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是一部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制作的小成本电影,如果有人想在这部电影身上寻找到国产电影在整体制作水准方面的逆袭,那是白日做梦的事。
我也不想就电影质量进行讨论,那是在毫无意义地浪费生命。
我所感兴趣的是,电影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现状与精神进行的思考,它是一部有社会使命感的电影,尽管它已经普通得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逆袭”多见于网络用语,据说源自于《高达战士》,用于表现对生存现状或者目前状态的反击。
从这个意义扩展开来,它本来表达的是一种过程,具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虽然现在往往直接将其用于表达最后成功的情况。
与这个词经常搭配使用的,就是现在异常火爆的“屌丝”。
这个从网络上迅速扩散开来的词,在刚流行起来的时候,我是特别反感并从不使用的。
虽然我能理解大部分人使用是带有自嘲性的调侃,但是我脑子中浓厚的传统文化思想,让我总感觉如此粗俗的一个词语突然混进了优美的中文里,是对汉语言系统的一种玷污和猥亵。
就我个人的观察,它现在不光指因为各方面都不突出而有些自卑的人群,还指代因为实力有限特别是经济实力不足从而导致生活品质层次偏低的境遇。
所以理所当然的,那些被称为“屌丝”的人是最需要“逆袭”的。
这就像电影中的郝晨,他从一个河南的小山村出生长大,最后在演艺公司的包装下成为了一个歌星,可以说他基本上成功地逆袭了。
但为了包装自己,他以捏造的留学海归的身份示人,就连独自将他养大的母亲都几乎抛弃在了家乡。
在这个过程中,他牺牲自己的名誉、家庭和亲人,以此为代价来炒作换取表面上的光鲜,实则早已迷失了自己。
这很像我接受“屌丝”一词的过程。
因为环境的不断影响,我从最初的强烈反感也逐渐开始接受并不时地说起了,直到现在每次说起,都不会有一丝当初的厌恶,甚至有时还多了几分莫名的时髦的自豪。
我也早已被大环境的漩涡吸到了深潭的底部,而且再也无法回去了。
但是既然“逆袭”是表示对生存现状或者目前状态的反击,那就不一定是“屌丝”的专属了。
电影中的左婴宁本来在国外工作,但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主持人梦想,她辞去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北漂,想凭借自己的兴趣、热情和才气完成一个年青人追梦的道路。
这是属于她的逆袭,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对于现实的反抗和对于理想的追求。
在现实的巨大诱惑面前,她也无力抵御自己对于梦想的渴望,但由于对娱乐圈潜规则的不甚熟知,一步步地跌入了演艺公司设计的毫无底线的炒作圈套。
老板试图说服她冲上前去,抓住实现梦想的机会,但必然的结果是不能在乎她之前可能极为在乎的东西。
不知道是否可以称作幸运,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她选择退出了本就不是她想要的轨道。
这两个人物是极具代表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目前中国年青人的心理状态,那是一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或者迷失。
而青年是国家的储备,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现状和思想的缩影。
现在的年青人,大多都沾染上了好大喜功的浮躁情绪。
就像电影中说的一样,都想着20多岁就有房有车,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除了有些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以外,每个人都想着逆袭,缺钱的想尽办法赚钱,缺地位的想尽办法捞地位,总之是都在疲劳地与自己的现状斗争,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外界诱惑下以求挣脱。
由此因为抛弃原则和底线,出现了如此众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了道德层面,而这一切都是欲望的苦果。
拥有欲望本不是坏事,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欲望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如果有一天人类没有了欲望,那即是灭绝的时刻。
有了欲望也就有了逆袭的冲动,但关键问题是逆袭的方向。
电影中的明星经纪人乔治,之前说了十几年的相声,文能贯口安天下,武能当街来劈叉,但以前20多个人,一天只能赚20多块钱。
他最终成功地挣脱了那种日子,但是为了现在的工作,几乎已经男女不分。
没有人可以评判他选择的对与错,但可以说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我们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时,总需要付出代价。
而当我们急功近利地想达成自己的目的时,就需要付出更大代价以致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人生遗憾。
在强势逆袭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忽视一些本是可贵的东西。
左婴宁的男友杨大川,他只是一个有着摄影家梦想的普通摄像师,一张鞋拔子脸几乎可以做钻头使用,但靠着真诚得到了漂亮女友的芳心。
即便面对诱惑,女友亦不愿背叛于他。
这是属于他的逆袭,情感对于物质的胜利。
但是面对事业开始起步的女友,他一方面担心女友会因为急于求成而被设计,另一方面也对物质和欲望下的感情产生了怀疑,他主动放弃了。
这是对于社会的可以理解的屈服,但却是对于本该坚守的感情的亵渎。
电影中的人物都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逆袭着,对于他们的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予对与错的评价。
这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现状,我们可能都在追逐中丢失自我,尽管原来的自我并不是尽善尽美,但它本不该被这样粗暴地吞噬,然后变成一个自己所不认识的人。
电影的最后,长达十几秒的镜头围绕着清晨朝阳下的天安门城楼,这个看似无比突兀的安排会惹的人禁不住瞬间发笑。
但细想起来,逆袭正是现在中国的精神现状,即便是这个国家,都正在努力地逆袭着。
这个国家有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正如我们个人一样。
但有一点应该被明确或者思考,我们应该守住的底线在哪里,我们逆袭的方向在何方。
何为逆袭?
百度有云:逆袭,网络游戏常用语,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
逆袭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充满正能量的精神。
电影《逆袭》讲述的是海归女大学生左婴宁初入娱乐圈,在左右逢源的职场中陷入到纠缠的三角恋中,只是面对高富帅的高调追求和文艺青年的用情至深,她是顶着舆论选择轻浮而奢靡的感情,还是放弃梦想选择低调而朴实的真爱?
当然,影片最后的结局,左婴宁并没有选择浮华的为名利而爱的感情,但也没有交代她是否选择了自己的DCL。
说实话,起初并不理解片名的意思,若说左婴宁从一个风餐露宿的娱记一夜之间成为风口浪尖的知名主持人算逆袭的话,那这其中的正能量实在是无从谈起。
所以,个人认为,导演想要表达的逆袭是左婴宁在经历浮躁繁华之后,认清自己,看透本性,回归平凡。
有人说,从起点回到起点怎么能算是逆袭,可是如果你看过了电影,看到了左婴宁经历的一切,你就会发现,表面上她回到了起点,实际上她的内心已经坚韧百倍,从她的内心出发,确实是逆袭成功的好典范。
从《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中的“旺财”和“来福”到《逆袭》里的大长脸和小短腿,从剧场舞台到影院大银幕,孟京辉戏剧金牌组合刘晓晔和韩鹏翼一直保持着足够高水准的表现。
话剧演员转战大银幕,你永远不用担心他们的台词功底和形体表演。
此番,刘晓晔化身时而诙谐时而冷酷,时而妩媚时而愤怒的金牌经纪人,而韩鹏翼则是一个看似吊儿郎当实则追求真爱的娱乐记者。
俩人在片中对手戏不多,不过片尾却用一场“武打戏”掀起了影片谢幕前的高潮。
两个人从剧场舞台到影院大银幕的华丽转身,这亦算是“逆袭”的成功典范。
今年以来分别有《北漂鱼》、《大片》、《疯狂的导演》等影片用或荒诞或辛酸的风格展现导演的生存环境有多艰辛,而叙述演员成名之路艰难的电影,《逆袭》是近期的第一部。
都说娱乐圈很乱,很多演员需要靠着绯闻才能博人眼球,占据网媒、平媒的重要位置,于是乎,经纪公司也就乐得用绯闻炒作明星,劈腿、小三、捉奸、破鞋屡试不爽。
而网友似乎也很吃这一套,总是被这山朦胧水朦胧的娱乐圈搞得头晕眼花却乐得其所。
刘晓晔饰演的经纪人说左婴宁:除了被炒作,你还有什么?
话虽粗糙,但却是很多入行演员的真实写照。
当一个人没有背景没有作品又想接受万众瞩目时,是违背良心接受被炒作还是坚持做回自己脚踏实地,这曾是摆在很多人眼前的问题,对于出身于河南农村的郝晨来讲,他接受前者,而对于海归左婴宁,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
当她驱车离开那个是非之地时,在她的内心深处对人生感悟有了升华,归于平凡之后,实则却是切实的逆袭成功。
安战军导演的电影《逆袭》讲述一个女记者阴差阳错进入娱乐圈之后奇特曲折的经历,并通过她与娱乐记者的视角勾画并揭露了娱乐圈内的种种规则与是非。
影片说了很多娱乐圈的事,也说了很多媒体的事,就是意在揭示公众、媒体与娱乐圈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号称港台发行量最大娱乐报纸是《苹果日报》,其特色就是头版标题往往非常耸动,画面也非常血腥,有很多的八卦、花边新闻。
以前网上流传过《苹果日报》的办报宗旨就是“以天下八卦为己任,置他人生死为度外”,他们信奉最好看的画面就是裸体加尸体,最好看的新闻就是丑闻加绯闻,最重要的新闻工作方向就是摧毁偶像艺人,最重要的新闻工作目标就是打破英雄神话。
面对这样的新闻宣言,引起过很多的争议,不说绝对的正确或是错误,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让刊物的销量得到提高,这说明公众其实还是乐意去观看这些内容。
用唯物辩证法来说,其实公众、媒体与娱乐圈之间的关系也既对立又统一的。
公众希望知道娱乐圈中的八卦内容,而明星需要公众来增加自己的人气,媒体需要艺人的八卦爆料,明星也需要媒体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媒体需要销售量。
于是,很简单,从媒体主动挖掘新闻到艺人主动提供爆料,所有的新闻其实都是真真假假,可信又不可信,普通老百姓就是看个热闹,起个哄,多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这话题就起来了,不同的人从中获取不同的利益。
而回归本质,男女明星在风光靓丽也只是现代社会被老板们包装打造出来让公众消费的商品,他们的背后有着太多“不能说的秘密”,粉丝们是绝对无法触及与看见的。
没有做过的统计,不知道咱们国家每年到底多少档选秀节目在上演,我们看见无数的年轻人甚至上了年纪人都怀揣着梦想为了得到一个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削尖了脑袋都想要进入娱乐圈,因为对普通人来说,娱乐圈充满了神秘感与诱惑,成为明星就可以名利双收,而光鲜亮丽的娱乐圈背后的种种酸甜苦辣与潜规则,他们是不会关心与在意的。
影片的海归女大学生左婴宁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她憧憬着进入娱乐圈成为一个风光的主持人,当机会落在她面前时她才明白一切并不是她想的那样,要舍弃,要服从,要被蒙蔽也要蒙蔽别人,很多人也许会在利益的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左婴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是什么,也许她选择了离开在很多人看来显得太傻,但这正是《逆袭》这部电影所要传递给观众的意义所在。
在娱乐圈,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未必能够长久,即便再有能耐也只可能是风光一时,表面的光鲜很快就会化作浮云,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小人物凭借能力获得机会并得到认可是一种逆袭,而看清事物的本质,放弃欲望诱惑,选择去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更是对当今这个浮躁社会的一种逆袭。
末了提一句,孟京辉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中的金牌组合刘晓晔、韩鹏翼在《逆袭》的表演堪称惊艳,绝对让人过目不忘。
文 / 赤叶青枫今年,反映影视圈、娱乐圈中的草根阶层奋勇求存、艰难追梦的题材的影片接二连三。
早有《大片》、《北漂鱼》,近有《疯狂的导演》,如今又有一部新片再度涉及此类题材,这便是导演安战军的新作《逆袭》。
“逆袭”,网络时代的流行词汇,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
而因其又常与另一流行词汇“屌丝”并列使用,所以字里行间既有欢乐的自嘲或调侃他人之意,又有充满正能量的励志之情。
导演安战军以此词定为新作片名,其意图及影片类型定位不言自明。
《逆袭》讲的是一心想当主持人的海归女左婴宁回国追梦却在梦想与现实间进退维谷的故事。
其中,娱乐圈的潜规则无疑是片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话题之一。
为“助”左婴宁上位,娱乐公司老板、经纪人和媒体等不择手段、不计底线的疯狂炒作——当然,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他们在左婴宁身上投入心血不是看重小姑娘的善良和实力,而是觉得她奇货可居,可利用她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在他们眼中,她不过是件商品,而已。
因此,他们在这场造星炒作过程中完全没有顾及她的感受,以至于为她最后的退出埋下了伏笔。
和左婴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片中同样渴望在娱乐圈闯出一片天的郝晨。
他出身河南农村,起点着实不高,后来之所以能成功上位,如愿以偿成为明星,不仅是因为他肯接受及配合娱乐公司的包装,还有他为了成名,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名誉、家庭、感情甚至亲人为代价。
换做你我,我们该如何选择?
是要名利和成功,还是要节操和自我?
二者并非不可兼得,但残酷的现实往往会逼得人只能择其一。
在此,暂且抛开是非对错与道德三观等不论,单就左婴宁和郝晨二人的经历来说,他们都算逆袭成功了。
前者得到过,跌宕过,迷茫过,但最终清醒地收获了坚强和内心的宁静;后者为得到一些,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你可以鄙视及不屑他的选择,但不能否认他至少也算“求仁得仁”了,总好过左婴宁的男友杨大川——那个其貌不扬有着摄影家梦想的普通摄像师。
他作为一名典型的屌丝男,凭借真诚赢得女神芳心,这是属于他个人的逆袭传奇,但女友面对名利诱惑尚且不曾变心,他却选择了放弃,这是他的最大悲哀之处。
所以,关于电影《逆袭》的真正重点,窃以为不是展示明星是怎样炼成的,甚至揭露娱乐圈的潜规则也不过是件华丽的糖衣。
明白自己到底最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不懈努力且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同时坦然承受之后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才是最重要的。
广东俚语有云:“食得咸鱼抵得渴。
”人,终究要学会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娱乐圈现而今已经成为一个大众生活的文化消费品,明星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大众的眼球,离婚、结婚、小三、逃税这些大事必然密切关注,有的时候小到明星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也是会被狗仔们拍到,发到媒体上以后同样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关注,明星已经没有多少隐私可言。
《逆袭》讲述海归女生左婴宁(张立昕饰)在北京试图找一份主持人的工作,之后得偿所愿成为一档电视栏目的外采记者,她首先跟踪报道的就是男明星郝晨(王凯饰)的离婚事件,凭借着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左婴宁居然自己成为了娱乐圈风口浪尖的人物。
因为报道郝晨的离婚事件,左婴宁自己反而成名了,郝晨经纪公司看到她有商业潜力,决定把她包装成明星主持人,推向市场。
虽然影片讲得是故事,但实际上现在的娱乐生活就是如此,很多人网络红人莫名其妙地成了名,有的还甚至踏入娱乐圈,各种炒作真真假假,最终都汇集成了商业利益让公司竞相追逐。
左婴宁原本是个不名一文的小人物,在公司里人人都使唤她,但是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还有不错的运气,最终有幸让她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名人。
她知足吗?
显然,成为名人是不会有自由空间的,一切生活就要暴露在大众的眼皮底下,和谁吵个架都能成为老百姓的谈资,谈恋爱更是奢望。
左婴宁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可是为时已晚。
《逆袭》是一个残酷童话,导演安战军用一个欢乐但又现实的故事告诉观众,娱乐圈外表光鲜,但是明星和经纪人也有痛苦的一面。
不过他们也有丑陋的一面,事物都是两面性的。
影片的讽刺力度不弱,特别是王凯饰演的明星郝晨,以及刘晓晔饰演的经纪人这两个角色,导演直接显露了他们的虚伪嘴脸,一切都是以自己利益为重,尊严和诚实早就抛到九霄云外。
但这样的人物非常真实,刘晓晔饰演一个娘炮型经纪人很到位,而且还时不时拽上几句英文单词,让人望而生厌,不过看后回味,这个角色的印象反而加深。
所谓片名的“逆袭”,就是说女主人公左婴宁从一个无名小辈到明星主持人的逆袭,但影片所展现的残酷一面也告诉观众,人生的成功不仅仅是成名,如何面对成名之后带来的压力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通过左婴宁的视角,导演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娱乐圈,也是一个真实的娱乐圈。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而娱乐八卦的消息,更是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电影作为一种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艺术形式,也会不时的以娱乐圈或娱乐事件为题材,如好莱坞的《日落大道》、香港的《爱你爱到杀死你》等,也都跟娱乐圈有关,去年时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的《艺术家》,更是直接聚焦于娱乐圈的电影人士。
而由安战军执导的《逆袭》,也是以娱乐圈的事件为主导,描绘了一幅在娱乐化时代的纯真童话。
影片由张立昕、韩鹏翼、王凯等主演,讲述为了追寻自己的主持人的梦想,海外留学的左婴宁放弃了海外的工作而归来,但是长相并不算很出众的她在现实的寻找工作过程里慢慢发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她无意中得到一份电视媒体的娱乐记者工作后,她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了娱乐圈的事件,包括当时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海龟”歌星离婚事件,在“独家报道”引起很大的轰动效应后,她也得到了该歌手的幕后娱乐公司老板的注意,被挖过来要与该歌手一起主持一档新节目,正当她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主持人梦想时,她才发觉了原来这背后还隐藏着种种不为她所了解的内幕……影片可以说是将这些年的一些热点事件或者炒作方式放大,比如常见的明星离婚时指责对方有小三,又如明星背后经纪人的人前人后的不同嘴脸,且可以为了曝光率、知名度等造假、炒作,其中那一幕当女主角左婴宁刚被“提拔为”主持人要与当红歌手一起主持节目后不久,就发现网媒、平媒已经有着她是对方的小三时,就通过了幕后老板、经纪人的不同言行来表现出娱乐圈的光亮背后的阴影一面,特别是经纪人在安排工作人员大概在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时,与哪些人合作炒作哪个点等,也都显然来自于现实。
这也就增加了影片的娱乐性与社会阅读性,毕竟,对于电影作品来说,娱乐性是让观众在紧张的生活工作后得以身心的放松,而社会阅读性则有助于他们更多地了解现实里的某一面。
女主人公左婴宁的经历、选择,则是对于这个充满着各种潜规则的娱乐圈的一种态度。
她无疑是有梦想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所以也才从海外归来),但是她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名声等被污蔑,而为此她宁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做一个独立的、自我的人。
从这点来看,影片也就带有一定的童话色彩,毕竟在现实的成功面前,很多人会出卖自己,就如影片里的经纪人所说的,他以前学相声,也四处追寻梦想,但是在现实面前梦想一次次的脆弱的破灭,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自我,追寻所谓的成功,包括在外人面前假装自己不男不女不伦不类,而影片中的成名歌手,也为了所谓的“梦想”放弃了很多。
主流电影毕竟是要给观众一种美好的希望的,影片《逆袭》在女主角左婴宁的身上寄寓了不少的希望也就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这个社会现实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是“童话故事都不敢这么写的”,就如当年意大利经典佳作《天堂电影院》所说的吧,现实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安战军新片《逆袭》把镜头对准娱乐圈,不是励志的明星成名史,不是感人的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后不忘穷小子,不是温情暖暖的心灵鸡汤,这里只有邪气十足的娱乐圈怪现象,炒作,欺诈,不择手段,只要可以逐名夺利,一切都是筹码,甚至包括亲情,爱情和尊严,这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这是一种怎样的荒诞的现实,《逆袭》给你掀开表相,看里面的污垢与蛆虫,还有一点点不肯被坐以待毙的良知。
如今的娱乐圈,有太多怀揣梦想的少男少女在圈外簇拥,都想冲击这个纸醉金迷的怪圈,然后一夜成名,然后星光普照,接受如潮的尖叫和欢呼,这种满足感,可能是任何行业和职业都无法望及项背的。
但是,站在圈外的人往往都看不到,在这个怪圈里,还有纠结的名利和欲望,不择手段的掠夺和各种奢靡,虚假和扭曲。
《逆袭》把故事背景设置在娱乐圈,讲述了一个海归女孩左婴宁无意中得到一个成为大明星的机会,在摄影师男友、大明星和经纪人、男明星之间周旋,揭示了明星为了成名所要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代价。
像《逆袭》这样几近真实,既有艰辛又有屈辱的明星梦,题材的吸引力其实并不八卦和绯闻,成名后的故事更具吸引力,幸而故事给左婴宁设置的成长背景,足够令人警醒。
心思慎密已经入了魔道男明星郝晨,无所不能的经纪人,幕后翻手为云的斯文老板,脚踏实地的狗仔摄影师大川,还有没露面的以新闻为名暗作炒作勾当的徐主编,这些角色都塑造得非常鲜明,虽然有些桥段在观众看来似乎有些夸大其词或太具戏剧化,但这种用真情实感来揭开怪相,真情流露的手法,不禁让人泛起几分感慨。
看得出创作团队对娱乐圈是又爱又恨的,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揭露这个圈子的黑暗、冷酷,对良心的践踏,其中以郝晨为例,郝晨为了明星前程豁出了一切,冒充海归,学习英文、唱歌、品味,吃得苦中苦,终为人上人,这原本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影片无情的揭穿了这明星的光环背后,是用谎言,收买,无休止的炒作,特别是郝晨为了节目的成功,用男色来勾引左婴宁的时候,一个大写的人坍塌了,他彻底的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工具,用片中的台词来说,他是入戏太深。
同样失去了灵魂的人还有经纪人,老板和主编,他们勾结成一片,在幕后操纵着明星,也玩弄着观众。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为了成名出卖尊严,左婴宁最后在娱乐的大染缸里打了个转之后潇洒的离去,让这无边的不着四六的荒唐,有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结局。
《逆袭》所指向的不仅仅是娱乐圈,时下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不能说的秘密,藏在卓子下的潜规则,娱乐圈只是因为明星效应而更容易抢占媒体和公众关注。
近几年“逆袭”成风,逆袭到底是什么,这部电影可以给你一种解释。
所有不愉快的经历,都会改变个人对世界对人性的感知,当这些经历积聚到足够多,那么,新的态度便会形成。
《逆袭》表达的是对娱乐圈的态度,但故事与镜头所及,却是对人性的窥探和问询。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众所周知”的娱乐圈,之所以说是众所周知,是因为在导演的讲述中,“娱乐圈”就像是所有圈外看客从报纸网络电视中所意会出来的那样。
是一个藏着无数潜规则和肮脏交易,人性被光环和利益遮掩,明星成为工具,成为玩具,时时事事都被欲望驱使的圈子。
而导演要做的事,就是通过这次讲述,对那些圈外人表达自己对这个圈子中不为人知的龌龊和坚持初衷的纯良所产生的强烈共鸣。
导演的办法是——让一个圈外人进入这个圈子,透过她的经历和感受,传达自己的情绪。
就这样,在导演的安排下,圈外人左婴宁异乎寻常的顺利打入娱乐圈,从一个办公室的碎催到某栏目的狗仔记者再到被媒体聚焦的新星,导演捧红这个圈外人的手法如行云流水几乎不费吹灰,让我这个天天为演员宣传绞尽脑汁的人,叹为观止。
但这个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个案吧——误打误撞的巧合,毫不掩饰的卑劣,急赤白脸的情绪以及执着固守的天性……一个人在娱乐圈几乎十数年才能碰到的事,全都浓缩到电影这一百多分钟里,移植到出场的数人身上。
故事的发展节奏因此也就快了起来,甚至角色的情绪都已等不及配合故事的发展,陌生人快速进入恋爱状态又快速进入争吵状态,事业的发展也是一步一个高峰,所有角色都在快速发展中放弃了自我,通过各种手段,为本就快速发展的故事节奏,再添一些进程,这也导致了故事给了观众不必要的紧迫感——导演太急于向观众展示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事,如果能在情感的培育情绪的发生一些时间,就更好了。
但好在还有刘晓晔和韩鹏翼,这两个从话剧舞台上走下来的搭档在《刀见笑》中重口又极富舞台化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逆袭》中,两人一个内敛一个外放的表演,再次把“娱乐圈”搅个风生水起,尤其刘晓晔扮娘炮发飙耍赖,“台风”甚是稳健,其中一个片段,他一个人边说边演,更是把话剧舞台上那种大拿范儿给抖了个淋漓尽致。
两人给慌乱的故事压住了阵脚。
其实,影片中有数次剧情逆转之处,但每次在转折处都不禁会问:娱乐圈果真如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样——不堪?
当然未必!
每个圈子都有不可言说的内幕,被艺术加工过的人和事总是为了某种最终的表述,《逆袭》是为了那种不肯放弃自我的坚持和信仰。
所以在每个反面角色毫不掩饰自己卑劣思想时,顿时就了然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现实中,至少还是要伪装一下的——尽管会有逆袭的事情,但永远不会有逆袭的人性。
逆袭,通常指对环境、压力的反击,该片的女猪脚,为了一个没有根据的梦想,貌似逆袭而上,却打着保护自我的幌子,倒在了现实的规则上。
梦想现实与自我,事实上总是矛盾的,总需要进行平衡与妥协。
女主角是没有资本与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也不愿为了梦想学习、进取与奉献,所以这梦想只能是空想,逆袭也只能是一出闹剧,结局也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为了成功,我们第一步应该是考虑清楚为此愿意付出什么,否则,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摄影师在现实面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支撑着自我;姚晨为了梦想的成功,放弃了能放弃的一切,乃至亲情、家庭自我;经纪人为了现实的生活,早放弃了成为笑星、歌星、影星的理想与自我;老板是一个商人,所谓的艺术、明星在这里不过就与牙膏、拖鞋无差别的商品,在残酷的竞争中,早已无所谓梦想与自我了。
万般人生,万般选择,这选择也无所谓百分百的正确与错误。
在我个人而言,我是理解与支持经纪人的选择的。
该片当做一个逆袭不成功的故事,还是不错的。
虽然某些桥段有些生硬突兀,有一些还是可圈可点,最精彩的就是经纪人的那段内心独白。
一部影片除却技术之外,还能给人一些深刻的反思,即使编剧、表演略显稚嫩,也还是值得推荐的。
为了王凯看了这部电影,不然根本不知道存在过这么一部电影。
平心而论不算一部烂片,故事也算比较完整:一个资质优秀的女生初出茅庐闯荡演艺圈,从底层做起一步步快要走向成功确发现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毅然放弃一切。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类似《时尚女魔头》那样的小妞电影,可惜导演功力不足,剧本说教意味太浓,重要的是剧组太穷,根本没有打造一个真实的演艺圈,演员也发挥不出来任何水平,一切都感觉很虚,导致影片非常平庸。
真希望能够有人能拍出一个真实演艺圈的电影
上次去影院是看[太阳照常升起],这次也没有失望。好题材,好演员,推荐!
结尾的话说得不错:才刚刚开始,何必急着什么都要
王凯观光团不看片子的年份,看着里面的人物造型布景海报,哪是13年的片,说是03年的还比较像而且结局的如此仓促也是难得一见除了王凯,没有一处可以圈的大川的扮演者韩鹏翼,我看过他的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忽然觉得跟王凯离的好近啊……
女主是来搞笑的吗
刚开始觉得还行,后来怎么越发草率了,失望啊失望
这制作这画面也太坑了些吧。。。。
揭露了明星圈子的泪水,王凯初露端倪,剧情普通
不难看 只是 太粗糙了
王凯早期的作品。故事很俗套,演员演技还可以。王凯太帅了,但歌星一定要红发蓝发吗?不过,王凯演技不错,哭戏精彩。片中有唱歌部分,低音炮好听。
这题目我看着就蛋疼啊,开始我以为又是个拿屌丝文化来炒的呢,后来居然是讲潜规则的!
好看
海龟?拜托,你们是在演电影啊,演个全套的很难嘛
看着难受……我要去刷刷景琰
国产片就这水平. 以陈旧的对白, 老套的剧情, 来描述了娱乐圈的"炒作".
不错,很好看
开头几分钟 看着真2B啊 哈哈哈
其实这部电影还不错的
开头一度以为是海陆,淡妆眼睛很像
虽然是因为王凯才看的,其实看完还觉得很不错呀!
烂烂烂