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对这部电影抱有很多期待,然而观影过程中充满惊喜。
女主略显冲动的泄密过程和直到曝光前挣扎的内心描写,女主和男友面对政府施压时无力绝望的镜头语言,二人相濡以沫不得已变得更加坚强的感动,出庭前脱衣搜身上台阶恰似付断头台受刑般的镜头感,还有开庭前期辩方律师团队和女主争辩的过程完整的交代了案子的法律环境和整部电影最核心的控诉内容:公民应该服从的是国家的利益还是政府的利益。
总之,这是一部给了我很多惊喜和感动的电影,虽然涉及政治因素,但就故事本身并不是一个多角度可以产生多结论的素材,核心并不是讨论政治而是讨论战争合理性。
“你是反战主义者吗?
凯瑟琳”“不,我认为有时候战争是有必要的”导演在所有观众都希望凯瑟琳说谎的时候让她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观众希望听到的谎话。
我觉得非常巧妙,强烈的紧张感和代入感让观众也在心里默念:“不,我认为有时候战争是有必要的”不凡的人在面对忠诚考验的时候能够做出超越理智的抉择,优秀的导演能看到常人眼中乏味枯燥的故事中闪烁的光芒,并且把不凡提炼成伟大。
最近喜欢上了朴素的剧情片。
因为大多是based on a true story,所以能切身代入的感觉更强烈,给到现实的思考也会更多;再加上没有太多的情绪的宣泄,也没有什么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你可以在这其中看到不少普通人的挣扎与选择,更让自己有直观的自查。
电影《官方机密》就是这么一部朴素的剧情片。
懂中文的前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的翻译员Katharine Gun,在2003年接到了一封来自上头的邮件,要她监听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从而帮助英美获得进行伊拉克战争的合理性,但Gun将邮件泄露给反战的伙伴,后来又流转到了媒体手中,发布后引起了轩然大波,Gun也遭受了起诉,即使最终无罪释放,但战争已经是事实。
照打不误,伊拉克还是生灵涂炭,没有明显的英雄,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对,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背景,也没有一骑绝尘的智商,也没有思虑周全的谋算;摊上了一个其实也很普通但也很不普通的事儿,用了她觉得应该去做的方式,到最后,一个普通人的选择与坚持,什么都改变不了?
那么其意义何在呢?
穿绿裙子惊艳屏幕让我等跪舔的KK,在这部影片中贡献了自己有史以来最低的颜值,不仅仅是演员素颜,整个电影的手法也很普通,没有艺术技巧,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甚至让人感觉有些枯燥。
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结合最近发生的武汉肺炎,让我不禁思绪万千。
普通人面对宏大的历史进程,还在坚持那些微小的、真实的、对心中良知的坚守,还记得在柏林墙倒塌后,审讯当时射杀东柏林平民的军官,法官当庭指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
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那时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该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重新思考“枪口抬高一厘米”,这或许就是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反思。
当Gun明知道泄露邮件是叛国,她还是复制了邮件给反战朋友,我其实当时在怀疑她的动机:她是不是太想当个人英雄了,而没有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利益?
但当调查组的人过来,一个一个盘问时,她可以演得很好没有破绽,但为了不让其他的同事替她受罪,她顶着所有的压力,主动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个选择让我思考:我会选择坦白么?
如果我相信我是对的,相信战争是邪恶的,应该反对的,我会不会心安理得地享受“匿名”的感觉?
我会不会在想象后果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那一方?
正如在电影里,Gun的人权律师Ben Emmerson说到:“ 当你知道自己的决定带来的后果是,你将会失去一切,你的丈夫、工作、名誉和地位,但你仍然做出决定。
这是一场你极有可能失去全部,却什么都无法得到的赌局,你却依然坚持自己相信的良知,对此,我非常尊敬。
”普通人没有影响世界的机会,但我们每天都在做权衡,做决策,即使是那些微小的事情。
仔细回想每天的决定与行动,我们妥协地太多,只为求更多的生存腾挪的空间——我们需要一份“工作”,需要别人的“喜欢及认可”,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选择说什么做什么,不要让自己得罪人,关系要处理好,做人要圆滑。
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觉得什么都可以,更重要的是“只要不影响我(的利益),什么都可以”!
面对老板不道义的决策,面对竞争者更世故的处理方式,面对家人、面对朋友……你自己心中的尺子究竟是什么?
有什么是不可妥协的?
是不可让步的?
你为谁而发声?
你看重什么?
你要维护的是什么原则?
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两件事情:一个是批评与质疑的勇气,另一个是不断修炼自己良心的坚持我很难想象,一直都是“只要不影响我(的利益),什么都可以”!
的人,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追求心中的正义么?
会真正地去承担所有后果么?
行动是一种习惯,习惯需要一复一日的培养。
仔细反思一下自己,我觉得我现在没有勇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挺身而出,我只会做一个怂包,躲在后面,不做任何错误的事情,也做不了任何对的事情。
而在2020年,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有原则的人,一个大嘴巴,一个受人讨厌的,但更受自己尊重的人。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当官方机密成为战争谎言,英国女间谍选择揭露真相,深扒某国不要脸行为!
这片太狠了,我们没做错事,我们也没有做过任何对的事。
You did nothing wrong. I do nothing right, either. 毫无疑问,女主站在她的立场,做出了她认为正确的选择。
在电影里,她曾说过自己是为了英国人民而工作,而不是政府机构,政府会更新迭代,但是英国人民不会。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一个疑问,如果你知道了现在的政府不仅欺骗了自己所服务的公民,并通过勒索威胁其他小国来让不合法战争变为合法战争,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是要上战场的家庭一员,必然是不希望有战争,无论国籍肤色。
如果是攻打国,大概率是希望发动战争。
具体我就不说了。
如果是非涉战国,必然不会去插手,除非威胁到了本国利益。
如果是被攻打国,先不说会不会打了更好,因为现在是从已知看未知。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但唯一肯定的是会对被攻打国的平民带来伤害。
跟现在的以色列事件没什么区别==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改编,有人会说白左,理想主义,我不否定的确有点过于理想化。
刚开始她只是希望有人能调查,而不是整个事件被爆出来,她需要自己去面对种种后果。
但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是无法预料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唯一能确定的是,政府欺骗了自己的国民,并发动了一场战争。
没有她的选择,又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
至少,我觉得她很勇敢,不说对错。
这种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权衡利弊,然后选择放弃。
因为自己不是被攻打国的人,而是攻打国的国民。
她只是个普通人,但还是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一直觉得,立场不同的人,所谓的对错选择,理解也不同。
Nothing is right, but nothing is wrong.
1、国家是会骗人的,也会state bullying。
2、会反思的体制中,好人比坏人多,好人多,国家想做坏事就难。
3、合法性虽然可以篡改,但法制依然是公平的前提。
4、历史的真相早晚有曝光的一天,或早或晚。
本片也没用了多少年。
5、人脉还是最重要的,要找到正确的人脉。
6、警惕民粹思潮,更要警惕民粹泛滥后带来的集权的合理反扑。
7、允许辞职,允许不置可否。
电影也许就从布局和表演上未必是满分, 但是这种电影的意义本身就不是比拼什么电影的艺术和技巧,而是看是否讲述了一个有价值的故事。
这才是这种电影的生命, 正如我的标题, 所以我给打了5星, 就是想表扬和推荐这部电影折射出的意义。
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本质就在于道德的树立,人性的尊重,以及良好秩序的建立。
正因为这些核心的东西,我们有别于草原山岭上弱肉强食,任性杀戮的动物世界。
国家作为一种人类社会负责维护这些核心价值的强力机器,本质是要看是否维护了这些核心价值,否则这就是一个邪恶的国家。
比如纳粹德国,肆意践踏人权,国家机器沦为某些阶级强取豪夺,甚至通过战争手段抢劫的邪恶国家。
这种邪恶国家当然很快就灭亡。
但是很多国家,并没有达到纳粹这样邪恶,但本质上却并不尊重这些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所以要出很多问题。
比如现在的美国,实际也成为一些人掠夺的机器,但是它也有好的一面。
整个欧美社会都是如此。
电影反应的当然是美好的一面。
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战争本质就如上所说,国家机器被操控,千百万人的福祉被当作筹码, 那么这和纳粹的做法有什么分别?
欧美反战人士奋起反抗, 就是要维护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
所以女主对政府没有忠诚, 对国家是极度忠诚。
因为对国家,大家希望都是人间天国,政府是轮更交替的, 国家才是那个唯一不变,去维护核心价值,人间正义的机器。
理解这一点,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女主的叛国并不成立,前提是政府已经违法。
人性的光辉熠熠发光,照亮了人间的黑暗,这是电影讲述的最大正能量。
当然,保证实现这个的前提,是已经建立了民主和法制的社会体系。
所以法治的胜利,也是本片中的核心表现之一。
无论多么强势的政府机关,也必须尊重法律,尊重人权,这才是最大的意义。
我们那个被关了251天的苦命孩子, 看这个电影恐怕也更加满面泪流。
看了这个电影, 你才知道 看到守法普法的警官是怎么作为,看到律师是如何维护法律正义, 理想中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子。
《官方机密》改编自真实的事件。
在这个影片里我们看到了公民的良知,新闻的良知和法律(律师)的良知,当这三个方面合力作用,才有这样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
凯瑟琳的身份是位间谍,但同时也是个公民。
当她看到政府在用谎言欺骗人民,而去进行一场会死伤千万的战争时,她选择遵从自己的良知,让人民知道真相。
我觉得她最勇敢的时候并不是给出消息的时刻,而是在并没有怀疑到自己身上,看着自己的同事朋友接受调查的时候,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站了出来,坦白了自己的所为。
在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会面临怎样的恶梦,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
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新闻的正义。
马丁拿到了独家的新闻,这是一个足以一夜成名的爆炸性新闻,影片中的新闻人并没有为了抓人眼球而马上发布消息,而是进行了多方面的验证,也反复分析了消息发出后可能面临的停业关闭,最终还是遵从新闻人的良知,给广大人民以知情权。
法律的良知,以律师为代表。
单纯从法律的条条框框来说,凯瑟琳无疑是触犯了法律,如果法律人只是服从于冰冷的法律条文,没有人会为她做出无罪辩护。
而影片中凯瑟琳的律师遵从了良知,选择的是人性的正义,而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正义。
最终找到了案情的关键点,赢得了诉讼。
一个单纯的个体,在和国家机器对立时是如此的渺小,凯瑟琳的丈夫差点被遣返出境,哪怕他回去面对的是死亡。
而当社会中良知多方面合力,才能成为正义的力量。
虽然凯瑟琳阻止战争的愿望没有达成,但她的勇敢和正义,会鼓励人们为自己的良知而战。
真敢拍,直接触碰国家底线。
当然给高分原因和别人可能不尽相同,很大程度不是因为影片观赏性(大概6/7分水准吧)更多是背后的思考:一是当年美英政府干这种勾当,几乎没人去深刻揭露。
印象中当年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时周围的人也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就像在动物园看老虎吃鸡,美英展示了什么先进武器、萨达姆如何被干翻,大家津津乐道,甚至有点惋惜战争太快结束,不过瘾。
谁让那个时期刚好处于非典中后期,虽非今日新冠措施可比,但毕竟工作出差还是受到一些影响,有些无聊,终于看到一个新鲜话题。
国人历来有崇尚强者取笑弱者的恶习。
另一方面,中国刚加入WTO,和美国的蜜月期刚刚开始,自然为美帝鼓掌。
至于战争背后的原因,事不关己,没多少人关心。
甚至到后来根本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么荒谬的事,也就网上有几个flash取笑一下布什,当个乐子就过去了。
只有通过这个影片,才重新了解当年战争的背景,通过编造谎言发动的战争,对于本国的纳税人,伤亡的士兵及家庭,都是一种犯罪,更不用说死伤无数的伊拉克平民。
不知是政治还是人性原因发动的战争,反正布什如果在韩国,肯定坐牢了。
不过嘛,这并不影响很多国人对美国的好感,不夸张地说,对美国有好感的中国人,数量恐怕甚至超过美国人自己,基数太大了。
同样这件事,他们会说,在天朝告密者早被诛九族了,好吧,这个时候相互制衡的体系优势体现出来,但做了坏事的总归是坏人吧?
坏人性质还和参照物有关?
自己心中没有固定的是非原则吗?
所以女主开始那种举动,估计没几个国人会做,即便当初做了,很快就被查出来了。
泄密还敢写字,查笔迹就没了。
要在今天,到处摄像头,通讯也可以查,大数据一处理比对,几乎没空间挑战国家机密。
女主从泄密,到主动承认,到最后用自己的大半辈子押注看国家档案,她就是一个有原则、思想单纯的平凡女子,但行动的层层递进,观影过程还是很震撼,让人看到其非凡,颇能宣扬正能量。
但看女主后来的经历,其实还是没法在英国呆下去了,相信去土耳其也是一种无奈。
剩下的第二是新闻及司法体系还是有很强制衡力,媒体、律师在框架下尽量用善去挑战恶。
不过正因为媒体及法律界太专业,他们一旦恶起来普通百姓也就是待宰羔羊。
最简单的如去年港乱期间,香港电台明显的政治偏向,选择性报道,宣传这工具被用歪了也是很可怕的。
第三,是在英国呆过一些时间,看到十几年前的街道建筑颇为熟悉。
最后,这片子评分人数也忒少了,原因可能在第一点,值得加一星尽己微薄之力去提振。
所以,也是很主观的评价。
9.5/10分
Uk发动战争的合法性来源只有联合国决议和自卫目的,为了得到决议,在usa主导下监听理事国代表以要挟获得选票。
凯瑟琳认为政府违法,披露了相关信息以供大众知情讨论推动阻止,虽然无济于事,但是泄密行为违背了政府的《机密法》而受到指控。
问题在于政府的违法行为能否被他们自己制定的保密法律所掩盖而不受追责,肆意为之。
公众的知情权,国家利益的保护和政府决策应该按什么程序来进行。
虽然民选政府和首领已经获得了前期授权,虽然有些事情过于机密不便供给大众知情,但是私下的行为本身正确与否还是要受到价值判断和监督。
即使多次say sorry,但是事前不愿身边人受牵连
虽然很认真但是用错了方向的实习生
但是可能要背上污点,影响贷款。
你想要权利
知情监督
但我撒谎了你也不能说
因为签了保密协议
uk律师有事真上,毕竟他们还有首席检察官
电影就为了说这句话
下面是个别台词的摘抄:我主要是翻译通讯情报,并且上报我觉得我的客户会需要的情报。
我的客户,外交部,国防部。
但,我不是为政府工作的。
政府会更替,而我只为英国人民工作。
我搜集情报,是为了政府能更好地保护英国人民,而不是为了让政府可以向英国人民撒谎。
我并不反对被要求去搜集情报,来组织一场恐怖袭击的发生;但我反对被要求搜集情报,就是为了改变联合国的投票结果,并欺骗全世界陷入战争。
监狱萨达姆侯赛因对库尔德人民的暴行,用生化武器杀害了18万库尔德人,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政府对于伊拉克政权绝对没有同情心。
袭击伊拉克,并不仅仅是袭击萨达姆侯赛因,而是袭击这个有三千多万人口的国家。
我无法想象也不能忍受战争会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她很天真,但是很勇敢!
个人想法: 这个影片注重的是在曝光了“官方机密”之后的事情,而不是曝光这一举动。
我很敬佩凯特琳,她有她的坚持,而且,当她的工作与她的信念相悖时,她会很主动地站出来,哪怕这也许会与政府争锋相对。
不知道为什么,近来我越来越喜欢看吹哨人这类的电影了。
从斯诺登,到黑水,再到这一部官方机密。
PS:当时伊拉克战争发生的时候,我还小,还在读幼儿园…而且,在那之后,我也不太想去了解这一件事儿…但是,在美剧新闻编辑室里,还有这一部电影中都展现了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背景下,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以及种种人在这件事面前展露出的嘴脸,我想要去完整地了解一下关于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了。
故事是好的。对于她依然可以走司法程序感到震惊。实在不怎么喜欢Keira knightly。
片子拍的怎样不评论,就这个故事实在是喜欢不起来。女主就是好日子享受的太久了,对独裁国家和极权统治没任何概念。作为情报机关工作人员泄露情报,你要是以一种舍身取义的理想和态度去做,做完了认罪认罚,那你还算是个人物;但是你这仅凭天真的幻想,做了坏事还不认帐,以为能walk free,就太别扭了。
我很赞同和喜欢《官方机密》和《华盛顿邮报》的视角。哪里都有主旋律,这也算是他们的主旋律:丑化或者吹捧政府,都不应算作错事。政府威信在哪,在于诽谤政府,政府能借法律武器正当应对。人民底气在哪,在于若遵纪守法,则不会受到任何施压。法律来judge,总比权力来judge可靠。作为爱国人士,自然希望这片土地更好。外国月亮和中国月亮各有所长,不求模仿照搬。但至少希望,对我们的文艺和电影,好一点,它们并没有那么关键和致命。人民不应该惧怕政府,政府亦不应惧怕人民。你有你的“正义良知”,我有我的“苦衷难言”。需要敬畏的,是法律。KK这几年眼光真的太好了,巾帼式大女主传,战争、种族、LGBT……各种潮流,就像考试必考一般的“政治正确”
差点意思
以快进方式结束…拍成纪录片更妥(但会被允许吗?
不喜欢
看不下去
3.5
这个世界就是一团糟,不管是在自由国度还是非自由国度。
淺白易懂的白蓮花反戰~拍攝水準整齊~
寄信投邮筒的那段想起赎罪
英国总喜欢拍这种政治惊悚片,这么多年了还是对政治那么敏感
某热评“揭露的也是美国串通英国发动伊朗战争的行径。”是“小布什打伊拉克”好么。在小布什打伊拉克前几天,这种串通已经被女主泄露给媒体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小布什政府照打不误。
7/10,过英伦熟脸
普通人的勇气。许多人每天任由错误行径继续发展,无动于衷。但凯瑟琳选择赌上自己的一切去改变世界,我不做对不起自己,我不能面对一个谎言,即使这个行为会致我于死地。还好,有那位和总检察长对抗的BEN。#20200523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用良知挑战政府的“错误决定”的真实故事。当良知和“爱国主义”发生冲突时,当个人良知和职业规范,现行法律发生冲突时,当个人良知和个人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能选择“不作恶”,是巨大的心理挑战。即使在民主国家面对国家机器的碾压,渺小的个体也需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更不要说在天朝了。
乏味至极的西方样板戏。倒是全片最后一个镜头有点意思——当被公权力欺凌之后,普通人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喊一句fuck off,与之决裂。然后呢?有多远滚多远。黑色幽默了。
三星半,真实事件意义大于本片。
8分,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揭秘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英国情报机构发生的重大情报泄密事件。“KK”扮演的人物原型凯瑟琳·甘,虽然没有后来斯诺登事件引起的轰动效应,在本质上两人行为的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我个人觉得,凯瑟琳·甘的动机是想阻止伊拉克战争的发生,从这点来说她比斯诺登更有勇气。这部电影的事件原型本身就十分具有戏剧性,导演加文·胡德在整体风格上比较克制,没有过多的煽情。我个人比较喜欢看用这样的手法还原真实事件,有非常真实的代入感,而艺术加工的痕迹并不明显。对于像凯瑟琳这样敢于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凭借一己之力想要阻止一场战争的勇气,我是非常钦佩的;同时对于一个个体试图阻拦体制前进轨迹的做法,我是持悲观态度的。无论凯瑟琳做了什么,最终伊拉克战争还是开打了,换言之凯瑟琳做与不做意义不大,
后背发凉,替她捏把汗,结局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