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跟妈妈一起看的,开场的时候,在一个普通的村庄里,一对年轻的情侣,后来,他们订婚了,女的叫佩拉吉娅,很难想象这是战争片。
而且跟美女在一起的还不是我欣赏的尼古拉斯·凯奇,很好奇,他会以怎样的姿态出场 后来,在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他HLL的现身了,带着他的部队,调侃的对站在路边的佩拉吉娅说“向美女问好”…… 感觉很好的,我在想 他们会不会一见钟情,然后佩拉吉娅就不要他的未婚夫了,一系列的纠缠,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安东尼奥是意大利人,很浪漫,喜欢唱歌,喜欢音乐,很有魅力的人,不仅是女主角,还有我这个小HC也被他的一举一动吸引了…… 后来,德军本该投降的,不好战意大利军人应该回国的,只是天意弄人,在最后一晚, 安东尼奥不相信他们的谎言决定保卫自己。
佩拉吉娅在晚上与安东尼奥分别的时候,送她回家的司机说 “我会保护好他的,因为,没了他,你的世界就毁了”可惜,德军早已洞悉。
意大利军人惨败,德军还枪杀俘虏,还好,司机抱着安东尼奥,所以他没有被射死,在德军亲点尸体的时候,德国长官毫不犹豫的杀死了那个没有被射死的人,但是,当他看着满身是血的安东尼奥,不知他是不是想起了前一天,他们还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所以他放过了安东尼奥。
在荒芜的郊外,受了重伤的安东尼奥被救了, 不是佩拉吉娅,是她的未婚夫,安东尼奥活了下来,佩拉吉娅的未婚夫还帮安东尼奥安排了回国的船,在分别的时候,佩拉吉娅终于难忍心中的不舍之情,说出了那一句:“I love you"…… 后来,佩拉吉娅又遇到了她的未婚夫, 她问他为什么要救安东尼奥,他说:”我想再让你爱我一次!
“ 多么震撼,没有他,安东尼奥早死了,他没有用伤害情敌的方式来保卫爱情, 相反,他一直在保护安东尼奥,在帮助安东尼奥,但是,爱就是爱不爱就不爱了,很纯粹,佩拉吉娅没有因为感激就亵渎了爱情的伟大,她没有后悔……她爱安东尼奥。
最后,我们都很希望安东尼奥可以回来 ,小岛恢复了平静,但是,就像佩拉吉娅的父亲说的那样,活着,就总是有些事情没有完成,心里的伤始终要愈合的(大概是这个意思)。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之后,在一切快要重新开始的时候,她,又遇见了安东尼奥, 安东尼奥苍老了,但是很健康,就像她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们,终于在一起了,深情的拥抱,在纷乱的战争背后,藏着浓浓的真情。
看完这个片子,真的觉得和平是那么的重要,只有和平,爱才能平静的持续,人的心才不会受伤热爱和平 相信真爱天荒地老,矢志不渝!
2009年01月31日 20:48
当看到女主人公与即将上战场的未婚夫诀别,我以为这又是一部魂断蓝桥。
当上尉的军队开进美丽的小渔村,看到美丽的佩拉吉娅,吹一声口哨,并向“漂亮宝贝”“2点钟方向,敬礼!
”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才是故事的主角。
若想象一下,敌人的领导带领部队驻扎到自己的村庄,并向同村的姑娘吹口哨,是否会让人深恶痛绝!
的确,佩拉吉娅对被安排住在自己家的上尉冷若冰霜,这是和自己,和自己国家势不两立的人,是自己的仇人。
可是上尉虽然领导着炮兵连,却“从没有将枪口对着别人”,他的朋友不是德国,而是和他一起长大的自己家乡的人,他和他的战友们的军衔都是通过音符表示。
当上尉的曼陀铃在夜中响起,一切都寂静下来,清脆婉转的声音从他的指尖流淌开来,我不得不屏住呼吸,生怕漏掉一个音符,空气里,心里,流淌的都是感动和柔情,不小心会淌下泪来。
在这样的琴声中,她爱上了他,可是战争却让他们的爱情变得遥不可及,就像那琴声一样,美丽却脆弱,稍不留神就消失在夜空中。
可是没有他,她的生活也就不在继续。
在昔日的“盟友”枪口下幸存下来的上尉被佩拉吉娅的未婚夫派人送走,从此是死是活再也没有消息。
不知从什么地方寄来的那张唱片她也没有听完,里面没有他的只言片语,一切都没有意义。
美丽的小岛除了地震一无所有,可上帝让我们活下来一定有他的理由,劫后余生的人们相拥哭泣,转身又重建家园,依然吵架,依然跳舞。
成为医生的佩拉吉娅为人们解除病痛,却没有人能治疗她的忧伤,如果他没有回来,也许她就将这样终此一生,也许是等待,也许是埋葬。
美好的是,他活着,而且回来了,而且她在等待。
浪漫,也是有等级划分的。
肉体平等的浪漫,C级。
思想平等的浪漫,B级。
价值平等的浪漫,A级。
能给浪漫定级的权威人士,一个是岳父,另一个叫丈母娘。
哪怕你是全球闻名的帅哥,情人专业户,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在,《锅匠,裁缝,士兵,间谍》里的英国情报六处的处长,约翰·赫特(John Hurt),这样的岳父眼中,一个是C,一个是B,都不够A。
想娶我女儿,还需调教。
岳父大人调教女婿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占领了希腊。
大批打仗根本不行,恋爱特别在行,的意大利帅哥,在希腊的村庄里,晃来晃去。
岳父选择女婿的方式,是淘汰。
C级,本地蝙蝠侠,不识字,就支持他去参军,让他爱国先。
B级,外来的情圣,心太花,就拉他住进自己家,给他机会先。
然后,让他们两个人,直面自己最大的缺陷。
C级,只有肉体的浪漫,留不住一颗读书、识字、知道世界上有《罗马假日》的女人心。
B级,顶着侵略者的身份,让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尊重女性、平等相爱的思想,保不住女人的命。
两个痛苦、无解的男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去死,一个赤手空拳去当游击队跟德军干,另一个率唱歌剧的手下直接造德军的反,他们俩,都想:如果,我死了,我会永远活在“佩拉吉娅”的心里,是她最爱的人。
悲剧中的悲剧是,两个人,都没死。
战争结束了。
岳父大人,把自己的女儿,调教成了A。
一位追求价值平等浪漫的,独立自主的,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
整个岛上,没有一个人配得上她,“佩拉吉娅”。
岳父大人,从有了女儿之后,就没有想让她嫁给本地渔夫的意思。
他教女儿读书、识字、跟他行医问诊,听音乐,不听海风;聊世界,不聊乡情;讲逻辑,不讲规矩。
自己的行为举止、装束教养,都是英国绅士标准。
日复一日,坚持言传身教。
18年后,就算,本地渔夫,一时肉体浪漫冲昏了女儿的头脑。
就算,外国花心,不来竞争。
冷静下来的女儿,也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只需要,一条老招数,拖。
拖延,把女儿真正的婚礼时间,尽可能地向后拖。
时间,自然就会带来变化。
哪怕是战争,对女儿的浪漫,也是个晋级的助手。
输给这样“智慧与执行力”都是A级的岳父,真的,不丢人。
因为,你们都晋级了。
C升了B,B到了A。
A才配抱得美人归。
备注:《战地情人》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2001)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女主佩拉吉娅很美,那种自然野性的美,一身粽黑色卷发,美得让我难忘。
影片中佩拉吉娅的父亲让我佩服,他睿智而有哲理,我想这部电影的深度,就是在这个老人这里体现。
他不仅是女儿的父亲,老师,还是人生导师。
在女儿想要嫁人时,他就知道这个希腊男人不适合自己的女儿。
不让她嫁,说道你太早结婚了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我想当时她也只是被荷尔蒙昏头了。
突然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婚"这字,也可以这么解说只有女子不清醒不理智的时候才是最好骗的,被爱情昏了头脑。
盲婚乱嫁可是要吃苦头的,所以婚姻和爱情的本质不一样哦,如果要结婚一定要想清楚了。
也许你冷静了就不想结婚hhh 后来呢父亲的透彻在于,他知道女儿已经对男主芳心暗许了,他很引导她想清楚她到底是爱谁,想好后要对事情负责。
反正我爱了这个父亲,希望未来n年以后我也能成为睿智开明的奶奶hhh这个电影时代背景是二战时期,能活着已经是幸运了,然而男主的出现打破佩拉吉娅对生活的看法,那也是意大利人本身是多情又浪漫,即使在战争男主也不忘享受当下,尽情的歌唱。
女主最终被这个有才华的男人所俘虏了,她爱上了他。
这也提醒我无论生活多难,我们都要好好活着享受当下。
敲重点,女主未婚夫和男主都很帅,在面对同样是帅的人,我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真正的爱人?
前提也是女主在等待未婚夫中她把她的爱迷失了。
不可否认爱在没有得到回应是伤心透特又令人失望的。
就于女主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她有知识还有跟随父亲学医的经验和学识。
而她未婚夫只是为识字的渔夫,其实也不然在他和女主相处中就感觉到他们不适合不懂得彼此,所以我觉得男主更配得上女主。
我欣赏浪漫的男人,因为当激情过后我们都要归咎于平淡,而浪漫的男人懂得在漫长岁月中享受生活和给予爱,他会呵护生活的每个细节,制造温情。
同时我感觉女人观有颜是不够的,还要有面对生活困难的决绝和勇气。
所以我很喜欢坚韧的女人,她们的爱是伟大的。
电影最后因为地震,房租塌陷,就在我以为佩拉吉娅再也无法与她的父亲见到最后一面时,电影片头一转是她的老父亲躺在地上在气喘吁吁,他们父女俩相拥。
真的:活着就好!
结局还是美好的,男主无法过着没有女主的生活,他又回来了。
有时我不禁在想,爱一个人真的会因为没有他而活不下去吗?
When you fall in love it is a temporary madness. It erupts like an earthquake, and then it subsides. And when it subsided, you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You have to work out whether your roots have become so entwined together that it is inconceivable that you should ever part. Because this is what love is.Love is not breathlessness. It is not excitement. It’s not the desire to mate every second of the day. It is not lying awake at night imagining that he is kissing every part of your body. That is just being in love which any of us can convince ourselves we are. Love itself is what is left over when being in love has burned away.
小说早拜读过了。
影响深刻的是曼德拉斯一身黝黑地在海水里嬉戏,像个海神,或是“金童海豚”--早几十年前索菲亚.罗兰主演的一部电影,以及受伤后令人无法忍耐的“作闹”,寡母娇儿,这个情节真实得让人无奈。
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故事的最后,战争结束,又逢希腊地震,苦难像是没完没了,考验着的耐性。
科莱利上尉一直没回来,直到八十年代,塞佛罗尼亚岛成了旅游观光圣地,他才在老去之后,拥抱不再年轻的佩拉吉娅。
几十年最好的岁月过去了,科莱利上尉干什么去了?
原来他回来过,看见佩拉吉娅抱着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小婴儿,以为她已经嫁人了,便离开了。
多么狗血的情节,看得人怒火三丈。
但看到电影中的结尾,看到地震后岛民又抬出神像出来接受祈祷,为民众赐福救病,灾难过后一切又回到从前的生活,科莱利上尉应声出现--是的,应声,应的是观众的心声,和心爱的女子相拥,说“我忘不了你”的时候,才觉得书中的情节才是更好。
小说不是好莱坞电影,不需要银幕上打出The end字样的时候,是打在男女主角相吻的脸上。
好莱坞的爱情电影从不让人失望,王子和公主一定会过着幸福的生活,小说反映的是写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对事物的看法。
读者只要接受就好。
而电影改编,是另一个问题。
看了《战地情人》,恩,不是很悲伤,不是很开心,但很感动。
电影里,人们过着安定美好的生活,年轻男女坠入爱河,遭到女方父母反对,觉得那男人不配他女儿……和很多人的生活一样,那里面有顽皮的孩子,担心的母亲,古板的爸爸。
直到美丽的女孩和一个军官擦出火花,那种压抑的感情一旦爆发,便再也不可自拔。
“爱,不只是被爱的感觉,享受亲吻的滋味,它不是你生活下去的支撑力,那只是爱情,爱情燃烧后剩下的,才叫爱,听起来不是那么有趣,对吗?
”说得真好啊!
电影里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一场鲜血淋漓的屠杀,一次酸涩苦痛的分离,一场汹涌骇人的大地震,所有的所有,被摧毁又新生,但有些人活了下来,就像电影中说的,上帝让人们活下来,定有让这些人活下来的理由。
多年后,他们重逢,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描述,只是让人感动。
那种在心中翻腾激越的感动,让人不停回味重温的感动,那就是爱,在有过了激烈的拥吻和深深的爱抚之后,在漫长的时间里尝试着忘记对方之后,在经历了一切的苦难和灾难之后,在度过了长久的乏味和平淡之后,仍旧在心中深深思念着某个她,深深烙印着那个他,那么,这就是了,这就是爱了。
再次见面时,并不是无比的激动,或是欣喜若狂,只是感觉,这就对了,并不是他再次出现在了你的生命之中,而是他终于回归到了你的生命当中。
这就是了,没有爱,我们可以活下去,但生命永远不算完整的。
有了爱,也并不是每一天都会生活的轰轰烈烈,它同样平淡,但却沉淀着厚重的幸福。
生活也同样是的,曾经有过爱,深深的爱,或者苦难,毁灭性的灾难,再或者狠,刻骨铭心的狠,也可能有思念、伤疤,静静地蛰伏在心中,让人不痛不痒的难过,但最后,它都将回归到这种淡淡的,充斥着浓重的人间烟火味道的,所谓生活。
某个下午,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张桌上,我用某只笔,在一个平津温暖的,我平淡人生的很多很多时间分之一里,写下这篇很平淡的文章,拥抱我沉淀着厚厚的爱与幸福的人生。
充盈了热情的音乐与舞蹈,体验希腊文化的风土与热情,故事没有那么跌宕,情节也没有很丰富,甚至可能因为年代久的原因,显得没有太多手法和变化;只是男女主刻画人物很到位,也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为什么还要凑够一百四十个字儿,我真够够了,没有很有益的分享难道自己留存一下就不行么,让我有点无语。。。
不知是怎样的伤心让天哭了一个多星期了,现在,终于喘口气,不哭了。
不知是怎样的郁结让我介怀许久,雨停时分想起,是你,《上尉的曼陀铃》。
开机的空挡里翻了下手边的书,看到这么几行字:“如果说幸福是一个悖论,那么,这个悖论的解决正存在于争取幸福的过程之中。
其中有斗争,有苦恼,但只要希望尚存,就有幸福。
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为此斗争和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上尉或许还不明白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还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而战的。
占领岛屿对他来说不过意味着度假。
当佩拉吉尔质问上尉:“和我一起长大的人,正为他们的生命而奋斗,为他们的理想而舍命。
而你却在唱歌,到底有什么好唱的?
”上尉说:“到底有什么好唱的?
当小孩受洗礼时,在结婚宴会上,在人们工作时,军人在行军时,甚至在死人的时候也会唱歌,生命里充满了歌声,我无法为这个而道歉。
而我所知道的,在战争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欢乐。
”歌乐就是他的希望。
欢乐,不仅是在战争中尽可能的寻找的,发自内心的欢乐,该是终身的追求吧。
但我却无法像上尉一样轻松的面对佩拉吉尔的质问。
想起某日在群里说到的一个话题,只要太阳还会升起我们就该感到幸福,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太阳就不会再升起了。
那是为理想,为更多的人的生命而奋斗而舍命,还是为自己的快乐享受的阳光,沙滩,歌声,舞蹈?
小我,大我,该如何选择,又该何去何从?
最心痛的是那个给没有死绝的意军最后一枪的德国军官看到奄奄一息的上尉时那挣扎的眼神。
上尉给了他战争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战争却要他不得不亲手杀死自己的朋友。
理性和感性的折磨让他最终放下枪,带着痛苦,愧疚,牵挂离开。
最让人心疼的人是佩拉吉尔的未婚夫,为了保家卫国的理想离开了心爱的未婚妻,而因为自己不会写字而让未婚妻总是等不到音讯。
当爱情只剩下无望的等待,爱情也被烧尽了。
拯救自己的情敌,上尉,仅仅只是为了让未婚妻能够再次的爱上自己。
虽然上尉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了,也许他们再也不会见面了,而未婚夫却可以永远留在岛上。
可是爱情走了就是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佩拉吉尔还是拿下了戒指。
还记得佩拉吉尔的父亲这么对她说过:“爱情只是一时的冲动的爱,就像地震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当它去时就是做决定的时候。
要做到形影不离,永不分开,这才是真真的爱。
爱,不带予刺激和兴奋,不是活下去的主动力,也不是想象着被吻的感觉,这种爱情的方式谁都会,可是当爱情燃烧完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爱。
”影片的结尾老人对一个报怨妻子唠叨的人说:“你爱你的妻子吗?
如果你爱她,我建议你对她好点。
在她未叫你之前,自动的把柴带进来。
当她冷的时候,为她披上披肩。
每次从田里回来时,送她一朵花。
”爱情是时光打磨后留下的细致的温暖。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的父亲从地震的废墟中站起来的那一刻,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看到了佩拉吉尔担心近乎绝望后看到父亲的欣喜。
一个人的生命对于灾害来说可以脆弱可以渺小,但对在乎的人来说那就是天,就是世界。
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的父亲父亲节快乐。
清亮的曼陀铃浪漫的曼陀铃我的曼陀铃是对生命的弹唱是对真情的颂扬给你,我的曼陀铃给你我的曼陀铃
人生走过大半,才知道,遇到爱的人是人世间的幸运儿。
面对销烟与战火,才知道生命中能拼上性命争取一回的东西真不多。
战争中的爱情总是这么耀眼,面对随时会来的死亡,每一分一秒都是金子。
所以奋勇,所以抛下了所有只为成全自己内心的一点渴望。
看着这样的爱情故事而感动, 是因为我们在眼下看似安逸的生活中,活得妥协而卑怯,自私而软弱。
…… 高中语文老师曾经就我当年的一篇批判向的电影影评作文,对全班作了一个思想指导,就是说意识一定不能非主流,否则肯定得不到高分。
可是人生不是作文,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们往往没有什么典型的主流意识,他们只想享受平静、美景、健康和爱人的脸庞。
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和错误。
那一群意大利士兵这样想的,最后死于盟友军的手里。
女主佩拉吉娅 这样想的,但是在战争开始的前期,她写了百来封情书去等待和呼唤她的初恋情人,直到自己的心凉透。
佩拉吉娅 的初恋情人这样想的,他饱含着要保护爱人和家园的信念,坚守阵地,隐忍无限的思念,直到为了成全所爱,卑微地渴望用搭救情敌的方式挽回其已经失去的爱情。
上尉安东尼奥·柯莱利 这样想的,于是目睹了所有的战友死在眼前,染满了帮其挡子弹让他得以幸存的战友的鲜血,直到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分离,不知何日能再相见。
还有那个被自己的人以背叛的罪名吊死的女孩子,她爱错了人,对生活的一切美好寄予了太大的信任。
……这世界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之分,也没有什么美好与丑恶的绝对界线,但确实有许多生存与毁灭的抉择时刻。
佩拉吉娅的男友是守护者的角色,他展示了爱的最大的宽容,成全了爱人,哪怕她背叛和辜负他们的诺言。
佩拉吉娅展示了爱的勇气、坚守、牺牲与忍耐,在开始爱上上尉时,她作过仍维护初恋婚约的努力,只是战争和爱情来袭,她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在流言蜚语、俗世成见面前,她勇敢地跟随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爱情(这点普罗大众都是千难万难做到的)。
最后为了爱人的生命,忍痛决别。
在战后无尽未知岁月里,她终于冷静地决定不妥协于生活,不在孤独和磨难中将就于悠悠岁月(这点普罗大众的又一痛点)。
独自生活、行医、面对地震这样的灾难。
冷静而从容。
其实我觉得在这两个角色面前,上尉的角色个性是比较弱的,如果结局不把书里的老来再相聚的情节改成电影现在这样,七年后的回归的话,上尉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败笔了。
在战后还想着自己曾经爱过的人,并回来为自己的爱人续写她的爱情梦想,才是真男人该干的事。
否则,就是一个在战争中醉生梦死还要发泄一下身体的会点音乐勾搭女性的渣男了。
……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为主角的电影。
佩内洛普·克鲁兹 演的很细腻,女性的不服从命运的倔强,爱情中的两难、挣扎、忌妒、满足,分别的痛苦,孤独岁月中的冷静、寂寞、坚强,再见面时的喜极而泣,层次丰富。
她的演绎的光芒,盖过了凯奇的演技和 克里斯蒂安的帅气。
……最后表白凯奇的努力:带意大利腔的英语口语应该不好练;意大利歌剧的唱腔,颤音与高声部的技巧,感受到了,挺好听的;电影中段那曲如泣如诉的曼陀铃,听得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十五六岁初尝爱情的时光。
并谢谢,电影完美的结局。
(我以为豆瓣吞了我的第一帖,所以换个角度又写一篇。
特此留念。。
)
emm…
表面上是父子之间感情的博弈,却带上了难民偷渡,和国家政治问题,这种热点近年也是越看越无聊。
嘘寒问暖的善意浮于表面,自身利益面前终究暴露出人性中的自私
只看了半小时就没继续看
卡罗维发利-科特布斯-柏林这条东欧青年导演出头的经典路线上的作品,科索沃和移民(难民)题材恐怕是最大亮点吧。片子质量大概也就是勉强及格。儿童视角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而故意不谈战争背景及政治经济背景乃至宗教问题,只去诉诸于父子情感(父亲写得又不好),让这部影片显得格外单薄(哪怕你甜腻到[世界转角遇到爱]那个程度呢……)。所幸大家族打招呼啰里巴嗦的方式还是蛮有趣,勉强搬回点分数吧。
难民身份、被父亲抛弃的不安全感,让他成了为目的不择手段的小混球。结尾钉箱子渗出血那个镜头印象深刻。
看的太憋屈了
看的好难受,孩子演技赞,撑起了整部剧。世界那么大,哪里才是家,对于孩子来说,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
科索沃去年的申奥片
琐碎却老套,移民主题并没有处理好。情感动人。
这个片子真是神烦,晃遍了你德各大电影节,满足了圣母不一定能满足普遍观众,剧情的走向生硬老套莫名其妙,简直是各个电影节的政治宣言,真心建议大家不要浪费票钱了
动荡的时局不是你们的错,那也不是欧洲的错。欧洲也没有义务来承担这个错误。在这种时局下总有人能活下来,有人会死去。像这种小孩就是必死无疑的类型。不仅自己作死,还要害了一家人都死。感人个毛线鬼。如果这都能感动人那些坚强活下去的就他么白活了。
很无语的电影 浪费时间 里面有一个好人吗?父子直接感情 也莫名其妙 儿子像个被抛弃的累赘
现实题材难民电影。有种莫名的烦躁感。
小朋友撑起一部戏。
科索沃今年的申奥影片,剧情走向出乎意料,残酷写实一路到底。不幸如套在父子脖间越来越紧的绳索,夺走所有希望后只剩彼此的抱紧。中间一段海上偷渡戏完全是今年欧洲难民事件的震撼写照,结尾简洁有力。唯一缺陷是没有对儿子近乎疯狂的恋父情结给出合理解释,但瑕不掩瑜!
用最平凡的结构用小男孩的视觉来表达目前德国最棘手的政治问题,就是感觉缺个张力
甩不掉的儿子,扶不起来的爸。父子一起,也还是温情。
孩子以自己的天真与执着追寻一种他以为的安全感 在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迅速熟悉规则但拒绝成长 难民身份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在无序混乱中生长的孩子也难以要求他愿意完全遵守规则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他在生存中有且仅有能学到的 敢于创作这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主角形象也是非常勇敢
剧本做得很段落化,故事虽然断断续续但情感共鸣得以始终,细节设计连同情感表达都非常充沛,令人难忘的细节非常多。且多种情绪并行,这对父与子的情感状态模棱两可,这让人物更立体更具魅力了。以及我居然看了一部科索沃的电影,活久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