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类似的纪录片,都是剧情胜过一切,但是本片中妮可基德曼的无懈可击的装扮让我忽略了剧情,摩纳哥王妃,这个传奇般的女性,在相貌上妮可基德曼完全可以匹敌,但是我想说电影无法让我感受当时剑拔弩张的环境,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妮可基德曼那双闪闪发亮的双眸上,导演也不惜耗费电影时间,给了大大的特写,国王的存在感相对有些弱,之前看他《海上钢琴师》,是一个很有张力的演员,可能在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中,他的出演也恰到好处。
看整部剧没有那种迫不及待想知道结局的欲望,我几天断断续续看完这部电影,如果要给分,我对王妃的装扮要给满分,太耀眼了,特别是最后宴会的出场亮相,简直能用描写杨贵妃的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她就像一颗炫丽的钻石一样她折射出的光辉点亮了摩纳哥当时乌云密布的天空。
和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童话故事一样,一个历经千难万险,已是伤痕累累的公主,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皇冠。
虽然现实中遇到的困难童话中确实无法描绘,但是她的故事中还是充满了童话的浪漫的最后的美满。
其實Grace在摩納哥噠角色和地位最後終究提升到暸甄嬛似噠高度。
可她卻是幸福又純潔噠。
沒有手染鮮血也沒有爭寵上位。
但她用自己噠智慧為國家化解危機總讓我想起甄嬛。
不是電視劇中噠甄嬛而是小說中噠甄嬛。
哪個女子不曾想做一個像Grace一樣能嫁入帝王家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縱觀國內外大多數都走向暸甄嬛式噠後宮那種慘烈噠結局。
不是被暗殺就是要與情婦爭寵。
祗有Grace一人得到暸純元皇后般噠愛情。
她為家庭和國家捨棄暸自己噠事業。
也為做一個稱職噠王妃努力學習。
她噠聰慧也足夠為她化解王室“後院起火”噠危機。
這種女人註定名垂青史。
文/梦见乌鸦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莉闻名于世的理由很多,绝世的美貌、奥斯卡影后、王子公主的婚姻、悲剧的命运。
但等到一切喧嚣散尽,她铭刻在人们记忆中最多的还是那不曾在时光中陨灭的优雅以及时尚。
但最被世人铭记的便是她那真人童话般的生活,一个生活在最好时代,也是最坏时代的王妃。
这不是格蕾丝·凯利的小时代,而是她的大时代,也是《摩纳哥王妃》所讲的事情。
或许本片作为一部传记电影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作为一部描写王妃的电影,电影拍出了格蕾丝·凯利最美、最大气的瞬间。
假如有人问我有没有一部电影能表现女性最美的时刻,看这部就可以了。
格蕾丝·凯莉,1929年11月12日出生于费城,曾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演员之一,接连主演了他的3部作品:1953年的《电话谋杀案》、1954年的《后窗》以及1955年的《捉贼记》。
1956年她凭借《乡下姑娘》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随后便息影,嫁给了一位王子。
这样颇具童话色彩的经历有完全有拍成电影的可能,这个颇具戏剧性的人生剧本乃是商业电影的标准配置,不过《摩纳哥王妃》并没有将格蕾丝·凯莉光彩的生涯搬上银幕,而是选取了其生活中相对跌宕的一段,也就是摩纳哥在上世纪60年代与法国的外交危机中,她扮演的那个具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一国之母,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外交努力化解这一危机的经过。
来自《玫瑰人生》的导演奥利维耶·达昂为本片打造了极具美感的镜头语言。
美丽的地中海之滨、蒙特卡洛古堡、海克力斯神庙,一场风光秀丽的华丽之旅。
电影的取景和镜头感相当惊艳,人物的站位、光影的渲染,其实在《玫瑰人生》中,奥利维耶·达昂超凡的镜头效果就以领教,在本片这种效果更上一层楼。
有了油画级导演的坐镇,妮可·基德曼,这位阿汤哥的前妻生涯出演过无数经典角色,却从未有一部作品将其塑造的如此美丽。
早年间妮可曾因自己过高的身材(180cm)和白皙的皮肤而苦恼,因为很难找到相应的男星与其配戏。
但在这部电影中,或许妮可已经年逾不惑,但相比起当年那些青春靓丽的少女,华贵成了其代名词。
电影里,妮可饰演的格蕾丝·凯莉光彩照人,雍容华服和举手投足均魅力十足,加之导演运镜的独到之处,高亮背景光打在其身上,犹如维纳斯女神般的脱俗。
有意思的是,现实中的格蕾丝·凯莉引领那个年代的时尚,片中很多镜头都对当年格蕾丝的经典造型进行了复刻,比如经典的露肩装及白手套,蓝绿色露肩装搭配伞裙,头巾连帽手袋等都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潮流,这样的服饰搭配在片中都有展示,甚至当年格蕾丝著名的雕塑的姿势在电影里妮可也模仿的惟妙惟肖(只是由于剧情设置,电影里没有见到格蕾丝用Hermes手袋遮掩微凸的腹部的经典造型)。
就像摄影师格外偏爱格蕾丝·凯莉的侧脸一样,片中对妮可·基德曼的头像特写也是非常频繁,或许摄影师要证明她拥有完美的轮廓线条那样,电影对角色魅力的展现,将其优雅大方的气质塑造的淋漓尽致。
毫不夸张的说,《摩纳哥王妃》中只要有妮可·基德曼出场的镜头,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当做电脑桌面和屏保。
关于电影的剧情,不得不承认本片作为一部传记片,相对波澜不惊,其实乍一看这个片名,很多人会觉得本片是在拍摄格蕾丝从奥斯卡影后到王妃的那段往事,实则电影从另一方面展示了前者作为一国之母的不俗之处。
电影代入感不佳,前20分钟令人有些昏昏欲睡,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外交和格蕾丝的婚姻危机逐渐暴露,电影逐渐进入正轨,结尾动情的演说又让人看到了《玫瑰人生》的味道,但基调不同,平静中透露着激昂,就像整部电影一样,始终波澜不惊,但光彩表面之下暗涌不断,可以这样说,《摩纳哥王妃》带着一点宫斗剧的影子,而且在片中夜晚的反间谍跟踪一场戏中,完完全全的致敬了希区柯克的《捉贼记》,后者正是格蕾丝·凯莉主演的电影之一。
所以本片在最初定位的选择上无疑是有理可循的,《摩纳哥王妃》不是《公主日记》,将传记片拍成浪漫色彩浓重的电影本无可厚非,但格蕾丝·凯莉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出浪漫童话电影,根本无需在银幕上复刻一遍。
而《摩纳哥王妃》就是让所有人,包括熟悉格蕾丝和不熟悉的朋友,从她身上看破时代的魅影,从她的另一面更多的了解这位传奇王妃。
1982年9月13日,格蕾丝驾车载着小女儿斯蒂芬妮从罗卡角回摩纳哥,路上发生一起严重车祸,车子冲出道路,径直摔下悬崖。
最终,斯蒂芬妮活了下来,而格蕾丝遭受了不可逆转的重度脑损伤。
9月14日,格蕾丝·凯利因医治无效被宣布死亡,享年52岁。
在电影开场30分钟左右,有一场妮可·基德曼在公路上驾车遇险的戏份,是对这位王妃的追思。
电影里面有个片段我特别喜欢,是神父和王妃的对白,神父说Grace Kelly是王妃自己塑造出来的人物,是她自己的一部分,但是王妃现在有一个新的身份,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不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主妇,而是摩洛哥王妃。
And who is that? Grace Kelly, a movie star? You invented her, you learnd a certain kind of walk and you perfected a certain kind of accent, And you did it beautifully. But now you're just a house wife with two bratty kids watched a rerun of your wedding day. It's now why you came here Grace. You come here to play the greatest role of your life: Her serene Highness Princess Grace of Monaco.好像每个人都会怀念曾经光芒万丈的自己,感觉被现实生活所束缚,就像我。
毕业从事一份普通的工作,总是觉得这样荒废了我的才华,荒废了我的时间。
我担心自己会被这份普通的工作埋没,泯然众人矣。
但是其实,我走的每一步,都是当初反复思考抉择后才落步的。
我现在的每一刻,都取决于当初的机遇和思考。
当下我觉得生活平庸,就像我只看到了Grace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主妇一样,在其他人看来,她其实更是摩洛哥的王妃。
也许在另一面,当我努力做好当下的工作,我也将看到新的机遇在闪光。
我喜欢那个努力当好王妃的Grace,人一生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工作,永远的把握当下,要不你怀念曾经更有用。
所以,要珍惜当下,把握当下,超越当下。
不要随便就想放弃,因为你只有非常努力,你才能把握才能拥有更好的机会。
“摩纳哥”是世界第2小的国家(仅次于梵蒂冈),全境北、西、东三面皆由法国包围,一个典型的微型国家。
摩纳哥国内水域率0%,是世界上不多的“国中国”之一。
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意大利语、英语和摩纳哥语。
90%以上的人口信奉天主教。
旅游业、博彩和银行业为支柱产业。
2002年10月24日,摩法两国签署新的双边关系条约,首次明确区分摩、法两国领土,摩首次获得对外正式建交权,无须征得法国同意。
根据法摩有关双边条约,法国承诺保护摩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摩无军队,只有450名治安警察。
拥有世界最大的赌场,最古老的城堡和世界最大,最古老的海洋馆。
格蕾丝凯利,1955年第27届奥斯卡影后,第二年息影嫁给了摩纳哥国家元首雷尼尔三世亲王殿下,成为摩纳哥亲王妃及实际上的王后。
1982年在一场车祸中香消玉殒,国葬中王妃唯一戴着的,就是亲王26年前亲自为她戴上的结婚戒指,亲王此后未再续弦,直到05年去世。
格蕾丝王妃是摩纳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国家名片,也是欧洲王室一抹最浓重的童话。
≪摩纳哥王妃≫,这是一部描写上世纪五十年代好莱坞著名影星格蕾丝凯利嫁入摩纳哥王室后的传记片。
实际上通篇只有高贵华服和华丽风貌堪称绝对亮点,从剧情和情节上看都尽显平庸,根本起不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配音,虽然老张导的水平一般,但杨晨配的最为出色,连我妈也都为之称赞不已。
总之,爱看不看。
回首往事,我上半辈子去电影院的次数加起来都不到三十次(已含幼时学校组织观看的“教育片”及工作后强迫洗脑的政治片),没想到这周去了三次看了三部,打破了自己的周观影记录。
周一内心燥热心痒难耐,美团了一张电影票给迪士尼女王片《沉睡魔咒》捧场,弥补没在电影院观看《冰雪奇缘》的遗憾,奈何影片槽点太多,写篇影评来吐槽估计一气呵成十几万字都打不住,为了奔放的青春不被无谓的浪费,郑重决定对这部片子进行封笔处理。
周四获得了二泉网赞助的观影机会,冒着蒙蒙细雨去哥伦布金逸欣赏了《摩纳哥王妃》,小厅里观众人数不超过二十,我前面的位子全空,算是包了个半场吧,如果影院肯开空调,厅内异味小点,身后的大妈不把纤足驾到椅背上,结束的时候不直接掐字幕,体验就更完美了。
周五网友(男的!
)和他的麻麻请客去看了《变形金刚4》中配,也就打斗场面还可以,科学家设计出了乐高积木般的变形,本来很有看点的机械设计明显偷工减料到不能忍受,设计个粘土怪出来岂不是更省事么;冰冰姐的戏份不少但是也不出彩,配音也没有亮点,人好像还胖了点;看完整部片子以后除了对舒化奶和乐视有点想法以外,整个人反而平静了下来,连女主角都暂时忘记了。
看科幻动作片看到心灵平静,制片方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
=======================我=是=无=辜=的=分=割=线=========================偏题凑字数是我的长处,题外话到此结束,下面说正经事。
影片取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摩纳哥王妃格蕾丝的一段人生经历,讲述的是她在追求自我爱好和承担王妃责任中做出抉择,拯救国家的故事。
出于刻画人物的需要,片方把拯救万民与水火的功劳算在了王妃等少数几个人身上,算是另类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吧。
奥斯卡奖得主格蕾丝缘定摩纳哥管事的亲王雷,然后婚了(恶意导演为了省两个拍摄婚礼大场面的经费,所以故事直接从婚后开始)。
婚后生活虽然富足,但天性直率的格蕾丝很难适应王妃的身份,也无法融入贵妇群体,心系的慈善事业一样毫无进展。
适逢摩纳哥因零税率而遭到法国的政治逼迫,外有宗主虎视眈眈,内有间谍卖国贼捣蛋,国境横遭封锁,物资日渐匮乏,主权危在旦夕,君臣束手无策。
而且王妃决定重返影坛的消息被内贼泄漏,在这个特殊时期给民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危急关头,王妃爆发出国母的勇气,永久性告别影坛,在两个忠心干练的部下的帮助下找到了间谍和卖国贼的证据,在挚友神父和爱国老外交官的指点下训练国母气质,整合国际红十字会的资源,用完美的亲和力、高超的领导力和出色的演讲争取到国际舆论的支持,让法国放弃了封锁,使摩纳哥避免了沦陷,最终危机化于无形,民众得以继续过上零税率的幸福生活。
人生如戏,王妃担起了责任,远离了荧幕,却在现实剧目中俘获无数影迷,她超越了感性的自我,对生活的理解达到一个新高度,这是导演想展示给观众的东西。
影片场景雕墙峻宇,服饰雍容华贵,演员惊才绝艳,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
阿汤哥前妻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格蕾丝对神态动作的把控趋于完美,演技真的惊艳到我了,曾经也英俊过的蒂姆•罗斯大叔以及众多的配角的功力也是水准之上。
影片在人物刻画上,在场景细节上,在拍摄手法上,都很难挑出毛病,如果拆成小段来观赏也确实是难得的外语片佳作。
(赞美之词就说到这里!
以下慎读!
)但是,但是,但是剧情铺展上一马平川没有高潮,再完美的女英雄也无法光凭个人魅力和无双演技支撑起整个故事啊。
故事主线看似清晰直接,实则剧情转折略有突兀,似乎受限于放映时间,尤其是后期,情节总是突然间就展开了,缺乏必要的过渡,压根就没有伏笔,最后的胜利给我的感觉是照搬历史书,怎么看怎么容易,好比是考试中遇到计算题直接给出答案而没写过程一样别扭生硬。
我觉得影片如果再加长一个小时,把欠缺的铺垫全部摆满,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不过必须考虑到这是法国片,当地观众看了可能是会心一笑,但是对我这种对世界史不学无术的家伙来说就充满了大段需要填补的空白,忍不住就从个人感受上挖掘了一番,请制片方谅解。
疑惑的地方很多,王妃无疑是很有魅力的,但是她的家庭关系是如此紧张,生父似乎就压根没在剧中出现,和亲母的电话也充斥着冷嘲热讽。
虽然感觉起来很真实,对塑造情绪很有帮助,但是王妃的早期经历似乎也仅仅是历史,对国母气质的加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再多点笔墨升华一下岂不是更好么,总感觉导演很明显的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催化和联系。
比如有一段,王妃用个人魅力夺得国内红十字会的领导权,过程只用法语说了寥寥几句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让一切回到以前的正轨。
之前还融不到贵妇圈,可谓是敌对状态,如今三言两语就全盘征服女人心,言听计从娘子军是什么情况?
不了解历史,容我写完再查查典故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再比如王妃在国宴上远远一瞥亲王的卖国贼姐姐和他人谈话,就意识到是接头。
我在想,公众场合上能够光凭远眺就分辨出是社交还是接头,主人公是要有多么深厚的阅历才能练就这么一双火眼金睛啊,而且恕我眼拙,之前真没发现一点征兆和铺垫,导演你的剪辑思维跳跃得实在太腻害了。
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实上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很不负责,历史没学过,文化有差异,对故事不了解,代入感丝毫没有,该片导演的片子我也一部都没看过。
从影片中我能感觉导演对片段和细节的驾驭有一定水准,但是对全局的把控差强人意,也许他比较擅长短片制作也不一定。
随便说说的,别介意。
再来一发简单的总结,影片能够满足眼球,但是喂不饱思想。
我的要求不高,有些剧情不错的烂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不过这部片子的细节和大局观反差过大,真心有点失望了。
刨除不了解的历史因素,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我看不懂,就是神父为什么要在王妃最需要心灵上的支持的时候毫无预兆的离去。
我一开始认为神父得了绝症,这样就可以合理解释神父的行为了。
看到电影结束,虽然结尾神父来信提及他终将辞世,但是预期上似乎也没有马上发生的意思。
到底是我理解上的问题,还是字幕翻译不完善造成了感觉上的硬伤,答案看来是找不到了。
=========================我=是=无=辜=的=分=割=线=======================看外国电影,了解影片的历史以及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有些细节真心不懂。
特意憋着写完上面一段才查资料,恶补了下摩纳哥国家档案,也参看了其他的影评,发现这个故事还真不能说是真实的。
上面的就不改了,照抄两段资料以供参考:摩纳哥亲王国是位于欧洲的一个城邦国家,是世界第二小的国家(仅次于梵蒂冈)。
摩纳哥地处法国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线之外,全境北、西、东三面皆由法国包围,为少有的“国中国”之一。
摩纳哥主要以博彩、旅游和银行业为主,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1956年,第27届奥斯卡影后格蕾丝凯利嫁给国家元首雷尼尔三世亲王殿下,使得这个小小的亲王国名动天下。
(参考百度百科)格蕾丝•凯利出生于费城富商家庭,父亲反对她从事演艺事业,所以她早早地离开了家庭去纽约寻求独立。
格蕾丝报考美国戏剧学院时已经错过了招生季,但最终仍然被录取。
从这一点上来说,除了刻苦又有才华之外,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漂亮女孩。
格蕾丝在好莱坞期间,似乎并不羞涩于谈论自己的感情生活,所以她经常成为绯闻中心人物。
但是,电影中所表现的“夫人外交”就基本属于虚构的故事了。
与法国之间的外交危机确有其事,但是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相信戴高乐从未想过要用武力攻打摩纳哥。
况且摩纳哥1911年就实行了君主立宪,雷尼尔三世自己都没有多少政治权利,更别提格蕾丝了。
王族反叛外国的故事,有类似的史实,但发生在格蕾丝来到摩纳哥之前。
至于,格蕾丝有没有促成外交危机的解决?
至少没有任何史料来证实这一点。
理论分析的话:时尚名媛要成为外交家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参考豆瓣影评)我是剧情党,有没有明星倒是无所谓,所以不太擅长感受这类明星镇场情节彷徨的作品。
这篇东西写起来磕磕碰碰的,没有一气呵成不吐不快的感觉,很是不满意,不过也只有这样了。
Over。
就连导演都不敢承认这是真实故事,如果不去纠结此片篡改历史太过于过分,此片还是可以的。
基德曼一个人的表演活生生的把法国自黑导演的这部电影盘活了,少了基德曼估计此片会烂的到6分以下。
格瑞斯凯莉26岁就息影,在银幕上留下了她最青春年华的身影,这是妮可不具备的。
戏剧化的是,格瑞斯死在了她银幕经典电影捉贼记里面她飙车的那段公路上。
其实在整个人生当中 做王妃又何尝不是她的一部电影作品。
毫无条件的去爱和被爱,这就是童话故事!
作为女人就应该是聪明的,她应该理所当然的站在丈夫的身前身后以支持保护帮助,我确实应该聪明的爱我的朱老头儿,既然认准了也深切的明白我们是相爱的,那就不要再优质的执拗下去,不带任何消极情绪的,有问题就去积极的解决问题。
他来了就不会走,他来了就要一心一意的和他一起留...爱他就像爱生命,而且我也越来越爱生命
睁开双眼,我张开双臂迎接洒进海边皇宫的阳光。
我是这个国家的王妃,我的名字叫格蕾丝·凯莉。
虽然贵为王妃,我的生活并不幸福。
我亲爱的丈夫贵为一国之君,每天忙得都见不到人影。
我每天除了在皇宫里教子和吩咐管家之外更是见不到其他人。
孤独忧郁的生活,不知道能向谁倾诉。
终于有一天,年轻时候认识的大导演来找我了。
听闻观众们太怀念我当年走进深宫之前倾国倾城的美貌,导演想让我去做他的新电影的主演。
临走导演说片酬有一百万美金。
我想了想,这点钱还不够我钻石的零头,但我的生活太孤独了,我怀念备受瞩目的时光,我想去做主演。
我想跟国王说一下就出发去拍电影,但国王好像最近十分忙。
听说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富庶了,于是北边的国家想占我们的便宜要我们交保护费,还威胁要停我们的水。
我又仔细想了想,我贵为王妃,虽然我的生活很忧郁,但为了帮助我的丈夫,还是以大局为重吧。
我真是一个好女人。
为了更加阳光的迎接生活,告别忧郁的生活基调,我决定以我杰出的智慧来帮助我的丈夫治理国家。
为了表现对子民们的关爱,我要经常微服私访。
上一次战争刚刚结束十来年,北边的国家不会无缘无故来侵犯我们,一定是我们中出了叛徒,我请了几个私家侦探调查这件事情。
考虑到查出叛徒来之后还要平息这件事情,我决定以我的魅力来说服北边国家的总统,于是我还要学习他们的语言。
生活一下变得充实起来。
不出几个月,百姓们都感受到了来自王妃的关爱,我查出了叛徒原来是我丈夫的妹妹。
我毫不留情的驱逐了她,赢得了这场血雨腥风的宫斗的胜利。
此外,幸好有我高超的语言天赋,我已经可以如母语般流利的说北边国家的语言了。
为了彻底打消北方国家的敌意,我组织了一场晚宴,邀请各国元首参加,当然也有北方的那个国家。
晚宴开始之前大家走红地毯,不管是多显赫的政客将军还是多著名的歌手演员,在我走出豪华跑车的一瞬间都被我的光芒盖住了。
记者们只顾呆呆的看着我给我拍照,所有人都蜂拥而至要跟我握手找我签名。
没办法,谁叫我这么明艳动人还贵为王妃呢。
晚宴上,我动情的发表了演讲。
演讲的题目是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
北方国家的总统听得泪流满面,当即立刻决定停火。
我以我的魅力逼退了敌人。
我有时候还会怀念年轻时候做万人迷的时光,不过我要记得时刻提醒我自己我有更重要的使命,我的国需要我的帮助。
我的人格魅力可以抵挡重兵,我的聪明才智可以迅速学会好几门语言,我的敏锐观察可以明察秋毫谁是叛徒,我的子民需要我来继续富庶的生活。
我叫格蕾丝·凯莉,我是王妃。
========================================看完这电影就这感觉的,雷得我一句正经话都说不出来了。
没什么好剧透的,这点破剧情看五分钟就知道导演要说神马。
剧情两星,扮相还凑合,总分给5/10。
还是没看出来她为什么要放弃一切留在摩纳哥?连国王对她的爱也好像只是一种护国有功的奖赏,难道她在好莱坞得不到爱吗?如果她是 Queen Grace 的话一切才说得过去吧,这样拍让人觉得国王除了态度强硬点啥也不会全靠王妃撑住这个国家。
这部片当时是去电影院看的 印象还不错。挺佩服女主角的,身为知名演员原本在美国已经一身光环, 放弃一切嫁到摩纳哥 还因此卷入了政治风波。 结局有点不记得了 不过我喜欢情商高的女性~
其实就三件事:演戏顾家两难抉择、王妃捉叛徒、王妃外交公关。Nicole还行,但Tim Roth驼背耸肩颓废得完全不像个国王。希区柯克和卡拉斯的出现是惊喜,尤其是卡拉斯那一首"O Mio Babbino Caro",惊鸿一瞥太美❤
皇室、政客、人民、尤其雷尼尔三世都被严重愚蠢化了,戴高乐哪可能这么逗bi。诚如片中Grace所说:她的人生就是个童话。片子试图展现Grace的能力及对摩纳哥和皇家的贡献,却是那么苍白,更是起到了反效果。不知现实中如何,单论电影还不如去看灰姑娘,免得被误导。
这么痞帅的国王!!!!
温吞水。妮可的表演不足以让人信服,最后的转变和演讲也略突兀。
当年看红磨坊的盗版碟一帧帧暂停抄歌词(舔屏幕)的我也算是个Nicole粉了,此片也没有风评的那么差,至少比Diana强。或许是导演觉得Nicole脸短点就像Grace了,净是把额头下巴全cut掉的超近特写
这片子不过也不失,除去妮可外没什么大卖点,但我也没觉得像之前媒体说报出的那样,好像整部片子错乱不堪都没法看了,故事情节还算完整,起承转合也都到位,虽然觉得没有麦当娜的倾城之恋有意思,但凑活看看也过得去,米洛的酱油打得可真没存在感,那几个可怜的镜头还不如不给呢!
真不容易啊!
妮可的粉就是明知爛片也義無反顧的進影院。
我一直等着,等妮可·基德曼在“假下去”和“老下去”之间作抉择,这是个历史性的艰难选择,作为粉丝,我等着。
比前面两个都好,妮可贡献了影后级的表演
像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梦。。
她真的太美了!像仙女一样,站在世界中心。与此同时,电影情节比较无聊,一直浮在表面,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全片泛滥着一股做作的腔调。Nicole Kidman整容过度,眼神凶神恶煞,Tim Roth这么好的演员居然毫无存在感。
和格格一起在电影院看的 妮可基德曼太美了
当你不得不去扮演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时,唯一的出路就是拿出你的勇气和自信,去征服它!
我给四星 多给一星拉高分数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因为炒作给3颗星,不想给2颗
温水青蛙的一个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