老二背他下山,从山上到山下,长长的山路,而且刚刚爆发过山洪,下山后,老二竟然显得如此轻松。
丝毫不像背上一直背着一个一百多斤重的成年人。
还有,剧中为表现雷家的贫苦,雷家人衣服都是打补丁的,炒一个鸡蛋,三兄弟也推来让去的,不舍得吃。
但是你仔细看,雷家人的衣服,虽然上面有补丁,但却非常新,也很干净,根本不像是穷人家穿久了洗不出来的衣服。
还有他们吃饭的碗,也特别新,特别干净,甚至连个缺口都没有。
我注意观察了,他们吃饭的碗,有粗瓷的,也有细瓷的。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末的偏远农村,一般人家都是用粗瓷碗吃饭的,因为粗瓷碗极便宜,不小心打碎了也不会太心疼。
而细瓷碗,日常不会使用,一般都是有重大场合,待客用的。
既然要表现那个年代的生活困苦,那你细节就必须做到位,让人心服口服才行。
对比《山海情》中角色所穿的衣服,家里的陈设,《那山那海》服装、背景、道具,都显得不够真实细致,年代感不够。
其三,《那山那海》是一部扶贫现实剧不假,但该剧的某些情节推进,却更像是一部爽剧,而且巧合多。
该剧的主题是雷家三兄弟的艰苦奋斗,他们依靠自己,走出了一条靠山靠海的富裕路,但雷恒水的脱贫致富起步,却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巧遇的女子——林月仙。
雷恒水背着大哥下山去医院,在船上时遇到了一个漂亮姑娘。
这里还有个搞笑的情节。
雷恒水哀求船老大,只收他俩一个人的船票。
理由是自己背着大哥,不占座,而且大哥要去看病,没钱了。
但是,那漂亮女孩林月仙想混上船逃票,被船老大发现,要赶她下船时,满船的人都不吭声,唯独刚刚还付不起船票的雷恒水,大声说,这姑娘的船票我出了!
哈哈,看见漂亮姑娘,你又有钱了?
这个林月仙,恰恰就是林老板的女儿。
而且,恰恰那么有经商天赋。
恰恰,又和雷恒水不期而遇。
巧合太多。
等于给雷恒水开了金手指。
《山海情》中,也有凌教授来帮助村民种蘑菇的情节,但凌教授本就是研究菌菇种植的,来帮助村民也合情合理。
而《那山那海》中,为了给雷恒水找一个“贵人”,为了让林月仙这样一个既聪明漂亮,家境又好的女孩,和雷恒水这个山哈搭上线,故意给林月仙设置了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弱点。
看到雷恒水和林月仙,有种《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既视感。
人家田晓霞和孙少平还算是老乡、高中同学,但这个雷恒水和林月仙,原本是生活根本不会交集的两类人,就纯粹是靠编剧的金手指给凑到一起的。
雷恒水认识了林月仙,从此要一路开挂了。
你看,他自从认识了林月仙,挣钱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样的情节设置,给人的感觉很爽,替雷恒水高兴,但仔细推敲,好像现实中的山里人,大多数并不会有这样的好运气。
这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爽剧的思路和设置。
总结起来说:《那山那海》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所以,这部剧我会追,但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该剧称不上是一部优秀剧目。
比起《山海情》来,《那山那海》差在哪?
第一差在了演员上,第二差在了服化道上,第三差在了细节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上。
至于后面的剧情会不会更好,等我再看上几集,再来写剧评。
(文/第一滴露珠)
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听她说她小时候村子里都没有通电,因为家里住在山区,上学也特别不方便。
最主要的是电线没有办法驾到他们的村子里面。
所以他们小时候每天写作业,并没有我们用的电灯,天气热的时候也没有电扇。
下雨的天,走的路也是比较泥泞的,有一次要去县城里边考试的时候,因为前一天下了雨,自行车的轮子里面全都是泥。
路特别的不好走。
直到后来,他们村子整个村,迁移到了县城的旁边,村子里面才通了电,在新的家里边有电灯,电扇,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爸妈也可以出去县城里面打工了,再后来他们就在县城里买了新楼房。
第一次听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还有村子里面是不通电的!
想想我小时候有时候也是晚上是要限电,有一段时间写作业要抓紧,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停电,也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再来电。
最近我就在看这个《那山那海》,又想起了我同事,小时候说起的是经历,去一趟县城,要走很长的一段山路,因为公路修不通,所以走路是唯一的方式,再走一段时间可以骑车子了,所以去一趟县城,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山里面即使种了一些新鲜的水果,山货什么的,想要卖出去也只能靠人力。
这部电视剧里边雷家一家三兄弟,生活却很是穷困,原本一家有三个壮劳力的家庭,按理说应该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富裕,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交通比较不方便,人们到山下去也比较困难,不管是想要外出去打工,还是想在当地种一些农作物出去卖,都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因为家里日子过得比较贫困,就连娶媳妇儿都遭到了未来老丈人的刁难,老三想要走出大山去读大学,但是上大学的钱都没,还要需要筹钱,家里三个兄弟,老母亲比较心疼老三辛苦学习,给他摊了两个鸡蛋,雷妈妈都不舍得吃,现在哪家的家长给孩子改善生活,不是变着法的做饭呀,那个时候两个鸡蛋居然是家里最好的伙食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边的一个情节,这家人每天只烧一次火,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家人一天只吃一顿饭,贫困程度是什么样的呀?
菊香送的一碗米,是要给雷家人改善伙食,可是几口人一碗米又怎么够呢?
家里差不多都揭不开锅了。
为了带哥哥治病,恒水走出了大山,靠帮别人运一些货物赚钱,这些钱可以给自己的大哥承担一部分药费,自己还能剩下一些钱。
勤劳的人在哪里都能赚钱。
哪怕是靠自己的劳力,付出还是会有一些收获的。
就像电视剧里边雷家老二问陈老师的那句话一样,到底是山大还是海大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真的是需要他们走出大山,到外面去看看。
只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才能有更远的眼界。
多重叙述线索讲述那些年的脱贫致富。
故事背景该剧以观风寨雷恒水一家三兄弟为故事焦点,推动这四条线索的发展。
这四条线索又编织交错在一起,构成了《那山那海》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
这部剧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民族 ‘‘畲族’’ 着重展现了畲族群众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民族性格。
剧情值得推荐
第一集家里连一块钱给老三交学费的钱都没有 这很真实 但是后面老二直接碰到个女诸葛 一天挣了500+ 好吧 就算她头脑好 但她这个生意就是把一个地方的东西卖到另一个地方 (而两地距离只是半天的船程 )岛上的人是被圈禁了吗 还是编剧当我们是2b 好吧 就算岛上的人不下岛 老二下船卖🦀就能碰到正好买🦀的大佬 还说以后有🦀了就联系我 这是踩🐶💩运了吗 不买个彩票吗 编剧还是拿我们当2b好吧就算运气好 1200元直接交给陌生人 前面一块钱都拿不出来 陈校长也就仅仅只有10块钱 这1200元得是多大的巨款(根据剧情人均年收入应该是300-400)三年的工资直接交陌生人 我TM想静静 关键是钱被骗了 不着急 诶 我就是玩 看完这个电视剧 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央视大大 你可不能这么消费我们的信任啊
奚望在 我们的青春 这部剧里表演的非常出色,但在这部剧里编剧编排得太差,想演好都难,确实看不下去了,白瞎了这里的几个老戏骨,张光北、米学东这都不是等闲之辈,可导成这样他们又有什么办法?
编剧编的情节很无语,房子塌了,把牛压里头了竟然没人管,那可是牛啊,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牛都不要了,跑到山下那个牛也不要了,这心得多大呀,两个人抬着梯子让人爬过去,那手劲得多大呀,家里有钱一开抽屉就一沓钱,跑出去竟然一分钱不带还得逃票,这脑子怎么想的。
林老板比雷锋还雷锋又出钱又出房子,这现实吗?
还给安排工作?
哎呀,总之这种漏洞太多了,把观众当傻子,实在看不下去。
第三集,买馒头给那姑娘的时候,用塑料袋分开装,我就想请问,80年代初期,咱们这儿哪来的透明塑料袋装食品?
据说这个电视剧评价挺高,我才看到第三集,感觉也不怎样啊,就这两三天里面有许多硬伤,看着挺尴尬的,不过现在剧慌,找不到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将就着看吧!
还有80年代初期,那时候有个黑白的乐声牌电视就了不起了,哪儿来的彩色电视机?
央视的剧真的一直都是参差不齐的,先不论他拍得多差,演得多烂,就光说他讲了中国很少有人知道的畲族,而且是在央视1套播,就足以让我心生感慨了。
我早年上大学的时候,假期在福建做过支教,就是在畲族的村落,那时候整个村子真的是穷,住在村长家里,每天背着竹楼要走半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下雨的时候更是泥泞难行,吃饭会在村子里每家挨着吃。
只有每周末才能出村赶集买些生活用品。
畲族人的热情,是真的我人生记忆里最难以忘记的过往。
剧里洪水之后拿着火把那个戏真的感觉又回到了当年,那时候村子里遇到了暴雨后的泥石流,挨着山脚的那几户直接房子都被压垮了,我们那时候也是和村民一起,雨停后拿着火把,抢救畲族老乡的东西。
可能这样的场景以后再也不会有了,也希望真的不会有。
希望电视节目制作的团队,编剧,导演老师能多了解畲族。
拍更多更好地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
为了弘扬中国的进步,编剧真的是煞费苦心,实在没的看了就看了这部剧,看了四集真的是拿人当傻子啊,这剧情还不如小学生作文呢。
不知道是不是国家下任务了搞一些积极向上的影视剧上映,所以近期都排着队都是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但是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拉跨,都是在剧情上生啦硬套,为了凸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真的是煞费苦心,真的是只要有钱赚就行,啥都不管,随意找个本子完成任务就行了,最终也有电视台或者想优酷爱奇艺一类的在买单。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那山那海》剧照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环境,不断顺应时代变化,推进变革,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电视剧《那山那海》中,雷恒水虽然是一个山哈,但他依靠敏锐的商业直觉,在梅花渡开启了首个红膏蟳养殖生意,事业风声水起。
令人诧异的是,正当雷恒水的红膏蟳生意如火如荼的时候,他突然把红膏蟳养殖场拍卖了。
其实,雷恒水瞄准了一个新领域,就是做养殖野生大黄鱼的生意,通过对内对外双管齐下地推进变革,雷恒水再创新的事业高峰。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制定战略方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需要有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办法,明确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方向。
雷恒水第一个在梅花渡做养殖红膏蟳的生意,那是因为他看到了红膏蟳的市场潜力。
野生红膏蟳在梅花渡的海域里有很多,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在梅花渡却有价无市,可是红膏蟳确实是一个好产品,在外地是非常受欢迎的。
雷恒水要把红膏蟳销售到各地,就需要有稳定的大量货源,所以通过养殖红膏蟳,就可以把产量进一步扩大,最终实现产销一体化的经营局面。
雷恒水第一次养殖红膏蟳创业成功,靠的就是创新经营,他瞄准了一个潜在的市场。
《那山那海》剧照雷恒水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梅花渡跟风养殖红膏蟳的人也越来越多,原本的蓝海市场变成了红海,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也会受到相应的挤压,要想保证持续的竞争力,就需要有所突破。
雷恒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野生大黄鱼售价非常高,他就又有了新的创新点,他瞄准了养殖野生大黄鱼的新方向。
雷恒水乘红膏蟳养殖业高峰期,把红膏蟳养殖场高价拍卖转让了,然后把资金投入到养殖野生大黄鱼的研究中。
《那山那海》剧照鲁迅曾经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人,是勇于大胆探索新事物的人。
雷恒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敢为天下先,为了实现创新,他有勇气凝聚全部力量克服困难,最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02 寻找合作伙伴助力在工作中,拥有好的战略规划,如果没有相应的人员和设施支持,也很难实现目标。
雷恒水虽然有了养殖野生大黄鱼的创新点子,但他自己并不懂得养殖野生大黄鱼的方法,而且这也是养殖行业内的一个技术难关,他需要寻找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设施来一起攻克难关。
雷恒水“三顾茅庐”找到钻研养殖野生大黄鱼的专家,以自己对养殖业的热诚打动了专家,专家答应为雷恒水提供技术支持。
雷恒水了解到梅花渡的国营养殖场多年来也一直在研究养殖野生大黄鱼,但是一直没有起色。
于是,雷恒水和国营养殖场谈了对赌协议,借用国营养殖场的设备设施一起来搞养殖野生大黄鱼的研究。
《那山那海》剧照在开展创新项目工作时,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无论在内部团队,还是在团队外部,都需要积极寻找志趣相投的合作伙伴,激发集体的智慧,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结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向着目标努力。
03 内部人员管理雷恒水借着国营养殖场的设备设施,以及专家的技术支持,终于成功培育出大黄鱼的鱼苗,达成了和国营养殖场的对赌协议,雷恒水实现了和国营养殖场合资经营的目标,养殖野生大黄鱼的生意正式运作起来了。
国营养殖场常年来一直业绩不佳,所以员工们上班时都是混日子,雷恒水接手管理以后,开始对内部管理进行整顿,不然无法适应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雷恒水在员工内部推行末位淘汰制,连续三个月排在末尾的员工将被淘汰。
面对国营养殖场的改制,每个员工的想法都不同,有的资深有能力的人想跳槽去外部赚更多钱,有的垫底的人想要保工作开始变得积极起来,而也有一部分人无动于衷,依然混日子。
《那山那海》剧照雷恒水针对不同的员工也采用不同的策略,他要留住资深有能力的人,他主动提出优厚的条件来挽留人才,让人才在工作中有主动权;他对于垫底的员工也不会抱有刻板印象,只要有进步就大力表彰;而对于依然不思进取的人,他也绝不手软,直接开除。
雷恒水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管理手段,确实整顿了国营养殖场的工作风气。
但是,雷恒水也不是没有人情味的人,对于被开除的员工,如果他们改变态度,他还是积极欢迎他们再次通过招聘渠道考回来。
在雷恒水眼里,管理制度需要严格遵守,这是为了整个大局,但对于员工的最终去向,他会用更通人情的方法迂回解决,最终目的是为了凝聚志同道合的人,剔除价值观不一致的人。
在工作中,要想落实战略工作,就需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作为管理者需要着眼于大局,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犯过错的人不代表就不能重用,只要价值观相一致,就可以一起合作共赢。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拍的很假。看着没啥用
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妈妈在看这个剧,跟着看了两眼,朋友妈妈看到洪水冲没家的那场戏直接哭了,说是他以前住的村子就是这样的,自己的家就曾经遭受过暴雨泥石流淹没。虽然我们可能看不太进去现在的主旋律剧集,但看到这一幕,我突然很感慨,可能我们一直都在标榜剧情,细节,制作精良,但这种真实的观众反应更触动人心。他们心理链接到的不是技术,不是你看这个特效好,那个演员牛,在他们心里,所链接到的只有回忆。
3星,节奏很快,很正能量,虽说有些槽点,但整体还是不错的,20多集可以看看不费时间。
憨逼剧
陪妈看系列
这部剧是我今天忘密码去oppo 专卖店刷机,在沙发上等待的时候,在大屏幕的中央一看到的,短短的看了一集,很浓的乡土气息,剧中所表达的好像所有的出路就是结婚生娃,就连爱也都是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这真的很恐怖,很可怕,唯一想上大学的老三,竟然要劝老二牺牲爱情供他上学,阿妈是苦情剧女主脸,本来以为是13 14年,上豆瓣一查,竟然还是今年的剧,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不禁好奇苦情剧是否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爽剧
我姥姥看了都说难看
虽然很多剧情很老套,人物性格跟着剧情走而不是跟着逻辑走,但是莫名其妙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些什么,陪着婆在央一追下来,还有点好看。
央视的电视,剧情太假了,太水了,大哥等钱结婚,弟弟等钱读书,家被冲了,出去一趟几天赚钱这么容易几百上千的。抵他家二年的收入,男主250还想把钱给出去,多不过脑子的,不看看自己什么情况,三弟兄这么容易被骗,把观众当猴耍,一点没逻辑性,假大空
很真实的一部剧,让人看了又爱又恨,心情也会随之而变化,很期待剧情的发展,
我也就想着吃,螃蟹看起来可真好吃。不过我不吃鱼,这大黄鱼看起来属实无感。
不知道是什么定位,直接看了第三集,有个女孩坐船逃票了,真尼玛无语,脸咋这么大,不羞愧的吗,还整一个慢镜头长发飘扬回眸一笑,太拉了。这到底在讲啥
不如隔壁山河锦绣
每个人手脸干净的比那时候的城里人还清爽吧
确实没脑子的剧情,当时电视机就跟闹着玩的随便放呢?一点常识没有
我们是来看剧的,不是来看猴的,请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
太差劲了,完全不尊重观众的智商啊。。
😅滚
全是江湖道义来赚钱,这是要干嘛呢
蛮好看的 戏剧冲突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