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法国电影《肉罢不能》。
片名Barbaque / Some Like It Rare (2021)。
本片是法国人法布里斯·厄布埃(Fabrice Eboué)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重口味喜剧。
他饰演一位肉店老板文森特·帕斯卡(Vincent Pascal),和苏菲·帕斯卡(Sophie Pascal)是多年夫妻。
肉店生意并不怎么样,而且还经常被动物保护组织成员攻击,生活比较惨淡无趣。
平淡生活也有转机,某天一次意外给文森特和苏菲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有了盼头。
法布里斯·厄布埃为了准备这个角色,增重了30斤,还留了胡子,并剃了一个半秃发型,从外形上塑造了一个失意中年男子的形象。
观众们对黑店类型电影肯定不陌生,《水浒传》里有孙二娘,香港电影有《人肉叉烧包》,西方电影多次翻拍《理发师陶德》,这些都讲述了凶残屠夫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既然吃人肉了,那么故事的基调就是惊悚恐怖片,至于加入其他什么元素就看导演发挥了。
可以加入歌舞元素、可以加入血腥残暴元素、也可以像本片一样加入喜剧元素。
不管如何表现人肉屠夫,想做出一部精彩的黑色电影,实现平衡是关键。
《肉罢不能》在平衡性上略弱,本想通过喜剧元素拍出黑色幽默效果,但缺乏创意的陈词滥调让影片显得有些乏味。
很多前文埋下的铺垫在后续没有得到进一步跟进,大量线索不了了之。
比如帕斯卡夫妇和同行布拉沙尔夫妇之间的关系、比如帕斯卡夫妇女儿女婿的后续、比如宪兵两次关键露面,大量人物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故事只是在不断重复没完没了的捕杀,而唯一精彩的捕杀过程只是一段快速蒙太奇剪辑,缺少了对人物角色心理变化的刻画。
本片剧本一开始是从素食主义者的角度出发,但法布里斯·厄布埃后来觉得如果加入大量非素食主义者的角度,那么影片就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可见导演对素食主义者的比例有着清醒认识,并不是白左小众的政治正确就是对的,不能发声的大多数人才是更加关键的一方。
别看动保折腾得凶,说到底还是打着政治正确旗号的一小撮人。
种族主义者布拉沙尔夫妇可以在电视上大放厥词,对黑人群体和少数族裔群体进行无差别人身攻击,他们制假贩假却成了破案关键人物。
怎么看怎么觉得都是黑色幽默。
这种设定完全是把白左拉到一起狂扇耳光。
《肉罢不能》用一个黑暗、疯狂、搞笑的故事,游走在政治正确的边线。
本片不会在素食问题上做出解答或思考,只需要放大选取两种人群的特点就行了。
任何一方都可以各取所需解读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影片中对动物保护组织没有什么好感。
动保成员一个个都和极端恐怖分子一样,肆意袭击却不愿负责,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号践踏法律大肆破坏。
同样影片对非素食主义者也没有什么好印象,要么是贩卖激素肉的无良商人,要么是做人肉生意的落魄肉店主。
政治正确不要紧,老子不是吃素的。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食欲恰恰是所有欲望中相对容易满足的,因此很多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食欲上,满足性欲就要困难一些,满足成就感、伟大欲、自我实现就更吃人还是吃素?
这值得认真思考 | 《肉罢不能》刚看了一部2021年的法国电影《肉罢不能》,是一部关于素食主义的黑色幽默电影。
剧情非常简单,一对中年夫妻的肉铺生意惨淡还经常被极端素食主义者骚扰,有一天他们误杀了一个素食主义者,分尸之后阴差阳错把他的肉卖了出去,结果顾客说味道很好,食人也让他们寡淡的夫妻关系重回热情,这让他们走上了狩猎素食主义者的食人之路。
有意思的是,这让我想起最近关于素食的两个经历。
一个是上海封禁之后民众购买蔬菜困难,我通过朋友圈得知原来真的有很多人每天都要吃蔬菜,而且特指绿叶菜,因为我自己几乎不怎么吃蔬菜,在我印象里蔬菜只是为了给肉食搭配味道和颜色,或者用清爽口感下酒或解腻,少量食用即可,我意识到对一些人可有可无的配料对另一些人是基础生活物资。
第二点是我的好友-百子湾台球骑士团长、后现代城元宇宙领袖、食素的艺术家·熙,我最近心血来潮每周约他吃一餐纯素食,顺便聊聊创作。
我们吃的第一顿是素火锅,味道比较清淡,特色是用茶作为火锅汤底;第二顿是中式仿膳,口感有点油腻,重在制作工艺精湛;第三顿是新式素食融合菜,是我最欣赏的,口感层次非常丰富。
有意思的是,这三顿素食中我们都没有吃到太多真正的绿叶菜,可能是利润空间不大或者不能体现烹饪水平,大部分素食菜肴是豆制品、菌菇类和谷物搭配制作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口感添加了很多油,吃起来有点肥腻,我倒是希望体验一下真正植物的纤维感。
在这部电影包括其他同类食人内容的恐怖或犯罪电影中,都会表现人肉非常美味,不知情的人食用人肉非常享受,用来反差他们得知自己吃的是人肉之后,感到无比恶心,也表现人类本来就有对同类肉体的潜在食欲,“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犯罪者”也是此类电影的主题之一。
有观点从科学角度解释食人行为会导致某些严重的病毒感染,这也是一些丧尸题材电影的背景依据,食用人肉导致他们发疯失去意识,但主流对于禁止食用人肉还是从道德伦理角度出发。
从历史上看,除了少数变态犯罪者的食人行为之外,绝大多数关于食人的记录都发生在饥荒或围困时期,这些记录往往不忍心追究食人者的“恶”,而更多的是突出“惨”,是外部大环境的极端恶劣造成人们选择食人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尤其是一些战争中宁可食人也绝不投降的情况,还会被视为忠勇的典型。
而对于个别原始部落狩猎外来人食用,往往理解为他们远离教化生活方式接近动物。
不过对于食人部落来说,食人的目的却可能来自某种精神因素,有食人是为了获得被食用者的力量,通常是食用被俘获的敌对部落的勇士,而外来者会被认为带有未知的神秘力量,因此也会被食用。
这也衍生出现代文艺表达中的一种心理表态行为,即“吃掉一个人的身体是因为爱这个人,要把他融入自己的血肉中”。
还有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况,食人是出于仇恨或者是一种表演,这一点常见于民间传闻和戏文小说里,比如某个人被凌迟处死,民众争抢他的肉食用解恨,或者表现山贼草寇凶恶强悍,用人的心肝做醒酒汤。
总体来说,传统上人们认为正常人是不会食用人肉的,食用人肉要么因为环境过于恶劣,要么因为文明程度太低或者主动背弃文明社会,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环境中接受文明,他就不会食用人肉,但如果真的处于极端情况,食用人肉求生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事情。
人肉是否好吃?
由于绝大多数食人行为发生在极端饥饿情况下,食用者显然不能客观评价,饿急了的人吃什么都香,食用同类的负疚感又会让他们自我欺骗,而极少数心理变态食人者的描述又不能作为普遍观点采信。
我们从理论上推演,最好吃的肉往往要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这种动物本身经过长期人工养殖,人类了解如何饲养出肉质最鲜美的品种,对于饲料、防病、养殖周期和屠宰方式很清楚;二是厨师对这种肉类非常熟悉,包括如何分解,根据不同部位肉质特点确定烹饪方式以及火候、调味、预制,有大量练习和研发机会。
从这两点上讲,最好吃的肉往往是日常物种当中最昂贵的,很多难以获取的山林野味更多的是吃一个稀缺的新鲜感,真要是龙肝凤髓又有哪个厨师敢说自己一定能做好呢?
人类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亚健康状况很普遍,平时食用低营养工业食品,生活压力很大也不注意健康,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肉不可能好吃。
电影中杀人食人挽救了夫妻俩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他们原本的婚姻无聊至极几近崩塌,甚至连性生活都已经没有了,但杀人食人让他们重获激情,与其说是人肉的力量,不如说一起做坏事本身就能让关系更亲密,他们体会到了共同突破禁忌的快感。
在这部电影里以戏谑的方式讨论了素食主义,不过在中国未必会引起更多共鸣,因为中国的素食主义还没有和环保恐怖主义挂钩,最多就是联合爱狗人士骚扰一下运狗货车。
在我的朋友圈中,我常常以肉食主义者的形象出现,但由于我国民众普遍收入较低而肉类价格较高,大部分肉食主义者只能算是肉食爱好者,根本没有经济能力放开了吃肉,因此与素食主义者相比,中国的肉食主义者最多算杂食主义者。
素食主义内部的观点也是很复杂的,我能接触到的素食主义者有三类代表观点,第一种是从环保角度出发,认为素食可以减少碳排放,减轻地球资源消耗;第二种是动物福利出发,他们提倡素食是认为当下以工业化方式饲养动物集中宰杀的行为是一种虐待;第三种就是从个人修行出发,认为素食有助于人们摒弃感官刺激,更专注于内心世界。
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素食有益健康,也有观点表示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会助长内心的暴力,“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人在杀生中的残忍是相通的。
回到食人的话题上,事实上大部分饥荒或围困中的食人行为都谈不上残忍,更多的是悲惨,即将饿死的人为了求生吃掉那些本来也要饿死的人。
然而人类对待同类本身就是非常残忍的,酷刑、虐俘、性侵、虐待表演等等,仅仅是没有食用而已,那么手段恶毒地慢慢虐待和快速杀死之后食用,哪个更残忍呢?
哪个更基于人性中的恶呢?
所谓的“且听屠门夜半声”是一种因果倒置,并非是人类将对待动物的暴力残忍转嫁给人,而是相反的,人类对同类的施虐远远超过对待动物,你见过为牛羊专门准备的水刑电刑吗?
有人给猪上老虎凳辣椒水吗?
不会有人严刑拷打逼供一头骆驼,或者把一只穿山甲关在地下室当性奴吧。
人类对动物并不残忍,而是冷漠无感,人类对人类才真的故意残忍。
关于修行与欲望这一点,食欲恰恰是所有欲望中相对容易满足的,因此很多人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食欲上,满足性欲就要困难一些,满足成就感、伟大欲、自我实现就更困难,因此人们选择专注于食欲并非对欲望的放纵,而是大部分欲望被禁锢束缚无能为力,只能在少数容易满足的欲望中释放而已,如此想来,贪吃竟然又带着一层悲凉了。
最后这部电影中提到了黄秋生主演的《人肉叉烧包》,在《人肉叉烧包》中黄秋生饰演的角色以一种变态狰狞的形象出现,而在这部影片中,黑色幽默消解了杀人食人的血腥恐怖,而变成了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警告:本文部分描述可能引起不适,请谨慎阅读浏览,大胆点赞关注法国某肉食店,顾客们大排长龙。
他们为了同样的目的而来——购买这家店里好吃到爆的美味猪肉。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店里那些令他们上头的猪肉以及相关制品,比如排骨、火腿,通通都是来自于人肉……
我知道,这样的情节,一定有小伙伴会联想到《人肉叉烧包》那部cult神片,于是就不敢看了。
但请相信我,今天咱们要聊的这部新片,远没有《人肉叉烧包》那么血腥暴力让人心生阴影。
相反,它会让你收获非常多的快乐:肉罢不能
故事的主角老秃和大美,是一对开着肉食店的夫妻,他们有一个女儿小美。
由于做人比较老实本分,老秃和大美的生意一般般,这些年来也没赚到什么钱。
没有盼头的日子,让大美对老秃颇有怨言,两人的生活变得没啥激情,上一次下象棋,已不知是在多久前的上一次。
一日,正当大美向老秃抱怨之际,一群带着动物头套的人突然闯进肉食店,上来就是一顿打砸泼漆。
等等,打砸抢通常同时出现,为什么这帮人没有抢呢?
很简单,因为这帮人是素食主义者,抢了肉也没用。
实际上,他们之所以来闹,是因为看不惯别人吃肉,把卖肉的也视为了敌人,跑来捣乱,目的是想着逼老秃这样的人放弃卖肉罢了。
小店被砸,银行又不肯贷款,老秃和大美的日子肉眼可见地艰难起来。
又一天,两人去了朋友大强子的家。
大强子也是卖肉的,只是他没老秃那么良心,卖的尽是些劣质的激素肉,到底有多劣质不知道,反正老秃的狗狗旺财都是满脸嫌弃。
然而讽刺的是,人家两口子现在过得相当不错,大房子也买了,分店也开了,连下象棋都开始火花四射了。
出于友(显)谊(摆),大强子还送了一把猎枪给老秃。
尽管老秃不以为然,但大美却羡慕得不行。
从大强子家回来的路上,大美的嘴巴就没停过,一直叨叨个没完,搞得老秃心烦得不行。
而也就是在这时,没有意外地出了意外,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不幸被老秃撞死了。
对方不是别人,正是之前打砸他们肉食店的素食者之一。
本来老秃打算报警的,但想到车里大强子送的枪,想到男人曾砸店的事,一旦报警估计会如大美所说蹲笆篱子,所以他决定接受大美的建议。
干什么呢?
把男人的尸体运回家,然后剁了放进绞肉机做成了火腿!
期间,老秃还把耳朵丢给了旺财。
你别说,这一回旺财倒是挺喜欢,吃一块想两块,吃两块想三块……
可能老秃并没有想着要把这人肉火腿卖给人吃,但这不重要。
因为,第二天一大早,当他醒来之时,大美已经在无意之中卖出去了一部分,而且还有了回头客。
回头客给出的评价大概是这样的:太美味了那种味道仿佛吸盘似的,刺激我的舌头,让我口水直流的酸味,强烈的震撼了我的食道和胃壁,让我食欲不由自主的燃起
没有办法,老秃只能硬着头皮卖下去,并谎称这是在特殊渠道获得的伊朗猪肉。
随后,经过大美的怂恿和劝说,在看到顾客们都对这肉如此喜欢之后,老秃也尝试着吃了下。
嗯,不错,不错,味道美极了,用他们美国话说是Very good!
基于此,大美和老秃决定,不如以后干脆专杀素食主义者卖肉,那生意肯定是能蒸蒸日上,生活也一定能好起来。
就这样,两人开始到素食餐厅寻摸合适的人选。
大美没啥想法,老秃的要求则比较多。
太瘦的,不行,因为没有脂肪;婚姻不幸的,不行,因为压力大的人肌肉会太硬;女人和孩子,不行,因为都是弱势群体……按照老秃的说法,想来想去,感觉最合适的,就是变性的纯素者了。
不久之后,俩人总算找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的小胖子。
只可惜,想象是简单的,但现实是困难的。
当老秃拿着菜刀冲向小胖子的那一刻,他分分钟就怂了下来,明明对方被吓得不轻,根本没有反抗,可他自己却慌得一批,扭头就跑了。
一次不行,不代表永久失败。
觉得不应该放弃的大美,想到了一个新的寻找“猎物”的办法,即伪装成素食主义者,宣扬素食主义,让“猎物”主动找上门。
怎么样,是不是就有点“用魔法打败魔法”那意思?
有些素食主义者叨逼叨个没完,让两人很烦,也有一些带着两人一起搞事情。
比如下图中的这三位,他们就带老秃和大美去做了件事——到大强子的肉类加工厂打砸烧。
老秃相对来说比较配合,但大美则不能接受。
完事之后,大美还为此和老秃吵了一架,又是说他对不起朋友不道德,又是嘲笑他没有种,气得老秃索性回了家。
没想到,前脚老秃一走,后脚餐厅服务员就上来跟大美搭讪。
发现这货也是素食主义者,还对自己有“想法”,聪明的大美计上心头。
她先是趁着和服务员接吻,直接啃破人家的嘴,然后邀请他到家里坐一坐。
接着,她开始故意激怒老秃。
比如,向老秃描述自己和服务员接吻的事、跑去给服务员做按摩……最终,当看到服务员自觉脱光衣服,还嘚瑟地邀请他加入进来玩个“三人行”时,老秃终于忍不了了,一顿胖揍直接让服务员毙命。
想不到吧,又一个素食主义者的肉这样到手了。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在这之后,被大美“激怒”也好,主动出击也罢,反正老秃陆陆续续又杀了不少素食主义者。
短短几个月,他们赚钱赚到手抽筋不说,连下象棋的热烈也终于找了回来。
与此同时,两人也都开始变得愈发可怕起来。
老秃这边虽然还有人性,但终究是摒弃了自己的原则。
之前他不是说不杀女人么,现在,他选择了去杀,而且杀的还是黑人女性。
大美这边则完完全全泯灭了人性。
在最开头,我曾经提到,大美和老秃有个女儿小美。
小美的男朋友也是个素食主义者,听闻两人似乎分手了,大美甚至对他也起了杀意,示意老秃准备展开行动。
小美的男朋友会死吗?
老秃和大美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不剧透,想知道的小伙伴,请自行观看吧
总体看下来,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冒犯性的讽刺喜剧。
最直观的,它将枪口所对准的,就是那些极端的素食主义者。
应该说,客观来讲,一些素食主义者所倡导的理念和秉持的态度、逻辑,是没有问题的。
比方说,如果我们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思考就会发现,人类对待动物的很多行为,其实非常值得反思和改进。
包括用动物来做不必要的实验、驯化动物供人类取乐、过于残忍的屠宰方式、无节制的欲望和消费等等。
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过分贪婪和自私狭隘。
但与此同时,想要人类彻底的不再吃肉,好像吃肉就是低等动物一样,同样是违背基本的自然规律和生活常识的偏执。
而因为你自己不吃肉,就非要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甚至对食肉人群发起攻击,就无异于在实施一种新型的极权统治了。
还有的人,为了宣传素食,张口养生,闭口健康,科学依据没多少,公知味倒是挺冲,明里暗里夹杂了一大堆的私货。
关于这块,我就不展开说了,此前我在聊《素食行者》的时候曾重点讲过。
除了极端的素食主义者以外,本片还把西方社会主流的政治正确挨个调侃了一波。
诸如最好找个变性人来杀、不能杀女人结果却杀了个黑人女性之类的桥段,都是极为明显的挑衅。
可见,通过喜剧化的表达方式,影片讽刺的是政治正确所形成的某种暴论,老秃和大美所对应的,正是那些在政治正确之下被逆向歧视和压迫的人。
他们的杀戮,可以看做是这类群体不想忍了之后的反抗。
事实上,无论人们追求政治正确的目的是什么,有着怎样的美好初衷,但如果凡事都政治正确先行,则往往会造成人群的严重撕裂,进而导致纳粹化、猎巫化的局面。
这种例子我们已经看得太多,在片中有人特意提到了希特勒是素食主义者这一茬,想要说什么,就不用我多了解释了,懂的都懂。
所以,以极端的素食主义者为代表,影片所探讨的其实是,由于各种群体的极端对立,人们变得越来越抛开事实、政治挂帅的荒诞现实。
就像老秃和大美对素食主义者的猎杀一样,当群体间因为“自己的正确”失去了对外的包容,失去了理性讨论的空间,那么最终导向的,便只剩下人类无穷无尽的自杀残杀。
为了表现这种退回到动物一般的状态,影片别出心裁地将老秃和动物进行了十分有趣的平行剪辑。
除了猎杀素食主义者的状态以外,还包括他和大美下象棋的情景,全部都是一比一对应,堪称高度还原,滑稽而又搞笑。
卡尔•波普尔曾说,企图缔造人间天堂的结果,无一例外造成人间地狱,它导致不宽容。
这话被用来对应很多东西,它同样也可以用来总结这样一件事:人们企图通过表层上的政治正确,去缔造一个符合他所想象的乌托邦,多半是一种幼稚的一厢情愿。
更多的话我就不说了,只想告诉大家,有自己信奉的价值很棒,但千万别因此就成为了魔怔人,那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不妨点赞关注,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沼泽
在一家法国肉店,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目的都是购买这家店里是非常好吃的“猪肉”和相关制品,比如排骨和火腿。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美味的猪肉和制品其实是用人肉制成的……
这样的情节,让一些人联想到了《人肉叉烧包》有些小伙伴甚至因此不敢看。
但请相信我,这部片并不会像《人肉叉烧包》那样恶心暴力,相反极具喜感
故事讲述了一对名叫秃顶男和猪肉妹的夫妻,他们开着一家肉食店,有个女儿。
由于老实本分,他们的生意一般,这些年来也没赚到什么钱。
日子过得平淡无奇!
让猪肉妹对秃顶男颇有怨言,生活已经没啥激情。
一天,当正义的猪肉妹向秃顶男抱怨时,
一群积极素食主义者突然闯进肉店,开始破坏店铺。
这帮人为什么没有抢劫呢?
他们来闹的原因是看不惯别人吃肉,把卖肉的视为仇寇!
小店被砸,银行不肯贷款,秃顶男和猪肉妹的日子越来越难。
他们去了朋友家做客。
朋友也是卖肉的,不过他卖的肉连狗都不吃然而讽刺的是,人家两口子现在过得相当不错,
大房子也买了,分店也开了出于“友谊”,大强子还送了一把猎枪给秃顶男。
猪肉妹非常羡慕,但秃顶男并不赞同。
从大强子家回家时,猪肉妹一直唠叨不停,让秃顶男烦不胜烦
在这个时候,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被秃顶男撞死了,而这个秃顶男就是之前袭击他们肉店的素食主义者之一。
秃顶男本想报警,但想到车里有枪,男人曾砸店,报警可能会被抓,所以他决定听猪肉妹的建议。
干什么呢?
将其带回家并剁成火腿放入绞肉机中。
期间,秃顶男把耳朵给了旺财。
旺财很开心,越吃越香,越吃越多。
秃顶男可能并没有想把人肉火腿卖给人吃,但这并不重要。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猪肉妹无意中已经卖出了一部分,还有回头客着急买!
回头客的评价是:“人间珍品!
美味至极,香醇的回味,Q弹多汁一场舌尖的盛宴。
”秃顶男只能硬着头皮卖这肉,并谎称这是在特殊渠道获得的伊朗猪肉。
经过猪肉妹的怂恿和劝说后,秃顶男也尝试着吃了一口。
味道果真,用他们美国话说是"Very good!”
猪肉妹和秃顶男决定干脆专杀素食主义者卖其肉,他们的肉口感最好。
就这样,两人开始到素食餐厅寻摸合适的猎物。
秃顶男有很多要求,但猪肉妹想法不多。
纤瘦的人不行,因为没有脂肪;婚姻不幸的人不行,因为有太多压力会导致肌肉过硬;女性和儿童也不行,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
秃顶男认为最合适的人是纯素者。
不久后,他们在熟食店找到了一个较适合的小胖子。
但想的容易,操作难。
秃顶男拿着菜刀冲向五花肉小胖,怂的很下不了手,卖肉和屠宰是两回事!
五花肉小胖被吓得不轻,秃顶男慌了扭头就逃了。
一次不行,不代表永久失败。
猪肉妹为了寻找“猎物”,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法:伪装成素食主义者,宣扬素食主义,让“猎物”自己上门。
有些素食主义者非常烦人,有些则与两人一起行动。
比如下图中的这三位,
他们到秃顶男朋友家的肉类加工厂打砸烧。
秃顶男比较合适,但猪肉妹不行。
事后,猪肉妹和秃顶男发生争执。
并嘲笑他胆小。
最终,秃顶男气愤地回家了。
没想到,前脚秃顶男一走,后脚服务员就上来跟猪肉妹搭讪。
发现对方也是素食主义者,便想着利用这个机会,打算对其下手。
她先趁着和服务员接吻,啃破人家的嘴,然后邀请他到家里坐。
接着,她开始故意激怒秃顶男。
例如,描述自己和服务员接吻、给服务员按摩……最终,服务员自愿脱衣服并邀请他加入"三人行"游戏,这让秃顶男无法忍受,直接揍死了服务员。
又有素食肉了。
秃顶男陆陆续续又宰了不少素食主义者。
一回生二回熟。
短短几个月,他们赚钱赚到手抽筋,生活又开始有了激情与此同时,两人也都开始变得愈发癫狂。
开始弑杀,并且没有原则。
猪肉妹这边则完完全全泯灭了人性。
猪肉妹和秃顶男有个女儿猪肉妹,她的素食主义男朋友和她分手了。
现在猪肉妹想尝尝他的肉,示意秃顶男协助她。。。
这是一部极具喜感的电影:如果我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去思考,我们会发现人类对待动物的许多行为都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
这些行为包括:进行不必要的动物实验、驯化动物供人类取乐、过于残忍的屠宰方式、无节制的欲望和消费等等。
这些反映了人类的过分贪婪和自私狭隘。
哈哈哈,很有趣的一部电影,很明显的致敬了黄秋生的人肉叉烧包电影,只是相对而言没这么恐怖,衣服颜色搭配舒适,配的音乐也欢快轻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恐怖气氛,使得更像是一部幽默电影。
还有假扮成素食者去发传单,那一段对话真的太搞笑了,哈哈哈。
这杀人手法太逗了,很符合喜剧风格。
总的说这是一部很幽默的电影,看起来一点也没压力,从头笑到尾,当然你要说揭露讽刺了什么,当然是被刺了一些过度激进的素食主义者吧!
还有导演很明显是看过中国电影的,也很了解一些梗,应该是一个中国通来的!
同样是“食人族”《汉尼拔》是孤独的美食家《新鲜》是无助的疼痛《伊朗猪夫妇》则是兽性的荒诞不知道是我最近生理与心理上的压抑还是如何 一直都不开心 那种会得癌症的不开心 但是这部电影我是太乐了 三月阴霾尽扫 我就说么 法国喜剧 才是我的本命喜剧 不仅有离奇的眼神 蒙太奇搭配小动作 没头脑与不高兴的阶级对立 作者借着蔬菜圣母们的嘴脸 吐槽值直接拉满 我最近特别喜欢打五星 也只是眼前一亮 有新意 有态度的 有认同 有共情 有快乐的 只要没有明显想吐槽的点 我都不会吝啬我这微弱的推荐对不起了 即使是那么可怜的小熊的一生 我依然笑出了声儿
这是一部荒诞喜剧片,导演法布里斯一直擅长制作喜剧片,从他现有的五六部作品来看,也都是以喜剧的形式见长。
与众不同的是,该片的选择的角度和情节比较惊人,是一个重口味的喜剧片。
影片展现的场景和故事的情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影片的故事情节描写一起由猪肉引发的连环案件,然而,却与其他暗黑题材的连环案件表现的手法截然不同,影片场面调度包括的色彩、灯光、街景、音效元素来看,除了个别展示情节的画面夺人眼球之外,总体色彩亮丽,画面清新,没有故意制造惊悚气氛的灯光、音效和镜头特写,可以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即使在情节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惊人的举动,也以一种滑稽和幽默细节展现。
影片以这种极端反差的制作手法表现的主题,从表面来看,是人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观念,“素食主义”和“食肉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观。
然而,更深一层要表达是,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多元的思想观念,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有其利和弊的方面,都不能走向偏执和极端,都需要给各种思想观念以生存的空间,这样的社会多元地、和谐地发展。
很不错的电影,充满了恶趣味,以及人性的揭示。
各种的黑色幽默的碰撞,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很好看。
就不剧透了。
我只能说片子很搞笑,绝对值得你用一两个小时来欣赏他, 甚至第二遍。
夫妻俩猎杀“伊朗猪”的各种场景很高级,太特么好玩了。
本来想给五星,因为我记得这片当初好像是5分多, 看看现在涨到6.9了。
就决定四星推荐。
个人感觉,7.5还是有的。
先来聊个翻译问题。
我看的版本出现了黄。
原文应该说的是某个著名杀人狂,不是黄,因为片中没有出现黄的图片,也没有人肉叉烧包的海报。
其实不太喜欢翻译者这种自己创作,还是要准确翻译原文比较好。
太好笑了!
好莱坞感觉被已经政治正确裹挟拍不出好玩的大尺度喜剧了!
法国倒是出了不少毁三观喜剧。
估计也是法国人民苦于这些极端素食主义者已久,才有了这部片。
疯狂调侃、讽刺素食者,那些自称温柔派也是很可怕的,本质上就是极端宗教,不仅吹毛求疵,还讲究血统论,吃过肉就不纯了。
本片用很多有趣的错位制造荒诞的笑料。
素食者一边骂着肉食者残忍,又动不动就组织暴力活动打砸抢烧肉铺;肉食者假扮素食者痛骂肉食者;肉食者讨厌素食者,但是他们的肉却很好吃等等。
不过,有一说一,老有电影宣传人肉多好吃,会不会引起别人好奇啊?
除此之外,本片还加入了中年危机制造冲突,调侃看杀人狂纪录片来学杀人;还把法国警察黑出翔!
警察一本正经的说我们去那边聊聊案件,结果聊起了调味,笑死。
可惜的是,前面都挺好,但是结局很无力,就突然结束了。
最后提到小熊应该是因为后悔杀了一个在学校被欺负还有心脏病的人,同时也是因为这个人才被抓。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黑色幽默电影。
简言之,法版的西单人肉包子故事,不过西单的人肉包子已经上世纪80年代在京小范围流传的,而本片暗讽了所谓素食主义者,工业预制菜在内的包含白左和中右两派在内的所有对小业主的实行压迫或排斥的阶层。
男女主人公的疯狂从一开始的偶然失手到后来的杀人成性是某种创伤应激反应的症状。
也许在男主内心深处,用匠人匠心做好一个肉铺老板才是初心。
可惜,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从头到尾,虚伪的素食主义者,所谓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把男女主人公推向了不归路。
法国人觉得自己走到时代前面,殊不知,弊国前朝的树人老前辈早就在他的狂人日记给出了如下总结: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格调很高,风格化极强的黑色喜剧。法国人搞起「恶趣味」,真的可以令世界各国人民都自惭形秽。想必导演一定不是「素食主义者」,因为在他精心的塑造下,这些人极尽贪婪、自私、极端、暴戾、可恶至极。可导演也不像是个「肉食者」,因为他们残忍、歹毒、冷漠、卑鄙、心狠手辣,以至于看过电影后我几乎已经无法去面对生肉。最后再说一句,不管某群体爱听不爱听,电影中塑造的「极端素食主义」与当下风行的某些「极端女性主义」,共同点颇多,你细品。
TF1的新片头不错。伊朗种人肉,神户素食者。肉食者的终极反击。这大概是第一部设定人肉非常可口的电影。题材为大,效果嘛嘛,连法式冷幽默都十分稀缺。
法国的讽刺风格还是这么喜人,素食者的地狱
汉尼拔肉店
这么阳光搞笑的Cult片倒是不多 怪恶心的……
讽刺喜剧
骂个痛快呀!哈哈哈
特效很逼真,又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故事
很久没看过这么畅快淋漓的邪典黑幽默,既反套路却逻辑自洽。台词文本的精雕细琢颇为增色,把两个群体都黑出翔,对立面拔高至顶点。秋生哥以及其封影帝的《人肉叉烧包》还成为片子里几次情绪牵引的硬核元素,太欢乐。
除了血腥,没有多少特色的地方,开篇还算过得去,后面就不行了。
其实镜头语言和剧本结构比不上《新鲜》,但画面和台词上的恶趣味确实一流,所以对于我来说,可能更喜欢这种流畅的爽片(?)。80
就是讽刺素食者吧。还是没兴趣看下去了。果然杀人犯罪都不是问题,画风是重点。
法国人真是什么都能想出来拍。肉铺夫妻意外撞死了一个素食主义者,他们把这个倒霉蛋分尸后竟然误吃了他的肉,然后他们发现素食主义者的肉超级香。于是,他们不仅自己吃,而且把肉放在肉铺出售。这种肉卖得特别好,大家慕名而来,很快就卖光了。为了继续吃到这种美味,夫妻俩开始捕杀素食主义者。俩人不仅因此吃到了美食,赚了很多钱,而且还增进了感情。挺好笑的恐怖喜剧,不仅黑了素食主义,而且好像还黑了穆斯林,因为他们把这种肉叫做“伊朗猪肉”。
不行 捧臭脚是不行的
实际上。。。。猪的脂肪率要比人的低多了,夫妻俩还在找那么肥的素食者,伊朗猪好吃难道是所谓的脂肪香么?哈哈哈
太好笑了推荐
肉铺子夫妻档猎杀脑瘫素食主义者然后制作贩卖并一炮而红,这叫黑色喜剧。夫妻看到人肉食便指大动且吃得津津有味,这叫暗网禁片。很难想象一个心智正常的编导会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类型混杂在一起并自以为是绝妙的讽刺。
看了10分钟了,牛啤,这也太重口了。真心扛不住。这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拍的片子吧,疯狂讽刺肉食。
黑色幽默,法国人真是什么都敢拍
最近是和雕干上了吗?上周的电影,车窗撒尿急刹车挤掉了雕,今天的电影是剁雕喂狗。Ps:动物世界那段平行剪辑还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