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些甜美温暖的时光。
好象永远是夏天,永远是带一些些的燥热,知了叫起来没完没了,教学楼前面的玉兰花开得浓香肥厚。
烦恼的事情永远只有桌上的考试卷和桌肚子里藏匿着的小纸条。
在高大的槐树下面玩小学生才会玩的游戏,但是谁也不觉得这样有多幼稚。
上课的时候趴在桌子上睡觉,眼睛却一直看着窗户外面。
那个时候天空怎么就那么蓝呢?
明亮干净的风吹起来,身上的蓝白格子衬衣于是软乎乎地飘起一个角,露出底下粉白青涩的肌肤,以及骄傲的青春。
那是浑沌的时光。
模糊的时光。
但是却有着确切的美丽。
这道理当时并不明白。
然而等到一切都清晰起来以后才终于发现,那混沌的身体,混沌的心智,混沌的快乐和悲伤,都是美好。
都是幸福。
都是“永远不再”。
花与爱丽丝。
只不过是一个简单非常的初恋故事。
一向用色倾向于近似色和浅淡的岩井,忽然之间开始画出了一幅幅绚丽的粉彩。
对比强烈的桃红和翠绿,海蓝和橘黄。
然而并不凶猛,依旧是充满了恬淡。
柔软模糊的镜头里,风景和人都好象半透明的彩色糖果,甜蜜得叫人不敢相信。
薄薄积雪的冬天,就在少年们偷偷交换的眼神和那响满了跳芭蕾舞的小女孩肆无忌惮的笑声的练功房中,那么自如地流转过去了。
不知不觉,樱花也开起来了,飘飘洒洒的粉红色,象征着被期待发生的恋情。
突如其来的一场骤雨,女孩撑着一把粉色的伞,和暗恋的前辈,一起奔跑在快要变灯的斑马线上。
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于是在有着细软沙滩的海边,咸涩的风吹起扑克牌,朝着那深蓝色的大海义无反顾地扑去,好朋友拿起一张红心A,眼神认真地说你们分开吧。
相视而立的尴尬时刻,那些高大茂盛的树木,好象浓得要滴下水来,在盛夏的熏风里微微摇曳着,深深浅浅地折射着金色的阳光,温柔注视着这些为爱情而伤感的孩子,树叶只是宁静地沙沙作响。
色彩斑斓的舞台背后,女孩子穿著美丽的浴衣,散落的深橘色腰带被捏在他手里,一面替她结着,一面听她吞声地哭泣。
背景里流畅的钢琴,明朗轻快,带一点点并不致命的忧伤。
到最后,也还是笑闹着抱在一起,根本没有吵架呀,哪有必要谈什么原谅。
长满了茂盛花草的小路上,两个人对着杂志封面上那张还带点婴儿肥的可爱面孔开心地指指点点。
鼻尖竟然被蚊子咬了,红红的一块,好象樱花的花瓣飘落上去留下的吻痕。
春天虽然过去,但这样看来,仍旧是停住了呀。
那些叮叮咚咚的日子,说到底也都是简单。
青春的颜色可以尽管斑驳吧,然而岁月中的点滴,始终是白开水般的透明了。
那些场景,不要说已经忘记了吧。
楼梯的转角。
冷饮店的窗边。
高大的槐树下。
空荡无人的教室里。
那是永远都忘不掉的地方。
被说成是丧失记忆的男孩子以为丢失了自己的初恋,然而却正在经历最刻骨铭心的恋爱。
他捡起如洗的沙滩上留下的那张扑克牌,放到钱包的最深处。
怎会忘记呢?
如果曾经彼此相爱。
巨大的阿童木在窗户外面飘来荡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幸福在什么地方。
这便是真正的喜欢了吧?
愿意那么麻烦地,那么费心地,去说一个个的谎。
只是因为喜欢的话,那么便可以原谅吧。
原谅你了,小花。
这一切只是因为爱的话,幸福的人还是我呀。
不要去管王子和公主以后会怎样吧。
总之现在是快乐的。
是没有遗憾的。
年轻的时候若还不能尽力去追随自己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渴望,青春该是多么苍白。
现在的大家,都在尽全力去追逐。
爱情,或者是梦想。
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可以不断地告白,不断地被拒绝,不断地跳起,不断地跌倒。
哪怕真是这样也好,第二天还是会笑着穿上漂亮的制服,拎起桃红色的包包跑去学校。
宽敞明亮的摄影棚里,制服的格子裙子飘呀飘呀,在木头地板上无声地起舞了。
纸杯做成的芭蕾舞鞋原来也有同样的魅力。
那细细的手腕,洁白的小腿,尚且稚拙的身体,在旋转与跳跃之间,青春的色彩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泼洒出来,沾染到每个在场的人身上。
于是便不再害怕了。
只因一切都刚刚开始啊。
都能原谅。
都能彼此原谅。
这样一个中年的男人,擅长绘画、音乐、写作、电影。
对于青春片有着不肯舍弃的执着。
不知为何总能够体察到少年们最深处的疼痛。
那些细细的触角,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伸到坚硬心灵最柔软的场所。
只会使眼眶湿润,而不会有号啕大哭的冲动。
关闭电视的瞬间,忽然好渴望那些“永远不再”的日子。
于是我再一次地悼念了我的青春。
“今后我们就再也不是朋友了。
”“知道了。
”“真的一点都不认识你,不管在学校还是外面都不要跟我说话。
”“知道了啦。
不过我为什么会是前女友嘛?!
......(抱住)矮油!
喘不过气了!
”“抱住!
”这个词是这两年才红起来的吧?
但是在2004年的《花与爱丽丝》里铃木杏就已经果断这么做了呢。
虽然脸蛋圆圆的身材也并不如很多女星瘦削,但眼睛大大的铃木杏总是令人讨厌不起来;苍井优就更不用说了,现在都快成为小清新的代言人了吧?
岩井俊二选角还真是有一套呢,想当年初出茅庐的松隆子在《四月物语》里的表现也是令人倍感清爽。
谈恋爱的时候总是把最好的朋友也丢在一边,遇到问题时脑子一热却首先想到的是最好的朋友。
“一年四班有个叫有栖川彻子的女生,这是她拍的照片呢。
你记得么?
”“记不起来。
”“她是前辈的前女友。
”“不会吧?!
”“真的!
不过你并不喜欢她,我出现后前辈似乎是对我一见钟情所以立马向我表白了。
她发现以后,就偷偷照了这些照片发过来恐吓我。
不过那时候我已经爱上你了,所以神马恐吓都是浮云。
”“坑爹呐?!
”“真的好咩!
前辈太过混了啦!
”“......对不起。
”全片里,除了突然会“啊”一声的宫本学长,我觉得最喜感的就是宫本第一次去找爱丽丝时,爱丽丝呆呆看着他一秒后喜感地丢出那一句:“干嘛啦?
我们都已经没有关系了好咩!
”苍井优在那一刹那的表情真是令人好气又好笑。
年少时总会遇到好朋友略带无理取闹的请求,不过我们也总是二话不说抱着“反正也不会怎样吧”的心情就答应了。
结果总是发现事情越捅越大,到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的地步呢。
以谎圆谎就出现了第一段的对话。
“妈妈也总是不靠谱,竟然还勾搭上了阿部宽大叔,难道就不怕基友们在新浪微博人肉我们家么?
被星探看中后又没被选中,反正生活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不如就帮了花这一次吧。
谁叫她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并且又是‘见色忘友’的家伙呢。
”爱丽丝会不会是这么想的呢?
虽然说着“不要做朋友”一类的话,一到芭蕾教室又打成一片了。
哎呀年少时好像所有人的决定和承诺都是可以随便打破的呢,不过似乎长大后也是一样。
虽然说要上课还要去跳芭蕾舞,不过青春似乎总是还可以挤出很多空闲的时间呢,这令已经成为上班族的夏奈觉得好怀念。
无所事事的下午、看看书发发呆的下午、还有不得不帮朋友圆谎的下午,感觉似乎还是圆谎的下午比较有趣一点吧?
这个叫小志的男生似乎对爱丽丝比花还要感兴趣,这下该怎么办好呢?
想要继续是花身边最好的朋友,但是又觉得有这样一个男生陪在身边也挺好的呀——毕竟这样才是青春吧?
爱丽丝不用在家像大人一样指教妈妈“恋爱应该以结婚为前提”,这明明不是应该妈妈对自己说的话吗?
晃着晃着一学年也就过去了,突然也多了好多回忆呢。
花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恋爱,连这个恋爱带来的附加产物相声也没能算真正公开表演了;爱丽丝跳了一段被豆瓣豆友吐槽的芭蕾舞之后顺利登上杂志封面了;爱丽丝和花还有了第一次的吵架。
男孩果然是女孩们心中又爱又恨的存在,话说总不能因为他就不做好朋友了吧?
“哎哟不要装看不见我啦。
”“哈哈。
”“快让我看看封面嘛。
”“乜”“拜托了啦。
”“好啦好啦。
三,二,一,锵锵。
”“啊,糟糕,有颗痘痘。
”就这么一起陪伴着,度过了好多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岁月。
一起在街上和地铁站又跑又跳,青春也就这么一晃眼一点一点慢慢慢慢过去了。
曾经很是喜欢的广末凉子,也成为人妇了。
要说到底是哪个节骨眼开始进入青春,又是什么时候慢慢离开青春呢?
总是很难界定,给不出肯定的答案。
但是没关系啦,反正不管是什么时候,有你这个最好的朋友心底惦记着我就好了。
可以一同对青春的离开大声喊“再见”,但是你的话,就请务必一直陪着我永远不要说“再见”好吗?
花,一个羞涩的有些傻傻的女孩;爱丽诗,一个活泼的外向的女孩。
和我们所知的一切从小一起长大的少女一样,她们一同上学,一同乘车,一同放学,一同玩耍,一同窃窃私语,一同咋咋呼呼、一惊一诈。
告别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残酷青春,岩井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青涩的青春,还是这样的青春故事让人看着舒心,让人看着温馨,《花与爱丽诗》,两个女孩成长的故事,友谊,梦想,爱情,成长,她们的故事浓缩着我们的成长。
在岩井的电影中,少女常常出演核心人物的位置,也是他常常着力刻画的人物。
花与爱丽诗的故事也如岩井以往的电影一样,基于现实,让人觉得亲近,在剧情上又带着幻想,让人觉得奇妙,现实交织梦境也是他的电影吸引人的地方。
花与爱丽诗的生活其实和很多少女的生活轨迹没有区别,有对学长的暗恋,有成为明星的梦想,有对长辈交织敬畏和崇拜的复杂感情,有误会后的互发小脾气等等。
但是,她们和一个学长有段离奇的“三角恋”,这就是独特的看点了。
在讲述两个少女的友谊的故事时,经常是一“前”一“后”的组合,一个总是羞涩但是好幻想,有点小小的精灵古怪,往往站在“后方”,这时就需要另一个人站在“前方”,一个外向的有个性的,可以对男生发飚的女孩,一个帮朋友出头,去传达爱情讯息的女孩。
花就是那个“后方”的女孩,她不会直白的表达爱意,但是精灵的她知道与暗恋的学长参加同样的学生社团去接近他,尽管这个“单口相声”的社团实在另类和边缘。
在学长“失忆”后,她又坏坏的编出学长曾经向她表白的谎言去成就一段怪异的恋情。
而当她的谎言有了破绽时,她又使坏把朋友推上了前线,让爱丽诗莫名其妙的进入这段恋情,扮演被抛弃者的角色,但是有什么办法,谁叫她们是闺中好友,所以她扮演了这个“苦命女”的角色。
爱丽诗就是两个少女中总是站在“前方”的角色,一个相对更成熟的女孩,一个为朋友可以牺牲,可以放弃的朋友。
她活泼大方,有着成为明星的梦想,同时有着细腻的感情,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花喜欢的学长,却依然压抑住心头的爱意,她放弃了一段可能的恋情,却在最后在杯上舞蹈,扬起了青春的梦想。
从剧情和表现力上看,我认为岩井在本片中并没有比过去有什么更大的突破,没有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那样给人的冲击力。
但是,这部电影的岩井显得更加温情,表达的感情更加细腻,特别是表现的那种青春成长的青涩和梦想很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爱丽诗应该是片中更容易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好感的女孩,她的身上承载着更多人曾经的青春,和很多女孩一样,她有她的明星梦,她不断的去试镜,不断的失败,直到最后她惊为天人的那段舞蹈。
构造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岩井的强项,而爱丽诗起舞这段惊人的完美,舒缓带着一些泣诉的音乐似乎在表现着刚刚告别一段刚起又灭的爱情的爱丽诗的心头苦痛,爱丽诗优美轻盈的舞步又似乎表现着她不灭的梦想,这一幕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仿佛天使下凡,让我呆呆的看着。
她确实期待这一刻太久,她或许还记得她含泪与花爱的学长分别的一刻,尽管暗暗的情愫已生,但是为了花她只有选择放弃,她无法说出爱的表白,所以要用中文说出“我爱你”,她无力说出分别的祝愿,所以只有用中文说出“再见”,学长不知她说得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她只是说给自己听,留下珍藏一段岁月的红桃A的承诺,大提琴奏响如泣如诉的音乐,一如青春的美好与无奈。
花或许没有爱丽诗那样惹人喜爱,她显得有些自私,有些任性,但是当影片的后面,看到她那么认真的排练她的节目时,我们发现她也开始了成长。
不再是为了接近一个暗恋的男人去做一件事,她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哪怕最后的观众只是一人。
当那次演出上台前,她强忍心中的伤痛向学长道歉,也是向一段胡闹的爱情告别时,她那种已经强忍不住的伤心已经让我们原谅了一个女孩曾经的胡闹。
年轻允许胡闹,她做错了一丝事情,却终于勇敢的面对,鼓起勇气承认,勇敢的走上舞台认真的表演,台下空空荡荡,唯有她永远的朋友,永远的知己爱丽诗。
从一段带有喜剧色彩的闹剧式的恋情开始,到青春的一次次挫折与伤感,两个女孩也开始成长,这是一段对青涩青春的追忆,这是一段对青春成长岁月的回望。
最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爱丽诗终于尽情的舞动,最后,告别了伤心的岁月,花终于重新绽放笑容,而两个女孩依旧追打嬉戏,成长的故事总是这样,过程有几多波折,但是最后总会找到阳光的一角。
一部温暖的电影,一部阳光的电影,两个女孩的故事带给我们很美的记忆。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249268.html
不写别的标题。
因为觉得《花与爱丽丝》就可以代表一切。
花,一个柔弱自卑总是躲在角落里的女孩。
撒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谎——“我是你失忆前喜欢的女孩子。
”爱丽丝,漂亮的芭蕾小天鹅,带领着花,保护着花。
因为花的一句“爱丽丝是你以前的女朋友。
”将这个谎演化出了一种谁也无法预料的姿态。
她们是好朋友。
落落说:不论看多少次总是最喜欢花与爱丽丝。
第一次看是去年冬天,回江都老家,在一个寒风里透着明丽阳光的城市。
安静的,舒适的,去乘坐一辆公车。
时间是慢腾腾的悠然而过。
黑褐色的眸子被玻璃窗反射的阳光照亮。
心里满是一种——厚实的棉花——般的温暖。
带着淡淡的明媚忧伤。
第二次是在昨天台风过境停课通知后。
拌着窗外噼啪的雨和风。
安静的看完了。
难以忘记花哭着哽咽着:其实。。。
你喜欢我的事。。。
是假的。
一个女孩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背着多少的伤心和疼痛,说出这样一句句子。
我哭了。
为花疼惜。
难以忘记爱丽丝飞扬的发丝,没有音乐的芭蕾舞。
却在岩井俊二的手上演绎出了一段唯美。
忍不住想:爱丽丝,跳舞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
这段舞是为何而跳呢?
——竟然如此美丽。
难以忘记那张童话中的爱丽丝与兔子相吻的红桃A,当爱丽丝看到时,她的眼神是如此悲伤,也许还有一点悔恨。
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也许,要说再见了吧。
剧外的我,比她先流眼泪。
难以忘记爱丽丝的那句“我爱你”那句“再见”那句“秘密”。
男孩你是否感觉到了呢?
即使告白也是告别。
难以忘记花去看“风”摄影展,一个女孩子轻轻的说:花,不该和爱丽丝吵架哦。
没有埋怨和责备。
“不该”——因为你们是如此好的朋友。
好到所有的人都觉得你们是不可以不应该吵架的。
其实,电影本身所带来的感动并没有如此之大。
但却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被十倍百倍的扩大。
以至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Hana and Alice.”觉得只是轻轻念着,就会百感心间。
人物关系:1.以花为中心主剧情是花与宫本的爱情,花与爱丽丝的友情,花的社团关系,花的家庭关系(简略的介绍)2.以爱丽丝为中心爱丽丝与花的关系,爱丽丝与父亲的关系,爱丽丝与母亲的关系,爱丽丝的事业,爱丽丝与宫本的关系(内核为爱丽丝与父亲的关系)3.以宫本为中心宫本与爱丽丝的关系,宫本与花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故事中,导演对爱丽丝的描写最为着重。
以下进行拆分,以花为中心的人物塑造,花的性格通过第一次和宫本约会就可以体现出来,花在与爱丽丝的友情关系中是一个相对被动,内向的女孩,与爱丽丝是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而且在开篇两人在车站打闹的镜头里,爱丽丝在前面奔跑,花在后面追问“究竟要去哪里?
”而在与宫本的关系中,花形成的性格却是一个主动出击,大胆,勇敢的恋爱中的少女形象,尤其在她编造谎言,控制宫本记忆这一点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而对于花的人物弧光的刻画,影片表现的相对隐晦,第一点,就是花的家庭,影片中花是住在一个满是花朵,整洁的别墅里面,可以看出花的家庭环境相对完善与美满,而只有简单出现一次的母亲,从她的内衣和言行的塑造可以看出是一个相对有社会地位的白领女士,但是工作繁忙,对孩子疏于照顾,所以形成的内在性格相对孤独,第二点就是在影片相对较后的地方,花在参观画展的时候,同学跟她说的那番话也可以透露出花的内在性格,惧怕上学,孤僻性格,但是在爱丽丝的帮助下,加入芭蕾舞社,形成依赖爱丽丝的性格,同时也成长出更健全的社会人格,重新进入社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爱丽丝,因此在后面舞台幕后,才说出主动退出与宫本爱情,让位给好友爱丽丝的话。
总结:花的性格,表层:在友情中内敛,在爱情中主动,内层:在友情中依赖,在爱情中忍让。
然后就是爱丽丝的人物塑造,故事在对爱丽丝人物弧光的刻画十分明显,其中两点是尤其重点的,爱丽丝的家庭,爱丽丝的模特事业,首先是家庭,爱丽丝很明显是单亲家庭,同时还要照顾母亲,十分懂事,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缺少父爱,这点在影片开始时候就已经十分明显的透露出来,母亲的男朋友,乱七八糟的家庭,对父亲的我爱你,但是故事一个有趣的设定就是,发生这一切的过程中,爱丽丝的表现都是十分事故的,轻车驾熟的,领到观众都会以为爱丽丝早已经习惯这一切,这一切对她来说不是什么,然而在影片后半段,爱丽丝却执意的把对父亲的爱寄托在宫本身上,这里爱丽丝的表现体现出她对父爱的执念是有多么的深,只有直到最后,当爱丽丝把父亲的牌送给宫本,爱丽丝彻底放下对父亲的执念,勇敢上路,跳出最美的芭蕾舞。
而对于爱丽丝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塑造就是爱丽丝的事业,但是其实这里面的人物塑造也是比较简单的,不过这条线却一直缠绕着主剧情,就是与花的友情,在影片初期,爱丽丝在面试中的各种不自然,不适应,也能看出,当爱丽丝独自一个人去面对社会的时候的不适应,因为父亲的缺失,使得她缺少男人般的勇气,所以在面试时的畏手畏脚表现无疑,但是直到最后爱丽丝放下父亲的执念,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在这里,爱丽丝成长了,也得到了工作的收获。
总结:花与爱丽丝的关系:尽管两人尽管都有各自的执念,花对爱情(用谎言编织的爱情),爱丽丝对亲情(用寄托他人的亲情),各自错位的执念,在影片发展中段压倒了两人的友情,但是最终两人都醒悟过来,重新回到一个相互依赖,美好而珍贵的友情中。
至于男主角宫本的性格塑造,其实大家都会以为宫本是一个木纳的少年,其实宫本木纳的外表下,其实是一个心思十分细腻的人,这一点在他主动翻花的电脑里面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其实早已经看穿一切,也知道花的谎言,爱丽丝对他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故事的谋篇布局1开篇就是两个人在街道和站台行走,透露出两人之间的关系,这部分相当简洁,在不到3分钟就结束2然后就是男主角宫本的出现,花出现对宫本的追求,走上求索之路。
3影片就穿插了花与爱丽丝两人对话,透露出两人的关系,同时在后面透露出芭蕾舞社,还有即将进入的高中。
4之后就是两人在美丽的樱花中步入高中校园,至此,三大主角登场完毕,第一幕结束。
故事要进入花与爱丽丝以及宫本为主情节的第二幕第二幕开始1 加入社团,相声社团长登场。
2 激励事件出现,宫本撞头(宫本的激励事件,宫本走上恢复记忆的求索之路),花谎言的开始, (花要令宫本相信自己的谎言)3 医院,餐厅约会,其实是同属第二幕的第二个序列,宫本与花进一步的向前探索,这里有爱丽丝的加入。
4 之后就是花对宫本的逼问,加速矛盾的激化,但是转接点却是,宫本的回答,他说开始关心花了,花的需求得到满足。
紧接着两人拍拖玩耍的序列,直到修电脑。
5 修电脑这里出现两个矛盾点,爱丽丝的友情需求,以及宫本恢复记忆的需求,而花在这一场景里拒绝了爱丽丝的邀请,友谊小船翻了,宫本发现自己的照片,开始发现了花的谎言。
6 电影院+奔跑,一个矛盾点,宫本对鼻涕虫的厌恶,其实是埋下一个伏笔,宫本对后面凉粉过敏。
7 宫本打电话质问照片的事情,一个矛盾点,宫本揭穿花的谎言,花用更大的谎言来化解这个矛盾。
(这一段也透露出宫本的家庭,同时引出爱丽丝的故事线)8 这里可以说是过渡序列,爱丽丝答应帮助花撒谎。
9 芭蕾舞拍照序列,表现花与爱丽丝的朋友圈子,也是为后面花的转变铺垫,这一段有背景音乐,情绪比较有力。
10 餐厅序列,也是过渡序列,承接上面花与爱丽丝之间的事情到爱丽丝家庭,妈妈卖女儿的节奏从这里开始。
11 爱丽丝晚餐序列,首次进入爱丽丝的家,这里选择用横移长镜头,进一步表现家庭环境,而且这段着很刻意的表现出母女的关系,并且用了讽刺的手法。
12 芭蕾舞+爱丽丝面试序列,爱丽丝没有去芭蕾舞教室,大家都在问花去哪了,话题拉回花与爱丽丝的关系,花的这个谎言影响越来越大,矛盾激化,然后又一下子转到花的面试现场,为爱丽丝面试是的内心埋下一个小东西,面试的时候,爱丽丝表现出的不娴熟,成为爱丽丝的矛盾点,如何取得工作。
这段序列一直延续了三个类似的面试,综艺类,TVC,电影戏剧,可以看出爱丽丝对这一类型的不熟悉,直到最后电话被拒。
13 爱丽丝与父亲的序列,同时也引出爱丽丝剧情线的核心,父爱缺失,这里买了多个伏笔,第一个凉粉,第二个海边打牌,第三个我爱你,这里有一段插曲设计很好,导演通过爸爸用中文解决了问题引起了女儿学习中文的兴趣,在这里可以说十分体现岩井俊二对情感把控的功力,父亲看似无心,但是一步步的抓住女儿的心,也抓住了观众的心,首先,送礼物,女儿十分冷漠,但是一顿饭后,吃货女儿跟父亲距离拉近了,之后去散步,女儿也是爱理不理的,然后爸爸跟女儿打牌,一下子勾住女儿的好奇,接着一下子变成女儿主动跟父亲聊天了,父亲之后就一下回到父亲的位置,尤其在捡电话那里,父亲终于以父亲的姿态解决了问题,父亲高大的形象一下子在女儿心里树立,后面就是咖啡店部分,父亲通过教中文为借口向女儿表白,恰到好处的音乐,但是岩井俊二也是残忍的,接下来就直接设计父亲的离开,女儿的依依不舍让大家看着也觉得心疼。
14 工作序列,导演更残忍的是,离开父亲后,又一下子把爱丽丝扔回社会中,并且讽刺的向爱丽丝提问,你最悲伤的事情是什么15 芭蕾舞过度序列,这一段有疑惑,似乎感觉是导演 做出 芭蕾舞,工作,父亲,工作,芭蕾舞的结构,这里有一个小技巧,花被提到脑袋了,不给花脑袋的特写,而是接了远处医院X光图脑袋的特写。
16 过渡序列,爱丽丝与宫本在医院相遇,引出爱丽丝与宫本的剧情。
19 剧情一下子回到主剧情上来,三人的三角恋正式开始,爱丽丝打电话给花,花正式把宫本交给爱丽丝。
20 这里就是宫本爱丽丝序列,两个需求出现,爱丽丝努力帮助花原谎言,宫本努力追问他与爱丽丝的故事。
转折在与爱丽丝跟宫本说这里是我们第一次KISS的地方,这里我有疑问,没看出转折的原因在哪里,估计后面导演会解释。
21 庙会与爱丽丝家,宫本被女鬼一样的爱丽丝吓倒,花再次接手宫本,这里也是我的一个疑惑点。
在家中宫本表达出自己对爱丽丝的爱,留下花一个人孤独的去买药。
22 妈妈回家,花与爱丽丝与宫本三人尴尬相遇,这里算是一幕高潮预热,大家本以为3人会在这里爆发,但是其实爆发点推迟,这能让观众屏住呼吸,同时在进入下一个序列时,三人是各怀心事,强化了冲突。
23 海边打牌撕逼,一下子把三人的内心冲突释放出来,可以说达到了影片的第一次高潮点。
而且海边打牌这一点也是和前面爱丽丝跟父亲打牌有所呼应,同时,里面的台词调度也是相当有意的不断推进矛盾激发,例如跳大绳,宫本说跳绳两个人怎么跳,爱丽丝不断的勾引宫本,海边捡牌赌,但是最后导演比较讽刺的用了一段三人坐公交回家的镜头做结尾。
24 事业序列为过渡,爱丽丝事业不顺,沦落为光提,回家妈妈也在哭,这也为后面的序列高潮铺垫情绪25 爱丽丝与男主约会,爱丽丝一直在编故事,男主渐渐发现爱丽丝是在编故事,并不是真的喜欢他,最后男主揭穿她,也使爱丽丝一下子醒悟过来,她面对花的友情,和对宫本的爱情,父亲的亲情,母亲与事业的失望,一起积累爆发,最后哭了,在树下分别的时候,爱丽丝把这副牌送给宫本,也预示着自己要抛到对父亲的思念,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爱丽丝这里补完了自己人格对父爱缺失,所以成功在最后的面试中勇敢的跳出芭蕾舞,不依靠任何人,只靠着自己的努力。
26 故事回到花,失去了男主的花在苦练相声,第一个悲伤的特写孤独的特写接上面爱丽丝的情节,到后面一群奔跑的少女,不得不佩服,我伤心的心情一些就被这一幕的苦练一扫而空,导演很强大,这段转折用的出神入化。
27 同时故事也正式进入花的高潮段落,在文化祭的背景下与宫本的真情告白,这里在最后的表白前出现三个戏剧矛盾,第一三选一上台表演,这里用了喜剧表现,第二,花与宫本为牌争吵,这里却出现阿童木,颇为讽刺。
这里有一段小插曲,就是花被拉去看照片,可以说是为后面情感爆发做出铺垫,强化花与爱丽丝的感情,使得这个两难选择,爱丽丝还是宫本,在花的内心激烈的冲突起来,第三个戏剧冲突开始,花被拉去救场,气氛开始营造,最后的表白也是十分有意思,因为大家都希望花能够上台表演,毕竟练了这么久,但是宫本与花的真情告白也在进行着,这就给观众一种两难的选择,又希望花能上台,又希望宫本与花的感情有个答案。
两相冲突,这个高潮点使得情绪一下子上来了,最终话错过观众,但是与宫本的情感却得到了答案。
在这里花的第二幕可以说告一段落,可以进入结局。
28 然后就是爱丽丝的最终高潮了,爱丽丝的最终高潮可以说是,又是面试场面,这里导演直接让爱丽丝与众多美女共同竞争,可以说,这里都是强手,以爱丽丝过往的经验,这里的爱丽丝又是一次大失败,甚至是大惨败,但是这次爱丽丝同样的外表下,其实已经是一颗强大无比的心,所以这次爱丽丝勇敢跳出自己最美的舞步,一举征服在场所有的人,这一幕也成为影片最经典的一幕,最终爱丽丝战胜所有人,高潮结束,爱丽丝的第二幕也到此结束,花与爱丽丝的第二幕正式完结。
备注:个人统计影片用了28个序列讲述完整个第二幕。
第三幕1 爱丽丝妈妈也似乎长记性了,开始收拾房间,但是讽刺的是为了新男友,爱丽丝空欢喜一场。
2 但是最后暖心的是,爱丽丝接到通过面试的电话。
3 花无视爱丽丝,大家本以为他们关系还继续决裂,但是原来是她们在玩耍,两人愉快的走在一块,撒花,大结局。
备注:花与宫本的爱情没有接待,留下开放式结局。
总结,故事以4+28+3=35个序列来谋篇布局,可以说还是十分工整三段式结构,但是导演在故事各个序列穿插着不同的伏笔,转折点,矛盾点,前后呼应,多条故事线看似没有关联,却是处处关联,让观众看下去十分的流畅,感情发展没有一点生硬,而且,不断有着笑点出现,使影片富有娱乐性,一点也不沉闷,一句话,丰满的人物,流畅的情节,好笑有意思的点不断出现,岩井俊二可见功力真是相当深厚。
就是这种感觉,我爱死这个结局。
当看到爱丽丝穿着纸杯和胶条做成的芭蕾舞鞋跳起芭蕾时,一股温暖的液体流过脸颊,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震撼人心的音乐,有的只是轻快甜蜜的弦乐,还有隐藏在音声下若隐若现的纸杯和木地板摩擦出的响声,一切都是那么的舒服还有温暖,它让我忆起参加艺考时自己的才艺展示,也是在那样一个安静的下午,在一个空旷旷的大厅里,有应试的同伴,挑选的老师,穿着黑色的训练服,手里拿着体操鞋,开始了自己的小片段,没有人打断我,没有音乐,我双手触到地的咚咚声音,忘记了疼痛换来了别人羡慕的眼神,看着爱丽丝舞起,就觉得那是自己,静静的一切静止了。
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凝视。
初恋。
爱丽丝。
自己很偏爱爱丽丝,看见那些情节,觉得和自己很像,呵呵。
爱丽丝的一句玩笑就让花深深爱上了火车上低头看书的男孩。
爱丽丝有一个童话主人公的名字,天生不善表演的她,竟在谎言中使自己的感情成真。
白色的船桨荡漾起碧绿的湖水,空气湿润而纯净,她对那个陌生的男孩说:“记得吗?
这是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这是初吻的地方……”红色的风车呼啦啦地旋转,记忆和现实交错成一片眩晕。
爱丽丝终于能在阳光充沛的房间里展示自己的优雅美丽,那个疯着叫着的小女头成了杂志封面上的小模特。
在这部电影里,爱丽丝充当了一个表演者,为了自己的花的恋情她欺骗了宫本雅志的感情,为了妈妈的爱情她欺骗了妈妈的男朋友,她表演给那些人,却还是表演不来,使自己陷入混乱中,却还是爱上了宫本雅志,面对妈妈把她当成邻居家孩子时,她最终没有吃饭匆匆离开了餐厅。
面对摄影机,她还是不会表演,所以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表演机会。
直到最后一次,就是最感动我的那个情节,她用芭蕾舞博得了摄影师的喜爱,但是那个不是表演而是她本真的自己,没有任何的表演的成分。
就像最后她在杂志封面的照片,也是有一颗标志进入青春的小痘痘,一切就像她鼻尖的青春痘,恩,那是属于纯真的,那就是她原来的自己,不曾过分修饰的真正的自我。
爱丽丝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在大雨里跳舞,真的很酷,用面具遮着脸,疯狂的随意得跳,当她抓住花时,花问她在干什么,“接触压力”带着面具的舞动还是属于自己的表演,爽爽的,宣泄那些关于她的感情。
爱丽丝跟父亲在车站的告别,学会了用中文说:“我爱你和再见”当她和宫本雅志告别时,她用中文说出了,他问这是什么意思,她说这是秘密,恩,这将永远是个秘密,但她知道宫本是喜欢她,不是花虚构出的爱情。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活着有什么不好,亢奋就让她亢奋,本真的生活,即使那些情感只是一时的。
花。
从她身上我也许可以学到,她对于失忆的观点,其实我们都是失忆的,或者我们都可以利用告诉自己失忆来欺骗自己相信某件事情曾经真的发生。
这是一种很酷的想法,没有恶意,只是圆自己一个梦而已呢,我曾经暗恋一个男孩,他那时不喜欢我,我会在躺在床上时,幻想我们一起放风筝,在大河的河堤上,那个世界是橙色的,还有果汁的味道。
呵呵。
花趁宫本雅志撞上铁门,出现短暂性的“记忆丧失”的时候,急中生智的编造了“我是你女朋友”这样的谎言。
然后故事就开始了,看似是寻找记忆,其实是一场虚构的恋情吧。
结果,两个人的爱情谎言,变成了三个人的爱情游戏。
懵懂的宫本居然爱上了爱丽丝。
有一个情节很动人,,当花向宫本雅志说“如果你喜欢爱丽丝,可以去和她在一起,她是一个好女孩,你会得到幸福的”,但是由于那个相声演员在台上的歇斯底里的表演和台下的喧闹,他也是没有听到他应该听到的话。
这个结果让人有点失望,谁也没有得到爱情,但这就是初恋的感觉青涩的感觉。
在寻找记忆和爱情的过程中女孩们长大了,已不再是孩子,每个人都会将自己心中的初恋那些诗意与唯美,打上回忆的烙印,深深的埋在心底。
即使是虚构的。
但是在海边寻找沙滩上遗落的红心A,大雨中的独舞,还有花园,还有蛋糕甜点,还有地铁还有偷窥。
我们会在恍惚中自问:那些都是真的吗?
那些逝去的往事,它们的的确确发生过吗?
我们可以放纵自己,让梦幻一回吧,我双手支持。
温暖的让人想大哭一场,花还有爱丽丝,还有我们。
用生硬的中文一起说到我爱你,再见。
刚看了《花与爱丽丝》。
一个男孩,两个女孩。
阴差阳错。
花的内向,爱丽丝的活泼。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她们却是最最要好的朋友。
最不能离开对方的双生花。
花的暗恋,在某个意外中与喜欢的宮本形成了未卜的契机。
因为内向,所以向脑子一片空白的宫本撒了个谎。
“不记得我了麽?
我是花呀。
袮的女友。
”陷入花的“失忆说”的宫本,分不清现实与否,一直在找寻真相。
无奈花只好将爱丽丝拉入充当宫本的前任女友,以敷衍对宫本的谎言。
人算不如天算。
花哪曾想,这场爱情戏却并未按照她的铺排而展开。
爱丽丝渐渐被宫本吸引,而宫本,也对爱丽丝产生了感情。
然而结局。
还是好的吧。
宫本没有选择两个人中的任一个。
一场青春导演的感情,也都悄悄隐在各自的心中。
当作记忆了吧。
不管怎么样,都是美好的。
印象最深的是爱丽丝的那场告白。
用中文说,“我爱你,再见。
”还有爱丽丝在面试时跳的那段芭蕾。
和花在电影结束前十几分钟背对宫本使劲不让自己哭出声的那个镜头。
电影悄悄落幕。
然而心中的那种感动还在延续。
那样的青春还在我们身上流动吗?
似乎即将过去了吧。
只留下一个小尾巴。
还记得在春节时看着那群放烟火的孩子,回想曾经也曾如此无忧无虑的开怀大笑。
然而都已经过去了。
那些岁月回不来了。
感觉是那么的近,就像一切都还停留在昨天。
但是当仔细回想时,却发现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那么那么遥远了。
我嫉妒那些还拥有大把大把青春的孩子们。
嫉妒那些在烟火下映出笑容的脸庞。
嫉妒能够在窗台下种绿豆的日子。
岩井俊二说,我嫉妒青春。
我对日本一直没什么好感,觉得那是一个很变态的民族,真的。
我真的是这么想的。
看了《感官王国》更加那么想了,看完《失乐园》我看到了最美丽的死亡,我开始对日本文化有着莫名其妙的复杂感情。
有人说日本文化是东西方交媾的杂种,有着复杂而矛盾的魅力。
也许吧,我不能不说黑泽明是伟大的,但是我也没有因为这个光影世界中的大师而对日本有一丝好感。
但是,岩井俊二啊,有着我无法言说的美。
他的电影总是在描述成长中的痛,即使是痛那也是美的。
他能把这个小小的岛国拍的精美异常。
在他的《情书》中,中山美穗在雪中呼喊的时候,那种精致易碎的纯美气质扑面而来,成了中山的,也成了岩井的。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是一个作家评论帕斯捷尔纳克的诗集《暮霭中的双子星》的:带着一种水晶般纯粹的美,但是也如同水晶般散发出某种坚守的光芒。
《燕尾蝶》又让你觉得他是摇滚的,迷幻摇滚,窦唯的那种。
岩井的电影除了纯美还有残忍,简单的残忍。
他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看得我喘不过气来。
真残忍。
这是青春本来的样子么?
让我想起了金基德,他也是用这种干净利落的手法表达自己心中最平实但是却是最震撼的一种感情。
像苏轼一样善于用平实的手法表不平凡的感情。
回到电影,花和爱丽丝是两个要好的美丽的女孩,我好怕他把她们两个变成Lesbian,但是又突然好期待她们是Lesbian。
岩井并没有朝着这个更有空间的方向发展,而是很正常的让两个女孩恋爱了。
很俗套的是三角恋。
但是就是这个很俗套的故事,岩井让它生动又有趣,这是岩井除了《情书》之外最轻松的电影了。
画面是韩日片中经常看见的精美。
他让花住的地方满是花,真的是美极了。
爱丽丝长长的头发也美极了,就像她灵动的青春。
有一段最让我惊喜的,一些女孩子的面试。
爱丽丝开始很局促,像她前几次不成功但是很诚恳地面试一样,当她开始用纸杯和胶带做成的舞鞋轻盈的跳起了她擅长的芭蕾,她近乎忘我,是一种旁若无人的自由,在自己的世界中舞动。
这时的岩井镜头异常干净,就是简单的主观镜头,是那些旁观者的惊叹,我想,他们和我一样除了惊叹她居然能用小小的纸杯舞蹈,也惊叹她挥舞着的灵动青春。
衬乐是岩井喜欢的简单的钢琴,加上小提琴,在这里小提琴不是讲述忧伤的,而是让镜头流畅的润滑剂。
音乐没有旋律只是音符,不是伴奏,而是在爱丽丝舞动时随着她的轻盈流动出来的音符。
从她自信的脸上,从她美丽的眼睛里,还有那奇妙的足尖舞中流动。
真得太美了。
穿着校服,踩着纸杯的爱丽丝就像一个精灵一样,她在挥霍她的青春,但是却又那么的哀伤,让人看了不由得想到这样一个精致的女孩也会有年华逝去的时候,那个时候这种尽情舞动的青春一定会让她自己唏嘘不已的。
就像现在的我为她的青春唏嘘不已。
可是,就是觉得时光在她的身上也会怜惜得不忍心加快速度。
这就是岩井俊二最常用的吧。
还有让我心动的场景,花和男孩在教室里,他已经知道花在骗他,那个时候窗外有一个大大的阿童木笑着看着他们,呵呵…阿童木耶。
光线也是那么自然,不得不提一下摄影师筱田升,他参与了岩井所有的作品,他是岩井风格确立的重要环节,但是他并没有成为一个导演的传声筒,他还是执拗的运用自己的风格。
甚至不惜和导演吵架。
执拗,也是大和民族的一个特征。
这样一个与很多优秀导演合作,但是不是一个导演视觉的执行者,除了叹息他的敏锐之外,为中国的摄影师的未来感到欣喜,侯咏、顾长卫都已经不满足于成为笔,他们开始做一个叙述者,给大家讲述他们心中的故事。
筱田升喜欢用自然光。
但是往往能用平淡的光线造就奇幻色彩的光影。
他前不久刚刚去世。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情》是他的封镜之作。
我买了,喜欢这个冗长的名字。
岩井的电影中没有所谓的好人和坏人,两个女孩也没有因为那个傻傻的男孩而决裂,那个男孩,有点性格的缺失,更像是一个符号,我想,她们在地铁站看到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她们的话题。
这说下去就长了,基耶洛夫斯基最喜欢的题材,生命中细微的变化造就了偶然,也存在着必然。
不说这个。
那男孩有柏原崇的俊美,奇怪,日本男孩总是这样俊美。
而且,特别的阴柔。
但是他总是傻傻的,让我奇怪为什么两个女孩会喜欢上他。
连他参加的社团都是最差劲相声。
嘿嘿,单口相声,让我想起马三立。
北野武也是说相声的,原来。
那个男孩的相声也和他一样,傻傻的,一直在念啊念的,咒语一样。
什么寿无限。
翻译人员很可爱的在这样的地方打上了“咒语”。
最亮眼的就是他表达惊讶的声音和表情,那真是对错愕这个词的最佳描绘。
结尾没有向大家展示这个有些木讷的男孩是谁的“战利品”还是两个女孩子的笑容,那么的纯真。
我想,这就是我看过最纯真的电影了吧。
在看了那些大师之后我觉得这就是这么的轻松。
在看过了那些背叛和欲望之后,觉得这么简单而纯净。
何平说电影就是导演和观众在对话,毕竟能和伯格曼对话的观众不多。
但是我相信,这部片子,任何年轻过的人都是能和它亲切的交谈的。
我欣赏着这两个女孩的青春,我也曾拥有过的青春。
但是突然间觉得自己变老了,那些单纯的岁月已经不在了。
想的是更复杂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
感情也更加的复杂,也让人更加的疲惫。
这个片子好像在说,这样单纯的情感还是存在的,只是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小心给丢了。
那种因为一个人读书的样子就喜欢上他,或者因为同样的名字喜欢她,或者干脆没有原因的喜欢,可惜的是这样简单的生活,这样简单的喜欢,已经不会再有了。
片子里爱丽丝面试时有两个模特向她表示友好,爱丽丝就很开心地笑着,可是,友好猝不及防的变成了嘲笑,爱丽丝也没有失望,还是勇敢的表达了自己。
因为她的年轻吧。
爱丽丝的形象我很喜欢,不光是她的美貌。
她很执著。
我一向欣赏执著的人。
面试一次又一次,还是那么平静淡定的准备下一次。
她很善良,爱丽丝曾经劝一个自闭的小女孩来学芭蕾,这是一种善良世界对她的邀请。
我相信,在奥利夫·斯通或者金基德那里,这个小女孩是绝对不会走出来的。
奥利夫会让她被父亲要不干脆是闯入的陌生人强奸,然后成为女魔头;金基德会让这个女孩一直面无表情的作对自己残忍的事情。
岩井俊二让她也来跳芭蕾,芭蕾啊,多么纯真的舞蹈,只有岩井俊二能做到。
他就像19世纪的唯美主义代表王尔德。
一直这么纯美下去。
对自己不满意对生活不满意的时候应该看看岩井俊二的片子,这样你会觉得,其实,那么甜美的事情我也做过,只是我现在长大了,在长大的路上沾了太多的尘埃。
看完了,你会觉得你都变得纯净了。
海灘上有散落一地的撲克牌。
Alice說,我們來玩遊戲吧,誰先找到紅桃A就算贏。
Hana馬上低頭尋覓。
宮本也慢悠悠地低頭繼續拾牌。
他沒有想要參加這個無謂的遊戲。
但是下一張他拾起的牌便是紅桃A。
他沒有作聲。
就在這時,Alice很高興地嚷她找着紅桃A了。
就在其它兩人看著她此時興奮神情的下一刻,Alice用很嚴肅的表情對Hana說,我贏了,所以你要和宮本分手。
之後Alice說她是開玩笑的。
沒有人知道那刻她究竟是怎麽想的。
在Hana欺騙宮本的時候,她幫助Hana一同欺騙。
在宮本問爲什麽當初他們會分手時,Alice始終編織不出緣由。
她只是很開心地對著宮本說,現在你身邊有Hana了,你應該喜歡Hana。
當愛情降臨到一對好朋友之中的時候,有人不顧會失去友情憤然向愛情那頭傾斜,有人守著脆弱的友情笑著讓出自己的愛情。
這些都是年少時的迷戀。
年輕時的衝動讓人將迷戀和愛情混爲一談。
Pupil Love。
這是感性佔絕對一方的愛情,理性已被沖淡。
再也不清楚自己的心。
兩個女生說要幫助“失憶”的宮本,帶他去不同的地方。
每到一処,Alice回轉頭對宮本說,記得嗎?
他不記得,他怎麽可能會記得。
這些不曾發生。
神奇地是在Alice對宮本說了愈來愈多的記得嗎之後,宮本回應說,有一半的記憶回來了,是關於Alice的那一半。
他說,見著你的時候,心會嘭嘭地跳,所以我們之前一定約會過。
宮本愛上了Alice。
Alice又笑著對宮本說,現在你身邊有Hana了,你應該喜歡Hana。
她又對宮本說,你現在愛我,不久你又會愛上Hana,我又會孤單,這就是故事的結局。
於是三個人原地不動。
最後一次Alice和宮本約會的時候,謊言被揭穿了。
他沒有失憶。
但他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Alice在海灘上說的讓他與Hana分手說的是真的麽。
Alice哭了。
臨走時,Alice用中文對宮本說,我愛你。
可惜宮本不懂。
令人費解的是爲什麽Alice沒有接受宮本。
事後想來,最大的原因只能在於Hana。
她不願離開Hana。
不願放棄這段友情。
在文化祭的時候,一切問題都清楚了。
Hana知道Alice和宮本的感情。
在最後坦誠的時候,忍著哭對宮本說你們要好好在一起。
Alice將Hana從她的自閉中解脫出來。
Alice和Hana是最好的朋友。
在經過這件事之後,更加穩固了兩者的友誼。
Hana一直注視著宮本。
在宮本輕微失憶的時候欺騙宮本兩人在交往。
她不顧一切地將宮本維繫在自己身邊。
Alice喜歡宮本。
Alice不願放棄她與Hana的友情。
她還是什麽也不在乎,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在Hana身邊陪伴。
故事的主軸圍繞在兩個女孩與一個男孩身上。
但是周圍的其他細節不可以忽略。
日本的電影縂會在一條主軸上延伸開去很多細節。
有時候會令人費解,不明白爲何此處導演要如此安排。
慢慢捉摸到,也就是通過如斯細節的描繪,人物顯得更爲飽滿。
電影沒有直接介紹Hana與Alice的家庭,卻從邊邊角角的細節中描繪了兩人生活的環境。
Alice與她的母親生活,Alice料理一切。
Alice與父親偶爾相聚,分別的最後一刻她對父親說我愛你。
父親一怔,然後笑著校正說,應該說再見。
很喜歡Alice這個角色。
她將自己的内心封存得很好。
她的世界裏只有Hana。
她熱愛芭蕾。
她在雨中跳芭蕾。
她在腳上黏上紙杯跳芭蕾。
那時候的她沒有包袱,最安靜。
[莉莉周]之后的岩井俊二,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懒洋洋的电影呢?
残酷、冷漠的青春突然间消逝地无影无踪,似乎天地被一场樱花雪洗涤之后,已经焕然一新。
一开始,还真是不太习惯他这种再次的返璞归真,因为期待值里早就掺杂了[莉莉周]、[燕尾蝶]那样的凶狠,似乎只有那样的岩井俊二才像一个真正强悍的导演。
敢于面对并展现严峻现实的导演,我们一向是打心眼里欣赏的,[四月物语]这样的小品当然好得很,可是总不如凶狠些的更过瘾。
而且有关少女,特别是以两个少女为主角的故事,金基德不久前的[撒玛利亚女孩]就已经拍得相当出色。
当然,虽然那部电影和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表面看十分类似,但事实上内在气质却完全不同。
此外,2000年新藤兼人的孙女新藤凤也拍过一部描绘两个少女的朦胧故事《爱情果汁》,那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品。
日本文化中似乎有某种少女崇拜,曾有很多导演对少女给与了无穷的关注和美化,动画大师宫崎骏也算其中一个。
这几乎成为一种默契,一种成年人对新鲜生命力的努力挽留。
青春片最光彩夺目的元素必然是朦胧的初恋记忆,[花与爱丽丝]果然也是紧密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
不过,你不能不佩服岩井俊二在此类题材上的游刃有余,两个女孩单纯而富有特殊节奏的生活气息是如此迷人,如此清晰和可信。
电影才看到一半,我们就几乎已经被这两个女孩的青春气息驯服了,你会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青春时期的片断画面。
这就是电影的魔力。
岩井俊二抒情电影的优雅是一种魔药,岩井俊二抒情电影里的少女都是小魔法师。
选择花还是选择爱丽丝,这是生命中的两难。
混混沌沌的少年宫本一开始就充当了一个被动的角色,他很轻易地就认同了花的谎言,不但相信自己已经失忆,还努力去寻找对花的爱意。
这是岩井俊二特殊的幽默,很有创意,且充满了善意。
这大概还是青春与成年的最大不同。
在王家卫那无数缠绵的爱情故事里,他一直在向我们揭示的,是男女情爱中的权衡和挣扎,而岩井俊二的青春故事里,这些是很容易被轻描淡写和被忽略的东西。
青春的轻和成熟的重,究竟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转化的?
这真是很奇妙的事。
爱丽丝和父亲的故事是很不错的一段,虽然是很明显的煽情,但却很让人温暖。
花的母亲出场稍显尴尬,不像爱丽丝的父亲那样潇洒,但在这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里,同样表现出了花的母亲作为家长的宽容和机智。
的确如此,片中的两个女孩,都是有着善解人意家长的女孩,这和大多数残酷青春片很不同,它提供的,正是花与爱丽丝生活得以优雅的情感基础。
然而,花的幻想正在逐步泡灭,宫本喜欢上了爱丽丝。
影片越到发展到后半部分,爱丽丝就越是被推向台前,到后来美妙的芭蕾舞那场戏,她已经从一个羞于表达情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小天鹅。
在这种改变里,成长就如抽芽的枝条一样清晰。
爱丽丝和花的关系终于变得复杂了,整个故事的方向也不再由花来控制,谎言操纵的故事情节让位给了感情的自然流动。
所幸,花和爱丽丝依然是最好的朋友,她们没有因此就突然变得现实和仇视。
因为爱而产生的仇恨,向来是令人不爽的悲剧模式,花与爱丽丝没有坠入这种庸俗的圈套。
最后的这段镜头拍的非常好,女孩之间微妙的默契,竟美好地如此不真实。
是啊,故事缓缓地开始,又缓缓地结束了,绝对没有句号,就好像才刚刚开始。
岩井俊二在一次访谈中对自己这部作品的结构很不满意,认为它过于混乱,我却觉得这种“混乱”,没有任何不妥。
电影名字好听罢了
芭蕾舞那段给人印象深刻
记住了苍井优笑起来的样子。
老想睡觉 书比较好吧
女人爱看,男人不爱。
制造记忆
当青春的回忆缓慢下来
小清新、小憂傷,還有種滿花朵的溫室……
女生的小情怀我难以体会
其实回头看有点抖...
可爱的少女们
就冲苍井优的芭蕾,我给四星~
干净
看了梦旅人、燕尾蝶后,不知为何这部实在啃不下去
看过很多遍。。
“我爱你”“再见”……别说男猪脚长得真有点像朴树= =
看两个女孩子傻傻的青春,思念我已逝去的16岁的尾巴,喜欢那样的年龄,那样的稚气,那样的纯纯的感动......
从此爱上芭蕾舞少女苍井优,当她轻轻踮起脚尖时的那刹。
果然是应该在自己更青春年少的时候就把这片子看了啊...现在才看,完全感动不能了...
岩井俊二也不是万能 伪小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