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明李斯才是女一,为什么语文老师是领衔主演?
就因为有哭戏和情感戏?
2 魏晨最出色,小男孩最惊喜,语文老师最不想评价...3 全员女性角色都挺美的,女人在这个社会真不容易。
夏是被许强暴才生下恩怀的暗示有一点点吧.4 前有《对手》谭卓,后有《孩子》李晟,感谢、感恩我们的中年、中青年女演员们,她们有成熟的业务能力,熟女的美、魅力,能看到她们真正的发光发热作为观众何其幸运!
对于这部剧,我的整体评价是四颗星,这属于一部优质的国产电视剧。
总的来说,《消失的孩子》可以从三条线同时讲述不同的故事,在最后巧妙地串联起来达到一个叙述高潮,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
作品中还很巧妙地错开了时间,同一集里面数位主角的时间线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同时进行,这确保了故事讲述的进度,也能保持原有的紧凑性。
但是不好的地方也当然有,例如一些逻辑上的不合理,多次播放一样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打破原有的紧张氛围,因为孩子消失也仅仅只有两三天时间。
消失的孩子表面上讲述的是失踪的孩子,深一层讲述的是成年人啃老成为巨婴的社会问题,一语双关。
豆瓣分还在下降,我看的时候是7.4分。
从第1集看到第9集的时候,惊为神剧:房屋装修时候,被人为留下的一个“狗洞”把各不相干的四家人、三个事件串在了一起。
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但毫无疑问齐聚了赌徒、迷奸、藏尸、密室消失、家毁人亡、推理破案等最为夺人眼球的悬疑元素。
换言之,编剧(或作者)用平实的口气向观众述说了一个齐聚了赌徒、迷奸、藏尸、密室消失、家毁人亡、推理破案等诸多元素组合起来的故事。
如果剧演到第10集就结束的话,必须给个五星,7.2的评分无疑是不公平的。
坏就坏在,大boss落网后,还用了差不多两集的篇幅来狗尾续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boss落网后的这两集篇幅,又没有什么反转,也无吸引人的情节,全是人人都猜得到情节的废话,简直是给观众上刑罚。
7.2的评分,不冤!
这部电视剧同时告诉我们:警惕,终极大坏蛋(大boss)就在我们身边啊!
这样说吧,消失的孩子比开端差了至少三个档次,虽然只更了五集。
同样是迷你剧,同样是悬疑剧,同样是每集以一个人物为主角,然后层层剥开面纱。
但差距太大了,现在已经五集了,剧中最大的问题孩子消失一直没有展开,而是不停的说猥琐男和妈宝女,虽然肯定最后会和结果有关,但太琐碎了。
第二个问题,电视剧剪辑,只能用故弄玄虚,不停的碎片化剪辑,不停的插叙增加悬疑,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凑时长,反复的放同一个情节,虽然是加速了,但真的能增加观感吗?
第三,演员。
这个剧是我看过演技最差的剧组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掩饰演技,所以塑造的角色都是这种阴暗,受过创伤的人物。
全员僵尸脸,说话一个调子,这些歌手火不了的就不要兼职演员了,演的什么玩意
看剧《消失的孩子》有感:·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即使萍水相逢,但又拿出最善良赤诚的真心,有过这么三言两语之交就足够难忘了。
吴骏这位男性角色看上去笨拙寡言,确真是温暖治愈走进人心。
在我看来他和林的关系不必一定发展为爱情,甚至高于爱情,更似战友、坚定的伙伴!
·包容,包容每一个脆弱的个体,包容每一个受过伤的灵魂。
因为没有人不会犯错,在我犯错时,我也希望有人对我说一句没关系,改正就好...真的太暖了!
所以,即使袁午没用懦弱可气又可恨,但他也真的很善良。
他只是习惯了做孩子,还没有准备成为一个大人,他需要一个时机。
要允许有没有完全沐浴在阳光下的人。
可能每个人多少带了点半生幽暗,没关系啦,人生底色是向上的就好。
·一定要勇敢和全力以赴!
人生就是要很有劲很有劲地活着!!
对于不确定,打明牌,才震撼。
袁午说:“我总是有一种错觉,就是每一次,我抓到一手稀烂的牌,根本没有赢的机会的时候,我会突然觉得,这生活虽然不如意,但是比起手中的烂牌,还是好很多。
”所以我认为命运从来都是自己的选择,坦荡地面对自己的所有,欲望、优点、爱恋甚至失败也好。
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善良是行走的路牌。
就如同✔张叶警官对于林敢于说出xq的事实而怀有的一份女性独有的同理心的包容。
她就像海绵一样接纳了所有...✔陶芳嘴硬心软,对恩怀妈妈产后抑郁的同理心、对恩怀的处处照顾。
✔嫂子对楚萍的关爱✔张叶对恩怀的照顾✔一直给予袁午善意的棋牌室店长,萍水相逢却告诉他要像正午的阳光那样温暖的雨燕✔楼下漏水却没责怪还给他毛巾的大爷✔冬至卖菜阿姨送的桂圆就是每个人无意间的一点点小小的善意,一点点把濒临崩溃的袁午拉回来的。
eg:想试试剧中的冬至饮食桂圆烧蛋嘿嘿追了六周,熬到了这,不行了不行了,睡了睡了。。
你会以自己为荣
《消失的孩子》12集加番外终于全部更完。
先直接说结论,虽然大家都很希望国内再出一部像《隐秘的角落》的那种高分悬疑大爆款,不过《消失的孩子》并没有达到,目前应该算是腰部热剧。
当然,这个所谓的“腰部热剧”只是相对于2020年的《隐秘》而言,事实上,谈到口碑,今年的悬疑剧,去掉有软科幻色彩的《开端》跟有奇幻色彩的《异物志》,《消失的孩子》开分至今7.7,已经是最高的了。
没有跟第二名拉开太多差距的那种最高(《胆小鬼》、《庭外》均7.6),咳咳,心里想骄傲却不敢太骄傲的感觉。。。
克制克制!
比较接近,确实不敢大吹。。
其实如果没有重复到夸张的剪辑,我认为《消失的孩子》是肯定能上8的,如其他网友所说,导演剪辑想让故事呈现更完整,不够信任观众,也许也有台播时长的限制问题,所以导致了这方面没处理好。
我记得《隐秘》的时长飘忽不定,有些集长时间对比,甚至隔了十几分钟将近二十分钟,而《消失的孩子》的集长,全在一个小时左右,太工整了反而成了限制,限制到最后就是拖累。。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很大的拖累点,但有一说一,剧本杀式的视角呈现还是值得肯定。
《隐秘的角落》在最后其实为过审等问题剪辑坏了,这个过于工整的故事相对于《隐秘》,过程观感不如,但真谈完整性,其实还是高于《隐秘》的,尽管并不是完全闭合的那种完整(悬疑推理类作品完全闭合也不可能吧?
)。
可惜这种高于,还是干不过过程的观感。
《隐秘》里,它几乎每一集的集尾都有个强冲突,勾着观众看,看看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了制造强冲突,故事的一些底层逻辑其实乱了,不单是剪辑的问题。
但过程的观感就是棒,这是怎么也否认不了的。
《消失》呢?
工整到削弱了悬疑氛围。
比如第10集结尾,林吴去袁家,许袁在里面一个躲着一个埋伏,这其实是很有看头的。
可第10集结尾,警方也发现了问题,意味着都不用想,警方也会赶到,林吴包括小孩,大戏还没有上演,大家就知道了肯定没事。。
真的,过于工整了!
工整到没看过原著的观众都能猜出没事,大哥,你这可是悬疑剧啊!
咱不能这么工整,悬疑氛围都被冲淡了。。
原著最强的其实就是那种氛围,诡异的氛围,然后巧妙碰撞,大戏后又另有隐情。
原著的时间线其实是模糊的,这也增加了那种氛围,读者没猜到有关,还以为是两个故事。
而剧里,时间线给出的太直白,反而容易猜。
时间线给的太直白也是想工整导致的。。
我的看法是:可以工整,但应该把观感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尽量追求工整。
工整本身是很难的,难过观感,但市场导向下,观感放第一位没错。
最后再说说人物,相对于原著,剧中的人物除了有一些表演痕迹,对人物塑造其实是有加成的,这点尤其值得肯定,也是追求工整的产物,良性产物。
相对于原著,剧进一步深耕形象化了人物,包括我之前认为不符合原著、跟原著出入最大的吴昊宸,也就是演吴骏那位,没想到后来还挺高光,蛮意外,被打脸的很舒服,认了。
只能说,追求工整真的有功有过。
剧还是好剧,希望被更多人看到。
之所以打5星主要还是鼓励剧集工业化进程。
在之前,悬疑剧不是大爆就是大扑,现在国内平台已然在学习欧美,深度探索剧集制作的工业化进程(夸),在路上了,这很好。
所以诞生了一大批6.9至7.9间的稳定好剧(其实也不是一大批,但绝对比以前多,多了很多,否认不了!
)。
这是个好现象。
因为腰部认同足够多,我们才能迎来下一部真正的神剧,是吧?
该肯定还是得肯定。
消失的孩子 (2022)7.2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家庭 / 赵小鸥 赵小溪 / 佟大为 魏晨那个名校毕业家庭和睦的人,按部就班通勤的人,吃着既定晚餐的人,棋牌室老板眼中“不该在这”的人,赌客议论中“输赢都一张脸”的人。
不幸活成了罹患神经官能症的顶级社恐,极度恋家却学不会反哺的啃老族。
于是得天独厚的存储空间被物尽其用。
废弃的水族箱成了挽留父亲的棺椁,狭窄的衣帽间成了幻象堆叠的避风港。
不厌其烦地到废弃大厦搬运罕见的瓷砖,到水产市场购买反腐的鱼病粉,他沉浸在一场新的赌博游戏中,赌这次能藏的住,赌这次命运能眷顾他。
一旦开始转动赌盘,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袁午成了怪物,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缩回壳里的怪物,不断用谎言换取隐秘安逸的怪物。
但怪物有人样。
他不善言辞买下给父亲的棉拖鞋,脱下西装裹住死去的小狗,为被绑架的小孩做桂圆烧蛋。
面对极恶时身体深处善心的敲打,经过人性痛苦的挣扎,刹那的忏悔后幡然醒悟,悬崖勒马。
我们都可能成为鱼缸旁不知所措的怪物,那方窄地是象征安全舒坦不用与外界过多联络的庇护所,让我们暂时取得喘息的机会,也沉湎于安稳的幻境之中。
怪物如斯,或被生活打击而选择缄默,或缺乏自我约束而陷入浑噩,或懦弱甘于平凡原地打转,不肯向命运要波澜。
烂牌好牌,先决条件的高低不是一锤定音,不同的牌面可能指向的是同一种颓废倦怠,碌碌无为的人生。
要想让人生活色生香,不是随波逐流听从上天的安排,也不能坐以待毙接受命运的摆布。
我们能做的,是在成长途中有意识地挣脱舒适的盲区,让自己暴露在烈日风雨下,打碎庇护的鱼缸,直面命运的牌局。
袁午说“这命就像牌局,有人抓一手好牌,高开低走,打得稀烂;有人抓一手烂牌,却沉稳冷静,逆风翻盘。
命运只负责洗牌,真正打牌的是我们自己。
拿着好牌打赢了,不值得骄傲,但抽一手烂牌还能打赢,那叫高手。
”躲在鱼缸荫蔽下颤抖的怪物,终于歇斯底里地爆发,走向他应有的结局,也迎来了新生的曙光。
#消失的孩子 又名:《一个叫袁午的男人决定作死》;《小舍得之我家孩子是学渣》;《走近科学:儿童离奇失踪,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最后一个题目,来自郭德纲:《同行的衬托》。
其实我想说,让我们来吹爆这来自电影行业的降维打击吧!
刚打开这剧的时候是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时不时还刷下手机。
我当年在豆瓣追过一段时间原著#海葵 的连载,知道这剧开头必然是会鼓弄一下玄虚的,本来原作就是这么呈现的。
再说,佟大为演五好男人哪有什么悬念?
从#魏晨 演的#袁午 出场以后我就慢慢入戏了。
这位据说是从唱歌转演戏的小哥,真是啪啪打某些号称科班出身的idol的脸啊。
他塌着肩膀,站在公交车站,嘴唇微张,眼神空洞地和仰拍的镜头对视的三十秒?
,让我一下子想起那个很丧的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
但丧只是他的一面,他还有麻将馆里无知无畏的一面,让我想起《赌王》里的周星驰,还有发现杨莫后手足无措的一面,让我想起《两杆大烟枪》…是的,这电视剧让我想起的都是电影。
接着各色人等粉墨登场。
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许恩怀的扮演者#刘琪锜 。
最后接受警察询问时候沿着脸颊流下来的两行清泪,哀而不伤,一镜到底,让我惊觉自己作为观众曾经多么的卑微:我竟然能够忍受哭戏里的远景,只为了回避某些人挤眉弄眼整出来的尴尬。
说到哭戏,这剧里几乎每个人都流过泪吧?
杨莫妈妈的急切,林楚萍的委屈,许恩怀的后怕,杨远的百感交集…一个演员不掉链子可能是自己的本事,全员在线必须是导演的本事啊。
最后还要感谢编剧的不杀之恩。
我刚知道一个词,训诫文。
我本人肯定不是训诫文的爱好者,更希望每朵乌云都多少镶上一角金边儿,就像心理医生听完病人吐槽以后总要做些情绪包扎一样。
谢谢编剧留下了那么多小小的温暖瞬间给我回味。
有母亲的微笑 父亲的开解,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对名字的牵强附会,有一碗没有把桂圆壳剥开的煮蛋,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等你回家的人……看到第十集才注意到片头王中军的大名。
恍然大悟:原来是电影选手下场拍电视了!
所以,制作精良用料考究的悬疑剧时代要到来了吗?
一个丧而温暖的故事,就是消失的孩子了。
世界不完美,但仍值得。
世事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看到第三集的时候我都懵了,这集到底看过没?
这重复的部分也太多了吧……各种慢镜头和闪回滥用,太劝退了。
感觉故事虽然不算复杂,但是好好拍应该也可以挺吸引人的。
现在的呈现实在是有些弱,导演想要营造一种悬疑的氛围,故弄玄虚,目前才看了4集,但是观众应该都已经猜的7788了……演技方面,相比而言魏晨稍微弱了一点,但也不至于太出戏
悬疑剧《消失的孩子》,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第10、11集剧情高能,3个案件汇合一处,同时揭开,消失的孩子杨莫终于找到了,原来他真的没有离开17号楼!
门窗都关得好好的,林楚萍却在睡梦中被迷奸;杨莫在楼道里莫名失踪,他父亲杨远一直等在楼下单元门口,却没有见到孩子出来。
这两个令警察和当事人,以及观众百思不得其解的案件,终于揭开了!
一原来,位于17号楼1单元302室的许安正家,他家主卧室衣柜中,有个暗门,与相邻单元的301室(袁午家)衣帽间是相通的!
杨莫当时拿了许恩怀给他的家门钥匙,逃学躲进了许家。
当听到爸爸妈妈楼上楼下着急地找他时,他怕被爸爸妈妈发现,于是躲进了许家主卧室的衣柜里。
在衣柜里无意中发现了暗门,他通过暗门钻到了隔壁的袁午家。
恰好看到了袁午家的大鱼缸。
出于孩子的好奇心,他揭开盖在鱼缸上面的雨衣,一下子看到了被泡在鱼缸里的袁午爸爸的尸体,自然会忍不住惊叫出声。
被袁午发现。
于是,袁午把他的嘴巴封住,绑了起来。
而袁午是租住的林楚萍的房子。
林楚萍当初看了许安正的装修风格,很是喜欢,于是请许安正帮她家做的装修。
许安正对美丽的林楚萍起了歹心,所以在装修时打通了主卧室的墙壁,做了一个暗门,方便他后面对林楚萍实施侵犯。
简直是太可怕了!
林楚萍以为把门窗都锁好了,肯定就是安全的,但她哪里知道,自己的生活和隐私,早已被许安正长期窥探,并且,还给她在牛奶里面下了药,迷奸了她。
该剧描写了3个案件,也展现了3种不同的人生。
杨莫本该快乐的童年,却被妈妈给报的兴趣班和补习班填满。
爸爸说要带他和全家去溪田山舍玩,但是却总是找借口,食言了一次又一次。
杨莫在学校上课坐不住,不认真听讲,被医生诊断为多动症,但到底是孩子患了多动症,还是孩子原本就该快乐自由的天性,被现在学习的压力,学校的各种该有不该有的纪律压抑了呢?
袁午,一个985高校毕业的高材生,工作后却因不适应环境而被辞退,相亲找对象,都要靠妈妈一字一句地教,之后又因为迷上了赌博,逼得父亲卖了房子帮他还赌债。
在母亲意外出车祸死亡,妻子离婚带走了女儿,爸爸喝酒去世之后,袁午的生活茫然无措,不知如何继续下去。
为了可以继续领取父亲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袁午决定隐藏自己父亲的死亡,他把父亲的尸体藏在家里,不火化不销户,就靠着父亲那点养老金生活。
当我们看到袁午父亲的尸体已经发臭,袁午仍然不选择安葬父亲,却去鱼店老板那里买来大桶的鱼类杀菌药,洒满大鱼缸,然后把他父亲泡进去的时候,感觉这个袁午简直是太变态了。
尤其是看到鱼缸漏水,导致楼下住的老人家里,天花板被泡透,老人的床铺上全都是这鱼缸里泡尸体的水时,真是替楼下那位老人难过和恐惧。
天哪,楼下老人摊上袁午这样的邻居,也真是倒了大霉了!
但是,袁午把死去的父亲一直留在家里,只是因为父亲那一点可怜的养老金吗?
是,但并不全是。
袁午,是一个重度妈宝男+爸宝男+社恐+神经官能症患者,离了母亲的他,生活开始失控,又失去父亲后,生活简直就不知该如何过下去了。
他不只是生活上需要依赖父母,精神和心灵上,也严重依赖父母。
是个还没有精神断奶的成年婴儿。
看着袁午用他的黑色手提包,一趟趟地往家里运瓷砖,看着袁午惊慌失措地面对发生的一切,简直是令人既摇头鄙夷,又对他有几分同情。
而林楚萍,也同样有她的问题。
林楚萍自小和哥哥关系要好,一切事情都有父母和哥哥为她操心。
她被家人保护得太好了,对哥哥也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情依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林楚萍有点“恋兄情结”,当然,她自己也意识到了,所以,也努力在改变自己。
她选择从家里搬出去,自己独自住进青岚园小区的老房子里,就是一个要摆脱对父母哥嫂依赖的实际行动。
然而,刚刚开始尝试独立生活的她,却不幸遇到了许安正这个人面兽心的坏男人。
该剧的名字起得不错,《消失的孩子》。
表面上来看,杨莫是那个在楼道里消失的孩子,但实际上,袁午和林楚萍,还有许恩怀,都是那个“消失正常的孩子”。
二对,下面要说到剧中的小女孩,许恩怀了。
如果说,失踪的杨莫,是个令人担心安危的孩子;袁午,是个可怜又可恨,既令人鄙视又让人同情的“长不大的孩子”;林楚萍,是个试图独立和长大,但是被坏人侵犯了的可怜无助孩子;那么,许恩怀,却是一个令人惧怕和后背嗖嗖发凉的孩子。
当3个案件一起揭开,杨莫失踪、楚萍被迷奸,以及袁午、杨莫、楚萍和吴骏四个人,差点命丧许安正之手时,许安正这个恶人浮出水面。
但是,如果仔细回想一下,杨莫为什么会逃学,为什么会躲进许家,又为什么会恰巧钻进了主卧室衣柜里的密道,这一切,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引导着杨莫,按着这个路线走进失踪这个必然结果。
这只神秘的手,正是剧中看上去懂事乖巧、成绩优异的初中女生许恩怀。
许安正是歹徒恶人不假,但比他更可怕,令人细思极恐,后背直冒冷气的,却是他的女儿许恩怀。
许恩怀从小生活在一个冷漠和吵架的家庭环境里,父母吵架不和,父母亲都对她很冷漠,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独立生活,自己上下学,自己做饭,生病了,甚至要自己坐车去医院。
后来,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是父亲整天忙于装修生意,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关心她。
许恩怀的内心很渴望家庭的温暖,渴望亲情。
自从认识了杨莫一家人以后,她羡慕杨莫家的家庭氛围,渴望自己也能拥有杨远和陶芳这样一对父母。
许恩怀在打扫家里卫生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父亲卧室里的密道。
也由此知道了父亲犯罪的秘密。
但是她什么都没有说,把这一切都藏在了心底。
她渴望摆脱这样罪恶的父亲,渴望成为杨远的女儿。
因此,她策划了这起杨莫失踪案。
因为杨莫对她这个姐姐无限信任和听话,所以,她的一切计划都顺利实施了。
她给了杨莫自己家的大门钥匙,但是自己卧室的钥匙却留下了。
这样,当杨莫躲进她家里时,为了躲避大人找到他,他肯定会藏进主卧室里去。
而主卧室里能藏人的地方,就是衣柜。
她把衣柜里的暗门,设置得很容易让杨莫发现,并躲进去。
通过袁午父亲生前跟袁午说的,曾经在睡觉时,朦朦胧胧看见自己的孙女婷婷来看他了,我们可以猜到,那其实不是婷婷,而是发现了密道,并且进到了袁午家的许恩怀。
许恩怀既然来过袁午家,那肯定也知道了后来袁午藏尸的秘密。
所以,许恩怀设置让杨莫躲进密道,借父亲许安正或袁午之手,把杨莫除掉,那样,她父亲坐牢,杨远和陶芳没有了孩子,就具备了收养她做女儿的条件。
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杨远和陶芳的孩子。
不得不说,这个小女孩的心机太深沉了,太可怕了。
看到她,很容易就联想到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中的女主唐泽雪穗,也很容易想到《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
幸运的是,袁午虽然颓废阴暗,但是心地却不坏,更没有狠心。
他看到了从密道闯入家中的杨莫,并没有杀死杨莫,而只是把他绑了起来。
而发现杨莫进了袁午家的许安正,又不想自己手上沾人命,于是就用话语鼓动和暗示袁午动手。
这些,都给了杨莫活下去的机会。
比起借他人之手除掉自己亲生父亲的朱朝阳,以及《白夜行》的女主唐泽雪穗,应该说许恩怀还没有恶到没人性的程度,当看到杨远和陶芳因为找不到杨莫而崩溃痛苦的样子时,她后悔了。
但即使是后悔了,这个小女孩也没有选择说出真相,而是用一点点透露线索的方式,引导警察和杨远去一步步接近案件的真相,发现密道,以及袁午家的秘密。
可是,如果不是袁午幡然醒悟,决定做一个阳光正直的人,如果不是袁午拼命阻止了想杀死杨莫的许安正,杨莫或许就真的死了。
那许恩怀的阴暗目的就达到了。
这个许恩怀的心思过于缜密,步步为营,她的父亲、杨莫一家三口,甚至是警察,都在她的算计之内。
这样敏捷的心思,如果用在正道上,长大了会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但如果路走偏了,那被她算计的人可就倒霉了。
天使和恶魔只是一线之隔。
其实最后,警察张叶,以及杨远,也都隐约猜到了许恩怀在这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但是因为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许恩怀又是个可怜又乖巧的孩子(像她这样成绩优异又温柔懂事的孩子,如果不了解她阴暗的内心,谁会不喜欢呢),所以,并没有人去追究许恩怀在这件事情中的责任。
不过剧情的结尾处,杨远和许恩怀有一次两人之间的秘密对话。
杨远说:“你知道我是不会怪你的。
你偷偷带走莫莫,我没有怪你。
后来出事了,我也没有怪你。
哪怕莫莫回不来了,也许我还是不会怪你。
但我每次看到你,就会想起莫莫。
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胜过失去莫莫。
我失去了莫莫,也就失去了你。
”这段话表明,杨远对许恩怀的心思和行为早已看透和了解。
但我们不得不佩服,杨远真的是一个宽容的男人,对许恩怀也真是像亲生女儿一样好。
杨远对许恩怀说这番话,是一种警告。
意思是莫莫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如果你伤害了莫莫,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再爱你了。
希望阴暗的许恩怀,在杨远和陶芳的温暖关怀下,在杨莫可爱的信任中,会逐渐剔除掉性格的阴冷和偏激,变成一个表里如一的好孩子吧。
三《消失的孩子》是一部悬疑剧,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悬疑剧。
这更像是一部家庭教育问题剧。
里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问题。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如何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是这部剧中的主角们该反思的问题,也是我们观众该多思考一下的问题。
最后说一下该剧中演员的演技。
里面的每个演员表现都很不错。
饰演警察张叶的李斯丹妮,稍微用力过猛了一些,状态显得太端着太紧绷。
其余人,包括主角和配角,演技都到位。
两个小孩也演得很好。
这些年,佟大为演的剧大多都是都市家庭剧,佟大为无一例外饰演都市好男人、好爸爸之类,感觉演来演去都一个样,不免让人怀疑他的演技。
但《消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佟大为的演技。
尤其是莫莫刚失踪时,张叶在车里盘问他藏了什么时,佟大为(饰演的杨远)突然崩溃的样子,很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还有一直找不到莫莫,佟大为在楼下抓狂摔花盆,又拿钳子放进自己的嘴里,被及时赶到的恩怀叫停时,钳子停住,他捂着嘴无声痛哭的样子,催出了我的眼泪。
饰演过新版小燕子的李晟,这次在剧中饰演杨莫的母亲陶芳。
她把一个整天忙于生意忽视家庭和孩子,又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在孩子丢了以后,追悔莫及的中年母亲,演绎得非常到位。
还有于文文,演出了楚萍被迷奸后,一直郁郁寡欢、惊惧犹疑的那种破碎感和压抑无助感,让人看着心疼。
更令人惊喜的是魏晨。
他演活了袁午这个角色。
原本是一个有点心理变态、令人厌恶和不可理解的角色,经过魏晨的演绎,让我们跟着这个角色担忧、绝望、痛苦、彷徨、不知所措,有时候很想揍他,有时候又对他很是同情,有时候又被他傻气的举止、单纯笨拙的样子逗笑。
一个紧紧抱在怀里的黑提包,一双空茫无神的大眼睛,一张笨拙、正常社交说话都困难的嘴巴,这就是袁午的标配。
还有,该剧没有使用美颜滤镜,演员的脸,以及他们的居住环境,一切都显得真实而生动,很有现实生活的质感。
《消失的孩子》真的是一部有着独特味道的悬疑剧,值得每一个喜欢悬疑和关注原生家庭问题的观众认真观看。
但该剧存在的两个问题,让这部剧错失成为大热剧和话题剧的机会。
一是该剧的播出时间。
周播剧,每周只播两集。
这样的方式,令观众等得抓狂。
本来追得挺过瘾,结果要等上一周,下周再看时,前面的情节差不多都忘光了。
而且不是放在黄金档,而是次黄金档播出。
播出时间每晚9点多,太晚了。
二是该剧中回放的片段太多了。
时间的剪辑有点混乱,不容易理清。
每一集都有剧情回放的片段。
甚至有的片段都重复了很多次。
这些重复片段,有的有必要,但大多其实没必要。
再加上该剧的叙述方式,是倒叙和插叙的方式,时间节点又特别多,仅凭字幕上那一行“莫莫失踪前几小时”,是很难让我们观众记住里面的时间顺序的。
每次看到重复片段出现时,都感觉有点抓狂。
有观众说,该剧导演,是太不相信观众的智商了,大家一遍就都看懂了记住了,并不需要一遍遍回放。
但依我看,这些回放片段的目的,恰恰是要把我们观众搞晕,让我们疯掉,好理不清里边的事件发生时间线,从而起到迷惑观众的效果。
哈哈哈。
倘若能删掉那些不必要的重复片段,砍掉2集(因为该剧每一集的时长都在1小时左右),该剧的剧情应该会更加紧凑好看。
(文/第一滴露珠)
放在国产剧维度看是有新意的。通过不同人的视点,切入到一桩桩疑案。线索相互交织,再逐条理清。每个人都藏有秘密,最终指向的是家庭内部的千疮百孔。消失的孩子,源于家长的控制欲与爱的缺位;消失的老人,源于崩坏的、难于被拯救的命运……一部国产剧同时具备现实性、悬疑性与社会性挺难得了。演员们的表演都不错,李晟与李斯丹妮挺亮眼。不足之处是,回溯时的镜头重复过多,其实可以对观众多点信心。
演技浮于表面,可惜这个题材了。
消失的孩子大致有四层意思:1、字面上的莫莫失踪。2、袁午、林楚萍一直以来被保护得像个孩子,经历诸多变故后也褪去稚嫩变得成熟。3、恩怀作为始作俑者在背后操控,在案件发展过程中一直处在“消失”的视角。4、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感受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消失,从而造成各种性格缺陷。
三星半。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呈现,in medias res+多片段闪回的叙事结构,和不再以“谋杀”为核心的故事线。但是闪回片段过多导致剧情推进过慢,其中不少片段过于日常,不具有“悬疑”的吸引力。演员的选角和表演方面也不太成功。佟大为虽说是“大智若愚”,从剧情来看波澜不惊没什么问题,但是过于平淡的呈现容易让观众觉得乏味;李斯丹妮笑死我了,倒不是说演技多么差,而是平常都是以“本人”而非“角色”呈现导致对她太熟了,看着很出戏,就和演员不要过多地上综艺一个道理;于文文的声线和风格不适合这个软妹角色,看着怪怪的。
大环境影响吧,结局转暖呈现了高开低走,黑暗的反转才能让剧集饱满,让观众惊叹,可惜了。两位歌手还是好好唱歌吧,真的尬的不合适。
故事很精彩,打乱时间和空间的几条线交织在一起推进,增加了悬疑和惊悚程度,如果按时间顺序的话其实是个不算复杂的故事。魏晨真的是惊喜,演技进步太大。
没有那么高的概念设定,是紧靠生活的社会派推理风格,孩子的失踪是从头到尾的悬念抓手,方便代入的同时也提供了足够的追剧动力,《开端》之后今年挺不错的悬疑剧,值得一爆。
目前看了七集超出预期,剧保持着一种湿漉漉、乱糟糟、臊眉耷眼的粗粝质感,把几个家庭的的困境都很好的展现了出来,还是很期待后面的剧情的。
可惜佟大为和他老婆了,这个李斯丹妮演的什么东西
对这剧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非要把一部电影长度的故事注水成电视剧,还更的这么慢
剪辑非常拉胯,故弄玄虚,也就是一部电影的体量,拍了12集就只能是在这儿翻来覆去,很没必要其实
这个剧情拍电影挺合适的 拍电视剧虽然是不同视角但是重复剧情太拖沓了 都看不明白时间线了 不如看番外了整个剧真的细思极恐 最后杨远的内心独白也暗示着他自己知道恩怀的黑暗面林楚萍的哥哥真的太好了 中途怀疑哥哥那里太有意思了 他哥确实长得不像好人哈哈哈哈 社恐理工男也太暖了 认识四年不敢搭话只敢默默关注这感觉我太懂了 这俩在一起还挺甜的 哥哥嫂子和男朋友都好好 这男朋友要是当警察应该很不错 起码比这个剧里的警察强杨莫心大的真是逗笑了哈哈哈哈哈 尤其是和袁午看动画片那哈哈哈哈哈上一秒还哭着求救呢下一秒就“回去你就看不了了” 袁午真是妈宝男爸宝男 前妻也好好 遇到的赌博店的老板娘也是好人 卖菜的大姐也是好人 身边遇到的都是好人怎么就学坏了呢 还好最后慢慢被身边的好人治愈了吧
3.5边追剧边同步看原著,基本和原著一样,所以没有什么惊喜,而且原著更黑暗些
有些人适合好好唱歌🎤
1、神神叨叨 一惊一乍2、选秀的几位演技好怪3、太碎 不看简介不知道要演啥 看完简介感觉等于没看4、我可以相信再观望吗(22.8.31)故弄玄虚
看过
还是前几年很经典的悬疑套路,通过一个人的失踪拉开他及身边关系网中包含的人生故事。做了一点创新的点是,建立了一个楼栋密室,把能牵扯进来的人扩大到整栋楼(这点上可对标《轮到你了》)。其他同等套路火过的作品:《gone girl》《网络迷踪》《找到你》,书《无声告白》。 只是这一次讲的是人间百态,不单单是家庭教育和夫妻关系。袁午那条线做得很细腻,魏晨的表演也渐入佳境…. 于文文和李斯丹妮实在是关系户加塞,在演员的路上走得太勉强。
抽丝剥茧、不疾不徐,尤其是人物性格的设立,复杂多面,底色中又含有一丝温情,这才是贴近现实的呈现。看到后面甚至很难对袁午责难,因为人为草芥微尘,他不过是问题家庭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四集就能讲完为什么要剪成这样我不理解
都不记得自己啥时候看的了。但是看到李斯丹妮的剧照又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