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我喜欢。
陈绮贞念的独白声音很好听像极了的她和她,细腻的关怀,惺惺相惜的眼神,依赖和娇蛮,无与伦比的美丽,爱情世界里本来就没有太多逻辑。
她和她相拥而眠,她和她唱着小叮当彼此画着大花脸,她和她浴室里...纯白的泡沫随着花洒的水冲至脚面,她和她说好要等10年,她俊俏的脸和她执意想做她的姐姐,她和她3年后的见面那首心酸的《约定》彼此的眼神中无声的万语千言,她和她的遗憾仿佛预示着谁和谁的诺言也许也再也不会实现...听娃娃唱的《香格里拉》开始上瘾...已经有好久没有那样的沉迷于思考倾听的情绪,除去第四幕,这是最美丽的电影。
香格里拉 词:黄玠 曲:黄玠 编曲:黄玠 制作:黄小桢 我以为认真去做 就能实现我的梦 以为写首好歌 走路就能抬起头 以为骑摩托车旅行就能变英雄 现在的我 变得好懦弱 有才华的人唾弃金光闪闪的奖座 亲爱的Cobain 是否也曾爱慕虚荣 多希望有人冲破疑惑带我向前走 现在的我 失去了冲动 雨会下雨会停 这是不变的道理 夜空中北极星 迷路的人不恐惧 我唱歌你在听 一切风平又浪静 和弦的根音 抚平脆弱的心灵 我只想牵著你 走到很远的梦里 小木屋红屋顶 地址是一个秘密 你抱著小猫咪 蓝眼睛不再忧郁 香格里拉在那里 让我们去找寻
http://blog.ariesdog.com/2008台湾的网站比较难上,我就转贴进来吧~引用:【1】〈如果南國冰封了〉一對可愛的本尊07.05.08 | 1,124 views | 這年輕的一對,約了到家裡,太太大人泡茶給我們,然後到客廳看電視,貓小泱晃來晃去,福多多照慣例躲起來。
一開始都在聊住一起的種種棉角。
小Pon是很溫和且不擅言詞的偏踢不分,捷媃是具有堅強個性與主見的漂亮美眉。
兩個人高中時代就認識了,高二同班,高三時因聯考搬到外面跟同學一起住,捷媃住對面房,雅房單人床。
捷媃帶小Pon去買床墊(不是小Pon帶捷媃去買喔!
),捷媃喜歡逗小Pon,會莫名奇妙的在意她,還會穿得很清涼去找小Pon睡覺。
當時兩人只維持純純的朋友關係(年紀小所以能蓋棉被純聊天)。
九月大學畢業後,小Pon對喜歡了4年的大學同學告白被拒。
捷媃一通關心電話,兩人又連絡上,才開始讓小Pon思考要不要跟她進一步發展下去。
但捷媃的回應是拒絕,因為捷媃還有個藕斷絲連的男友。
捷媃跟男友在中部住在一起,雙方家長也都知道,但BF會突然消失幾天,出現後也沒給理由,捷媃想測試對方就搬出去, 結果兩人漸行漸遠(這就是所謂的傻女人)。
後來才知BF之前就跟別的女人交往,捷媃反而變成第三者。
BF的媽媽說了句名言,讓捷媃真正開始思考自己在這段感情裡到底是怎樣的地位與存在:「他這樣很不好,你們要不要結婚?
」 (所以電影裡有很多對白都是真實被說出的,儘管有些殘忍,但那些是曾發生過的真實。
) 捷媃跟我說,她後來想:「不管我怎麼對她,她依舊不會離棄我。
」 好像很動機不純,不過這小兩口之間其實有微妙的互相平衡,捷媃真的並沒有比較佔上風。
在台北工作一段時間的小Pon,邀捷媃北上一起生活。
但捷媃其實不喜歡台北,她覺得台北人很跩又冷默,這點住中南部的人一定很能體會。
(我自己就是這樣,當初跟還是朋友的太太大人第一次見面時,我居然會因為她皮膚很白感到訝異,我以為中部女生皮膚都曬得黑黑的。
這一直到現在還偶而被提起。
這就是所謂的城鄉偏見吧!
) 捷媃先北上過一次後,才考慮要不要交往。
一開始還是兩地分離,捷媃覺得這樣交往很累想分手,兩人吵了一架。
後來她因為工作時從樓上跌下來,打電話給小Pon,小Pon正在跟朋友吃飯喝酒急欲擺脫,口氣不好。
過幾天小Pon覺得捷媃變冷淡就又打電話給她,又過了幾天送一張親手做的卡片。
(因為年輕又缺乏戀愛經驗,不懂得愛情技巧,就會這樣互相傷害,吵吵合合。
) 小Pon在11月放假去中部找捷媃,BUT是因為同事推一把,小Pon很被動,怕失敗,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所以就啥都沒做。
她跟同事的對話也滿瞎的。
同事:「那妳現在在這裡幹嘛?」 小Pon:「上班啊。
」 同事:「妳女朋友都跌倒了,妳還不去看她!
」 小Pon:「對吼」 很北七吧,這些對話後來都沒寫進劇本裡,因為太瞎,卻又瞎到每對情侶都應該會很熟悉。
兩個小朋友的互相傷害並沒因小Pon去探望捷媃而消失,見到面,捷媃提分手。
小Pon:「我覺得我們這樣很好啊!
」 捷媃:「妳不會覺得我們維持朋友關係也很好嗎?
」 小Pon很受傷,回台北。
捷媃覺得小Pon有台北人嫌棄鄉下人的感覺,小Pon當然說沒有,然後我就聽到買香水的故事。
小Pon朋友生日,叫捷媃去買瓶香水當禮物,捷媃就乖乖去買啦,然後等了小Pon很久,沒想到一碰到面,小Pon當場嫌她挑的不好,眼光差買這種很俗的香水。
上班很累去買又等很久,結果還被嫌棄,當然會不高興。
就吵架了!
她們講了好幾個吵架的例子,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聽故事好玩的地方就在,要是兩方都在,就很容易演變成互相告狀。
小Pon說只要一吵架,捷媃就兩眼放空絲毫不理,要一直勸很久才會有反應,而且之後捷媃還進化成一吵架就騎車出去晃。
換捷媃告狀,小Pon上班時間不固定又常加班,也是主要導火線之一。
情人節捷媃在誠品門口從八點等到十一點,看著眼前情侶一對對來來去去,自己跟傻瓜一樣呆呆等著,所以一看到小Pon出現,捷媃忍不住就哭了。
另一次吵架很瞎,捷媃去算命,被罵浪費錢,兩人又吵。
小Pon把捷媃送她的禮物弄丟了,戒指之類的,還打電話跟她說,捷媃抓狂。
兩人要跟朋友一起吃飯,捷媃站了一天很累,小Pon卻一直催,又飆車,捷媃氣小Pon重朋友不疼老婆,一下車就把安全帽一丟,自己走回家,小Pon竟然自己去跟朋友吃飯。
在聽兩位小朋友說的時候,我其實很沒有職業道德的大笑了好幾次,想到自己十九歲時跟初戀女友吵架的光景,我的北七誠度也不低,生氣兇完她,從她公寓走掉,然後到巷口7-11買了兩管冰淇淋又回去找她,就和好了@@" 捷媃因為在台北找不到合意的工作,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回去。
她當然有依賴對方的念頭,但吵架時又覺得小Pon是不可以依賴的,會覺得孤單,不能理解小Pon為什麼要這麼忙,但又沒法跟別人訴說。
其實捷媃很勇敢,離開熟悉的環境跟人脈,北上跟小Pon一起生活,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當然一開始捷媃會逃避,吵得兇就搭火車要回家,可到半路,想想,又搭回台北。
婆的悍氣與堅強,或許就是這樣被磨練出來的吧!
當知道逃避不是辦法時,仍會回去面對。
從當初訪談到現在,兩年了,這兩個人現在哩?
好得很,不過當然還是會吵啊!
在導演工作室看毛片時,捷媃哭得稀哩嘩啦,說看著畫面,會想起當初那些寂寞跟掙扎的心情。
都是過程,只是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去走過。
有一次過腳本,她們也都在,後來聊到半夜三點,捷媃變得更堅強,小Pon還是溫溫的,但也堅持著自己的堅持。
第一段旁白是捷媃自己配的音,小Pon本尊有在片子裡出現,不在第一段喔。
她們倆的故事看似溫溫淡淡的,沒有激情也沒有噴狗血,但兩個人一起生活,不就是從時間的流逝跟事件的發生,才能感受及成長,無論好的壞的。
捷媃做選擇的,不是從異性戀變同性戀這種表象,而是對自己想望的生活,在鼓起勇氣與害怕退縮之間的掙扎過程。
就是這種平淡才深刻。
至於劇本產生過程還有演員,另外寫,這篇的字數有夠多了【2】〈看不見攻擊的城市〉不像牡羊座的悶07.15.08 | 1,086 views | 一些看過片子的朋友,劈頭就問這是不是我自己的故事,不是耶!
我才沒那麼悶,不過年輕時面對過類似的情節,當時我也採取逃避的態度@@" U的本尊長相清秀,個性壓抑,是個悶悶的不分偏T。
但她的確是牡羊座沒錯。
訪談地點也是在我家,一開始U是緊張且慎重的,光是針對主角們的職業設定,討論了至少二十分鐘。
外帶暖場的聊天,過了滿久才開始進入正式主題。
兩人初次相遇跟許多人一樣,在網路上。
一篇短短的徵伴文,引起U的注意: 『我想要找個伴 但這是我的最後一次 如果這次徵伴失敗 我就要去結婚』 U丟過去一封短短的電郵,要林銘不要沒信心。
(基於保護當事人的考量,這裡還是用戲裡的命名。
) 回信很快就來了,約次日見面。
(其實我很能體會火象星座動作快的特質,但聽完整個故事後,會覺得是U自找的,誰叫她當初要丟那封電郵過去哩。
) 這兩個人的發展,用一句簡單的英文來說就是:『TOO FAST TOO CLOSE』 林銘是事業有成的熟女,漂亮的TITLE以及高收入,U是她失敗了十幾次愛情後的最後一次嘗試。
第一次見面,兩人聊聊彼此的工作、家庭、生活狀況和背景。
林銘坦承徵伴文有假,例如星座不對。
這沒啥子關係,是要離開時玲搶著付咖啡錢,讓U覺得怪怪的。
畢竟第一次見面,基於禮貌多半T 付錢,要不就各付各的,讓婆買單有點打破遊戲規則。
第二次約會在一週後,林銘搶著幫U負擔所有約會費用,理由是通常T都很不容易找到工作,而林銘不介意一起share她穩定的高收入。
讓U自尊受損的點不只這一個,林銘好像認定U是受虐兒,所以見面時帶了兩大袋有關受虐兒的書給U,說:「如果妳不想去看醫生,至少可以看這些書我很想救妳,但是我不能因此也把自己拖下水…」 熟女的主觀,屢次發生在兩人之間,例如當知道U的星座時,林銘說:「我知道妳們牡羊座的T, 我某任也是這星座的。
」,讓U覺得才見面自己就被定型了。
當然U一點兒也不討厭對方,U覺得林銘很博學、很會說話、有魅力,她的工作很有趣、也不要求兩人非要黏在一起不可,以伴侶條件來說很OK。
回家前在夜市散步吃小吃,林銘又搶著付錢。
U開車載她回家,林銘說:「妳要好好記住這路線,因為以後妳都要送我回家。
」 U當下有點微小的危機意識,卻只微小到在心裡覺得:「我並沒確定要跟妳在一起呀。
」,沒說出口。
一般來說,有點愛情技巧的人,聽到這種『暗示』,多半會當下做出回應。
如果什麼都不說,要不就是阿呆、要不就是愛情技巧高超,想引出對方更多的反應,好方便掌控情勢。
U是阿呆。
六天後第三次約會,熟女開始有意無意地拋出暗示,但覺得一切進展太快的U卻產生了想逃的念頭。
搶著付錢當然又發生:「T都很不容易找到工作,我有能力我來付。
」 林銘想照顧、拯救、治療U,她覺得U很怕生、很不信任人、容易緊張。
第四次林銘主動打電話約見面,U因工作跟家裡忙,開始推託。
對U來說,見沒幾次面就被定型,加上對方老是搶著付帳的事情讓她很在意。
「我又不是小狼狗!
」U這樣對我說。
一聽到這句話我當場就笑了出來,牡羊座自尊心強,對方卻如此強勢,心裡很噢卻又無法討厭對方。
如果兩人能正面對槓也就罷了,或許關係會很快明朗化,偏偏U是個性壓抑的人,會演變成這種局面也是想當然爾。
在聽U述說的過程當中,林銘這位熟女是迷人的、主動的、有攻擊性的、自信的,有一段很明顯的性暗示,因為很妙,就照樣在劇本裡出現了。
後來,U開始逃避,用各種理由軟性拒絕對方一次又一次的邀約。
兩人最後一次對話大約這樣的: 「我們不是決定要在一起了嗎?
」 「可是我還沒決定……」 「妳在浪費我的時間,欺騙我的感情!
」 「我們認知可能不同,我的確有想過要在一起,但是我還沒有決定。
」 U最後終於說出較明確的話語,但兩人之間已是無可挽回。
這一對,在一起並不會快樂,是個性與對愛情的時間差需求落差太大,後來兩人沒再連絡,各自抱著受傷的記憶。
一直到去年,U還在追尋自我存在的意義,現在過得還算不賴,至於有沒有新女友,我沒問。
女人心是微妙的,尤其是熟女,無關愛情的性別排列組合,不管同性戀異性戀,熟女迷人之處在於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乾淨俐落;在於願意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在於對處理自己的獨立。
但是熟女心中始終會有一個小小的、對愛情的夢幻與期待,要是遇到不懂的人,受到的那種無意的摧殘相對也更大。
我前前女友曾經對我說過「不明確拒絕,就是一種傷害」,在聽著這故事時,腦袋自然浮出這句話,所以U一開始沒有擺出姿態,以至於讓對方節節逼近,相對地也在製造傷害。
這一對,沒有所謂的好人壞人,有時感情就是這樣,要或不要、敢或不敢。
畢竟,當愛情來臨時,真的需要勇氣。
【3】〈夢見相反的夢〉去它的社會責任08.13.08 | 1,413 views | 夜晚的東區咖啡店裡,Spencer坐在我對面,左側角落牆上大大的電視牆正在播送世足賽。
就是個溫和的T,說起自己故事跟在說別人故事一樣,雲淡風輕。
製片小碰跟我家米拉大人也在,邊聽故事邊聊天。
Spencer認識Summer的時空背景是很適合談戀愛的。
留學生、在國外天高皇帝遠家裡管不到。
一開始兩個人單純只是朋友,同校不同科系,某次party結束後,是兩人之間關係確認點。
當Spencer決定和Summer在一起時,才知Summer在台灣有個未婚夫,而且三個月後就要飛回台灣結婚。
「反正在一起很開心就好了。
」這句話Spencer說了好幾次。
Summer跟男友的婚約是早已訂下的,所以要論先來後到,Spencer算後到,Summer跟她老公雙方家裡都有點家世背景,這個婚是一定要結,但Summer很喜歡Spencer,也把事情想得太簡單,覺得不過就是飛回台灣結個婚,之後生個孩子給雙方家長一個交代就好。
當時兩人都只是大學生,能多想到哪裡去?
所以就算知道Summer要結婚,Spencer仍決定和Summer在一起,三個月瘋狂地玩著、愛著,就是三個字︰很開心。
Summer排行老么,在家裡總是不太開心,Summer的姊姊到美國看她,知道Spencer跟Summer的事情,幾天下來,看到自己妹妹過得那麼開心,要回台灣前,哭著告訴Spencer她從沒看過妹妹這麼快樂,姊姊因為妹妹的快樂而覺得難過,因為知道這快樂不可能永遠擁有。
三個月後,Summer如期返回台灣結婚。
聽到這裡,覺得就是個很典型的T倒楣案例,又想起自己跟第二任女友,也是在美國讀書時認識,她也說以後要去嫁男人。
不過Spencer跟Summer的後續更精彩。
Summer男友知道Spencer的存在,Summer根本沒在隱藏,就算結婚、兩人都回台灣之後,Summer跟Spencer保持往來,Summer老公也都知道。
比較值得玩味的部分電影裡沒拍出來,因為是之後的事情,Spencer去探望Summer,兩個人睡同一個房間,Summer老公自己睡一間。
不過Summer老公說了句很勁爆的話,這個就必須進劇本裡。
Summer老公要Spencer乾脆搬過去他家住,他可以養她們兩個!
我一直在推敲Summer老公的想法,是因為極度大男人還是社會賦與異性戀男人以及身為有合法結婚證書的優勢,讓Summer老公說出這句話?
當然Spencer沒答應,Summer跟Spencer最後仍是當了朋友,Spencer後來有了新女友,Summer繼續扮演著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
訪談時只有Spencer一個人,殺青晚宴時見到了Summer,眼裡藏有心事的美女。
兩人散發出的氣質都擁有溫吞的成分,不與世抗爭的那種溫吞。
或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各自過各自的生活,卻依然仍是朋友,某種程度來說,她們是幸福的!
關於主角Spencer的名字拼法,片子裡用的是Spancer,小說校稿時被我發現,我認知裡的拼法是Spencer,但字幕打的是”a”,我手機裡Sp”e”ncer名字也是”a”,就請行銷Vicky(她也是書的責任編輯之一)去確認,後來謎題揭曉,原來是製片在連絡時一開始就寫成Sp”a”ncer,一直流傳下來,也就變成”a”了。
這部片其實幕後有非常非常多好玩的小故事。
過腳本時非常痛苦,一行一行順一行一行一改,是幾乎面目全非修改法。
另一位編劇寫的第一版劇本裡,在Summer輕鬆說出自己想法那一段很關鍵,但要求完美的導演覺得台詞還不夠拉子(另一位編劇是異性戀,樂團主唱,詞曲創作俱佳,她其實把劇本架構寫得很好),所以把我抓去一起動腦討論,原來那段台詞是這樣的︰『誰知道,長大以後發現,原來,新娘不能跟新娘結婚…所以,我只好去找一個新郎,履行…所謂…結婚的義務!
結婚 生子,等我把義務做完,我們就可以真正在一起了.』 我腦袋跳出的是「社會責任」、「社會道德」、「社會義務」,大家都覺得社會道德這詞太沉重嚴肅,剔除。
後來我改用比較拉子口語化的寫法︰『妳知道嗎?我只是去履行一個、一個所謂的社會義務,去找個男人嫁了。
結婚,生小孩。
等我完成這些義務,我們~.』 在最後版本,對,因為劇本一直修改,最後版本就是演員演出的版本,從飾演Summer的鴨子口中說出的是︰『妳知道的嘛,我只是去完成一個所謂的、所謂的社會責任,等我結完婚,生完孩子。
等我完成這些義務之後呢,我們就可以~』 鴨子那一段演得真好,把那種覺得可以像辦家家酒一樣處理掉的搞不清楚狀況的輕鬆態度表露無遺。
這所謂的社會責任,對異性戀來說是如此理所當然,根本不需多費神,但對同性戀來說卻是一個痛。
有多少對同性戀人,無論gay或lez,為了另一方要去完成這結婚生子的責任而不得不妥協或分開,其實這是很沉重的議題,壓垮了太多對同性戀人們,而且到現在仍舊目前無解。
老實說,當我聽Spencer說到一半時,曾很不以為然的表示那這樣子這個婆也未免太好過了吧!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這樣對T很不公平。
不過聽到最後,其實Summer仍是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她後來並不快樂,這跟老公愛不愛她或她愛不愛孩子沒有甚麼絕對關係,而是她當初以輕鬆的態度做了選擇,後來發現代價是不快樂,那心底深處的糾結與痛苦,是只有自己能體會、也只能自己獨自承受的。
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結束後大家一起吃飯,跟演Spancer的吳立琪聊天,聊到這一段,Niki說要是真實狀況,她聽到這一句,一定會回以︰「我去你的社會責任!
妳要選擇結婚以後就不要再來找我!
」,聽到時當然笑了,但很爽,這也是一種態度,我個人很欣賞。
拍攝時Spencer跟Summer有去探班,她們有去真好,因為劇本寫得再怎麼精彩,也抵不過當事人在現場,Niki跟鴨子很認真的請問本尊當時的心情,她們是很專業又敬業的演員。
有一段也是換成拉子調性,Summer去Spaner家裡,Summer接到老公電話。
Summer︰「妳一定會取笑我,現在這個樣子… 哼。
」 Spancer︰「我不會取笑妳,我只是有點難過。
」 開會討論時,我覺得當時Summer不可能俏皮輕鬆得起來,所以我改的版本是︰ Summer盯著Spancer,問︰「 妳會不會看不起我?
」 Spancer(捧住Summer的臉):「不會,我只是、有點難過。
」 兩個版本的劇本裡,Spancer本來都有做一個鬼臉,但最終演出沒有,Niki跟鴨子演得太好了,完全超越劇本設定的好。
把只有拉子才能了解的複雜情緒完全演出。
另一場關鍵的三人對決,那是Summer老公唯一出場的一幕,很重要很重要,Summer老公的台詞最後整段重寫。
原來是Summer老公在炫耀自己賣車的專業,接著由當兵帶到車子與女人,導演覺得這段台詞太異性戀了。
所以我們想了超久,要怎麼帶到Summer有機會可以開口,然後引出Spancer跟Summer在那場景下是一起的。
就缺個小小的過場引子,我想到跟第二任在美國時,半夜偶而聽到警車聲,她會緊張。
這點子被在場成員接受,於是新的台詞終於生出來了︰ (外面傳來警車聲) Spancer: 外面治安真不好。
Summer老公:對啊!
妳知道,我們以前超會幹架的… (Summer和Spencer 對看一眼) Summer老公:(很長一串台詞,請自己去看電影,在此不爆雷) 導演這段運鏡運得超強,三人之間從原本尷尬又微妙的正三角形到傾斜到整個被破壞,以畫面清楚表達,加上Niki的表情跟鴨子的手勢,拉子們看到這一段一定會有反應。
演Summer老公的莫子儀是舞台劇演員,有底子也有想法,原先我們劇本設定是他以男人及老公的優勢表彰自己的絕對地位與存在的正當性,但小莫先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繹這角色,也是比劇本設定還要棒的演出,也為之後Summer的無奈鋪出了漂亮的前導,由於劇本是逐行逐句修改,所以看電影時,我幾乎可以背出每句台詞。
但看到這一段,明明一樣的台詞,小莫先生演出就讓我在心底叫好,他把「男人牌」變成了「好人牌」,是一個讚!
最後一段最強,是演員強。
劇本裡原先設定是Summer把Spancer的手拿起來,放自己的手心上寫了幾個字,然後兩人對望。
拍攝時,導演讓演員自己發揮,於是鴨子跟Niki就演出超讚的一段ending,讚到看了會想哭,異性戀要演出同性戀心底的情緒流動真的不容易,她們是優秀的演員。
其實這段最有議題性,對同性戀來說,是可能會遇到的切身之痛;對異性戀觀眾來說,可以像看連續劇一樣,因為有三角關係。
不過我個人覺得最值得玩味的是兩位本尊的想法與處理態度,從大學時代的不顧一切,到現在兩人以朋友關係相處,無論是高EQ或正阿Q,那就是個真實。
也或許在進行這故事時,由於時空背景相似,跟第二任女友在美國時的種種光景不斷被勾起,第一次開車帶她去湖邊、在下雪天瘋狂大吵、深夜一起開車去超市買菜、在午後的客廳放著音樂擁舞、晚上一起讀書、兩人一起去BR買衣服、開車接送她上下課、她替我畫廣告稿我替她看藝術史……然後就有個深刻的體認︰回憶畢竟只是回憶,當回憶可以像景片一幕幕在心頭掠過,那就真的只是自己單方面的回憶了。
殺青晚宴時我直接跟兩位本尊取得了寫小說的授權,打算明年有空時,把從跟Spencer訪談到拍完片後跟演員聊天的整個過程,單獨寫成一本書,也算是個真實的紀錄吧!
【4】(像花吃了那女孩)以暴力輪迴的愛情09.12.08 | 1,277 views | 晚上的紅色制作所裡煙霧迷漫,邊抽菸邊聊天。
Ricky就是個㊣T,絕非娘T的T,高高瘦瘦帶點都會痞子氣,一看就是很會逗女生開心,笑起來很討喜、很會把妹的那款T。
「我就是遭報應。
」她說。
然後我聽到了一連串暴力情節,現場所有人,反應都是:「有沒有這麼誇張啊!
」。
「所以就說,我就是遭報應咩!
」唯獨Ricky老神在在的。
Ricky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個愛情暴力動作片,不過被她自己一講起來,就好像變得很瞎又很有喜感。
這應該跟本尊豁達的個性有關吧!
Ricky其實很誠實,講述過程中,她一點都不隱瞞自己對愛情的不負責任跟無能為力。
故事裡出現了A、B、C三個女人,不過Ricky交往過的女生當然不只這三位。
A是前前女友,兩個人也不是不好,只不過很容易就吵起來,而且是為了很小很小的事情,可是,除了小事之外,還有大事。
那就是Ricky花心!
婆的直覺是很可怕的,有時候根本不需要嚴刑拷打,就可以憑第六感嗅出T的不忠實,想當然兩個人更常為了這件事爆出火花。
在這邊我必須以公正的立場先說,其實這沒有誰對誰錯,人的愛情基調是流動的,所以在聽著這精彩的故事時,我有個小小心得:無論打人或被打的,未必先動手的就有錯,被打的人也未必真的無辜。
Ricky跟A之間的情節,就是一般情侶爭執的進化暴力版,比如說晚上因為小事一言不合在家吵起架,一般情侶只是動口,但A是採取動手,呼巴掌是基本招式、砸東西則是選配,暴力度端看當時狀況嚴重程度而出現。
A的力氣跟個性一樣強悍,Ricky也不是不敢"寒扣"(早期T吧用語,還手的意思),只不過很多T都會覺得打老婆是豬狗牛,所以兩人對決時,Ricky多半是挨打的一方。
電影裡只有呼巴掌這組基本款動作,但實際上,Ricky本尊不但被呼過巴掌,還被菸灰缸K過,而且是K頭,當場掛彩。
這期間,Ricky跟B持續發展戀情,B的個性跟A簡直是天堂與地獄之別,溫柔婉約,也不會多過問Ricky是不是有其他女人,總之就是一般男人跟許多T都會喜歡的那種典型聽話小女人。
B對Ricky一直默默付出愛與關心,甚至已經有點到了所謂的"甘心認命"狀態,Ricky算是用逃的離開A,躲到B身邊,B知道A的存在,卻沒逼迫過Ricky要跟A分手。
B的愛情觀,一言以蔽之就是︰「只要我對妳好,妳終就會對我好」。
然而B從來沒得到過那個「終究」!
Ricky有個很疼她的乾姐,乾姐對這種亂七八糟的狀況實在很看不下去,連勸帶罵,還曾經對她說過一句至理名言: 「妳就是在一個地獄裡,不過在地獄裡才會長大!
」 就算是在地獄,那也是Ricky的選擇。
在完全逃開A之後,一般狀況應該是Ricky跟B開開心心在一起過日子,天下太平。
錯!
Ricky太容易認識新的女生,也不珍惜眼前的幸福,就像在海邊撿石頭的故事一樣,一個人沿著海邊走,想撿到一顆最大最美的石頭,但沿路走沿路丟沿路撿新的,因為永遠覺得手上的石頭不夠大不夠美,前方會有更好的。
所以當C出現,B就成為被丟棄的舊石頭。
B所做的一切都是垂死掙扎,苦苦哀求、哭、甚至催殘自己,徒勞無功,換來的是Ricky的劈腿及絕塵而去,。
「妳醬子很糟耶!
」聽到這一段時,我忍不住說。
「所以我很快就遭報應了啊!
」Ricky說。
C簡直就是A的翻版,而且是再進化強殖增甲版本,偽裝成桃花的暴力之花開得舖天蓋地,席捲了Ricky的世界。
「妳命中註定就是要跟我在一起!
」C以這種想法看待這段愛情,這信念讓C在愛中十分強勢。
這時候Ricky已然感覺自已落入輪迴之中,對抗的意念很薄弱,吵架打架對吼摔東西當然持續上演,兩人也不是不愛對方,只不過外顯的模式總是暴力模式,與和平絕緣。
聽完先笑,然後在心中思索著,這樣的故事該怎麼表達才好?
在塔羅裡有一張牌叫做「命運之輪」,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塔羅裡有這張牌面,那麼生命中就會有個需要不斷學習的課題。
那時候我就在想,Ricky的生命塔羅裡是不是有這張牌面。
(我有個神準的御用專業塔羅師Sissi,一直忘了要請她幫忙算一下Ricky的生命塔羅。
) 其實每個人在每段愛裡都有個課題要學習,沒學完就會一直輪迴,Ricky的愛情就是以暴力輪迴。
後來,另一位編劇香菇的劇本來了,大家一起開會討論。
在場的有導演、攝影師小余、美術小鈴、Niki跟我,一樣用可怕的挑剔的逐行逐句討論模式修改,只不過大家這次開會開得很瞎,因為要想出各式各樣打人與被打的畫面,講一講還會站起來比動作,故事裡的小沁(路嘉欣)最倒楣,光是想她要怎麼挨揍就想出了好幾種方式。
基本上,這是個非常不好處理的故事,分寸拿捏不到位就會變成九點檔,導演想出以惡搞的方式切入很妙,暴力魔幻化。
當然這對演員來說是很破壞形象的演出,要打人要被揍還要流鼻血要做出種種誇張的表情。
林嘉欣是個非常聰明的演員,她把劇中的Ricky以娘T方式呈現,而非跟本尊一樣的鐵T,這樣除了多了喜感,觀眾認同度也會增加。
林嘉欣在戲裡那副模樣真是一絕,很可愛,又讓人覺得活該挨揍。
路嘉欣戲份雖然不多,但演得很好,在台北電影節看片子時,演到路嘉欣挨打那一段,聽到坐我前面的男生小聲說:「啊~她好可憐喔。
」,王心凌很認真,拍戲拍到手受傷。
許安安則是把暴力女王演得很好,朋友在電影節看過片子一直說許安安兇得好可愛。
人,為什麼在愛情裡要使用暴力呢?
我以前聽過不少案例,事實上,就我聽過的案例當中,T挨揍的比例並不在少數。
個人覺得,會用暴力是因為對愛情無法掌控所導致的不安。
當看到聽到甚或感覺到心愛的人要飛走了,抓不住怎麼辦?
就用打的!
打完了再給予大量的疼惜,要飛走的翅膀一時被打折了不能飛,可等到傷口好了還是想飛,這時就再打,不斷反覆,直到愛情被打死,一方受不了離開。
這就是鞭子與糖果的輪迴。
故事還有後續哩!
話說Ricky本尊很妙,她跟前女友看完片子後,對第三段裡Spancer跟Summer分開後還能是朋友很有感觸,兩人聊過之後,決定再試試看,還學電影海報拍了照片。
這部電影很妙的地方之一也就在此,整個過程又好玩又很真實。
所以啦,愛情的對錯是非沒有任何人能下決斷,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選擇,也要為那選擇負責。
愛情如果是糖果,妳/你口中的那顆糖果將是什麼滋味?
又,Ricky跟現在的女友處於分手狀態,單身或有伴對她來說似乎不是生命中的絕對issue,她的風流,嗯~應該會一直持續下去吧!
这部电影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同性爱情片,很出名的蓝色大门和盛夏光年我都没有看。
而且看这部电影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才看到的。
她们追求爱情的方式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爱情的方向永远是一致的。
我们都希望拥有,永远,幸福和快乐。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很特别,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题材的电影。
反正我觉得她们都很勇敢,活的很真,这是我最欣赏的。
所以我推荐这部电影。
认真看完《花吃了那个女孩》。
只感觉有点震撼,女人间的爱情……可以到达如此深层,不离,溶入,逝……4个故事,4段不同的经历,串起,略显生硬……没有过多的剧情,更多的是记叙……相较于同类型的《刺青》,《花吃了那个女孩》更强调来自内心的感知。
说是爱情喜剧,却是悲情结局……1】如果南国冰封了,她还是爱她; 她(辛佳颖)爱她,可却离开?
爱不一定要去拥有,等到全世界都已不在,她(陈泱瑾)便明白……2】看不见攻击的城市里,她决定爱她;可是来得太过匆忙,让她(张榕容)接受不了。
她没法接受来自心底的惧怕;而一时来的激情,她(魏如萱)真的爱她吗?
3】梦见相反的梦,她一定是爱上她;她们真的是相爱了,她们的约定,她们的等待,十年之期,无法逃离。
4】像花吃了女生那样,她们会相爱到永远过多的爱,无法分散,给了你就少了她;周旋于牵扯不清,缠绵暧昧的情感中,你得到了什么?
爱情存在的形式有哪几种?
1.在一起很快乐。
2.在一起不快乐。
3.不在一起很快乐。
4.不在一起不快乐。
5.以上皆是。
我的答案是:5.以上皆是。
第三个故事,很震撼,女人间的爱情可以深至如此。
不管精神上亦或肉体上,露骨坦荡,为爱而生,试问男女间的爱情又有几段如此深刻……Spance最后会到summer家中么?
最后一个故事实则很凑合,是恋么?
还是依赖更多些呢?
吸引我的仅是三段借用糖果的自白和Ricky(林嘉欣)的喃喃自语。
附上,三段借用糖果的自白和Ricky(林嘉欣)的喃喃自语。
听着电影,敲击键盘,亲自打下……Ricky前前女友(许安安):1、曾经我以为你会是那颗永远属于我的糖果但是对你而言我不过就只是一张漂亮的糖果纸你从来都不懂得去珍惜所以我决定放弃了Ricky前女友(路嘉欣):2、我一直以为做一个好女朋友付出一切都能得到相同回报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可是想不到对你而言我只是一颗过甜的糖果一下子就腻了Ricky现任女友(王心凌):3、我就是你要的那颗糖果有一天你会发现除了我再也没有别人就算你再拆开多少的糖果纸永远都不会忘记我Ricky(林嘉欣)的喃喃自语:甜甜的苦苦的酸酸的辣辣的涩涩的麻麻的刺刺的凉凉的冰冰的傻傻的痛痛的开心的悲伤的
抱歉片子还没看完,就停在中间立即杀到这里写篇小评。
这篇影评是我在豆瓣上的第一篇批评文,没办法,本来上土豆去随便扫视一下,看看这片是不是如众口所恶那样糟糕,果不出所料,这一次是实在看不下去了。
想一想,自己也不算是腐女子,但腐女子的特质都有。
BL最喜欢,但美型GL也会去看,抱歉,从不看台湾系列。
这次算是破例。
一直以来我信奉一句话:看片要看到点子上,每种艺术要找到最高的创造群。
如果说大伙还要借观摩女同志片来满足好奇心或是抚慰空虚,我建议大家倒不如去研究东洋人的百合文化。
这里没有长他国人威风之嫌,要想了解禁忌情感,我建议还是去看小日本的东西。
从动漫,电影再到文学,纯情,激情,奇情,孽情百花齐放,想要什么都能在里面找到,加之美学研究已经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对了,就像老饕改不了挑剔的味蕾一样,看惯了日本人的大胆猎奇,再回头看华语电影反复拿着那点禁忌开涮,有点心头发毛。
扬长避短是明智之举,本来就是程朱理学根深蒂固的国家,却要跟着全球化的浪潮弄得“激情奔放”,难免走上东施效颦的路线。
而这里引以为豪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借李碧华的妙笔出了个绝佳的《霸王别姬》,之后的同志片就开始了一味的后现代文明的闹剧,经典果然只有一个,不谈也罢。
不知道咱们的独立短片是不是只能拍到这个程度了,除了制造一些看似空幻的镜头再故弄玄虚地粗糙地衔接在一起是不是就能攀上个“个性”?
就拿摄影师技巧来说,打光取景都很粗糙,尤其是几段故意借用逆光效果拍摄的空镜头毫无美感可言,根本就没有勾勒出个清晰的轮廓,景深与色调没有考虑,光晕混乱,足以看出制作的仓促。
剪接丝毫没有层次感,韵律感可言。
至于剧本?
楼下那些骂了太多,我就不多骂了。
老老实实,平实中见功底才是王道。
导演,摄影还有编剧的功底一目了然。
电影制作如果不精益求精,那也就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过程。
一直以来也就只有为数不多的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在撑着台湾电影。
不说也罢,要真是冲着同志题材,我宁愿再去看一遍《孽子》或是《孤恋花》如今同志题材简直成了票房与艺术水准兼顾的万灵药,谁都要借这东风以分得严峻电影市场中的一杯羹。
万灵药吃多了也变成了毒药,借用朋友的一句话,与其看那些胡编乱造的电影,不如节约点时间享受现实。
现如今大银幕上还存在什么禁忌么?
再是禁忌都似乎已经在票房保卫战里当作原子弹扔出来了。
商业片如此,艺术片更不用说,还有那些越来越糟糕的独立电影。
只是看看电影,看和观赏不同,只是一种扫视,快进之后迅速关掉网页。
如此而已。
第三段 summer&spancer-你会不会爱上Naomi呀?
-我爱spancer晃动的灯筒,不时地映出summer的笑。
骄傲、明亮、真实、肆无忌惮。
summer的姐姐蹲在地上,哭得悲戚,姐姐说,我第一次、第一次看到我妹笑得这么开心,可是我觉得非常非常难过。
那样的眼泪,是不是全落进spancer的心里,所以隐忍地放手,任由summer来来去去,一切由她,不肯做决定。
“等我结完婚、生完孩子,完成了这样的社会责任后,我们就可以......”summer脱口而出的十年之约,说得如此轻松。
那样的年纪,那样的快乐中,她傲视着年华。
三年,spancer收到的包裹,里面必定是一罐糖果。
因为甜蜜的时光,只有糖果的宠爱可以代表。
-这三年,你快乐吗?
summer笑而不答。
如果快乐,她就不会不忘。
木桌,风车,簇拥的橘色玫瑰,蛋糕,对坐的两人。
然后门铃响,红色的丝裙飞扬而去。
对坐的手指开始局促。
三只酒杯。
两颗忐忑的心。
一个喝醉的人。
爱情,真的可以暂停了,再开始吗?
-please?
-:)!
只有她懂得她的话,只有在她面前,她的笑才放肆而明媚。
可以重新开始的爱,只因为未曾消失过。
之前在某期『城市画报』上就读到了对导演陈宏一的专访,以及他的这部独立电影『花吃了那女孩』。
这是陈宏一的第二部电影作品。
据说此人的第一部电影由于太过实验性,在某电影节展映时导致观众中途离场……本片实际上由四个短篇组成,但很明显导演最多的功力还是用在了第四段『像花吃了女生那样』上,并且腕级的明星演员林嘉欣和王心凌也是集中在第四段出场。
陈宏一之前一直是广告、MV的导演,所以『像花吃了女生那样』也带有鲜明的广告、MV的色彩,时尚并且前卫。
题材比较敏感。
是关于女同性恋的。
但是与之前的『蝴蝶』『刺青』等女同志电影不同,『花吃了那女孩』显然走的是一条更具实验性的路子。
陈宏一试图通过四段不同的故事,来分别讲述在一起快乐、在一起不快乐、不在一起但快乐、不在一起也不快乐这四种情感状态——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故事组合还是略显生硬,有点形式主义的意味在里面——虽然每一个单篇看起来都不错。
当然,陈宏一作为一个大男人,能拍出这么妩媚的女同性恋电影,也真难为他了。
-http://www.leeforce.com
也许真的如同某位前辈所说,这个世界纷纷扰扰来去匆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去分辨一句话的真伪,去找寻一个人的真心。
每个人都习惯性地戴着早已备好的面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关于导演陈宏一,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百度上对他的评价不错,“对美学的强烈感知,对每个镜头都精益求精,对每个细节都非常关注”,“两条令人难忘的广告片,一条是为司迪麦(Stimorol)口香糖做的,一条是为日出百货做的,这两条广告片里的极致美感令人窒息”,执导mv五月天的《温柔》《拥抱》《突然好想你》。
呵,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禁让我想起2006年拍《明明》的区雪儿,跟陈宏一一样,作品中mv居多,且与极具人气的王菲等人合作,在业界赞誉甚高,于是朝电影界迈进。
不过mv毕竟只是短短几分钟的事情,要想靠精益求精的镜头在好几十分钟的电影获胜,他俩都还欠缺功力。
忽略了对人物深度的挖掘,区雪儿试图用变幻莫测的镜头忽悠观众失败了,陈宏一试图以数量取胜(一次来了四个故事,n多女人)也失败了。
还是一个又一个的mv镜头,夸张的表演,熟烂的剧情,就算最后一个故事试图附赠血腥暴力也丝毫不见张力,就像一场闹剧,看的时候挺开心,却难以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剧情和演员mv式的字幕,如果没有旁白,如果没有这官方的剧情介绍,我真的会以为我看到的不是那部电影。
按照官方的讲解,四个故事的发展都很理所当然。
我是看完电影才看的剧情介绍,猛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导演要负责任,演员也要负责任。
比如第一个故事,我一看那俩清秀的小女生,第一反应就是pp恋,但是官方解释说有一个女生阳光帅气,我很认真地翻回去看,似乎在昏黄灯光的那个背影才能找到一点点帅气的感觉,而这一点点感觉指不定还是因为旁边那个女生怯懦地去拉他放在裤兜里的手才营造出来的。
后来我想通了,其实他们原本要拍的这个阳关帅气的人应该是个h,就是那种很有自己生活空间以及照顾他人愿望的h,这么yy了几分钟我终于弥补了这段带来的遗憾。
这俩小女生的演技属于天然派,就是没什么演技,也还不错,除了那个阳光帅气拉着另外一个女生去小p的店示威的那段,没什么大的失误。
说到那段,阳光帅气表现得像足了一个直人,当然小p的表情也很呆,于是我又开始yy。
最值得赞赏的是他俩骑摩托上的对话,阳光帅气终于露出了一点点狠意,但是那个强吻似乎太弱了,看得我又只好自己yy。
第二个故事,看得很开心,被调戏的t,他的木讷还是挺恰到好处的,只是那个假装强悍的御姐不管是声音还是表现都太幼齿太外在,完全感受不到御姐的成熟妩媚,哎,yy吧。
有个被吓到的地方,就是就是小t什么心理活动都没有就开始把手伸进自己的裤子里,咳咳,我好怕他再把手拿出来的时候沾满鲜血,不过导演没有那么狠,哲学学多了就开始形而上了。
最后小t躺在床上蜷缩的姿态要好好批评,太木了,而且不够蜷。
第三个故事,终于不是直人的感觉,但是太有演技,过了。
吴立琪的表演很外在,呵呵,反倒把summer衬得很自然。
不过后来结婚带男人回来那些些片段就真的不行了。
他说三年他没点其他的心思你就真的信么,陈宏一,不要把人都想得那么美好,别人说什么你都信哪。
值得提到一点的是那个可怜的被扎了两朵大花的baby,真无辜,被糟蹋成那个模样。
第四个故事,个人要好好声明下,王心凌从偶像剧里锻炼出来的演技还真是很合我胃口,跟官方解释的样子算是最少偏差的一个,总是这样的p很是诱人,个人觉得他比较适合h,但是这种p通常喜欢t的吧。
林嘉欣这么气质的美女算是毁了,演了个他完全不理解的角色,他应该也挺迷茫的,拜托吴立琪去掰弯他,哈哈。
关于音乐蔡健雅魏如萱张悬新裤子陈珊妮还有田纳西恰恰的那个组合叫什么来着,呵呵,都是在文艺界当红的,没什么不好,就是全弄一个电影里有点太杂了,纷乱的基调,菜市场般的喧哗。
总评终于没什么你死我亡的自我认同情节,值得赞扬,但是讲述的拉拉生活又太表面。
其实我们过得挺开心的。
恋爱工作学习生活。
也没觉得跟直人有那么大的差距。
没那么大野心要全世界的人看到我和我女朋友在大街上亲嘴就跑来祝福我们。
还在拍悲情同性恋系列的导演们应该向陈宏一学习,这样积极乐观的态度。
也别怀着悲天悯人的心情试图来拯救你们误以为水深火热的同志们。
我们过得挺开心的。
《花吃了那女孩》导演陈宏一专访 来自:网络整理 |提要:从知名广告公司「意识型态」出身的广告导演陈宏一,拍过一系列司迪麦口香糖广告、五月天MTV等,其颜色浓烈的画面与充满概念的意象构图让人印象十分深刻,更是国内外广告大奖的常胜军。
从广告界跨界成功的电影导演不在少数,台湾有《医生》、《停车》导演钟孟宏,日本有影痴耳熟能详的岩井俊二,而陈宏一导演交出这部转战电影圈的作品,究竟会在影迷心中投下一颗怎样的炸弹呢?
一栋公寓、女同性恋的四种温柔缠绕 《花吃了那女孩》导演陈宏一专访 从知名广告公司「意识型态」出身的广告导演陈宏一,拍过一系列司迪麦口香糖广告、五月天MTV等,其颜色浓烈的画面与充满概念的意象构图让人印象十分深刻,更是国内外广告大奖的常胜军。
从广告界跨界成功的电影导演不在少数,台湾有《医生》、《停车》导演钟孟宏,日本有影痴耳熟能详的岩井俊二,而陈宏一导演交出这部转战电影圈的作品,究竟会在影迷心中投下一颗怎样的炸弹呢?
几年前的台北电影节播放了陈宏一的首部电影作品《不爱—情歌》,零碎的情节造成部分观众中途离席,致使陈宏一深深反省了自己的创作,并成为完成《花吃了那女孩》更接近大众、好看易懂的使命。
然而,这个剧本在申请辅导金之际并未获得评审青睐,值得反省的是,我们对电影应该是什 样子,似乎有了一些固定的想法,例如完整合理的故事、写实的场景等等。
但是,电影应该有固定的模样或功能吗?
应该遵循「说故事」的线性逻辑吗?
申请辅导金的标准好坏界线是什 ?
而电影,最初不就是一连串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实验吗?
陈宏一对於电影应该如何带出意义、让人感动,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说:「我想让大家知道电影也可以是这样的。
」 2007年底,中国沙尘暴缓缓飘洋过海进入台湾,一个个甜蜜纠缠的爱情故事,关於两个女孩在一起的四种可能的形式。
此片延续导演以往视觉风格强烈的画面、以及对女性演员的喜爱,讲述四个在不同时间内发生於同一栋台北公寓的女孩爱情故事,她们都收到一个寄给「Candy Rain」的包裹,把爱情和甜美小巧的糖果在画面上温柔结合。
陈宏一原本的构想相当庞大,甚至出人意料地饱含政治意义,是台湾与中国的四种可能形式,全挤在台湾这块拥挤小岛上的隐喻。
这次的电影除了极吸引人的唯美背部全裸海报,更有台湾许多独立音乐女歌手跨界献唱、偶像演员林嘉欣与王心凌的加码演出,再加上网路作家原著小说的贩卖、和品牌服饰「I Prefer」合作,可谓开启了一条不同行销通路,更足见广告导演丰富的人脉。
从广告短片到电影剧情长片,这两种形式对於陈宏一来说有什 不同?
拍摄电影的目的,是快乐创作?
还是背负著沉重的社会使命?
陈宏一似乎可以是一个彻底摆脱八零年代新电影框架、九零年代国片低迷枷锁、甚至跳脱目前国片明显「说好故事」倾向的绝佳例子,用自己的资金,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本期《放映周报》专访由红色制作摄制发行的《花吃了那女孩》导演陈宏一,畅谈从风格发想到映演发行等创作历程,以及导演本身对於电影的独特看法。
导演在拍摄广告时曾经说过,画面设计是以「概念」来构想。
这部电影里有些蛮有趣的概念,譬如说匿名包裹、台北的同一栋公寓,这些概念是怎 来的?
陈宏一导演(以下简称陈):一开始拍这个片时,因为我们没有资金,要自己出钱去拍,所以工作时间就会在正常拍广告之中去找空档,因此它会是一段一段的。
前一年,已经做了一部段落式的电影,这次呈现出来则想把部份特质加强,所以让这些段落有一个比较强的共通性或是主轴在里面。
这一阵子,不管国内或国外都很多段落式的片子,我最喜欢的应该是奇士劳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它有一个很完整的关联性,中间就是有蓝白红、每个角色都在另外一段不经意地出现等等的设定。
那我在想,怎 样可以去突破这个东西?
既有一段一段拍的限制、又要让它很关联,有些人物不能串在一起,所以才想到一个房子,刚好这个房子跟最早的概念是有一个可以解读的意义。
最早的想法是,这两个女生是台湾跟中国之间的一个隐喻。
台湾跟中国彼此有一些民族或是文化的同质性,可是又分隔两地,彼此又可能互相有些爱恋、有些争执,好像两个女生,感觉他们是相爱的。
我觉得台湾跟中国就很像女同志一样,她们其实是有爱情在,可是在法律上却是不被允许在一起的,台湾跟中国在目前也是这种状况,虽然很多人想要让他们在一起,可是法律上还是不行。
是这个想法,发展到一个房间、四段故事,我们是租了一层公寓在那边拍。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可能,就是在一起很快乐、在一起不快乐、不在一起快乐、不在一起不快乐。
这几种关系本来想隐喻台湾跟中国的关系有四种可能。
我觉得这四种同时都是发生在台湾这个地方,因为在台湾里面的人,并不是百分之百大家都想要统一,或是百分之百大家都想要独立。
实际上这四种可能都存在於这个地方,所以想将这个状况呈现出来,所以用了一个公寓,在这个公寓里面,存在著这四种关系的四组恋人。
另外用了一个东西去让这四组人贯穿整部片,就是那个包裹。
一个包裹,只要送到这个房子给一个叫「Candy Rain」的人,可是这个人到底是谁?
并不知道,到最后第四段才揭晓。
实际上这跟我们拍片的方式会有关系,每一段的发展都按照顺序环环相扣,所以在构想第四段的时候,林嘉欣扮演的邮差把这个包裹交给她在路上看到的男人,他就辗转送到这个房子,用这样的方式把它们串起来。
这些都是我们在拍摄时觉得很好玩的东西,可是片子呈现出来,那些东西都是藏在里面,不见得会看得见。
最后呈现出来的好像政治讯息比较薄弱?
陈:政治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要讲很大声,这样子才可以突显。
但是我觉得那样子整个片子的气质就毁掉了。
我们只希望让台湾跟中国的一些关系当作整部片子在2007年的一个环境,譬如说用了沙尘暴,因为沙尘暴是从中国大陆过来的,它会影响台湾的气候。
2007年香港回归十年了,所以用了酒,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目前香港跟中国的关系,就是用一些物件把「2007年台湾到底是甚 状况」呈现出来。
导演从明确的概念,到具体的视觉呈现,中间有许多美术、后制的部份,这方面是怎 沟通进行的?
陈:我们实际上蛮取巧的。
我觉得一部电影还是蛮庞大的,要怎 让一部电影处处都很精彩,目前是我觉得比较难的部份。
可是,让四分之一部电影很精彩,是我们比较可以掌握,所以我们是一段一段去执行。
我们拍完这段实际上并没有想下一段会怎 样,我们只是把故事先做出来,执行之后我们会开始讨论。
依据先前的经验,构思下一段这个角色应该赋予她怎 样的画面?
怎 让观众看到第一段之后,得到一个怎样的情绪?
再给它一个怎 样的不同视觉感受?
这样一段一段做下去,我们一直在try一些不同的东西。
这样分段独立的方式,最后的呈现差别好像蛮大的,例如第一段整体来讲似乎比较写实,可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场景就非常的强烈(比如说黑白的房间、空气弹簧床),到第三段以后,又会有一些描写内心状态的镜头,而第四段感觉非常逗趣,比如演员直接转过头来对镜头说话。
这也是导演实验影像的一部份吗?
陈:我觉得应该是我们都还蛮开心的,就是都想玩很多东西,我们也不care到底一部片应该被定位成怎样。
我们觉得这段故事可以这样,到下一段希望变那样,一直在颠覆前面的东西。
在选定故事、决定顺序的时候,就已经先把那个感觉抓出来了。
第一段〈如果南国冰封了〉是先试图去碰触女同志那种乾净的、清纯的爱情,所以希望拍出像水一样的感觉,因此会呈现生活的切片和一些细节、以及感情微妙的东西,先把观众带进去。
可是,就大多数的人来看,他们觉得很没有故事、很琐碎。
第一段是很暧昧感情刚刚要开始的时候,第二段就开始往前进。
第二段〈看不见攻击的城市〉这个故事就是两个人想要在一起,可是一个人步调很快、另一个人却很慢,张榕容那个角色是一个很洁癖、很怪的一个角色。
所以他们在一起往前进的时候突然就不行了,於是分开。
至於空间就是要反应她的状态,因此是一个绝对的黑跟白、加上一张很怪异的床,她对於自己的感情是别人无法猜透的。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觉得想怎样就怎样,很少像张榕容这个样子,所以就以那张空气弹簧床做代表。
到了第三段〈梦见相反的梦〉的时候,觉得感情应该开始胶著,所以希望拍得像酒一样,感觉是很浓烈的。
到第四段,因为已经浓烈了,接著怎 办?
所以我们想拍一种很像烟火爆炸的感觉,那个感觉是「碰!
」爆开的。
这个故事、这个角色就已经很暴力、性格很强烈了,我们希望颜色是很浓烈的,有一些革命的气息,所以把毛泽东红卫兵、切格瓦拉的海报放进去。
我们觉得这一段应该要很有革命的感觉,包含拍摄手法,它就不需要写实,她可以对镜头讲话、工作人员可以穿帮,就是都可以。
工作人员扮演的那两个骂脏话的流氓妹妹也是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原来剧本是没有的。
所以也有很多即兴的部份?
陈:我们拍片会有一个简单的剧本,可是在每天拍完之后会跟摄影师、工作人员、副导一起讨论,演员表现跟我们设定的到底有什 差距?
我们每天会修正,如果感觉到这个角色好像少了什 ,下次就想办法再加一些新的东西,隔天再去拍。
应该是拍片的时候拍太快,下一个时间还没到,想著该怎 办?
是不是要玩些什 ?
然后就开始就玩。
也有一些后来没有用到的片段,就把它放进部落格里面,实际上还是蛮多这种状况的。
导演刚才提到一开始的概念是把两个女生之间的感情作为台湾跟中国大陆之间的隐喻,可是最后呈现出来的时候有一个包装,就是用「在一起快不快乐」这几种可能的方式区别开来,好像会引起观众去投射自己的经验或是认同,甚至去选择。
可否谈谈这部份?
还是这是导演原本没有预期的?
陈:其实我们原本没有预想到太多,我们原本想的就是我们要去拍一个片,我们要在2007年把这片子拍出来,然后提出这个台湾跟中国的概念,内容就用女同志的这个故事。
一开始就是这样子,也没有想说要包装,但拍完之后放给一些人看,就会很自然问他们「到底你喜欢哪一段?
」每个人讲法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第一段、有的喜欢第三段。
每个人因为他自己对电影的喜好会有不同的回答,蛮有趣的。
同时每个人也会对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看法是出乎意料的。
经过讨论之后,想了一个叫做「爱情pH值」,可以突显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
两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在一起,我们可以去分析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爱情pH值,可能一个是酸性的、一个是碱性的,当你们可以调和的时候就可以在一起;可是如果是偏酸性,就会产生其他的后果。
用这种方式去激发观众的好奇,譬如当他做过心理测验之后,他可以去分析自己的感情、可以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印证他跟片子里面的角色是不是有某种类似的东西。
我们希望在片子之外,去产生一种有趣的活动,而不只是片子本身。
这些故事是以导演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作为剧本的原型,也请了一个作家专门写电影小说,又特别是作为台湾跟中国之间的隐喻,这样女女之间的关系,就导演的观察跟一般的男女异性恋有什 不一样吗?
陈:我不是女同志,所以我不太完全了解。
就我观察到的,第一是女女感觉起来非常美,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们的感情是很强烈的,甚至比异性恋还要更强烈,这让我一直想要找出原因,藉著拍这部片子去了解、去认识的一些事情。
拍完呈现出来,问过一些看过的人,他们觉得女女跟异性恋实际上都一样,就是爱情。
所有异性恋会发生的,女女也会发生。
比较有趣的是,第三段的故事在探讨为甚 一个女生会想要离开她的女友去结婚?
结婚十年后她还要回来跟她在一起,到底是什 样的原因,让她愿意再回到女女的关系?
我觉得女女之间的情欲和男女之间是不同的,是男女无法呈现、无法达到的。
在第三段,我们试图呈现女女的性爱,这故事是说(当然不是全部)性爱是让这个女生经历过双性的关系之后,她会选择跟前女友在一起。
不只是情感上的,也包含欲望,女女可以是满足两个人的。
身为一个男性导演来拍女同志的故事,您怎 看待自己在一般观众与女同志之间的中介角色?
陈:我觉得这个很好玩,为甚 我周遭有这 多女同志?
为甚 我喜欢合作的工作人员都是女生?
我自己去分析,我觉得可能每个人身上都有男性跟女性的成份,而我刚好内在女性的成份还蛮大的,所以我觉得女同志很好沟通,算是朋友。
我会想去拍这样的女性、这样的题材,会想看很美的女生,我觉得一般观众应该跟我一样,他们如果说内在里面有男性的成份、也有女性的成份,应该都有可能会喜欢这样的题材。
您拍的女同性恋外表也很特别,除了第三段有比较明显的T婆之分,在其他的几个段落里面,比如林嘉欣,她虽然演T,可是也是一个比较偏女性的T,或是不分,第一段和第二段也都是不分,为什 会这样安排?
陈:实际上我们在工作、在找演员的时候,就在思考为什 一对女同志一定要是一个T、另一个长头发很漂亮的?
为甚 一定要这样?
周遭的朋友实际上有很多对,两人都很漂亮,而且在一起。
再回到最早我们对关系的定义,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当其中一个人对你释放出爱意或是关怀,另外一个人一定会接收到,不管是两个女生或者是异性恋,你自然会有爱的东西回报给他。
所以我觉得那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对把她分成T跟婆。
讲到选角的部份,为什 后来会选择林嘉欣跟王心凌这样的组合?
陈:在前一部片,就是《结婚》那一系列的时候,有放给林嘉欣看,她就跟我们说如果以后有类似这样短片的机会可以找她合作。
就是说不那 商业,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她觉得还蛮想做的。
我们拍完第二段的时候就打电话找她,说我们想要拍一对女同志,你要演个T,有三个女生都爱你,然后她一口就答应了!
有了林嘉欣之后我就想说,该有什 样的人去搭配她?
这个人的个性应该是很强烈,就是强酸性的。
另外,我觉得观众都很想看到一些演员的不同面向,所以我们故意颠覆林嘉欣清纯美女的形象,就是把她扮成一个T。
所以我们就想说,现有的偶像明星,哪些可能会有这样子的机会可以去打扮她?
跟工作人员讨论时,大家就是提到王心凌,然后刚好因为一些工作人员的关系,她有在看我们拍片,因此选了王心凌跟林嘉欣。
其他角色的部份呢?
比如,张榕容激情戏的那个镜头是特写,而她也是您从小就拍过的演员。
陈:张榕容接到剧本的时候,她就问我说那一场自慰戏会拍到什 程度,她要裸露到什 程度?
她care的只有那一场。
我说我也不知道,要看你要到什 程度,我只觉得整部片子应该要有一场戏去呈现她心里的欲望。
后来因为这样,我决定不要裸露,但要很强烈,有点像王家卫的《堕落天使》,有一场戏是李嘉欣躺在床上抽菸和自慰,镜头在她的腿附近,只看见她的手在动,没有裸露,可是感觉到自己在挑逗自己的欲望,表情、肢体都要有那种感觉。
她知道不裸露后就很放心。
我们还讨论到到底女同志在自慰的时候会不会叫出来,尤其是她比较像一个T,T在自慰的时候会不会叫出来?
或是说,T会不会自慰?
这样的问题我们问了很多人,有人说T绝对不可能自慰,因为T不太认同自己的女性器官;可是有些人又说,T还是可以自慰,还是可以有高潮,兴奋时还是会发出声音。
这个问题一直被讨论,我觉得这还蛮有趣的。
魏如萱的音乐给人的印象是个很甜美的女生,为甚 会想把她塑造成一个寂寞OL的形象?
陈:因为我觉得这个角色不应该太美,她也不应该只有干练而已,她应该还是有一些奇特迷人的地方。
这迷人的地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声音,讲话的时候可以把一个小她十岁的女生吃住,所以声音很重要。
魏如萱就有这样的特质,她的声音很特别、讲话很好听,之前我们常常找她做广告的配唱,她每次来就化了一个妆,但讲话又是那种娃娃音,最主要是被她声音吸引。
另外在配乐和旁白的部份,都请了相当知名的独立音乐圈女歌手,旁白甚至请了陈绮贞。
音乐这部份,导演想要追求什 样的气氛或是感觉?
陈:我觉得应该就是很爱玩。
电影是一个视觉跟听觉综合,就过去的理论,听觉这部份实际上可以独立,我在思考的是如何让音乐变成一个很独立的、又可以让你玩味的东西,所以我在音乐就下很多功夫。
这又要回到我上一部片子《不爱—情歌》,那是六段故事,我一直想把做唱片的方式转化成一个电影,因为唱片有所谓概念式唱片,用几条歌去串成一个概念。
我想电影也可以这样做,用几个短片串成一个概念,然后用这几个短片跟概念唱片结合。
《不爱—情歌》是一部这样的电影,但一般观众会觉得这跟他们理解的电影很不同,所以在《花吃了那女孩》这部片里我要再去证明一些事情,即如何把这样的概念包装得再商业一点点,可以让大众觉得电影实际上也可以是这样,就是故事跟音乐结合。
所以,每一段会有一首歌,但是到第四个故事〈像花吃了那女孩〉时一首歌已经没办法代表那种爆炸的感觉,才用了大概七八首中港台不同乐手的音乐放到这里面。
您刚才提到放映给其他观众看的时候,有些观众会觉得不像电影?
这部电影虽然是长片,可是它其实也是四个短片的组合。
这和导演之前的MV、广告经验,然后跨界到拍电影有关吗?
比较大的差别是在哪里?
是说故事吗?
陈:我觉得之前拍广告跟MV银幕就是这 大,可是电影出来是那~ 大,这个是很不一样的。
譬如说我们后来在做后制的时候,在银幕上看到很多穿帮,但是平常在这 小的萤幕里面是看不到的,在大银幕却都看得一清二楚,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不一样。
可是,拍摄过程是一样的;在内容上,我觉得电影说故事真的不是很重要。
我觉得电影是怎 样去打动看的人内心的东西,你要有什 样的故事、什 样的安排让观众进去看了之后,可以碰触最内在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最难的。
如果是说故事,我觉得很简单,可是看完就没了。
我想让大家看到电影也可以是这样,当然说故事还是很重要,但那是要你拉进电影的,我想做的是在声音上、剪接上、视觉上,这样拼凑是不是跟平常看电视的经验不太一样?
我觉得如果达到这一点就还不错。
在台湾的市场和环境之下拍片、加上观众对国片的既定印象,您有面临很多困难吗?
陈:我不知道,因为我就是自己出资。
另外,其实我们一直不循著正常的方式去做。
我们原本也想说,拍完就是找人家看,有机会就上片,可是真的碰到很多的钉子,最后我们就自己发。
我们现在做的很多行销方式,都不是一般发行公司会做的。
比如说,办音乐会、摄影展,搞什 爱情ph值、在You Tube上放预告片,都不是一般的方式。
我觉得拍这部片没有什 困难,是拍完之后才有很多困难。
片子拍完之后才发现,我们之前有一些东西没有搞得很清楚,所以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比如说发行的时候,因为我们对电影圈不熟,所以也碰到了很多陷阱、浪费了很多时间。
上一部片《不爱—情歌》,因为是在台北电影节,我想观众应该有一定的接受度,可是实际上大家对於一些比较实验的东西、比较个人的、比较不讲故事的,有部份的观众是不能接受的。
后来才拍了这部片想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希望能拍一部片,让所有的人坐在观众席里面,可以从头看到尾,就是这个使命让我完成了这部片子。
虽然那个故事还是有些复杂,可是怎 样在二十几分钟里面,把一个故事用还算有点风格的方式讲清楚,然后让人看得蛮开心的,不会觉得沉闷。
您本来跟电影圈比较有距离,现在进入电影圈之后,对於台湾电影圈目前的状况有什 看法吗?
陈:我觉得为甚 会自己出钱拍……。
广告训练让我们很容易掌控资金,有多少钱就用这些钱在时间内拍完,所以虽然我们自己出钱,可是并没有到负债。
我觉得台湾电影像是个圈圈吧,还蛮封闭的,譬如说我曾经去投辅导金,然后面谈的时候自我介绍,那些评审就说他们听过我的名字。
他们问我:你知道为甚 广告导演都拍不好电影吗?
他们认为广告导演是没办法把电影拍好的。
还问说:你有什 方式可以去拍电影?
我说我觉得影像创作是训练你利用工具让观众想看,而广告跟MV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可是很不幸就是,他们不认同广告导演可以拍电影,所以就没有拿到辅导金。
一个片子一定要做到一个程度才可能有一定的票房,或者是几十万几百万人会去看。
平常一支MV一定要吸引到几万人,可是你一部电影,票房好的话,可能一两万人,或者更少。
电影有一两万张票就已经算是很好的票房(笑)。
我也想自己证明一下,我有没有能力拍好一部电影。
可是,现在好像越来越多不一样的人开始在拍电影,像周杰伦,也有好几个广告导演也拍了电影,像钟孟宏。
我觉得这会让台湾的电影有越来越不一样的面向。
已经有下一部片子的拍片计画了吗?
陈:因为这部片是讲台湾跟中国,下一部片我想处理台湾未来会怎 样(笑)。
虽然目前都是想法而已,但已经在弄剧本,有四个女生,其中一个贯穿另外三个,另外三个是代表未来。
一个是对未来没有希望、一个是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是对未来不知道怎 办,就这样原地徘徊,不过这四个女生就不限於是同性恋,她们可能是异性恋。
因为我还是觉得女生很美,还是想谈女生,还有真实故事那种很真实的、活生生的题材是。
这样的模式我还想延续下去,所以我找了一样是真人真事,找了四个女生,我要谈她们的未来。
最后,请导演推荐放映周报的读者一个非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不可的理由。
陈:女生的话,应该从小到大多少都会接触过女女的,不管你看过、接触过,周遭的朋友应该都会有女女的经验。
如果想对这个有深刻的接触的话,你可以来看。
对男生的话,你想看美女的话,就可以来看,想看美女都应该来看这部片!
(完)
愛情的形式有幾種?
在一起,很快樂。
在一起,不快樂。
不在一起,很快樂。
不在一起,不快樂。
你愛着誰?
非他不可?
快樂麼?
《如果南國冰封了》和家人吵架又和男友分手的小婕到臺北,開始重新生活。
PON是小婕的高中同學,在臺北,兩人同居,依戀,爭吵,重圓。
PON不滿小婕隱瞞性嚮,小婕擔憂兩人未來。
甫見面時兩人的相視一笑,從容接納好似越發的躊躇。
小婕離開臺北,遇見糖果店的老闆。
老爺爺獨身一人卻不感到孤獨,因有一份倖福陪着他。
這種倖福也許是兒孫在徬,也許是老有所依,也許是年輕時的囬憶。
倖好,至少他們都是快樂的。
也倖好,小婕把糖果帶給PON ,快樂的結侷總會使得曾經的嫌隙戛然而止。
他們在一起,品味愛情的甜。
《看不見攻擊的城市》U,牡羊座的廚師,追尋愛情,而后在網上遇見娃娃。
娃娃,三十五歲的熟女編輯,有穩定的工作,缺少愛情。
娃娃一直都是強勢的,邀約,買單,送書,連到U的家也是娃娃強迫來的。
如果說U真的對娃娃動心的話,應該隻在娃娃唱《香格裏拉》的霎那。
隻是最初唱這首歌的娃娃魏如萱,甜甜的淡淡的,充滿希望和熱情。
電影裏的娃娃,滿是寂寞疲憊。
這種愛情糖果,薄薄的糖衣下,是澀的。
雨會下 雨會停 這是不變的道理夜空中 北極星 迷路的人不恐懼我唱歌 你在聽 一切風平又浪靜G和絃 的聲音 撫平脆弱的心靈《夢見相反的夢》Summer和spencer有一個十年的約定。
這個約定來自于summer要離開spencer去結婚。
Spencer唱着兩個人的《約定》,一遍一遍,跳着兩個人的舞,手舞足蹈,就這么過了三年。
直到spencer收到candy rain的包裹。
summer忽然囬來,帶着女兒。
也帶來了summer的丈夫。
三個人的愛情,悲喜交加,隱約是在冷嘲當初的徒勞。
多少年後,他們兩個才能在一起?
是約定的十年,抑或更長?
這樣的愛情糖果,苦到令人潸然,卻甘願領受。
《像花吃了女生那樣》復雜多角的愛情,充滿暴力,傷痕纍纍,直至全軍覆沒。
愛情糖果,最終化成一片紅色,浸滿情人的血,顯得如此猙獰。
這些個女生間吃人的愛情,五顔六色,帶些荒謬,我终究是不懂。
Chapter 2 & 3
空洞的表演。苍白且无力。王心凌和林嘉欣那段,直接没看。
浪费
我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呀……可爱的……拉拉们。
林嘉欣太惊艳啦。挺小资的有点实验性质的电影,还是有一些打动我的小细节的。里边的女孩子们都很美。
可能是因为自己头脑老化了,前面完全没看懂,直到内女生自杀之后内点儿才看明白……唯一清楚的是,就是四个主角都住在过那间房子……
喜欢第二个故事,第四段的音乐
林嘉欣那段,才是亮点。我喜欢她念对白的声音和腔调
也好喜欢summer啊
超级喜欢这个调调的东西
清醒派?
电影跟原声还真不是一个水平
够台湾范儿。
在一起很快乐。在一起不快乐。不在一起很快乐。不在一起不快乐
啊啊啊啊正妹啊正妹啊好多正妹啊!!!棒脸蛋+好身材+萌衣裳=我爱台妹!(泪目)点名表扬张榕容,混血娘T太有爱了!我是来看MV的,丢掉情节不管单看气氛情调还是很nice的,搞的就是小布尔乔亚,就是矫情了,怎么着吧!
陈宏一,您还是踏踏实实拍MV吧~
ricky ,love you
坚决不给最后一个,不看LAST ONE
淡淡的,原来同性间的感情也是那么的美好
最后一段有点累~ 第一段第二段还不错~ 会想到一个很特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