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复述下故事吧,男一是个不通情理也就是情商很低的警察,有个好搭档要升职走了,此时有一个墙壁藏干尸的案子发生,加上小可爱的女法医一起破案的故事。
案子源于1961年一个即将被关闭的女子疗养所。
与表哥相爱的女主被父亲发现,送到了疗养院,被狠心的护士虐待,被室友背叛,准备逃跑的时候被抓回,变态的医生给她流产的同时做了绝育。
真的变态。。。。。。
女主被禁闭期间疗养院关闭,她虽然和表哥复合,但是生不了孩子注定分手,女主算是报复伤害她的人,把护士,室友,律师干掉,然后把护士伪装成她自己,而她用自己本来的身份远遁到西班牙,直到案件爆发。
不得不说里面警察都很靠谱,很快梳理出来所有的线索,包括搭档发现自己邻居女孩子也被绝育,男主也猜到了凶手其实是女主。
因为片子是丹麦语?
所以全程看字幕,人名基本都没记住,故事是好故事,节奏很好,人物性格鲜明。
最有意思的是男主最后居然情商回归了。
懸案密码系列电影,大推!
这一系列的电影,我一气呵成的看完,剧情不令人乏味,办案中带着点幽默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在哪个国家,女人地位似乎总是低人一等,种族歧视也一直都存在着,不同情被做成木乃伊的被害人,他们是被害人同时也是加害人!
由一个陈年案件牵扯出现今女人被秘密种族绝育,坏人以做好事的名义做着无人道的事,种族绝育,拨夺女人成为母亲的权利,若没有人一直无畏困难不放弃的追查着,不知还会有多少女人受害
《悬案密码》是丹麦的一套悬疑系列电影,2013年到2018年五年里出品了四部。
这个系列品质非常稳定,即使和好莱坞同类型影片相比,也属中上之作,四部鲤鱼都给7+的评分。
在内地属于严重被忽视的一个系列,豆瓣标注看过的人数基本只在千人左右,对于惊悚片爱好者和推理迷来说,这个系列有着非常高的可看性,强烈推荐给大家。
13年系列的第一部《笼中女人》出来时,并没有太引起我的注意。
一部电影的名字真的太重要了,我最初对这个名字的印象,就是一部描写变态奇案的B级片。
第二部名字也不咋地《野鸡杀手》,我也没开始看。
第三部《信仰的阴谋》发行以后我才对这个系列关注起来。
首先我发现这个系列在IMDB的评分非常稳定,三部都得到了7+的评分。
欧美观众对于这种类型片是比较挑剔的,IMDB除了被印度咖和土耳其奥斯曼水军攻陷了以外,其他国家出品电影的评分相对还是比较准确的。
其次我得知这个系列是根据丹麦畅销作家尤西·阿德勒-奥尔森的系列犯罪小说改编的。
这几部的小说我到今天也没有读,但是我对新千年以后的北欧推理小说印象非常好。
瑞典史迪格‧拉森的《千禧三部曲》和挪威尤·奈斯博的系列犯罪小说,是我在新千年以后印象最深的推理小说。
《信仰的阴谋》出来以后又拖了两年我还是没看这个系列,今年年初系列的最终章《64号病历》出来之后,我从第一集开始一天两小时,四天撸了整个系列,感觉非常不错。
这个系列真的被低估了,比《千禧三部曲》也只是稍逊一筹,有着极高的可看性。
主人公卡尔是一位勇敢,尽职但稍有些冲动的丹麦警察。
一名智商120情商为零的严重社交恐惧症患者。
一次执行任务时违反规定,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冲入了现场,结果造成两名搭档一死一重伤。
卡尔的声誉在警局跌到了谷底,没有警察再愿意成为他的搭档。
警局将他安排到了地下室的一个特殊单位‘部门Q’。
一个装满五年以上没有结果悬案档案的垃圾堆。
而他的手下是一名胡子拉碴的中东裔穆斯林阿萨德,一位很体贴的暖男。
两位警局的边缘人物在故纸堆中打发着无聊的工作时间。
不久之后卡尔在一宗五年前的自杀案中发现了疑点,一名和自闭症患者弟弟相依为命的美女议员在渡轮上跳海自杀,而卡尔和阿萨德在扑所迷离的零碎线索中发现,这个女人可能并没有死,而是堕入了万劫不复长达五年的绑架监禁之中。
看第一集《笼中女人》时我对电影的悬念设定感觉非常棒,我小时候认识一个朋友特别厉害,他能系出非常好玩的绳结,千头万绪一团乱麻,每次我都恨不得下剪子。
到他手里他只要解开绳头的一两个扣,一抖,绳就全开了变成一条直线。
现在大米包装袋有很多也差不多,剪开一个扣,扯住绳头一拽袋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推理小说中能埋下这种扣的作品我都非常喜欢,《笼中女人》中的这个扣就是案件的唯一目击证人自闭症弟弟的心结。
卡尔这个是无能为力的,他跟正常人交往都有障碍,阿萨德和自闭症弟弟的沟通成为了整个案件柳暗花明的关键。
第二集《野鸡杀手》是一宗二十年前的旧案。
笼中女人一案让卡尔和阿萨德组成的部门Q一战成名,而心思缜密的女秘书rose的加入让部门Q成为了牢固的铁三角。
一名离职警察的一子一女二十年前在就读一所贵族学校期间遇害,凶手在名律师的辩护下被轻判,父亲则认为另有真凶。
在求助卡尔无果之后,父亲悲愤割腕自杀。
深深自责的卡尔和阿萨德再次踏上了艰难的破暗之路。
第三集《信仰的阴谋》,一只6年丢到海里的漂流瓶被发现,里面装着一个被绑架孩子的求救信。
警方对此将信将疑的展开了调查,可随着调查的深入,卡尔和阿萨德渐渐发觉受害的孩子绝不是一个那么简单,而是一系列残忍的儿童绑架杀人案,是凶手借助撒旦之力颠覆人们信仰的阴谋。
最终章《64号病历》是整个系列中最出色的一部。
1961年一名少女因为和自己的表哥恋爱,守旧的父亲恼羞成怒将其送入了,处于孤岛之上的女子疗养院。
这座疗养院更像是一座教养院,而入住女孩子的只有两个理由,要么大人觉得她疯,要么大人觉得她骚。
系列的第四部,在风格上有所改变,有点本格派向社会派华丽转身的感觉。
比如这座疗养院瞬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说过的工读学校和现在的戒网瘾中心。
很多孩子的病,真的其实就是大人觉得他们有病,然后他们就病了一辈子。
而疗养院信仰坚定的大夫则让我想起了八九十年代,活跃在中国广大农村第一线尽职尽责的主抓计生村干部。
社会派的牛逼之处,就是无论在陌生的北欧,还是隔壁的岛国,都能看到我们身边的影子。
时至今日,一组工程队在装修老房子时发现了恐怖的罪案现场。
卡尔和阿萨德赶到时看见了极其恐怖的画面,被掏空内脏的三具干尸,表情恐怖的围坐在桌子旁。
他们的身份被警方确定为,当年入住疗养院的女孩子,她的室友和一个不相干的律师,而这座房子的房主则是当年疗养院的一名女护士。
卡尔和阿萨德侦破整个系列中,时间跨度最大,最惊心动魄的悬案过程开始了。
这个系列因为改编自成熟的小说,所以剧本显得非常扎实,风格上属于比较老派复古的推理风格。
不靠血腥变态的案情博眼球,也没有太多故能玄虚的反转脑洞,北欧特有的刻板和冷静挺吸引人的。
最终章结尾卡尔和阿萨德两只大毛手紧紧相握,也是我喜欢的地方。
现在两个硬邦邦的大男人之间只有友谊,没有基情的电影越来越少了,这要是英国出品不擦出点火花就出鬼了。
男人与男人之间,深邃的友谊是基情之外另一种令人感动的情感。
之前说过这个系列水平很稳定,可看性强,当然还不能和《沉默的羔羊》《七宗罪》之类经典之作相提并论,在近年的同类型电影中属于中上之作。
近年象《看不见的客人》这样的一流悬疑片好像也不太多,以最后一部《64号病历》来说在近三年的同类电影中挤进前十名机会还是蛮大的,看过的朋友实在太少了,有点可惜推荐给大家。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这部丹麦的性冷淡风格的探案故事片拍到了第4部,在经历了第2和第3部的平淡无奇后,居然这一部还真的是一部精品。
主角卡尔作为Q部门的领导,有一个忠心耿耿的跟班阿萨德,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警察辅助。
一座老房子意外发现了墙壁里的三具干尸,让人不寒而栗。
但是,通过闪回,我们可以了解到20世纪60年代那些被关在所谓疗养院并遭受迫害的年轻女性的过往。
中段的时候,因为上帝视角,观众们应该就可以猜出凶手,但是相比于迫害少数族裔女性的那些幕后组织,你甚至对凶手产生了同情心。
主角三人团分别也遭到不同程度暗害,好在有惊无险,他们揭露了幕后的黑暗,给这个悲凉的故事画上了一个温暖的句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悬疑片一直是观众比较喜欢的类型片。
凭借扣人心弦的剧情,错综复杂的叙事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局虏获一大批忠实粉丝。
通过营造高度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没有鬼也能让你毛骨悚然。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部丹麦悬疑片。
这部影片刷新丹麦国产片票房纪录,也是系列电影《悬案密码》最终章——64号病历Journal 64
《悬案密码》系列改编自丹麦小说家尤西·阿德勒-奥尔森的同名小说。
前面三部分别是《笼中女人》、《野鸡杀手》、《信仰的阴谋》。
流水的导演,铁打的主角,《悬案密码》系列电影的主演一直都是尼古拉·雷·卡斯和法瑞斯·法瑞斯。
作为Q局中两位最得力的干将,这次两人又将齐齐联手破获一宗大案。
在哥本哈根一座老旧的公寓里,一个建筑工人在一堵隔断墙背后发现了三具干尸。
一男两女,死状极其惨烈。
更让人震惊的是,男人的生殖器官和女人的整个腹腔包括卵巢都被切割下来,泡在福尔马林的瓶子里。
凶手如若不是跟这三人有仇,那就一定是个变态杀人狂魔。
经过鉴定,三人死于十二年前;而根据他们身上留下的身份信息,警方也找到三位死者的交集点——一家名为史波约的女子疗养院。
说它是疗养院,但更像是一座“自由派女性的监狱”。
这里关押着国家觉得不正派的女性,美其名曰“管教道德不端的女生”。
看着这些关键词,是不是觉得有些刺眼——不检点、不正派、道德不端…当一个女孩被打上这样的标签,通常就会被大众当做“bad girl”。
而妮特就是这样一个姑娘。
上世纪60年代,还未成年的妮特和自己的表哥相爱。
被父亲发现两人的情愫之后,当机立断将妮特送进了著名的史波约疗养院。
在这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遵循规则,稍有反抗就会遭到虐待,或者关禁闭。
如果不服从安排,就会被医生诊断为精神有问题,然后一直关在这儿…
妮特来的第一天,就受到非人待遇。
之后她小心翼翼地适应着这里的生活,但人心叵测,还是被室友丽塔摆了一道。
丽塔发现妮特怀孕,一面怂恿妮特逃跑,一面向医生告密以获取回家的资格。
逃跑未遂的妮特不仅被关了惩戒室,更过分的是,医生在完全没有征得她同意的前提下就给她实施了流产和绝育手术。
尽管不久之后,疗养中心被政府遣散,妮特也重获自由,但失去做母亲权利的她在心底也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
看到这儿,机智如你是不是已经灵机一动猜出谁是真正的凶手?
不过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警察之所以能顺藤摸瓜找到这家疗养院,正是因为他们确认这三个尸体中的其中一具就是妮特。
可如果妮特已经被残忍杀害,那谁还会有更强烈的杀人动机?
悬案密码系列电影虽然导演不同,但影片风格大都以冷峻反思为主,色调灰暗阴郁。
通过耸人听闻的犯罪故事来表现社会暗藏的种种病态心理。
《笼中女人》讲得是受霸凌的孩子长大后对熊孩子的报复。
《野鸡杀手》描绘了一个心灵扭曲的复仇女子。
《信仰的阴谋》用血淋淋的惨案告诉我们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而《64号病例》则以真实事件告诫大众——众生皆平等,没有高贵的种族。
在上世纪60年代丹麦,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异常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男权社会判定为“有病”。
以医生沃特为首的男性坚持奉行“人种优化”方案——人类要想进步,基因就必须优胜劣汰。
据统计,在1943年到1967年,丹麦约有11000名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非法绝育。
对我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但于她们而言,却是凄凉又悲惨的一生——她们永远失去了孕育生命和做母亲的权利。
这些对女性实施暴行的背后,不仅仅是性别歧视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恃强凌弱、排除异己、强者“灭掉”弱者的社会法则。
在这些人眼里,只要被打上了“劣等人”的标签,就意味着这条血脉已经到了尽头,毕竟留你一命已是大恩。
这种站在上帝视角“为全人类的生存”做谋划的想法,真的是很不要碧莲。
可历史上比这更惨烈的事情比比皆是——当一个种族都被打上“低等”、“劣等”的标签,当权力掌握在暴徒手上,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死的犹太人数量高达600万…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剧照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超过30万…
电影《南京》剧照按照种族、性别、血脉、阶级去划分人群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拥有一颗强烈的排除异己的心——他们信奉推崇的,就大力宣扬;他们认为“低劣”的,可以随意抹去。
所有的行为都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被打上标签的民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他们手中的牺牲品。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各种标签下的牺牲品——单身狗、剩女、家庭主妇、蕾丝边、同志…只要被打上这样的烙印,大众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就会一直萦绕着你。
可不管别人如何定义我们,我们还是要遵从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当我们被别人视为“异己”时,不要妄自菲薄;当别人成为我们的“异己”,不打压嘲讽。
歧视和不公可能永远都无法消除。
但只要有一个人还未屈从于弱肉强食的野蛮逻辑,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
后台回复“64号病历”,有汁源
先理下时间,电影背景是五六十年代,发现干尸是现在,而死亡时间是十二年前,两条时间线,女主尼特.赫曼森年轻的时候是五六十年代,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难记,刚开始看警察根据身份证推定死亡的是丽塔.尼尔森(那个骗女主说可以逃跑的),吉蒂.查尔斯(护士),菲利普.诺威(施暴医生)。
刚看到几具死状极惨,凶手肯定和几人有深仇大恨,从坠子看女主也死了,刚开始还替女主悲惨结局可怜。
看到三个人对尼特.赫曼森施暴,就已经开始猜到凶手是尼特.赫曼森,所以后面剧情揭晓了答案,也没什么惊奇的感觉。
电影反派柯特医生,在最后被抓时,表情完全没有任何悔意和羞愧,他的思想主义是极端民族主义,没错,就是法西斯。
希特勒明目张胆的鼓吹法西斯,德国战败之后,思想并没有完全泯灭,只不过转入地下了。
希特勒认为他们是优秀民族,而其它都是劣等民族,以雅利安后代自居。
柯特医生的想法也差不多,认为他们自己是北欧寒地迁移过来,是最优秀的民族,而这还不是他一个人,电影里说还有很多其它国家的高层和机构,这就很可怕了。
这不是电影夸大,而是五六十年代确实存在,不过21世纪应该已经没有那么严重,那么极端了。
可笑的是柯特医生的种族理论强词夺理。
警察拿枪指着他时,他说他们创造了民主,警察反驳说是古希腊发明的,确实是。
无法反驳之后,反过来又说糟粕是古希腊带来的,你说好的都是他自己的,坏的都是别人的,好笑不好笑。
还说是因为他们创造了这个强健的社会体制,导致种族没有自然选择。
也不知道这法西斯医生哪来的自信说是他们创造的这体制。
推动人类进步的牛顿是英国人,亚当斯密是英国人,瓦特是英国人,爱因斯坦,马克思是犹太人。
医生这群人除了带来战争,杀戮,绝育,其他经济,政治,文化等也不是他们引领走向进步的吧。
本书在欧洲畅销原因,西方国家民众痛恨法西斯也是一大因素,电影从悬疑角度并没有特别突出,也不是特别惊悚的让人窒息,它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内涵丰富。
不以人为本的任何主义,思想都是歪理邪说,再完美的理论都没有什么意义。
弱者有活下去不受伤害的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
这种社会机制的确不是自然选择,因为人类种族不需要自然选择,因为人类每一次进步都是和自然对抗,动物受重伤就会死,人生病有药可以救,要这么坚信人要遵守自然选择,那医生你生病了也别吃药啊。
刚看完电影有点想法,有点扯远了,哈
一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时候觉得无聊,无事可做,而又不太想闲坐瞎想,一门心思希望找点事情做做,那么,找些电影看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当然优秀与否是对你自己而言,你会感觉自己从中受益很多,甚至有些电影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长;如果它是一部不是那么优秀的电影,你也没有损失多少东西,只是失去一些用来刷手机的无聊时间而已,这样看来,依旧是一件好事;如果它是一部垃圾的电影,你绝别看呗,或者过段时间再看,更有可能过段时间就把这个事儿忘记了。
有些电影,介于推荐与不推荐之间,它并没有让你收获很多,可它确确实实带给你某些感受。
隔一段距离来看,它并没有多少深刻的内涵,甚至你会觉得它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电影罢了,所以自己难免再次陷入悲观的情绪之中。
有了不那么好的情绪,就要努力寻找解脱,寻找令自己心安的东西,最后回归到一个特别的结论,在时间的旅程中慢慢总结一个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不论做什么,科研也好,电影也好,拍照也好,跑步也好,都是为了做人,做一个好人。
当静下来的时候,哪怕看着种种矛盾的东西,你也不会生气,难以烦恼,你会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美好的想法。
无论面对什么的艰难困境,人愿意选择的只能选择的只有善良。
二《悬案密码》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一系列悬疑电影,共四部,分别为《笼中女人》、《野鸡杀手》、《信仰的阴谋》和《64号病历》。
我觉得,对剧情简介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我对介绍这个系列的剧情没有多少兴趣。
对于很多电影,我觉得根本不要推荐什么,感兴趣的人你只需要告诉他电影的名字就够了,而且,电影本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介绍的,甚至我会觉得讨论都没有多少必要。
多数电影都是看了就忘掉了的,像几天前吃的东西一样毫无感觉,那我们讨论这种电影的剧情就更没有意思了。
我需要做的,只是尽量选择高质量的电影来看,并记录一小部分自己的感受罢了。
如果连这点默契都没有,就太没意思了。
《悬案密码》系列质量挺高,其中,《64号房间》公认最好。
为什么看《悬案密码》?
更多是冲着丹麦电影这个标签去的。
丹麦的电影是怎样的,相信你也会好奇的。
即使明白一部电影不可能代表一个国家电影的风格,可依旧好奇,仍会相信多多少少会从这些电影中看到关于丹麦的一些东西。
对于北欧的电影,印象中只有千禧年三部曲,说来也怪,虽然极少了解北欧的电影,但莫名地相信北欧电影的风格是冷峻的,独特的。
冷峻体现在犯罪的题材,独特则是指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带有本国独一无二的东西,很难讲清楚,相信你也能理解,日本的电影,韩国的电影,美国的电影,法国的电影,英国的电影,俄罗斯的电影……总归会有些东西让你体会到自己所看的电影确确实实是属于那个国家的。
三相比于其他三部,《64号病历》更有深度,它涉及社会问题,涉及历史,涉及意识形态的程度大大加深,它关注的问题有现实的落点,是一个大写的悲剧,是一个可以给所有人以精神冲击的故事。
一来,精神病院中的压迫。
一个人被认定为精神病的时候,她就处于绝对地权力劣势地位了,只要她的行为越过大众的规范与理解,她就会被视为疯子,本就处于弱势群体的人将变得更加弱势,绝望的人更加绝望,各种负面的东西出来就会变得自然而然,就像《64号病历》中女子的复仇。
影片剧情设定更有冲击力:假如判断的标准本就是错的呢?
所谓的救治就变成了对本该享受幸福的人的迫害。
二来,意识形态的可怕。
意识形态,说起来听起来非常高端,我觉得它就是对事情的理解与态度,没有什么神秘性的东西。
理论上说,对某些东西的理解相同与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当理解出现矛盾甚至截然对立的时候,现实的冲突就可能爆发。
《64号病历》讲述的医生对女性非法绝育的事情,显然暗含着偏激的种族主义、优生主义思想的影子,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影片提到现实中上万名女性遭受非法绝育。
这种东西,很容易让人产生悲痛的共鸣,对历史对现实有更加深刻了解的欲望,陷入某种情绪中很久很久。
我觉得这些内容才是电影是电影更有价值的部分,它并不是为了打动你而打动你,它有自己立场与选择,它是有态度有思考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
因此,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的命运。
(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可曾经是作为过权威的。
不知道在这里说观念一直在进步是不是很应景是不是很正确。
反正,有一点可以确定,当你反观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更多觉着自己是个毫无希望的倒霉鬼。
所以,有时候觉得人类毫无希望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四不得不再提,摄影真的给影片加分很多。
公众号:贼六
看完首先想到的是又是关于爱和时间为思想的电影,珍惜同事之间的友情,不要因为工作原因找借口而错过喜欢的人,人老了我想最珍惜的就是时间和爱吧这是金钱买不到的。
最后男主很自然的进去和喜欢的人搭讪了这是现在好多人都做不到的,当你暗自喜欢某人的时候你就越小心翼翼好像她已经是你的似得。。。。。。。。。。。
字数不够随便凑的···········
影片内容引人发思,一群高智商高能力高权力的医生精英,打着为社会清除劣等人种(移民人)的旗号,为怀孕少女做免费人流手术,并在手术中为无知少女做绝育手术。
影片以一座建筑物内的三具干尸开篇,以案件调查为主线,描述了不平等甚至畸形的人性。
非常具有深意,最终在三位警探的努力下,罪魁祸首得到了法律制裁,影片也得到了最完满的结局。
深夜看完,分几条线展开确实比较吸引,但是年轻时的描述感觉少了点,过了30年还能将人聚齐在一起有点夸张吧?
最后具体怎么杀人也没展开?
妮特几十年来如何谋生?
为啥要摆那么多器官?
还有封墙?
她一个人能搞掂吗?
感觉一切为了嘘头,剧情还是有bug的。
不过年轻演员演技和表现还是很到位,有机会也要去看看之前的三部
惊悚+惊喜,但是我觉得这些医生说的倒是没有错
每部电影都有一个重点,弱化了办案手段,专门为了突出犯罪心理以及犯罪动机,甚至情感戏也大于了刑侦戏
算是四部中最好一部。
节奏慢,剧情傻不是还算可以~最后强行白左才是败笔~
这个系列最一言难尽的一部,男主的精神问题贯穿了整个系列,到了这部又有了新的问题,这条B故事线好不好看,我有所保留。……对大家诟病的,开始就猜到了结局,我也很失望,然后在船上煽情的一段,根本不好看。……主线的纳粹,种族主义完全和《捅马蜂窝的女孩》重合,并且力度不足,蚂蚁绊倒大象没有这么轻松的。……剧情逻辑上的问题也非常多,出场人物虎头蛇尾,情节突兀也不少。……取材自真实背景值得尊敬+0.5星,追这个系列到第四部+0.5星。
2019051 一星平庸
没有太大亮点的地方,还算是中规中矩,结局有些仓促,男主还可以再丰满些可惜没头没尾
杀人过程都不拍了,直接用嘴讲出来我也是惊呆(关键也并没讲清楚啊!)...挺好一题材,好几个角度做重点都很有看头...偏偏选了一个最弱的角度,作为一部悬疑片真是失望透了...
非得让卡尔出点感情,实在太勉强。双线叙事还是很溜,只是故事太多狗血之处,根本没法解释女主是怎样作案的;杀手搞得定一个胖子,居然就搞不定一个瘦小的女子,简直……
不是故事不好,纯粹没拍好。没经过患者准许,做什么都不对。强调夺去生育能力的恶可能因为历史交代的不够完整讲故事的方式不好,有点做作难共鸣。还有失去生育能力导致不能和表哥结婚…这其中的逻辑归因,值得商榷…
挺无聊的
迫害女性的历史的再现,悬疑感太低。
社会派推理,关注“人权”。剧本扎实,双线叙事,表达手法比较常见,不算精彩。影片里北欧的冷峻氛围,比推理过程更深刻一些。
2分的懸疑片 4分的劇情片
对弱势种族女性进行非法绝育,太可怕了,这根本不只是一个医生团体能做到的。而如今,只会用更隐秘的方式,掩盖真相。
就这也叫悬疑片?看到一半就猜出来谁是凶手了。三个警察全都没有警惕性,还不按正常逻辑行动。片子太一般了!
悬疑感过早被破坏了…………
虽然每次都是极致反杀,但挺过瘾的关爱妇女的题材慢慢全球都在强化 这是好事
唉!!!!绝育!!!
最悲情的故事用最简单的对白来描述,这也没谁了。这种类似福尔摩斯华生的办案方式反倒让这个故事变得苍白了。但是房间里三具干尸这种场景还是挺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