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日本电影节上看到这个。
个人来讲我不会自己去找这种片子看,我还是喜欢清新一点的。
开始看完的时候觉得里面的指代都很刻意,痕迹比较重。
睡了一觉醒来觉得里面有些东西还是有点深刻的。
我问当时也看了的一个男性朋友,你想不想要女朋友是那种充气娃娃。
他说,不要,充气娃娃没有反应。
我说,那你是想要迎合你做出反应的充气娃娃。
他不说话了。
就好像电影里娃娃那个主人,他把娃娃当成真人,每天跟她讲自己的生活,每天说“我回来了”和“我上班去了”,夸奖她,你今天很美。
给她洗澡暖手,说她唯一的缺点是太冷。
带她去公园,让她靠在自己肩膀上。
看到这我都忍不住想,如果他发现娃娃变成人了以后,应该会很高兴吧?
但当变成真人的娃娃出现在他面前时,当娃娃质问他喜不喜欢自己,自己是不是唯一的时候,他问,你能不能变回以前那个不会说话的充气娃娃?
娃娃说,你不喜欢我有心吗?
你情愿我从来没有找到心吗?
男人低下头说,女人很麻烦,这是我选择你的原因。
我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其实只想要一个充气娃娃,或者像我那位友人一样,要个有反应的娃娃。
其实很多恋人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把对方当成了自己买来的娃娃而不是真人吧。
所以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不开心,甚至要重新买一个。
女人应不应该做充气娃娃?
娃娃和买她这个男人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
即便一开始她是假的,他也给了她温暖和感情。
虽然这种感情可能只是对自己前女友的寄托(娃娃的名字就是前女友的名字)而已。
娃娃一直跟自己说,我只是一个欲望的替代品。
因为这个原因,她相信男人是不爱她的,即便男人待她如真人一样。
她有了心跑出去玩了之后,晚上还是会回到家里假扮木偶,即使她并不用回去。
但她习惯了这种温暖,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她只是漠然接受,不反抗,也不回应。
到她爱上男店员,发现自己无法接受这个男人了之后,她弃他而去了。
她让自己“丢”了,然后每天晚上偷偷躲在杂物柜里听着男人找她。
她很明确自己不喜欢这个男人,所以离开了他。
但是她还是依赖着他,依赖着他的家。
而当男人又开始开心地呼唤她的名字并开始唱生日快乐歌的时候,她意识到自己被取代了,冲上楼去,看到床上躺了另一个充气娃娃,一个和她有一样名字的新娃娃。
她问男人是不是她可以是任何人。
她问男人为什么不给她过生日,为什么又买了一个新娃娃。
意识和潜意识在这个结合的很好。
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充气娃娃,而她的潜意识里自己也是娃娃。
而娃娃,是要被所有人宠爱、照顾的,是不应该被遗弃,也不能被取代的。
很多女孩子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自己是娃娃,哪怕我不爱你,你也不能走,不能爱别人,为什么当初说爱我却又找了别人?
然而我们却忘了在意识层面上,我们不是充气娃娃。
别人没有义务,尤其是我们不爱的人。
在最后娃娃的梦里,男店员站在身后,而端蛋糕出来为她唱生日歌的,却是这个男人。
在梦里娃娃感动的哭了。
她在心里还是孩子,是希望所有人都在她身边关爱她。
她要男人爱她,却不想他占有她。
就像《飘》里的斯嘉丽一样,她不在乎自己需要做什么,她只想要爱。
自己是唯一的爱。
不少女孩子身边都有默默爱着她们,愿意为她们做任何事情的男生,即使她们心里明白,却还是希望他们只是朋友,享受着他们的关爱。
心里,都是没有长大的小孩子。
自私却也纯真。
或者纯真地没想到是自私。
男店员看到娃娃漏气的样子马上帮她修补和充气,让她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
她在房间里跳跃着飞翔着,轻薄的小裙子也飞舞着,连平时不喜欢的东西也变的可爱了。
这的镜头很慢,甚至有些冗长,但却很真切地表现出恋爱中的女孩子的心理状态。
她因为男店员发现她不是真人却不介意而开心,男店员甚至跟她说,我和你一样。
就好像女孩子通常会幻想男人看到她们的缺点仍然热烈地爱着她们,哪怕她们脾气臭嘴巴坏整天折磨男朋友,男朋友仍然应该爱着她们最真实的自己。
每个女孩子应该都做过很多年这样的梦,尤其是先天比较优势的女孩。
正是因为这种期待,落空的时候才格外痛苦。
女孩子还是不要太嚣张,珍惜一点没什么不好的。
《我的野蛮女友》里大家能忍受全智贤的野蛮,完全是因为她是大美女。
你让一个丑女去野蛮下试试,屏幕里的和屏幕外的肯定都跑光了。
而且里面最让人觉得她美的,却不是她野蛮的时候,而是她温柔弹琴,脆弱的哭泣的时候。
切记:我们没有全智贤的美貌,即使有,也没她哭的那么好看。
里面涉及到的很多人物都表达了“我们内心都是空的”这个主题。
被年轻同事排挤的日渐衰老的女秘书;内心空虚只能靠食物填补的女孩,到最后我们发现她竟然那么美;一向和蔼可亲却在欲望面前变成陌生人的老板;到处偷看人裙下的男青年。
就是因为每个人物的出现指代都很明显,才给我那种很刻意的感觉。
整个故事里最不空的人,大概就是那个公园里的老人和那个走哪都说“辛苦了”的老妇人吧。
他们是剧中少数会笑的人。
讽刺的是,在整个剧里而笑的最多的,却是一个充气的人型娃娃。
里面一句话深得我心:“手很冰的人通常都有温暖的心。
”
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之力成功的完满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就算将雌蕊与雄蕊聚集也不足够仍需昆虫与微风的造访连系起雌蕊与雄蕊的关系生命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缺并从他者的存在而完满世界或许是所有他者的总合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缺毫无自觉也未曾被告知原来我们是这样被播散的种子总是冷淡的距离然而有时再难忍却也能维持住的关系就这样世界被巧妙的构筑了何故?
花盛开着近身一看便发现像马蝇这样他者的存在在光线的缠绕中飞舞着曾几何时我也成为谁的马蝇吧?
曾几何时你也是得以完满我的那微风吧?
我在想一部片的看点和它想要表达的东西之间是什么关系,要是宅男vs充气女换成宅女vs充气男。。
整个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吧,充气男。。
um..这个想法似乎不错,不知道到时候看点是男还是女。
故事好像比较难成立,不太符合大众的期待。
不如干脆再走远一点,充气男vs充气女?
这样整个故事就脱胎换骨了,不知道会偏向surreal还是 fairytale,surreal就是东京狂想曲那种,女人走着走着身体变薄,腿变细,最后完全变成把椅子杵在街上,fairytale就是啊蓝(平面狗)那种,布娃娃活了过来。
人从fairytale到surreal的过程,也许是从过分爱幻想到不得不绝望的过程,当我们还天真的时候,把情感所及的物都赋予生命,或者人格化,我们会喜欢罐头小人,喜欢toy soldiers,毫无顾忌的把自我的世界延伸到现实世界。
慢慢的我们发现了那样的故事的幼稚,发现现实世界的强大固执和对自我世界的轻蔑,我们用超现实的方式逃避现实,我反过来把一切人格物化(objectify),把自己物化就是把生活当成“被强奸”,慢慢不再反抗,学会享受,把情感(欲望)物化就是买个充气娃娃来解决性欲(剧中反复借小望的自言自语强调这一点),当这个物忽然活过来,却把主人吓到了小望有了心之后,应该就算人了吧,至少算活物了,不知道有没有理解”性欲“这回事是什么,不知道再跟男人xx的时候是在努力学习理解这件事,还是只是当成自身固有使命放空的在完成。
小望从模仿人们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直到通过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是”空气人“,一路走出去,是在尽力了解周围的世界,还是在发现认知自己,好像不清楚,我倾向于后者,不然最后不会把同事男给切了。
当我发现在现实中,人可以xx充气娃娃,并真的当作恋人来对待(另一美国片),当人还可以跟iphone私奔(参见BL),觉得人情感的能力并未退化,只是迫于现实的走偏,而且可以走得很偏,带来无限可能。
忽略掉爱(欲望)什么的问题之后,看点回到某个传统问题,爱和性到底可不可以分开,或者爱和做爱哪个更导致了另一个,当男人是在”使用“小望的时候,爱的成分应该是没有的,或者很低,即使有随着使用的次数增多,爱的成分也是会不断降低的,而心应该会愈加空虚,反过来,当男人给望吹气的时候,小望是有快感的,只是不确定,她有没有因此爱上那个男人,所以越来越觉得,爱这件事,应该是可以和性分开的,简直可以毫无关系。
电影仿佛是从小望的视角展开,却又有些散乱,然后非常散非常乱,而且既不surreal 也不 fairytale 。
当裴斗娜完全显出人形的时候,破坏了整个小望的质感,这是导演的问题,还有最后的部分,还看了拖回来两遍,小望是怎么死的还是没看明白,自杀?
还有,新人偶也跟小望一样活了么,看着垃圾堆里的小望喊出好美,是表达了新女友对男友前女友的心态么
这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片子,城市之中的人与人之间因为缺少联系和交流,而变得自私、麻木、疏离。
公园的长椅上,人偶和老人讨论一个关于生命的话题,“”一种叫浮游的虫它出生一两天就死了所以它的身体是空的没有肚子和肠子,却装满了蛋它是为了诞生而出生的东西人类也是一样没有意义“”从一个大的维度来看,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的寿命显得微不足道,人类也是为了生殖而存在的生物而他有读一首诗
“生命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而成功完满,而被创造出来。
好比花,就算将雄蕊与雌蕊聚集,也不足够。
仍需要昆虫与微风造访,联系雄蕊与雌蕊的关系。
生命的本质上,便怀有重要的匮乏,并因他者的存在而完满。
然而,我们彼此对于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自觉,也未被告知。
原来我们是被散播的种子。
然而有时,再难忍却也能维持住的关系,就这样,世界被巧妙地构筑了,这是为什么?
马蝇,浮游在光里,向盛开的花,慢慢飞近。
我也是,也可能是别人的马蝇。
或许你也是,曾是吹拂我的风。
” 生命的延续从来不是靠单个的个体来完成需要人与人的相互联系然而从一开始就开始描述城市里面的人与人的直接的联系开始越来越少秀雄 独自一个回家把人偶当做真实的人一样聊天,这种荒诞的场景表现他内心的寂寞和无处安放的温暖
当人偶有了心,复活后走出去开始客观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发现人们之间非常的冷漠,完全没有交流,只是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其中说到了一起谋杀案
和在桥上去牵小朋友的手而被拒绝
这种冷漠和疏离感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个世界的样子她害怕被孤立一直在寻找她的同类人或者说她一直在希望自己被认同被接受但是她慢慢的发现自从有了心以后,开始变得有所不同了把自己放得及其的卑微,只为获得那一丝无意义温暖
有了心,就有了想要得到的东西,这就是欲望的产生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产生了痛苦
人类为什么会有心人偶为什么不能有心有了心就会有感觉、感受还有情绪。
人和人偶的区别可能人是可燃垃圾而人偶是不可燃垃圾有时候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别人当做玩偶一样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做出一些让人痛苦的事最可怕的是整个世界充斥着黑暗当看到一丝光亮而寻找过去时,却还是无尽的黑暗当被主人遗弃而去寻找另外一段想象中美好的感情时却面对着同样的结果
在明知道在被放气会很痛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做这件事而且不愿意说出那个龌龊的时理由。
纯一在这一刻同样也没有把她当人,同样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为了自己的喜好,做出伤害她的事情再一妥协,再一次受到伤害,再一次遁入无尽的黑暗,我觉得纯一最后的死更像是一次复仇。
当 秀雄 知道人偶有了心之后希望她回到以前的样子,因为他觉得要去考虑对方的感受顾及对方的情绪是件麻烦的事情。
能把充气娃娃拍得这么人性和文艺范,也只有日本导演了,是枝裕和拍了一部风格很特立的独行电影,把一个表面非常淫邪的题材拍得足够唯美,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选对了女演员,裴斗娜惟妙惟肖的表演高度还原了半人半物件的动作及神态,这是解放尺度最大的裴斗娜,多次凹出人体艺术,也是大银幕上最好看的裴斗娜,可能是她确实适合女仆装,也是因为她,才能对这种类型电影有观影兴趣。
可能一直用双倍的速率推进,如此缓慢的叙事节奏也显得很流畅。
有了心,是件很疼的事,因为有心才会有伤害,有了思想,更是一件很沉的事,因为有思想才会有失去。
电影的前后部分显得有点割裂,尤其是那急转直下的结尾,把原本就很隐晦的成人寓言拍得更沉重了,孤独才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重。
当一个充气娃娃具有心后,她漫步尘世,经历过悲欢离合之后,才终于发现,尘世遍布像她一样的空气人偶。
空气人偶虽无心无思想,但在现代社会中,又有多少真人充当了空气人偶呢?
这部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其背景音乐的选择,总能为影片的“表词达意”增色不少。
影片以舒缓沉郁的音乐拉开序幕,也就默默地将影片中所有的人物抹上悲剧色彩。
影片的另一特点就是注重细节,处处埋伏笔,环环相扣,情节与情节极为紧凑。
唯唯诺诺的餐馆服务生,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父亲,暴饮暴食的女生,对衰老感到畏惧的中年妇女,每天看年犯罪新闻的女人,每餐吃生鸡蛋泡饭的影碟店老板板,整天与影碟打交道的影碟店帮工,他们是剧中所有的“空气人偶”。
而做了一辈子教师代理的老秃头,更像是悲观的生命旁观者与批评者;小望在失恋人前是一个内心充实的人,恋人死后,内心就空虚了。
到处和人说“辛苦了”的妇人应该是该剧中唯一一个内心充实的人。
有一天,空气人偶忽然发现自己有了心活了过来。
这世上的一切造物对刚“诞生”的她来说都是新鲜且美好的。
其实一切的存在并没有不同,只是她有了心有了感受,才变的有了意义。
而在另一方面,她作为为了解决人们性欲而被制造出来的人偶身份并没有因此而摆脱,于是她也见识到复杂的人类原始、压抑、自私甚至丑陋的一面。
两者纠缠,让刚活过来的她就要面对活的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其痛苦和迷惘可想而知。
影片中对清洗人偶关键部位的细节有具体的展现且有两次,让人印象深刻。
一次是她的主人完事后的清洗,另一次是被店长占有后她自己洗。
前者她还是人偶的身份,但后者她已是人的身份,遭遇却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是为了如此而被制造的自我解释或安慰并不能抚慰她已有的那颗悸动的心。
有了心的重要特征便是有了情感。
与租赁店同事的接触让她获得了或者说产生了爱情。
关于那位男同事的过去影片没有作明确的说明,但通过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她在他家里发现了他和异性的合照让她有了心痛的感觉,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照片是被藏在衣柜里的,那似乎是一段悲伤不幸的过去。
当她不小心割破手臂漏气瘫倒在地的时候,他显得非常紧张且激动,而之后他又要求为她重复充气(拯救)的这一动作,从这些大致可以推测他之前的爱人遭遇了不测,而且就是发生在他的面前他却无能为力,于是饱受悲伤与自责的煎熬一直无法解脱无力自拔。
到头来她其实还是被别人当作代替品来对待。
但是,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不同,在于最后她是出于自我意愿主动奉献的。
她并不清楚他的故事与处境,但或许多少有所感受,她开始想的是自己能做些什么。
她有了爱情,有了自主意识,而不再是被动单纯的工具,甚至她还有了为爱牺牲的意识。
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但总还是有让人感觉美好的存在(并因此而活下去),这大概就是她从她的制造者那里得到的由心而生的困惑的答案。
她感受爱情,让爱人的气充满了自己的身体,但却无法将自己的气送入对方的身体。
表面上这是由人与人偶的差别造成的,但其实还是关于心的。
最终,她为因为有了心而感到满足和幸福。
那个象征意义的生日,即便只是出于想象,但和当初购买她的主人为她过的毫无记忆的生日因为主体的不同而意义大大的不同。
在她去找她的制造者时,他带她去看了一堆人偶的尸体。
他说,她们都是以相同的样子出去的,但现在回来时却有了不同的样貌,她们可能也和她一样都曾有了心,遭遇和感受便印在了脸上。
而她最后的样子是美丽的(影片结尾)。
影片中还穿插了一群孤独压抑的普通人的点滴片段。
生活中的美好因人而以不同的状态和程度呈现。
专注于某件事而于一瞬间的满足或平静的感受,身体的健康或一个倔强的理由,或者只是推开窗后的阳光与空气,一切全在于心的感受。
不管是人还是人偶,没有了心,就成了垃圾只剩可燃和不可燃的区别了。
本来是感觉题材新奇便看看,结果惊喜到了。
是枝裕和厉害。
影片对现在人类内心“匮乏”别出心裁的表现,足以让人忽略情节设定不合理之处。
中年餐厅服务员大叔抛弃了妻子另寻新欢,年轻DVD店员失恋后寻求安慰被虐恋所杀,何尝不是一种“日本魔幻现实主义”?
不要觉得空气人偶有了生命太离奇,日本社会恐怕不少这样的人偶,我们的大都市又何尝不是。
用放气和吹气来隐喻性爱,缠绵悱恻,很动人,绝了。
带弹珠的玻璃饮料瓶、腐烂的红苹果、飘散的蒲公英、拌饭的生鸡蛋、天花板上的星座,是枝裕和太会选视觉“hook”了,唯美。
原声音乐也是很唯美,空荡、落寞地美,却不凄凉。
翩翩起舞的身体飘到天花板的星空,微笑地抱起地球,轻盈。
店长大叔、店员小哥、服务员大叔、长凳老爷爷、和服阿姨、落魄宅男、警察……一起为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温暖。
喜欢这两个场景。
可能我的底色暖色调吧,这部片子整体上并没有让我压抑难过,反而是感到慰藉。
“空气人偶是不可燃垃圾,人类是可燃垃圾。
”“其实我跟你一样,也是空的。
”经典台词很多啦,不抄了。
最后放一下电影中的这首诗吧。
祝大家都能勇敢地去爱,安心地被爱。
生命可能是...无法以自身的力量 成功地圆满,而被创造出来的好比花.就算将雌蕊与雄蕊聚集,也不足够它需要昆虫与微风的造访,连系起雌蕊与雄蕊的关系.生命本质上,就包含重要的匮乏,并因为他人的存在而圆满然而我们彼此,对於自身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觉察 也未曾被告知.
前两年看了“充气娃娃之恋”,应该是美国的(因为画面节奏人物表演都和美国片有些不同,所以很长时间都觉得应该是加拿大或英国片,自拍一下),非常感动,感动之余还逢人就推荐,一部小巧温馨的影片,和“星战迷友”给我的感觉差不多,很喜欢。
然后最近又看到小日本拍了这部“空气人偶”,看了下简介好像内容有点相似,就蛮期待的去看了。
哪知看了几分钟就发现完全不对头,日本影片总有些变态的东西在里面,也看过很纯美的影片,不过总觉得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影在中间飘曳,象鬼影,看的人不舒服,本片镜头里的画面、人物都蛮美的,不过这种美的下面就好像被虫子蛀空了一样,偶尔被风吹起一角就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小虫子爬来爬去……恶,写的我自己都要吐了!
推荐大家去看“充气娃娃之恋”,名字有点恶,不过很清新,很朴实。
(寫的很亂都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故事開始於一個忙碌的城市的雨夜里。
在靠近高樓大廈的一個住宅區里,每個人都在繼續自己的生活。
帶著女兒的單親爸爸,自暴自棄的女孩,膽怯中二的毒男,孤獨的餐廳服務員。
每個人都在掙扎著以自己的方式活著。
一個作為性慾的發洩替代品的名叫小望的空氣人偶有了心。
連“小望”這個名字都是作為替代這個作用而出現的名字。
剛有了心的她懵懂的摸索這個世界,但是她不知道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物質孤獨的。
小孩子會因為冰冷的手不去牽你的手,沒有人會在乎你是誰你將要去何方。
但是有了心的她戀愛了。
一個叫純一的男孩,乾淨溫柔知性的存在。
因為我自己沒有戀愛的經歷,所以看到他們坐通勤一起去海邊,在溫柔的陽光下赤腳一起在海邊走著;在夜晚的城市里輕輕地散步,害怕純一看到自己透明的影子小心翼翼的走著;去美容院化掉自己身上的縫合絞線。
真的很感動,也許喜歡一個人就是這樣的感覺,努力的小心翼翼的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
戀愛的小望一定很幸福吧。
但是剛有心的她並不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戀愛中的小望想像的那樣,我們的這個世界是殘酷是寒冷的,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每個人都爲了自己披上刺衣活著。
而這些都銳化成架子上的刺。
小望毫無防備被刺中。
逐漸乾癟的她很無助,但是愛情的力量有時候很強大,純一的氣息吹進了她的身體,愛情讓她又重新活過來但是故事到這裡卻越加悲傷,替代品最終也會被取代,另一個小望出現。
自己被關在狹小的櫃子里,點老闆強姦了她,洗自己的下體的那一部份真的難過,也許人們只是需要一個符合自己需要的替代的東西罷了。
我想她只是單純希望被人重視被人關愛著,和普通人一樣。
所以當老爺爺說,“這裡的人都是空空的”,她很開心。
何嘗不是呢,偌大的城市,生活單調乏味,日復一日,我們,他們,都是這樣隱忍的活著,和蒼白的空氣人偶一樣。
生活一刻也不會停下來,我們呢,也不會。
她希望和大家一樣,所以才會對別人說“我告訴你喔,我也老了”不過畢竟只是一個空氣人偶,要去改變真的很難,連拯救心愛的純一都做不到。
她希望藉助重新吹氣的方法去讓純一重新溫暖,告別以前的陰霾,就像他那樣對自己一樣,然而人終究不是空氣人偶。
我特別喜歡這裡的一段。
人偶師問她——“你能告訴我一件事嗎?
你在這個世界上看到的每件事都是悲哀的嗎?
有沒有,任何美好的事情?
”——點頭——“那就好,再見,一路順風“這句話我的印象很深,就猶如朋友和我說過村上春樹在《1973年的彈珠玩具》被問到[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嘛]他回答,我相信,你最好也相信。
我覺得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縱然最後她在垃圾堆慢慢消失但是她身體殘留的純一的氣息吹著蒲公英去扎下發芽,她也夢到了許多的人給她過生日,也許這已經足夠了。
是枝裕和還是給了我們希望。
宅男開始在碟片店工作,自暴自棄的女孩拉開窗簾讚歎道外面的美麗。
生活也許依然是那麼殘酷,工業叢林的我們也許依然戰戰兢兢地如履薄冰得活著,但是請不要絕望。
依然會有某些溫暖的東西如清風般吹進我們乾癟的軀殼里萌芽,這便足夠。
标准的日本文艺片。
裴斗娜姐姐原来是演非人类专业户啊。。又是一部“残酷物语”。有关“替代品”的身份 在这个最缺的就不是人的社会 一语击破了很多人脆弱的存在感
日本人的心态确实恼火!
作为yy之作,情节偶有意外之处,已经很难得了
飞雁
好压抑,没有眼泪的悲
借复活人偶之壳探讨生命本质的匮乏与空虚,从某种角度来看指涉了日本都市人的体质,裴斗娜独白的那一段诗也佐证了这点。影片注入了是枝的迷影情结,充气人偶也在电影马戏团里的完成了一场纯净之恋,残忍中保有美好。不太喜欢的原因是内容松散且空洞,情绪外化多过是枝一以贯之的克制内敛。
纯粹的意淫。。。
孤独,冷漠,空虚,自私,迷惘,纵然都表达出来但仍不是一部好电影,矫情做作的说教主义,空洞浅薄的如同小学生比着范本写的作文,毫无营养,远不如充气娃娃之恋好看。至多算是是枝裕和为裴斗娜拍了个加长版MV。
我基本上就是在等百年窒息
OST By World's End Girlfriend.
有新意,相当兴奋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题材,就是拍得有点偷懒,没把道具和人物结合好,配角也没用到位,当然不完美也不是件坏事
一眼就看出裴斗娜,哥的老泪啊~~
谁都不想成为替代品,很感人~
要是只停留在娜娜的裸体,抹去那些残酷,我还能更喜欢点
美人赠我小优盘
寻找自我的旅程,结局透着淡淡的忧桑,OST比电影好
被OST吸引了~
有多少男人其实只想要一个充气娃娃
= =我实在不知道说神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