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是知道它要引进后看了一下简介和预告,发现这是一部真人奇幻片。
印象中,真人奇幻片在日本电影中并不算多见。
但查了一下之后,发现这种类型在近年引入内地的日片中也算是个大类别了。
2017年至今,有《与君相恋100次》,《银魂》和《浪矢解忧杂货店》。
而在这部《镰仓物语》之后,接下来还有《今夜在浪漫剧场》已确认引进,档期未定,也是一部爱情奇幻片。
未引进的日影中,也有豆瓣评分高达7.9的《向阳处的她》和7.2分的《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这两部跟猫相关的奇幻片。
《镰仓物语》在其中,绝对算得上是卖相很好的一部。
《寄生兽》导演山崎贵执导,堺雅人,高畑充希出演CP,还有安藤樱出演的死神,加上故事设定在有着诸多传说的旅行胜地镰仓,本身就别有风味。
故事讲述民俗学家正和和新婚妻子亚纪子搬到镰仓老宅后,在这个几千年来都是妖怪与人共生的地方有了不少奇遇。
深夜的院子里跑过一只小声尖叫的河童;人身动物头的妖怪们开设的集市里可以买到迷幻蘑菇(松茸),只需一口,就能让人灵魂出窍,需要别人在背上打一棒子才回得来;打扮得像丐帮人士的贫穷之神进门,会导致霉运缠身,写稿打翻墨水瓶,煎鱼煎到糊透;这些都是这部片好玩的地方。
而选角的成功也让这好玩的气质在片中呈现得十分自然。
堺雅人饰演的民俗学家沿袭了他一贯的银幕形象:高智商,怪癖多的可爱大叔,酷爱收集各种型号的电车模型,每次写不出来稿的时候都要拿出一个来玩一玩。
高畑充希出演的年轻妻子全程卖萌,而扮演堺雅人朋友的提真一竟在死去之后变身青蛙头……然而《镰仓物语》的败笔就在于,它把一个新奇的设定,用一个非常老套的方式讲述了出来。
首先,是妖怪形象的单薄和内涵的缺失。
不知道曾在镰仓居住的夏目漱石等作家如何撰写妖怪,不过相比于《夏目友人帐》《犬夜叉》,《镰仓物语》的想象力大概只能算及格线。
妖怪们除了外形奇形怪状之外,行事作为其实与人类无异,而且很难看出各自的个性。
最让人失望的是反派大boss,形象丑陋无比,性格又很刻板化,让人失望透顶。
可以看出,拍摄过《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的导演山崎贵真正在意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他在正和勇下黄泉救妻的故事之外,还设置了两对CP,表现对夫妻二人能够白头偕老,甚至生死相伴的愿景。
一对是神户浩和吉行和子饰演的年老夫妻,丈夫瘫痪了,妻子即使离开人世也放心不下,便化身幽灵,回来照顾他到死。
另一对则是提真一与市川实日子饰演的中年夫妇,丈夫死去后变成青蛙头妖怪守护妻子,可妻子却结识了新的男人。
痛苦之下,他也只能选择放手。
而在电影中的黄泉之国,夫妻二人依然会像从前一样住在一起。
甚至去世的人能在黄泉列车站见到前来迎接的,先去世的亲人。
愿景虽好,可在同样的价值观被传扬了无数次的当下,如何让老派爱情显得不老套才是关键。
而《镰仓物语》选择的讲述方式,恰恰就很老套,可以说,浪费了奇幻设定带来的新奇感。
比如,借着穷神的到来问,恋爱的甜蜜,是否会被生活的困窘消磨?
事实上,这不失为一个巧妙的安排。
影片中堺雅人饰演的民俗学作家沉迷于收集各种昂贵的电车模型,妻子担心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想让他多买,还让他产生了怀疑婚姻的想法。
如果说这只是个小铺垫的话,穷神进门才真是大招。
在日剧《夏目漱石之妻》中,因为家中贫困,此前还会睡前聊聊文学的夫妻两人甚至瘫坐在榻榻米上,你一言我一句地大喊:好想要十万块啊!
足见贫穷生活对人的影响之大。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大招竟然被全程一直撒娇到让笔者受不了的高畑充希轻松化解,几乎是戛然而止。
类似的问题,片中还有不少。
最终,《镰仓物语》成为了一部沉溺于俗套的温情,却不愿深挖下去一点的败笔。
要知道,俄耳甫斯冥府寻妻的神话之下,可是有着太多值得探究的东西了。
想必不少小伙伴童年时都喜欢看志怪类的故事,《聊斋》也好,《子不语》也好,还有《搜神记》、《阅微草堂笔记》、《山海经》等等。
长大之后,我也看过一些日本的志怪类漫画和小说,例如今世子的《百鬼夜行抄》、京极夏彦的《巷说百物语》和《魍魉之匣》、漆原友纪的《虫师》、波津彬子的《雨柳堂梦语》、梦枕貘的《阴阳师》等等。
由此可见,《镰仓物语》绝对是我那杯茶,看到豆瓣评分只有6.8,感觉有些失落,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电影。
在日本神道文化中,有两句俗语,一句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另一句是“一粒米上站着七个神明”,他们相信神明数量众多,足有“八百万の神”。
因此,信仰神道的人们对自然环境以及生灵都有着敬畏与亲切之情。
与中国传说不同的是,妖怪修炼多年之后,只要历经天劫,就能位列仙班,而在日本妖怪就是妖怪,神仙就是神仙,人类就是人类,这三者之间是不会转换的。
例如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但是并不会有千年狐妖经过修炼就变成了稻荷神,因为稻荷神只有一个。
《镰仓物语》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与神仙和妖怪和谐共处的世界。
让我们来看看在《镰仓物语》中出现了哪些神仙和妖怪吧!
贫穷神村上健司《妖怪事典》中说道:“贫穷神的形象是一个身形瘦弱肮脏、愁容满面、手持团扇的老者,据说潜入家中时喜欢躲在壁橱里。
”贫穷神会使人家道中落,但是离开之后这户人家就会财运亨通,因此一些贫困的旗本武士,在除夕夜以酒和米祭祀贫穷神,希望贫穷神离开,带来好运与福气。
哪怕是这样的小神仙,也有着强大的法力,所以要好好对待祂,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你一命。
死神死神在《镰仓物语》中是类似公务员的一个职位,身穿统一制服,态度亲切,公事公办,带领已经离世的人的灵魂前往黄泉之国。
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色正和称死神为“死神小姐”,亚纪子则喊祂“死神先生”。
联系到黄泉之国所呈现的是你脑海中的造型,可能死神在不同人的眼中也会有不同的模样。
这部电影中只出现了两位神仙,妖怪倒是有不少。
这张图从左到右分别是:蘑菇人、青蛙人、毛人、象头鬼、不知道是谁、天头鬼。
前面正中三位是人类。
在电影中还有各种象头、鸟头、猪头的妖怪,名字大多数是“X头人”或者“X头鬼”,类似于中国的“牛头马面”之类的形象。
天头鬼是人类的欲望所凝聚而成的妖怪,原型是日本国宝“天燈鬼・龍燈鬼立像”,这两尊木雕于1215年由镰仓时代著名佛师康弁创作,通常雕塑中的鬼都是被四大天王踩在脚底,这两尊雕塑则是提着灯笼的站立形象。
天燈鬼・龍燈鬼立像
一目小僧/独眼坊玩过《阴阳师》的小伙伴们肯定对这个角色不陌生,这是一种可爱而无害的妖怪,据说喜欢吃豆制品。
河童河童在电影中一闪而过,找不到合适的图片,就用了一张动画版的河童。
河童可以说是最广为人知的日式妖怪了,他们长着鸟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体及乌龟的壳,弱点是头顶的水,喜欢吃小黄瓜。
在古代传说中,河童是危险的妖怪,会掏取人类的“尻子玉”,但是在近代文学或动画作品中,河童成了形象可爱的妖怪,让人们增强对河川环境的保护意识。
稻荷刑事稻荷刑事应该不是妖怪,而是有着稀薄狐狸血统的混血儿。
长出鼻子的那一瞬间我真是笑死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还有很多其他形形色色的妖怪,有不少查不到资料,在这里就不说了。
黄泉之国在电影中,关于黄泉之国是这样描述的:“这里是人们在转世之前稍作休息的地方。
”感觉和《寻梦环游记》中死后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在于亚洲人相信轮回转世。
黄泉之国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张家界武陵源独特的地貌,以及凤凰古城密集的民居,而天头鬼的城堡则从拍摄《英雄》的横店影视城秦王宫中获得了些许灵感。
需要注意的细节大家千万不要错过片尾曲,你会发现很多之前的细节,瞬间都有了含义。
电影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设定,例如:通往黄泉之国的江之电、魔物夜市、魔物松茸、通灵探案……等设定,都真实而奇妙。
对于我而言,这就是看电影最大的乐趣所在,那就是电影能让现实生活中无法发生的事情呈现在你眼前。
片中有几段高能泪目的剧情,为了免于剧透,就请大家看的时候自己体会吧!
去年年底看完《CoCo》之后我大哭了一场:妈的华语电影什么时候能出这种类型的作品啊!
今年看完《镰仓物语》之后,我更悲伤了:日本也有自己的《寻梦环游记》了啊!
妈的华语电影什么时候能有这种类型的作品啊!
雅人叔作为一个天秤座,在挑片品味上还是蛮像水瓶座的。
出生在妖、人共存的镰仓,有一个日俄战争时代的管家婆婆,是作家的同时也是警方的顾问,对自己是不是私生子而充满了怀疑,又像是未经思考般和刚见面的小编辑一见钟情,结为夫妻。
片子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奇妙的色彩。
因为误食了妖怪市场买来的松茸,为了给现实逃避的丈夫传达有人来约稿的好消息,亚纪子摔了一跤后不小心灵魂出了窍,身体被妖怪抢走,不得不前往黄泉,离开人世。
而一直有现实逃避倾向的丈夫终于不再退缩,毅然决然搭乘开往黄泉的江之电,要将妻子带回人世间。
是寻梦环游记?
还是希腊神话?
玩笑归玩笑,其实拿《鎌仓物语》和《寻梦》比,既贴切也不贴切。
因为从故事主线上来说,《鎌仓物语》更多的还是和希腊神话故事的不谋而合——妻子因为意外误入地狱,丈夫披荆斩棘勇闯黄泉救回妻子。
略有不同的是,希腊神话中的俄耳浦斯凭借音乐天才过关斩将,而《鎌仓物语》中的一色正和靠的是作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这和希腊神话中俄耳浦斯的故事实在太相似。
然而,为什么仍旧觉得它是日本版《寻梦》呢?
因为无论是《寻梦》还是《鎌仓物语》,这两部都在”步调轻松聊生死“。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者更具体来说,是孕育武士道文化的幕府曾在地镰仓,“死亡”在他们心中是近乎壮丽的、令人迷恋的。
这种刻画,在《入殓师》《失乐园》中非常典型。
但《鎌仓物语》却像《寻梦环游记》一样,借助神话故事来阐释自己文化中的生死哲学,成功摆脱了过去谈及生死时的那份沉重,用玄幻的方式来解构生与死的意义。
当然片子还有许多的支线故事,同样萌点泪点兼具。
亚纪子每日看到的婆婆,原来已经离世,她为了照顾病重的丈夫,申请变成鬼魂一直等到丈夫善终,最终相互搀扶着踏上开往黄泉的列车;而一色正和的朋友本田因重病离世,因为舍不得妻女,于是申请成为青蛙头妖怪,继续想办法照顾他们,初初看到有另外的男人来照顾他的妻女,生出嫉妒之心,而看到这个人真的有决心给她们二人幸福后,最终又决定放手,安心地继续做一只在公园派发气球的青蛙……
人间的羁绊与不舍啊,既然在生活中已经不能毫无心痛地讲述,那么就用电影微微笑着说吧。
剧情太拖沓?
拜托,哈利波特不也是这么拍的吗?
刚看完电影,打开豆瓣,一水儿评论:前面的剧情太拖沓,好多都毫无意义。
高潮来得太迟。
EXO ME?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把爆米花一些的电影当做爱情动作片来看。
如果第二幕还没有切入正题,就是渣剧情了?
仔细想想,如果不是看过哈利波特的原著,哈利不也是谈恋爱、读书、泡妞,最后才打大boss吗?
那么《鎌仓物语》的叙事顺序不是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差不多吗?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延迟满足“,简单来说就是你是否能将到手的糖留到之后再吃,而不是立即打开。
在我看来,好的电影、小说,甚至游戏都在考验着受众的延迟满足。
每一个小情节都有它的意义,每一个人物都有它必然的作用,而直到临近结局时,这些细小的情节都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为电影的结局蓄力。
说起来抽象,举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所有最初看上去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情节,都在为最后小四动刀子杀人蓄力。
这也是一部出奇挑观众的电影,4小时的时長,几百个出场的任务,无数细小的事件推动着故事的前进,唯有忍住不快进,才能体会到情节的精密与美妙。
所以,仔细拉了一下剧情,我觉得《鎌仓物语》在情节设计和世界观构建上并没有问题。
无论是妖精市集、魔届松茸,还是穷神附体,这一些都不是无意义的拖沓(当然堺雅人就算拖沓,我也愿意多看几眼)。
而一色大师和亚纪子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深度,是顺着情节的推进,在不断强化着的。
我们的镰仓是苏州还是敦煌?
虽然早就去过镰仓,原因却是奔着《海街日记》而去的。
走过了长谷寺,在麻心吃了下午茶,一整天便以看海作为结点。
若是恶俗一些,还要穿着JK制服,在江之电那里假想流川枫的出现。
但是镰仓才不是一个只值得拍照打卡的地方,而在历史文化上,也有着极丰富的内涵和重要地位,甚至也不输京都和奈良。
作為曾經日本幕府政权的发源地,鎌倉更是衍生的武士道文化的地方,而武士道文化也在后世非常深刻影响和塑造了日本的精神和气质。
墨西哥有亡灵节,镰仓有开往黄泉的江之电,我们也有清明节啊。
如果这样一个故事要发生在中国,你觉得会是在哪个城市呢?
朋友说,应该在苏州。
毕竟”清明时节雨纷纷“,讲得就是江南的事儿吧。
而且曾也是金陵城周边的城市,典籍里小鬼的故事应该不会少。
我倒是也有一个答案,在敦煌。
莫高窟里的生与死,沙漠星空下的轮回,应该都不错。
灿烂的文明里,应该也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关于生与死的故事的,不是吗?
妈的,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寻梦环游记》啊!
历史悠久的镰仓,有着不同于大城市的悠闲。
但几千年来,妖怪、幽灵、神明和人共同生活在这里,有着别样的热闹。
发生在镰仓的故事,也就变得特别起来。
在日本,有关鬼怪的奇幻异闻作品,既有着传统传承,又正经历着蓬勃发展。
不管是文学、漫画,还是影视剧的创作及改编——从古典怪谈、传统鬼怪图志,到现代都市传说;从温情趣味小品,到严肃沉重借喻之作——作品的类型和题材都非常丰富。
电影《镰仓物语》改编自漫画,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六零年代的文化古城镰仓,在怀旧的氛围中,展开了一段浪漫、惊险、趣味的冒险。
影片的主人公是推理作家一色正和与亚纪子夫妇。
他们新婚燕尔,刚结束蜜月,返回正和在镰仓的家。
新的夫妻生活伴随着种种考验要开始了。
一色夫妇返家时,沿路经过了诸多的镰仓名胜景点:隔海相望的江之岛、因《灌篮高手》而有着高人气的镰仓高校前站、高德院和坐落其中的镰仓大佛、江之电有轨电车和有着“宝所在近”匾额的净智寺等。
这些镰仓之胜、镰仓之美,展现的是镰仓现实的一面;而当安顿好融入到镰仓特有的生活步调后,镰仓奇妙古怪的另一面便渐渐浮现,进入到一个由想象力营造的世界。
这个妖怪幽灵“横行”的世界,其实并非是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异想天开。
《镰仓物语》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沟通想象与现实、过去和未来,讲述生活与人的故事,讲述爱情的动人与永恒。
亚纪子初入夫家、初到镰仓,婚后的生活有种种“新鲜”和“意外”要面对并去适应,考验着两个人的爱情。
消极的人喜欢把婚姻比作爱情的坟墓,但婚姻本身并不应该受这个过。
考验爱情的是日常的生活,生活建立在琐碎、矛盾的事情之上,除了情感的真诚外,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也是待人接物的持久良方。
亚纪子除了像一般主妇要照顾家庭照顾两人的起居饮食外,还要处理丈夫身为作家以及铁道迷在工作和兴趣上带来的烦恼。
鼓励丈夫写作、应付催稿编剧以及限制丈夫在模型上的购买欲等,尽管有些麻烦,但亚纪子都能应付自如。
两人生活其乐融融。
至于正和是推理作家又兼做警察顾问的部分,除了意外带穷神回家外,主要是为了之后的大冒险而做的铺垫。
至于妖怪和幽灵,它们大部分人畜无害,所以习惯之后也就无甚妨碍了(妖怪和幽灵的故事和作用后面再说)。
唯一让人有点头疼的就是穷神了。
穷神顾名思义是个让人贫穷的衰神,一般人都唯恐避之不及。
不过,亚纪子一点不在意,还是非常友善地对待这位意外之客。
丈夫本来就是个靠写稿赚钱的穷作家,两人的感情基础与金钱无关,而且也没有对金钱和物质生活的贪欲。
只要两人在一起,清贫的生活一样可以非常幸福。
所以穷神其实也是个考验。
至此,婚后的日常生活过得都算顺利,夫妇俩的情感不受琐事影响,更多的互动反而更显甜蜜。
不过,还有两个更加严肃的问题要面对:一个是正和心中的阴影,小时候母亲的古怪行为让他以为母亲在偷情,让他对父母的感情产生怀疑,进而在心中留下了一种对爱情的不确定感;另一个则是人无法避免的死亡问题,爱情能超越生死吗?
只有解除了对两个问题的疑惑,爱情才能真正圆满。
在镰仓出现的妖怪和幽灵,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想象。
幽灵即是死去的人。
人死后,如有特殊情况对阳世仍割舍不下,可以向死神局提出“幽灵申请”,获得“生命能量”后,就能以幽灵的形式留在人世一段时间。
在镰仓这个特别的地方,幽灵甚至可以实体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在影片中,有一位优子夫人为了照顾瘫痪的丈夫在死后仍留人间,并在丈夫死后两人共赴黄泉之国。
虽然是死亡,但没有悲伤没有遗憾,反倒是夫妇俩平淡中显出的拳拳深情让人为之动容。
其实这就是影片所表达的爱情面临死亡问题时的态度,一色夫妇作为主角之后经历的生死奇幻之旅,是更生动的演义和进一步的强调。
另外,比较有趣的是,优子夫妇的扮演者吉行和子与桥爪功,也正是在山田洋次《家族之苦》系列电影中闹离婚的那对老夫妇。
至于妖怪,有的原本也是人。
因为“幽灵申请”太多,导致死神局的“生命能量”不够用,往生者想留人世就得想其他方法。
其中一种就是“魔界转生套餐”,保留生前记忆“转生”成为妖怪(其他方法还有找亲友借阳寿,或者“借尸还魂”等,但这些都牵扯到他人,与无私的初衷略相悖)。
影片中因病早亡的编辑本田,担心妻小而选择了“魔界转生套餐”,默默地守候背后也有满满的辛酸。
所以,外表狰狞、举止粗暴的妖怪,也可能有着自己的故事,隐藏心迹,寂寞于世。
一色夫妇还很年轻,身体也健康,离正常的“分离”还很远。
故事中设置的考验来自于怀有嫉妒之心的妖怪,故意要破坏这段姻缘。
亚纪子灵肉被分离,灵体被带去了黄泉,正和要把她找回来。
去黄泉找人是非常之事,当然需要有所准备。
《镰仓物语》细节丰富,编排缜密,在叙述的过程中屡藏伏笔,为最后的高潮戏服务。
准备之一是亚纪子贪便宜在妖怪夜市里买的魔界松茸,这魔界之物对人有毒,人吃了会灵魂出窍。
这平日里的毒药,到关键时刻反而变成了有用之物,有松茸的这一奇妙效果,正和才能有办法进入黄泉。
另外,因为之前吃过松茸,有了“死亡”经验,正和才能看见死神,对整个事态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帮助。
另一项准备,是亚纪子在整理储藏室时,意外发现的《还魂奇谭》。
这部神秘的天才作家甲泷五四郎的未完成之作,描述了镰仓神奇的一面以及主人公要到黄泉找人的故事。
正和结合自己的经历,发现书中所说之事都是真的,而且去黄泉的正是甲泷五四郎本人。
这坚定了正和找回妻子的信念。
另外,甲泷五四郎也是正和怀疑的母亲外遇对象,找到他,了解真相,也能解开困扰正和的心结。
黄泉之国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样子。
对比镰仓,黄泉之国是个虚幻、想象之地。
放到作品层面说,那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
于是想象力就变得十分重要,它也成为了和妖怪争斗的重要武器。
不过,即便身为作家的正和擅长虚构,但比起本身就是虚构的妖怪,可能还是力有不逮。
关键时刻穷神送给亚纪子的旧碗——神仙的东西也就是“神器”——帮助一色夫妇从黄泉安全回到人间。
正和救妻之事,并非单一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救援。
不仅正和成行也有亚纪子的功劳(松茸、《还魂奇谭》和穷神的碗这三件重要之物都由亚纪子所得),而且除救妻之外正和也解开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心结。
这一趟冒险之旅,是对一色夫妇两个人的考验,也见证了两人爱情的坚贞。
即便在想象的国度,比起想象力,真挚、坚定的爱情才是最重要的。
而生死也不足以让爱变质。
《镰仓物语》以镰仓为背景,营造了一个人神鬼怪共聚的异想世界,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冒险故事。
爱情的伟大、永恒,不只体现在特殊时刻,也蕴藏在日常生活、点点细节之中。
懂爱的人才是真正幸福之人。
首发于个人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看预告的时候我真的很期待这部,就各种神魔鬼怪的故事听上去就很精彩,可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竟然只给了最后30分钟,虽然用想象力对决不是什么新奇的设定,但是不同人眼中不同的黄泉之国真的很有意思,所以有些失望。
主角夫妇我看不出来作家对妻子的爱,最多是喜欢吧,最后的情感表现得很突兀,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他爱她,感受到的只是后悔。
至于天头鬼为什么对女主那么执念,男主和女主为什么能做好几世的夫妻,这两个问题我是没看太懂。
就觉得除了男女主的爱情,其他的都还不错。
啊,想为帅气的安藤樱鼓掌,死神先生的打扮好适合她,最喜欢那件皮大衣。
可能日本人有很深的电车情怀,不断在电影中刷电车的存在感:预告片中就出现的镰仓高校车站;一色老师家一房间的江之电模型;为了破案一行人特意去看江之电各个站点的停靠位置。
脑洞开的最大的要数人过世后要由死神带领着乘坐江之电去往黄泉之国。
那个车站和去往霍格沃茨的几分之几车站有异曲同工之处,电车一开走,轨道也跟着消失了。
真正是尘归尘,土归土。
剧情方面相对弱鸡。
但是有两个细节触动了我:一个是一色老师遇到一位已故的老太太在家门口等着刚刚过世老伴的灵魂,老头十分坦然地和一色老师道别说:从今往后我就是那个世界的人了,内人在那里等了我许久。
即使去往黄泉之国两个人也要携手一起。
当然死神也非常可爱,和人打招呼方式竟然是摘下面具露出骷髅头。
另一个是在黄泉之国的景象可以随着人的想象和看法而变化,并不是固定的,所谓相由心生。
作恶之人眼中的黄泉之国处处险象,为善之人眼中的黄泉之国应该还算宜居,不然一色老师的父母也不会一直定居在那里。
总之不看重剧情的情况下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观。
男主有几个角度很像曹承佑,和服内搭高领衫加中分发型竟然十分好看!
撰文:任性 小雅惠子本文首发于“溯洄”日本的电影是以感情细腻著称的,生活的细微之处也能演绎出圈泪的温馨。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镰仓。
这是个连接阴阳两地的奇幻小镇,在这里人类和妖怪可以共存,死去的亡灵可以继续陪伴在家人的身边。
女主角亚纪子跟随新婚丈夫一色正和居住于此。
亚纪子说:第一次见到老师,就想要跟这个人结婚。
正和说:是啊,我原本是一个独身主义者,在遇到妻子之前。
初见的那一面,是他们彼此生命的转折,从此身份不同、年龄不配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这似乎的一个巧合,然而大反派天头鬼却不小心说出了惊人的真相——他们生生世世都是夫妻,每一世都相爱,每一世都以羸弱的凡人之躯与拆散他们的力量对抗。
对于正和而言,亚纪子不是他的缘分,而是他注定的命运。
所以当亚纪子阳寿未尽而被迫踏上黄泉路时,一色正和不可能放手。
他爱妻子,爱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爱她甜甜的撒娇,爱她听了鬼故事的胆小,爱她犯错的小细节,爱她对贫穷之神的友好善良。
但因为自己的疏忽,妻子失去了肉体,被死神带上通往黄泉的江之电。
一座充满回忆的房子会把人逼疯,哪怕是跨越生死,他也要将妻子带回来。
说到底一色正和的不放手,多少有点自私的成分。
相比之下,妻子亚纪子的“放手”更让我动容。
电影的转折发生在亚纪子误食了魔界松茸,灵魂出窍而身体不翼而飞时。
一个23岁的女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所措,她想到了自己的丈夫。
然而丈夫正忙着作为一个作家最痴迷的事,即使是生死大事,此刻好像在丈夫面前似乎微乎其微。
她不忍心打扰,于是她选择隐瞒,独自一人早出晚归无助地寻找自己的肉体。
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在事业上帮不上丈夫什么,于是她只能放手,让一色正和完成自己喜欢的事。
亚纪子觉得,这是自己能给的最好的爱。
原本以为还能在隐瞒中维持日常生活,然而亚纪子突然得知,是死神擅作主张,用丈夫阳寿的折损来维持自己灵体的完整。
尽管非常留恋人世,非常想和丈夫继续生活,亚纪子,再一次选择放手。
她深情看着沉睡的丈夫,悄悄流下眼泪;她留下一封充满爱意的信,不告而别。
电影中,一色正和穿着睡衣追要去黄泉之国的亚纪子的场景真是让人泪目。
静谧的小路上,传来的却是亚纪子拖着哭腔的笑声,因为她要忍住眼泪,笑着离开,却在见到丈夫的瞬间感情崩塌。
那一晚,静静的小路显得格外孤独。
正和在黄泉找到了亚纪子。
他们在携手赶回人世的轨道上,被天头鬼紧紧追赶。
为了保护爱人,亚纪子说:老师,你走吧,来世我一定会找到你。
她不得不违心地,一字一句地念出:我,一色亚纪子,与天头鬼大人结为夫妻,永世不变,以此为誓。
为了你,永远放弃你。
我爱你,我想和你在一起,可是我更想你好好生活,哪怕最后陪在你身边的人不是我。
所以,在命运的无奈迫使我们放弃之前,请你牢牢握住我的手,好吗?
从小我就爱看书,而且是个杂食的孩子。
家里对我吸引力最大的地方,就是爸爸的书房了。
一长排足足有我身高两三倍的书架,好像有着永远都看不完的书。
不满足于爸妈每天睡前讲的《365夜故事》和皮皮鲁鲁西西之类的童话,我经常会趁他们不在,偷偷跑去书房翻书。
那时候第一次看到了《山海经》绘本。
不太记得到底当时看到了怎样的图画,但那就像一个通往全新世界的门,从此事物不再是眼见到的本来样子,生出了不同的模样。
顺着《山海经》,又去看了《镜花奇缘》、《西游记》、《聊斋志异》…每晚躺在床上入睡前的我,总会从天花板上的斑驳水渍印,生发出无尽的想象。
《山海经》插图上大学时,同寝室的姐妹是个漫画迷,有天她给我推荐了一套漫画,说我一定喜欢。
打开一看,这不就是童年看到的那些可怖又有点可爱的妖怪么?
于是从《百鬼夜行抄》开始,我又迷上了日本妖怪。
从图书馆里借来鸟山石燕和葛饰北斋的画册,在宿舍轮流翻阅。
每个妖怪背后都有一个迷人的传说,比如豆子婆婆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怪,而桥女则是为情投水自尽幻化出的女鬼,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
那时候便开始希望,如果能有一个妖怪与人和平共处的地方,真想去看看啊!
而电影,又给了我再一次做梦的理由。
镰仓,日本三大古都之一。
不同于京都和奈良的传承有序,随着镰仓幕府在1333年被推翻,整个城市也全部毁于兵荒马乱,不仅仅是街道建筑,连书籍记载也全都被烧毁。
但由此,也诞生了一个日本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地方。
各种志怪传奇都能在这里找到存在的理由,因为1333年之前的镰仓,谁都没有见过。
在镰仓,还能找到众多影视漫画的影子。
既有《灌篮高手》中江之电通过的交叉口,也有《海街日记》里四姐妹一起看海的七里滨,还有《倒数第二次恋爱》中男女主角通勤的极乐寺车站。
然而这一次,它又有了不同的风貌,变身为一个幽灵、妖怪与人和平共处的市镇。
你能想象,河童会在你家院子自由自在穿行而过、门口的小馆子还有尖耳朵长鼻子的妖怪邻桌而坐,某些日子的晚上,还能去逛满是稀奇古怪玩意儿的妖怪夜市,而隔壁已经去世的老婆婆、还在集市上同你开口寒暄?
这个像梦一般的地方,就是《鎌仓物语》里奇妙的居心地了。
好想有个这样的后院啊啊啊啊一个有着严重拖延症的推理作家,与小自己20岁的新婚妻子,住在位于镰仓的百年老宅内。
储藏室里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天花板上又住着什么样的神仙鬼怪?
而在夜晚不经意间发现的妖怪集市,又贩卖着什么样意想不到的东西?
在《镰仓物语》里,我发现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镰仓。
街道没变,转角依旧,但是行走其上的人和事却风貌不同,而这就是我从小梦里的妖怪世界呀!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多山面海的国家,从远古洪荒时代开始,人们的生存空间就比较狭小。
白天必须面对野兽环伺、危机四伏的丛林和原野。
而每当夜幕降临,无边无际的黑暗又将人们吞没。
在种种未知中,努力对抗着自然界背后看不见的神秘力量。
而同时,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这些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和解释的现象,就被通通称为——“妖怪”。
13世纪日本就开始出现妖怪画卷《九十九》,而到了18世纪,知名妖怪画师鸟山石燕创作了《画图百鬼夜行》,从此开启了“妖怪热潮”。
到了近代,又出现水木茂、伊藤润二、京极夏彦等漫画、小说家,再次把妖怪变成了流行的大众文化。
日本人是多神论者,信奉万物有灵。
妖怪不仅来源于自然,也可以是人造品,比如桌椅、灯笼、乐器等等,都可以有自己的灵性。
于是各色各样的妖怪也就逐一被创造出来,与人共存于同一时空。
灯笼怪如果说古人还只能从画、书中自己来想象这样一个世界的话,今人如你我,已经可以从影像中实际感知、触摸到那个世界的边界,当大银幕打开、一束追光投射出来,就是梦想成真的时刻。
《镰仓物语》已经造好了这个世界,一个幽灵、妖怪与人和平共处的小镇。
有可能的话,我想去到镰仓那条窄窄的街道,拜访一下那个有着严重拖延症的推理作家,跟他的年轻妻子在后院一起喝喝茶,再偷偷去看看那个秘密的储藏室。
好彩的话,到了夜晚,去看看那个妖怪夜市还开不开,买上一份新鲜的松茸,第二天一早为自己煮个汤。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有人说这是日本版的《寻梦环游记》,确实有点像呢。
共享的轮回宇宙镰仓和我们共享一个生命循环宇宙,所以看起来很有熟悉感,一点也不费力。
把人类妖怪神仙放在一个城市里,人鬼畜合家欢,彼此可见。
死神也不可怕,就是是一个冥界当差的公务员。
神仙也人类化,算很新颖的设定了。
六道轮回被剥夺了残忍性,看着世界都美好了。
看着很好玩,有点西域风。
漫画复古的风格诡奇复古的风格,很有漫画感,为此类电影提供新款滤镜。
一般来说,我国的奇幻电影一般是仙风道骨、或者灿烂宏大、或者暗黑,漫画般轻松热闹的作品很少。
轻松的风格+轻重的设定=合家欢看着不累
藏不住的教化男主最后也克服了“母亲出轨”的阴影,原来母亲的出轨对象是想醉求自由、化身为作家的父亲。
父亲的化身,是最求自己文学梦和完成父母期待的自我割裂。
看起来也很无奈了。
到了男主这里,父亲就很支持他的文学梦,男主大大方方写作,成为了令人尊敬的作家。
在这一段,导演批判了主流社会价值观。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完成父母的期待,更有意义。
编辑朋友死后,变成了青蛙妖怪,却依然放不下自己的家人,万般不舍,暗暗照顾。
穿越救妻,制胜法宝是作家的想象力,和女主的善举,也是很鸡汤了。
我一直觉得日本电影很教化,在于拍电影的他们已经完全是被教化过的产物,自带教人属性。
处处讲究仁义礼智信,墨迹的居然呆又萌感。
网红镰仓江之电《灌篮高手》就是以镰仓为背景拍摄的。
网红江之电多次入境。
还记得10号球衣,还有樱木与晴子的第一次相遇。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也在镰仓的海边有取景,四姐妹在海边,很经典的镜头。
在电影里,江之电是通往黄泉之过的列车,是男主的救妻之路。
黄泉之国之所以这么美,是因为在武陵源+凤凰古城取景呐!
参照中国张家界武陵源和凤凰古城,突出的视效令人震撼。
故事还有一个设定:不停的人看到的黄泉之国是不一样的,观众们看到的这么美,一定很善良。
总之~很可爱的电影。
缺点就是有点墨迹,想展现的东西太多,导致主线太累。
日语里有这样一组四字词形容夫妻关系和睦叫「夫婦円満」ーーふうふえんまん这就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最大感受。
好的爱情就是双方都在同一个频道。
年纪,身份都不重要。
没看电影之前,我一直好奇,导演为什么要选高畑充希这么年轻的演员和堺雅人配对夫妻档。
带着这份好奇我去到影院,整部电影看下来真的超出我的预期。
非常好看。
对于我而言好看的点1:镰仓整个大的环境。
从镜头一开始的大海,神奈川高校站前,远处的江之岛,镰仓大佛,各种绿色围绕里的寺院和小神社都让我非常暖心。
因为去过镰仓无数次了,这次能在国内影院里重温那些去过的景点地对我来说是看这部电影得来的小福利。
重温了一下镰仓的大海。
2:雅人叔和充希妹子在这部剧里的搭配竟然非常的自然且适合。
雅人叔最后挥舞竹剑的样子想起了当年的半泽直树,还是好帅!
充希妹子把妻子的天真无邪,善良。
尊敬又爱慕自己丈夫的形象表现的非常到位。
大大的眼睛里包含着年轻人炙热的情感。
3.安藤樱演的死神真的太可爱了,她在电影里用的口气真的很像为银行办事的社员小弟,全程敬语和挠头发的样子让她把死神的人设演的很有生气。
感觉死神也是出来打工挣钱的,有职业操守。
4,电影里有一位贫穷之神来一色家捣乱的情结。
剧中亚希子心地善良,热情款待了贫穷之神。
老爷爷吃着亚希子为他准备的早餐,感动的说道:800年了,从来没有被好好款待过。
之后作为报答贫穷之神送给亚希子一只碗,而就是这只碗在重要关头帮助了这对夫妻。
看完电影的我也总是想,也许我现在家里也有贫穷之神正在做客。
我也要调整好我的生活计划,放平我的心态,柔软的对待我的周围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不好的事情也会有变好的转机,调节好面对事情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5,最后就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剧情多处的神来之笔都在诉说美好的爱情。
先是放不下老伴向死神申请留在人间的老奶奶,之后是不幸去世但不舍妻女,甘愿化为妖怪留在人间想要照顾一双妻女的的本田先生,以及公司男同事对爱情的真诚,一色父母之间的相互扶持,还有男女主角之间无法阻碍的前世今生的重重姻缘都在叙述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物语。
电影音乐插曲都是交响乐编曲,让这部剧更有奇幻的色彩感。
当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忠于解开了我心里的那份好奇,原来今生男,女主角年龄差距那么大是有人故意想要拆散他们俩,好让他们今生因为年纪差异悬殊而不能成为夫妻。
这样一来从选角,剧情,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等整片故事都是一气呵成。
节奏明快又渲染了一种爱情的美好。
电影里还有很多小的笑点和萌点,你一定会喜欢的。
作者本人最后我也想要找到我的人生拍档,我们可以互相扶持彼此的生活,互相守住我们心里的玻璃花园,以及互相支撑抵御风雨。
美好的心愿相信爱情!
谢谢让这部电影问世的所有演职人员和创作这部电影的每一位。
部分情節銜接不流暢,刪節的九分鐘對影片應當有影響。作為愛情片,愛是什麼呢?愛是陪伴、信念、執著、忍耐,愛是循環和求之不得。作為奇幻片,奇幻部分太淺太直白,少一些曲折和跌宕。人與妖怪、幽靈相處的鐮倉城,很顯然未將空間進行更好的挖掘。奇幻,幻想在於奇崛。
是不是年纪越大,越看不懂日本电影,讲的是两个人的梦?看的我一头雾水,满脸懵逼,豆瓣评分这么高,是不是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出了问题?
想到了寻梦环游记,两个相爱的人,千山万水,阴阳之隔也应该在一起。还有就是日本影视剧中的善良不牵强 不做作 就是真实的善良 而善良终究会有好运
都说日本人对死后的世界描绘的很美好,所以当年的小鬼子都特别不怕死,由这个电影中,可见不虚。这个岛国片里没有帅哥美女,但是有大叔萝莉,而且大叔萝莉配的也毫无违和感。同样是魔幻妖怪题材电影,比前段时间的棒子片“与神同行”那种比较生硬的装B电影还是要好看不少,至少更温暖亲切一些,至于国产捉妖记。。。算了不提也罢。但不得不说影片最后打怪的桥段确实减分了,而且要减不少分。那几个妖怪和凭想象力降妖什么的太扯淡,我都看不下去。除去这些,影片还是很好看的,很温暖,很治愈。而且,影片配乐大赞,就凭这个配乐也值五星了。
真人版的宮崎駿mix尋夢環遊記,前半段有點慢,後半段漸入佳境,非常溫暖治癒,配樂很日系柔軟,畫面充滿想像力,靈界的景致太美了
小朋友看的东西?一星给萌版死神安藤樱,另一星给镰仓的风景。这其实是一部披着奇幻片外衣的英雄救美电影。剧情十分的老土。描述了过多的新婚夫妇的尬生活日常,在奇幻方面拍得十分随便。就像前几年看胡巴那样无趣。#呃,有没有真的拍的很好的奇幻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算一个。哈利波特也算一个吧。#让我有点点感到欣慰的是:日本这个国家除了拍av,家庭伦理和动漫比较好之外,电影水平跟我们国家是一毛一样的。#其实很多爱情电影都在描述我去追求爱情,他们都没有描述另外一个状态,那就是如何生活在爱情或者婚姻当中。
9/16@周浦万达 5分。贫穷之神之钵特别童话。甜爱无敌之王老虎抢亲第N次失败。情少化学,冥界可观。
“这里可是镰仓啊。”好想去相信啊:前世今生、命中注定、自杀会被困住、想象力支撑的黄泉之国、可以分开的灵体和肉体、那么可爱的死神、大部分的夫妻都相爱白头、死后也可以好好照顾家人、可以好好道别。喜欢这种所有在前面遇见的零散的东西都可以全部串起来的感觉。但比起后面的有中心的宏大叙事,更喜欢前面的散化的日常,感觉镰仓在一点点德展现出来。不喜欢把天头鬼完全恶名化,我一直在想啊,如果所谓的反派比正派形象和能力好上一百遍该怎么办?还有作家的想象力可是能炸毁全宇宙的武器,电影里描写的也太让人失望了。
前半部是深夜食堂日式鸡汤,后半部是捉妖记2,有点乱不过还是很开心能在飞机上看到这部新片!
本片的設定真的很有趣,描繪了一個非常奇妙的世界。電影整體的觀感就像《哈利波特》刻畫出了一個魔法世界一樣,本片也展現了一個妖怪和人共同生活的奇妙世界,在結尾進入到黃泉的時候更是把這種奇妙感展現的淋漓盡致。多虧了山崎貴導演對電腦特效的努力鑽研,才能夠不斷的拍出日本人自己的特效大片,雖然日本電影的投資比不過好萊塢和中國,但是他們的製作確實不含糊。本片也是,雖然能看到一些特效瑕疵,不過完成度已經很高了。但是女主的演員實在有點一般,可以想到好幾個換掉她後能提升觀感的女演員,讓新垣結衣、有村架純、松崗茉優、吉岡裡帆來演觀感絕對能再上一個層次。堺雅人其實也是,在這部電影裡的演技實在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甚至也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好在電影本身有不少打動人的地方,關於生生世世的愛戀也埋了不少伏筆。
1.我雅人叔真的太棒辣!种草同款大衣,作家的装扮俨然芳心纵火犯!(对不起脱口而出彩虹屁)看的时候一直在想雅人叔去演秋彦是……?高畑充希也好甜,可爱起来一点都不做作,嗓音真的很少女漫2.最喜欢男主搭电车进黄泉之国那段,配上配乐,仿佛第一次看到哈利去霍格沃茨的时候,突然涌上无言的感动吧,有想象力的世界太美妙了,配乐全片最佳3.其实黄泉之国救人有点失望,男主的想象力有点尬,本来以为会有很厉害的pk呢……前面铺垫太长,后劲不足,但是整体就是简单温馨的奇幻童话,也算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啦。
我觉得人类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就是想象力. 这电影就是真人版的<千与千寻> 很喜欢里面的人物角色,女主角亚纪子演员不算很漂亮,但眼睛大大的很有少女感. 堺雅人表现正常啦.
怀抱着期望在飞机上看了,哎,雅人叔这cp感也太弱了点,奇幻感也没让人惊艳的地方,哎。
白眼翻上天…悔不听朋友repo,导致在影院不停摁手机…原来哪国傻白甜都让人疑心是不是弱智…本来想要求别太高,看个特效就好,这么低的心理建设和堺雅人的颜都压不住对于白烂情节的怒火…剧组是只有30分钟的特效钱才在前面一个半钟胡扯凑时间吗???!
女主好可爱好萌好温柔好善良啊,看着她的笑脸都被治愈了,怪不得贫穷神老爷爷喜欢她。槽点特别多,但是女主真的太可爱了,配乐也好。
漫改,奇幻题材很喜欢,前半部很多日式鸡汤,喜欢雅人大叔。
神奇的镰仓,人妖共存的世界中也能讲出温情治愈感的爱情故事。黄泉之国只是点了一下。
漫画中的天马行空顺理成章的搬到大银幕上成功的例子并不太多,因为二次元没有电影工业系统中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和客观限制。不过《镰仓物语》对氛围和场景的成功渲染或多或少弥补了特效水平上的不足,堺雅人的拿手的喜剧表演也一如既往的深得人心,再加上三浦友和与安腾樱这样的实力派作为保障,《镰仓物语》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无奈的是整体的节奏有失平衡,接近尾声时的部分显得拖沓啰嗦到聊胜于无了。
带有日本电影一贯的温情风格。虽然很多内容并不连贯,男主哭笑生气的表情也很雷同,但是整个电影画面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貌而又友好,还是很值得去看。暑假说不定会去镰仓旅游一下。
原本冲着堤真一,安藤樱,哪怕雅人叔的加盟,都以为这片子不会太差,结果却被喂了一嘴塑料味的屎。廉价的棚拍绿幕,松散的剧本结构,丝毫没有任何百鬼奇谈的诡谲与美感。镜头想象力就和本片女主的演技一样尴尬,如果烂片也能判刑的话,我希望它是无期徒刑。不是那几张熟脸的话,我真的以为自己其实在看捉妖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