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题材在韩国电影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用“绕不开的环、解不开的结”来形容,因为韩国的国家命运就与南北关系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2010年是朝鲜战争爆发六十周年,有一批直接表现战场的大片大制作,而《义兄弟》这样的只是走老路线。
和平年代的背景,随时变化的时局,一对各为其主却性情相投的兄弟。
起初我不怎么看好《义兄弟》,毕竟能想起一大批南北题材的电影,《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到《太极旗飘扬》,乍一看它的故事,平平无奇。
结果证明,实在不能低估观众对亚类型电影的需求,再者张勋也没有丧失浪漫主义的本质追求,谍战退居次要。
导演延续了他在《电影就是电影》里的编剧思路,双方从对立冲突走向消解融合,最后来一个揪心尾声,峰回路转。
《义兄弟》还是一个双雄模式,全然没有女性角色的太多空间,不过双子星变成了哥俩好,一老带一少。
韩片一哥宋康昊出演了粗心大意的情报工作人员,他做事掉链子,很快被上头给开了。
对比以前演过的朝鲜中士,宋康昊这回的表演空间更大,完全活用了肢体细节和小动作,展现生活中的平凡一面。
一般人总以为表演表演,肯定要接一些高难度的人物角色来发挥,其实在宋康昊这里,你反而会觉得他太亲切。
虽然是个急性子,交往下来又会发现他没什么架子。
小生路线的姜东元还是本色演出,警觉、冷静,内敛不外露。
他是个北方间谍,一上来就妇人之仁了一把,可见这是个不成功的间谍。
因此,他被组织抛弃、不被任用也不算意外,之后牵挂家人、爱护弱者,终究是个情感丰富的男子。
《义兄弟》劈头就是一阵乱打,然后平稳过渡,两人都失去了原有的位置,他们不再需要背负以前的职责与使命?
可事实并非如此,身份错位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平行不悖的两个人还会再相遇。
优秀的间谍需要六亲不认,那样的间谍可以委以重任但不一定迷人,好比007可以百战不死,同时还要捎带美女。
《义兄弟》里的间谍没什么鲜明特点,唯有一点就是顾家,两个男人没有家,然而都很顾家,联系女儿、想念妻子。
在充满传统意义和纪念色彩的中秋节日里,他们在“家”的指引下跪拜先人,消除了一部分敌意和成见。
有些人会觉得张勋未免太乐观了,意识形态怎么可能如此化解?
好比北朝金牌杀手冲年轻后生发话,韩国的浪漫主义者都是废物。
可电影要说的是只要有一个家,住的是同一个家,那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两人出外办事时,电影真正浪漫了起来,打斗的慢动作和好看的外景风光。
你还可以认为里头有调情成分,比如睡觉时压在大叔肚子上的一条腿,不过人家把话都说明白了。
叫声哥,爱叫不叫,想太多也不是坏事。
我很喜欢电影的结尾,疯狂捅刀子的那几下,一阵阵心底无奈,这悲剧老路走得也相似了点吧。
还好镜头一转,血腥却无事,善恶终有一报,简直美好得有点太过头。
【理财一周】
隶属两个对立组织的人,在南北斗争的大背景下,结下了生死之交的兄弟情义,友情只是两个人心与心的碰撞,不分国籍与阶层。
宋志元做为韩鲜派到韩国的谍报人员,在代号441的老间谍影子的带领下,闯入首尔一栋公寓,刺杀了本国叛逃人员及其一家。
李仁奎带领的韩国安全部门也赶到现场,双方展开一场枪战,与心狠手辣的影子不同,宋志元冷静机智内心善良,在救下叛逃人员的儿子后逃离。
双方行动都告失败,李仁奎没有抓到他做梦都想抓到的影子,被上级革职。
而宋志元被朝鲜方面认为有叛变之心从此被追杀。
李仁奎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也是一个为了工作而不顾家的人。
因为工作失去了家庭,而现在连工作也弄丢了。
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靠收钱帮人追回逃跑越南新娘的私人侦探所。
而宋志元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一心想回到朝鲜,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女儿。
六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仁奎在越南人开的工厂里偶遇宋志元,双方都心知肚明对方是谁,但是又各怀鬼胎,“掩耳盗铃”般以为对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仅没有去点破,反而“互相监督”地住在了一起,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对彼此的印象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做事略有些莽撞不注重生活细节的大哥与会做饭贴心的兄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义,一起靠共同寻人谋生。
而这时,俩人分别接到了各自上级派给的紧急任务。
在大局面前,一对义兄弟究竟如何选择?
李仁奎说:“叫我一声哥吧,就叫一次,我很喜欢你呢”宋志元说:“才不要”。
本以为是悲剧结尾,谁知结局很暖人心。
在学校我每天捧着国际政治,看它、谈它、写它……可卸下学生身份的我,总是会刻意避开有关政治的种种,我不喜欢这个残酷的大东西……大到我们摸不着,却残忍的那样真实……姜东元就演了这样的一个政治牺牲品,但显然,政治在整部戏中只是充当了一个十足的大背景。
但正是因为有了政治,有了政治的残忍性,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纠结于大国与小家,徘徊于择忠与择情之间的男人。
可见政治的影响并没有这个词本身那样抽象,对于很多人,政治不是核武器,不是谈判,不是勾心斗角……政治,只是牵扯着他们最在乎的那几个人……我对讲哥们儿情、姐们儿情的片子情有独钟,哪怕剧情很烂、很雷,哪怕演员让我有点不爽,但只要它够哥们儿够姐们儿,我都会在全剧终的时候大呼过瘾。
宋康昊和姜东元,俩见面恨不得互相掐死的敌对特工,同住在一屋檐之下,很俗套,但还是很有意思。
开始互相警惕时,小细节就变得有趣,比如厕所的鸡架子……日久生情,不变的真理,适用于异性an……d同性,两人在无意中加深了对对方的了解,这种时候,只要是有血有肉的人,内心冰山的一角多少会开始融化……正义、邪恶、敌、我,这种词语放在“情”字中,说白了,就是扯淡。
姜和宋,两个敌对国家的特工,他们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相同点——都是爱家的模范好男人!(模范仅指主观上……><)这点足以让两个人有哥俩好的冲动,剧情也没有突破我们的想象,他俩就真哥俩好了……一同经历逃杀、生死,一同面对悲伤、绝望……到最后,是飞机上,不再带有杀气的对视与两人灿烂的笑容……我只完整看过姜东元的三部片子——《狼的诱惑》、《我们的幸福时光》和这部《义兄弟》,剩下的片子要么跳着看,要么看个头,要么听过他人评价后彻底忽略。
我因第一部喜欢上他,因第二部爱上他,因这一部决定继续期待他。
他的脸不是我最喜欢的,他的声音不是我最喜欢的,他的演技也并不是绝对打保票的,但我就是一直一直这样追着他,期待着他,甚至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我对姜东元的感觉。
也许很奇怪,他让我失望过,很多次,但却没让我放弃他。
很多演员我喜欢过,但很快不再关注,姜东元,是个例外。
实在说,这部电影本身就像夏天的一瓶冰镇饮料,解渴,罢了。
但因为姜东元,因为一些荷尔蒙因素,让它对于我有些小小的不同。
利用空闲记录下小小的感想……现在,我要继续下一部电影……
“喂,基俊,叫我一次哥吧!
”“算了吧,跟老板叫什么哥啊?
”“就叫一次吗,我这么”“才不要”“这家伙,算了 你不愿意我也不强求”当看到这段对话的时候,我感到了字幕君满满的恶意与基情。
当菊花还是一种花,当“基”后面还没有“佬”,当直和弯还只是形容形状,我多么怀念那个纯真的年代QAQ。。。。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或者说,我是。
虽然大饼脸大叔已经成为我最爱的面孔之一,可是每次当我点开《杀人回忆》《我要复仇》《亲切的金子》之类被无数人称赞的他的作品时,总是在片头刚过就又点下了暂停。
然后又去翻那些看起来似乎一般般的片子,当然 还是他的。
突然想起小时候把吃的藏在床下,一直藏到发毛了,还不愿拿出来。
关于故事:南北对峙是韩片所特有的题材,地理位置与血缘上最接近的人,却是意识形态上差别最大的人。
有时候会想,意识形态真的那么重要么?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马克思和凯恩斯没什么区别,都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罢了。
旗帜,口号,信仰,理论所带来的 更多的仇恨和鲜血,而不是某些人所允诺的幸福。
为了消除仇恨而增加更多仇恨,为了以前的鲜血而流下更多的鲜血。
更可悲的是死去的,总是卑微如草芥的“民”,而获利的却总是那些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统治者。
我并不拒绝奉献和忠诚,我只是不想奉献给肉食者和他们所要的忠诚。
关于电影:双雄斗演变成老少配,演技加颜值。
相比起同题材的其他片子,整体节奏更加缓慢,温和,当然是相对的。
谍战的故事主线在轻喜剧般的气氛中不断稀释,看到最后几乎全靠演员本身来支撑。
大团圆的结尾更是将 最后部分堆积起来的气氛清洗一空。
只能说不算浪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
关于大饼脸大叔的闲扯:真的要在国内找个一个和宋大叔同一个类型的,可能也只有葛优,葛大爷了。
戏骨,老油条,驾驭各种类型的角色都游刃有余,还都是各自国家电影的符号级面孔,自身已经成为片子质量的保证等等。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葛大爷演爱情片还能看,毕竟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是他的拿手好戏。
但是看宋大叔谈恋爱真的是胃疼,《蓝盐》看了几次都没看完。
“很久之前有棵树,还有个很爱那棵树的少年,他每天都会来看这棵树,捡走凋零的树叶,一片 两片......”好吧我承认,我只是在凑字数。。。
一名韩国警察一名潜伏在韩国的朝鲜间谍六年前,这两个男人,在一起来历不明的枪战中擦肩而过六年后,他在某个越南人工厂偶遇他,他希望抓住他及神秘的影子赚大钱,而他也想利用他洗脱自己叛变的罪名。
他们早就互相认出了对方,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但是都以为对面的人不认识自己。
两个单纯的男人啊。
越相处,两人的感情就越加深,还改变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大叔跟正太,成功攻略。
两个人的演技都不错,可惜,煽情得太突然了,结局有点别扭。
结尾就是他们兄弟俩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并不是Σ(っ °Д °;)っ
今年2月初,《义兄弟》在韩国上映,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用主演宋康昊的话来讲,这是一个融动作、喜剧、幽默于一体的大礼包。
事实上,这些元素在片中运用得的确得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影片的故事动人,节奏比较流畅,具备卖座潜质并实施成功。
这些之外,影片在题材上涉及的南北问题,为影片增加了话题性,它用虚构为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和解范本。
我们无法知道,假如这部电影在朝鲜上映,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人物的身份、背景是行为选择的最大原因,也是影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开始的二十几分钟,让人以为或是一部动作片,好莱坞式或港式的双雄斗。
然而它不是动作片,在这之后,影片开始缓和,两个男人的关系发展成为主要焦点。
如果两人换成异性,也会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互相跟踪,像是恋人之间的感情溶剂与偶尔的猜疑。
结局自是如片名一般,二人成为兄弟,和爱情喜剧的结果一样。
相对于现实中的南北问题,这种结局显得过于完美。
假定编导对南北问题的看法如电影所呈现的一样,也不能为影片提供一个合乎现实的理由。
这不是一部动作片或喜剧片,它涉及的话题、对现实的关注,让它无法成为一部纯粹的娱乐电影。
港片《省港旗兵》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好看的枪战动作片,与其它因素的擦边球,都无关紧要,只增加点话题而已。
而《义兄弟》不一样,它涉及的南北问题是整个片子的基础,抽掉这个设置,整部影片就无法立起来。
两个特工握手言和,生活平安无事,似乎所有问题都已化解。
这是电影对现实一厢情愿的治愈,现实中的南北问题远比电影中插播的新闻播报严重而难以弥合,可以说是一次浪漫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改造。
众所周知,在文学史的历程中,是现实主义干掉浪漫主义;电影方面,西部片从约翰•福特(《关山飞渡》)到萨姆•佩金法(《比利小子》)再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可饶恕》),每走一步,其中的浪漫、理想主义成分褪掉一些,英雄逐步走下神坛、走进现实。
如今的商业电影如《义兄弟》,是反其道而行之。
影片中兄弟关系的建立、概念,与通常港片中兄弟情义的戏剧化破裂、恢复完全不同,而是像美片中常见的二人由对立到和解(如《完美的世界》、《老爷车》)。
《泰坦尼克号》中的真爱跨越了阶级,《义兄弟》中的情谊跨域了意识形态,本质上,都是一种梦的形式。
韩国的观众看完电影讨论起了一系列问题:意识形态分裂、朝核问题、南北和解等,这些后续的连锁反应,证明了影片的成功。
不管这是不是导演的初衷,他设计的结局带着明显的讨巧——对韩国人而言,过于美好的结局与其说是浪漫主义,不如说是商业主义对现实问题的简单处理。
金基德作品《收件人不明》中,有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父亲,对一个炫耀勋章的人讲道:打死的都是自己人,有什么可夸耀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问题,无论对于朝鲜还是韩国,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痛。
德国导演赫尔佐格曾在1984年,从他童年时生活过的扎赫兰出发,一路走遍了东西德的整个边界。
他认为分成两半的国家没有真正的核心,在它的心脏地带听不到心跳声,东西德是必然要合在一起的。
他还认为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南北朝鲜终有一天,最终成为一个国家,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除了文化和政治上的命运,它还有一种地理上的命运。
如果赫尔佐格的预言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成为现实,那时,南北朝鲜的人民关系就不用克服种种障碍才可如影片中一样美好,一个本就是兄弟的民族,无须在电影中构造兄弟情,再也不用念叨:如果可以做兄弟……
很不合时宜地用了个貌似白烂爱情剧式的题目。
然而这部片看完之后我记忆最清晰的话就是中途宋大叔的那略显无厘头的一句:“叫我一声哥吧,就叫一次,我很喜欢你呢。
”之后姜东元很配合地回了一句:“才不要。
”如果不是大叔实在不适合走偶像派路线,我简直要觉得这片子有基情四射的潜力了。
但是,事情远不是那么回事。
这是一个落拓潦倒的被革职警官的人生:爱情无法再继续牺牲而改嫁到异国;亲情尚未成年于是跟着被带走;事业在自己一次英明果敢之后行动失败,由堂堂警官变成了私家侦探;生活——那,还谈什么生活,总之是如你所料的乱七八糟就对了。
宋大叔饰演的落拓警官并非没有才能,虽然做事很有些毛躁不靠谱的味道,可是每一次做决策总是有根有据有原则的。
无奈天不从人愿,或者该往高点说怀才不遇?
大叔的人生就像一辆冲出公路且刹车不灵光的破车,一路在完全可预计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颠簸着滑了下去。。。
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把车挡住并且掉头,会不会就此潦倒一生呢。
从影片开始两人以警察和间谍的身份近距离交错,似乎就可以看见后来的事情。
姜东元就是那个能让车子停下来的人。
尽管两人暗中互明对方身份,表面上却装作不知。
不富裕的小老板和打工的穷小子同居一室,两个人各自以为自己是唯一了解对方真相的人,于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监视互相提防互相跟踪。。。
这两人的小日子过得简直不能再亲密了,亲密得两人都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可是你不想有个这样的人在身边吗?
在两个笨蛋手下丢下自己从群架现场逃之夭夭的时候,他打倒了那些混混救了你;对比之前自己手下工作时的自投罗网,他能以比你更快的速度找到目标并且带回来;他身为间谍却对所有陌生人都坚持着你虽然知道却不了解的“人道”;他会帮你杀鸡做饭,当你称赞好吃的时候他还会把自己面前的鸡腿放到你碗里。
那,有这么个弟弟真是不错啊。
无论是一起生活还是一起工作、一起打架的时候,又或者是当你被自己的手铐铐在家里却发现钥匙不在的时候(……= =|||)所以当大叔闲聊般地说出那句“我很喜欢你呢”时,我完全相信那是一件多么水到渠成的事。
(并且在心里跟着点头:“是啊是啊,我也很喜欢你呢”之类的。。。
)大叔的优点从来都是毫无遮掩地暴露在镜头面前的,他的果断与直接,勇敢和义无反顾。
摊牌的时候姜东元的警觉与瞬间反应似乎无懈可击,只是,似乎藏着一丝措手不及的恐惧。
他的处境远比大叔危险,他有家,有默默等候着他的爱情与亲情,却远隔万里,可望而不可得。
关于间谍的演绎,姜东元的冷淡、机智与内敛都很符合这个身手超强却不够冷血的杀手。
那张脸太漂亮,以至于即使是沉默也让人感觉到一种隐忍的忧郁和温柔。
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他的出现挽救了警官大叔一路下滑的人生,而他自己危机四伏血影斑斓的人生,却惟有大叔才能拯救。
抛却那个半岛上几十年的政治纠结不谈,人生里能有这样一场相遇实在是太幸运的事。
否则大概会各自黯淡下去吧,落魄终老。
所以他们真的是兄弟。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地点相遇。
——————————————————————
剧情弱+导演控制能力差=烂片。
但是好歹有宋康昊和姜东元撑着。
宋叔还在里面各种露肉。。。
笑死我了,这种以色诱人的桥段不是该交给姜爷吗!!!
姜爷这部的演技真是不错,在宋叔面前竟然也没掉链子。
而且长胳膊长腿演打戏实在太酷炫。
姜爷凭这里的演出拿韩国影评奖的最佳男演员奖,并非浪得虚名,虽然最后在飞机上与宋叔相视一笑的表情还是土傻土傻的。。。
这是我愿意看第二遍的影片,一部没有女主角没有爱情戏的影片能有这个好看度,这一点就已经不错了。
特工、间谍的题材这些年都很热,但是这部影片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归纳其中,开头的“行动”,只是一个引子,转眼六年过去了,姜东元饰演的朝鲜间谍宋志元和宋康昊饰演的韩国情报局行动队长李仁奎都已经不是“在编人员”,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处境具有对称性,那就是都是被组织遗弃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偶遇,抱着各自的目的和心事,并自以为身份没有暴露,住到了一个屋檐下。
两人的相处时光构成了影片的主体。
有观众指责电影的温情主义太避重就轻,轻易地跳过了意识形态的阻隔,其实,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相投契,这个故事要讲的,就是两个人道主义者惺惺相惜的故事。
宋志元(姜东元)冷静缜密,机警敏捷,专业过硬,但同时他在故事的一开头就展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他爱护孩子,同情妇女,见义勇为,个性内敛但内心多温暖,在影片开头他被代号为“影子”的老间谍挑选去一同执行暗杀任务,当他目睹了影子杀人的残暴血腥时,显露出了疑惧之色,这并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他纯良天性和骨子里维护弱者的立场在发出质疑和抵触,但是政治从来是另外一路逻辑,在“影子”看来,北投者死不足惜,他不再为党效忠,他便没有生存的价值了,为了彻底,他的家人自然也不能放过,所以杀了他们是天经地义的。
在这种逻辑下,人不成其为人,因为只是某种意识形态的效忠者,一旦选择叛离,他便没有权力成为人子、父亲、丈夫,也没有权利活下去,换言之他根本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
在枪响的那一刻,志元几乎是下意识地冲过去把吓呆了孩子抱在怀里,屠杀妇孺已经超越了他作为个人的底线,就在这一刻,他注定不能成为个合格的效忠者。
姜东元那清秀书生相貌,眉宇间忧郁纤敏又格外隐忍的神情分外贴近这个角色,站在异乡车水马龙的街头,他有一种孤儿的神色,一晃六年过去了,其实聪敏如他,早就意识到自己是被党抛弃了,但他还不肯向自己承认,他在网吧里向组织发着一封又一封的邮件,都是石沉大海,当看着那一个个“unread”,他那失望而恐惧的眼神让人看着心酸。
姜东元曾在谈话中说过,宋志元这个角色并看起来要难演,接受了导演和前辈的指导才顺利完成拍摄。
在宋志元那冷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的忧惧如焚,那是他对家人的刻骨 思念,同时担忧其安危的恐惧,还有对自己这份事业和信念的痛苦迷惑,他心事很重,却要守口如瓶,内心的煎熬随时在极限的边缘,这使他的神情和气质要有一种在坚忍和脆弱之间的微妙把握,姜东元演到位了。
另外一位主演宋康昊若论长相,实在是……用他自己的台词来说就是“长得太违章了”,但是他是一个因为实力而显出魅力的绝佳典范,在片中他饰演了一位看起来有点油滑但骨子里很有使命感,有点自大、小聪明多但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的情报人员,但他实在怎么看都不是特工的料,因为实在太邻家大叔,很亲切很好笑,和志元一样,他对家人满怀柔情,很有人情味,本来志元是他的猎饵,但真的相处下来,他总是忍不住把这个年轻小伙当做幺弟来疼爱,虽然他总是牢骚满腹、骂骂咧咧,但他其实也是个仁厚的温柔之人,尤其是得知志元家人的情况后,他彻底心软了,中秋之夜他们像亲兄弟一样对饮,各有各的心事,但那一刻,却是在无言的默契中达成了互相的理解,他说:“叫我一声哥吧”,志元没有叫,但是这天,他们七横八竖睡在地板上,志元的腿搁到了他的肚皮上,这个镜头很温暖,这是他们第一个放下心防安然入眠的夜晚。
在第二天,李仁奎让志元祭拜父母,志元在母亲的牌位前泪水盈眶,所有压抑的情感,都在此刻的泪眼之中。
我很喜欢他们两个一同出去寻找越南人的部分,优美的外景风光,节奏慢下来,各种谐趣的片段,总有那么一刻,这两个人如同走失在夕阳下的田野风光之中,忘了初始那沉重的目的,这确实是浪漫主义的一段。
面貌清秀的宋志元(姜东元 饰)是来自朝鲜的谍报人员,在代号441的老间谍影子的带领下,他们闯入首尔一幢公寓,刺杀了本国叛逃人员及其一家。
期间,他们遭遇韩国安全部门的追捕,一番激烈枪战过后宋志元等侥幸逃脱,但他被上级认为有叛变之心而从此弃用。
另一方面,行动的失败导致韩国一方的行动队长李仁奎(宋康昊 饰)遭到革职处分,他只得开设侦探所,靠收钱追踪逃跑的越南新娘养家糊口。
不久,金正日和金大中实现历史性的会见,朝韩双方局势缓和。
六年后,李仁奎在某个越南人工厂偶遇宋志元,他希望抓住志元及神秘的影子赚大钱,而志元也想利用仁奎洗脱自己叛变的罪名。
两人别有用心住在了同一屋檐下,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的想法渐渐发生改变……
结尾他死了更好。。哎
宋康昊很不错
“天增岁月人增寿”+牌位原来传统都来自中国
一颗宋康昊的演技,一颗姜东元的颜,剧情是 呵呵
除了脸叔,其它无视
姜东元小帅哥~~
非常不好看,姜东元我真的喜欢不起来。
冰冷的间谍世界,也有温暖的人情。
太矫情了。。
飞机上看的。。个人原因,木有好印象
南北朝的兄弟,本人也很喜欢宋康昊,演技不错!
冰冷的间谍世界,却因为两个人而变得温暖,充满人情。原来的敌人变成了结义兄弟,人情味十足。★★★☆
确实很爽,很有爷们儿气息!
打斗场面拍的唯美。。。结局俗了。。。
星是给俩主演滴
失望,好像迪斯尼出品的电影,毫无硬度,儿童向的童话故事。将人性注入冷酷的谍报暗杀工作中,却毫无风骨,极尽儿戏。
宋康昊和姜东元果然很配
巧妙的把政治因素融入到了电影里。冷酷和干脆都有,难能可贵的是,一片黑色中有不动声色的幽默点缀。从去年到今年看过的韩国影片中可以排上我心目中的top10
朝鲜特工一半都在韩国拍电影。
毫无高潮 毫无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