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库斯图里卡想要讲述爱情时,极致的浪漫和参杂人性抉择的魔幻爱情势必会是他信手拈来的活儿。
老库对陷于纠结中的爱情故事所运用到的元素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政治,战争,自由,奔放,超现实,魔幻,这也让此片如此与众不同又力量十足。
老库难得的花了电影将近一半的时间刻画描写两人的爱情,并且还做得如此之好,如此打动人心,只能说老库确实是个天才......影片开始便是一片世外桃源,一条铁路贯穿小镇,成群的绵羊点缀着草原,一头失恋的驴站在铁轨上自杀,只不过这条铁路还没有通车……老库的幽默感真是独树一帜。
大胡子邮差站在铁轨车上沿路前行,他在一个村民家院子里看见了一只破壳而出的雏鸡,他欣慰的说道:“生命就是个奇迹!
”但随后他却在村民家看见了两头棕熊,男主人死在了天花板上。
他立刻找到正在舞会上演奏管弦乐的男主角,塞尔维亚工程师卢卡。
卢卡为了修建一条旅游铁路线,带着痴迷歌剧并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婆和梦想成为足球运动员的儿子来到波斯尼亚山区的这个小镇生活。
邮差告诉卢卡克罗地亚的熊逃难逃到了这里,并杀死了这里的人。
显然,这是在暗示战争即将拉开大幕。
老库如此喜欢动物,如同他喜欢吉普赛民族一样,大部分作品中都有大量动物的镜头和戏份,比如《地下》中被炸毁的动物园和那只撕破谎言的黑猩猩。
《流浪者之歌》里幻化成天使的火鸡。
卢卡整日在家里用山地模型研究铁路建设。
老婆整日高声歌唱并随时昏倒在自己的歌声下。
儿子则痴迷于足球,在一场烟雾缭绕的足球比赛中,老婆为了帮助比赛中的儿子,跑到教练席与教练闲聊并一展歌喉,最终在混乱的比赛中儿子踢进了制胜一球帮助球队拿到冠军......但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打破,儿子被征召入伍,面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卢卡起先认为儿子入伍是家族的荣誉,但老婆却担心儿子成为烈士。
两人大吵一架后,在晚会上,卢卡向军人再三确认了不会有战争这才放下心来。
可老婆却因儿子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受不了平淡的家庭生活而与乐队乐手私奔了……晚会上卢卡的弟妹同样与一个乐手偷情,弟妹给乐手戴上拳套,然后漏出屁股给乐手当沙袋一样摆锤,然后发出享受的呻吟声......老库是真心深爱女人的屁股......犹记得《黑猫白猫》里用菊花拔钉子的肥胖舞女。
《地下》中马高给女人菊花插上的一朵黄花……第二天卢卡送走了入伍的儿子,结果晚上回到家就看到了电视里播报关于战争爆发的新闻.......他愤怒的将电视丢出窗外,并用枪将电视射得粉碎。
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儿子被俘虏的噩耗,但绝望的卢卡却在雨夜中得到了一份大礼,一个被己方军队抓住的敌方国家的女人撒巴哈。
卢卡计划用撒巴哈来交换自己的儿子,结果却和撒巴哈之间产生了浓烈的爱情。
撒巴哈在电影前半段是以护士的身份出现,并对带老婆看病的卢卡一见钟情。
两人躺在病床上在医院里滑行穿梭的如梦般的镜头让人记忆犹新。
影片后半段几乎全是两人间浪漫的爱情生活片段,两人在不断被轰炸震动的房间里闲谈再到做爱。
卢卡因为撒巴哈没给地方政府写交换信而生气,但没过一会儿却不自主的陷入到了与撒巴哈的肉体欢愉中。
卢卡在爱情的滋养下甚至已忘掉了自己儿子的命运...... 撒巴哈如此美丽,奔放,随性,洒脱,我想老库特意给这个美丽的女人注入了吉普赛的血液。
他们两人相互照顾,相互扶持,相依为命,两人躺在床上飞向空中,飞过山川,飞过草原,飞过冰天雪地的超现实场景美轮美奂,浪漫至极。
直到卢卡私奔的老婆回来,才将如梦如幻的生活拉回了冰冷的现实。
卢卡阻止了老婆对情人的殴打,带着情人跑掉了。
但却被军官要求用撒巴哈换取儿子,卢卡拒绝了交换。
爱情就是个奇迹,老库用后半段营造出的梦幻爱情让卢卡可以为之放弃一切。
但现实却是撒巴哈中弹受伤,躺在担架上与儿子进行了交换。
卢卡的眼睛始终没有看向迎面走来的儿子,而是始终注视着远去的爱人......卢卡象征性的抱了抱儿子,儿子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一家三口重新相聚在同一屋檐下。
可爱情是个奇迹,当奇迹发生过,便不再会习惯平淡。
卢卡躺在了通车的铁轨上,闭上眼等待死亡,却被那头因为失恋而“站轨”的驴挡住了驶来的火车......生命就是个奇迹,两个失恋的动物在此刻相会,爱情就是个奇迹,卢卡带着真正的爱人撒巴哈骑着失恋的毛驴出现在最后的画面中……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如此残酷,纠结却又浪漫至极的爱情故事是难得的。
尤其老库为角色加入了吉普赛性格和气质后,人物在压抑,恐惧的环境下表现出的乐观和无所畏惧的品质让故事更加充满了魔幻色彩。
往往在废墟中开出的花更能打动人心。
2004年的老电影,熟悉的无厘头,时不时半疯的妻子会说几句大实话,“人生就是舞台,只不过每个人的场景不同罢了。
”,“那个说不会发生战争的人,才会引起战争”。
有《让子弹飞》的市长/县长上任故事,驴子从头到尾的执着和落泪,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战争再可怕,也会为爱情让路。
而在所谓的世俗礼教面前,爱情就显得脆弱和无措了。
笑点不断,值得玩味。
不觉得这是库斯图里卡最好的作品之一。
不如《地下》《爸爸出差》《黑猫白猫》和《你还记得多莉·贝尔?
》……也许因为那些片子是很早前看的。
他的电影总是被强调“荒诞”。
关于这个词,我想起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我写的不是魔幻,那些都是真的!
所谓的“荒诞”应该都是真的吧。
最近在想“戏剧性”的问题。
“用戏剧展现生活”和“展现展现生活中的戏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戏剧”“戏剧性”应该是一种物质现实的东西,是独立于生活存在的。
生活中有戏剧性的事件,可那些东西是素材而不是真正的“戏剧”,戏剧有其独特的存在规律。
过于沉溺在生活中的戏剧性事件中就会显得粗俗和琐碎……我想这正是我们在拍“荒诞”是遇到的问题。
编剧在写故事时总是会想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真的能发生……也会有人强调:“这是真的!
”。
可看电影的时候却总觉得,这可太扯了……其中的关节还没有完全想清楚……想起了管虎的《杀生》,那是一个试图拍成荒诞的、带着黑色幽默的电影。
可看的时候却觉得很造作。
为什么?
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生命中的荒诞是该怎么样呈现呢?
戏剧和戏剧性应该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不能把生活中有趣的事堆在一起就称为戏剧。
道德经五千字却似乎概括了世间万物的规律。
同样,戏剧与生活也应该是类似这样的对应关系。
其实这部电影应该反复的再看。
好好想想,其中的“荒诞”来自哪里,为什让人津津乐道而不致觉得造作。
(其实这部片子中有些让人感觉造作的地方。
正是因为这个,才更容易琢磨哪些好哪些不好。
)
太多元素,繁复,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长画卷。
我指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效果,也是听觉上的。
刚开始给我的感觉到处都是音乐,像是音乐剧。
后来发现,背景音乐和配乐混合在一起,交织出一种塞尔维亚人生活在音乐里的幻觉,整体感觉这个民族好喜欢音乐。
从一个有妻有儿的工程师家庭的视角去看内战的爆发,充满了对普通人的关怀,而天主教徒工程师和穆斯林女护士战俘之间的爱情也很微妙,在爱情面前,一切分裂都被弥合了,电影中超现实的镜头——飞跃在半空中的移动爱床,正表现了这一主题,并且导演也注意到了女性的情欲表达,从一开始,女护士就表现出了对男主的爱慕,大胆的情爱想象超越了一般的以男性为主体的表达。
电影中的动物戏份也很多,从家庭里的猫狗与人的和睦关系,到失恋想要被火车撞死的驴,动物的表现力不仅被抓捕得很好,而且还在影片中隐喻了人的故事,比如最后失恋的驴救了男主的命,而小动物的惊恐与人在炮弹轰炸下的恐惧状态互相照应,精妙。
《生命是个奇迹》总体电影比较幽默,明快,还有很多小动物,步调比较快。
但疑问为什么卢卡过桥的时候没有追过去,一面是儿子老婆,一面是情人,他还是选择正常的生活,为什么不为自己内心活着,主要是因为对儿子的爱吗。
宁愿像个躯壳一样的活着吗。
看了影评才了解要表达的是各种意外,意外战争带来家庭的变故,萨巴哈意外的相遇,妻子意外来访,一起逃离没成,在桥上追逐萨巴哈为跟随,自杀为成。
当夫妻中一方放弃了婚姻之后,如何维系一个已经没有意义维系的婚姻?
库斯图里卡用生命是个奇迹给出了答案。
寻找自己真正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影片一开始,卢卡就已经对自己的婚姻失去了希望。
而铁路设计和儿子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但为了家庭,他守着这段婚姻。
而当妻子与情人私奔,儿子在战场失踪被俘。
卢卡的内心的空虚在炮火硝烟中不断煎熬,直到撒巴哈非常巧妙地出现被自己就下。
战争中,两个人就生出了情愫。
干柴烈火,水乳交融。
灵与肉的融合。
战争环境中催生的这种感情带来的精神刺激可以说让他彻底放弃了婚姻。
让他焕发了第二春。
和乱世佳人相比,本片算不是史诗大片,但库斯图里卡用山坳,铁路,一个普通家庭,库斯图里卡创造出宏大的叙事空间和精妙的叙事结构。
镜头叙事行云流水,而又波澜壮阔。
一个普通家庭,三个人,当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与众不同。
生命经历炮火硝烟,就已经是奇迹。
这样的生命,当倍加珍惜。
第一次看库斯图里卡的片子。
觉得导演掌控能力和情绪调度能力很强,片中演员演的都很率真和自然,前半部分,甚至觉得部分表演有些过。
这或许是本民族性格使然。
男女主角总觉得有年轻josh brolin和Kelly Macdonald & Kate Winslet混合体的即视感。
片中,偶尔还可以看看塞黑本国的地理风光。
全片整体摄影属高水平,男女主角享受鱼水之欢的场景拍的真是一种别样的美(Michel Amathieu摄影)。
男女主角在床上的那段视觉特效很有趣味。
当然作为一部喜剧片,里面少不了搞笑元素。
那头驴就是最抢镜的配角,而且在关键场合扭转乾坤。
全片最另类的是要算配乐。
片子没有采用宏大的配器来配合画面故事。
相反,却用了简约的民族乐器伴奏及人声在几个关键场景点缀。
但收效很好。
最后,觉得本片有两点启示:一是男人结婚找一个好老婆是多麽的重要。
二是当婚姻生活归于乏味平淡后,得找点东西狠狠刺激一下,经历些事,这样就会在婚姻中找到心感觉。
当然如果其中一人心思根本没在家庭,那就不要折腾了。
同库斯图里卡以往的电影一样,非常好看,我很喜欢。
影片的调子是十分欢腾的,其中充满诙谐、幽默与机智,这便是典型的库斯图里卡式电影。
此外,片中动物众多,音乐的民族色彩浓郁,也是影片两大特色,这或许能说明库斯图里卡既是一个动物隐喻的老手,又是一个乐此不疲的乐手。
故事的背景则是解不开的民族疙瘩,而库斯图里卡却用了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在这里铺陈了一曲对生命的赞歌。
整部影片最能够吸引我的地方并非那些荒诞有趣的“政治讽喻”,而是颠沛流离在战火中的人们其自身的高贵品质以及对生活的浪漫主义宿求,深深地感染了我。
塞尔维亚铁路工程师卢卡为了修建一条旅游线路,带着痴迷歌剧的老婆嘉德兰和梦想成为足球运动员的儿子米罗来到小山村定居。
卢卡埋头在铁路的设计和建设中,全然不顾穆斯林族与塞尔维亚族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
米罗应征入伍,不久后被俘,生死不明,而嘉德兰也不堪忍受乡间的生活与情人私奔。
卢卡成了孤家寡人,眼看着自己设计的铁路被部队接管,还有发战争财的商人走用来私。
卢卡从士兵手中救下穆斯林族女孩萨巴哈,打算将其作为筹码用来换回儿子。
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相处,让卢卡和萨巴哈两个人渐生情愫,战火纷飞中的不安全感也让他们的心贴得更近。
正当两个人坠入爱河时,卢卡的妻子嘉德兰回来了,局面变得复杂起来。
卢卡和萨巴哈逃了出去,想远走高飞,萨巴哈却不幸被游击队打中受了重伤。
卢卡为她输血,救回了她的命。
可萨巴哈终究是个俘虏,在联合国主持的战俘交换中,卢卡迎接回儿子米罗,却被迫与萨巴哈分别。
抛开道德争议不谈,卢卡和萨巴哈这对苦命鸳鸯在床上飞跃山林湖泊的那一段真的美好又浪漫。
前面两个人就有过躺在轮椅床上在医院里穿行的奇遇,这正是他们爱情的预演。
我猜这是库斯图里卡导演美好的愿望吧,希望不同的民族能够相亲相爱,人类共通的情感能够打破民族和种族之间的藩篱。
不太喜欢前面过于闹腾的部分。
我明白导演在用喧闹和荒诞来冲淡战争的残酷,也明白库导喜欢让管乐团随时随地地演奏,再一通乱开枪,还喜欢用夸张的疯魔来反衬现实的荒谬。
但是这些与后面的主线关系不大,风格也有反差,有些喧宾夺主了。
我从来,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生机勃勃的电影。
每一个生命都是角儿作为一个从小跟着老爸看过无数动物纪录片+特喜欢看宠物小视频的人来说,这部电影深得我心,怎么就这么爱!!
请各位演员出场首先是一号演员:驴出场:铁道上死活拉不走“她怎么在哭?
”“她失恋了,正等着火车来把她撞死。
”
然后,当这头失恋的驴看见男女主激情滚地板时,她被捂住眼睛,主人轻声对她说:“老姑娘,你可不能看,你这辈子搞得够多啦。
”
最后,在男主卢卡打算卧轨轻生时,她又站回了铁道上,生生拦住了火车。
卢卡起身抱住了驴,他可不能无视她生命的馈赠呀。
二号及三号演员:猫 & 狗他俩是一对活宝,是卢卡的宠物。
猫特别喜欢抢人的东西吃,人吃一口,她也一定去吃一口。
她在屋顶把足球轻轻一推,让主人滚到山坡下去捡球。
狗活蹦乱跳,喜欢站起来,两只前脚靠在人身上。
他俩呆在一个床上就打,打得不可开交,眼花撩换,手舞足蹈。
女主撒巴哈到来后,猫跟了女人,狗留在男人身边。
当男女交欢时,猫和狗在床下看直了眼(也或许是不忍直视)。
四号演员:马马是邮差的坐骑。
邮差和卢卡在屋内相谈甚欢时,他总是被关在屋子外面。
好不容易门开了,好奇宝宝当然要走进去看看。
结果被主人无情轰走:“你进来干嘛?
你会下象棋吗?
”被主人骂道“一点礼貌都没有”的他还被狗汪汪大叫着凶,真是一点尊严也没有。
这些小动物啊,这么偏执可爱,还带着一点点霸道,但是没有忘记主人的好,又是那么听话乖巧。
在自己可行动范围内皮了个遍!
同时可别忘了他们是大自然的礼物哦,有了他们,生命不会消失,奇迹永远都在。
在异国开启一段奇异的恋爱当湿漉漉撒巴哈被士兵押进卢卡的小屋时,卢卡眼里的怜爱就止不住流了出来,但他还想克制、警惕,因为这个女人是用来交换前往敌国打仗的儿子的敌国俘虏。
这哪儿能克制住啊,卢卡悉心安顿、照顾撒巴哈,撒巴哈也打扫着卢卡的家。
前一天卢卡因为撒巴哈穿了自己出轨老婆的衣服而吼她,第二天就给她找出了嫂子的衣服供她挑选。
屋外战火轰轰,卢卡邀请害怕的撒巴哈与他同睡。
“你不要害怕,炮火一会儿就停了。
”“等炮火停了我就走。
”炮火来的更猛,哗啦啦顶灯都掉下来。
“卢卡,我们该怎么办?
”卢卡抱着瑟瑟发抖的撒巴哈,直接就吻了上去。
当卢卡得知撒巴哈并不能起到她应有的作用时,他气急败坏,念子心切的他把撒巴哈轰走。
撒巴哈在山上走啊走,突然看到一些树枝上挂着衣物,她寻着这些衣物跑去,找到了卢卡爸爸的山间小屋。
卢卡没法拒绝总是笑盈盈的撒巴哈,当他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次面对撒巴哈时,他更坦然,更直接地去爱她。
他们相拥,在草地打滚,在草垛里做爱,在泉水里嬉戏。
他们的爱如同冰镇西瓜仁一样新鲜可口。
当卢卡浪荡的妻子回来并与两人对峙时,撒巴哈跑了出去,卢卡追。
当卢卡最终在铁道上找到撒巴哈时,他对她说:“我不会回去的。
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了。
”
最终撒巴哈还是要离去,她作为战俘被交换,两人彻底分开。
卢卡昏沉沉发烧时,他梦见自己和撒巴哈在天空翱翔。
欢迎关注公众号:雾主
很久没看到这么欢腾的调调了,有人告诉我,这种充满诙谐、幽默与机智的便是典型的库斯图里卡式电影。
民族,政治,甚至弗洛伊德心理学,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为此片撰文,可是我却看到了一个宏大的生命主题,即使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也不忘对浪漫主义的一把坚持。
1/无疑本片最美的是音乐,吉普赛民族音乐,交响乐,混杂在其中的总有令人为之一寒的枪火声,这是战争和乌托邦的结合。
我想,如果让罗展凤来写,一定会很有写头,可惜我只能一个劲的浮光掠影般说“不错”“很好”,是因为对音乐的属性和个别曲种实在知之甚少。
(渴求对于本片音乐的解析)2/萨巴哈和卢卡两人在各自的房间里,躺着,却都睁着眼睛,像极了《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和白流苏,在香港浅水湾的豪华酒店里,各自开了房间,只隔着一堵墙,各怀鬼胎,只能电话传情。
男女之间最微妙的时候也就在此,明明可以无所顾忌地肉体接触,却也因为道德和观念上的束缚强装矜持,是一种心动的朦胧。
比《倾城之恋》更生动的是,在男女尴尬之时,家里的猫狗却异常活络,这也是《倾城》能被称作为文艺片,而《生命》不归于此类的原因。
文艺的东西更纯粹,显然库司徒里卡更喜欢融合,这也是张爱玲是文人,库司徒里卡是导演的区别,也许导演比创作者更包容。
尽管如此,还有个地方让我仍不可避免的把它和《倾城》联系起来。
如果不是阵阵枪炮声,那么萨巴哈是不会去卢卡房间的,至少没有个合理的借口满足欲望。
而《倾城》的主旨始终是:战争不可理喻地成全了白流苏。
外力的推动成全了两个尴尬的男女,让两部片子不谋而合。
3/巴尔干半岛的早春,连绵起伏的丘陵缓坡铺上了枯黄淡绿交错的颜色,衣物挂在茅草或是枝桠上,一路奔跑,一路取物,抱着一大堆晒的喷香的衣物回到家,这种滋味是我在板凳上坐着也能感受得到的喜悦。
如果说片子的情节直到后来才有所领悟,恕我愚昧,无奈进入状态过慢,但一直吸引着我的是画面,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超现实的浪漫情调。
半裸的萨巴哈和卢卡在草地上打滚,推翻了茅草堆,水里嬉戏,瀑布下吃西瓜,裸露又不色情,当切开的西瓜漂浮在流动的水面上,世界焕然变幻出一种游离于生活之外却又与之盘根错节的“混血”状态,这便是卢卡和萨巴哈日日夜夜创造的奇迹。
4/扎德兰卡是个可爱的女人,从一开始便已认定,她疯,她狂,但在节骨眼上丝毫不放松。
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的节骨眼不外乎看好自己的丈夫。
因此,对于家里突然多出的一个萨巴哈,她是非常敏感的。
接下去的歇斯底里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但我始终喜欢她边哭边吃馅饼的样子,楚楚可怜,而且她还告诉我们“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剧院”出自莎士比亚。
第二遍看,已不再重点关注那三场剪在一起的野合欢爱,爱上的是库斯图里卡创造的奇迹小世界——善于粗糙的魔幻想象是不是存在于一些东欧人的天性中?乌克兰的《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火车司机日记》都给我这样的感觉,虽然超现实,但不神秘,浑然天成,好像触手可及,简直让人想哭。在片中看到不少《太阳照常升起》的影子,姜文好贪心啊,导演男主角都自己上了,效果怎可能不迷人!
快进看的,有露点。
这个导演我实在欣赏不来
结尾难道不是流浪者之歌的重复吗
诡异,虽然搞笑,但是温情中带着色情的搞笑很令人不适,就像做爱做到一半给你看全家福一样,瞬间就萎了
2004年的老电影,熟悉的无厘头,时不时半疯的妻子会说几句大实话,“人生就是舞台,只不过每个人的场景不同罢了。”,“那个说不会发生战争的人,才会引起战争”。有《让子弹飞》的市长/县长上任故事,驴子从头到尾的执着和落泪,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战争再可怕,也会为爱情让路。而在所谓的世俗礼教面前,爱情就显得脆弱和无措了。笑点不断,值得玩味。
看完这部电影后,《地下》在十佳中的位置上升了一个名次生命是个奇迹,库斯图里卡也是
这简直是卡尔维诺笔下的树和土地,Natasa Solak的法令纹好美,还有萌驴⎡喔,你怎么哭了⎦。超越<新桥恋人>成为我最钦羡的爱情。中间有一段让我想起了<he Notebook>,配乐大赞,妙哉妙哉。
1.男人、女人和驴;2.战争、足球和交响乐;3.荒诞、幻想和浪漫;4.躺在担架床上遨游医院,乘着双人床漫游温馨回忆。
评分这么高真是个奇迹
如果我看的第一部库斯图里卡是这个,我一定会从此把他拉黑……好恶心的爱情故事,像是中年男人的意淫,幻想出一个美女没有任何理由地疯狂爱上依恋上自己,女主就是纯纯被设计出来的一个爱情符号,本身是没有任何灵魂在里面的,她所有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男主,没有任何理由地爱上一个孩子爹,没有任何理由的疯狂和性,为了男主连国也不想回了,家里还有退休的爹也不想要了, 太恶心了我的天😅想起了我看《倚天屠龙记》时候非常恶心的对赵敏的塑造,所有的美丽、强大,通通都是为了铺垫她爱上男主,为了男主可以弃国弃家,连爹也不要了……我真的想把我这两个半小时的记忆清除
前面有多喜欢,后面就有多讨厌。从没有一部讲爱情的电影把女主换成性感扫地机器人后,如此没有违和感。主线故事的糟糕宛如霸总爱上我的糟糕性转,对女性符号化的刻奇覆盖了所有对战争的讽刺和生活的探讨,不如停止在男主发烧死去,还使得主题更加清晰。
微微有点无聊
巴尔干半岛,取之不尽的历史,所谓国恨家仇又是被多少人以私利绑架,烟消云散之后,回望当年,难道不比电影更荒诞吗。
太艺术了
直到遇到了库斯图里卡,我才知道金凯瑞和周星驰也只是荒诞喜剧的孩童。如果非要说能比肩的,也只是卓别林大师。他热爱动物,向往吉普赛的自由与奔放,厌恶战争,尊重生命,这些美好的东西无疑是他的出生地和生长的地方所没有的。他的电影总是很长,可是总是意犹未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是明晓的
库斯图里卡的癫狂浪漫/要在那雪地上撒个野/其实爱情才是个奇迹
对对对,剧组全部的yw男在意淫一样的剧情里也是走上巅峰了,可不是奇迹
以后一定要做到放弃期待 对任何大师祛魅 否则癫到身体发抖 情绪崩溃 载入个人观影生命的里程式烂片
7分。多数情况下是混乱的,少数情况下是好玩儿的,浪漫的时候最好看。如果把它看作是从1h15分之后开始的爱情故事,我可能会给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