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钱学森》之后,感到一股正气凛然在胸,同时也问自己,如果我是钱,能否像他那样为了red China放弃在美国优质的生活和研究条件,回来过清苦日子,并且在中国核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造出两弹?
尤其是后者,钱学森徒有高级的大脑,但是双手被中国核背景缺乏的现状束住,他在面对惨淡现实的时候,应该是何等的无力与无奈?
就像影片中,他面对听不懂他讲课的中国技术人员,脸上显出的表情是受到冲击、是无比失望,不过,他没有像对外国学生那样,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讲一遍。
对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和回国后的废寝忘食,我感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主义精神,以致走出电影院后,重新面对外面纷杂的世界,看到现代社会上最多的“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梁漱溟语),也生出了无力与无奈,同时思考:现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出现如钱学森般拥有高尚情怀和强烈爱国责任感的奉献者?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责任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情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
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可以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
”如果我们意识到现在还算美好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钱大师与夫人蒋英是“男才女貌”的最佳代言人,个人觉得陈坤此次出演相当出彩,演技越见纯熟,英文对白说的也是相当溜,意气风发,对夫人蒋英深厚的情感;我认为女主角张雨绮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大师夫人的气度,感情不够细腻深刻,还是演技问题。
至于情节方面前面围绕了钱学森回国当时一系列事情的前因后果,当时事情的真相应该属于比较敏感的保密信息,不知道电影里面的是不是真实情况。
后面也再现了回国后研究卫星的进展,应该也是解禁的信息,普通人也了解当时的国防军工事业,还有很多人在这个行业默默地奉献着。
故事的进展激励着国人的心,看到起步初期的艰难困苦,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繁荣与稳定生活。
当各位开国领导人出场时,笑点来了,皇阿玛的毛主席那个湖南话相当不纯正,尤其是林永健饰演的聂荣臻,四川话倒是挺像那么回事,就是忍不住想笑,这就是喜剧明星的效果。
个人看法,还是要大家去影院观看了有自己的体会。
2012年2月24日,我走进了中影电影院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之前我只知道钱先生是“两弹一星之父”,坤哥为了演好钱先生在妆容上、英文、公式、演技、心理状态等下了功夫,因为坤哥哥对这部电影对这个角色的认真和执着,所以我也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无限期待。
现在,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颇多,首先是坤儿的演绎,感觉非常好,那种对梦想的执着,那种钱先生面对种种境遇表现出来的神态都把握的很好,整部电影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基调,会让你觉得一起内心澎湃,你会羡慕他们为梦想的执着,你会佩服他们克服重重难关获得成功,你会觉得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
不得不说,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很聪明很厉害,学术的造诣极高,这是我们所佩服的,与此同时他也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坚持理想的信念,在面对回国的这一问题上,他从未妥协,当美国当局拿出那些条件来诱惑钱先生留下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却只有回国的坚定,说实话抛开过度而言,那些条件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确实是极高的诱惑,但是,有梦想、爱国的钱先生确为了祖国抛弃金钱,因为为了梦想,锦衣玉食、华裳彩服就都算不了什么,这是内心的伟大,是对理想的执着,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回国之后,面对完全没有科技基础的中国,钱先生在党的支持下依然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战友们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独立自主研发,不得不钦佩他们的才华和毅力,那份精神值得我们永久继承,看到他们为了梦想牺牲一切的时候,你是多么羡慕他们,希望自己这一生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希望跟着一位拥有梦想的梦想家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这部影片看完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一点点反思,其实人生和职场又何尝不是追梦的缩影,又何尝不是需要我们有一颗执着的心,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过得开心,自己的事业有成, 偶尔我们也会认真思考,我们究竟要的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实现他们,我们希望自己努力地时候,也可以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一个好的引导者,所以我们不停地在努力,不停地在摸索,我想,我们不放弃努力的时候,梦想就不会放弃我们,这一生或许不会像钱先生一样创造载入史册的历史,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我们的人生精彩。
PS:很羡慕钱先生有一位伟大的太太,真的真的很好,祝福钱先生和钱太太另一个世界幸福。
也感谢豆瓣给了我提前观影的机会!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本是可以作成史诗的。
加州理工,冯卡门,喷气式飞机,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世界航空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勒令遣返,无端扣押审查,战俘交换,随便抽出一个头绪,就可见二战结束后冷战的漫天阴霾;国家领导人前的军令状,近乎白手起家建立航空工业,大漠深处的两弹一星工程,随便一个,都是这个国家成立之初如履薄冰的步伐。
激荡的历史风云慢慢远去,留下一个中国男子的内心坎坷挣扎。
一个秀丽杭州的聪敏孩童,庚子赔款留学的青年才俊,加州理工,全美也就是全世界航空届的佼佼者。
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上一路狂飙突进,知道突然而至审查迫害让一切戛然而止。
而后,现代都市里贵族西装换做大漠深处中灰暗中山装,连手插裤兜也换做以手撑腰。
以前加州理工校园里那个上课不屑言语,一黑板一黑板书写公式的严厉冷酷钱教授换作了听不懂还会重新来一遍的钱院长。
面对竖立着的东风二号导弹,在心底里默念对美国同行的告白: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
回国多年后面对美国受奖邀请时,以美国欠他一个道歉作为拒绝理由时,依然可见他那一身的傲气,正如年轻的他向夫人求婚时,只说跟我走这么一句话。
刻意压低的讲话音量,总显湿润的眼眶,是美国梦想破灭后的隐忍,还是家国情怀深沉的爱?
《钱学森》观后感2012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晚上七点半,集体观看,还要写观后感,结果就有了这篇拼凑之作。
今天晚上,我们观看了描述大科学家钱学森一生的故事片《钱学森》。
全片看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为钱老的学识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然而为什么他要放弃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
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
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
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
他放下了在美国时的一点点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
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
为我国的科研付出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
他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也从不放弃每一个人。
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
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的另一面。
我想之所以原子弹能够成功,卫星能够发射。
除了所有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拥有像钱学森教授一样的那颗中国心。
或许原子弹的威力是超级大的,但是无数个钱学森的能量是无限大。
电影中最打动我的是陈坤和张雨绮的目光,陈坤目光坚毅如炬,张雨绮目光清澈明亮,两人目光对接,于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爱意、科学、音乐交相汇聚和冲撞,这一束束目光终于穿透苦难的生命莽原,终于刺破无垠的生命长空,而消融于沉沉的暮霭和低垂的夜幕,这种有重量的保鲜保真的目光给我以灼烫感和压迫感。
演技精湛的陈坤在剧中或睿智大气、锋芒毕露,或端庄儒雅、彬彬有礼,表演极具张力而不乏幽默,近乎完美地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
片尾老年钱学森对蒋英说:“如果你不是嫁给我,你会成为我们国家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
”蒋却回道:“但是我想说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作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我想,这生活化正是本片的最大优点,主旋律电影通常来讲都是所谓“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可是本片却力求避免这一点,摆脱人物传记电影常有枯燥、平铺直叙的套路。
这样更能吸引观众,因为脱离实际的电影看上去太假,钱老是个有血有肉的科学家,本片陈坤塑造的钱老很成功。
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电影应该是每个年龄阶层的一面镜子,像我们这些青年,可以从片中学习对祖国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爱情的忠诚、对苦难的蔑视和对团队的信任,蒋英善解人意,甘于牺牲职业生涯,相夫教子……我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所在了。
“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不要服我,要服科学”,“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这些经典台词都展现了钱老“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的赤子情怀。
那一代人虽然在体制内,但都是有坚定信仰的人,所以众人智慧互补互进,创造了一系列科学奇迹,这些奇迹恰恰是对美国人提出的“一个接触的航空科学家回到农耕社会,能干些什么”的有力回击。
在学校大礼堂看的片子,在那种庄严地环境下有一瞬间的心潮澎湃,所以不从什么专业角度去点评这部电影,当然我也做不到,就单纯地讲讲自己的触动,觉得这里的部分台词还是很戳人的。
第一处,我觉得编的很好的一个地方,钱学森前辈回国前接受采访时,有一个中国记者用英文采访他,钱学森用英语讲“作为一名中国人,向中国人提问该用中国话”然后用中文讲“我不想回答你”,这里就和钱学森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记得钱学森的夫人在探望被监禁的钱学森时警员让他们讲英语,然后夫人义正言辞的说你没看出我们都是中国人吗!
没错,这就是在细节方面体现出的气节。
第二处,单纯的一句台词,“手上没有枪,和有枪不用是两码事”,我想这不仅适用于电影中的场景,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吧。
第三处,还是要赞一下蒋英的胸怀,她说中国可以没有像蒋英一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
最后,像前辈致敬。
这不是影评…… 电影特别适合带孩子一起看,但影片事件线长,涉及的重大事件较多。
鉴于影片时长的限制很多信息都有提及,但一笔带过,或通过暂短镜头或通过简单字幕。
若能通过电影捋一下时间线能拓展很多知识内容,对于了解建国后的国内国际大事件很有帮助。
——传记人物——钱学森:……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电影概述——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传记电影,于2012年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钱老年轻时携夫人赴美工作,但一直心系祖国,在新中国建立后仍立志回国投身建设。
恰逢此时美国国内政治极端化对其进行迫害,更加坚定了钱老回国的信念。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国家领导人的安排下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11个美国飞行员将钱老换回。
回国后钱老肩负使命,面对国内百废待兴的不利局面以及中苏关系破裂的国外局势,带领科研工作者在“天灾人祸”(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不利条件下完成了祖国赋予的使命,使中国在美苏两大国对峙的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时间线梳理——191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最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上世纪30年代留学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火箭研究,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机会参与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1947年,蒋英(张雨绮饰)接受钱学森的求婚,随其赴美。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终身教授;1950年,钱学森因“麦卡锡主义”被迫中止尖端技术研究并被责令出境。
在钱学森决定回国之际,美方又考虑到钱学术方面的重要性阻止其回国,甚至以间谍罪逮捕他,最终宣告无罪后被长期软禁在家;1954年,软禁期间《工程控制论》完成,43岁;1955年,钱学森通过写信与祖国取得联系,国家11名美国战犯飞行员换回了钱学森;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钱学森又承担起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1966年10月: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9年10月31日,钱老去世,享年98岁。
——国内外大事件——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过长江1950年10月——1951年6月,朝鲜战争1950年,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1958年——1960年,“大跃进运动”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之间的专家合同整理于2025年3月4日
今天看了钱学森,感觉很不错。
作为一个人物传记电影,故事叙述很明确,让原来不清楚钱学森的人能够了解他,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令人尊敬的事。
比如,他在美国教学生这一段,年轻气盛。
你听不懂,我还不讲了。
但回国后面对基础更差年龄更大的学生时,一遍听不懂可以重头在讲。
还有美国先是要驱逐他,他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国,后来又被监视软禁,他还是坚定决心要回国。
而整个过程中,陈坤的表演都很到位,无论是不同年龄是应该表现的气质差异,还是面对不同人时表现的态度差别,都表现的很不错。
顺带的说,周总理的天津腔,一讲话就让人想笑,有点像听郭德纲相声的感觉。
我觉得这部电影挺失败的!
选角失败叙事方式失败,第一陈坤张雨绮外形不符合,第二张雨绮的嗓子能扮演歌唱家?
第三流水账拍摄。
着实无奈¬_¬`但怀着对钱老的尊敬,还是看完了整部电影,不过颇具讽刺的是,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刻且打动我的不是演员所塑造的某段情节,而是电影结尾掺杂的那段纪录片,蒋英被后人搀扶着贴近钱老脸时,那一刻我泪目了,切身体会到,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是相知相惜相濡与沫!
本来只打算给一星的,后来因为最后纪录片那个画面,加多两星!
就酱(❁´◡`❁)*✲゚*
写了一堆都没了气死我了。
科学会堂观影纪念一下,我觉得这部片儿特适合在学校的礼堂放映,超有教育意义啊。
个人觉得陈坤演的不错,换个演员来未必会更好。
1、其实每个人都一样。
你所看到的成功的人背后总经历过许多失败和挫折,不要总是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
2、即使你是个粗人,没有高端知识储备,只要决心去做,总会有点儿收获。
3、如果你有个好脑袋并去他乡学了很多金光闪闪的知识,可以选择当一个外国人享受生活,也可以选择回自己的地盘儿报效祖国,尽管现在的祖国不容易报效,但总不会比那时候还难吧?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4、满脑袋是公式数学的科学家也懂浪漫爱情,但最好不要找科学家当老公吧,尤其是涉及机密工作的,即使他能跟你生死契阔与子偕老,但还是聚少离多,到老能出来散散步压压马路,辛酸啊。
5、真心觉得最后不该放映钱老离世的真实影像,太难过了思密达。
最后表达我对大家们及其家属们的深深敬佩。
不过这个政党如何坏 如何暴力 但是国力强盛是中国的 中国必定重拾辉煌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是某组织的中国
电影没想象的好,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什么的并没有太多亮点,算得中规中矩。不过还是很感动,有爱国主义的热血沸腾,也有为感情戏的动容。几位领导人的配音都是搞笑的吧…影院各种笑场。坤哥表演得还好,英语也可以。@中街光陆影院 3.3 影院挺垃圾的……
还不错
笑眯眯的理工男杀伤力太大啊!
good 我觉得陈坤演得挺好啊,换个人不一定能演出更好的效果 科学会堂
真心觉得,陈坤演不出科学家的气质,督主的形象从龙门飞甲后难有突破了
洗脑后的反弹实在是可怕,我越看美国ZF各种阻挠科学家回国,就越庆幸这事不是发生在可称为“科学家黑洞”的纳粹或红色苏联,就越感慨那些热血归国晚景凄凉的理想主义爱国者。
拍人物传记这得和usa学学
撸完了。厂花你非要拍这种主流片子么丫的你哪里像个科学家了还是好好演中性角色吧。其次就是,特效啊情节啊真的很烂,真不怪我逆反心理这么重。加之那段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谁敢说呢,被美化被虚构的东西太多了,审美审丑都疲劳而无意义了。
中国就是需要这种精神来支撑!!踏踏实实做事
大科学家还是要纪念的,学习人家的事业动力。同祝贺今日神九发射成功。
2分钟看完【钱学森】!电影开头的第2~4分钟就讲了故事的全部,平庸到没有丝毫亮点的流水账,全方位的平庸!按理说演员扮演真人传记应该很有可看性,这片子也主打的明星牌,但是厂花的肢体语言和表演离一个科学家简直相距一条长城,更别提糟糕的后期配音了!★★
妈耶陈坤的扮相也太像漫雪姐了
太主旋律了呃...
模范作文
学长和学长夫人英语够蹩脚的。。
中国导演还没有搞清楚人物传记该怎么拍呢。这东西剪一剪,把声去掉再做个旧,可以放到纪录片里当情景再现用。。。
在交大提前上映的钱学森 还见到了陈坤真人...电影本身一般般 前半段太流水账了伐...可是看到后来还是觉得好燃啊.这种主题果然对我们这种工科生来说太励志了.一想到就热血沸腾...那时候的中国人真的好厉害!
开头很不错,一早就知道要标注爱国主义四个字,预料之中。
陈坤可塑性真心强。。。从无到有最可贵,何况从0到3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