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佑希确实很帅,完全没有油腻的扮相。
但怎么说,色色的镜头让人无感。
特效太搞笑太出戏了。
紫上的选角有点令人失望。
除了脸之外少了物哀美。
bgm还是挺好听的,那个船上的女鬼让我有点不明所以。
光的儿子当了天皇这可太好笑了,作为第一部小说,为什么他没有一点自己当的想法?
emmm,总觉得是事件在推他,他没有一点自己创造的能力,除了想焯谁就焯谁。
焯谁谁不幸。
恋母情结有点好磕,在哪一部好像都是很有让人有感觉的。
和藤壶的禁忌之恋,背叛自己的老爸,藤壶娘娘是他日思夜想的人。
这段才稍稍有无法触及之美那味。
这版和51版的人物区别,一个地方就是光从容很多。
从容的男子更潇洒。
和胧月夜被捉奸的时候,51的光躲在屏风后面好一会,直到要拆穿的时候才哈哈大笑出来。
有种,怂但是不得不上,强撑的感觉。
还(委屈又气)像小学生一样说:这下你满意了吧,抓住我的把柄了吧?
唉。
这样不帅。
这样不帅。
天海佑希的这个光,他完全没躲,人来了他从屏风后面直接出来,一把把自己的腰带扯走,头也不回地说,是我的,怎么样?
帅。
这小子对谁都情真意切。
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日式古典美女的发型,没有理由,果然有些美是不需要学习,自然而然就在基因里认可了。
这部的美女质量明显很高。
单看美女和服饰还有画面就赏心悦目了。
通过雌竞制造冲突点。
就是特效有点太搞笑了。
很剧情的剧情,味同嚼蜡了有点。
老年那段踢蹴鞠挺有感觉的,不过哥们你就不能放紫走嘛,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留不住所爱之人吗?
紫上也很聪明,想出家了。
没办法,那个年代男女地位差别太大了。
源氏物语千年之恋的开头很有意思,紫式部受命教导即将入宫侍奉皇子的女孩,于是向她讲起了一个叫《源氏物语》的故事,书中的皇子是一切美好的化身。
起初以为紫式部意欲描绘宫廷幻梦,是哄骗小姑娘接受命运,毕竟对于年仅十二岁的彰子来说,入宫本身,就是无可奈何的宿命写照:父族眼中,她是与对家竞争谋取权位的工具,为此要贤淑、美貌、富有才情……故事里的美好想象,或许能够为命运安排下的她带来憧憬呢。
但随后的娓娓道来,才发现她其实是在隐晦地向女孩传达着宫廷女性的悲剧与无奈——只能顺从,别无选择;如果不喜欢这样的命运,就尽早觉醒,也好过一直蒙在鼓里。
电影中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源氏的故事双线交织,故事与现实相互穿插。
幻梦的主人公是当然是集齐一切理想的完美情人,他生于宫廷又为宫廷所累,一生的爱恋与意难平都集结于这个可望而不可真实触及的地方。
哪怕才貌盖世,坐拥世人艳羡、恋人无数,依然惹人怜爱。
对于嫁给年长而淡漠的丈夫、青年寡居后又饱受纠缠的作者来说,光公子的美貌、浪漫与温情,不仅倾倒了书中诸多女子,或许更是她在漫漫红尘旅途上的心理慰藉。
可理想并不意味着空中楼阁,哪怕一切悲剧围绕光公子,娓娓道着“繁华如梦、世事无常”,这位理想化的主人公依然亲手缔造着无数个女子的悲剧。
光源氏的爱是一种沉浸自我的爱,他把她们视作自己的心爱之物,犹如花草宝瓶般陈列于四季宅院;把紫姬培养成自己理想的妻子,对她真实的感情需求视而不见。
他以外物的角度审视她们,接近她们,与她们交流,却从未真正走进任何一位女子的心灵。
正如作者以淡淡的语气诉说着,“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幸事,位高权重的男人大多数这样想的”。
一个极度自我的人,可能艳光四射,引人倾倒,但很难真正学会爱人。
故事与现实两相照应。
“从来没人拒绝过我!
”藤原道长愤愤不平,推翻棋局。
“住在这样的府邸里,你没有什么好忍耐的。
”源氏公子语气淡漠,走出春之园。
藤原道长因为得知女儿怀胎,自家血脉登上宝座的梦想即将实现,滑稽地仰天大笑,直到跌倒在辕门前。
哪怕留下“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的歌谣为人传诵,“一门出三后”的传奇,终究是建立在对女性命运的摆布上实现的。
于是紫式部返回了乡间,过上返璞归真的生活。
“人们早晚会明白,愤愤不平的只有女人。
”影片选择从原书中女性觉醒的视角切入,虽然在具体事物的判断上,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但渴望主宰自己命运这一点,却是一脉相承。
同类作品里,动画《源氏物语千年纪》侧重于描写恋爱之美,“清晨赐予恋歌,夜晚前来幽会”,配上考哥的声音,简直是个哪怕行为荒唐到极致也令人心驰神往的美男子啊……电影在描绘光公子风华的底色上,思想层次更提升了一个高度。
最后的结尾仍是神来之笔。
紫式部遥望着夕阳照下的遥远天际,怀念和怅惘的光晕笼罩着海面,摇曳起粉色的波涛;在数不尽的眷恋与哀愁里,突然瞧见了那个男子的身影,扁舟一叶,若隐若伏——她方才明白自己的心意,终是爱他的。
愤愤不平是真,但爱恋亦是真。
你我之间巨大的地位不平等,注定无法弥合,可我又想保留真实的自我,倾慕和思念就成永恒的矛盾情绪。
想要挣脱,那注定是一场辛苦的战役。
既如此,远远观之,隔海而望,就是最好的图景。
美丽的皮囊终究只是皮囊,红粉枯骨的迷障对于女子来说亦然。
即使集眾女子所爱、完美若光源者亦有无穷尽的欲望。
母爱、女色、权力、生命···这些都说明光源氏亦是众生一粟,而世人往往对容貌出众眾者赋予过多的期望和幻想。
既然如此,世人迷恋光源亦似乎是无可奈何之事,然又有多少人为此等事陷入痛苦之中。
/当然,没想到日本的女性自我反思觉醒的如此早,对待潜在欲望也能做到足够清醒清醒(比如说敢于探求光源氏的真实而不止停留在塑造一个女性们心中完美的男性形象)。
/果然女性寄于人下仰人衣食是造成女性“次等”地位、工具傀儡的大部分原因呐。
虽说就算现在女性自己养活自己可好像社会上的观点还是有些积重难返?
而且在日本还依旧格外严重?
)/不过源氏物语高明的地方也在于它不仅涉及男女关系的问题,它还委婉地让女性反归于内面对自身暗藏的潜在诉求、欲望以及种种难堪难言之处。
自古难关不止红粉佳人呐···彰子能得紫式部教导何其幸运。
那句“女人比男人更坚强,因为孕育孩子的可是女人,男人可做不到。
但是男人会用这里(指了指脑袋)”可真是让人想之又想。
那坚韧顽强又善用头脑的女人岂不是最厉害的?
当影片开头那朵红梅打碎琉璃般清澈的水面时,被悄悄地震撼了。
宫闱中的男女私情,隔着垂帘低诉的爱慕之心,层层叠叠地被包裹在华丽的十二单中。
本只是小家碧玉似的恋情,一旦穿上了旎梦的外套,便成了月宫中的辉夜姬,高不可攀。
画面是美的,人物是美的,对酬的和歌是美的,高丽纸上绑缚的带露花枝也是美的。
哀怨女子如同物语绘卷中所绘,秀发如云似瀑,肌肤光洁似雪,等待有情人若隐若现的灯光。
可总觉缺点什么。
虽然美丽到极致的景象令人心碎,但千年前寂寞女子的传世之作依然孤独,未有解语花。
上下厚厚两卷的文稿被生生挤压成数小时,无奈无奈。
在源氏的故事线中,源氏是匆忙的,刚刚亲吻上藤花,却又转而飞向木槿。
藤壶,明石,空蝉,秋好,玉鬘......一个个本应有血有肉的人物匆匆来又匆匆去,犹如屏风上的仕女像一般薄而脆,经不起揉捏。
甚至连紫上也如细雪一样看不真切。
紫氏部的故事讲得要好得多。
有着如自己书中女子般引而不发的情感,谦卑却又高傲,纯真却又沧桑的眼神,无法言说的暗恋,这大概是我最欣慕的部分了。
道长夜敲那场戏中,紫式部回绝时所用的和歌令人玩味。
为何害怕黎明的到来?
是后悔自己的放纵?
抑或是害怕清晨与所恋之人的分离?
恐怕她自己也不甚明了。
压抑的情感就像暗室中生长的毒草,会慢慢地将人勒毙,更何况自己明白饮下这份爱恋之心就如同饮下毒鸩。
聪明的女子更是悲哀。
“让我走吧,我们会再次见面的......"清高卓绝,一如她的才女之名。
故事最后,紫式部回到女儿身边,在海边凝望远方的孤舟泛海之人。
我们已无法知道那夕阳中寂寞的身影是谁,亡父宣孝?
藤原道长?
或根本就是紫式部脑海中的光源之君?
电影在悬念中急急收尾,也只能如此结束。
以前常会奇怪,为何古代的一名女子会执着于书写一卷男子的寻香史,更奇怪于她的不急不躁和沉稳气魄。
答案其实就在书中。
不论是过一千年还是一百年,男人永远不会了解女人的爱情,而女人永远只能去隐忍,去接受那份碎裂。
那也许就是那缕芳魂所要倾诉的哀情。
千年之恋,千年之怨。
平安历史剧很少,印象中的大河大概不到四分之一是平安朝的,归根结底还是服装费用消耗太大,所以东映这部电影,虽然有吉永小百合,但硬伤之处颇多,不过总的来说还算比较尊重原著的,除了对玉曼的自由发挥让人觉得很恶心,其他都还好了。
衣服上就非常有趣了,基本上每人都有一套和自己称呼相符合的衣服。
比如紫上又叫樺桜之君,于是她就有一套樺桜色(表薄色底二蓝)的十二单。
藤壶首次出场的表著也是表薄色里萌黄的藤色。
至于那些女御们的穿着,我能认出来的躑躅和紅梅の匂两种袭色目,大概也是这两种比较好认。
年幼的美少女们的确非常适合紅梅为主的衣服。
水桥贵己的古装扮相实在是美不胜收。
女官们大多着唐衣,纹样也基本以向蝶和熊野速玉为主。
吉永请求归宁的时候那一套浓红向蝶相当赞。
说了这么多,以前也只是对这些袭色目有非常模糊的字典上的色彩学概念,但这部电影让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活起来了,所以我看的非常高兴。
但,胧月夜的几套衣服完全看不出来任何门道,我想作为重要人物之一应当有些说法的...
这部电影里,若说有真正的美人,大概就是女王的源氏了。
她翩翩起舞跳《青海波》一幕,我真心觉得是书中所写“源氏中将的美丽姿态令人惊恐,插在冠上的红叶尽行散落,仿佛是比不过源氏中将的美貌而退避三舍……”的这一场景重现了。
话说这才是当得起光华公子称号的扮相啊。
莫名其妙的是,这里居然会出现源氏的老态……书里是隐去的啊,否则日本美学里樱花凋谢的美感何在。
总之吧,这部片子其实跟源氏物语一书相去甚远,说的不客气点,简直是大烂片,东宝集如此之多的女星搞成这么一个大杂烩,真是让人想撞墙——想在片中一窥此书奥妙的人怕是要大大失望。
但其中有两个地方让我心中一动。
源氏在书里与藤壶母后至少私会两次以上,当然做爱只有一次。
但电影中两人只是一次碰面,之后便“相逢即别梦难继,但愿融身如梦中”了。
电影里两人确实演出了书中这场不伦之恋的缠绵苦况——源氏毕生便羁绊在这段感情上。
“这样的一男一女,即使是普通情侣,此时亦增添惜别伤离之恸,何况这两个多愁善感的人,其痛苦不可言喻。
”不过电影中高岛礼子的藤壶还有书中所无的一点硬气和勇敢,能坦白说出“罪人笑得更好”这种凄凉的情话,真是让人更添怜惜。
还有一处处理得极好的地方,是紫姬因为源氏的风流韵事伤心欲绝,扑入紫式部的怀中哭泣。
紫式部搂着自己在书中创造出的少女,安慰她,并为她伤怀(话说常盘贵子这长相为毛可以演出源氏物语里几乎是完美无瑕的绝世美人紫姬?
这点真是让我想不通啊)。
真心觉得这一幕太美了,这是把紫式部的这条线和源氏这条线牵起来的神来之笔,女性彼此的悲悯和爱也表露无遗。
看到这里就知道,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以源氏为主,是以王朝女性对待爱情的心理线索为主的。
有这点情怀,也不算坏了。
《美得不寒而栗》作者:洁尘 2002.11.8紫式部《源氏物语》第七回“红叶贺”中有一段关于主人公光源氏舞蹈的描述:“……高高的红叶林阴下,四十名乐人绕成圆阵。
嘹亮的笛声响彻云霄,美不可言。
和着松风之声,宛如深山中狂飙的咆哮。
红叶缤纷,随风飞舞。
《青海波》舞人源氏中将的辉煌姿态出现于其间,美丽之极,令人惊恐!
插在源氏中将冠上的红叶,尽行散落了,仿佛是比不过源氏中将的美貌而退避三舍的。
左大将便在御前庭中采些菊花,替他插在冠上。
其时日色渐暮,天公仿佛体会人意,洒下一阵极细的微雨来。
源氏中将的秀丽的姿态中,添了经霜争艳的各色菊花的美饰,今天大显身手,于舞罢退出时重又折回,另演新姿,使观者感动得不寒而栗,几疑此非人世间现象。
” (摘自丰子恺译本)《源氏物语》是我经常翻的书,算是案头书了,它们是日本文学唯美传统的源头典籍,也是顶峰作品。
像上面摘的那一段就很有代表性:因美而生恐怖。
这段之前还曾写光源氏的父亲桐壶天皇因为爱子过分的美丽优雅,心生不安,命令各处寺院诵经礼忏,替他消除魔障。
带着这样的理念来观看日本东映为50年纪念,在2002年推出的巨作《千年之恋·源氏物语》,应该说对它所能呈现的影像之美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我还是被它深深地伤害了——从影片开头后不多会儿的一幕开始:冬夜,白雪围绕着蓝黑色的水塘,一朵红梅悄然落下——我的心被这朵红梅砸出了巨响,耳朵里嗡的一声鸣叫起来,隐隐作疼。
在《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中,每一个画面都是完美的。
一千年前的日本平安王朝是唯美的盛宴,在无数的帷幔、屏风、格窗、檐廊之中,兜兜转转着一层层繁复艳丽曳地而行的衣裙、拖到脚弯处的长发、雪白的脸、鲜红的唇、细致的眼睛、幽暗中一言不响的爱抚、男人的手依女人的背部细腻的肌肤缓缓滑过,还有那清晨踩着晨露急速离去的偷情人的背影……在这一切背后,如果不是阴郁忧伤的歌,就总是像雨点一样落下的樱花花瓣,要不就是深蓝得令人寒心的夜空。
艳与寂是日本文学艺术的魂魄。
因为艳,所以寂寞深重;而人生从本质来说就是清寂二字,所以更加需要艳丽的欢情。
欢情是鸠,美味无比,饮它是痛快的,痛且快,人生好像就不那么难过了。
《千年之恋·源氏物语》的关键人物是光源氏,他的形象在书中美得出神入化,不可想象。
所以,这部电影可能在挑选这个人物的扮演者上绞尽了脑汁。
扮演者天海佑希近乎完美地再现了这个天神般人物,令人目眩。
我不知道这个天海佑希的出处,我甚至无法判断这个人的性别。
天神可能就是中性的,像男人一样的英挺,又像女人一样的柔媚。
围绕着这个新人的,是吉永小百合、高岛礼子、松田圣子、长盘贵子、竹中直人、风间彻这些人。
熟悉日本影视的人当然知道这些名字的分量。
两个多小时看下来,我有近乎虚脱的感觉。
片中结尾处,经历一生的艳情之后,光源氏彻底厌倦,只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说来我也应该厌倦,应该是视觉盛宴之后的意兴阑珊;但是,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惊惧,想起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里的一句话:“我所惧怕的事态业已开始,它甚至比原来所料想的还要糟糕:美在彼而我在此。
”
这应该是时隔一年六个月后在自己的电脑上看的第一部电影。
是之前看了小半部没敢往下看的源氏物语/千年之恋,接下去看之后才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可怕。
上次因为六条御息所的交代一直很模糊所以看到葵上那一截就断开了。
而且奇怪的是之前居然觉得这个作品的情色画面有点无法忍受——源氏的出演者明显的女性外表让我心理上迈不过去。
看完之后觉得除了歌者如旁白一样的出现稍显突兀外,真是折服于对出演者的表演。
似乎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是太高——假如拿这部小说的历史地位来做对比的话,但这几乎是无法作比较的,一个是千年时间跨度,一个是过高的心理预期,那么长的篇幅缩小在一百五十分钟片长里,故事不仔细辨别情节会衔接不上,这又哪能作比较呢。
分析下为什么在时间的背后我可以顶着睡眠的旗帜守在午夜两点的电脑跟前看完它,并觉得他们演得如此之好服饰如此之华美(且不说故事内容)。
除了个人心理的成熟外欣赏角度的转变也是原因——就好像多年前我曾经把《北回归线》翻到第五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一样,容易沉浮于太直白的字面意义会让你难于进入情节和文章的本义中,同样的是,多年前我把《源氏物语》看到关于花朵朝颜和夕颜的描述就看不下去了,乱伦情节太多,我脆弱得无法忍受。
但是,就像今天一样,滤去表面的东西,我想我终于可以沉静坐下来把心敞开给画面和书页。
这算不算成长的比较明显的进阶?
紫式部用光源氏的故事向少女彰子揭示爱情里面男人和女人的遭遇。
熟知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可以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女人——即是他觉得合适的;女人不要害怕男人,因为男人是女人生下来的,而乱伦,不过是男人要回家的形式之一,即,女人是男人的家;一个人可以同时爱很多个人,也可以遗忘很多人。
一对多关系里,假如“多”中的其一对“一”是一种一对一的情感,那么要学会像紫上一样学会放手。
所以多年后当紫上逝去,光源氏在最后的镜头里烧的情书,是写给她的,最后的怀念最真;男人对女人表示爱的方式是,抚摸——不要哭泣,这指的是对任何女人的抚摸,妻子,女儿,母亲;有一种爱,埋得最深但是不用得到,你要拒绝。
而这最后的一种是通过源氏的故事而顺利嫁给皇上的少女彰子无法学会的,也不要学会。
有些人为爱争取因此得到,有些人为爱放手因此得到。
我只知道紫式部最后那一眼,包含所有的肝肠寸断。
但是你,是哪一种呢?
看了天海佑希版本的光源氏,感觉自己已经被这个女人掰弯了。
何谓星目剑眉,何谓笑若朗月,这样的词只有配上这样的美貌与气质才不算辜负。
不止一次扮演过男性角色的天海佑希对于这一次日本“贾宝玉”的把握游刃有余,外形无可挑剔也只有修长细嫩的双手出卖了她。
枫林下,竹林中,那个浪荡多情的俊儒公子,是否真有一双和她一样的眼睛,专注的看着你,愿结瞬间之永恒的美好,愿许黑夜之无穷的诺
之前看过1987年动画版的《源氏物语》,其意境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可喜的是天海佑希版本的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在服装和场景制作商投入许多心血,并运用大量数码技术,将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繁华时代以最虔诚的匠人之心雕刻于屏幕之上,真实的空隙中填充以魔幻,严默静规的冰冷建筑被春花秋月的绝美景色所包围。
任由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宫墙不倒花树繁盛,人们还在口口相传的公子,哀乐而艳富的一生。
从宫墙中奔跑而出的女子一边大喊着不愿意像皮球一般任人摆布,一边脱下身上的华服向前疾去,动画片《辉夜姬物语》的经典夜奔也许会这段情节有所借鉴一直为书中各色女子的名字所沉醉:胧月夜、紫姬、藤壶、夕颜、明石姬、未摘花......一个名字就像是一幅名家笔落初成的画作,既要赞尽容貌之美、又要赏其气质之华,个个不同,个个制胜。
可惜在那个妇女地位出奇低下的年代,妇女并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这些曼妙的名字不过是后人所命。
甚至丈夫和先娶的妻子之间也玩起了“嫉妒”的游戏,以坦诚情人的数量来彰显忠诚,妻子嫉妒的同时又要保持大度,几乎算是心理上的SM游戏。
只不过不论在身心,女性都是被迫接受的一方。
影片以本书的作者紫式部的生活为切入口,吉永小百合饰演的紫式部雍容大气,眼睛里似有无限话语欲说还休。
紫式部丧夫后被当朝权臣藤原道长请去教养自己的小女儿彰子,希望将女儿培养成当朝皇帝喜欢的女人。
紫式部一边做彰子的老师,一面给年幼的彰子讲述自己正在书写的《源氏物语》,她的才气不仅勾起了彰子的兴趣,也吸引了鳏夫藤原。
随着《源氏物语》故事的完结,彰子也为皇帝怀上了子嗣,紫式部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奢靡的宫廷生活,回到了恬静安然的乡下度过余生。
影片画面结构整齐,宫殿多用中心对齐角度拍摄,彰显其庄严恢弘。
外景也多用四季山色花海包围住中心的人,既有命运缠绕之意、又体现“物哀”特色的情调。
人在物的背景下既小且无助,绝美之城里竟都是为情爱苦恼之人。
春之樱花易凋谢,夏之流水若无情,秋之叶霜空余叹,冬之白雪与亡行。
情感不由自主地以物喜、以己悲,欢喜悲愁皆是乘风而来,却郁结在心,唯有周旋在不同的躯体之间寻找共鸣。
紫姬在无法忍受光源氏的多情之后,无奈与之谈话,坦明自己对男女之爱的理解,“男人之爱,不过是肌肤之爱”。
对于故事中出现的诸多女子而言,所得到的光源氏之爱也不过如此。
片刻欢愉、数月孕育、一生等待,不仅自己的命运难以决定,连心动都是身不由己。
而想要与这森严等级的社会决绝的女子,只能如孤叶飘零于寒江之上,将难得的自由化为被吞噬的另一种形式。
看这部电影,最好先看原著,否则头绪繁多,必堕云里雾里。
原著三卷,电影里基本是讲的第一卷的事情。
源氏钟情的女子,不可能在一一尽述,主要写了藤壶、紫姬、六条妃子、明石姬、胧月夜五人,对夕颜、末摘花、空蝉、花散里等则一笔带过。
扮演光源氏的天海祐希风流潇洒,光彩夺目。
只是思叹为何此类多情美男都是女子来扮演,难道世间完美的男子只应天上有吗。
演紫姬的是常盘贵子,与天海祐希一对壁人,完美无缺。
除此,其它演员就都不怎的。
没有书中描写的那样美好和个性。
对朱雀帝、六条妃子甚至多有丑化,对明石姬的刻划也真怪异,竟然在水里生小孩。
但是还另有一条线齐头并进,那就是紫式部与彰子,吉永小百合扮演的紫式部,竟然与藤原道长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感情。
还与清少纳言暗中较劲,这一切,弄得头绪更为复杂。
其中有定子朗读那首著名的诗:春天是早晨...秋天是黄昏...真幼稚!这还不是最难以接受的,最讨厌的是每隔一段有一位类似邓丽君风格的现代歌手演唱,还有空中飞来飞去等拙劣的特技效果。
以及把六条妃子因爱而恨的施蛊行为加大化,还有作法、报应等迷信,一派妖气令人耸然。
总觉得日本人拍的源氏物语,应该深得其古典文化的精髓,其实却不然。
书中未曾述及的源氏与藤壶的第一次,电影中却详细描绘,有点猎奇的味道。
源氏一直深爱藤壶,决不会有电影中找胧月夜而弃藤壶的事。
源氏是有始有终的,即博爱又专一,富于同情心。
书中罩在源氏头上的光辉至死不曾泯灭,电影中在结尾却给我们一个苍老丑陋的源氏,令人不忍,即是这样唯美的电影,何必让老年源氏转过头来呢。
除了不堪的特效,电影中的风景、服饰都还美伦美奂,借此可以了解日本古代服饰,以及爱情习俗。
这部东映五十周年纪念之作,所费不菲。
但整体差强人意,令人失望。
大概很多人都是因为天海佑希而关注这个片子吧~~可是看过的人大概都会为忘记天海,而只记得源氏光~~
除了画质感人,电影整体基调是略带悲凉但又有希望的,音乐好,中间穿插着鬼鬼神神,好几个镜头略惊悚,看完觉得这个表现手法是黑色幽默,从而也反映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紫式部是沉浸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一个人,她的精神世界有趣,也没有脱离现实。看的时候总觉得在哪里看过类似的剧,大概是《红楼梦》吧。河流🏞️边的鸢尾花和菖蒲花的花丛好美,让我get了有多美。天海佑希是带着英气帅气的。五毛特效有几个镜头表现的比现在的CG还让我身临其境,妙哉妙哉!
服装布景美轮美奂,女王大人出演风流倜傥的光源氏惟妙惟肖,可惜故事缺乏连贯性,场景转换突兀,编剧侧重也很莫名。 不过要把源氏物语浓缩在2个小时的电影里确实很难,不知道斗真版编剧是否有所改进…
为了Yuki的神颜(不愧是光华公子啊,会发光的人)跳这个坑,看完之后觉得7.2分是低估了。看原著的时候我就知道源氏渣,见一个爱一个,觉得世间女子各有其美,无法钟情的体验官(想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的说法,有的男人万花丛中过,不过是为了从各个女子身上拼凑出自己心中挚爱的影子,所谓喜欢的很多,爱就一个),可在那个年代源氏已经是理想型了,本片借着紫式部自己故事的视角和紫姬对他进行了批判(原著中更加含蓄)。影片其实只抽取了原著一小部分,砍掉了很多人物和情节,我真想看Yuki演下来整部剧。紫姬叛逆了源氏,紫式部拒绝了道长,都是女性觉醒的表现,在那个只能依附男人的时代尽力追求自由。服化道大制作,唯美和风。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女皇以及around40,日本也只好找来英俊的女人来演风流
十一年了,还是会被渡边谦吸引啊。渡边谦+天海佑希+吉永小百合+第一古典IP也救不回来的稀烂剧情。天才文学家受权臣邀请进入京都,以写小说的方式教导权臣之女权力法则。小说中的光源氏与紫姬困于各自的情网中,现实里紫式部和藤原道长之间也有些复杂的张力涌动。紫式部在小说创作中渐渐明白了情感的真谛,也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而选择离开道长,回到家乡。本来可以讲述得很精彩很深情的电影,被各种“试验先锋”的形式摔得稀碎。平安京时期的鬼怪搞得像投影都忍了,时不时闪现的MV歌手又是什么啊?明石姬和源氏水里追逐对话又是什么鬼啊?每每刚要沉浸情绪就会被稀里糊涂的破玩意儿搞得稀巴烂。跟个不稳定的大杂烩一样。渡边谦和天海佑希完全被糟蹋了,不知道有没有过逃离片场的想法。全片唯一说得过去的也就是布景和打光了。
作者经历和书中故事齐头并进指向女性觉醒,甚至臆想出在那个年代双双脱离男性而独立的情节。物哀,虚无,女人的一生由男人定夺,像华美宫殿池塘里供人欣赏的锦鲤。海报也很迷,紫氏部站在自己的两个主角中间。紫姬长得实在太现代,特效和MV式唱腔都很出戏。源氏还是和继母藤壶皇后最配呀。
画面很漂亮~第一次看到如此使用的锛,感动ing~天海演男角真是美貌啊
渣男和被渣的女子们的悲剧故事。不过,天海佑希反串男主毫无违和感!而且真的很帅!嗷!
服装五星,场景五星,天海四星,其他演员三星,特技一星,音乐两星,剧情处理两星。如此综合下来,也就是个不高不低的分数了。有些处理太随意,对人物的刻画也不是特别到位。但东方不败真是好看呀!!!难道只有女的能演了么?求嫁> <……
乱七八糟,很多莫名其妙,看着最后都睡过去了...
原来老版本我看过啊,反正我是喜欢和歌的= =
片子太长了,睡着了好几次。源氏物语彻底的不了解,影片就更不知所云了。那个道长是男是女啊。偶放弃了解日本的古历史。
日本非常热衷“反串”,比如让时年五十六岁的吉永小百合扮二十多岁的紫式部,比如让从宝冢退下来的首席男役天海女王饰演英俊潇洒的光源氏。可是,老扮嫩、女扮男,总归还是太奇怪了。
天海佑希真是风华绝代,有林青霞的味道。全日本的男同胞都应该感谢她不是T。布景,摄影,服装都非常美。原来画皮二里面的美术是借鉴这个。
日本的国宝文学啊,但据说改编成电影后貌似比原作弱得不是一星半点。
当中那些莫名的歌舞是怎么回事。。。
就为看帅T
剧本不咋地,天海大人在里面灰常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