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小组看到一个来自 2. 的一个贴:这部剧有点太真实了。
原文:各个身份站在他们的角度这些事情和做法我觉得都是合理的,男人会跟秦峰一样甚至做不到秦峰这样,父母会跟若华妈一样,孩子也一样,甚至秦峰妈我都觉得合理,代入谁都觉得是应该这样做这样想的。
深表认同!
就像剧中大姨说的,人生是个多大的蛋啊!
我们头脑中的生活和真实的生活总有些不一样,这剧就真的很真实。
比如,很多人会很讨厌秦峰,但现实中很多人都做不到他那样,包括很多骂他的人。
再如,很多人会讨厌若华妈,在若华决定带母上学时,就开始剧透说若华要感受到禁锢的爱了、应该逃离、有这样的妈真不幸...... 但现实中,谁会知道将来呢?
就算知道将来,有多少人会割舍亲情呢?
若华更不会,哪怕你穿越到剧里告诉她将来的事,她可能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如果是我呢?
已经预知了结局,会怎么选择呢?
我想,我也会和若华一样的选择。
若华那个选择,就是个死局,这就是真实,就算知道结果,也还是一样,破局的关键在于之后的反抗,而非以结果来看如今怎么选择。
真实就是你永远无法知道将来会如何,真实就是有时你无法客观评价一个做法是对还是错,甚至,对错有时候根本就毫无意义。
再如贴中说到的秦峰妈,讨厌吧?
但如果你就是她呢?
你会让你亲爱的儿子如何做?
真实不是头脑中的理想,真实是长期一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就有不同的选择和做法。
以前看剧,我爱憎分明,如今老了,却很少再过于憎恨其中一些人和事。
扪心自问,我若在剧中,是哪一类人?
更多可能是那不起眼的小人物甚至有时是个坏人,可能也是一个被观众骂着的人。
这些人未必值得同情,但可映照正面人物。
我们理想中的真实可能就是简单地做自己认为该那样做的事情,而现实中的真实更多是带着虚伪的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自己无奈的事,甚至成为自己曾讨厌的人。
有些剧被诟病的是,有些地方想反映真实,却并非真实,是理想中、想象中的所谓真实,其实是反现实的。
而《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这部剧,就真的很真实,你可能不认同其中一些人的做法,但剧中每个人每件事,在现实中,确实就有那样的人和事,而我们嘲笑谩骂他们的人,却未必真能做得更好。
人生是多大一个蛋啊?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我该如何奔跑?
我踏过风雪才茫然回望,谁念西风独自凉。
演得太真实了,看得我泪流满面,特别是陈若华跑出来说若轩没了那一刻我就止不住的流泪,眼睛都哭肿了。
每个演员演技到位,都很自然,代入感很强,就感觉是身边的人发生的事情,我能理解若轩的抑郁,我能明白安心在意自己的丈夫无法看自己受伤的双腿而敏感,我能理解若华打几个电话,母亲都没有接,而无法安心去上学,最后带上偏执的母亲一起上大学。
剧情很细腻,真实,有共情,若华坚强善良,她让我看到了阳光,我觉得我要善待家人,爱惜生命,好好的生活,顺便还得减减肥,我女儿也说过我好多次了
若华,她渴望母爱,渴望认同,懂事勤劳,成绩优异,不擅言辞,总是沉默地背负起一切默默做事,但是我想从一个比较暗黑的角度来解读若华。
可能有人觉得,若华后期的“要想打败她就要成为她”是在日积月累的被控制被压迫下才变质爆发的,但我始终觉得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绝对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前两集,若华还没得到妈妈的爱时她就已经拥有了作为妈妈的性格特征。
谁还记得她在弟弟坐在窗户上时是怎么进门的吗?
是直接推门进来的。
弟弟还烦恼地说能不能敲个门?
弟弟无论是和妈妈在房间里偷偷聊天,还是和大姨倾诉心事,或者是寿宴时偷偷溜出来舒缓心情,若华都紧随其后,她关心弟弟的动态是一方面,但我觉得也有妈妈常年的管控也影响到了她的行为的关系在。
她对弟弟说羡慕,静静地听弟弟对妈妈的抱怨,而对雨夜里苦苦等着儿子头七的妈妈说,他已经死了,已经不需要你的照顾了,我不是你的孩子吗?
委屈有,嫉妒也有。
原来,妈妈和妈妈真的是很不一样的。
这个电视剧里有三个妈妈,安心的妈妈、若轩和若华的妈妈,这两人是姐们花,都是丈夫早早离开,也都是自己拉扯孩子长大,但在教育方式上真的有很大的差别啊。
还有就是秦峰的妈妈,很精明的那种“社会成熟人”。
1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先说安心的妈妈。
这是我最喜欢的妈妈,看着是个好吃赖做的大胖子,爱吃炸鸡,还很抠门,但对女儿真的是爱。
在寿宴上,亲家母让她说服自己的女儿安心计划要孩子,说是有一个铺面,如果安心怀孕了,就把铺面过户给安心。
虽然很爱钱,但是更爱女儿的她把女婿秦峰拉来当垫背,说两个人结婚之前商量好了什么时候要孩子的。
她从来都是全心全意的维护女儿的。
当然母女两个人之间也有矛盾,女儿希望她能减肥,因为过度的肥胖对身体有害,但她做不到。
可是女儿车祸,截肢了。
女儿安心是很受欢迎的舞蹈老师啊,截肢不仅意味着残疾,还意味着拿走了她的骄傲和梦想,心高气傲的女儿崩溃了,自暴自弃,她为了让女儿站起来,和女儿打赌,如果自己能在三个月减掉100斤,那么安心就要站起来。
为了减肥,她放弃了自己爱吃的食物,开始跑步,控制饮食,还刷各种短视频找减肥偏方或速效药,最后还一口气掏出来3万块钱来换取专业教练的指导,她把自己的进度每天都发朋友圈,终于女儿为她的朋友圈点赞了,也慢慢愿意出门晒太阳了,也尝试着座轮椅了。。。。。。
她用自己的爱托举着女儿,一点点的,一点点的,走出阴霾。。。。。
她坚持减肥的锻炼意志让教练很好奇。
她说,为了女儿。
女儿截肢了,生活不能自理,有一次女儿要上厕所,她200多斤的大胖子,抱不动女儿啊,把女儿摔了,她要加强身体锻炼,她的女儿需要她。。。。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都哭了。
安心说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可是你是我妈妈啊,你走不了啊”她的老公秦峰曾经和她海誓山盟,发誓一辈子照顾她,爱她,但最后还是和她离婚了,但妈妈一直都在啊,她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
为了能让女儿站起来,她克服自己多年的惰性,也一定要减肥成功;为了不让女儿被婆家嫌弃,她拼命讨好女婿、亲家母,为女儿瞒下不能生育的事实。
这一切,都是希望女儿能过的好一点。
她的母爱,真的好伟大。
是安心永远都避风港!
女儿安心其实也是很爱妈妈的,觉得妈妈靠着卖炸鸡一步步将自己抚养长大,很辛苦。
希望她能有安乐的晚年,给她办寿宴、为她献舞,带着她和自己在高档小区居住等等。
而妈妈呢,更是想把世界上所有好的都给女儿。
她们母女之间的互动真的是能让你感觉一件事,那就是:原来,爱是常觉亏欠。
2再看若轩和若华的妈妈,就是一股窒息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个妈妈重男轻女,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儿子身上,儿子是超生的,为了生儿子,她失去了工作,所以她总是对儿子说这件事,试图控制儿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想让儿子成为科学家,可是儿子并不喜欢科学类,他喜欢画画,可是他妈妈总是说:“这都是为你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就是辜负我的期待,就是不识好歹。
”她总是不断安排各种竞赛、考试,让若轩疲于奔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若轩噩梦连连,半夜惊醒,一身冷汗,喘气流泪。
那些挥之不去的,都是考试的噩梦,怕试卷忘了写名字,怕考场去晚了,怕没有考好。。。。。
她的姐姐(也就是安心的妈妈)说:“你把孩子逼得太狠了,他一见你,连笑都不会了。
”她不屑的回答:“不逼他,将来怎样成为科学家。
”在妈妈那里,凡是若轩喜欢的都是不被允许的。
若轩的人生,只能按照她的安排去走。
若轩跟她的姐姐若华抱怨:“我的头顶上,永远有个监视器加闹钟,24小时,不休不眠地看着你,妈妈的心都扑在我身上,但我感觉被压死了。
”那个时候的姐姐,因为总是得不到妈妈的关注,所以没有办法感同身受,直到若轩在那场车祸里去世,妈妈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她的身上.......一直不愿意接受儿子去世的事实,这位妈妈整天是不吃不喝,不愿意从悲伤中走出来。
没有办法,若华带着妈妈去上学,将妈妈安排在宿舍里住,妈妈和室友们吵架,租了房子在外面住吧,妈妈抱怨她不回来住宿,不陪她,女儿面临毕业的关键期,承受着什么,忙碌着什么,她好像都不是很在意,她偷看女儿的手机信息,女儿出个门,她也是盘问很久.......
这真的没有觉得这是爱,而是以爱为名的牢笼。
打着这个旗号来控制孩子,让他们按着自己预设的方向去走,实现自己的目的。
我想想都不寒而栗。
这种美其名曰“为你好”的中国式父母的爱,真的要拼命的逃离啊。
这两位妈妈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园丁与木匠》,这本书里提出来的“园丁”和“木匠”,其实是两种教育的思维方式。
园丁,就是你看到孩子他的自身的优势,兴趣爱好和生长的环境,努力为他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氛围,比如说,给他带来阳光、雨露,松土、施肥等等的,让他长成他自己应有的模样。
木匠呢,就是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到了你手里都是一块木头,你都做成规格统一的桌子、椅子,望子成龙,把他培养成你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很明显,安心的妈妈是用爱浇灌孩子的园丁,而若轩和若华的妈妈则是在做木匠呢!
3秦峰的妈妈属于哪种特别精明,会挑事的人。
如果儿子心术正,顶多是婚姻里鸡毛多点,但不会伤其根本。
那还可以。
儿子心术不正,那迟早是悲剧。
其实,秦峰和安心的离婚注定了的,就算不是安心遭遇车祸作为导火索,也会有其他事的,很难说两个人最终走到头。
这位妈妈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车里,她和秦父去儿子秦峰和儿媳安心的家里,自己是科长,丈夫是局长,那种优越感,真的从屏幕外,我都能感觉到。
一路上,她就在给儿子絮叨,挑事,一会儿抱怨丈母娘抠门,一会儿催生。
对这门婚事的不满,表达的清清楚楚的。
去看望安心的时候,当着安心的面不断追问医生脸上留疤做医美的事,面子工程大过媳妇的感受。
安心出院回家,她居然策划让儿子和媳妇分居,周一到周五回父母家,周末来照顾安心。
其实,到这里,这段婚姻,我不用看后面的剧情,就知道离婚是注定了。
这压根不是在熄火,如果让明事理的婆婆,或者善良的婆婆回安慰儿媳,会多教导儿子,让儿子多照顾、体谅媳妇,一起走过这个难关等等。
儿子是自己的,媳妇是别人家的,这样的婆婆,这桩婚姻能走远才真是奇怪了呢。
其实,秦峰就算之后再结婚,可以说,婚姻里的事也少不了。
这么一个能生事的婆婆,哪个媳妇能喜欢?
三个妈妈,三种不同的人生味道。
原来,妈妈的品性和教育方式,真的会确定子女的人生基调的。
其实,这个电视剧看得让人有很多感慨的地方,比如,秦峰妈妈要他和安心离婚的时候,秦峰不是不愿意离婚而是不敢,因为不能背上抛妻弃子的名声。
在婚姻里,爱情并不能维持一辈子,最后看的都是责任感和道德感。
还比如,安心的妈妈算是很通透的人,她知道女儿想留住秦峰的心,给女儿支招用分居来让秦峰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也想借此来试探秦峰的态度,可当她知道秦峰没有碰安心,她知道,这段婚姻真的要完了。
“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儿女。
他们由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生,纵然他们跟着你,却不属于你。
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能庇护他们的躯体,却庇护不了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之屋,那去处你不能拜访,即使是在梦乡。
你可尽力去仿效他们,却不可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逆转,也不会在昨日滞留。
”逼仄的房屋困住了陈若华,她小心翼翼地渴求着母亲的爱意;窒息的爱意困住了陈若轩,他郁郁寡欢地徘徊在阴沉的房屋。
弟弟走了,自由后的灵魂归于天地,燃烧后的肉体却依旧囿于逼仄的房屋。
陈若华在这个“四口之家”里,一直扮演着一个对比组的更为逊色的一方,她是“没有弟弟聪明的姐姐”、“不及表姐省心的妹妹”、“不被妈妈期待的女儿”,她在不自信中长大,也在沉默中慢慢讨好着母亲,期冀着母亲施舍给自己哪怕一分,那给予了弟弟的爱意。
无论是独自笨拙地搬运行李,还是省吃俭用打工买二手手机和电脑,她是那么努力地希望得到母亲的认可。
但即使这种令人喘不过气的高压环境下,陈若华也是爱弟弟的,她也试图张开自己小小的翅膀,去理解去承载弟弟心中阴暗天空里的狂风巨浪。
总是相信明天会好的吧?
只是意外啊,先于明天到达,把小小的陈若华淋得六神无主。
东野圭吾在《从前我死去的家》里最后写道:“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从前的自己死去的家,只是他们不愿再见到自己静静躺在那里的尸体,所以假装没发现罢了。
”。
当母亲抱着两个骨灰盒坐在沙发上,木着一张脸告诉陈若华,我们不需要吃饭时,陈若华崩溃了,作为看客的我也崩溃了。
什么是我们?
意思就是母亲、死去的父亲和弟弟是“我们”,陈若华融不进这个“我们”,弟弟活着时陈若华尚且争取不到这个“我们”,弟弟死后陈若华更是永远归入不了这个“我们”了。
陈若华不被看见不被需要不被期待,这个沙发乃至这个家就是一个巨大的坟墓,墓碑是父亲,棺木是弟弟,坟土是母亲,她在这个死去的家里再怎么瑟瑟发抖也无济于事。
她只能把自己撕光了揉碎了,反复掰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在雨夜中哭着质问母亲,一处处地指给母亲看:“我还活着”“我要吃饭”“我怕被雨淋到了”“我需要你”。
只有这么声泪俱下了,母亲才会将目光勉强地停留在她身上。
可是陈若华从来不是童话里的乖小孩,也不是陈若轩的替代品。
她既是烈火也是干柴,她的一部分始终在消耗着她的另一部分。
通篇我引用了很多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句,结尾就补完开篇吧:“你是弓,你的孩子犹如飞箭从弓上发出。
那射者瞄准无限路上的目标,他用力将你弯曲,好让他的箭射得又远又快。
让你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一件乐事吧;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当的弓。
”希望陈若华能在一路奔跑中,找到爱的课题,完成这篇人生论文。
「时间都去哪了」是在安心妈妈赵秀芳的生日宴上。
初看这首时,只觉得是对钟姐和角色契合度的一次炫技展示。
结局之后再回看,别有一番感慨。
跳这支舞时,是安心人生最富足美好的时刻。
她有舞技傍身,慈乌返哺,能够为妈妈挣了一场寿宴颜面。
台下宾客如云,高朋满座。
不仅有妈妈,还有伉俪情深的丈夫,乖巧懂事的弟弟若轩,还没有彼此折磨的小姨和妹妹若华。
安心跳舞时,妈妈哭了,那时的泪水都奢侈,因为那是感动和幸福的泪水。
自此之后,物是人非。
后来的机械舞「机械姬」是安心的新生。
安心为了证明自己,在林天宇提供的三种舞台方案里选择了最难的这首。
很难忘记这支舞带来的视觉震撼。
安心拒绝面部美容。
她在跳舞前,把脸上那道长长的伤疤也涂上和头发一样的银色,然后亮出她的金属假肢,直面镜头登场。
安心用舞蹈释放出的生命力,完完全全吸引着人的视线,甚至让人觉得——机械姬的义肢才是正确的,金属的双足才是美的——她那么与众不同,她的「异常」反而成了「正常」的标准。
「风暴」是最不同的一支舞,这是安心想象中的自己。
她看到自己憧憬的舞台,台上舞者翩翩起舞,安心看得如痴如醉。
她那么渴望舞台,舞者的脸就成了她自己的模样。
曾经品尝过舞台带来的无法复制的兴奋感,安心怎么可能甘心坐在台下当观众?
当她看到自己站在舞台中心的样子,她就明白了——打败风暴的方式,就是穿过风暴之后,让自己成为风眼,让狂风暴雨为自己而臣服。
大结局最后的「蜕变」,就如同这支舞的名字,是安心真正的破茧成蝶。
「蜕变」原本是林天宇为了贺朋朋创作的双人舞。
安心为了鼓励林天宇,对他说,希望他直面过去,做她的双腿,两个人共同呈现「蜕变」最好的样子。
而当比赛开始之后,这支双人舞还没有跳完,两个人就在舞台上意外摔倒了。
安心做了最果断的决定,她让林天宇独舞SOLO。
这是一个舞者对另一个舞者最大的欣赏和尊重。
她喜她悲,她的生活,此生此爱,都在此刻绽放。
看安心和若华,就能看出两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两对母女相处方式的不同,以及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安心,出车祸前美丽自信的舞蹈老师在秀芳的寿宴上惊鸿一舞,她的热爱和光芒得以绽放,秀芳栽培安心的结果也被人肯定,双双满足互相肯定支持也圆满了自我;在生活中,安心也会跟秀芳争吵,变身“闺女妈”去抓拒绝减肥的秀芳,安心在服装店假意不知道秀芳退课的事逗秀芳,两个人在桥边看似斗嘴实则氛围温馨幸福,安心开朗的性子离不开秀芳本就大大咧咧的开朗性格影响,因为家庭中充满欢声笑语所以安心长大后即便两个人有口角,但都是幸福的口角,没有原则上的分歧。
在车祸后安心失去双腿,在病床前的秀芳也是一直笑呵呵给安心鼓励,从态度上就影响安心求生的心,安心的每次爆发、争吵、对秀芳的恶语相向根本原因之一也是秀芳给予安心平等温和的成长环境,在家庭教育中秀芳不曾压制安心的天性,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安心敢说、敢发泄,而身为母亲的秀芳,也会适当示弱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她们两人之间从始至终都是平等的,是母女也是可以意见相左的朋友。
相比安心秀芳,若华和秀丽的情况就截然相反。
若华和若轩一起回家,秀丽的心思全在能为她带来荣光的若轩身上,一桌子若轩爱吃的菜和只有过生日时候若华才能吃到的鱼形成鲜明对比,与其说她重男轻女不如说是把押注都放在了若轩一个人身上,沉重的期待和爱成了击垮若轩的剑。
若华主动讲述自己的学业规划,乖巧的安排好了一切,迎来的却是“女孩子随便上上学就好了”的敷衍和妈妈转头刨根问底弟弟的落差,一场饭桌戏把这个家庭的三角关系展现的明明白白:透明的姐姐、被沉重的爱压抑的弟弟、偏心的妈妈。
若华习惯了凡事以弟弟为先,习惯了在母亲面前顺从,俩人从不争吵却恰恰反映了秀丽对若华的忽视和若华的缺爱软弱,若华在弟弟去世后得到了妈妈的爱,随之而来的是同样令人窒息的控制欲。
秀丽早已把自己的人生光辉寄托在孩子的成就上,而孩子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人却只能做提线木偶,又怎么会快乐?
若华很少像安心那样灿烂地笑,更多的是一个人默默走在街头,默默在台下看着热烈明媚的安心,心中再悲伤也只是在桥上一个人消化;而安心也很少有像若华那般在母亲面前沉默、顺从的姿态,两个亲近的姐妹却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堪称两个母亲的翻版。
这两组家庭的对照让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越发清晰化,通过她们好像能看到背后无数个家庭的缩影,很少有生活剧如此深入的刻画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了,不出意外我应该会持续追下去。
这部剧描写了一个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女性角色,东亚家庭里面的姐姐。
或者说,被忽略的女性的苦,女性的苦总是被显得那么理所应当,姐姐的存在在被忽略。
这部剧,相比于那种喊口号式的,女孩要帮助女孩,名为爱女实则把女性分成三六九等的不一样。
编剧是仁慈的,是爱和理解陈若华的。
在这部剧里,叙事的角度是跟陈若华是平视,不是俯视不是挑剔她你为什么不反抗,编剧用很短的篇幅讲了陈若华的原生家庭。
很多时候说陈若华是小苦瓜,我觉得这是国产剧的进步,因为她的苦终于是被正视的了,不再是一个冷漠的女儿,偏执的扶弟魔。
不同于樊胜美式的家庭,陈若华显得更为矛盾和纠结。
陈若华经常陷入一种,妈妈爱我,妈妈不爱我的纠结中。
一边是妈妈真的很爱我,从小很努力的攒钱,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和弟弟,一条秋裤穿了十年也不舍得换,我数学学的不好是我的问题。
一方面是妈妈为什么不爱我,那么想让我嫁一个人,把我捆在她身边。
也不是苏明玉的妈妈,要求孩子报师范,干涉志愿的选择。
秀丽是没有干涉过陈若华的选择的,想去北京读书就去了,想学文学自己擅长的也让学。
编剧带给了我们另一种在国产剧没大笔描写过的新的视角,一个在重男轻女家庭,压抑的环境生长出的姐姐的,自我意识觉醒和原生家庭的搏斗和纠结。
陈若华是纠结的,编剧也是理解她的。
毕竟没有谁谁生下来是爽文大女主,母亲压迫你转身就走人,轻轻松松跟原生家庭来个了断。
不同于樊胜美式很“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家庭让人痛的很彻底也让人断的很彻底。
母亲是爱孩子的,但没那么爱,更爱的是自己。
陈若华始终陷入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的过程和对于自己原生家庭的矛盾。
她做不了那种“扶弟魔”,她有自己的人生,但是母亲又一个劲想把自己捆在自己身边。
感谢编剧和作者,描述了东亚女性身上这种,隐秘的苦楚,可以让陈若华身上的苦是被看到的。
她们在和陈若华是一种平视的态度,不是从高到低的俯瞰。
不是那种被丑化的“扶弟魔”的形象,说女生狮子大开口向贫穷家庭要一大笔彩礼。
不再是国产剧里,那个吸干男方家庭的媳妇,那个暴躁易怒的大嫂,那个狮子大开口的扶弟魔。
编剧和作者,站在了一个和陈若华平视的角度讲了她的故事,说了她那些,隐秘的,不知道该怎么完整叙述的苦楚。
理解了陈若华,不去谴责她为什么那么懦弱:“被压迫你就要反抗啊”,而是说了她的矛盾她的纠结,她自我意识和原生家庭的矛盾和冲突。
陈若华身上发生的每件事好像都很小,鱼肚子而已,妈妈切好的水果而已。
单独拎出来讲,似乎就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说多了又像祥林嫂。
但是真是鱼肚子那么简单的事吗?
不是,是被忽略的方方面面,也是被打压的方方面面。
也感谢演员杨超越,她真的理解了这个角色,也把这个角色演绎的很好。
我想不到还有别的95花演陈若华会比她更出彩。
她理解了陈若华的情绪,笑不敢大声笑,哭也得忍着。
跑出病房到走廊哭,也得努力抑制自己不发出声音(用袖口死死捂住鼻子不让哭声太大这个小点真的有戳到我)。
她和樊胜美演绎的是另一种极端,那个暗淡的,压抑的,忍让的,讨好的姐姐。
陈若华这个角色很吸引人,我很久之前看过原著,也曾担心超越是否能驾驭这个角色,因为超越的性格和若华差距太大,超越是一个咋咋呼呼却又细心的明媚小太阳,而若华若华这个角色外表内敛沉默安静,因为原生家庭的缘故整个人都是温柔外表下又包裹着伤痛,她太过在乎亲缘可是家庭的巨变导致她变得敏感却又坚韧,她的性格有些拧巴,母亲的逼迫让她更加压抑,就是这样复杂的一个角色让我无比惊喜,超越表演的很自然,很灵动,她的若华安静温柔,面对母亲的偏心她伤心至于更加在乎的是母亲和弟弟的情绪,面对骤然的变故她以薄弱的身躯撑住了家里,成为了母亲的顶梁柱,超越的演技很细腻进步非常大,我相信在未来她会变得更优秀。
超越的性格有一种别样的魅力,怎么说呢,我其实不是第一次看超越的剧了,她这一次确实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和惊喜,我能够看见她成长的蜕变,在非科班的情况下我看见了她的努力,记得第一次知道杨超越的时候是她的演技让骂的体无完肤,我当时也是反骨就想看看多烂的演技才让她被骂成这样,去看了,演技确实一般但是好像并没有他们骂的那么差,而且小姑娘还是很灵动了所以接着看了下去,但是发现越看小姑娘越好看,当时越来越喜欢杨超越,后来就去了解了她,才知道她就是18年火出圈的锦鲤女孩,然后我慢慢去看她的综艺,越了解越喜欢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剧只要一出来就是胖天盖地的黑稿谩骂,甚至把她和众多行业大佬做对比,我看着她慢慢变得沉稳,担忧之余又庆幸她的勇敢,她真的让我见识到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子在努力发光,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
都说爱人如养花,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花匠,但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的花匠,哪怕世界一片荒芜,我们也能够浇灌出自己的花。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中妈妈真的把安心养得很好,车祸前的安心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是妈妈的骄傲,车祸后安心跌入深渊,妈妈一次次把安心拉回来、默默陪伴、悉心照顾,为了鼓励安心站起来,母女俩之间打了个赌,也是和命运打了个赌。
“这个世界谁也不欠我的,要自己成全自己”。
安心在妈妈的陪伴和鼓励下渐渐开朗了起来。
从不愿出门、畏惧别人的眼光,到愿意接受、了解假肢,再到现在能穿上假肢逛街跳舞,甚至可以用假肢逗小女孩笑,安心真的变了很多。
安心是妈妈悉心浇灌呵护的花,也是自己拼命努力生长的花。
“你就是摊上这么个妈了能怎么办呢”,若华说的这句太真实了,母亲是割舍不掉的。这部剧真实、“狗血”但不悬浮。
杨那也叫演技,真服了
全剧就ycy演技差了 谁的戏也接不住 面瘫一样 哭戏也就是咧嘴 莫名其妙比女主戏份多
角度其实挺好的,虽然里面若华的母女线有些桥端似乎略过同时也有些老套了(比如处女情结的讨论)。可惜出圈上热搜竟然是吐槽男二出轨了比女主更老更丑的女性,对比这位“小三”最后离开男二的台词,尤为讽刺。
挺好看的,成长与蜕变,钟楚曦很美演技赞,两位妈妈医院爆发那场戏演技爆炸,看到杨超越演技了,弟弟出场短,但是很亮眼,值得追
不知道为啥挺吃这种狗血剧的,杨超越有点让我震惊到,现代剧OK的
“健康人是最没有资格鼓励残疾人的。”虽然林天宇看着比较粗糙,但其实内心很细腻,能设身处地感受安心的心情
能看进去,不出戏,逻辑合理
没人觉得老小三很冒昧吗?对小三容貌年龄的攻击,实际上就是在潜意识认为年老色衰就会被年轻貌美的女孩三,以色侍人的价值观令人不适。杨超越的眼神太木了,编剧不错,妈妈演技也很好,换个演技派就好了。
秀芳才是本剧大女主嘛 有决心有脑子还有钱
杨超越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真不错,妹妹还是有灵性的。 少女还是要少女来演,超越妹妹目前为止演得最好的一个角色。
其实这是一部适合拍摄成电影的剧,因为人物关系和矛盾基本上在前20集就都清晰了,很多没必要的回忆和人为制造的矛盾都是过于凑集数了,后续几集很难再让人关注剧情本身的走向。可惜了!
国产都市剧就是一台巨大的小三永动机
营销太过,“老三”出圈骗了多少人,其实并不狗血,皆有铺垫,很真实的人性。
严重影响夫妻感情,建议禁播。
还行吧,虽然不喜欢杨超越钟楚曦
好好看,会追下去,第二集后面那块我哭死
不被出轨的已婚女人不配做女主
这编剧是男的写的吧 女的都别看能把人气死 央8上片不看内容的嘛 钟楚曦没收入腿残疾可以心高气傲不吃饭绝食让妈妈担心 只因为她觉得她妈要店铺是丢她自尊 杨超越妈开大会卖女儿还把辞职信都拿出来 难怪她女儿会买a货谎称男友妈妈送不菲手链 哎她妈也会绝食 两个女主不愧是一家人 编剧牛逼 哈哈哈哈
心疼重男轻女家庭下的女儿,陈若华也向往妈妈的爱,虽然这个爱在弟弟看来是极度窒息,如果能分一点给若华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