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没看过这部电影,所以评价是随便打的,因为日版的评价很高,对于这部电影打分如此之低谈一下个人感受吧。
抛开中日韩三国的民族矛盾谈谈对三国电影的看法吧,很多韩国电影其实拍的很不错,特别是演员对人物的刻画,但是同样的导演到了中国用中国的演员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个人认为还是演员素质的差距,哪一部片子举例来说吧,那就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日韩都拍过,日版的就不多说了,拍的也是不错的,就拿韩国版的来说吧,柳承范饰演的X让人感觉既阴暗又温暖,剧情的反转绝对跟着演员演技走,大家可以看一下,韩国类似演技的演员可以说非常的多,整体素质都很高,听说苏有朋在导演这部电影的中国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再拿郭在容导演拍的电影说一下吧,韩国的野蛮女友,假如爱有天意,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同样指导的日本版我的女友是机器人也是非常经典的电影,但是指导的中国电影那就让人大跌眼镜了,我的早更女友因为演员的实力还可以,评分不算太差,但在看看野蛮女友2等其他电影简直叫人不敢相信这是出自郭在容导演之手,说来说去,大家不要觉得不舒服,不入耳,我们的好演员虽然多但是要的片酬也高,整体素质来说感觉比不上日韩,大家现在都在喊着限韩令,说白了就是恐韩,韩国电影、电视剧为什么老实能以天价卖给中国,就是因为很多人对他们的影视剧认可,高品质的作品层出不穷,随便哪个小鲜肉演的电视剧就能让大妈大姐小妹妹们感动的痛哭流涕,说白了是剧情符合这些人的口味,反观我们呢,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按比例来说我们已经输了,因为中国导演、演员没有危机感,再差也有戏拍,大不了搞个绯闻,想办法上个头条就能火一阵子,心思不在演戏上,真出名了片酬高的好多导演请不起,好的剧本没有好的导演,好的导演没有好的演员,就是这呢一个恶性循环,费了半天话,个人感觉如果想提高中国电影的品质,限制演员片酬加大对电影品质的关注绝对是关键的问题!
作为一部青春偶像题材的影片,本片有着不少青春爱情片的套路。
男主柯达与女主夏叶在上学时代的种种交往故事都属于是老套路了,在你侬我侬这一点上没啥新意,观众们似乎都觉得审美疲劳了。
但看到女主因病住院后,男主不断地跑前跑后,呵护服务着女主的行为时,又能被这些情节深深地打动,赚足了观众们的泪点,而且几乎没有强行煽情。
影片还有第二条故事线,也就是长大后的柯达重回故乡,回忆曾经过往的经历,并牵扯出另一个夏叶——两人恰巧是在同一个医院就诊的同名同姓患者。
第一个夏叶虽然已离开人世,但她依然能“看到”这个世界。
这也是本片的一大惊喜点和亮点。
欧豪算是全片中男性角色的颜值担当,演技也逐渐成熟,而女主张慧雯的颜值在一众女配,包括杨紫、王智、温心等面前显得较为黯淡,演技也偏稚嫩。
郭在容真的是……痛心,曾经很欣赏的导演!
这片应该是乡村爱情故事,山寨水平太差了,说实在现在的青春片已经不抱期望了,上两个月陪朋友去看了几部小鲜肉大片,有颜看下还好,这部连颜都没有,投资方疯了,选的什么人啊,这演技尴尬得没法看……男女主角哪里来的,本来打发下时间,看到是郭在容出品,太失望,不住要吐槽!
烂片,看看日本的选角,台词不行,演技不行,连颜也看不了……我看微博吹这么厉害,还以为可以看一下,果然是闭眼吹的,还是豆瓣比较诚实!!
现在的青春片真的拍烂了,而演员的门槛也太低了……
大泽隆夫2004年演的日版世爱仍然是日本爱情电影票房第一,经典到永远在日本电影史上都会留有位置。
而我自己看了以后也很喜欢,电影感人,大泽也演得超棒。
所以这部内地的翻拍版,虽然是翻拍小说不是翻拍电影,但我直觉就知道不会特别好,曾经沧海难为水,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欧豪,我肯定不会去看的。
韩国导演拍的,改编了很多,主要的部分还是有的,像录音带回忆,写信编故事说女主有白血病来得到随身听,两人外出过夜等等。
改编的是出现美人鱼,女主样子的雕像沉入海底,女主得了另外一种病,照相馆变未来邮局,有个跟女主同名的女孩等等。
先说好的吧,欧豪演得很好,比左耳又进步了,几段哭戏都很不错,能感受到他对女主的用情至深。
剧情还行,有青春美好,有感天动地,最后我也被感动到哭了。
三星是给欧豪和泪水。
电影不好的比好的多,改编得不是很符合实际,太戏剧化不够现实很难引起共鸣。
回忆90年代,场景和服装却是现代的,唯一有年代感的是录音机,没有回忆久远的感觉。
未来邮局也不可能会有的,最后柯达潜水找到了雕塑和美人鱼救了他都很不现实,但姑且作为增强戏剧性而设的童话般的安排也尚能接受。
但他对夏叶的爱深到十年后仍然想去殉情,这点真的有点不能接受。
从回忆中看不出来他们这种纯洁的初恋有爱得那么深,深到十年后还为她殉情,有点夸张了。
而且殉情是不值得提倡的,虽然最后柯达得救了也想通了,“再次见到夏叶”的那段也很感人,但应该有很多途径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不一定是殉情。
还有杨紫演的另外一个同名夏叶,这个角色很多余,只是为了设置悬念和最后的感人而设,跟男女主的感情毫无关系,对推进剧情也没什么作用,一开始还可能让观众误会是十年后的夏叶。
最后她和柯达相视而留了个伏笔,其实也没必要,这个改编点真的差评。
陪男性朋友去看的,他爱好文艺片爱情片,我杂食动物(背景交代一下)整体来看剧情略显老套,而且有些情节有点狗血,但是我哭没了两包纸巾,朋友也眼圈红红,看剧场的其他人也都被赚了眼泪,也算是挺成功的吧。
具体来说好的点吧我俩一致觉得欧豪的成熟妆很帅,有被闪到。
他每次哭或者眼泪含在眼眶里的样子都让人感觉很心碎,几次哭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眼泪在眼眶里的时候感觉有戳到我。
张慧雯最后给小夏叶录音的时候的样子挺美的还蛮喜欢电影里的几个场景:两个人走在路上的几个片段风景很好;张慧雯她们训练的时候感觉很可爱;他最喜欢欧豪送张慧雯回家的片段,感觉很初恋。
喜欢中间穿插的几首歌,感觉很舒服几个吐槽杨紫这个人物有点不知所云,完全删掉也没什么问题,存在没有加分美人鱼雕的有点丑,所以男主一下认出来感觉很神奇张慧雯重病的时候脸还是肉乎乎的看着有点违和总体来说中规中矩,有惊喜的是男女主的哭戏,去电影院好好哭一场的感觉还不错,出来之后很久想到一些很戳的剧情还是很想哭。
郭在容导演的编剧感觉还在他的年代,但一些细节还是能看出功力。
3分半给导演男女主的表现,剩下半分看在他们赚我这么多眼泪的份儿上一并送上。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单纯地心疼高老师说真的 ,这部电影我只能是冲着高老师和张慧雯的颜值给了还行。
整部电影的剧情就是零零碎碎一点都不连贯。
杨紫这个酱油打的也是让观众云里雾里。
从头到尾,这部电影除了比较精致的画面,和一些温馨的场景之外,没有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东西。
而且很多小伏笔埋的太浅了,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没有内涵。
但是我不得不说,我高老师,是那么地帅气,比男主更像男主的男二,说的就是高老师了。
尤其是假扮班主任那里,演的很好的!
而且这部剧造型还算比较良心了。
完全是因为高老师来看这部电影了。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欧豪,真的是毫无感觉,完全get不到帅点……可能他唱歌好听吧……但是真的提不起兴趣……只希望,高老师今后能有多一些的好资源!
让他展示自己的演技和唱功
似乎是出了名的烂片。
习惯去看影评,看看到底怎么个烂片法。
无颜艺、无演技、无逻辑、狗血老套、场景服装等等bug等等。
最严重的说法,中国影视原创性缺失,一味改编翻拍。
许多点是我也想吐槽的,但看到这么多影评只是这样那样不着重点的嫌弃几句,然后下个结论,我连2分都不想给,烂片,导演江郎才尽等等,我真的只想反吐槽了。
一点一点来说。
无颜艺,的确,当看到柯达傻傻看着夏叶笑的时候,我想到了王宝强。
非议小鲜肉的人说,这个电影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看得我直想骂娘。
小鲜肉担纲主演他们怪人家是偶像派,长得没那么偶像的人担纲主演他们怪人家不是小鲜肉。
烂片有小鲜肉就能遮羞?
假如这个片子用的是小鲜肉,恐怕他们蹦达得更厉害。
我虽然也被这王宝强式的笑容惊到了,但不是这样的笑,怎么配得上那句台词。
所以我不认为欧豪饰演这个角色有什么问题,看到有人分析他的演技,深得我心,可以是17岁单纯害羞的少年也可以是27岁深沉忧郁的男人。
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演少年好一点,有那股情窦初开的傻劲。
无演技,的确,当看到女主该大哭却没什么眼泪的时候,我也觉得有点尴尬。
不过她还是很适合演笑得很青春无邪的女孩,每次看她笑,能够让人明白柯达为什么会喜欢她。
在窗口对那些起哄的男同学招手,以及丧钟为谁而鸣那段,她表现出来的美好,真实而动人。
无逻辑,这一点不同意。
并不是说青春纯爱不需要逻辑,而是这许多逻辑不需要在片中细细展示,有其侧重详略得当,画外本来就有很多东西需要观众自己脑补,不会脑补的人不适合看电影。
狗血老套,夏叶得绝症,是有点老套,再加上前面柯达写给电台的信埋下的伏笔,是有点狗血,这两点是标配,加在一起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让人为之失笑后更主动去感受柯达的痛苦,我觉得无可厚非。
而且重点并不在此啊,至少我看的重点不在这里。
我看到的是夏叶对另一个夏叶的善意,是夏叶对柯达说果子还没熟,是夏叶和父亲之间的羁绊眷念,是柯达对夏叶单纯的喜欢,是柯达为了夏叶做的种种傻事,是柯达十年不变的心,是大叔的未来邮局,是大叔对美琴的女儿就是自己女儿的实践,是大叔对生不同寝的后悔和死同穴的执着。
影片开头狂风暴雨中夏叶爸爸很不甘愿地扔掉雕塑,我一度想,这是要讲美人鱼的故事吗?
后来夏叶讲海里有另一个自己,那一瞬间,我真的因为出乎意料而更加感动了。
结尾,柯达实现他对夏叶的承诺,找到了雕塑,是不错的首尾呼应。
虽然这也能归入狗血中,但有的狗血让人情愿在预知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时依旧怀有期待感动。
场景服装bug,的确,和1997这个年代实在不称,那么好看的校服,随处可见的爬墙植物,特别是那一团团的绣球花这么随意开放在路边,太刻意追求美的画面,一点不真实。
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剧滤镜用得太过,不分情况地用滤镜,画面干净清新得令人无法代入——这不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似乎一开始只是青春片的通病,现在古装剧甚至抗战剧也这样,让我感到这些画面洁癖的导演还是应该考虑偶尔吃吃粗粮。
这些影片我宁愿看不高清的,可能才会看着不那么别扭。
但言归正传,本片是有可以制造的美景,但也有许多选景确实很美,比如这里的场景,一道长长围墙,山海两边,天、海、远黛的缥缈蓝色大背景,路、墙的黄色乡村主调,以及墙里探出的绿色点缀。
这样的美景一闪而过,没有再出现过,让我觉得可惜。
能看出导演是真的用心想给观众美感,试图给我们不重复的景,不让我们视觉疲劳。
还有这条万绿丛中的手绢,中国老房子,觉得很亲切(台湾人可能更觉得亲切),把这个场景拍得这样好看,是能让观众欣然接受,并且引起观众怀念和回忆的。
神奇的是,这个导演是韩国人。
所以,是不是该原谅他不知道中国1997年的校服没有那么好看?
烂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我不想因为有一些缺点就给这片子贴上烂片的标签,特别是见仁见智的缺点。
吐槽归吐槽,我还是有看到一些闪光点。
剧本改编自日本的小说,这一点居然也为此片招来骂声。
我很醉。
剧情片的剧本和小说相通,大可互相转化。
大量影视作品改编自小说并不能说明原创性散失,只能说明专门写剧本的人少。
比较原著和他的衍生作品人之常情,不过这又是见仁见智的情况了。
还有人说剧本的主题是纯爱,无新意且单薄轻浮。
什么片都有自己的受众,不喜欢这个主题的人来评价这个片子,有多少参考价值呢?
虽说是有很多纯爱的片子,但真能让人觉得是纯爱的不多,这便是它的新意,剧情是有点单薄,但也有耐人寻味,并不是轻浮得毫无意义。
总之,我认为这个片子虽不及导演之前的作品好,但不至于称之为其自砸招牌的烂片。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都得欣然接受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片子,只是现在大家动不动说神剧烂片的,是不好的风向。
嗯,一切都是可以讨论的。
”初恋”一个纯粹无暇的词语,包含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初恋”是拿来怀念的,不是占有,因为怀念而美好,也因为得不到而加倍怀念。
由”未来邮局”点缀一个故事的开始。
那个年代特有的磁带,录音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17岁的柯达呆呆的,带点腼腆,带点青涩。
17岁的柯达遇见17岁的夏叶——淡淡的甜 在青涩懵懂的年纪遇见最纯粹的彼此。
故事情节由过去与未来相互转换叙述,带给观众另外一种不同的遐想空间。
柯达在海边歇斯底里的呐喊,看着让人心痛。
这是一部最纯洁的爱情片。
欧豪在17岁的柯达与27岁的柯达之间诠释的淋漓尽致。
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柯达抱着生病的夏叶狂奔的画面,心疼。
郭在容导演策划了十年之久的剧本,改了又改,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很棒很用心的片子。
观影结束后观众的反应给了一个很棒的回复,虽然电影屏幕上已出现结束字幕加上结束音乐,但是观众还是坐在椅子上久久不愿离去。
想必大家都融入到了电影情节中,享受了这份最纯的情感。
慢慢走出电影院观众还在说故事情节真棒,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纯爱片。
演员们的演绎恰到好处,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开始淡淡的爱,随后浓浓的回忆,到离别的伤心之情,最后到失去爱人的痛苦情怀,这些都是内心深处最丰富的情感。
总的来说还不错吧,这个电影避开了青春片的堕胎以及姐妹反目成仇等狗血因素,却没有避开癌症等病痛条件。
虽然在一起打架那里略微有点狗血,但是磁带这个情节很有时光的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
未来邮局这个点也挺不错的,至少是现实世界很多人都喜欢的东西,也有很多人会去尝试做的事情。
美人鱼和雕塑这个情节略有点假,设计的不够唯美和真实。
特别是潜入海底去找雕塑那里,真的,跟骗小孩差不多,还有,女主角老是说什么海里的自己,我以为这是童话呢,而且是并不唯美的童话。
这个点不是很好。
关于主角,就不多加评论了。
所以说,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作者:子玉草字数:1900正文:向来对人对事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看电影也一样,不吹也不黑。
看完号称最美初恋与青春回忆的国产片《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不要把日本小说家片山恭一的同名小说和日本版电影《呼唤爱》的期望值来看待国产版《呼唤爱》,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不耐烦地玩手机巴望电影赶快结束。
我只能说这个片名和标题党一样,名字取得好,跟内容无关。
《呼唤爱》上映这几天,厦门的每家影院,同档期上映《冰川时代5》和《谍影重重5》,一天排场高达40场。
《呼唤爱》仅仅安排两三场,看到这样的排场,我也就放心了。
我的观点和某些APP的网民一致,还不如陈铭来主演。
陈铭,是谁?
参加第一季《超级演说家》,演说太出色,开始爆红。
85后,博士,情商高,能言善辩,任教武大,也参加《奇葩说》录制,非常正能量的人,特别对情感有积极正面的见解。
陈铭是个标准人,父母慈爱,夫妻恩爱,孩子可爱,所以打辩论一年四季都在呼唤爱,以爱服人。
“情人节,是充满爱的日子,这种美好的日子,我们必须要让鸡汤担当的陈铭出来,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这就是关于陈铭“呼唤爱”的由来,虽不及《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凄美悲凉,最起码陈铭的“呼唤爱”,平淡却让人很向往。
制作方说,故事、角色以及场景都讲以中国为中心,在对原作者重新改编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
国产版《呼唤爱》男主角柯达,听说这个名字是最软的广告植入了,女主角夏叶背着时尚的Jansport双背包,告诉我,90年代的小城市你们有背过这么潮的背包么?
柯达的母亲经营一家大排档,父亲早已去世。
女主角夏叶,父母离婚,父亲是北京一所高校的老师,夏叶只知道他们长期分居两地,父亲有很多的借口和理由,很少回去陪她。
直到男主角柯达带她去北京找她的父亲,夏叶才知她父亲重新组建家庭,还有一个小妹妹。
虽然剧情没有交代夏叶的父母感情背景,我个人猜想是夏叶和她的母亲生活一直在青岛,夏叶的父亲难道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的知青?
另外一个叫男角色叫徐浪,父亲有点钱,有个后妈,打了一场街架,柯达“义气”地冲上去帮忙,夏叶也参与其中,然后收获了友情。
最后,另一个角色也叫夏叶,姑且叫2号夏叶。
原谅我,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男藤井树和女藤井树。
2号夏叶同样得了同样的病,幸运的是,她活了下来,但眼睛失明,1号夏叶把眼角膜捐给她,然后,把她的录音磁带通过未来邮局寄给了2号夏叶。
支离破碎的家庭,满满的负能量,满满的copy感,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元素?
1号夏叶和柯达,2号夏叶和柯达,三人的情感发展,我想不出他们有什么爱。
说是电影吧,不够煽情;说是现实吧,又一点都不像。
这爱,太没有代入感了,令人感觉不到初恋的味道,也无法追忆自己的初恋。
大一实习那会,我主管和我们这般小年轻闲聊时,我们那种青春的朝气感染到他,他感叹着年轻就是好啊,也想起他高中时代的初恋女友,说偶然间想起她,心头一震。
什么叫代入感,譬如说,我们看一本书,读一个故事,看一场电影等等,我们就会感慨,啊,说的就是我;啊,我也有过这样的爱情;啊,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在一起。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电影,国产版有很多镜头画面和日本版一样,论电影镜头的美感和采景,日本绝对是略胜一筹;论情感发展路线,处理流畅,不拖沓。
日版《呼唤爱》,男主角阿朔和女主角亚纪,男主角阿朔和2号主角津子。
阿朔和亚纪,是彼此的初恋,亚纪得了白血病,在亚纪住院过程中,他们逃出医院,去了重爷的照相馆,两个人拍下了婚纱照,照片里的阿朔一脸稚气和傻气。
年少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很简单,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那种喜欢,不显山不露水,笨拙又讨好对方,捉弄对方也是引起对方的注意。
那种喜欢,青涩又单纯,在心头荡漾,不言爱。
那种喜欢,比恋情少一点,比暗恋多一点。
津子是阿朔的未婚妻,也是当年替亚纪和阿朔传递录音磁带的小姑娘,她见证了阿朔和亚纪的初恋。
最后一次送录音磁带是台风天,津子冒着风雨撑了伞出了门,遇到了车祸,腿也落下轻微的残疾,亚纪的最后一张录音磁带也没有送出去。
放在现在说,这是前任和现任,如何面对。
阿朔也是津子的初恋,津子也十分懂得亚纪和阿朔深爱彼此,只是亚纪死后,阿朔便淡忘刻意不去想。
直到阿朔和津子重听了录音磁带,唤醒了和亚纪的回忆。
同样的机场,同样的误机,同样的雨天。
津子自责地哭着跟阿朔道歉说:“对不起,阿朔,亚纪的最后一张录音磁带这么久才交给你。
”阿朔抱住了津子,说:“我不怪你,因为你,亚纪和我才加深了解。
”也因为亚纪,阿朔和津子走到了一起。
阿朔带着津子去了澳洲乌鲁鲁,完成亚纪的心愿,把骨灰撒在亚纪生前向往的浅褐色草原。
亚纪的骨灰就像是变了魔术一样,倏忽之间,存在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爱的呼唤,阿朔和亚纪了结过去,阿朔和津子面对未来。
中国青春片真的无聊
谷阿莫吐槽
在世界中心呼唤癌。
呃。。。
这让我想起了《纯情》,“没有你,我活着有啥意思”
剧本无趣,演技无语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书,作者描述细腻,故事平淡动人,即使我爱你却不得不放手的那种痛和淡然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当我发现是有呼应原著的时候真心觉得编剧很失败,青春剧却让人觉得青春得蛮尴尬的,但是唯一好的是并不是MV的feel。说实话感动真没有
仅仅是个名字
本来就不是故事取胜的片子翻拍起来基本毫无价值。
纯美的初恋与青春,诚然营造了太多经典的光影之梦
一整个青春疼痛文学。
录音机
30分钟就能讲完的事儿…
讨厌杨紫整容脸
行 你可以为了十年前的初恋去死 我服你
30 剧情弱渣了不停笑场。。。
音乐做得非常棒!
纯美的初恋与青春,诚然营造了太多经典的光影之梦,但却并不属于这场由韩国导演郭在容执导的中国版《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走马观花,没看到王智。
CCTV6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