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态杀人狂的故事深刻的告诉我们在那么完善的法律体系下,一个杀人狂即使有证据被证明是有罪的,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获捕。
美帝啊美帝,这算是法理健全下的人性缺失吗?
尼古拉斯凯奇一贯的正义凛然和警察标签让我不免有些失望,不能老是这么演啊,何况整部电影中戏份并不足的情况下还夹杂了太多和检察官死磕的场景,在演员方面这算人未尽其用。
但值得肯定的是里面有大量切换场景和时间的交错,很清晰,很难得。
也不知道是怎么看完这部影片的,这是一部没有高潮、没有交集,到处是尿点的影片。
平铺直叙、乏善可陈,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更不要说和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了,到是最后一个个被害人的真实照片让人有所触动,一次次告诉你这是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很多被害人甚至body no found,它是有依据的,是比星球大战之流接地气的。
一副正统、说教的姿态。
很变态的罪犯很轻易地被抓到;受虐的女主角有惊无险,大跳了一次脱衣舞;严肃的男主角只是表现了一追到底的勇气和正义感,就心想事成、正义申张,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推理技巧和头脑风暴,仅此而已,这些就是预先设计好的,你只不过是凑巧看了个开头和结尾,过程就不必过多地追究了。
更夸张的是,电脑上的资源最后几十分钟干脆是默片,看着影片中人晃来晃去,字幕翻来翻去,看电影的你只不过是个看客罢了。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发生在阿拉斯加,如片名描述的那样,一块冻结之地。
全片色调灰暗,一直营造着一种阴冷压抑凝重的氛围,一如片名描述的那样,仿佛是对这个变态连续杀人魔的控诉,同时也是为受害者吟唱的挽歌。
凯奇哥的表演还是很到位的,将一个州立警察所表现出的冷静、睿智、正义与执着表现出来了,但感觉导演想从男主家庭入手使其角色更加丰满但又不了了之。
库萨克饰演的一个无视性命,视妓女为动物的狩猎狂魔,作为一个恶魔,他也有其成因,但片中只是对其品行和本能的性欲进行了简单带过,或多或少折射出了男权特征,最终使这个最具剖析力度、拷问人性的角色浮于表面了。
影片最后库萨克心理防线崩溃的那场戏的确相当不错。
影片从头到尾一直保持一种平稳的基调,缺少高潮,但代入感还是可以。
感觉导演实际将更多的视角投向了女主的刻画,更多的是要表达一种救赎的观念。
影片通过案件的破获,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原因,而这些成因就一如片名叫人绝望:1、社会对妓女等边缘人士的歧视和漠视。
如片中一开始主持强暴案的警察对收证的无视,男主妻子起初对受害者cindy的态度。
这是造成悲剧发生的温床,这些都纵容了那些恶魔,使他们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有恃无恐,并自信可以继续下去。
2、不幸家庭环境对幼儿造成的童年创伤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妓女、吸毒者的自弃青年。
片中的女主cindy就是一个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女孩,从未谋面的父亲,对自己性侵过的叔叔,仅大自己15岁的母亲并且对自己女儿的遭遇没有给予温暖和关怀,反而回避和以此为羞,这些是造成无数自弃青年的主因,他们不再信任任何人,逃避过去,逃避生活,失去了本来快乐的童年、美好的人生。
还好,在影片结尾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丝温暖,那就是救赎:恶魔被绳之以法,不能再屠害生灵,这应该也是一种对他越陷越深的罪行和不断犯罪的救赎吧。
女主通过站出来指证凶手,实现了对逃避童年伤痛的自我救赎,重回信任,回归社会主流。
通过破获此案,凯奇饰演的男主获得了妻子对其职业的理解,并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致死妹妹的酒驾凶手无法绳之以法的救赎。
以男主妻子的对女主加以关心的举动向我们展示了以前冷漠的社会在发生着某种改变,这或许也是人性自身的一种救赎吧。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客观看来还原度极高,所以不评剧情。
1.让人不寒而栗的变态连环杀手(这段是网上查来的)杀手本名罗伯特汉森,生于1939年美国爱荷华州,1960年第一次结婚,当年因为烧毁当地一家学校车库被判处三年徒刑,妻子在他服刑期间与其离婚,其后杀手多次因小偷小摸入狱。
1963年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并育有一儿一女,1976年搬去阿拉斯加,1977年因为偷锁锯被捕,诊断为患有躁郁症。
1983年6月13日,一名年轻女孩手带手铐在一家旅馆被接到报警电话的警方成功解救。
她描述她与一名中年男子达成200美元性交易,上车后被用枪支威胁带回男子家中,经历殴打强奸以及各种性虐待。
在男子企图带女孩去他的小木屋时,她成功地逃脱,并搭上卡车返回,途中打电话报警。
经查此男子正是罗伯特汉森,他被捕后坦白自己曾至少杀了17个人,性虐待超过三十人,警方认为受害者的人数远远多于他所承认的。
他被判处461年徒刑并且永远不得假释。
以上故事均为真实。
2.表现中规中矩的两位过气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库萨克的表演只能说都很到位,但无亮点。
可能是由于导演过于重视忠实于真实故事,导致剧情缺乏戏剧张力,进而导致主角没有发挥的空间。
两位男主很久都没什么正经作品了,凯奇更是烂片不断,希望本片是您二位事业回归的转折点。
3.严谨到无法作为的美国司法体系我们眼中的铁证如山,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下甚至难以立案。
这样看来,指控薄都督的人证、物证、相互佐证都是明显的证据不足。
美国三权分立的司法体系真的好吗?
可能还不适用于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不一样的天网恢恢,一样有逍遥法外。
既然改编自真实故事,对演员或者对剧情也就没有多大可吐槽的了。
我也是冲着凯奇看的,之前也不了解什么连环杀手。
看完该片大致三个印象,凯奇之执着,辛迪之操蛋(一时想不到一个词来表达),美国司法制度之严谨(一定要直接证据)。
我不清楚本片有多少还原真实故事,我也不想去深究杀手有多么的变态。
因为这确实发生过,这就足够了。
然而,为什么会发生呢?
是杀手之变态?
是司法制度之无用?
是警察之无能?
还是妓女就该被清除?
对了,就是这最后一个原因,人心之冷漠,就像片名 The Frozen Ground 其实我们都多多少少处在冰封之地,我们可能就是冰封之地的制造者,幸运的是,我们还没有变态,更幸运的是,我们暂时还不是受害者。
不知哪部电影里,类似有过“观众(ps不是指电影观众)亦是同谋”。
当初他们杀GCD,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GCD;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了……就想到这吧,不然真的有点不寒而栗。
两大过气影帝使劲浑身节数大PK,尼古拉斯·凯奇一如既往的表情神态,约翰·库萨克再次展露亦正亦邪的标准。
但是,所有的变态凶险和悬疑惊悚,都抵不过妻子对警探的一句台词来的颠覆:“只不过体制不如社会主义好,不代表你放弃努力变好的决心”。
当时以为看错,反复连看三遍,台词确实无误。
终于明白,如此卖力的影帝大片被各大主流影评网站拉黑不是没有理由的。
镜头太晃,叙事太乱,不流畅,Cindy从医院逃离被追杀的情节对剧情推动毫无作用,包括其他乱七八糟的猪队友行为,吸毒,卖肉,拒绝合作做证人,明知道凶手在找她还到处浪,浪费了太多篇幅在这上面,这些能剪掉的地方起码占了20分钟,都是些意义不大的镜头。
一星给库萨克的演技,一星给导演拍得这么水的勇气,一星给最后一句话。
“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all the victims.Known and unknow.”感动死了。
这部电影是朝着尼古拉斯凯奇去的,影帝我的最爱。
但是我还是想说这个是个烂片。
虽然最后影片说这部影片是为了让更多的证人出来作证,但是我还是觉得里面的女主角实在是太2B了,人家惦记杀她灭口,可是她还跟精神分裂了一样,死活不说,为罪犯开脱,妄图逃跑。
智商低的让人捉鸡啊。
美国的自由法制社会难道就是让罪犯开脱的吗?
而且这些失足女青年难道连起码的智商都没有,很胆小,很怯懦。
至于两位男主演的发挥,我觉得都还是很正常的。
给两颗星,就是因为这部片子让人看着窝火。
这要放中国李XX都能被判十年,不担心证人不说话。
然后就没什么好描述的了……
最近看了一部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片面《The Frozen Ground》,中文翻译“冻结之地”。
本片依然是看到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而去选择看的。
已经很久也没心情静下来看这类型的电影,因为选择的题材不光光在展现故事本身,也是在述求着一些发人思考,让人惊醒,面临选择等等。
故事本事由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底阿拉斯加发生的一系列妓女猎杀案。
主角是,变态强奸杀人犯,警探,妓女,看点是分别讲述3个主角的3种心理状况。
故事发生是在阿拉斯加,本片从尼古拉斯饰演警探发现在冰冻之地发现2具女孩的尸体展开,认定一系列妓女失踪的按键与反派变态杀人犯有关(即:约翰-库萨克将饰演那位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罗伯特-汉森)但关于法律的相关问题,无法找到证据确认汉森就是凶手,几经侦讯发现一名妓女曾经被迫害而最终逃离汉森,成为本案破获的关键。
本片从警探,妓女,汉森,三条线索展开,警探为一个对法律失去信心的人,因为多年前妹妹被杀的时间,凶手确被判刑很轻,对法律失去信心,准备离开警队,离开阿拉斯加去重新生活,因为汉森的案子,被迫回来,也因为警探对受害者的同情而展开新一轮调查,但办案过程屡屡受阻,一方面是法律部门的阻扰,二方面警探和妓女多次展开对话,确依然得不到妓女的信任,找不到汉森犯案的证据,而妓女因为对社会,对自己无望,更加堕落,而警探一直劝妓女想好,可惜妓女一次次摆脱,因为存在妓女这个职业和社会的矛盾,妓女本生对社会的不信任,对自己不信任,导致按键一直未有进展。
直到当妓女在此遇见汉森,汉森想杀妓女灭口,妓女逃跑再遇警探,警探面临想立刻抓捕汉森,而苦于法律上的不支持。
导致最后汉森将罪证清理,而在抓捕汉森后审讯依旧无法出现有利证据指正汉森。
最后,警探和妓女的勇敢面对,利用欺骗汉森的手段,让汉森说出实情,最终终结了变态杀人犯系列的变态犯案。
让多年间受害的女孩的能够从冰冻之地的个个埋尸点找到尸体。
故事的剧情就简单的如上,从影片展现的一系列故事,我看到是社会的阴暗面和面对不完善法律的执着,人性的崎岖旅行。
与其说这是讲述的一段故事,不如说讲述了3类人的心理,变态杀人犯汉森,有钱,有房,有车,有老婆和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生活。
应该用衣食无忧有来形容,按道理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他会犯下如此罪状,但试问他的内心是无比的空洞和寂寞,所以在强奸和猎杀上能够刺激他,能够i激起他的兴趣,也许让他感到存在感,与其看上去是一种变态,不如我们想想人的追求是什么,当你什么都有的情况下,你还想要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正在困扰这那样一群土豪,也许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看到,例子就不举了,听到看到太多了。
人在满足一定需求下,还在追求什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话题。
警探是一个正面的例子,通过这个时间让他摆脱妹妹的阴影,做为一个执法者,虽然法律有漏洞,存在困难和不公平,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只会让罪恶衍生,如果在有限的条件下直面这些,依旧坚持正义,公理才能看到希望。
妓女反应的则是下底层人们的困境,无助,被迫害,缺乏关爱,导致最终误入歧途,如果没有正面的指引,没有关爱,和持续的鼓励他们无法站起来,无法面对世人的眼光,依旧活在黑暗的心态里,所以,这些人需要的关注,关怀,关心,鼓励,包容,这也是目前这个社会所缺乏的,带有色眼镜看人,曲解,回避,等等,一切的不信任,让底层的人们无法收到正确的对待,持续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理。
所以,这个社会依旧需要宽容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让上层人的灵魂得到升华,让下层人的内心得到慰籍。
所以本片,让我们看到一些正面的元素,也让我们看到如何黑暗,而最终指引我们的是如何正确对待这些。
以上,将的本不是片子本生,而是接引片子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一些感受。
所以,我感觉导演和编剧也是通过这样一部直面社会的片子,让大家思考,让社会思考。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成功的。
我没有去纠结,演员,剧本,就凭着我理解的这一层意思,我认为他是好的。
说实话,看完这个片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触动。
里面人物个性鲜明,好的好,坏的坏,尼古拉斯凯奇在里面演了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警察,在强奸杀人案破不了而被转手与他时,他并没有因为还有两个星期就要退休并且知道这个案子不好破而推脱,仍然接手了这个案子。
片中他是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对于幸存者:一个脆弱爱哭却顽强的妓女辛迪,他表现出应有的同情心,并且富有智慧,在没有关键证据的最后,利用和被害人一样的首饰迫使凶手露出破绽,使他认罪。
里面人物性格塑造的最鲜明的人应该是辛迪,影片开头她以一种劫后余生的临近崩溃的表情出现。
而在被警察打开手铐救下来后,立刻就恢复了风尘女子的玩世不恭,而后续的故事表明她这是一个未成年少女面对一群对她有负面看法的陌生人时表现出的一种保护色。
这个女孩很敏感也很坚强,当她看见凶手的众多动物战利品时就明白想要活只能靠自己,凶手没有任何的同情心。
(说实话我最喜欢她这个时候,为什么只有她一个人能逃出来,运气有一部分,更多的还是靠她自己)之后对警察妹妹照片的观察也很仔细。
她对于善待自己的人都很感恩,虽然不太能够分清谁是真的对她好,事实上也没什么人对她好过,所以就像是裹着薄薄的大衣站在雪地里一样,拼命靠近任何一点的温暖,另一方面,又很好强,在警察妻子不满意她住在家里之后立马就走了,典型的不食嗟来之食,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的还是不错的。
另外就是凶手,他在社区邻居的眼里是个忠厚老实顾家的人,但是内心却是有着极强控制欲的变态,他喜欢看着猎物害怕、挣扎、逃脱而后把他们打死的过程。
不知道“小时候”的说法是不是在心理学界很流行,感觉他有可能就是小时候被哪个女孩伤害过,影片里说女孩们以无法抗拒的魅力去指使男人做任何事情,而长大以后男人们拥有了可以支配她们的力量,所以凶手用来弥补他心灵上的创伤。
整个影片描述的都是这是一个有着极强支配欲望而又自私的心理黑暗的男人,而他最后被激出来的不镇定还真是不帅啊,相对来讲七宗罪里的幕后黑手从头至尾表现出来的镇定和超级嫌疑犯里面的扮猪吃虎还真是高级了很多,而且很多影片中的罪犯都有自己的道,都有自己的信仰,而这部片中更多的还是纯粹的恶。
凶手做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而这些事在片中只是隐含地被提及,总的来说,这个片子口味不是很重。
最后还是有一个疑问,凶手脱口而出的一句我当时就该杀了你就可以定罪吗?这个女人吵架时说了一句我恨死你了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不过女孩愿意作证便能告他强奸,可是影片里面似乎并没有表示找到了证据,另外有个卫生棉条也能做爱么,这貌似是里面最重口味的一段描写了。
给自己的启示:好警察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世界上充斥着坏人与变态,危难之处大多只能靠自己,就是死也要拉上凶手同归于尽。
后来看片尾才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片子让人看到,也算是死者的一种慰藉,生者悲苦,死人平安,愿安息。
全片无高潮无亮点
尼古拉斯的烂片中还可以的一部。
案子确实很震撼,但是无法理解这个艰难的破案过程,黑帮、检察官不管正邪,都在帮着那个变态杀手,无法理解,不可理喻
音乐3 画面1 导演2 故事3 表演5 印象3 平均2.8/10 再怎么平淡为了两男主也要撑着眼皮看完!更何况是真实事件改编。现实来得比影视作品还惊悚。取材颇有想法,但拍摄没有想法。凯奇出演普通人过于普通。
除了croods 尼古拉斯凯奇今年看过最佳影片了
看得打瞌睡,凯奇你怎么了
差点儿忘点“看过”这部电影了,完全忘了情节了。
这种片子难道。。。不是至少10年前的类型么~~~
沒尼可我死都不會看 智障女跑出醫院那段真的太瞎 有夠白癡沒腦的
真实故事改编 怎么看都觉得残酷 库叔还是演的赞啊
让人揪心的犯罪者
7分,教科书级别的好人坏人周旋惊悚片,凯奇叔近期最佳表演。
好歹凯奇哥哥演了个不是烂片...可是我睡着了...
个人觉得这一部总算可以不划归到Cage烂片阵营中去了.
看完跟喝了一杯凉白开一个滋味,真是无悬念无高潮,最后还要故作深沉献给那些未知的被害人。。。再者,凯奇是到底是怎么了,还想不想再拿个小金人了?
结局反转太快了
泛泛而谈的
全片精华(如果算的话)只在最后十分钟。“万箭穿心,习惯就好”,脑残粉责无旁贷,再烂,也要看。
没有什么比躺在松软的沙发上,盖着薄绸被子,看着这部电影,美美地睡一觉更舒服的事了。ps:美帝连环杀手太多,警察也太不给力了。
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