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视剧最让我喜欢的角色就是王大福,但是编剧让他早早的就被踩死了……没有让他享一天福……真是好人没好报。
电视剧开头瞎子说寄萍防娘,结果养父死了,养母也死了,身边的好多人都死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瞎子说对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编剧要这样写死好多人,是真的给观众一种寂萍真的是克星?
还是说在那个年代穷苦人的真实写照?
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前面要说寂萍防人,这样不是给观众误会吗。
演技挺好,剧本整体好,大致说的就是旧社会穷苦的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对待,被封建社会制度的压迫。
编剧就是女性,应该更加能够感同身受,但是剧本有很大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太拖沓,完完全全不用30多集,25集左右就能演完,剧本我感觉编剧写到后面不知道怎么写了,硬着遍,水分太大的感觉,看到最后我感觉人都要死完了就剩女主一个人,。
看完这剧能把人憋屈死,当年收视率不高不是没有原因的,但凡有点血性的男儿看这个电视都能被气的恨不得把日本人祖宗八百代和那些坏人剥削阶级的人都给撕了煮了烹了,。
看别的电视真没这么气过,为啥呢?
别的电视也能表达出日本人和那些军阀老爷们做的恶,但是就是没有这个电视看的这么气人,郁闷,憋屈。
别的电视也能给人讲清楚这些故事,但就是让人看着舒服,心里痛快,不郁闷,不憋屈,这电视为什么要让我们再去经历一次那种苦难?
那些精神上的苦难,那个黑暗的时代,是不是换一种方式表达会更好?
电视里好多救人的情节,养父在妓院救寂萍,救子建,寂萍他们救志远,好多街坊救巧凤,到处救,处处救,坏人永远没人办,好人都死了,看个啥?
有些地方感觉三观极其不正,一股歪风,看这个电视非常考验你的思想,你的修为,如果你要是青少年或者是思想发育不成熟的人,你千万不要看,否则你会被害得!
在爱奇艺看的视频弹幕里的观众也是有一群三观不正的人,有些人还保留着封建思想,对女性极其对不尊重,我真不知道这个电视评分还能有7分。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这不是剧本问题,只是编剧在说那个时代的人,的人的坏,不是编剧的个人意思。
电视剧处处都在反应着旧社会的坏人,恶人,剥削阶级的人,穷苦的老百姓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只有被人剥削。
大福死了一场意外,也说明了当时的当官的人不讲信用,糊弄老百姓。
大福是真的善良的人,哪怕是在那个恶的时代,他依然有颗善良的心,悲悯之心!
婶子死了她是个好母亲不舍得子建被人带走。
婶子也是个善良的人,只是一张嘴常常得理不饶人,刀子嘴豆腐心,人心善!
子建不畏惧敌人,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信仰,为革命事业奋斗,哪怕献出生命他都不怕,他是黑暗旧时代里的一束光,他是新时代的缔造者!
🐶🌞的小日本鬼子害死了巧凤,巧凤最后受不了跳河了。
巧凤也是苦命人,虽说嫁给了爱情,但是也是苦命人,话说回来那个时代像巧凤这样的女人又何止是巧凤一人呢……
看片子时,就有点儿奇怪,大户人家的女儿怎么会取“寄萍”这么个飘零的名字。
对名字的疑惑不妨碍喜欢这个片子。
寄萍的心高气傲、经历的几段感情感觉很真实。
欣慰的是她最后选择了洪喜。
心上人许知远这个角色很不喜欢,也许因为他的真实——不是那么倾心,不是那么专注地投入。
寄萍对于许知远那么纽结的感觉,让人感觉很不顺畅。
与何家驹的感情也感觉很真实。
何家驹一开始还蛮喜欢的,这个角色。
欣赏的是她的大度与豁达,在与许知远最后一次见面那次。
不大喜欢寄萍在弟弟牺牲之后的转变,奇怪得很;与父亲相见后,态度也不大合常理。
还好,最后一个镜头,特别美。
寄萍和洪喜在夜色中,慢慢走远。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很喜欢少年时候由曹津歌扮演的寄萍,她小小年纪就将少年时候一个蛮横、性格刚毅而又非常有主见的寄萍演绎的淋漓尽致,而由李依晓扮演的成年之后的寄萍,却变得温顺,柔弱,没有主见,动不动就眼泪汪汪的成年寄萍,与少年时候的寄萍真是判若两人,他们这种性格的转变没有任何征兆,所以说,他们两个除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寄萍”之外,我看不出他们有任何相同之处!
我想,不是这个演员演得失败,就是导员根本就没有找对演员,她只抓住了寄萍的形,却没有抓住寄萍的魂……所以,如果大家要看,建议看看曹津歌演的那段,真的很传神,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寄萍,有主见,性格刚毅,不喜欢哭哭啼啼,不畏惧任何势力!
说实话,演何家驹的演员,还有姚晨的老公等这些年轻演员明显演技还欠火候,不够传神,总是让人觉得某些地方的表演,还是没有张力,太过于死板!
相比而言,那些老演员,陈小艺,寇振海,唐爱国,这些老演员却要得心应手多了
小时候看的,现在算是第二遍。
看出了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其实导演拍的挺真实的,一共用了三个演员,演出一方佳人的一生。
有很多地方确实觉得女主是不是不该这么做,不该那样做。
说到底现在看这部剧的人,大多都不是特别了解那个混乱的年代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了解那个年代的途径就是电视剧、电影。
我们不了解是不是真的戏比天大、是不是真的艰难度日、是不是真的残酷无情。
小时候的那种期盼,想过回那种人上人的生活。
青年时那种不得不认命的感觉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人设这么差的女主了真的。
可能是王家上辈子欠了女主。
这辈子搭上一家子来还她的债王大福出于对姐弟俩的恻隐之心花11大洋把他们买了回去,买回去又花10个大洋去给他们到苏州找家人,人差点累死在路上结果这位姑奶奶女主转头就要跑,然后被老鸨子骗进窑子。
王大福夫妇又辛辛苦苦凑巧找人救她出来婶子对她那么好,结果她完全不知感恩。
每天和婶子犟着,让伯伯为难。
每次她在外遇到事婶子比谁都急,结果她只会恶意揣测养母的心她的养父对她那么好,比亲生的孩子还亲,结果养父才咽气,就急着和养母说继续供养弟弟上学的事,别说养母生气了,这是个人都得心寒在自己家遇到困境的时候她的师傅殷先生给了她一条路,倾囊相授教她艺,可她就是不知足。
觉得京剧好,不和师傅学了洪喜打小就对她好,一直保护她,顺着她。
结果养母撮合二人她死都不愿意。
甚至到养母死都是一个心结,结果她非要找寻真爱,很好,嫁给了一个有老婆的,被人家骗,当别人的小三。
被人家老丈人当众羞辱。
丢尽了人从姐弟俩被收养,她就口口声声以后让她有钱的爹爹还。
结果直到把她养大成人,供她弟读书,养父母二人也没见她还一个子儿。
自家儿子都上不起学,供着她弟弟。
结果养大了死了。
养母为姐弟操了一辈子心,儿子被嫌弃着,结果命也搭了进去。
她还了吗?
她还的了吗?
她从来没有把养父母一家当真正的亲人。
只是人在屋檐下身不由己。
她为了活下去为了弟弟上学一直隐忍。
每次出事她都只想着她弟,完全不顾虑养父母和哥哥。
她一直觉得自己不欠养父母。
只要找到她亲爹,她亲爹多给他们些钱就好了。
结果最后她那个心心念念找了十几年的爹,把她送给汉奸当姨太太。
当年所有人撮合她和洪喜她看不上人家,给养母难堪。
结果最后她被一个又一个男人伤害,最后还是得靠洪喜,最后还是和洪喜在一块了。
真是给人活活气死。
这部剧陈小艺真的太绝了,喜欢这部剧的服化道和时代背景以及一些老演员的演技,至于女主,她真的太活该太让人无语了。
过年和老爸老妈一起看了这个电视剧,开始是在电视上看到,电视上那个演的太慢,一天才两级,我就在网上搜到在线观看的地址,花了2、3天终于看完了。
老妈很喜欢看,结果就跟着老妈看了整部。
至于说“又一部戏子”并没有贬义,只是近几年这种题材的电视剧好像一直都有,真正好的,印象中没有几个。
而本剧也并没有花很多力气去表现山东琴书的特色,京剧的本身特色,只是剧中人物是这个身份,才提到了这个部分。
实际并不能算一个戏子的故事。
剧情就是围绕这个叫王寄萍的女孩子一生的故事,从小和父母失散,被人贩子拐卖,遇到好心的人收养,养母不是一个善茬,从小受磨难,却比较机灵,每次都化险为夷,遇到好心的师傅,养父母家的哥哥保护,从无名小辈到京剧名角。
其实我在奇怪,一个在山东唱的再好的京剧名角,到底有多好,跟北京的名角应该不能同日而语吧。
看北方的时候,常常让我想起《大染坊》因为都是发生在济南的故事,而且也提到了韩复榘,张宗昌,提到了济南的失陷。
对剧中表现的济南很向往,泉城,家家户户都有泉水,只是现在连趵突泉的水都快干了,何况普通人家里有泉水呢。
这剧其实挺那个的,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其实活着就很好了。
关于女主寄萍,她前面态度强硬,其实在她心里她一直觉得以后会给养父母钱,所以没觉得自己在别人家呆着该态度好点,所以总是理直气壮的。
而且前面我感觉她,就是洪喜去学徒时穿的新衣服,她说像伙计,我感觉她其实心里真的这样想的,包括养父,感觉他们就像下人一样,觉得自己家以后给钱就行了,她心挺硬和坚定的,坚定着要找家,但剧里很多地方都表现出来她其实就是个小孩心性,想不到许多,自觉得有点机灵,但毕竟是孩子,很多东西不知道,好坏也不完全会分,也考虑不到别人的感受,感觉挺真实的,所以对她小时候的表现并没有太生气,我选择了理解她的行为,很多人用大人或者现代人的思想去看她,其实是不对的。
她养父死了后,她坚持回了老家,其实说明她一直不相信她养父的话,因为很多年前她养父就告诉她老家房子卖了没人了。
但她心思很重,一直压着没表现出来,但是在那个环境里,那么小的孩子能有这心思,真不是常人,包括改口叫爹,也是为了弟弟上学小时候想跑,由于不会分辨她养父说的真假玩笑话,当然他养父说的就是真亦假时假亦真,时真亦假,所以她想走也挺理解,谁能突然接受给人长大后做童养媳……只是她不知道外面人心险恶,经过那一次,她后来也就不敢随便偷跑了,这也是她一直呆在洪喜家的原因关于她养父他一直说喜爱她,可是在日子越过越差他却脱口而出她是丧门星,我感觉真也是他内心的一种想法吧。
弟弟一直憨傻的样,比如人贩子拉他,他没什么反应,逆来顺受。
而且他并不想回家,说明他父亲也没多关心他。
他第一次见洪喜就很喜欢,说明洪喜人真的很好,小孩子的感觉很灵性。
关于洪喜,他就是从第一次见她,就一直喜欢保护守着她。
洪喜认定了她,哪怕命给她。
而且洪喜不强迫她,干什么都想着她,她的决定和选择他都支持,比如她要跟师傅去找她家时,他都没拦一下而选择支持。
洪喜自知她看不上他,自知自己和她的差别,但是他就是喜欢她了,能怎么办。
洪喜妈妈就是那个时代典型的人物,包括离现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农村有些人,说她坏吧,她其实挺好,说她挺好,这样的人说话太难听,其实就是因为没文化,所以那个年代的人大多数都这样了,而且这样的算很好了,有些比这更离谱八辈子,而没文化其实也不过是他们生的时代不一样,那样的年代吃饱都成问题,还文化?
所以农村大妈,包括我妈,那一辈或者上一辈,他们有时候做出来的简谱事,我都选择去理解
我是高中的时候看过这部剧。
那时候音乐课有一课叫永远的梅兰芳,课上放了贵妃醉酒。
那时候只是为了与众不同(其实是装bi未遂,因为没人知道我在干啥……),又觉得唱歌没意思,所以跟着视频瞎学了一点儿。
直到后来看了这部电视剧。
写京剧之前,首先说一下,我跟大部分观众一样,有以下几点共同的认知:1.烂尾了。
从女主长大之后基本就没什么好看的了。
2.女主曹津歌最好,林妙可次之,李依晓已经完全脱离女主。
不过导演与编剧要负相当的责任。
你可以解释说女主是因为生活的磋磨变成这样的,但是需要转折点。
比如美莲是如何对寄萍改观的,为什么突然愿意教寄萍了,这些就处理的很好,剧情转折有说服力。
然而女主长大之后duang得一下就变了。
不合适。
3.青年演员们有些糟蹋陈小艺寇振海这票老戏骨,长大后那个陈知远的呆相,让我现在都忍不住翻白眼。
戏班里那李老鸹和他弟弟,虽然在演员表上都找不到名字,但是演技实在入木三分。
去年在哈尔滨比赛,黑龙江京剧院的舞台监督,也是那么一个大秃头,拿着把折扇坐在衣箱子上吆五喝六,一会儿立着眉吵架骂人,一会儿又笑脸相迎哄嘬着你,我瞬间就想起那个李老鸹啊哈哈哈!
4.让我们认识了山东小曲儿这个有趣的曲艺,也让我们看了一点京剧。
至于看的好不好我后面再分析。
今天我把8-18集重新看了一遍,跳着看的。
真是感慨万千。
当初真是挺喜欢里面的山东小曲儿的,还跟着会哼几句。
但是京剧出现的时候,完全震撼了。
今天看到寄萍第一次看到京剧那里时,我终于看懂了她的眼神(真的不得不赞美曹津歌的演技)。
那种惊艳,热烈又带着酸楚的眼神。
就像你很早就和一个人在一起,不喜欢也不讨厌,好不好的也就他了,可是突然有一天你遇到了真爱,心想,就是你了,可你为什么现在才出现。
那种感觉。
我会因为这部电视剧爱上京剧,有以下原因:一.演员与京剧有关的部分都很专业。
1.先说主角,曹津歌演的寄萍以唱小曲儿为主,关于京剧的不多,但很用心。
演员本人是唱晋剧的(看过一个她在高中开学典礼上表演京剧的视频,不过……嗯……),有基础。
所以唱戏的声音虽然用配音,但口型完全对的上;平时自己哼唱,或者跟师父吊嗓子时是自己的声音,正好是那种初学但天分不错的状态,特别贴近人物。
身段也是,现在看来略显生硬,但那时仍把我迷的不要不要的,还是体现了人物还没学/初学但很有天分的状态。
李依晓就不用说了,不管电视剧演的咋样,反正唱戏她是国戏科班儿出身的。
2.再说配角。
演李美莲的演员也是科班出身的,当初太迷了,还去完善了她的百度百科(因为当时没写她演这部电视剧)。
她在一个采访里说和李胜素是好朋友。
不知道李胜素的可以百度一下,她的资料挺全的:D 演技没得说,把过去戏子的嬉笑怒骂演的非常好。
搞得我至今都非常想正式拜一个师父……我现在的老师是比我没大几岁没有气场那种年轻小姑娘╮(╯_╰)╭哈哈我的老师不玩豆瓣3.另外要说的配角就是二叔,李老鸹的弟弟。
我开始还想着可能他不是京剧演员,因为文丑背几句词儿就行了,普通演员下点功夫也能做到。
可是越往后看越觉得,算了吧这人肯定也是科班儿。
不得不再次感慨,京剧演员连京剧这么难的玩意儿都能驾驭,普通的演戏,唱歌,还是很可以应付的。
二.有很多与京剧有关的细节。
过去也有一些影视剧里有京剧,比如大宅门,红楼梦(昆曲),甚至霸王别姬。
但是当时看了没有对京剧有什么感觉,而这部剧让人非常有代入感。
1.首先曹津歌演的那部分,是寄萍最想学又学不到、日思夜想的时候。
这让我这种脑洞大开的双鱼座十分有代入感啊!
因为那时候自己已经很有兴趣,也跟视频学,苦于在小县城没有资源,虽能唱出旋律,但不会唱戏的发声。
就是说,它细腻的展现了对京剧爱而不得,努力靠近的过程。
2.这部剧里有非常多,特别是练习京剧的细节场景。
上妆、卸妆、贴片子包头这就不说,别的剧也有。
但是它还有很多练习的场景,比如跟琴唱戏的(不止是旦角,还有一段小生的,好惊艳,虽然大部分观众不会注意到),后台喊嗓儿的(今天才听见,有个老生在后台念"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前几天刚追完大宅门,在这里听到无比亲切,并且显然这脸都没露的配角也是科班出身),还有寄萍练功的,文武都有,台步,翻身,云手,前桥后桥。
都有。
当时不知道这些动作的名字,但是知道好看。
而且这一切,除了主角的行为,基本都是在剧中人对话时当背景的,也就是那些跟琴喊嗓,只用声音或背影出境的群众演员。
三.其他的影视剧,除了霸王别姬,大宅门这种,对京剧要么不深入,要么不尊重。
比方老九门吧,我没看过,所以不予置评。
但有一点,张艺兴扮虞姬那扮相,好吧因为有很多朋友痛心疾首的发了朋友圈,还有人怕我看不但特意私戳我。
他,没,有,吊,眉。
连只是帮我们拍过几次照的师妹都看出来了。
(吊眉就是化完妆之后,用胶把眉毛向上斜45°粘上去。
所以你看到的眉毛都是吊梢眉,非常精神,旦角不吊眉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你可以把手指放在眼角外侧斜向上拉看看)然后我就没看老九门了……====分割线===现在状况就是,我刚结束大学四年。
一上大学就迫不及待的找各种机会学京剧,后来在学校成立了社团,大家一起去京剧院看戏,在学校的晚会和外面的比赛上唱戏演戏。
今天,看到那些当初不知是什么却让我痴迷的唱段,太真外传,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西施,廉锦枫,还有里面出现过得武戏,安天会里的哪吒孙悟空。
剧中那些练习的场景,动作,和这四年间我的老师也教了我,我也教了我的师弟师妹的一切,一模一样。
那些香甜满颊的油彩,艳晶晶颤巍巍的头面,须一层一层穿上去的、繁复无比的戏服……真的泪目。
谢谢《北方有佳人》这大媒,让我遇到了京剧这终生的挚爱。
文|阿白读书
电视剧《北方有佳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学一个东西,首先要热爱它,为自己热爱的东西活着。
这部剧的主角寄萍,原来一直跟随师傅学习琴书,后来阴差阳错下,她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京戏。
当初师傅之所以收她为徒,是因为发现她有很高的曲艺天赋,只要肯学,日后肯定能成角儿。
但寄萍在学习琴书时,不是走神就是经常弹错,为此遭过师傅不少毒打,甚至数次被师傅赶出家门。
然而,自从无意间接触京戏后,她完全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半夜摸黑不自觉就模仿起了舞台上角儿的动作,一个人走着走着就偷偷溜进了剧院…,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逼迫。
她说:自己一看到京戏就感觉整个身子都烧了起来…
什么是热爱,这就是热爱,用不着别人逼,你自己就渴望学习的东西,而且这种坚持不是痛苦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一如她的琴书师傅,为了自己喜欢的琴书,甘愿放弃家里的荣华富贵,宁愿过着清苦日子。
只有在热爱的驱使下,一个人才可以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别人所不能忍的屈,最后成为行业之翘楚。
所以,当寄萍半路转行学习京戏时,无论是被京戏师父冷言冷语,讽刺挖苦,还是被拒之门外,大冬天冻到晕了过去,亦或是师父每每练功都刻意避开她。
一并袭来的挫折和困难并没有让她缩,一路走来,她终成一代名角。
有人说,坚持是一件苦差事。
的确如此,因为它违背了人类追逐安逸的本性。
尤其当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经常有人下班后就进入"躺尸"模式,每天的工作成了不得已而为之。
但工作若是为自己所热爱,那么一切的辛苦,反而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享受。
国际知名建筑师罗宾,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时表示:因为受父亲工作模式的影响,"带着一百分的激情做出一百分的成绩",他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
他整日奔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只为一座座高楼设计图纸,安排施工。
“我实在太热爱自己的工作了,以至于早上迫不及待地想起来去上班。
”罗宾说。
很多人对罗宾的工作状态充满了好奇,忍不住向他求教,“你是用什么方法保持工作质量和效率的?
”罗宾的答案很简单,他说:“不需要任何方法,保持激情就行了。
”这里的"激情",其实就是罗宾发自内心对于工作的热爱。
2019年时,曾认识这样一位小伙伴,当时她在自媒体平台学习写作更文,仅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一年,她就成功变现3万多,现在的她早已开启接商业文案的模式了。
要知道她连高中都没有读过,而且每天最多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所以很多渴望副业变现的小伙伴不约而同前来请教。
而其实,所有人只关注了她的收益部分,却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虽然她学历不高,学习时间也有限,但一直以来,读书、写作都是她最大的爱好,在2019年之前的3年时间,即便没有任何收益,她也坚持在其他平台做着数年如一日的输出、更新。
她说:"即便没有收益,读书写作也是我不可能放弃的事情。
"
湖畔大学的梁宁说:“你会情不自禁的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不知不觉地放1万个小时在那里,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时间久了你就会比别人做得好。
”所谓"热爱才能坚持,坚持才能收获",只有热爱,你才心甘情愿做一件事情,而做成一件事,"时间投入"就是你相比别人最大的优势。
安妮宝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心甘情愿,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只有热爱,才会心甘情愿,只有心甘情愿,才不会计较付出时间的得失,而时间的投入一旦打破成长界线,你终能实现跨越式成长。
-END-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文|阿白读书
最近剧荒,无意间刷到一部老剧,叫《北方有佳人》。
故事的主角寄萍,生于苏州的大户人家,8岁那年,随父亲去北京任职,恰逢兵荒马乱,在济南跟爹爹走散…跟爹爹走散后的小寄萍,经历了被拐、学艺等一系列事件,她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小小年纪就和自己的亲人分开,寄萍是不幸的,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是寄萍不幸中的万幸。
01 万幸1:遇上善良的养父养母有一句话说“成功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对于命运也是一样的,命运不是发生在起点,而是发生在转折点。
和爹爹走散后,小寄萍和弟弟瞬间被人贩子盯上,人贩子几经出手未成,遭到周围群众的强烈谴责,然而在那个人人自身难保、官员相互包庇的年代,谁都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贩卖人口"无能为力。
我们常说"自救者天助之",小寄萍虽年纪尚小,但她未曾放弃任何一次寻求帮助的机会,就在她被人贩子打骂时,她看到对面走来一个欲买粮食的善良大叔,这时她和弟弟一头扑在大叔身上,哭着祈求大叔救救他们。
大叔几经犹豫,最终实在看不过年幼的孩子遭受无端打骂,无奈用身上仅有的11块大洋,从人贩子手中将两个孩子买了下来,而这11块大洋原本是他今天用来买粮食的。
其实,小寄萍在求助大叔前,已经求助了不止一人,但那些被求助的人,要么收受了人贩子的贿赂,要么没有能力养活两个孩子,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穷困年代,因缺少粮食无奈将孩子卖掉的并不在少数。
而大叔家也是地地道道的穷困人家,把寄萍姐弟俩带回家,完全出于他发自内心的本性善良。
所以,虽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一瞬间变成了什么杂货都干的小村姑,但从人贩子手中侥幸逃脱,实属寄萍不幸中的万幸。
02万幸2: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成为寄萍人生道路的领路人如果说,养父母让她脱离了虎口,那么师父就是寄萍人生道路的领路人。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好的师父,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至大过父母。
寄萍的师父殷诚茹,原本是一个富家子弟,他一生只为自己热爱的东西活着。
所以,为了自己喜欢的琴书,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因为家人对其爱好的强烈反对,他甚至断绝了和家里的来往。
一个酷爱艺术的人,也特别善于发现人才。
殷诚茹无意间发现,年幼的小寄萍无论长相还是嗓子都是学曲艺的料,几经折腾将她收为了徒弟。
然而,天赋和热爱是两码事,尽管每天被师父打到皮开肉绽,寄萍都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琴书,但无意间,她发现自己喜欢的其实是京戏,她说:自己一看到京戏就感觉整个身子都烧了起来。
因为和师父的合约未到,她担心背负“欺师灭祖”的骂名,所以,一直不敢告诉师父自己不喜欢琴书。
然而聪明的师父很快发现了她的小心思,不仅做出"忍痛割爱"的决定,鼓励寄萍学习京戏,而且在寄萍学习京戏的过程中,因受委屈而退缩时,师父不仅没有因此打击她,反而采取激将法,激发她将京剧学成的信心。
不仅如此,在寄萍从艺的道路上,每每遇到危险,无论小时候被心怀不轨的“禽兽”官员叫到府上,还是长大后被亲生父亲指着嫁给“禽兽”,师父保护她的身影都未曾离开过。
在师父的鼓励和帮助下,寄萍一发不可收拾,清白唱戏,终成一代“名角”。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父母给了寄萍生命,师父却是她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领路人。
可以说没有师父的引导,就没有后来的王寄萍。
寄萍的人生无疑充满了不幸,但混乱年代,能遇到好心人实属不易。
所以,千金小姐变村姑,不幸中透着的却是万幸。
-END-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小孩演员都优秀!小双喜精明强悍,十分完美!大双喜像瘪三傻瓜!就是在做戏,做不像!他不管在哪个电视剧里都不自然……怎么那么别扭?所有有名无实的所谓明星,都应反复看这电视剧里小演员的表演。小演员,还有其他电视剧里的小演员,为什么演的如此好?就是因为没有入电影学院!
最后几集太主旋律了 而且女主真得太妨家人了吧
这剧啊,这剧我是开着弹幕当喜剧看的,加入骂寄萍大军可好呀?
还行
赵冬苓永远能在中规中矩之外找到自己的减分点
前面还好,后面整个给主旋律毁了
01棄。
李依晓不错哦
一个个明知道孩子爹是高官,却不肯帮孩子多走一步的奇葩故事,编剧为了打倒资产阶级,歌颂无产阶级,非要编出这么个奇葩的故事,也是很新社会。
喜欢曹津歌演的寄萍
没看成结局 故事不错
还记得女主,印象特别深,说她是个戏子,不受人待见
女主越活越憋屈,知远有什么理由不和女主在一起???女主又为什么不和洪喜在一起???弟弟长大了成个傻子了就知道送死....
看了十几年的电视剧,什么货色的人设,奇葩的人设都见过!没见过这么让我无语的女主!我最不能原谅的是她两次背叛她师傅,还直接害死了李美莲!说什么戏比天大,她一开始背叛殷师傅,改行去唱京剧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说?!怎么没这个觉悟!看了一下京剧就要改行背叛,看一个男人爱一个男人,真的太绝了!说得要报答,她报答什么了?不管是洪喜家还是她师傅,都是别人一直帮她,救她!真的从来没见过这种又贱又疯又茶又婊的女主,还北方有佳人!真是侮辱了“佳人”了!三星给陈小凡,寇振海还有其他贡献了精湛演技的老戏骨们!
凑合
好杯具啊,放着电脑不用宁愿天天追着电视看(我脑子到达哪一点不好使了?)~~更杯具的是我追的还是这样的电视剧……从来没有过的事啊~~~不过话说回来,我不明白小时候那么机灵聪慧的小丫头长大了咋成那样了???
小时候还可以,长大后剧情就不行了,老套路
小演员是不错
林妙可小时候也太漂亮了
山影垃圾 欺负阿北 早日扑街 #这里是豆瓣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