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女王——做个好母亲,对比出女王的"remotely remote"。
2. 对菲利普亲王——当个局外人,我低头了你凭什么不肯。
3. 对查尔斯王子——满篇都是太多了。
4. 对安妮公主——唯二年轻女性,整天就被比来比去永远被压一头。
5. 对玛格丽特公主——慈善机构都要她,我又老脾气又坏。
6. 对王太后——小女孩真不懂事儿。
7. 剩下的俩王子——本来我们就没存在感了,你还要占满头条。
8. 其他住在肯辛顿宫的近枝亲戚——整天往这里带情人,真当宫殿门是酒店旋转门啊。
明明是个善良的女孩,也许天真,也许虚荣,但罪不至此。
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她,愿意好好听她说话,愿意引导她在威尔士王妃的责任上处理婚姻的难关。
我不是在说她的悲剧性是自己导致的,只是想表达一个人在困境中找不到任何一处援手,实在可怜,记录在这里以此为鉴。
忍不住感叹Emma妹妹太像朱迪福斯特了吧!
建议以后演朱迪传记!
从第三季开始女王和菲利普就一直发糖,这一季只要他们俩在一块儿都很有点又搞笑又甜啊,女王说戴安娜给查尔斯跳舞庆生,很多高抬腿动作呢,菲利普说你怎么从来没给我跳过舞,女王一脸wtf我笑死了哈哈哈哈哈哈,然后女王说因为那个时候你有你自己的芭蕾舞女演员给你跳呢,简直反杀slay👏GA的撒切尔每次出来都像是降成了0.5倍速……最后完结看着戴安娜的泪眼想到现实的结局就有点感慨。
前三季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对王室的好感到这一季都败光了。
所以前两季作天作地的菲利普最后是想通了,中心永远只有女王一人,其他所有人都是边缘人,其他所有人存在的意义都在于女王,而女王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王冠,仅此而已。
于是他妥协了,fit in了。
可惜戴安娜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世上千千万万人深爱你,偏偏是你的丈夫不爱你。
归根结底,她只是一个想要被爱的女孩子,仅此而已。
可是这个system偏偏就是不能容得一点人性。
女王找四个孩子单独谈话那集,看着那叫一个心痛,都养出来些什么样的人啊,看来看去,没有一个人能适合继承王位,于是女王暗下决心,我得活个一百八十岁(我瞎说的)。
想想如果女王真……接下来的这几个继承人可能搞着搞着就把王冠搞丢了。
第八集claire出来才发现真是十分想念她的女王。
而这一季也是olivia的最后一季了,以后肯定也会十分想念她。
olivia永远给人感觉就是Oh gosh她怎么这么可爱啊,第三季她把初恋搞成赛马经理,菲利普气得跑来强吻她。
第四季妹妹按她的铃,她急得娇嗔that's my bell!
她绝对是最不像女王的塑造者,却感觉特别喜欢能共鸣。
记得olivia拿奥斯卡之后上诺顿秀,诺顿说有种哎呀我们olivia终于被全世界看到了的感觉。
看完三四季现在很能理解这种感觉了。
唉,就这样结束了,心里空落落的。
The struggle Margaret was suffering and the contradiction with herself resonate every time with me. She desired for freedom yet wasn’t willing to give up her privilege,then she turned to materialism,indulging herself into addiction and fantasy.I really thoroughly love the individuality and character she had showcased.Her story shouldn’t be eclipsed by diana’s.
先捋捋这一季的卡司。
跟第三季一样,二代女王扮演者奥利维亚·科尔曼(她在NT的佳作《蚊子》看了没),菲利普亲王托比亚斯·门基斯(此前主演了阿尔梅达剧院的《狩猎》),撒切尔夫人的扮演者吉莲·安德森(她的《欲望号街车》是NT Live中的经典之作,《彗星美人》也不错),饰演安德鲁王子的Tom Byrne则出演了RSC版本的《第十二夜》,撒切尔的儿子是不是也是相当眼熟的纨绔子弟?
扮演者弗莱迪·福克斯在王尔德的《理想丈夫》里也是这么一个被宠坏的角色……对不起打住,我们还是不要把“英国演员只有二十人”这个话题继续下去了。
按照编剧彼得·摩根的设定,《王冠》根据首相的任期分季,第4季的时间跨度刚好是1979年至1990年撒切尔夫人任内,观众则对此带着格外“不怀好意”的期待:把当代最著名的家庭——英国王室——戏剧化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它最大的困难或许不在于题材的敏感性,而在于随着剧中年代的推进,《王冠》愈发在讲述当下,每个观众都是身处其中的旁观者。
过于忠实地书写会使人丧失新鲜感,但如果闻所未闻又会使叙事显得可疑,结果似乎不是王室人设翻车,就是《王冠》口碑翻车。
这一季,一票人是冲着查尔斯和戴安娜的世纪婚礼和婚姻悲剧来的,另一票大概是冲着传闻格外不和的女王和首相撒切尔之间的对手戏来的,结果彼得·摩根算是经受了考验,观众两两各得其所。
连结他们的是以代际为名的观念冲突:虽然剧中人的生活年代慢慢赶上了我们今天的世界,但王室仍在固执地抵御着现代化。
上几季我们还在同情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受到古老制度与刻板礼仪的约束,这一季他们正努力将之强加给自己的子女与臣民。
不过观众很快会意识到,戴安娜也好,撒切尔夫人也好,在某种程度上她们和《王冠》系列中第一次聚焦的普通人——两度绕过守卫闯入白金汉宫的迈克尔·费根(Michael Fagan)一样,是王室的陌生人、权力阶层的外来户,他们可能并未真正进入过这个固执己见的王室及其拥趸圈子,但却狠狠地冲击了它。
他们与王室的冲突,在不同层面折射着旧制度荫蔽(甚至制造)的暗角。
不谙世事的戴安娜在嫁入王宫之后需要忍受查尔斯王子的出轨,需要忍受婆婆的视而不见,这场婚姻的悲剧暴露出维护王室体面背后的自私冷酷,甚至也展现出人们在集体维护君主政体的幻觉时,所忽略的个体的代价和牺牲;而出身中产的撒切尔夫人,即便手握大权,也始终被高傲的上流阶层摒弃于外,她为英国社会与经济下的猛药不曾得到过王室的认可,但另一方面,王室也并没有对饱受冲击的底层施以援手——正如失业工人迈克尔·费根闯进女王卧室所说:“我就是想来告诉你外边发生的事,你要么不知道,要么不在乎”,君主制中“无为而治”的角色背后,有一种惊人的无知和冷漠。
这一季仍对讲述重大历史事件保持了克制,细节倒是十分生动,角度亦十分巧妙。
比如以撒切尔夫人的儿子在拉力赛中失踪一事为切口,来展现忙于公务的强势母亲们和她们的问题孩子们。
这边“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对胡闹的儿子关爱有加又无限纵容,那厢引起女王对自己长期“失职”的自省,突发奇想要去了解和亲近自己早已成年的孩子们。
父亲口中“始终不在状态”的查尔斯,后来在他举世瞩目的婚姻中,活体演绎了不愿意在王权与自由、妻子与情人之间做任何选择题的贪婪巨婴:“我尽了全力,但我在忍受煎熬。
”而编剧给女王的台词太令人拍案叫绝了: “不,忍受煎熬的不是你,我们才是忍受煎熬。
旁人看到你和戴安娜,只看到两个环境优渥的年轻人,因为生来的好运气,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你们是在受苦。
他们知道你背叛妻子,也毫无隐瞒之意;知道拜你所赐,她的精神出了毛病,现在是暴食还是厌食,我都搞不清楚;也知道你是一个被宠坏的幼稚男人,一天到晚在无病呻吟,娶了一个被宠坏的幼稚女人,一天到晚在无病呻吟。
我们都彻底厌倦了!
大家只想你们好好振作,别再让自己出糗,好好经营你们的婚姻,过好你们幸运至极的人生。
” 反正两个女人就算不和,在养儿子这个问题上她们倒是有相同的失败。
当然,任何对于细节的描写总会引来对“戏说历史”的质疑,这次是文化大臣道登直接喊话Netflix应该给《王冠》显著标明“本片纯属虚构”,就……别忘了它可是英国编剧写的,而且都写了六季了女王也没说啥。
无怪推特上的高赞转发是下议院议员的回怼:我们能不能警告观众,Boris Johnson在接受首相质询时说的很多话也是虚构的?
哦,最后要是说到治大国如烹小鲜……看到女王顿顿都吃水煮三文鱼,撒切尔欢迎儿子的至高礼遇是土豆泥……我就觉得也没理由说英国政治家们不乏味。
——他们就是很无趣,除了被编派成段子的时候。
因为故事背景都是撒切尔政府时期,所以《王冠》第四季跟《议事录》的互文简直太有趣了,刷完《王冠》又忍不住去把《议事录》重刷了一遍,果然撒切尔一家都被编派成了段子hhh千万搭配服用
本文部分刊于《北京青年报》
也就是自讨苦吃。
无论是主动制造问题,还是被动遇到问题,主动去处理的好。
真实的查尔斯何许人谁也不知道,仅就电视剧呈现的,我觉得查尔斯婚前积累的真实世界的经验太少,最主要的是与各阶层各种人打交道的经验,他的舅爷路易斯·蒙巴顿,他的父亲菲利普亲王,无论主动被动吧,都很擅长察言观色并与人快速熟络。
路易斯蒙巴顿就不说了,海军元帅,印巴分治缔造者,一辈子没打漂亮仗但总是政治交际圈的最顶尖。
他父亲,菲利普亲王,剧中呈现的很多,那个斯巴达学校,本来他也是石头一块,被人踢来踢去,后来他用实际行动(独自筑墙)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心,人心的向背唰的一下就扭过来,他有了无数的追随者和好的师长,再也不孤独。
5个月的奥运巡游,他也可以很快成为整条舰最讨人喜欢的长官,而不是颐指气使自怨自艾的王夫。
我想说的是,查尔斯可能不具备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他不是不想帮戴安娜,而是帮不了。
王室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电视剧故意让撒切尔当被试,结果铩羽而归,对这家人留下三个词的评语:粗野、势力、粗鲁,基本上人人都神经的够够的,菲利普倒是不错,可他也只跟够斤两的人敞开心胸,玛格丽特直闹得全世界喧嚣尘上,才值得菲利普去碰一下肩膀,露半个微笑,查尔斯这好大儿尚且看不上,戴安娜这个软软小绵羊更不值得他出手回护。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伊丽莎白的爹,乔治六世,本来就口吃,抽烟,当了国王,焦虑加重,每天六十支烟,几年就没了。
倒是温莎公爵,是个当王的好材料,就剧中所呈现的,他天生具有权谋天赋,朕即天下——旧一套的东西门儿清,他打的算盘是先结婚,把眼前的蛋糕吃掉,流放中间再想办法复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和纳粹结交抢抓时机再回国当王,江山美人全都要。
英国国教当年还不是为了对抗罗马教廷搞出来的自成体系,哪有什么神圣性,全都是权宜之计而已。
我觉得温莎公爵并不是说非要急于一时, 他觉得自己弟弟一家人全都是傻瓜蛋。
他想的是把这套帝王之术自己玩好了以后再传给温莎家的后代,不至于让秀兰邓波儿给搞失传喽。
第九集 Avalanche 雪崩1985年,查尔斯37周岁生日,戴安娜在歌剧院献舞,查尔斯为此大动肝火。
我还以为是王室比较保守王妃当众演出不妥,没想到是因为查尔斯觉得她又在抢风头。
小戴美翻了此时的音乐是Billy Joel的《Uptown Girl》,被女王问谁是Billy Jo El,看着一段笑死,像不像你的长辈紧跟流行。
Billy Joel,是一位美国歌手,于1949年出生,首张专辑是《Piano Man》,发表于1973年。
《Uptown Girl》MV1988年3月,查尔斯遭遇雪崩。
此时戴安娜也开始私会他人,但经历了这次雪崩事件后,她想再一次为婚姻作出努力。
戴妃送的录影带她送给查尔斯的结婚周年礼物是自己录的一首歌,出自《歌剧魅影》,而这也正是演员Emma Corrin的试戏片段之一。
善意换来了佯装的善意和背后的讽刺查尔斯抱怨到面对所谓的善意还要装好人可太累了,安妮上演了人间清醒。
查尔斯反而怒了第十集 War 战争1900年,撒切尔被同僚背后捅刀子,结束了长达11年的执政生涯。
杰弗瑞直接发起批评在她的第一任期中,1982年,撒切尔夫人就hk会见DXP,但没有出现在剧集中。
撒切尔夫人曾想在1997年以后让英国人在HK的行政管理中继续发挥作用,譬如保留一名英国总督,该建议被中方拒绝。
最后撒切尔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让步。
“1984年-1985年的英国矿工罢工”也没有出现在剧情中,每季顶多一集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而这季只给了Fagan那集(S4E05)上。
英国矿工罢工是一个影响英国煤炭业的重大产业行动,罢工的失败极大削弱了英国工会,也被看成是撒切尔政府和保守党的在political及意识形态上的一场重大胜利。
撒切尔夫人在1990年11月辞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赠地位崇高的功绩勋章。
她的丈夫丹尼撒切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从男爵,以确保儿子马克·撒切尔有头衔可以继承。
而这也是自1965年以来,唯一册立的从男爵爵位。
撒切尔一家2005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80岁大寿,伊丽莎白女王、首相托尼·布莱尔、前首相约翰·梅杰等贵宾均应邀出席。
女王,里根和撒切尔曾在其执政末期背叛她的亚伯拉昂的杰弗里·豪勋爵也获得她的宽恕,并在席间发表演讲高度赞美。
杰弗里·豪勋爵这一部主要聚焦在家事的拉扯上。
看女王日常让我想到了《甄嬛传》里甄嬛教儿子弘历的两句话,“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
想和女王谈心太难了,女王对于情感外露婆婆妈妈真是零容忍,上一季对查尔斯的威尔士演讲就有所展现。
这一季情愿去喂狗也不愿和儿媳谈话,和儿子讲话还要让对方站起来以求快速结束。
女王slay女王对查尔斯,菲利普对戴安娜,这两场对话格外精彩。
这一季的菲利普格外体贴戴安娜表示自己不被接纳不被认可一直是个外人,菲利普说这个系统内每人都是外人,除了女王。
Everyone in this system is a lost, lonely, irrelevant soul, apart from the one person, the only person that matters. She is the oxygen we all breathe, the essence of all our duty. ——Philip最后的画面是一家子人过圣诞,小戴摆出了“钮祜禄”要开大的表情。。
季终《王冠》第二季影评:《王冠》背后,第二季分集简介《王冠》第三季影评:《王冠》第三季分集个人笔记《王冠》第四季影评:《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1-2集《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3集世纪婚礼《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4-5集马岛战争《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6-8集《王冠》第五季预测:《王冠》第五季剧情预测同类影视推荐:不列颠历代英国君主影视作品
真的厌倦了对戴安娜铺天盖地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因此对王室的批判。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对于戴安娜和查尔斯的婚姻而言,真的没有谁对谁错。
王室从来都是那个王室,都是那个腐朽、保守、冷漠、自以为是的王室,他们所需要的是“傀儡”,是顾全大局、舍弃小我,甘为人后的人。
而以上种种,其实作为贵族出身的戴安娜不可能不知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戴安娜败就败在她太自我,既要又要。
她既想要享受王室带来的光环,又想在王室之中出尽风头,时时刻刻都要压本就自卑敏感的皇室核心成员的查尔斯一头,这是皇室根本上所不能容忍的。
而对于君主制的存留问题,其实王冠整个剧集一直是以其为线索的。
它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既不优雅也不高贵的王室,但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能救英国于水火之中、作为首相僚机的王室,就像第三季中美国总统所说的:白金汉宫和唐宁街之间总是相互打掩护,而美国就没有这种东西。
所以我想,这也大概就是为什么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如此腐朽、“非现代化”、“旧社会的遗毒”还能一直顽强的留存到现在的原因。
同样,对于戴安娜挽救了王室、改变了王室形象的观点我同样也不接受。
首先,必须承认戴安娜给古板陈腐的王室带来了接近平民的活力和色彩。
但很多人认为就是戴安娜改变了王室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态,从而顺延到了威廉这一代我认为是不准确的。
因为很明显其实这就是时代影响的结果,作为80后的威廉的行为方式肯定会和经历过二战的女王有所不同,所以在女王身上我们好像还能看到旧社会的遗风,但在威廉哈利身上或许就更加体现出一种“平民路线”。
同样,其实戴安娜和玛格丽特公主是一类人,她们都是那种极富有个人魅力的人,但不同的是,玛格丽特公主看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学会了收敛光芒,而戴安娜却没有“屈服”。
但对于王室来说,这种魅力型人格真的好吗?
或许魅力型人格亲民的态度会增加百姓对王室的喜爱,但是王室最重要的任务始终是作为唐宁街的助手,大英帝国的象征,而这就需要王室保持一种一种中立、沉稳、“高高在上”的姿态,因为他不仅只是表面的风光,而且还必须要承担王冠背后的重量。
就像第三季第一集菲利普安慰女王时所说的,或许只有像女王这种看似没有魅力的沉稳型人格才能够真正承担起王室背后的那一份所需的坚韧。
当然,查尔斯身上的缺陷也是不言自明的。
他太懦弱、多愁善感同时又缺乏魅力并且极富大男子主义。
以上种种特点如果在一个像卡米拉一样懂得安慰让步的妻子的陪伴下或许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查尔斯偏偏遇到了一个光芒万丈且不懂收敛的戴安娜。
当一个自卑型人格遇到了魅力型人格,结果必然是悲剧的。
而查尔斯的懦弱和摇摆不定也确实对戴安娜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You have no enemies, you say? Alas, my friend, the boast is poor. He who has mingled in the fray of duty that the brave endure, must have made foes. If you have none, small is the work that you have done. You’ve hit no traitor on the hip. You’ve dashed no cup from perjured lip. You’ve never turned the wrong to right. You’ve been a coward in the fight.” — Charles Mackay
以下都是个人的看法,欢迎来喷第四季的一大焦点无疑是如何处理戴安娜王妃事件,我觉得编剧处理的很好,甚至有些偏戴安娜王妃。
即便戴安娜过世已经这么久了,我还是会称呼她为戴安娜王妃。
记得戴安娜王妃过世时,我还在上小学。
并不清楚她是谁,当时的英语老师是个狄更斯迷,也算是个英国通吧,当然比还是小孩子的我们要通很多。
记得有两周的英语课都在讲戴安娜王妃的生平,为其鸣不平。
其善良,魅力,优雅深深植入人心了。
当时各种阴谋论,渣男论甚嚣尘上,几乎成了主流。
当二十来年后,看到这一季,也因为生活的历练,有了一番对戴安娜王妃的际遇翻天覆地的看法。
要先说造成戴安娜王妃不幸结局的,我觉得主要是女王,舆论,查尔斯和戴安娜王妃自己。
影响占比也是女王<舆论<查尔斯<戴安娜王妃先说说女王,女王陛下估计是,把当下所有国家元首政客都算上,最值得尊重的人了。
其中有很冷血的一幕,就是澳洲之行后戴安娜王妃找女王哭诉查尔斯对自己的不忠甚至侮辱。
而女王的反应是,是不是你戴安娜有些逾制了,请允许我使用这个词。
这让我联想到上一季,女王平息蒙巴顿勋爵政变时,当面对勋爵勋爵的问题,“如果我的国家正在被政府往错误的道路上带,我们还能视而不理么”,女王的回答,堪称最大的政治智慧,“我们王室能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等选举它的人民再把它选下去”。
让人想到先秦时代的老庄政治哲学,相比以无为求有为的老子思想,无疑女王的思想更趋近以无为求无为的庄子。
这就导致女王几乎在public事物上几乎不能有任何表态,同时女王也是一个有情绪障碍人格的人,作为一个人格统一的人,无疑对内对外的事物上的态度上都要保持相对一致。
作为人,在对人对事上不可能没有偏重,如果想一碗水端平,那就是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啥都不做,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有一幕女王和爱丁堡公爵谈论谁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女王竟然想不出谁是自己最喜欢的孩子,可见无为的意识已经深入血液了。
这也导致女王认为在戴安娜王妃的事情上,没有做任何干涉,认为其应该站好自己的位置,承担自己的责任插一嘴,如果你是个有过多年婚姻经历的人,你应该会感触良多。
爱丁堡公爵和女王对婚姻的处理,堪称教科书式的,松弛有度,女王也是以无为的方式处理的,有机会可以展开来说。
所以说由于女王的伟大,什么都不做无疑给了无助的戴安娜王妃很大的打击。
再说说舆论上,当时可以说一边倒的支持戴安娜王妃,可是这与宫廷的规矩和运作是格格不入的。
可以说舆论越支持,可能越导致戴安娜王妃最终的不行,因为当时的舆论力量不比今天,还不足以完全影响宫廷的运转的制度。
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就越使戴安娜王妃远离王室。
再说说当事人之一,查尔斯吧当我看到成年查尔斯的演员时,我觉得,这个剧选角简直绝了,那种优柔寡断,多愁善感,脆弱,没勇气,智慧善良,都从演员的脸上展现出来了,几乎不用演。
如果倒回20年,最适合演查尔斯的,我觉得,可能就是老友记里的Ross了,哈哈
碰巧ross也是一生只爱一个这选角堪比马景涛饰演张无忌。
查尔斯是个渣男么?
我觉得不完全算,只能算是个优柔寡断,拎不清的人。
一生只喜欢卡米拉,说实话,到现在我都没法理解卡米拉哪儿优秀。
哈哈,可能这就是爱吧。
但限于王室的规矩,只能造就几个家庭的不幸。
就是因为他的软弱。
其实有时候,处理关系问题可能比处理国家事物更棘手。
我是觉得剧集中,应该是比较偏袒戴安娜王妃了,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死者为大,不幸的婚姻,双方都是有责任的,而且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为了婚姻。
最后说说戴安娜王妃,我觉得可以类比一下爱丁堡公爵,年轻时的菲利普也曾苦恼,挣扎。
埋怨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妻子,女王不能像对待丈夫般的对待自己。
但最后公爵明白了,也许是屈服了,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你的工作就是保护女王。
戴安娜王妃也有类似的问题,但不同的是,相比她的公公婆婆,戴安娜王妃相较之下,比查尔斯强势太多了,政治能力也强太多了,这和容易造成“逾制”的危机。
她们既是夫妇,也是君臣。
我记得女王在他们成婚前的一大担忧就是,“她太年轻了”。
年轻的不足以handle自己的位置,即使聪明如戴安娜王妃。
但另一面,她无能的丈夫似乎很能拎的清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说戴安娜王妃自己有最大的责任造成自己的不幸?
有句老话,“道儿都是自己走的”。
活在王室,不可能你既享有荣誉和资源,还能向往自由,追求人性的美好。
正应了我最喜欢的政治人物之一,撒切尔夫人说的,“他们既不高雅,也不高贵”。
翻译成人话就是,王室就不是人能呆的,完全是一群妖怪。
其实自打戴安娜王妃走进王宫那一天,就注定了悲剧。
其实这一季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毕竟离我们很近,历史课角度其实能学的不多。
我反而对这几位大人物处理家庭,儿女事物的情节,台词设计,演员表演都特别考究,真实。
再大的人物,处理家务事时也是满头的问好,没有什么神秘的。
还有就是姑娘们想要幸福的生活,尽量远离所谓上流社会,真不是人呆的,哈哈😄
这两集的时间线以马岛战争前后贯穿下来,核心人物便是撒切尔夫人。
第四集 Favourites 最爱1. 撒切尔的宠儿撒切尔最爱的孩子是儿子马克。
剧中的撒切尔对此十分坦诚1951年,撒切尔夫人(1925-2013)与丈夫丹尼斯·撒切尔(1915-2003)结婚,并在1953年诞下一对龙凤胎,马克和卡洛儿。
撒切尔的儿子马克1982年,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撒切尔参见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Dakar Rally),曾在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一度失踪。
达喀尔拉力赛,是一个每年都会举行的专业越野拉力赛,事实上这是一个远离公路的耐力赛,1979年开幕,举办至今。
比赛对车手是否为职业选手并无限制,80%左右的参赛者都为业余选手。
儿子被救后仍自鸣得意2. 福克兰战争(马岛战争)此时,撒切尔已上任三年,通货膨胀达到12%,三百万人失业。
引得女王训斥1982年4月,阿根廷的军政府入侵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
福克兰群岛阿根廷自1830年代以来便声称拥有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因而一直与英国发生纠纷。
内阁对发起战争有支持有反对 在入侵发生不久,玛格丽特·撒切尔便指派英国皇家海军重夺群岛,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
光把士兵送过去就要三周1982年6月,英国战胜阿根廷,夺回群岛,重申主权,使英国国内一时间因为撒切尔夫人而重燃爱国热诚,而她的声望亦由谷底反弹。
Godspeed!这里还展现了女王和首相的从政治立场而影响到的个人哲学,前者无为而治,后者霹雳手段。
撒切尔表示不采取外交途径3. 女王的宠儿菲利普的宠儿是安妮,而女王对四个孩子进行了一一面谈,她的最爱是二子安德鲁。
安德鲁与一少女女王的幺子爱德华,竟然也被送去了菲利普和查尔斯去的那个学校,戈登斯托恩(Gordonstoun),显然他在这所学校比他哥哥更能应对。
爱德华王子此时一年拿着2万英镑的王室津贴安妮此时已与马克·菲利浦斯1973年结婚,并育有一子一女。
此段婚姻并不顺利,公主和Sergeant Cross发生私情。
剧中的安妮对戴安娜有些小不满二儿子安德鲁此时身在海军,和母亲吃饭时还讲了未成年少女被“艺术”的故事。
女王和安德鲁吃午饭不得不佩服编剧皮特·摩根(Peter Mogan),很多事情毕竟无法直接挑明,单靠对话和台词就能暗含和映射很多信息。
对美国亿万富豪爱泼斯坦(Jeffrey Epstein)的调查,也让其生前好友安德鲁王陷入X侵丑闻。
19年11月,安德鲁王子宣布将不再履行王室公务。
爱泼斯坦被指控X侵未满18岁的女性,19年8月,在曼哈顿监狱中“自杀”身亡。
据报,爱泼斯坦与上流社会的权贵及富豪交往甚密,密友名单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前总统克林顿夫妇以及英国王子安德鲁。
可参考纪录片:《杰弗里·爱泼斯坦:肮脏的财富》
安德鲁和爱泼斯坦长子查尔斯1981年7月与戴安娜结婚,定居在海格洛夫庄园(Highgrove),距离卡米拉的住处车程只有15分钟。
女王前来时,戴安娜已怀有身孕不愿离开卧房。
1982年6月21日,戴安娜于晚上21时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生下威廉王子。
卧床的戴安娜查尔斯是真心喜欢园艺,女王又一次展现吐槽小能手。
查尔斯说不喜欢直线,女王说你这游泳池子不是直线嘛。
查尔斯说一切都要有机,女王说那你这网球场也是有机的?
查尔斯开始自我陶醉的念白时,女王开始走神说不如早点吃饭吧。
这里一定要看老戏骨Olivia Colman的表演,真得笑死。
之后吃饭时对查尔斯也进行了训斥。
全片印象最深的是女王和安妮公主的谈话,明明是一个站在顶端的家庭,快乐还是那么难得。
女王的zz理念和育儿哲学都差不多第五集 Fagan 费根1. 私闯王宫这集编剧是Jonathan Wilson和Peter Mogrgan,不得不说,编剧太会“以小见大”了,同时在真实事件虚构情节反而更为突显现实。
英国编剧Peter Mogrgan有人私闯女王住宅是真,两人谈话为假。
可正是这虚构的聊天内容,反而道出当时普遍和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声。
麦克费根1982年7月的一个清晨,麦克费根(Michael Fagan)闯入了白金汉宫女王的卧室。
早在同年6月,他就私闯过王宫,不过当时惊扰了一个女员工,在警卫来之前跑掉了。
麦克费根被送往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剧集中的的对话纯属虚构,女王看到他后只说了一句“你在这里做什么”就跑掉了。
In a 2012 interview, Fagan told The Independent that the Queen was wearing a knee-length Liberty print nightdress in a double bed and said to him: “Wawrt are you doing here?!'" before running out of the room to get help.
麦克费根仍然在世,前段时间得了新Guan2. 当时背景1982年4月2日,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
4月中下旬,南乔治亚岛(South Georgia Islands)被英方夺回。
6月14日,阿根廷驻军司令梅南德兹少将向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摩尔少将投降。
英军在六月二十日重夺南乔治亚与南三明治群岛并接受当地阿根廷军队的献降;马岛战争参战双方正式停火。
长达七十四天的马岛战争共有死亡数字255名英军、649名阿军、3名福克兰居民。
英国zf已下令有关福克兰战争的机密资料将在2082年解封。
阿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zf运动,最后导致军zf倒台。
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zf的权威,同时帮助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普选。
(来源:百度百科)
首相前去敬礼而非女王尽管最终撒切尔的强势手段治愈了“英国病”,即反复发作的高通胀,可同时也影响到了民众的生活,这是为其带来坏名声的原因之一。
货币主义(Monetarism),又称货币学派,是1960年代形成的经济学流派,以挑战凯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
货币主义在提出之初并不受重视,直到撒切尔夫人在英国采用货币主义政策,使英国经济成功复苏,货币主义政策开始受到各国重视。
(来源:维基百科)
在其执政初期,失业人数达到三百万人,底层民众的生活愈发困难。
而正是在这种情景下,费根才会前去私闯王宫,借编剧之口讲出社会现状。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
她为了减少通货膨胀实行紧缩政策,使得商业损失和破产均有增加。
(来源:百度百科)
《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1-2集《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3集世纪婚礼《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6-8集《王冠》第四季分集简介-第9-10集
个人主观感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每集都找不到让我继续看下去的理由。
引用剧中撒切尔夫人:“他们既不高贵,也不优雅。”(顺便查尔斯真的是一个人渣。)
剧中的查尔斯最让我不齿的是,他故意冷暴力自己的妻子让她自行去出轨然后再去自己老妈那儿告人家一状,以及对自己妻子吼道你不能伤害我爱的人,你伤害她就是在伤害我。也许他们婚姻的不幸不完全是他的错,但他身而为人,为夫,为父,甚至身为王室继承人,这样的行为都是最最懦弱不负责任又卑鄙无耻的,这不单单是渣男行径,还因为这个王室自带的冷漠和傲慢,最终造就了性格如此别扭的一个人。
let&#39;s all manifest a most horrible death for Charles❤️
剧中的女人们都太丑了,无论相貌声音还是人生
听到一丝丝第一季“打鸭子”主题的变奏哈哈
不喜欢这个演员演的撒切尔。查尔斯真的太渣太渣了!戴安娜好可怜。
10集一口气看完。第三集最虐心: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第五集最离奇:英国版《美丽人生》,最后一集最沉重:铁娘子下台&amp;小戴的泪眼。女王论气场和演技必须C位,铁娘子神形兼备,老查和小戴那两演员一直缩着脖子看得难受,气质和原型说不上有多贴合,但他们在聚光灯下共舞那part我还是落泪了(diss那对欺负小戴的渣渣)。最喜欢海姨饰演的玛格丽特公主,既有个性又自带喜感。这皇室里面没有一个活得舒心的,只是外表风光罢了。
乔什扮的查尔斯生相看着就渣不起来,全靠演技硬撑,convincing不到哪里去。这季为了逐集讲述各位故事神散了,零零落落拼凑起一部10集的剧。
三个女性共同组成这一季的王权观察团,是看得最拧巴的一季,写女性还是徒有其表。不过比上一季稀烂的写法,编剧功力稍有恢复,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把戴妃的悲剧全部归罪于王室的冷漠和功利,家庭戏令观影不适达到了极点。奥康纳这么可爱,人渣戏演得入心入肺,可他这么可爱,多少还是一种洗白。撒切尔夫人线颇为浪费,叙事虎头蛇尾,没有清晰地展现她的改革脉络和成果,而且这个角色的毒舌过于直白了,“他们既不高贵,也不优雅。”这一季可以说彻底把整个剧对王室的态度翻了一张脸,遮羞布盖不住了。
封建残余的君主制该被取消了。
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制关于人类自由的一个意义在于,人只需要出卖自己有限的劳动力,而不需要将自己的人身依附于某项事业之中。作为封建遗留的王室成员,却是没有这个自由的。
王室。在这个世界不容易。女王婆婆的故事感动到我了……为什么要拍这样的剧。说实话我崇拜那个世界(好起来真的狠好…虽然已是上上辈子的事了)
他们和我们,都在自己的命运、角色和桎梏里。大家都以为肯定有选择,也会有以后,甚至有更好。但老天早有安排,而且也从不在乎你是否已经准备好。
光为了这个剧我觉得Netflix的账号买的就很值。制作有多么精良多么舍得花钱就不说了,每一集的叙事结构都很巧妙,拍摄构图和镜头语言也很丰富多样,年轻演员表现也很亮眼。查尔斯被骂上热搜的,也代表了观众对Josh O&#39;Connor演绎的认可。反倒是GA的撒切尔感觉有点用力过猛。王室过时的暗示无处不在,下一季即将到达顶峰。
还有啥好君主立宪的,直接共和呗。撒切尔演员是睡落枕了嘛。。。
没有了第一二季的好奇,第三四季的感情戏无聊至极
反帝反封建的一季。
戴安娜登场。不过不太喜欢,后面越演越用力
3.9 只被戴安娜支线吸引,剧情方面也是这条支线最流畅。女王和玛格丽特换角后本人一直在出戏。第一二季的选角现在回头看,真的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