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电影叫体操王子更合适,凡有唯美帅哥的电影像《凯斯宾王子》《加勒比海盗》之类,我都要小发一阵子烧。
大漠、旋风、弯刀骏马、黑衣杀手、梦幻般的城池,还有帅哥,哇塞,迪斯尼的电影就是那么讨人喜欢,是不是因为我心智幼齿?
不过二十好几英俊非常的王子,性格讨喜骁勇善战,还能是单身?
妈的。
我虽不是个游戏玩家,本科时候倒也围观过兄弟们玩《波斯王子》,当时只觉得太难,遂放弃转而继续去玩AOE或者MOE这种能打成经营游戏的即时战略游戏。
这次围观电影版的《波斯猴子》,仅凭围观经验就觉得三个跑酷段落做得颇得游戏精髓,很好玩,数了数叙事结构段落,都是三、三和三,听闻电影也要拍三部曲,又是一个“三”。
时光匕首/月光宝盒启动了三次(前两次是同一场景,叙事功能上算一次),塔米娜耍了达斯坦三次,同时也是分三次道出此物真相,达斯坦为了洗白自己分别向三个人辩白(叔叔、二哥、大哥),阿萨辛帮派出场三次,当然,为了让波斯国王有三个儿子,还是要收养达斯坦的。
再去数的话,诸如阿拉姆特(难道不是阿拉木图么)安放匕首的神殿也是使用三次,塔米娜和达斯坦的吻戏三次才成功,之类,真是干净利索地符合叙事学原则。
”三兄弟“本来就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事模型,”事不过三“则是默片时代开始的最经济有效的叙事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吻戏的安排,百分之百的默片手法)。
拿叙事学或者第一符号学的组合段理论来拆解动作片可谓无往不利,要说这个,则是因为看了太多的莫名其妙缺乏照应,以及太多的点死为止,”三“这个数如此受钟爱,是有道理的,从”三段论“到后来的”正反合“,有些东西,不服不行。
所以在剧作上,本着最经济的原则,叙事流畅,在动作场面间安排的情节也算紧凑,还有诸如鸵鸟赛跑这种插入式叙事段来调节气氛。
人物塑造方面,基本没有完成人物弧线,原因很简单,留给塑造人物的时间太有限,全片统共不到20分钟,最失败的则是大反派皇叔/皇太弟的造型,MD一看就是个坏人啊,这是赤果果的剧透!
所以对影片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比如我本来就是杰克·吉伦哈尔的粉丝,去HC就好了。
CG做得差点也无所谓,比如大决战之后的时间倒流,做得着实山寨了些,美服化道和摄影够好就行;动作戏自然入不了中国功夫片养大的观众的法眼,比如中近景太多太紧,功夫片内在要求的动作的完整性(同时这也是部分游戏玩家吐槽此片的终极原因)展示不出,有时会出一些诡异机位(俯拍之类),这方面不能要求英国老爷爷太多,三个跑酷场景做得精细,足够了。
其实本片的电影化(Cinematic)做得还不错,通过叙事上的”夺宝“模式,将观众注意力牢牢拴在时光匕首上,这一点十分有效。
至于其中的”Bug“,比如达斯坦为何一次次能找到塔米娜,或者最后为何时光精确倒流到那个时间点上(其实影片开头大家都心知肚明,会回到那一刻的),还是有句著名的话来回答这些问题”较真你就输了“。
要再谈一谈的是两点。
其一是游戏和电影的关系。
曾有一次我跟Orc大师用极为本质化的方式讨论了”什么是电影“,其中问到”如果在影院大银幕上玩RPG游戏,那么对影院里的观众而言这是不是电影“,最后的结论变成”电影是画框内的活动影像“,说到底电影就是个框,但是球型内表面形状的银幕,有没有画框存在呢?
还是等开发出来再说吧……但是游戏与电影的互相影响倒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今的图形化游戏都存在一个”观念的摄影机“,而电影也会借鉴游戏的”镜头“调度方式,典型如《赤壁·上》,八卦阵时关羽摆Pose的同时,一个急速的拉升带同轴变焦,这无疑是从三国游戏里来的。
而在叙事层面就更有趣了,只说电影,《罗拉快跑》虽然跟基斯洛夫斯基《盲打误撞》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情节模式是游戏式的Save-Load,以及重新开始。
戴锦华认为《罗拉快跑》的一个重要内在表述是”试图超越生命经验不能传递的悲哀“,在游戏/电影的世界中,从头再来的时候,生命经验便可以积累——第二次行动中,罗拉学会了用枪,第三次行动中,罗拉避开了很多障碍等等。
而在《波斯王子》这里则更为有趣,它的设定是——持有时光之刃的人,会获得可以累积的生命经验,这其实是个与终极问题等价的问题,因为人不可能再活一次,因为生命经验不能传递。
这大概是电影情节线上强化的内容,英雄不死不再是可笑的所谓“主角光环”,而是因为这其实是个游戏,可以重新开始。
这个观看的位置和心态决定了某种观影时的间离感,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这种间离感通过电影化的手段——对核心道具时光之刃的“凝视”而被某种程度上消解。
而再推进一步的话,倒是可以进入对诸如“拟像”或者“观视结构”的再度讨论,不过对观看主体似乎是需要重新定义,毕竟影院观众与游戏玩家在重合之时这种讨论才会更有说服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游戏化(或者“电玩化”)的叙事结构已经开始消解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叙事。
而另一种延伸的讨论,则要走向情感结构了。
于是这里倒是带出了第二点:本片的潜意识表达。
很有意思的是,本片上映之前,大量的新闻都在谈论此片与伊拉克战争的关系,其实非常明显,即使我对以“找不到的兵工厂”为借口的侵略战争和萨达姆那儿并不存在的“大杀器”之间的关联没有第一时间的反应,但是沙漠、中东无疑是确有所指,更何况最后的大决战,时光之砂是什么,时光匕首的驱动力是什么——那赤果果地写着俩字叫做“石油”啊,不然为何开采时光之砂需要打井,而且“你把沙子都用完了”是要被骂的,不然为何时光之砂最后是以石油井喷的方式出现,不然为何要时光之砂被全部用光,世界就要毁灭了——废话,没有石油的话,世界必然毁灭了啊……如果如新闻所述,导演和编剧”没有往哪儿想“,那么这也是他们的潜意识,或者根本就是一种说辞。
再看影片中的其他表意符号,阿萨辛刺客们明明就是恐怖分子,看打扮就知道了;达斯坦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普世价值或者主流叙述的观点吧。
那么这种”时光倒流“的隐喻就不言自明了。
更好玩的是本片中的其他一些表达,比如,女人为了拯救世界毅然决然放开了白人男性英雄的手,最后一分钟营救没有成功,但是女人的牺牲拯救世界的同时也拯救了男人(同时,又反复强调了血缘、家庭这种保守的观点,倒是也颇合金融海啸之后的某种主流话语倾向);同时,又是一个后911的表述——最大的敌人来自我们内部,位高权重的皇叔/皇太弟,恐怖分子也是他豢养的(唔,恐怖分子很多就是美国自己出钱出枪搞出来的),达斯坦要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让哥哥明白这一切的真相——《虎胆龙威4》里面布鲁斯威利斯要击穿自己的身体去伤害敌人。
而这一切却建立在一个游戏的逻辑上,并最终完成了商业电影必须的Happy Ending,这是“想象性的解决和抚慰”么?
恐怕未必如此,所以,游戏的神奇和可以从头再来才真正显示出现实的无法解决——《守日人》里的命运粉笔,那是更深层次的对冷战之中不战而败的苏东阵营的悼亡和想象性解决——以及人类文明的悲哀。
豆瓣上好像没什么人谈到片中昭然若揭的伊拉克隐喻,很正常,因为中国观众并不分享这种话语空间或者情感结构。
然而这个故事吐的最深的一个槽则是——波斯帝国,盛极一时,但是,它灭亡了……所以,你们都懂的。
其实一直对游戏改编的电影很失望,但每一次还是要抱着很大的希望去巴巴的看。
波斯王子有点像童话,很完美的结局,很华丽的场面,没有人死,除了反派,就连龙套也很可爱。
最喜欢的改动情节是鸵鸟大赛,最搞笑的那句话是“第三步是最难的”,哈哈,玩过游戏的都明白吧很久没看到这样的完美结局还这么有趣的电影了。
比起电影,我想游戏还是略带阴暗,主角那么努力的去改变结果,九死一生却每一次都换来更糟糕的结局,我一直揣着这个不安看到最后,还好,大团圆。
场景没的说,波斯古代的城邦风貌,广阔无垠的大漠,《刺客信条》打扮的王子骑着战马从远处走来,悲壮的音乐响起,呵呵。。。。。。
更别说攻城华丽的攀岩,沸油、投石车、强悍的弩兵。。。。。。
连暗杀都拍的几乎与游戏原作完美的一致。
情节上没有拖沓,几乎一气呵成的。
改编进去的“鸵鸟老板”也搞笑耐看。
童话结局有什么不好呢?
这个童话,我喜欢。
原来犀利哥打扮的王子也能这么帅,原来黄沙大漠比青山绿水还要美。
散场之后,人们鱼贯而出,大家的心情都好像很好。
今天也是高考结束日,世界杯临近,大排档正是热闹时候,成群的人,炎热的天气,沈阳的夏夜真的很有意思。
写于2010年6月8日
首先,这部电影我看完后觉得还不错可是回想起来,又想不出有什么好理性的一想,我明白了原因,可能是我期待很低,结果看了后就觉得比想像的好多了。
1.首先说演员吧,英俊的王子变成了断背山的小受,至于美丽的公主。。。
哦,我一般不随便评价一个女人是否好看,因为美是很主观的,也许我觉得不好看老外看得流口水呢,可是前不久看报纸,听朋友说,说这个女的,she's alright, she's hot...but not beautiful,所以至少不止我认为女主角长的够呛。
1.1 本片有一段介于胖公主和gay王子之间的一段PG级别的恋爱,也就是他们的初吻,在片子结尾处,这个吻是本年度大片中,以及近5-10年我看过的电影中最烂的接吻。
2.剧本吧,这部片子完全终于游戏内容my ass,基本上是扯淡的,我依稀记得拿电脑玩波斯王子时之沙的时候,我其实写了那篇游戏的攻略,只是有人捷足先登了而已,一个大。。。
鼎?
砸下来波斯王子掉入深渊然后用匕首回到过去从而发掘了时之沙的秘密,呃,电影里呈现的虽然好看些,但是基本上连外传都不能算了。
3.考虑到剧情和剧本吧,我本来认为其实电影可以不按照游戏拍,这个我相信个位都可以理解,好看即可。
但是这部电影绝对,多多少少用了大量的刺客信条的游戏内容,比如说在房顶上一蹲,镜头拉远环绕城市,还有什么从房顶上跳下来掉棉花上,什么踩着木桩飞来飞去。
这么说吧给男主角穿个白袍子,改名叫阿塔耶或者艾齐奥,电影就叫刺客信条-扯淡之沙,其实更让人觉得终于原著,最起码,男主角比起波斯王子来讲,更像刺客信条男。
男主角既然拿个双刀好歹有点诚意留个络腮胡子也好所以我很早就说了,这部电影因该叫做《波斯刺客的信条之印地安那琼斯与时之沙》4.这部片子最血腥的地方就是刨开了一条蛇,无色情,无暴力,无血腥,打斗场面都让我忽略不计了,结果居然还不是PG的分级而是MA15+和《Kick Ass》一样,也许我弄错了,但是我买票的时候分明告知我15岁以上才可以购买。。。
难道这个世道变了或者我变态了?
上述情况基本上和我看前所了解到的情况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抱着看完只给1颗星星的想法毅然的还是去看了结果发现其实比想像的好多了虽然我说不出原因,也许是因为宏大的场面,漂亮的画面,或者是因为剪辑和紧凑的剧情,原因可能有很多,不过如果给这个电影颁奖,我个人认为要给导演。
如果换个女主角,比如说叫Megan Fox这个档次的,这个片子我就5颗星星给定了。
这个片子有无数小细节,以至于我那个无聊sensitive度100的女友居然看这个片子也全神贯注,毫无困意。
so,废话不说了,此片在你那里的电影院上映后,推荐你跑去看一看然后告诉我你为什么觉得这个片子不错或者为什么片子烂吧也许能给我点启发,很少有看了后很舒服得片子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不知到你们遇到过这样的片子没有所以作为总结,我写了这篇影评的标题
每个优秀的王者背后都有一个邪恶的叔叔带领他走向前台非常老套的情节 拍的不错 电影来说还不错 画面也精美 点睛之笔是鸵鸟比赛的fan他真是全片的亮点
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一个平民,被天降大任,后又遇到天大的麻烦,历经艰难险阻甚至生命危在旦夕。
最后顽强拼搏成为英雄,抱得美人归。
是不是很熟悉?
作为普普通通的好莱坞全世界发行的大片一枚,《波斯王子》其实还是做得不错。
看那激烈的场面、看那稍微紧凑的情节、看那俊男美女以及略显神秘的故事背景,组合在一起让你欢乐欢乐、激动激动肯定是没问题的。
特别是在他那微妙的边缘档期缺乏有力竞争者并且先前票房策略相似的《诸神之战》失利的情况下,《波斯王子》显得尤为突出。
考虑到好莱坞全球发行既要照顾年龄智商跨度巨大的观众层,还要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观影隔阂,所以不可避免的,《波斯王子》也是那种你看了开头就很容易联想到剧情发展甚至是结局的电影。
但是他充分的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
主角出身贫民进入王室被陷害、博得了民众对于弱势者的同情,而杰克历经艰险不畏强暴战胜反派的结局则再次传达了美国主流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设定为异域则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的同时也与强化了戏剧冲突。
用美金豪爽的堆砌出来的音画效果渲染气氛、气场强大、极具震撼感。
可圈可点的是主角杰克的表现。
对空有偶像气质却不幸撞进文艺天地的他来说这次成功霸占主流大片菲林的转型让人惊艳。
不知里面高难度的跑酷戏是否用了替身,看他那打斗场面露出来的小肉肉就知道这厮没少吃苦头。
你得知道,人家以前可是走吧文艺路线的小生啊。
当然,十足的气场感撼人使得影片似乎完全转变为这厮的个人秀,相当具有抢镜意识。
多年打拼、终于熬到出头之日,值得鼓励。
至于那‘倾国倾城’的波斯小妹妹,希望咱可以咋嫌弃人家飞机场的同时多看看她的脸,记记她的名;毕竟--花瓶专业户也有她的无奈。
据说此片在世界各地首映的时候均受到粉丝的‘热情’礼遇,再加上评论界的客气相待,以及片商迪士尼的强大的衍生品开发能力,赚钱不成问题。
而最为欢乐地当属那断背男的邦德女了,套用《看电影》编辑的话来说,现在那两只潜力股涨势良好,正在布鲁克海默手里蜕变成下一站的德普和奈特莉。
本片根据育碧软件公司2003年的同名电子游戏改编。
十五年前,孤儿达斯坦(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在市集上因英勇好战被波斯国王收养入宫。
十五年后,长大成人的达斯坦随两位哥哥和叔父(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出征,奇袭圣城阿拉姆特,并得到国王许婚,将阿拉姆特公主塔米娜(杰玛·阿特登Gemma Arterton 饰)许配与他。
达斯坦无意中得到了塔米娜公主竭尽全力保护的“时之砂”匕首,却被诬陷毒害老国王,被迫逃亡。
为了洗清罪名,同时确保伟大的波斯帝国不至于沦落他手,达斯坦胁迫塔米娜公主与他一同进入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谷”,破坏了阿马尔酋长(阿尔弗雷德·莫里纳 Alfred Molina 饰)的鸵鸟大赛。
毕竟是砸了2亿美元成本的大片,场面、造型、特技都没的说。
故事情节嘛,我承认我想的简单了,确实曾一度以为就是图斯王子嫁祸于人,密谋篡位。
但随即一想,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该不会只扮演纯龙套吧。
杰克·吉伦哈尔欲借本片转型,至少成功了一半吧。
肌肉和身手基本还可以。
演技嘛,商业片一般不需要演技。
邦女郎杰玛·阿特登扮演的阿拉木图公主其实不够惊艳。
当然了,也许她属于导演欣赏的现代美类型。
不过影片反应的是古波斯、古中亚啊。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安就很会选人。
汤唯长的就像老上海烟盒、海报上的美人儿。
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我都等了大半年了……毕竟游戏本身是个极好的关于复仇不得已的暗黑剧本还有JAKE这文艺派变动作派的肌肉男简直让人激动得啰嗦……可是没有算计到的是,这是迪斯尼出品的……所以综合起来看,这就是拍给儿童节应景的儿童电影吧!
作为游戏粉丝有以下几点不满:1、迪斯尼硬塞了个兄弟爱给本身游戏架构思想比较错综复杂的波斯王子,这兄弟爱也就算了……但那横生生跳出来的本命兄弟简直就是俩天然呆……尤其是二弟感觉你转呔转得太快了些啊!
前一秒还心怀怨气后一秒就内牛满面了……(但是如果是系列下集要什么主题爱?
眼线大叔要复活吗= =)2、游戏最吸引的地方就是无穷尽的华丽机关和眼花缭乱的暗杀招数……好吧迪斯尼大概是因为预算把机关都给省了,但暗杀呢?
暗杀呢???
华丽丽的暗杀呢????
正如我家主人样看完碎碎念地一样波斯王子是要潜入刺杀而不是正面打斗的啊……3、砂怪物的变身还有怪物军队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大概要省到下几部吧)4、对政府深怀怨气的“中小业主”(真符合中国国情……)出场还是蛮恶搞的。
但是万鸵奔腾是什么情况??
(迪斯尼欢乐世界??
)5、BOSS死得太容易了吧……………………6、好端端的时之砂翻译成什么时之刃!!!
广电让谁来翻译的!
其实亮点还是有的,除开节奏太用力之外,高潮什么的拿捏得还是蛮好的导演。
迪斯尼的服装道具最精致了……场景布置很贴近游戏,人物设定很贴近游戏(除开天然呆兄弟俩)……男主的奔跑跳跃动作细节设置也贴近游戏,时之砂的过程要做得比游戏更细腻一点……女主有不少人吐槽,其实我觉得她也还可以了,就是块头大了点,声音难听了点,岁数大了点(不过作为时间女王的话也还是蛮有女王殿的气质的…………)- -好吧。
期待一下下一部。
希望能转型。
迪斯尼向的太幼稚的内核的不要。
怀着忐忑不安,可能遇雷的心情去了电影院。
惊喜的发现,根本不雷,相反还非常的游戏。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这部电影出现了波斯王子1,2,3,4每一代的王子服装,牛逼。
另外这部电影很有gameplay,从开始的攻城,到后来的沙漏神庙冒险,那镜头交代,特别有游戏实时过场的感觉,看到这里,身为关卡设计师的我不禁湿润了。
甚至于说电影的gameplay比xbox360上的波斯王子5还强,导演你胜了。
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是,电影首次还原了未被伊斯兰化之前的波斯帝国,和作为波斯帝国首都的巴比伦城,空中花园真是太美了。
电影第一段,波斯帝国出征喀什的路上经过圣城阿拉木图,喀什和阿拉木图都在清国的版图内,看来故事发生的地点离我们不远。
就看他那双眼睛
波斯王子该聪明的时候蠢得像头猪,该跑快的时候像双腿残疾,受不了悲剧的国语配音以及其穿插的无聊爱情元素。。其中一星是给那个不交税的商人
浪费素材,没剧情 没动作设计 没剪辑
前半段还行,吉伦哈尔的动作基本和游戏里的一样
剪辑得故事流畅性全无,但是其他部分不错。
客车上。女主丑,杰克娘。不如睡觉。
Jakeeeeeeeeeeeeeeeeeee!!!!!!!!!!!!!>3<
我喜欢的内容
典型的画面好看,剧情糟糕的作品,并且演员,尤其是女演员,实在是太衰了
中规中矩的改编。
女主角真的丑出我的底线了,杰克和女主动不动就在关键时刻接吻让人有点郁闷,除此之外很精彩,杰克太帅了,音乐也很棒。
女主角哪里倾国倾城了……
这个剧情呀。。女猪这个丑呀。。又见jeff。。
2010 年唯一能看的大片。
两个人为什么要不分场合时间地点的欲bobo啊!
真烂!
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给5分满分,虽然影片没有多少特技效果,完全是复古场景和故事精神存在,要是真能时光倒流多好,还有我不太喜欢男主角~
1.Jake你你你和女人完全不来电! 2.女主明明是86年的为什么看起来像68年的。3.突然看见Jeff演这种一本正经的角色违和感太大了好喜感。4.甘地爷爷你演boss就演boss嘛为神马要把自个儿弄得这么gay这么怪蜀黍何必呢何苦呢
每每看到这张脸,就觉得他应该和男人谈情说爱。
没完全看完就想给五星,喜欢天马行空的魔幻故事,又有王子英雄,哈辛魔杀手太酷,酋长和鸵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