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概就是想玩个谐音梗。
不知道玩谐音梗是要扣钱的么?
一个耿耿,一个余淮,从此以后对青春期的爱情耿耿于怀。
在安排,没毛病。
类似的青春片,没点病痛灾难什么的,编故事的人大概都不知道怎么编,导演可能也不知道怎么拍。
这男生女生之间的青春,最终总是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莫名其妙的消失。
如果真的那么决绝,那就决定好一辈子不要见面啊。
可惜的是,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小希望。
希望自己当年的悲壮被另一个人看见,然后感动得她(他)一塌糊涂。
然后,两个人欢欢喜喜的在一起。
拜托,好好说话不行吗?
这在树上刻名字的事儿,本身还有的浪漫被这么一糟践,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件有违公德的乱写乱画。
还是安利一首老歌吧。
周治平——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音乐:周治平-青梅竹马是谁和谁的心,刻在树上的痕迹。
是谁和谁的名,留在墙上未曾洗去。
是谁给谁的信,藏在深锁的抽屉。
是谁和谁的身影,留在泛黄的相片里。
或许,这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
看电视剧的时候好像是初三毕业,再次重温是高三毕业,但心里想的还是当初的我们。
我们的青春很少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没有在最好的年纪里奋不顾身的为一个人,但同样帮哥们追过暗恋的女孩,懵懂的欣赏过异性,这些可笑又无知的点点滴滴却依然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记得上一次在同一家电影院同一个餐厅是和姑妈看完《芳华》,两人谈了相差20岁人的不同青春往事,最后分享一段看过的十分认同的爱情观: 你要相信有一个人正在翻山越岭的来找你,等待的长度就等于幸福的深度。
与其说不想谈恋爱,但其实是一直在期待着那个最好的人。
并且一直坚信一个信条:人对爱情的悸动总有褪去的一天,我希望把它留给那个最值得的人。
所以,在他到来之前,努力提升自我,让自己配的上他。
并且,我相信,他一定很优秀。
我没看过小说,但是非常喜欢网剧,简单评价下观影感受吧首先,先说女主。
耿耿是一名高中女孩,和所有高中时代怀揣花季梦想的女孩一样,对懵懂的恋情即害羞又期待。
而影片里的女主,眼神是空洞的。
她虽然身体表现出了紧张、害羞和期待,但是她的眼神却毫无感情,这就严重说明了在演的时候内心戏不足,所谓把一个角色演的灵动、演活,内心戏是非常重要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点谭松韵演的就非常好,对比来看,非常明显。
其次,男主。
不得不说,颜值为本片加了不少分。
但是男主的动作,“哼、哈、切、抬下巴”,这几个在剧中反复出现并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我先不评论。
先说说余淮。
余淮也是和广大青春男孩一样,进入了青春的悸动期,也对恋爱是懵懂,但又骄傲、霸道的。
他的傲气来源于他的学习成绩。
再说说男主的这几个动作,完全是属于痞气型,和原型的余淮确实有相同点“霸道”,但是让人感觉不到骄傲,而且有点像小流氓。
然后就是其他几个重要角色,塑造的不够到位和强烈。
蒋年年完全没有剧里的那种鬼精灵、但又心思细腻、敢爱敢恨的形象,而反而有那么一点像校园霸凌里的大姐大的感觉。
怪胎学长感觉完全就是为了登台的那一首歌。
我知道原著里是没有路星河的,也没有周末,但是看了电影后感觉没有了路星河和韩叙以及周末的剧情感觉那么的单一。
感觉网剧就像耿耿余淮、耿耿星河、简单韩叙等等几条支线共同撑起了一条大主线,缺了哪条支线主线都无法成立。
而看完电影后再回想其中的情节,唯一能想起的就只有耿耿余淮两人你侬我侬的学习,并没有太多青春美好的记忆。
最后就是剧情,我没看过小说,但简单看了看网上的评价。
可能电影的剧情更贴近小说一些吧。
但是说实话,我却感觉电影更空乏。
而网剧所勾勒的,却更是我想要的,想过的,真实所希望发生的青春。
最好的我们,虽然每个人最好的时间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最好的年岁都是一样的。
在那样一个充满梦想,幻想,理想和希望的时光中,我们都想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但是回顾自己过往的时光,谁又能否认那不是曾经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呢?
PS:最后的尾映确实太虐狗了。
武汉二中2019届毕业生,高三补习时看着这部电影在学校拍。
电影其实一般,但我和同伴都很感动,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自己一点也不浪漫,安稳而充实的青春。
就算没有啤酒没有大雨,我们也有上去就被通报批评的天台,有绝对让你没时间跟女友/男友补习的晚晚自习与周练,有在一班而不是五班的保送清北的竞赛大神,有跟你不厌其烦讲题的数学老师,有我们的高中三年。
高考加油。
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青春影视剧已然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像“优爱腾”每个月都各自上新至少一部青春题材的网剧。
虽然爆款的比例低了许多,但青春影视剧丝毫没有降温的趋势,一方面是,“没有人永远青春,却永远有人正青春”,这一题材永远有追随者;另一方面,青春影视剧的制作门槛低、成本低、政策风险小、收益率高。
而如果是IP,那就更不容错过了。
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可以说是青春校园小说的超级IP。
“振华三部曲”是以振华中学为背景的三部小说,分别是《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橘生淮南》,这三部小说分别已经改编成网剧。
其中剧版《最好的我们》于2016播出,由刘昊然、谭松韵饰演男女主角,该剧播出后大获成功,当时点击率超过20亿。
如果说赵薇《致青春》拉开了青春电影的帷幕,那么《最好的我们》则掀起了青春网剧的热潮,正是《最好的我们》的成功让资本注意到这一市场的广阔天地。
除了《最好的我们》,剧版《你好,旧时光》于2017年播出,由李兰迪、张新成主演,而剧版《暗恋橘生淮南》也将于6月10日播出。
“振华三部曲”分别改编成了网剧于6月6日起全国公映,由陈飞宇、何蓝逗主演的影版《最好的我们》,是“振华三部曲”首次搬上大银幕。
影版《最好的我们》会否复制剧版的成功?
影版《最好的我们》海报对于影版来说,原著和剧版的巨大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是,剧版粉丝基础雄厚,影版在宣发上事半功倍;问题是,剧版实在太深入人心,刘昊然的余淮、谭松韵的耿耿受到书迷的一致好评,甚至有剧迷说,不是刘昊然、谭松韵在演耿耿余淮,而仿佛是八月长安看到他俩,才写出了这样的故事。
观众难免会对比,影版的压力可想而知。
剧版的耿耿余淮深入人心首先得搞明白,八月长安的小说原著有怎样的特征?
何以成为大IP?
客观地评价,如果以精英文学的标准衡量,那么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也是快餐文学;但假若与同题材的快餐文学相比,那么“振华三部曲”的写作则有质感多了,至少是那种清淡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快餐。
八月长安出生于1987年,是2006年哈尔滨市的高考文学状元,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本身文学功底就挺好的,85后的成长经历也让她小说中的细节叙述贴近80后、90后。
但“振华三部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真实。
如今“真实”是一个用滥了的评价,任何青春影视剧播出时打出的宣传旗号里,一定会说反映了真实的青春云云。
但并不是说主人公穿着校服、听着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纠结于文理分班等,就代表这部剧真实了。
真实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化道的细节和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上,它更体现在叙事的肌理、人物的塑造上。
绝大多数人的高中生活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普通,绝大多数高中生,也是普通人。
因此,真实的奥秘,即“普通”。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抓马的风波,学生们就是教室-食堂-宿舍/家三点一线地来回奔波,为着每日的功课、每月的月考以及发下来的成绩单愁苦。
而一群普通的高中生,哪怕你智商再高,终究也就是一个还未步入社会的小屁孩,会紧张、会焦虑、会恐慌、会退缩,没有偶像剧里霸道总裁那一套一套的“英雄救美”。
八月长安很聪明,她抓住了校园生活和高中生“普通”这一特质。
当然一部小说要好看,肯定不能是流水账,八月长安在普通的基础上,赋予了小说足够的戏剧性和幽默感。
小说也会给读者带来言情小说小鹿乱撞的那种心动感,但这一心动是亲切的、熨帖的、似乎触手可及的,因为它是发生在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之间,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真实感。
以小说《最好的我们》为例。
单看梗概,它跟现在市面上扎堆的青春校园故事似乎没太大差别。
一方是学霸,一方是学渣,俩人是同桌,从相互看不顺眼到日久生情,文理分班各种纠结,学渣为了跟学霸考上同一所大学拼命学习,结果高考时学霸出了意外,或者学霸为了跟学渣同一所学校故意“失利”,两人就此分离……大部分故事,是按玛丽苏偶像剧或者甜宠剧的模式写的,男主角自带霸道总裁气质,如果他恰好是学霸,那么一定是雷打不动考第一,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从容淡定;而学校也好像是被《流星花园》里的英德学院“附体”了,三天两头就有各种抓马的大事发生。
总之,故事的核心是男女主角轰轰烈烈一波三折的恋爱,学习主要是作为一个叙事背景。
《最好的我们》不同,它虽然讲述的是耿耿余淮“耿耿于怀”的故事,但主线仍旧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耿耿余淮相互喜欢,是学习之余喜欢,而不是喜欢之余学习。
小说也没有那种夸张甜腻的撒糖,哪怕俩人其实已经暗生情愫,但余淮对于耿耿依旧是“一小部分时间施以援手,大部分时间落井下石”。
学生嘛,主业总归是埋头苦学。
最为关键的是,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有弱点的男主角。
余淮虽然是学霸,但不是那种天才般的学神,稍不留神他的名次会往下掉,竞赛会落榜;余淮虽然自称“小爷”,看上去如此开朗、活泼、无所畏惧,可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考不好了就会怀疑自我的少年”,他也会畏惧、会怀疑、会自卑、会逃避。
剧版《最好的我们》之所以赢得高口碑,根本在于它充分还原了小说中那一份真实与普通,还原了一个虽然闪闪发亮,但也有弱点的少年余淮。
影版若想保持原著的精髓,改编也得遵循这一个大方向。
刘昊然版余淮与原著非常贴近剧版《最好的我们》有24集,但影版只有110分钟,大概网剧3集的篇幅,这意味着影版必须大量删减。
该如何删减,是影版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如此短的篇幅里,既要拍出平淡真实的学习日常,又要充分反映耿耿余淮的情感累积,是蛮有难度的。
可惜啊,影版采取的编剧策略是最简单的那一种:删除小说中那些普通的、日常的部分,保留那些具有冲突性的情节,并予以放大。
编剧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戏剧性和可看性,只是整个故事的内核由此也转向玛丽苏偶像剧了,电影中耿耿余淮的主要任务好像是谈恋爱,到处都有宠溺的细节;两个人的情感进展神速,也有偶像剧里那种抓马型的起冲突的情节。
就比如小说中,余淮的妈妈家长会后请求老师不要让余淮与耿耿同桌,耿耿也没受太大伤害,事后还偷偷向林杨打听余淮与初中同桌的故事;到了电影中,这个冲突被放大,耿耿生气暴走,直接走进有人正在打球的篮球场,余淮则在一旁大喊。
影版“加”了一些情节,非常偶像剧也就是说,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
何蓝逗版耿耿,与谭松韵版耿耿各有千秋,但陈飞宇版的余淮,就比刘昊然版余淮逊色不少。
陈飞宇也非常帅气,少年感也非常足,奈何大部分时候稍显僵硬,欠缺那么一点灵动;当然这也怪剧本,一开始没有表现出余淮的弱点,家庭变故后他突然的“堕落”也就显得欠缺说服力。
陈飞宇版余淮,少年气十足,只是演技稍稍生硬应该说明的是,从剧本改编角度看,影版《最好的我们》并不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上映后市场境遇也会不成功。
影版《最好的我们》的起承转合,跟之前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点像,虽然一部是校园爱恋最终大团圆,一部以悲剧收场,但两部电影都特别适合现在以及曾经的高中女生边看边哭。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目标受众,与《最好的我们》是重叠的,前者虽然口碑惨淡但票房近10亿元,影版《最好的我们》口碑是没太大指望了,祝愿它票房好运吧。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
电影很美好,男女主还是幸福得生活在了一起,但是我却希望这部电影停留在高考发榜那天,男主没有来到与女主约定好的地方,然后影片终。
我们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暗恋过人,心里也都会幻想过对方也是喜欢自己的,但是在毕业后、在工作后,我们不一定会相见,相见了我们不一定会记得曾经那两颗砰砰跳动的心,或许我们已经成家立业,有了那个让你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的那个人,已经儿女成群,有了生活的重心和自己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暗恋过人,心里也都会幻想过对方也是喜欢自己的,但是在毕业后、在工作后,我们不一定会相见,相见了我们不一定会记得曾经那两颗砰砰跳动的心,或许我们已经成家立业,有了那个让你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的那个人,已经儿女成群,有了生活的重心和自己的责任。
但看这部电影并不亏,因为它不仅讲了耿耿和余淮的故事,还有高三五班的故事。
很巧,我高三也是五班的。
人们总说青春已逝,但我觉得奋斗的每一天都是青春,有颜色的青春,我们哭过笑过闹过吵过疯过。
回想过去,我们不会记得在宿舍里窝着玩手机的那一刻你手机里的画面是什么,但你会记得你为梦想奋斗过的某一个画面、体验过的某一种感觉、让你心跳加速的某一个人。
书上说:“喜欢一个人,就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耿耿在班级名单里面看到了余淮,然后眼眸放光,发觉这个人的名字和自己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叫做“耿耿余淮”,就是这样,两个原本没有关系的人相遇在一起,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我立志想要买一部相机... 耿耿说:我要变成那颗长在树木最顶端的果子,吹一吹高处的风,然后静静地等着,等着那只猴子,蹦起来够我。
Part 01.最好的我们:最好的我们却没有在最好的时候相遇. 在你最好的学生时代,我们相遇在一起,你是班级里面的优秀生,而老师上课的公式我全部都听不懂;在我最好的工作时光,我们重新相遇在一起,你是被家庭负担压垮的小小少年,我成立了摄影工作室,蒸蒸日上;在我们最好的时代里面,我们错过了,你选择放过我,我选择在原地等待你。
我的镜头下是你打篮球的身影,我们镜头里面还是我们在一起拍照的情景,我的镜头里面还是相濡以沫的景象,我的镜头里面还是你与我相伴余生;高考前我在你的手臂上面画下了幸运符,高考后你把幸运符纹在了手臂上面,一个对号是对于我们青春的小小思念;相机里面是我们的笑颜还有对于未来的心愿,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勇往直前。
只有当初的余淮被现实生活困在原地,固守不前,但是你永远是我内心深处那个耀眼的余淮。
Part 02.深刻的感情,抵得过大学繁华迷眼和社会的复杂,经年之后,依旧喜欢. 我们深刻的感情,抵得过大学的繁华迷眼,抵得过生命之中的一切艰难;我们深刻的感情,抵得过最好的我们相隔的距离,也抵得过大学时光,抵得过来日方长;我们深刻的感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正是因为这深刻的情感,我们才永远向前,永远地走到一个全新的地方。
当我们坐在轮渡上面的时候,你靠在我的肩膀上,其实我们两个人,便已然经历了春华秋实夏蝉冬雪;当我们行走在高中校园里面的时候,你拉着我的书包袋子,镜头里面便装下了每一个你的笑颜;当我们行走在大街上面的时候,我锁着你的喉,你背着我,那便是我们最好的时光。
如果生命有记忆,那我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关于你。
Part 03.感谢你曾经来过,照亮过我的生活. 余淮,感谢你曾经来过,照亮过我的生活;余淮,感谢你曾经带着我一起做练习题,让我的成绩有所提升,才有了今天的耿耿;余淮,感谢你曾经来过,让我变得耀眼又纯净。
耿耿,感谢你曾在我孤独的高中时光中陪伴着孤僻的我;耿耿,感谢你曾在我的手臂上画下护身符;耿耿,感谢你曾经来过,照亮过我的生活。
生命真是如此美好,让后来的我们重新相遇在一起。
今天一个人去看了《最好的我们》,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被它的一句话触动: 过去的你是最好的你,现在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电影里,太多关于初恋的小细节。
喜欢他,是上课偷偷递纸条,因为有些话不敢当面跟他讲;喜欢他,是明明觉得他超帅呀,嘴巴却还在逞强;喜欢他,是偷看了他一万遍睡觉的模样,等他醒来却装作认真听课的样子……这是耿耿的喜欢,那个故意丢掉自行车钥匙想让他送她回家的耿耿。
喜欢她,是在她喝醉时背她回家;喜欢她,是在合唱比赛上唱歌偷偷表白;喜欢她,是扬言要罩着她;喜欢她,是明明不相信永远,却还要许愿永远永远;喜欢她,是把她纹在手臂上;喜欢她,是默默离去藏起了最后也没能说出的话……这是余淮的喜欢,那个明明什么都懂,却举手说老师我听不懂的余淮。
大概,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这样过来的吧,懵懂的心里藏着一个人,就像藏了一整个世界。
电影结束后,灯光亮起来,我看见前排的一个女孩在哭,大家都陆续离场了,她一个人坐在那里哭得泣不成声。
我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但看得出来她真的很难过。
成年后的耿耿哭着对余淮说:“我就是白痴,因为白痴才会等了你七年,因为白痴才会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那个在电影院独自哭泣的女孩,可能连说出这种话的机会都没有了吧。
其实,我们人生当中会有很多的遗憾,可是为什么却偏偏对青春里的遗憾耿耿于怀,大概是因为,再也不会有比青春更单纯美好的岁月了,因为太过美好,所以连遗憾都变成一种惨烈般的绚烂。
就在昨天,国民女神林志玲宣布结婚了,所有人都在缅怀,女神结婚了,可惜新郎却不是相恋了多年的言承旭。
看言承旭之前在节目里讲这段感情,他说:“其实分手的时候很想搭个梯子爬到她的窗前,跟她说一声对不起,可是到最后什么都没能说出来。
”我看了很感怀,忍不住在微博里发了一句话:你心目中的金童玉女最终也没能在一起,其实,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有人回复说太扎心了,是啊,太扎心了,我已经变成了最好的我,可我却失去了最好的你。
如果可以重来,重新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你还会喜欢我吗?
我们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你也有偷偷喜欢的那个人,如果,你还没有勇气说出想说的话,那么,就约她|他去看《最好的我们》吧,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彩蛋,只能帮你到这里了,趁现在,他|她还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电影版真的高出预期!
开始的时候期待着经典剧情的重现,期待包书皮,期待篮球赛,期待天台上的秘密,期待那句“我来晚了”。
然鹅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完全被电影中的耿耿余淮吸引了。
逗逗(饰耿耿)演技真的进步好多,青春感满分,颜值也在线。
陈飞宇(饰余淮)可能是演了太多青春剧的缘故,看着看着就串戏了。
不论怎么说,耿耿余淮真的就是我们可欲不可求的青春。
一些镜头真的拍的很美很灵动。
♡七年后的部分没有拍, emmm……算是有点小遗憾吧
说句良心话、这三分全是给何蓝逗的、如果这部片子不是女主演技撑着、靠这个美国吴亦凡在这里尬演技真没法看了、催泪的点完全找不到,这个电影的受众年龄段也混淆不清、如果真的是给08级或者这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人来看的话、对不起、我们没有这样油腻的爱情经历。他们之间的感情过于玩儿闹、单薄、对于没看过原著的我来说最后的癌症剧情太狗血了、纯为了骗眼泪。
还我然韵!!!还我最好的我们!!!妈的,陈飞宇演得太装逼,何蓝逗演得又太智障!(但她的演技还是好过他)全片最佳表现,居然是张平老师……
刚看完点映,我觉得没看的可以不用看了,流水账叙事,毫无重点,毫无起承转合,全程尬演,我看哭了。
这才是融梗大集合啊~不管爱情亲情友情还是为了你变成更好的自己都非常流于表面,唯有女主角选角还不错
以前看这种片会调侃自己“老鹿乱撞”,今天看完发现自己的鹿死了。
看完之后有一个感受;陈飞宇的长相=吴亦凡+李易峰+陈凯歌?
看了最好的我们,陈飞宇弟弟在大荧幕中,帅,作为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新鲜感,感觉自己被全方位帅到,干净阳光,果然让人心动。。之前看过剧版,现在看电影版有不一样的感觉,大概是我已经不再青春了….
阿莫5分版。现在新时代的校园爱情故事,还行吧。毕竟,自己老去了。
看到了小默笙偷拍,林杨追车,程铮补习,柯景腾“幼稚”排比句,日剧跑等诸多场景,剧情简单却没有观影负担,就是结尾落入俗套。特别提及陈飞宇先生,进步明显,眼睛竟有了神采
手松一点可以给三星,故事还算完整,几场重头戏也勉强及格,但本质还是俗套的国产青春剧。就像走过场一样,什么时候该发生什么都设定好了,流程走完了电影也结束了。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着一整个青春剧透预警:汪苏泷太惨了 淋了好大一场雨 太难受了哈哈哈陈飞宇非常帅气最后的特别鸣谢还有陈凯歌 ??!是感谢让他儿子出演吗?!😂董力演了盛淮南,感觉还不错,文潇潇竟然是个大脸妹?!?!有点失望。最难得的是张平和张峰演员都没有换,非常亲切!接下来 接档 暗恋橘生淮南!!!!!为朱颜曼滋小姐姐疯狂打call!!!
好吧,我承认我被意外感动到了。虽然这只不过是和《匆匆那年》一样俗套的国产青春片。泪点就是耿耿与几位毕业多年后的同学欣赏年少时的画面,忽然有种《阳光姐妹淘》里的温暖与悲哀,一切已经来不及,青春散场,杨炅翰的《最好的我们》此时响起。是的,青春不曾永远,而那时的我们也都是最好的我们,珍惜每一个让你念念不忘的少年。
学霸与学渣,坐在坏同学的旁边 自己的儿子也受影响变坏,典型的偏见和把母亲这个角色的符号化,就是为了制造冲突而制造冲突。长得帅、个子高、学习好、痞子气、幽默又风趣,家庭有问题、有绝症,又是典型国产青春剧的套路。矫情、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过剩,浪漫都局限在,牵个手跑个步、在夏日的树荫下你追我赶、不是在海边就是在山上大吼大叫。是最好的你们,不过觉得和其它烂三俗的国产青春剧也没什么两样,你说你们看哭了?我不是很懂。
男主帅,基因好,女主不好看,短发精神可爱点,剧情忽过去忽现在,没感觉。
和朋友去看的 大家都哭了 但我们都只打了三星
确实像我们凡凡,耿耿就像色戒里的汤唯
7分,手松一点给了四星。不是没有瑕疵,但基本可接受范围之内,尤其是满满的胶原蛋白+少女心爆棚的桥段,达到了一个青春片应该有的样子,不得不说一下女主角扮演者何蓝逗的表演,纯真且自然,花痴的时候在床上打滚的样子令人会心一笑。这个片子有一个理念我特别喜欢:喜欢就去追,为了追到手就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于是这一次时间终于放过了80后的青春,来到了90后,当他们回忆高中时光,不是劲歌金曲,而是合唱比赛,不是下课撕逼,而是上课睡觉,不是堕胎车祸,而是复习考试,把这些拍出来同样也很好看。
真的是尬到飞起,之前在学校看的免费点映场,也就只能免费看看了。
陈飞宇演的不是余淮,是吴亦凡吧。
那时候的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 我们不曾遗忘那些事 曾经的那些事都是值得怀念的美好的回忆 当时的你 是最好的你现在的我 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 相隔着一些事情和平平淡淡的青春电影很淡 回忆很深记忆很长 青春很深谢谢你 希望我们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一直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