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最初是出于对孙菲菲的喜爱,我才在无意间开始看新版《碧血剑》的。
和从前看到经典武侠剧一样,这一次又使我萌生了重温原著的想法。
虽然2003年金庸修改了《碧血剑》,但我还是喜欢老版本的原著。
而张纪中这部剧的情节可谓是把新老版的原著相结合了,比香港00年那个随意篡改的版本强很多。
演员选的还是不错的,窦智孔、黄圣依和孙菲菲出演的承志青青和阿九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无疑,张纪中拍的武侠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总体来说,他的武侠已经成功的成为了一种品牌,他所营造的那种江湖情长那种肝胆侠义的武侠氛围还是足以感染观众的。
“这一夜 世界最后一天 盼望你在我身边 我看见真心变得可怜任眼泪云开聚点依依不舍的临别一眼生生死死都眷恋好想乞求遗憾少一点我的心天可怜见我看见真心变得可怜任眼泪云开聚点依依不舍的临别一眼生生死死都眷恋好想乞求遗憾少一点我的心天可怜见是非谁都不能言爱恨只在一线间分分合合结局由不得人选断了思念问苍天……”全剧终。
耳边却依然萦绕着片尾深情缠绵的旋律。
一曲由窦智孔亲自填词的《是非》,配着剧中那一幕最是伤别离的情境,怎能教人不为那份难了难言的感情而落泪。
这首歌是写袁承志与阿九的。
阿九生在亡国的帝王之家,命运早已安排了她的不幸。
也许袁承志的感情是她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却注定没有结局。
阿九是让我同情心痛的,但更多的却是对她的钦佩。
一直以来,她都是默默的在心底爱着这个与自己的父亲有着血海深仇的袁大哥。
面对冷冰冰的深宫,面对国事的日益衰微,作为公主的她是孤独而悲惨的。
当她与袁承志,青青之间出现了三角的僵局,最左右为难的莫过于袁承志了。
她明白唯有一人离开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阿九经历了一般皇家子女都未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作为金枝玉叶,她又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广阔胸怀。
最终阿九牺牲了自己,成全了袁承志和青青,面对自己深爱的人,这份选择诀别的勇气怎能不令我感动与钦佩。
永远记得独臂的她转身在大漠中的那个侧脸,那种强忍的悲痛与毅然的坚决被孙菲菲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过,在当时那样纷乱的环境中,对亡国公主阿九来说,或许远离尘世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很早以前就读过《碧血剑》的原著。
故事中的女子我是最喜欢夏青青的。
多年来,在我心里青青的形象一直只存在于黑白文字的世界中,而新版剧中黄圣依纯真无邪的演绎,终于赋予了她颜色与鲜活。
一路走来,青青与袁承志的爱是坎坷而不平静的。
在一同经历了万千磨难之后,袁承志起初对青青的那份责任已经自然而然化成了深沉真挚的爱情。
对于喜欢武侠的我来说,一向是向往那种并肩经历曲折与磨难同生共死的感情的。
他与青青从相识到相爱,那份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是他与阿九所没有的,这也正是袁承志最终选择青青的原因之一。
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童话已经在无数武侠中以至于各种小说里重演,而在这部剧中这样的童话被颠覆了。
但这样的颠覆却正是体现出了生活与人性的真实,童话般美好的愿望是好的,但试问现实社会中有几个人能真正保证一生只爱过一个人呢?
无可否认袁承志是爱着阿九的。
但青青在他心中却更深更重。
还记得剧中袁承志对青青说的那句“和你在一起喝茶才是最快乐的”吗?
当青青吃醋难过时,袁承志一再对她说“难道你还不明白我的心吗”,这些都是最好的说明。
而且在青青身中巨毒生命垂危时,袁承志焦急万分流下了伤心的男儿泪,相比之与阿九绝别时脸上无奈不舍的神情,更看得出青青才是他的至爱。
而对于阿九,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罢了,她离开后虽会留下痕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总会被吹的烟消云散的。
《碧血剑》中不得不提的还有五毒教教主何铁手这个人物。
她的出场是令人惊艳的。
萧淑慎饰演的何铁手妩媚可人个性鲜明,人物的塑造可谓是非常成功。
在武侠世界里,无论是《笑傲江湖》中的蓝凤凰还是《碧血剑》中的何铁手,我都是十分喜欢的。
相对于中原人来说,夷家女子的勇敢豪爽与娇媚可爱别有一种魔力,让人不禁神往。
何铁手最后改名为何惕守,改邪归正拜袁承志为师也正是众望所归,事实上她之前在故事中也并非一个完全的反面角色,她是重情重义嫉恶如仇的,和某些所谓的名门正派相比,“邪教妖女”之称也未必名副其实。
所以,善恶爱恨是非就是这样的难解难分。
事实上它们本就是一体,人们越挣扎着想去分辨却往往被是是非非的脉络缠绕的越紧。
因此,这又应了阿九的选择:有时候学会放弃,才是最高尚的美德。
BY XIZI©2007
来找这一版的《碧血剑》是因为在某处看到一个网友自制mv,集合了网友心目中的《倚天屠龙记》的人选,其中张翠山和殷素素用的是黄圣依和窦智孔在《碧血剑》里面的片段。
黄豆两人意想不到的perfect match促使我想要看到更多。
这一版最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像历届港版一样贬青青抬阿九,窦袁承志和黄殷素素,每个单拿出来气场都不够,组合在一起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认真地看了下温仪和金蛇郎君的这段恋爱。
温仪情窦初开,看到了那个众人口中的大恶魔心中柔软的一面,爱上了那个给她摇秋千给她唱小调的男人,春风一度,就此分别。
等了一辈子,等来了金蛇郎君的死讯,痛哭欲绝,从袁承志那里得知金蛇郎君死前说:“寻到宝库的人拿黄金十万两去浙江寻温仪”,知道这个男人已经原谅了她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她,死便也死得安心了。
《还珠格格》里夏雨荷死前说:“爱过,等过,盼过,怨过,失望过,后悔过,最终还要感谢有这么一个人,让她可爱可盼,人生从此不是一口枯井。
”看吧,这就是女人,女人这辈子若是有了爱情这个盼头,这一辈子便最终有了意义。
男人们的童话里有很多,要有金钱要有权势要有很多的美女环绕。
而女人,一辈子都在期待一场飞蛾扑火的恋爱,很爱很爱一个人到为他死的地步,若是这样的爱过和被爱过,那么这一辈子便也值了。
昨天和一个女孩子谈到孩子的问题。
女孩子说:“爱一个人是跟他没有关系的,要孩子的原因只会是因为很爱很爱一个人,是飞蛾扑火般的恋爱,爱到可以为他死,否则的话不会考虑婚姻."多么熟悉的观点,而我现在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绝不会因为爱一个人而死,要好好活下来体味人生,给父母快乐,看着宝宝长大。
到了这个凡事计较得失的阶段,看得太透失去了自我欺骗的快乐,我很可怜吧。
一悲崇祯自缢,阿九断臂。
二悲李岩惨死,空怀一腔热血。
三悲安剑清一箭穿心,各为其主而已,几十年来夫妻反目,妻离子散,其何错之有。
四悲夏雪宜太渣,为报仇将三宝据为己有,何尝不是毁了红药一生。
至于袁承志,是金庸难得的“伟光正”形象,一路升级打怪,结合当时崇祯、大顺、后金的背景,看起来非常有意思。
不过,四悲的配角更出彩。
整部剧看下来,最难受的是崇祯自杀那两集,非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命。
是人都有缺点,你在天启万历之后上位也未必能辨忠奸。
加之内忧外患同起,但少一方都未必亡国,况且内忧也不是他的错,内忧因前几任而起,百姓还没给改正的机会,而外患的起因与他关系就更少了。
而且崇祯也非不理朝政,反而很勤奋,熬夜都几宿几宿的看改奏折。
看到最后,“文臣误我”大概也算是变相的承认错误。
勤勉一生,为国一生,也未能救国,这种无力回天的感觉是真难受。
再说说青青,说实话不太喜欢,仔细想想她也就比其他几个女生早一步认识袁,袁大概也算是对她有好感。
但就这样我后面看到那些骂啊九绿茶的我是真难受。
人 几天之内经历灭国失母失父,从公主跌倒重度残疾。
是个人都很容易想不开,心里就只有一个依靠,袁。
这时候袁算是陪她帮她做些事吧,也是防止9想不开做傻事,但青青就不行,就完全不信任袁,有一种你把她救活就行了,管她心里有多难受的感觉一样。
反正她想不开是她的事,跟我没关系。
然后还要闹别扭,还直接出走,被几个爷爷抓到又立马提起袁,就好像知道我走了袁必来找我,我提袁一来吓他们二来用计拖延,我这样看反而觉得青青绿茶。
加之观众知道的是结果和袁喜欢的人,倘若袁对青青没有喜欢的意思,倘若9不是崇祯的女儿,倘若袁最后和其他女生在一起。
很难说青青上面的行为不绿茶。
有一点点中后期周芷若那意思
这版武打动作真的是拳拳到肉,武侠精神气息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开头讲袁崇焕保家卫国,以身殉道,惩奸除恶;片尾袁承志传达给七省武林和金蛇营的也是不伤百姓,惩奸除恶;最后守墓者也是说要代代要为袁崇焕守墓,让忠骨永远有陪伴。
近年来纯武侠的剧真的越来越少了,而且这样精彩的动作戏也真的很少有了,武侠中部分历史展现有这样的也很少了我想不火的原因可能是男主相对不是那么出名,但他的仪态以及动作都很好
(10)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接下去就是一场唯美浪漫的秋千重逢:静谧之夜,清风徐来,温仪悄悄走在美不胜收的花园之中,眉宇之间尽是相思色——雪宜离开她已有三月,至今音讯全无,他有没有想念她,会不会回来找她?
相思似海深,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温仪柔肠百结,纤纤素手拿着金蛇锥,坐在秋千架上轻轻地荡着。
忽然,她好像感觉到什么似的,四处张望,略微沉吟后她就明白了,俏脸原有的愁容一扫而光,她从秋千架上站起来,欢声道:“雪宜,你回来了!
”
夏雪宜从天而降,倒挂在秋千上。
姿势飘逸美妙,恍若神话中飞天王子,他俊颜朝温仪,嘴角含着温柔的笑容,秋千架上,两人四目脉脉相对,柔情蜜意在温暖夜空中缓缓流转……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此情此景,莫说是温仪,即使我们这些置身事外的观众,也只愿这一刻天荒地老,永远这样两情相悦,轻舞飞扬中守住浓情。
闺阁之中,温仪送给夏雪宜刻上自己名字的小金钗,夏雪宜知道这是心上人送给他的定情物,望着金钗,他心情激荡,柔声问:“我若是不回来,你的心思岂不是白费了。
”温仪的回答是毫无保留的倾心与信任:“我知道,你说过的话一定算数。
”佳人信任让夏雪宜无比感动,也有些歉意:“我说要去找宝藏,宝藏没找到。
”温仪笑得温柔纯真:“那算什么,我才不在乎什么大宝藏呢。
只要你能回来,就好了。
”这后一句话,说的低回婉转,柔情似水,多少爱意尽在温柔的凝眸间,夏雪宜深情地说:“从此以后我带你四海为家逍遥快活,去过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你愿意吗?
”温仪羞涩地说:“你说怎样,就怎样。
”轻轻道来,却是诚挚无比,夏雪宜脸露笑容,但觉此情此景,恍然如梦,人生最大的幸福美满莫过于此。
也许是幸福来得太快,夏雪宜犹恐自己在梦中,他伸出手想触碰一下心上人的脸颊,又不敢,是怕唐突了佳人,也怕一碰,这梦就会破了。
他极力克制,收回手,轻声叮咛道:“天色不早了,你早点歇息,明日我再来。
”转身欲走,不敢再多看她一眼,怕看了就无法离开。
温仪纤手拉住了他,轻柔,似是胆怯,一声细细的“嗯”,有如蚊呐,却似拿出了毕生的勇气。
夏雪宜蓦然回首,眸底含着深深的爱意,还有一丝不敢相信,但见温仪倩眸低垂,俏脸生晕,情生意动尽在不言中,让他明白并非在梦中,他反手握住温仪的手,深邃如海的双眸柔情无限,慢慢他抚上她的脸,在她额头印下包含了无限珍惜爱意的一吻。
情到浓时,满室旖旎春光,自此许下来世今生……下一章: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1)悲剧拉开帷幕:人心险恶若鬼域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9)如何帮人化解心结?
(8)执手相看深情眸,盈盈一笑定终生
夏雪宜说要到外面走走,两人便一块走到瀑布面前:青山绿水,山花浪漫,潭清石现,双叠瀑布如同白练般地从崖顶倾泻而下,瀑布岩石上站着的一对璧人,男的丰神俊朗,女的温婉美丽,真是一幅绝美的山水人物画卷。
由于大伤初愈,夏雪宜身上尤有虚汗,他擦擦温仪递给他的红丝巾后还给她,发自内心地说:“还真没想到我还能活着走出那个山洞,昨天晚上多亏了你”——是啊,如果不是佳人在旁照顾让他心里温暖有了活下去的强烈欲望,如果不是担心她不能下山会活活饿死,他受得这么重的伤,又怎能熬得下去呢?
本来冷月对身受重伤的夏雪宜,仅过一夜就飞速痊愈的剧情不解(小说中的夏雪宜重伤数日,差点死掉),心想编剧是不是错过了一个煽情的桥段?
再说夏雪宜 “昨天晚上多亏了你”这句台词改为“这几天多亏了你”并不影响什么,但冷月很快就明白了,编剧这样写是给小说修补BUG,试想,如果夏雪宜像小说那样养了数日伤,不会武功的温仪就算没有活活饿死,也会饿得皮包骨头,哪会有精力去照顾夏雪宜呢?
闲话休说,在温仪关心的询问之下,夏雪宜说出隐藏在他内心深处十多年的最难解的心结——导致他夜夜噩梦的真正原因,他对温仪说:“害死我家人的,正是我自己!
”他说:“假如不是我缠着姐姐买弹弓,假如我答应她第二天再去买,那么这一切的一切,就都不会发生了。
”他说:“假如不是因为我……”依然是平静的话语,平静的面容,可是正因为这平静,才更能觉他内心深处的悔恨与痛楚的深刻,叫人看了恨不得伸手替他把这些伤痛悔恨轻轻抹去——情感内敛的人与情感外向的表达方式不同,没有显露于外表的伤痛才是最深的伤痛。
正当夏雪宜陷于自伤与愧疚之中时,温仪打断了夏雪宜的自责,她心疼地说:“你真傻!
”夏雪宜缓缓转过头来,有些惊讶的看着她。
温仪美丽的脸庞显得那么认真:“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假如’?一个小孩子玩弹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要姐姐买弹弓没有错,姐姐出门给你买弹弓也没有错。
错的是我……是我六叔,他不应该见到你姐姐就心生邪念,做出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她讲了狼和小羊的故事给他听,告诉他:“其实小羊没有错,全怪那只凶残的狼。
”在她温柔的声音中,那个困扰了夏雪宜十多年的噩梦终于远离而去。
他如释重负,悠悠说:“也许这就是老天爷的安排,让你来到这儿开解我,为我解开这个心结。
”他这才明白,原来能让他解脱的并不是把所有伤害过他的人全部杀掉,他所希望的仅仅只是有一个人能坚定的告诉他:“那不是你的错!
” 温仪劝他不要再杀人了,当她说到“你又杀了这么多人,你的家人九泉有知也会瞑目了”,夏雪宜闭上了眼睛,是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还是怀念死去的亲人?
我想,两者都有。
他对温仪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此罢手不杀了。
”脸上露出阴霾散去后的真心笑容。
有些观众说夏雪宜这么容易化开心结这么容易放弃血海深仇不合情理,冷月却觉得这些情节编得极为自然。
因为夏雪宜早就将奸他亲姐灭他满门的温方禄大卸八块,他向温家人十倍报仇只是株连,只是发泄自己郁积十多年一直无法化开的刻骨仇恨,只是为了让他不再噩梦缠身,但他发现无休止的血腥杀戮不能让他逃离可怕的噩梦,相反杀的人越多,梦中的情景就越清醒,他就越痛苦,这种十倍复仇方式再延续下去,就算他真正杀死了五十人,奸淫十人,也不一定能够活下去。
正当他痛苦得几乎要发狂之时,温仪出现在他面前,她的出现让他明白除了复仇自己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爱”,真爱令他重生。
常言道,“心病还须心药医”,倘若站在夏雪宜身边的人不是他深爱的温仪,而是别的他不重视的人,就算那个人用同样的话甚至更好的话来劝导他,也会毫无效果,因为夏雪宜患了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即使最高明的心理医生,如果无法让他心中充满了温柔的爱情,也很难让他从仇恨中真正摆脱出来,能让他这位心狠手辣的复仇撒旦主动放弃仇恨,唯有他的心上人,温仪的爱是世上唯一能解救夏雪宜的“心药”。
听到夏雪宜放弃复仇,温仪开心的叫道:“真的?
那真是太谢谢你了。
”走过去伸手要拉他,可能是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让她觉得害羞,和上次一样,温仪刚与他拉手又放开了,羞涩地垂下头,怯怯地站在他身边,这次夏雪宜没有像洞中那样若有所失,而是主动握住温仪的手,他深情的说:“其实我要谢谢你。
” 夏雪宜告诉温仪自己要去寻找一个宝藏:“等我寻到了这个宝藏后,我就会来找你。
”温仪欣喜的问道:“你真的会来找我吗?
”夏雪宜温柔中又带有几分期待:“到那时你见不见我?
”对待真心爱上的人儿呵,即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金蛇郎君,也流露出小儿女般情怀,面对心爱女孩尚未完全明了的情感,他生怕遭到拒绝,所以小心翼翼的询问。
温仪羞涩的点点头,轻不可闻的“嗯”了一声……得到佳人心许,夏雪宜心意激荡,拿出一只金蛇锥,放在温仪的手中,把她的手和金蛇锥一起握在自己掌中——他的态度就像是握住价值连城的珍宝般珍而重之——温仪明白,他送定情物给她了,她心里甜丝丝的,两人双眸脉脉相对,彼此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
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0)与你的重逢让我如此惊艳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8)一往而深情根种
毒龙洞,是何红药悲剧人生的起点。
毒龙洞,不是夏雪宜悲剧人生的起点,表面还是他的福地,其实同样是他的悲地,它是造成夏雪宜走向人生深渊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夏雪宜的武功机智,就算没在毒龙洞中获得金蛇剑,相信亦可以在别的地方获得称手兵器,哪怕那兵器是他偷来的,也比用这种方式获得要好得多,他不会因此欠下何红药一生的情债,不会最终命丧华山绝顶无名洞。
总而言之,毒龙洞,对于夏雪宜与何红药两人都是悲剧之地。
当然,那时两人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其实何红药猜得出在毒龙洞中会发生什么事,因为她知道毒龙洞有成千成万条鹤顶毒蛇,进洞之人只要身上有一处蛇药不抹到,给鹤顶蛇咬上一口,必死无疑,须得全身擦蛇药,所以她有献身给夏雪宜的准备,但夏雪宜一点都不知道,他没有对何红药心动,让他心动的是那把金蛇剑,那时他心里可能谋算着带走那把宝剑后如何躲避何的追踪。
一个为情,一个为利,何红药带着情郎夏雪宜去毒龙洞。
进洞之前,两位年轻男女脱掉衣服,互抹蛇药,一个芳心暗许,一个血气方刚,还能有什么好事做得出来?
就这样,何红药胡里胡涂的把身子交了给夏雪宜。
何红药的名字隐含的意义就在这里显露无疑——古代男女交往,以红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
何红药与夏雪宜巫山云雨,于她而言是结情,是付出至真至爱,是托付终生,于夏而言却是惜别,是逢场作戏,是一夜露水。
如果夏雪宜没有和何红药在毒龙洞中发生那种事并且没有遇到温仪,看在救命之恩的份上,看在他没什么朋友也十分孤独的份上,夏雪宜报完仇并且在没死的情况下,还有一点到云南找何红药的可能性,发生了毒龙洞那一幕,变得永无可能。
须知夏雪宜不是因为心动而与何红药发生关系,纯粹是男人的生理冲动才让他做出这种事情来(可以理解,世间真正的柳下惠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没有金蛇剑,他也不会再回来找她了,他以什么面目来见她,情人?
他根本就不想当她的情人。
炮友,好像何红药不是当炮友的那种女人,如果他来了,她百般纠缠他,要他娶她为妻,他压根儿就不爱她,怎么办?
只有远远躲开了。
何红药是位摆夷族女子,美丽热情,行为开放,“我们夷家女子,本来没你们汉人这许多臭规矩。
”这是何红药的原话,可知少数民族风俗与汉民族有很大差异,何红药把自己贞操交给夏雪宜视为她对爱情的最大奉献,视为系住她的夏郎一颗心的最好行为,所以她以为夏雪宜也是这么想的,认为夏雪宜看在她无私付出身心的情况下,心里一定非常感动,自此将她放在心上,报仇以后会回来看她,娶她为妻(别说古代少数民族女子,就算当代女性,不也有不少女子想凭着自己身体留住情郎吗?
)
何红药根本就不了解夏雪宜,她不知道夏雪宜是位接受十多年汉族传统教育的男人,他表面上似是放浪不羁,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要遵循传统美德——他的亲姐姐便是因为惨遭强盗凌辱而亡并因此导致他全家人被杀,所以他认为的女子的贞节是值得她本人与她全家人用生命保护的东西,他不会看上任何轻易付出自己身体的女人。
他崇尚的是传统汉族女子的美丽、婉约、坚贞与善良(就像他的姐姐一样),他饱经沧桑的心灵需要一位温柔如水的女子来抚平他内心的伤痕,而不是像何红药这种向他火辣示爱的异族少女,故而何红药在身体上的无私奉献在他眼中成为轻佻的象征,是夷家女子不重视贞洁的表现,这么开放的女人他怎会放在心上?
何红药不献身给她,他还会把她当成救命恩人,当成普通朋友,一旦发生了这种关系,何红药在他心中整个儿就掉了价,连普通朋友都当不成了。
既然夏雪宜知道今生他不想再见何红药,那以后做什么事情他也就全都不在乎了——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当着何红药的面把五毒三宝全都卷走,对于他而言,拿走一把金蛇剑是拿,把五毒三宝全都卷走也是拿,反正他不会再回来了。
上一章: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7)刺荆打情郎
二十年后终于读懂了这个故事. 金庸在五六年写第二本武侠时,"侠"就开始走向死亡, 他留给世人膜拜的"侠"无非一张画皮. 碧血剑中,绝世高手袁承志处处碰壁,被李闯这个乌合之众头子一撸到底.至情至性的金蛇郎君惨死,忧国忧民的李岩公子惨死.念兹在兹的九公主断臂天涯,一切宏大想象烟消云散,袁承志只能回归到夏青青一地鸡毛的平凡温柔。
不管后来金庸的武侠如何波澜壮大, 质朴的郭靖,深情的杨过,豪迈的萧峰……又如何?
亿万人春梦中瑰丽无匹的侠者,用现实的解剖刀切开,里面都是一个韦小宝。
不妨说袁承志是侠客们披上霓裳前的素面朝天,而韦小宝是侠客们褪去矫饰后的真情告白。
相对后面更有名的寓言类叙事, 我喜欢<碧血剑>,兜头冰水浇来的现实主义,只有很年轻很天真的作者, 才有笔力慨然直面。
说到这部电视剧,张纪中干得不赖,把银子砸对了地方。
金蛇郎君向往个人幸福, 现实却凄风苦雨,尔虞我诈;袁承志向往国泰民安, 现实却空旷苍凉,魍魉横行。
冷峭的现实生活, 是金庸理想主义武侠梦的里世界. 三足鼎立的政治家皇太极、崇祯、李自成各有各渣,几对爱侣夏温、夏何、袁夏、焦罗、安崔等等也各有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武打出彩,每当袁承志使出金蛇招式时,那故人蕴藏的缠绵绝恋, 无需台词就能让观者动容。
不过张纪中没有胆子解构原著。
而《碧血剑》过于传统过于写实, 只有提炼出金庸的初意,对侠的否定,才有可能扭转可读性垫底的局面,成为在其他金剧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金蛇郎君以为自己武功高强,重财宝而轻别离,落得悔甚恨甚,袁承志自命狭义,重天下而轻别离,最后泛舟海外。
武功越高,在现实这堵墙上撞得越狠。
金蛇郎君囿于家事,袁承志囿于国事,境界不一,结局必然, 最终都得饮下现实这杯千红一窟——倏忽的圣徒侠者,永远的泯然众人。
金庸落笔时可以逃避,后人翻拍时却不妨把结构理理。
金蛇郎君夏雪宜是典型的天蝎座男子,天蝎男是个极端主义者,这种人不是个天使,就是个恶魔,但是他绝不会是中庸者。
在爱情上,当他张开自己,他会完全、彻底地给予——情感、灵魂和身躯,夏无疑是这种人,更何况他身负血海深仇的天蝎男,其爱与恨比一般的浪子要强烈,要极端。
他对温仪至情至性与对何红药的绝情绝义,无不显示出天蝎男的某些独特个性。
那年,他将温仪掳到山洞中,本来想要将她卖到青楼里狠狠地羞辱报复温家的,可他意外地发现,在温家这个无恶不作的强盗窝中,竟会出现这么一位这样特别的美丽少女,她外表柔弱,内心坚韧无比,而在拥有坚强内在的同时,她的眼睛映现的是真实的善良,无一分的伪饰和狡黠,温仪带着与生俱来的纯良,是怎样的淤泥也染不上色的洁白——在他眼中,她就是水中那朵含苞欲放的睡莲,是林中的那朵洁白如玉的百合花,他怎么忍心伤害她呢?
当他们在山洞中渐渐知心,这位美丽少女瞬间里没有杂质的关切眼神,点燃筋疲力尽的他新的力量,令他深深的爱上了她。
之前的夏雪宜是位不择手段的复仇撒旦,他惊才绝艳,他心机深沉,他相貌如玉,他潇洒出尘,他倔强高傲,他偏激毒辣,他邪恶负心,他是山上那朵充满着邪魅力量的怒放罂粟,他是林中那条冰冷狠毒扭曲的金色毒蛇,像他这样的人,怎会爱上如莲花般高洁如百合般清纯的温仪?
其实读者只要认真阅读小说,就会发现,夏雪宜在对仇人极度的恨中,正好证明他对亲人有着最充沛的爱(倘若不是他对家人有着深切的爱,复仇的火焰不会燃烧得这样长久而炽烈。
)在偏激毒辣的外表中,其实有一颗赤子之心,只是一般人无法轻易看得见,就凭着他对亲人的爱,凭着他心中那抹未抿的童真,也能让这朵山上怒放的罂粟爱上了水中那朵洁白的睡莲,火艳艳的邪红向往着清亮亮的纯白,让这条扭曲的毒蛇恋上了山野中那朵美丽的百合花,怀着最温柔的眷恋之情在百合花下面守护着一生的至爱,他就这样爱上温仪了,爱得不顾一切,爱得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
为了她,他放弃仇恨,为了她,他呆在虎狼之地温家,为了她,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候,他向她绽开一抹安慰的浅笑,跟她说他不后悔,为了她,他心甘情愿忍受何红药无情鞭挞,即使被打得全身没一块好肉也坚决不吐露她的半点信息。
十八年以后,由温仪的口中讲出,依然是催人泪下的感动。
“得宝之人,务请赴浙江衢州石梁,寻访女子温仪,赠以黄金十万两”。
“此时纵聚天下珍宝,亦焉得以易半日聚首?
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
”生命的尽头,他依然念着她,想着她,嘴中咬着她的金钗,天下的奇珍抵不过半日的欢聚。
他没有记着,手脚筋断、武功尽失的痛苦,他只是记得,她,一个天真而柔弱的女子,挡在他身前,同生共死的绝决誓言。
很多人说夏雪宜爱情上背叛何红药,冷月却认为,夏对何根本谈不上感情“背叛”,如果一定要说“背叛”二字,夏也只是背叛“信诺”(夏曾对何说要归还五毒教三宝),而不是背叛爱情。
夏雪宜从来就没有爱过何红药,何红药在毒龙洞对他的大胆献身,对于他而言不过是野合,是他意外的一次收获,何红药的付出太过轻率,没有矜持,没有坚守,没有原则,在他眼中她只不过是他一次不需要负责也不需要花心思的艳情,事过之后就两相忘怀,他绝不会为这种女子回头。
冷月曾在书上看到某位作家说过,男人在性上基本不讲感情,除非他遇上让他心动的女子。
这也证明夏雪宜在面对何红药,甚至和她有过一腿后时依然不觉得这是个错误,认为只是简单的逢场作戏,怨只怨夏雪宜太过任性自我,错看了女人的嫉妒心与报复心,从而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夏雪宜的生命中只有三种人,那就是爱人、仇人与路人。
他已逝的亲人、他最爱的温仪属于他的“爱人”,他对家人重情重义,对情人满腹柔情,至死不渝;温家中无恶不作的男人属于他的“仇人”,他对仇人不择手段,凶残毒辣,至于其它的人,在他眼中全都是无关紧要的路人,他对路人全凭意气行事,有时他会凭着内心未泯的善良,善待路人,如他行侠仗义相救焦公礼,他有时也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逢场作戏,当个忘恩负义的禽兽,比如对待何红药。
可悲吧,痴情的何红药只怕做梦也想不到,她的存在对于情郎而言不过是生命中的路人。
哪怕他与她曾经有过那种关系,在他眼中她依然是个漠不关心的路人,她好与罢,坏也罢,美也罢,丑也罢,都与他无关。
早期那位心地善良,热情开朗的夷家美貌少女何红药,在夏雪宜眼中倘且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个体,何况后面那位举起刺荆毒打他满脸伤痕的何红药,在他眼中更是丑恶不堪,毒辣狠绝。
倘若在两年前他曾经看到何红药的美好一面而主动赠画给她的话,现在他再也看不到这个女人的一丝美好,面前这样一位偏执、激烈、狠毒、疯狂的女人,已成为他最痛恨的人。
其实大家都可以看出来,何红药与夏雪宜在性格上有着极其相似的东西,他们天性都不坏,却被仇恨扭曲不成样子,如果不是因为那场惨绝人寰的灭门惨剧,夏雪宜绝对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他偏偏就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虽然这全都是他自己要做的,没有任何人在背后拿着刀枪逼他去复仇——而且是这样变本加厉的复仇,他手段毒辣,杀人如麻,累及无辜(比如温家那两个被卖到妓院的嫂嫂的确是无辜),可在潜意识中他并不喜欢现在的他,只是以他的高傲,他又不可能会恨着自己,却可以仇恨同他一样的人。
他从不与其它“恶人”同流合污,便是因为他厌恶现在的生活,他所渴望的是惨剧发生之前,一家人平凡温暖的日子,只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他不爱何红药,确实不因她长得是美还是丑,而是何早期的轻易献身让她在他面前完全掉了身价,后期何的偏激恶毒又是他所深深痛恨的,面对何红药,他就像面对自己体内的那个毒瘤,只有温仪这样清洁善良的女孩才是他唯一的止痛良药,她或许让他想起自己美丽温柔的姐姐,想到过去的生活,想与她一起重新做回他本应成为的人。
所以,温仪对于他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他的心上人,是他能够重归童年时代获得温馨家庭的一种“爱”的信仰——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也无法放弃的最温柔最炽热最深沉的爱,何红药根本就不了解夏雪宜,不明白“爱”对于夏雪宜有多么的重要,不明白爱已经成为他唯一有力的救赎力量。
她想要杀死温仪,想让温仪毁容,这不是破坏他内心最美好的一切吗?
他焉能不与她争锋相对?
他可以不要自己的性命,却绝不能让何红药伤害他最爱的女人,所以人生的最后关头,他还在为温仪着想,本来依他的坚忍个性,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不会轻易选择自杀的,如果没有何红药,就算他武功尽失,双足被打折,就算温家除了温仪其它的人全都是他的仇人,他爬也会爬着去找温仪(以夏的智商,就算他武功尽失也不怕温家五老),可现在他再也无法保护心上人了,因怕何红药跟踪他,找到温仪后对她痛下毒手,夏雪宜宁愿选择自杀。
夏雪宜在惨遭何红药刺荆拷打仍不肯吐露出温仪的姓名,他至死都紧紧地咬着温仪送给他的金钗,就凭这份感动天地的真爱,相信绝大部分读者都能原谅金蛇对何红药的绝情与凉薄。
冷月曾在自己某篇小说中写道:一个男人一生中可能会谈无数次恋爱,拥有无数个女人,但他内心深处最炽热、最疯狂、最执着、最深沉、最刻骨铭心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当那次爱来了,他会不顾一切,所以一个女人如果能得到男人的那次真爱,一定要珍惜,因为他一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问题是又有哪个女人知道,身边的男人给她的爱是不是他唯一的那一次真爱?
当然,冷月在感动夏对温的深情后,依然想说几句话:夏雪宜这种男人像火又像冰,如果你是位妙龄少女,你最好远远地欣赏他,千万不可靠近他,须知夏雪宜的专情,只能给他心爱的女人,而温仪只有一个,更多的,还是何红药们,穿着百褶裙的夷家女子,她的万种风情或许可以迷倒很多男人,她的痴心或许可以感动更多男人,到头来,还是所托非人。
总之,夏雪宜是位爱起来能死,冷起来能绝的男人,他的姓名与外号无不显示其极度矛盾的个性,夏雪宜这三个字,本身就是冰火两重天的况味。
金蛇郎君的名号,也有一种矛盾的妖异。
蛇是一种冷血而阴沉的动物,郎君偏又透着多情浪漫的意味。
夏雪宜就像一朵罂粟花,带来毁灭极端的魅惑,他一生的风华与光芒,都是从矛盾中激发的美丽,你看书里面那些人。
当年和他打过交道的人,有谁不是这样?
温仪带着女儿在温家忍辱负重,为他等待一生,何红药恨他入骨,最终还是无法忘情。
爱者至爱,恶者至恶,夏雪宜是真正的笑骂任由人,万丈红尘我自行。
(完)
很张纪中的武大特效,各种灯光、强风和淹死,配音实在有点尴尬,可能很多演员的原音会让人出戏或者根本就背不下台词,剧里有很多那个年代比较有名的明星,现在都已经淹没在红尘中了。
焦恩俊演金蛇郎君还算靠谱。。。
那个阿九烦死了,到底走不走啊?反反复复的,每次都是说要走了,然而又回来,又放一段很悲情的bgm,说自己这次走了再也不回来了,男主也一副很悲伤的样子,结果没过几天又见面,又重复一遍告别步骤。纯纯是找不到戏来加了,水时长。其他倒是还比较还原原著,打戏很好,选角也挺贴的,特别是何铁手和青青,可惜她俩的感情线没了。袁青感情线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不知道的还以为阿九是女主。偏偏袁九线也很尬,不晓得在莫名其妙地深情什么。把男主一个专情的小伙子改成个三心二意,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滥情的恶臭男。
看美女
这版的阿九简直完美
对这部碧血剑极无好感。。。所以连小说也没看。。。
个人一直觉得《碧血剑》和《书剑恩仇录》是金庸最无聊的两本书,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这两书相似的男主——虽然出道即巅峰、武功才智卓绝,但实则优柔寡断、迂腐不堪,注定难成大事,同时在感情上也是摇摆不定、见异思迁,差不多算是渣男了。《碧血剑》有两对关键人物:夏雪宜和袁承志、袁崇焕和李岩,而这四个人中,除了袁承志,其他三个人的塑造都相当成功,尤其是李岩之死,小时候看书就给我看哭一次,十多年后看剧居然又差点看哭。那句“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真是太悲情了。无论原著还是改编剧,《碧血剑》最吸引我的一直都不是江湖上的恩怨情仇,而是明末乱世那段历史。小时候我基本只从其中看到了国仇家恨,而如今再看这些剧情,愈发理解所谓的“天命难违”。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多半没好下场,像主角那样归隐山林才是最明智的吧。
袁承志不愧是金庸笔下最没有存在感的男猪脚啊。明面上是袁承志的故事,实际上是袁崇焕&amp;夏雪宜后传。温青也不愧是金庸笔下最讨人厌的女猪脚,除了一条敢爱敢恨或者说任性妄为也没有别的特点了。
焦恩俊的古装真好看,剧情却是看过的版本中最一般的
明和清的距离
窦智孔的袁承志演的不错...
再看把所有温青青的戏份全跳了,看着就烦。如此没有主意的男主和如此招人烦的女主简直了。所有女配都比她强。
额。。。实在看了十几集就看不下去了
算是一次不错的改编。
情节还原度不错,打戏也很好看,就是这审美太差了,轮廓打光生硬诡异,鼓风机使劲吹,以及九十年代mv式的插曲实在是太low了……
Mark
都说碧血剑实际上是讲金蛇郎君的故事,不过这版的袁承志挺好。
真的是很热血的一部金庸剧,教科书般武打场面,重温依然感动
真的看不下去
碧血剑的故事在金庸众多作品里并不出彩,但电视剧里的阿九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